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度青春系列电影《老男孩》影评2000字。急!!!
最初的梦想 ,是没有生活的压力的,随年华渐过,梦想掺进了杂质!有些未曾绽放便已枯萎;有些实现了也参差不齐。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每天过着凡人的生活,一直下去。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深深感染着每个曾经有着梦想和紧抱梦想而却无奈的人!
《老男孩》是导演肖央的作品,这部作品以80后的青春是否还记得当初的梦想为主题,通过选秀节目切入,追忆两位参赛者为梦想追逐的青春经历。多年前,两个穿校服的男生心怀音乐梦,弹着吉他,苦练迈克尔•杰克逊(MJ)的招牌霹雳舞,参加校园选秀却最终碰壁;多年后MJ去世的消息,让他们再拾青春梦,作为最大龄的草根筷子组合参加电视选秀大赛,歌声和舞姿均受到肯定,虽然最终止步于50强,却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结局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名老男孩终于在现实的黑幕中燃起梦想的璀璨烟火。筷子兄弟的短片应该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悲情剧,并期望传递给人们某种生活的道理,期望能让每个观众找寻到短片中映射的那个自己。
第一,回忆校园时的事情,荒唐而又纯真的年代
青春记忆
拿一把吉他等着暗恋的女生过来,弹一首小芳等着自己爱的她,站在雨里拼命地表演希望女生能够停步漫步雨中,换来她的一回眸。疯狂的学迈克,跳他的舞步,也是想换来女孩的驻足关注,可是心爱的女生却是替朋友来递情书,大家一起疯狂,一起干坏事,一起欺负弱同学,一起为自己的 梦想奋斗,影片里学校那些干净而又可笑的事情让人想起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以前的事,那些过往,那些纯真的年代,那些花开的季节,那些梦开始岁月,一起在脑海里回荡,那些曾经好远好远,却又那么近,近得似乎就在昨天,昨天的一切都那么清晰
第二,写出80 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梦想的辛酸
压力重重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是啊,转眼间80后的该奔三了,社会的重担渐渐都压在了他们的身上,可是梦想总是遥不可及,工作压力, 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面子,自己倒成了孙子。影片中有一段赵大宝在开车的时候,收音机里滚动的播出一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的统计待业的本科毕业上达700多万,房价在不停地增长等等。生活像一把一把无情刀,一刀一刀的刮在他们脸上,肩上,岁月的痕迹那么明显,曾经志在四方,曾经畅想前程,曾经拥抱未来,可是岁月风干了里想。毕业后一年两年过去了,刚开始得热血激情都被现实剥夺的所剩无几,可是他们却无处可逃,正当是人生最美的时刻,可是他们却要不停地奔波在人才市场,或者是网上投简历,或者是在做不尽人意的工作拿着不入眼的工资,可是那又能怎样,还是得继续下去,因为人得生活啊,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 老男孩中,那些一同成长一起疯狂的同伴们如今各散东西,理发师、婚庆主持、节目总监、烧烤档老板、加班一族、洗脚妹、建筑工人,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活着,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会有梦想。
转眼之间已过多年,未来在哪里,谁能给答案,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或许就连当初的愿望也忘记了吧,70后是正宗的社会主心骨,对于他们渐渐麻木老去的心,这部影片无疑是唤起他们的回忆的,拭去那颗心上的尘埃,其实梦醒还在。而对于90后,多数是感动影片中的情节,回忆曾经的不羁,曾经让人头痛的岁月。而80 后,是在感慨成熟后的辛酸坎坷,幸福这个词,有时是那么遥不可及。
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我也是奔二的人了,是正宗的90后,虽然我还在校,可是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压力对于未来我憧憬着,可是未来却是那么现实,未来到底会怎样,其实我很害怕,我害怕毕业后我找不到工作,我害怕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后来却养不活自己,更不用说报养育之恩了。好多身边的同学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未来很害怕,一点信心都没有。我读着二流的本科,学着不热门的专业,很多人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可是未来真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吗?对于未来,期待,向往,害怕,恐惧,花开的季节真的会花开吗?
第三,重新燃起心中的梦醒,不待祭奠
梦想不倒
片尾一首同名歌曲《老男孩》是一颗催泪弹,歌词并无浓墨重彩的华丽点缀,但似有神来之笔,就像一次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影片与歌曲将每个人的酸甜苦辣激活起来,再经过老男孩那并不高雅却极具张力的舞蹈的催化,难抑的泪水便奔涌而出,往昔岁月历历在目,不敢回首的曾经就这样轻易地被唤起:理想、道路、徘徊、无奈、苍桑、挣脱、爱情,青春、记忆、希望、奋斗、现实。 老男孩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我们想要在心灵麻木之前抓紧自己的梦想,永远不要等到“未曾绽放就要枯萎”的无奈,这也不正是作为过来人的筷子兄弟想向每一个90后传达的信念么?我们的青春正在奔流,我们的梦想不待祭奠。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说的: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会更显珍贵。
2. 老男孩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
我们班班歌选的老男孩,它的那个微电影看你从谁的角度看了。他们有年少轻狂,但慢慢时间流逝,发现以前受他们欺负的男生已经成了富翁,发现自己深爱的女人已为人妻,发现自己短暂的青春还是向现实妥协。一次偶然的选秀又让他们心有不甘,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谁也不知道那场决赛是否成功。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次向生活的反击,青春已逝,梦想永存。
3. 《老男孩》的影评
一个字好 两个字精彩
4. 电影《老男孩》影评
当《老男孩》火遍网络,当“11度青春”成为网络的搜索热词,在这个悄然而至的11月,电影,用它最简单的形式,给70后,给80后,给那些还在追寻着梦想的人们,一次青春的回顾,一次梦想的徜徉。
作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部顶级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短片,“11度青春”系列的11位新锐导演,虽然他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奇妙构想,但他们都把关键词聚焦在了一处,爱情、梦想。
是的,80后这一代人有无数的词语可以描述,叛逆、个性、苦难、悲催……但是真正属于这一代人的只有一个词语——梦想,而爱情不过也只是他们给自己构建的完美梦想中的一部分。
梦想是轻盈的,但现实永远是沉重的,尤其是80后,虽然他们不喜欢被用年代划分,但是这个年代确实给这些千差万别的个体太多共同的特点。
少年时代的自由,第一次可以让他们开始幻想自己的人生。事业、爱情、家庭……
毕业后现实的残酷,开始让他们明白梦想很多时候只能作为梦想。房奴、车奴、孩奴、还有现在的菜奴。
于是在《江湖再见》中,导演试图运用一个时空交错的寓言来劝解,因为房子而分手的情侣并不需太过悲伤,“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李雷和韩梅梅》更是凸显了两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城市中爱情的惨淡,最后一丝满广场的紫围巾,是希望,还是迷茫?
这些让人悲悯的故事之中也蕴藏了很多的希望。于是《哎》中两个龙套的爱情,最终终于修成正果。《阿泽的夏天》最终对农村的回归也许是这个群体的人最后的一个出路。
但是最终我们依旧难以逃脱的似乎永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拳击手因为不想再看到这个世界,而选择了失明。
《L.I》中最新科技达成的爱情契约最终的破灭,是不是开始在怀疑我们深信不疑的信仰?
《东奔西游》最后用一句“神仙都在努力奋斗”,看似是对这一代人的激励,更多也可以读解出其中的苦难。
这些都只有十几分钟的小短片每一个都有这一代人心中的一个主题。而真正集大成者还是之后的《老男孩》。
30多岁的人还怀着自己的梦想,面对艰难的世界容颜已经老去,但是一旦点燃昔日的梦想,激情依旧如初。这就是一批老去的男孩。
没有梦想,曾经对这一代人是多么无法想象。而时过境迁,生活或以现实,梦想已经尘封,但一定只能是尘封,无论多厚的灰尘,在那之下,梦想一定能够找到,一如床底下的那把吉他,无论多难找,一定能够找到。
42分钟的《老男孩》汇聚太多的元素,床头的83版《射雕》的贴画、混乱的教室、整齐的校服、偷偷藏着的女生的照片……而不断闪回的镜头不断在提醒着现在:广播中每年GDP的增长率、30多万亿的经济总量,对应的是又攀升的房价,又一起因拆迁而死亡的事故……夹杂在这之间的是,是永远没有破灭的梦想,被隐藏但依旧存在的梦想。
无论70后、80后处在哪个阶段,大多数青春都已然逝去,那个梦想的年代都再也难以出现。奋斗成功的也罢,依旧在坚持的也罢,或者是开始最简单的生活的,那个轻松的可以放飞梦想的青春已然不在。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
11度青春,是梦想之祭,是青春之殇。
5. 老男孩 电影 的影评 1000字!!!急需!!!!
电影语言 《老男孩》一片的电影语言可谓极其风格化。朴赞郁并非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哲学系,但热爱电影,事实上他和楚浮一样是由影评人转行成为导演。这也注定了他巨大的观片量,从而在电影语言上的博采众长。当然由于他是一名B级片与cult片影迷,又使得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首先浅析一下本片开头的综合电影语言运用。第一个镜头起自一只手握住领带的特写,逐渐拉到吴大修逆光的面部狰狞特写(无其他背景,高对比的硬光),然后切换至跳楼者,交代环境。配乐十分紧张,短短几秒已建立起极强的戏剧张力,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而观众多以为是吴大修要迫害跳楼者。此时镜头突然切换至故事的最初,喝醉酒的吴大修在警察局闹事。使用普通灯光与自然声,纪录片式粗糙剪辑,当年的吴大修完全是一副中年废柴上班族大叔的样子,无论形象还是滑稽平和的气氛都与最初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一段戏还承担了叙事上的多重功能,不但交代了吴大修的最初身份,与之后的影片形成反差,还提到了他的女儿,可以说埋下了第一个伏笔。场景转换到电话亭,最初仍然是纪录片式粗剪,然而随着吴大修的失踪,转换为轨道镜头并逐渐拉高成为俯角镜头,自然声退去,全片多次出现的一段提示情节推进的主题配乐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老男孩》一片中俯角镜头出现了四次,除了此处,在吴大修离开监禁房间、初次遇到mido、以及影片最后催眠结束都有出现。通常而言俯角镜头因其暗示全知视角往往带有一定宗教意味(可以参见《我要复仇》),但此片中倒没有涉及宗教,更接近于宿命的提示,因为每次俯角镜头出现都暗示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仅仅一个开头,导演就很少的笔墨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制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还为情节进展做下了必要的铺垫。 而其他出色的镜头语言运用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广角镜头进行的空间处理。第一个广角镜头出现在吴大修进入监禁房间后,一组十分压抑的极低机位镜头(从门下露出头)之后,从吴大修后方交代整个房间环境。然而由于广角镜头的效果,整个空间被压抑在镜头之内,仍然显得禁闭和压抑。第二个则近乎鱼眼镜头,出现在吴大修走出禁闭房间后,在电梯里15年来首次见到女人。通过鱼眼镜头的使用,吴大修尽管克制自己紧贴电梯,但他的手仍然像要抱住女人。另一个也是运用于房间,吴大修进入偷窥自己的房间,遇见李有真及其保镖时,鱼眼镜头的使用另吴大修仿佛踏入了一个陷阱,一个李有真精心布置的局。 至于吴大修在监禁自己的楼层过道中,与一帮小混混打架的长镜头,几乎可以成为暴力美学的教科书。长达三分钟的打斗由一个横移镜头完成,其中的场面调度可谓炉火纯青,乍看混乱实则节奏精妙,仿如一曲交响乐。而其所使用的配乐却名为《a lonely place》,极尽反讽。(值得一提的是,本片OST每一首题目都是另一部电影的名称。) 朴赞郁对景深的运用也颇具匠心。如最后在李有真的办公室中,朴赞郁运用了不少夸张的可与《公民凯恩》中凯恩与苏珊在城堡中的场景相媲美的景深镜头。他运用镜子将近景的李有真正面(同时面对观众),远景的吴大修,远景墙上李有真姐姐(妹妹?)的照片放在了一起,再不时闪入在另一边监禁房间中等待的mido的画面。一方面提示两个仇人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说故事核心的矛盾都在这组镜头中交织并即将爆发。(而mido的闪入,也因之前的一段错位交叉剪辑的延续而并不显得突兀。) 浅景深的运用例子,则有吴大修离开监禁房间后下楼的一组。吴大修离开房间后,电梯中的女人仍然在和警察投诉,警察也试图叫住吴大修,甚至之前的跳楼者也在此时从楼上坠下。这些看起来激烈的事件,却都被虚焦处理,镜头始终牢牢锁住吴大修面部特写,可见其内心之决绝,全然不闻外界之事。 朴赞郁还非常喜欢使用类似北野武的突然静止镜头来制造反差或荒谬效果。比如影片开头拉住跳楼者领带、几段打斗的开始等等。又比如通过饺子寻找线索那段的开头,就是突然切入一个mido夹饺子给吴大修的静止镜头,用夸张的造型提示,此处饺子正是解谜的关键线索。 懂得节制的反差效果也使得朴赞郁与盖里奇、罗德里格斯、三池崇史、冢本晋也这样的后现代&暴力导演区别开来,而更接近昆汀塔伦蒂诺与北野武。(或许这正是昆汀将戛纳评委会大奖颁给此片的原因之一。)除了对暴力部分的非常规处理之外,许多细节也可以看出导演对节制的理解:当mido在一个普通的大街上问吴大修是不是想去妻子的坟墓,自然声效与手提摄影制造的日常氛围下,吴大修突然转过头,露出了极其痛苦的表情,没有特殊手段和配乐进行烘托,却反而更加震撼人心。(这一点在《我要复仇》中更为显著,几乎所有人物感情迸发或出现剧烈冲突的戏都是用远景拍摄。)有一段平行蒙太奇,是正在做瑜伽的李有真与汽车中愤怒狂吼的吴大修的反复切换。乍看是痛苦与冷静的对比,但事实上,只有通过瑜伽才能获得暂时缓解的李有真,他的痛苦远远超过此时的吴大修,这其实是一段痛苦与更加
6. 老男孩影评
你无法想象这是一场多么恐怖的复仇,15年的囚禁不过只是《老男孩》引人入胜的伊始,悬念与伏笔的设置,变态,血腥,乱伦随着而来,环环相扣的深入,不断呈现着为人震惊的冲击力,营造了一场暴力悬疑的奇观,令人不仅拍案叫绝那极具想象力的构思,而暗黑凄美的风格,更赋予了电影极为写实氛围的营造,在这场复仇中其实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正因此,绝望与救赎使一场复仇如此惊艳。——梦里诗书
7. 微电影《老男孩》有什么悬念
在大结局里。
吴争机上求婚,却留遗憾,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值得商榷的一点,那就是萧晗是不是吴争的亲生儿子,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亲子鉴定,这就是留下的悬念。
8. 韩国电影《老男孩》讲的什么没看懂!
《老男孩》影片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吴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绑架,被囚禁在一个私人监牢中长达15年之久,在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之后,他不顾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绑架的原因,并展开了疯狂的复仇计划。
《老男孩》是由朴赞郁执导,崔岷植、刘智泰、姜惠贞等主演的一部惊悚电影,影片于2003年11月21日在韩国上映。
影评
《老男孩》作为“复仇三部曲”的第二部,依然延续了前一部为挚爱的人而复仇的主题,但是在影像的处理上导演却作了一个极大的变动。情节的曲折和冲突的刺激,加上大量的摄影机运动段落以及人物动作,配之以高亢激昂的交响乐,较之上一部作品《我要复仇》增添了更多的娱乐元素。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然而通过真实影像表现出来的影片,不仅从视觉上更从道德上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极限。
9. 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究竟好不好看呢
好看。这个电影非常的反映现实,而且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追梦的过程,也在呼吁人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也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