㈠ 如何评价《一次别离》这部影片
在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中,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让两个主角一开场便直面镜头,在争吵中各自申诉离婚的理由。这时候,观众被迫占据了法官的视角。也就是说,导演一开始就让观众做好了卷入一场“民事纠纷”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求观众对“纠纷”像法官一样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场纠纷发端于:西敏决定要带女儿特梅移民,却遭到丈夫纳德的拒绝,因为他坚持留下来自己照顾痴呆的父亲。另一个纠纷也由此引起:纳德不得不雇保姆瑞茨照顾父亲,他们之间却因为失职和怀疑而发生推搡,瑞茨流产,原本就已焦头烂额的纳德不得不再次在法庭上为自己辩白,直面各种困境和考验。
于是,一场纠纷从家庭内部开始向家庭外部、不同阶层之间、文化差异之间蔓延,同时也改变着原来家庭内部的关系。一个意外,像一个突然出现的漩涡一样,让不同性格和生活理念的人物在原本平静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激烈碰撞。
在某种程度上,《一次别离》几乎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完美样本: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人,实景拍摄,自然光效,用质朴的旁观者视角(大量肩扛式镜头)贴近而不动声色地记录事件,同时洞悉每个人物的真实困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把大量日常生活的要素和情境升华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与多数伊朗电影的非戏剧化叙事不同,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塑造人物、编织故事的非凡叙事才能。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明而独特。
男主角纳德固执己见,坚持原则,在移民和照顾父亲的选择上他从没犹豫过,不该给的小费他会让女儿重新要回来。然而,在后续的一系列的事件中,纳德却多次挣扎了:他想打赢官司避免牢狱之灾以便照顾家人,但又希望向女儿保持真诚的人格形象;他不想用钱来最后解决问题,但又不想因自己的固执而失去女儿。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重重生活压力下艰难地忠于自己的家庭责任、艰难地试着妥协,对别人不免有点冷漠和粗暴的中产阶级男性形象,真实而复杂。
相比之下,女主角西敏显得灵活通达,易于沟通,也善于用钱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搬钢琴的小事上)。她面临的基本困境是:她向往更好的生活,希望女儿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然而由于丈夫纳德的固执她必须要付出离婚的代价。她必须在签证过期前,争取丈夫和女儿或女儿一个人跟她一起移民,或者她自己放弃移民,而突发的“流产纠纷”正为她提供了最后一次争取的机会。
对女儿特梅来说,和母亲一起移民还是跟父亲一起留在伊朗,或者别的选择,她必须做出自己艰难的决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纠纷后,在特梅眼中,父母其实都做了错误的事情:父亲用暴力和怀疑、谎言伤害了瑞茨和她的家庭,而母亲用金钱伤害了瑞茨的信仰和家庭。
特梅最后的选择,不只是在父母中间二选一,更是是两种生活方式中(国外的、本土的)的选择,更是要对整个事件给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在电影最后一个长镜头中,纳德和西敏在法院的楼道里等待着特梅的决定,电影意味深长地结束于此,仿佛在说:孩子,而不是法官,才是最终的、最重要的判决者。
即使是配角保姆瑞茨和她丈夫的形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瑞茨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仰主宰着她的行为。因为身处社会底层而丈夫又欠了一堆债,她不得不瞒着丈夫带着身孕去当临时工赚钱。瑞茨的困境是,她必须在她最需要的金钱的考验下坚持自己的诚信,“有疑虑拿钱就是有罪的”。
而丈夫霍贾德则是一个失业鞋匠,在社会最底层饱受贫困和压抑,脾气暴躁,对司法系统和上层阶级抱有天然的不信任感。忍受着丧子之痛的他一方面渴望着公正和尊严(精神渴求),另一方面需要钱来缓解生存压力。
这些人物塑造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导演法哈蒂充分尊重故事中的每个人物(而不是把他们符号化、道具化),为他们都设置了独特的处境(压力和困境),并让每个人以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和个性来作出选择。正如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所说,“无论他言说什么,无论他们举止如何,我们了解深层的人物性格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他们在压力之下作出的选择。”
好的人物塑造和好的故事构思常常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法哈蒂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把如此多的鲜明人物(看似)轻松地放进了一个日常故事中,而不借助任何超常因素或宏大理念来完成故事的构建。或者说,导演创造了一个丰满而曲折的故事,在其中的冲突里每一个人的处境都是值得深思和同情的。而且,这些冲突不是宏大的善恶或正邪或是非之间的较量,而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善之间、或者卑微的挣扎者(常人、自我保护者)之间的对抗。
“设计故事能够测试作家的成熟程度和洞察力,测试他对社会、自然和人心的知识。故事要求有生动的想像力和强有力的分析性思维。”麦基在《故事》中说。
无疑,这部电影显示了法哈蒂对自己的生活世界的独特洞察力。他看到了生活内部不可剔除的各种矛盾和张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深藏的挫败感和压抑感,包括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宗教信仰在不同阶层和人群中的不同影响力,阶层之间的不信任感,维系生活的谎言和对真诚的渴望之间的张力„„而且,他创造出了表达这些洞察的最真诚的故事形式。
法哈蒂说,儿子独自照料痴呆的父亲(据说导演有过类似经历),在浴室中
给他冲澡搓背,突然伏在父亲肩上失声痛哭,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意象,其中的孤独感和挫折感深深地打动了他,推动着他为这个意象编制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想象,法哈蒂围绕着这个意象不停地问自己:他为何会独自照顾父亲?他为何会如此哀伤?他的家人发生了什么事?他曾面临怎样的选择?他将如何解决困难?他在这种特殊的生活境遇中会作出什么特殊的举动或冲动?他的生活会变得更糟吗?他所坚持的东西会不会发生变化?他会如何影响或受影响于身边的人?这些被他直接影响着的人又是怎样的人?„„
故事正是在这些真诚的追问中慢慢浮现轮廓的。这些追问中往往深藏着一个导演的独特人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让经验逐渐升华,让日常生活的点滴凝聚进全新的故事形式,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故事天才——将生活本身创造性地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富意味的体验。它搜寻出我们日常时光的内在特质,将其重新构建成—个使生活更加丰富的故事。”麦基说。
在影像快餐化时代,我们的眼球多数已经习惯了漏洞百出的虚假故事,它们用玄虚来取代实质,用人工来取代真实,用视觉刺激取代心灵对话。资本的过度介入让影像变得越来越奢华做作,越来越猥琐暴力,电影沦为毫无感染力的资本短期逐利的工具。
当奥斯卡把最佳外语片奖授予《一次别离》时,我们似乎看到即使在这个时代好故事仍然是能“脱颖而出”的,就像麦基的“故事炼金术”仍然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资本和电影的基本游戏,这台疯狂的机器仍然需要用大量劣质故事来喂食,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一次离别》正是以“明丽素洁的光”深深地打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观众。法哈蒂用“诚实而强有力的故事”,让一场虚构的冲突具有了直抵人心的光芒,照亮了日常现实。
㈡ 如何评价「一次别离」这部影片
任何人,当看完《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后,就会恍然明白:为什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它,而不是《金陵十三钗》。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如果从主题深度来划分电影的档次,或许可以分为四等:四等电影是展现一幅绝妙的画面来蛊惑观众,如《十面埋伏》《画壁》;三等电影是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来勾引观众,如《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二等电影是塑造一个饱满的人物来感染观众,如《被告山杠爷》《桃姐》;一等电影是设置一个两难的困境来启发观众,如《小城之春》《奇遇》。
《一次别离》能够给人长久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它对生命、生活和人性的困境所做的深刻透视,它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所有的困惑。尽管它是从本民族的国情出发来叙事的,但其丰富的内涵已经面向了整个世界。
国家与个人:当国家抛弃了个人,没能为个人的生活幸福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之时,个人是否可以离开国家?个人追求自我的权利和忠于祖国的义务之间形成了矛盾,西敏想要移民,她就必须得面对这个困境。
丈夫与妻子:因为纳德不同意离开伊朗,也不接受离婚,西敏为此出走。但是当纳德遇到困难的时候,西敏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西敏帮不帮纳德是一个选择,纳德接不接受帮助也是一个选择。
父亲与女儿:如果说了真话,纳德就会被判入狱,他将无法照顾女儿;如果不说真话,他又会失去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进行言语决定了纳德与女儿的关系。
富人与穷人:电影中,一个是上层阶级的家庭,一个是底层的家庭,但是它们都遇到了困境。相对之下,富人的困境更多的是来自情感和道德方面,穷人的困境更多的是与金钱有关。
尊严与金钱:如果瑞兹的丈夫接受了协议赔偿,他将失去男人的尊严;如果不接受,家里的债务就无法解决。要么坚持灵魂的纯净,要么向物质低头,两者只能取一,或此或彼。
信仰与生命:为了生命的存活,西敏只能说谎,但同时她又惧怕上帝的惩罚,害怕遭受报应。上帝让人成为精神的虔诚者,却无法解决物质的贫乏。
法律与人情:法律的正义原则或许可以高效的处理某些复杂的问题,但同时它又会损害人性的温情。有意的罪恶和无意的罪恶都会受到法律惩罚,而关于有意与无意的判断往往让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法律由人制定,又常常损害人的美好。
真实与谎言:在一定的语境中,真话和假话不是绝对的善和恶的对比。真话会给生活造成极大的迫害力,假话也会挽救一个即将破碎的关系。女儿在说谎之后夺眶而出的泪水便是她遭遇如此困境的痛苦。
活与死: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是电影的一个象征符号,当其余人都在喋喋不休的争吵的时候,只有他是沉默的。这些纠纷从根本上说是因他而起,但他丝毫不知道,也无法过问。他是生命体,但又像神一样审视着一切。他的“活”为其他人的“活”带来很多问题,但他即使“死”了,也不一定就能让其他人更好的“活”。
《一次别离》让每个人都陷入困境之中,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会让生活走向一条不同的道路。人是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动物,但人的丰富的情感又决定了他的犹豫和彷徨。这便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困惑,如果一部电影能通过叙事和影像对这个命题进行审视,它就有了哲学的思辨味道,它的艺术性便是深刻的。
㈢ 电影一次别离表达的是什么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VbpevyfgFjpXC-RnpJmB_g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2月15日德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钟点工等诸多问题,他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㈣ 《一次别离(2011)》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一次别离》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grWAX-kzyiPt9abMbvKnvQ
㈤ 《一次别离》里面,钱到底是谁了
《一次别离》里男主人公纳德发现自己的钱丢了,就怀疑是自己为了照顾自己的父亲请来的保姆瑞兹偷拿的,实际上是女主人西敏为了补贴搬运工多搬了一层楼拿了丈夫的那些钱,所以说钱不是瑞兹偷拿去的而是在纳德不知情的情况下女主人西敏拿去的。
但是值得一提就是女儿特梅是看见了母亲把钱拿给搬运钢琴的搬运工的,但是在父亲问她是不是她拿的钱的时候她却没有说是母亲拿的,这才导致了纳德误会了瑞兹,而在和瑞兹推推搡搡之间不小心导致了瑞兹的流产。虽然瑞兹的流产并不是父亲一手导致的 ,但是最终瑞兹和他的丈夫却也因为这件事情赖上了纳德。
《一次别离》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GewjYCylBeAWzxTZOZ5Vng
㈥ 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近年来,华语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华语电影为主角的国际性活动也日益丰富。
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深度的推广华语电影、促进华语电影海外输出为己任,不断在海外搭建桥梁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华语电影 。电影节的三大愿景是: 呈现当代华语佳作,展示华语电影人的才华与风采;促进华语电影的海外输出,培育观众群,真正提升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电影展示当代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当代中国的脉搏。
前五届万像电影节名称为"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于2014年4月在北京国际国际电影节期间正式发布升级为"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以方便于中欧间的影视交流合作沟通,鼓励和奖励优秀中欧电影人,建立影视媒体合拍合作专项平台,常态性的为中欧影视媒体方提供合拍推介与创投活动等 。
历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回顾
第1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2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3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四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5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6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
第一届(2009年)
奖项
获奖作品
最佳影片
《立春》
第二届(2010年)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浮出水面的影子》
最佳导演
贾东朔《浮出水面的影子》
最佳编剧
彭臣《走路上学》
最佳男演员
姜武《我的唐朝兄弟》
最佳女演员
李佳《浮出水面的影子》
第三届(2011年)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组委会特别奖
《建党伟业》
优秀影片奖
《80后》
优秀导演奖
王全安《团圆》
优秀编剧奖
王海平《母语》
优秀男演员奖
范伟《跟踪孔令学》
优秀女演员奖
卢燕《团圆》
黄奕《歼十出击》
优秀男配角奖
陈思成《守望者:罪恶迷途》
夏德俊《回马枪》
文章《万有引力》
优秀女配角奖
袁霆《康定情歌》
马伊琍《跟踪孔令学》
最具潜力女演员奖
秦岚《母语》
优秀摄影奖 敖志君《母语》优秀卡通片奖
《魁拔》、《兔侠传奇》
优秀制片人奖
胡梦鑫、《回马枪》
肖文革《杜拉拉升职记》
胡梦淅《母语》
优秀题材创作奖
《绝对底线》
优秀故事片奖 《康定情歌》第四届(2012年)
奖项
获奖
优秀影片奖
《五个关于青春的记忆》
最高荣誉奖
斯琴高娃
优秀编剧奖苏小卫《秋之白华》
优秀导演奖
杨树鹏《匹夫》
优秀男主角奖
黄晓明《匹夫》
优秀女主角奖
爱新觉罗·启星《雁鸣湖之恋》
优秀男配角奖张默 《边境风云》
优秀女配角奖张歆艺《匹夫》
优秀新人奖
于小伟《查无此人》
特别表演奖
张洪杰《雨后祥云》《哈琅署火》
杰出贡献奖
蔡尚君《人山人海》
最受观众欢迎男演员奖
陈建斌《人山人海》
最受观众欢迎女演员奖
王珞丹《边境风云》
优秀记录片
《身体的滋味》
优秀原创故事奖
《地下室惊魂》《哈琅署火》《秋之白华》
《巨额交易》 《雨后祥云》
第五届(2013年)
奖项
获奖
最佳影片
《全民目击》
最佳编剧
薛晓路《北京遇上西雅图》
最佳导演
薛晓路《北京遇上西雅图》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全民目击》
杨子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最佳男配角
余少群《止杀令》
最佳女配角
江疏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最受欢迎演员奖
佟大为《中国合伙人》
最佳表演奖
马翎雁《温州保姆》
青年导演奖
非行《全民目击》
最佳新晋男演员
李岷城《百鸟朝凤》
最佳新晋女演员
郭雪《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全民目击》之《我一直走》
最佳中小成本电影
《温州保姆》
最佳战争类型片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最佳民族电影
《阿佤山》
最佳动漫电影
《魁拔之大战元泱界》
最佳纪录片
《中国故事》
优秀原创故事片奖
《阿佤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止杀令》《哭泣的石头》
最佳微电影奖
《成绩单》
最佳微电影编剧奖
丛晓《极速无间》
最佳微电影导演奖
刘国楠《极速无间》
第六届(2014年)
奖项 获奖 最佳影片奖 《北京爱情故事》 最佳导演奖 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 最佳编剧奖 李海江《我不是王毛》 最佳男主角奖 黄宗泽《男人不可以穷》 最佳女主角奖 徐帆《洋妞到我家》 最佳男配角奖章小军《毕业那年分手季》
最佳女配角奖 杜沁怡《女人邦》 最佳儿童故事影片 《情笛之爱》 最佳儿童故事片导演奖 崔代红《班主任》 最佳青年影片奖 《洋妞到我家》 最佳中小成本电影奖《男人不可以穷》
最佳外语片奖 《V tichu/ In Silence》 最佳纪录片奖 《三十二》 最佳动漫片奖 《我是狼之火龙山大冒险》 最佳出品人奖冯凯帅《我的播音系女友》《爱神》《倾城之泪》
最受欢迎演员奖 韩庚《前任攻略》 优秀华语演员奖彭丹《南泥湾》
优秀原创故事影片奖 《云中的郎木寺》、《老腔》、《拐杖》、《世界屋脊的歌声》、《南泥湾》 优秀中小成本影片奖 《洋妞到我家》、《我的奶奶是天使》、《男人不可以穷》 优秀民族题材影片奖 《凤凰谷》、《伊犁河》 最佳青年电影人奖 张竣程《美人邦》《狙击时刻》《男人不可以穷》 最佳青年制片人奖 魏一《毕业那年分手季》 最佳青年导演奖 邢潇《0.5的爱情》 最佳青年编剧奖 李虹彤《凤凰谷》 最佳青年男演员奖 陈伟霆《男人不可以穷》 最佳青年女演员奖 佟丽娅《北京爱情故事》 最佳青年男配角奖 郭金杰《我不是王毛》 最佳青年女配角奖 陈一诺《洋妞到我家》 国际最具潜力新人奖 Aaron Ly 微电影单元优秀微电影奖 《公交情缘》、《较场尾之恋》、《爷爷的口琴》 优秀微电影导演奖 罗金耀《唤醒》第七届(2015年)
最佳影片奖:《九层妖塔》
最佳导演奖:陆川《九层妖塔》
最佳男主角奖:赵又廷《九层妖塔》
最佳女主角奖:蒋勤勤《一个勺子》
最佳青年影片:王凡《北京卡门》
最佳青年男演员奖:刘子豪《斐济99°C的爱情》
最佳青年女演员奖:魏一《婆婆妈妈》
最佳青年导演奖:青阳《谍莲花》
最佳新人奖:谢林彤《那些女人》
获最佳中小成本影片:《神一样的日子》
最佳特效影片:《别无选择》
最佳新锐导演奖:王益民和罗媛元
最佳微电影奖:伊洋《后象》、 罗媛元《一次离别》
最佳微电影导演奖:廖飞宇《给我你的手》
最佳微电影编剧奖:张华轩宇《午夜计程车》
最佳微电影剪辑奖:李太岩子《邻居》
最佳微电影摄影奖:李太岩子《来电》
优秀原创故事影片:《那些女人》、《都市绘之我在这里》、《那座山》、《住在海边的猫头鹰》
最佳电影剧作贡献奖:韩志君
第二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主题以"中国现代艺术影片"及"现代主流影片"为主题,主要以影片竞赛、电影展映周、中英影视传播学术论坛、中英 *** 及影视论坛为四大主要单元。目前已经确定展映的影片有《建国大业》、《浮出水面的影子》、《走路上学》、《寻找刘三姐》、《北京等待》、《爱情的牙齿》、《李米的猜想》、《红河》、《决战刹马镇》、《非常完美》等影片。国际艺术短片大赛是第二届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的首推单元,今年将由乐视网承办,此举也开启了国内视频网站首次参与电影节的先河。目前,万像电影节的视频官方网站已成功落户乐视网,而由乐视网印制的5万份海报已陆续发放至全国200所高校,众学子踊跃参加,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短片500余份。
第四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于2012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电影节共包含影片评选及展映单元、新媒体电影节展播、微电影节、中英 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中英经贸金融洽谈会、中国影片海外发行合作推介以及颁奖典礼。本届电影节着重 推介新生代电影,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与西方电影产业合作和交易的平台,让华语电影在最大程度上与 国际接轨,共同发展,创造出华语电影的新篇章。
第六届欧洲万像国际化与电影节将于2014年9月18日至25日之间在英国伦敦举办,此次电影节由中英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及欧盟中国基金会共同主办,除了常规的电影放映周及导演明星的红毯秀,还会继续一系列涉及中外电影合作的高峰论坛、创意产业论坛以及产业发展论坛等,并且首次加入外语片单元 。本届影节依然注重推介新生代电影以及新生代电影人,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与西方电影产业合作和交易的平台,让华语电影在最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共同发展,创造出华语电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