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营销与微博结合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奔跑吧兄弟
线下录节目
线上微博互动
参与微博有奖竞猜
或者票选邀请嘉宾
打造积极良好的综艺形象
然后就拍大电影名利双收
2. 致青春和小时代等电影为什么利用微博营销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用微博,粉丝很多,影响力大,关键还不花钱
3. 微博粉丝到电影院支持电影的转化率到底有多高
随着微博的发展,其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也越发强烈,尤其是如今的电影营销几乎与社交媒体绑定。因此作为头部社交媒体,微博亦成为所有出品方和宣发方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对于电影票房和口碑成绩几乎肉眼可见。
微博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这十年的“浪潮儿”,电影也曾借助它卷起的浪潮帮助自己向前迈步。但浪潮终有退却的时候,我们电影从业者却从不后退。不管下个十年互联网的格局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电影依然会是我们的视野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影视节目微博营销研究有哪些意义
话题
根据你的目标听众设定话题,就是要在微博设立初期制定内容策略,就像一本杂志的主编设定杂志内容策略是类似的。微博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分享内容。对于企业来说,运用好社会化媒体的关键在于内容策略,内容策略=我听见你的声音+我在听你说+我明白你说的+达成营销目标的内容措施。
标签
设好了可以帮你找来你想找的人,如果标签不设好,就算你有1万粉丝也没有用的。当然不同时间需要用不同的标签,让搜索结果一直能处在第一页,这样才有机会被你想要的用户关注。
善用大众热门话题
每小时热门话题排行以及每日热门话题排行都是很有用的,因为这些话题适合微博的每个人,并且善加策划进我们的营销内容,可以增加被用户搜索到的机率。一般在热门关键词加双井号如:#服装设计大赛#。
主动搜索相关话题
把我们所在的行业网络知道中用户常问的问题总结整理出来,把重要关键词提取 如:知名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招聘、服装设计作品…… 随时关注微博用户讨论内容,主动搜索,主动去与用户互动。
制定有规律的更新频率
每日发6-20条,一个小时都能发1-2条,频率和节奏把握不好,会让粉丝流失。
让内容有“连载”
比如每天推荐一个好作品或热门资讯,每周发布一次活动结果,连载会让粉丝的活跃度增高。
规划好发帖时间
微博有几个高峰,上班、午休、下午4点后 晚上8点,要抓住这些高峰人群时间发帖,才可能产生高阅读率和高转发率。
善用关注
在你微博推广的前期,关注能够让你迅速聚集粉丝。对新浪来说每天最多只能关注500个人,关注的上限人数为2000人。
活动
一定要定期举办活动,活动能带来快速的粉丝成长,并且增加忠诚度以及建立与竞争对手的区隔。
互动
创造有意义的experiences(体验)和interactions(互动)。只有做到这两点,客户和潜在客户才会与你交流,才会分享你的内容。
5. 电影营销宣传一般需要做哪些工作
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影视内容的咨询,那都是电影的营销和宣传。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某电影在娱乐节目上出现,在核心的平面媒体、新闻采访、影评剧评里出现,还有影视宣传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这些都是影视营销宣传的工作,还有在微博和贴吧等平台展开网络宣传窗口,发起粉丝营销等。此答案由点映秀为您整理回答,希望对你的答案有所帮助。
6. 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等微时代来了,微论坛营销还有意义吗
关键看你怎么做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说主持人和导演,你做出特色还是能受关注的,如果没有特色就别浪费时间了
7. 一部电影是怎样营销的从哪些点切入
1、电影本身永远是最先考虑的。
说到营销,总不免有些所谓的成功学灌输类似于”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营销与产品无关”这样的论调,从道德层面讲,这是很可恶的。把不好的产品卖给人们享用这种事本身就不仅仅是忽悠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消费者。所以,在谈到电影营销时,作为产品的电影本身,永远都应该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我们在做电影营销时,第一步不是谈怎么做,预算多少,而是在简短寒暄后直接看电影成片。认真看完之后,不管客户讲得如何,心中都已经有个标尺,好与坏先做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金钱诱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碍的作用,但为了对观众负责,我们基本上只选电影质量至少合格的做,这是原则,对观众负责,很重要。
2、选择营销平台,主要以新媒体为主。
由于无法和4A公司竞争,也不好和公共机构拼,传统的预告片和广告铺盖以及发布会等公关活动都不参与,专注于新媒体领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创意策划,执行营销战略。目前选择的主要平台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论坛。这些被称为新媒体的平台很适合主体观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电影本身,挑亮点和槽点。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4、事件营销热点跟进,让电影大面积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有无可奈何的有轻松搞笑的,这些热点吸引着网友的眼球,是一个巨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电影元素和热点事件结合,站在巨人肩膀上。类似于郭美美这样的娱乐事件,是电影最好结合的对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后,积极参与到网友讨论中,发出有特点的声音,从而吸引眼球。实在没有合适的事件结合时,那就创造事件,制造舆论讨论。比如在推广某大片时,同事模仿电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再通过大号的助推,形成自制的微博热点。
5、有节奏的配合电影上映和发行安排,借助资源进行助推。
在关键节点,一定要配合电影整体的宣传计划,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和微博大帐号草根大号微博红人等资源的运用,往往使营销事半功倍,覆盖粉丝比广告位更具效果。
6、关于水军和僵尸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节操的使用,这是一种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属性决定了某些策略的产生。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如前所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电影本身。
先回答这么多吧,才疏学浅,资历不深,不到位之处,请多拍砖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觉得电影营销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营销的产品本身,他是文化娱乐产品,但是他不同于类似唱片,书籍(不管是电子书亦或是实体书)或者影碟(影碟的营销和电影营销应该是区别开的)或者游戏,因为在影院看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而上述的都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他也不同于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会或者戏曲等现场演出,因为除了首映会之外的多数演出都不具备在现场观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时你无法在其他演出场所看到的当下的专属唯一性。
而电影产品一次性的消费特色,更让购买冲动显得重要,同时其中也暗藏着(只要把观众先骗进电影院,看过后悔不退票,钱也赚到的这种心态)。所以在做电影营销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影片的卖点,关注度,话题性,粉丝效应(针对导演、原著和明星)以及优势无限放大。
目前针对电影营销的主要渠道无外乎传统的预告片(但是预告片的播放媒介选择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备病毒效应的视频(主要通过视频和社交网站传播),传统的平媒以及户外的平面宣传(主要就是海报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会,合适的新闻点制造和媒体公关稿,通过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类似绯闻、不和、意外等)。随着现在国内专业化影迷网站和电影网站的成熟(类似时光网、豆瓣),以及社交类网站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所谓口碑营销(就是水军)在现下的一段时间也将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点,不过由于被开发过渡,目前口碑营销的作用在网民群体里的引起的反抗效应也颇强。
8. 电影票房高,网络营销作用有多大
《致青春》资料图 近期,国产电影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主要体现在票房上。票房之外,围绕“青春”展开的一系列话题,在电影档期之外也引起业内外广泛的讨论。近日,网络上一篇详细分析《致青春》网络营销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致青春》早在一年前就通过该片的官方微博进行前期宣传,几乎记录了电影筹拍、开机、制作、上线的全过程。据统计,参与转发《致青春》相关话题的微博名人,24个账号,粉丝总数已经接近3.7亿。 联系之前几部同样在票房上表现不俗的国产影片《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成功的网络营销,如今电影票房走高,关键靠网络营销? 营销正在成为票房幕后推手 根据艺恩咨询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影视公司电影营销费用总投入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13年电影营销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元。为此,艺恩咨询分析师认为,电影营销正在成为除制作、发行和放映3个传统环节之外,电影产业第四个细分服务流程,它也成为推动电影票房增长的新动力。 而这其中,相对于传统营销的“三驾马车”:海报、预告片、电视广告来说,网络营销更有效。 2011年,曾创下3.5亿元票房佳绩的电影《失恋33天》是国内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网络营销成功实例,回顾该片的网络营销策略,离不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的新思维。《失恋33天》打造了官方微博粉丝量近10万,同时还打造了很多“失恋33天”的微博账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微博矩阵,由这个矩阵加上话题再加上各大排名靠前的草根微博的转播和推荐,所形成的力量在微博上无疑是巨大的。 《失恋33天》网络营销的负责人,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表示:“这种传播途径的重要性获得了投资方或主流机构的认可。”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该片的成功经验适用于所有电影,但是对于国产小成本电影来讲,《失恋33天》的数字媒体营销的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致青春》之所以收获这么好的宣传效果,同样离不开对微博营销的运用。实际上,《致青春》原小说的粉丝以及电影主创的粉丝在网络上自发为影片进行了宣传,据影片主要投资方介绍,该片在宣传发行上总投入不过1000万元,而免费的微博营销为影片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投入。 “当下的电影主流观众都比较年轻,他们经常上网,通过微博等来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微博营销这种方式很容易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 专业营销公司正在快速成长 在电影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四分电影、六分宣发”,电影的营销策略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根据艺恩研究发现,电影新媒体营销市场在2011年达到1亿元,相比2010年同比暴涨150%,2013年该市场有望达到3.5亿元,占总体营销市场的8%。 在新媒体的诞生和迅猛发展的同时,多家影视营销公司借势而生,对影片营销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像和颂世纪、剧角映画、影行天下等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曾经影视营销公司在电影行业巨头眼中不值一提,或者说这个行业缺少职业的、正规的营销公司,那么今天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专业的影视营销公司正在快速成长。而且网络营销作为一种产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地区就有2000家网络营销团队,规模较大的团队,一年能为20多部电影做网络推广和营销。 而专业成熟的网络营销也受到电影发行方的重视,中影集团副总裁张强近日在微博上发布将公开招标电影《狼图腾》及《鬼吹灯》的网络营销团队,招募公告发出,随即引来微博上不少营销机构或文化传播公司关注。对此张强表示,这属于中影的一个新尝试,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印证。但多位业内人士将此视为“一件特别好的事”。但专家同时建议,电影营销需要和影片气质相贴合,时刻关注受众观影习惯的变化趋势,准确分析市场与受众特征,在学习好莱坞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营销模式的创新。 要“锦上添花”而非过度依赖 关于电影营销的作用,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有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它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决定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不是宣传,而是电影本身,在于电影给人们提供的价值,以及观众对这种价值的认可度。也就是说,电影的品质和口碑才是最好的营销。 实际上,优质的内容与社交媒体的有效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营销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控制营销时间点,才能持续地激发用户的喜好。《致青春》的宣传方、麦特文化传媒总裁陈砺志认为:“在一部电影成为案例性作品的时候,营销是不应该邀功的,营销始终应该隐身于幕后。”不能轻视营销,也不应过度夸大营销的作用。 当下的确存在电影过度营销的乱象,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电影的市场化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并且,有专家指出,“一切向票房看的营销”,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瓶颈。“一切向观众看的营销”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不可否认,成功的电影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手段,但正如著名娱乐营销专家文硕所说,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需要经历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4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