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余罪》遭下架,网剧的边界到底在哪还有前景吗
是的,你们新晋老公张一山的翻身之作《余罪》悄没声儿地就“失踪”了,没来得及看的正在全网找资源,已经看过的后悔当时没下载,等着看第三季的在担心后续内容会不会受影响,总之追剧群众也是操碎了心。
除了《余罪》之外,一并被下架的还有《灭罪师》《暗黑者2》等多部网剧,加上年初被下架整改的《心理罪》《灵魂摆渡2》《盗墓笔记》《暗黑者》《无心法师》等,以及还没播出就被举报,导致延期上线的《十宗罪》,悬疑类网剧俨然呈现出一副集体扑街的架势。
而被下架的原因,当然都是不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网剧内容的规定,“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被要求下架的网剧,运气好的可以整改再审后重新上线,运气不好的就是永久停播。但即便这些被下架的网剧大部分在整改后又重新回归各大网络平台,但对于剧迷来说,“删减版”三个字向来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
对于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大批热门悬疑类网剧下架事件,有人认为,“审查制度的规范化”是网剧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网剧业态的成熟有积极作用。然而,影视作品的审查制度向来饱受诟病,要说这是一场“洗礼”,恐怕难免争议。
悬疑类网剧的春天刚来,这就要入冬了?
对于《余罪》的下架,播出平台爱奇艺官方回应称:由于将对内容进行修改调整,爱奇艺网络剧《余罪》现暂时下线,后续上线时间另行通知。另有消息称,《余罪》第三季已经低调开拍,男主依然是张一山。
但对于制作方来说,下架事件的影响显而易见,第三季内容的改编难度也增大,让人不免为第三季的内容质量捏一把汗。
网络剧的崛起,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从2012年大鹏的《屌丝男士》之后,每年都不乏好口碑的作品出现,2014年之后,网剧的数量更是直线增长,佳作频出,制作的精良度丝毫不输电视剧。
在网络剧的大军中,悬疑类题材又是其中走势汹猛的一支,也是“良心剧”的多产区。《余罪》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2分,《无心法师》8.3分,《暗黑者》8.0分,《灵魂摆渡》8.1分,《心理罪》7.6分……
在国产剧遍地雷区,网友恨不得打负分的背景下,悬疑类网络剧的口碑和点击量都排在前列,也推动了内容付费模式的发展和成熟。比起电视剧,网剧环境的相对宽松,也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与活力,资本、人才和广告的大量涌入,让网络剧产业的发展前景看上去一片大好。
但大家都明白,审查政策必然会越收越紧,而悬疑类网剧由于题材使然又特别容易触及“红线”,尽管制作方已经有了审查的自觉性,比如《盗墓笔记》变成了“护宝笔记”,《暗黑者》谢绝血腥暴力,《余罪》里所谓的“重头床戏”也丝毫没有裸露镜头,却依然无法避免被下架的命运,让网剧行业生出几丝寒冬的气息。
越火越禁?悬疑类网剧的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在传统电视剧市场,爱情、喜剧、家庭类电视剧长期“霸占”黄金档,悬疑剧的产量则相对较低。而电视剧领域的“稀缺”内容,正好是网络剧题材的首选。
一方面,网络剧的受众比传统电视剧的受众偏年轻化,悬疑惊悚、推理探秘类的作品一般节奏紧张、剧情烧脑,加上网络剧特有的花式卖萌耍贱,这样的形式比较受年轻受众青睐;另一方面,悬疑类网剧大多改编自热门小说,优质IP本身就自带大量粉丝和较高的话题度,因此悬疑类网剧“火”起来的概率非常高,这类题材的作品也就自然成为各个制作方和网络播出平台的宠儿。
与此同时,高质量的作品,即网友口中的“良心剧”,又能吸引来大批平台付费用户。越是有用户愿意为内容埋单,这个市场就越能挣脱商业的捆绑,也就能越“良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剧会成为未来整个影视剧行业的发展趋势,优质网络内容反输电视台会愈加普遍,网剧和电视剧的差距也会逐步缩短。
不过,正所谓树大招风,《余罪》们的被禁,一定程度上正是与它们所引发的热议有关。不火不禁,越火越禁,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颇具讽刺性的事实。
“线上线下统一标准”?好不好应该谁说了算
目前,网络剧的内容审查实行的是“自审”制,即“自审自播,先审后播,不审不播”,比起电视剧实行“专审”制,一部剧在播出之前要经历四重审查来说,的确是宽松不少。但网剧监管制度的收紧步伐也丝毫没有放慢。
2012年7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规定网络视听节目由播出机构“自审自播”,并报当地省广电局备案。
2014年1月,《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发布,规定“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后,群众举报或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发现节目内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立即下线”。
2014年3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强化网剧审查规范,违规者五年不得从业。2014年12月,广电总局局长在“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线上线下要统一标准”。
2016年2月,在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广电总局再次强调“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
相比于电视剧产业已经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网络剧产业的发展还只是初级,比如就广告收入一项来说,网剧的广告费用和传统电视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在审查制度上的优势渐趋微弱之后,网络剧的“黄金时代”是否还能持续,的确要打上一个问号。
“线上线下统一标准”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说到所谓“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恐怕连四大名著都要中枪。一直以来,影视分级制度代替审查制度的呼吁不绝于耳,但都如石沉大海。
无论如何,公众自己有鉴别能力,一部影视作品好与坏,不应该由少数审查人员来决定,应该由观众自己说了算。
Ⅱ 爱国卫生除四害中的四害是指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Ⅲ 妇产科男医生30年经历被拍成电影是怎么回事
一段9分钟的视频,讲述了一个妇科男医生的30年,视频里的他,淡定从容地做着高难度手术。视频里的主人公,是厦门市第二医院妇科副主任冯继良,这部微电影近日入围了第二届全国卫生微电影节,也逐渐让人们认识了这位“妇女之友”冯继良。在妇科这个岗位上,男医生冯继良默默耕耘了30载。曾经,他被误解、被家属打、被跟踪,而如今,他改良了传统肿瘤手术法,为广大妇女减少痛苦,深受欢迎。
从业30年,冯继良看过很多复杂的病情,也遇到过很多难搞的家属,如今已到知命之年。
在冯继良看来,医生的品德比医术更重要。“之前我也常遇到一来看病二话不说就指定让我开某种药的病人。”冯继良说,对这样的病人我宁愿让她投诉,也不会给她开药。因为病人只知道吃了这个药很“痛快”,却不知道会埋下隐患。“如果一个医生只顾着看病,忘了该有的仁心,不替病人着想,那么医术也只是冷冰冰的技术而已。 ”
Ⅳ 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的内容
六、强化退出机制(一)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违反有关法规、不能履行开办主体责任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严格依法实行业务退出机制。(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应对播出的视听节目内容负责。对违规播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视情节予以警告、罚款直至5年内不得投资和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处罚。(三)对违规播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处罚;对违规情节严重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可予以没收违法活动设备、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等处罚。特此通知
Ⅳ 全国爱国卫生月定于每年的几月
4月份。
历史背景:
1952年2月29日,美国飞机共14批148架次侵入我国安东穴丹东雪、抚顺等地。先在抚顺,后来又在其他地区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
1957年9月20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增进人民的健康。
(5)第二届全国卫生微电影通知扩展阅读:
2019年4月是第31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是“共推‘厕所革命’ 共促卫生健康”。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将推进“厕所革命”作为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协调和社会动员优势,进一步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以崭新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Ⅵ 关于今年世界卫生日的电影
世界卫生日专题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旨在强调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通过重新诠释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卫生保健的问题,推动家庭、社会团体、专业社团、国家政府及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大力推动母亲和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卫生部办公厅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提出,要向全社会宣传妇幼保健事业,推动全社会重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在全国开展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
道路安全与健康
秘书处的报告
1.道路交通伤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社会的所有部门。2002年,估计全世界有118万人由于此类伤害而死亡。这些伤害占全球死亡的2.1%并且在健康不良方面带来严重损失。2002 年,公路交通撞车被列为疾病负担的第九个主要原因,占损失的所有全球残疾调整生命年的2.6%。机动化趋势表明道路交通伤增加;此外,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预测,到2020 年,它们可在疾病负担顺序中排列第三位,排在疟疾、结核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等其它卫生问题的前面。
2.2002 年,由机动车辆碰撞引起的全球死亡中有9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在这些国家,道路交通伤对穷人的影响特别大,那里大多数受害者是最脆弱的道路使用者,如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儿童和乘客。
3.道路交通伤问题的严重程度因地理区域而异。在所有道路撞车造成的死亡中,有半数以上发生在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非洲区域的道路交通死亡率最高。
4.撞车受伤的危险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由道路交通伤造成的全球死亡中约50%发
生在年龄为15 岁至44 岁的青壮年中间。就全球而言,道路交通伤导致的男性死亡率几乎比女性高三倍。
5.道路交通伤的受害者类别因一国经济水平而异。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机动车驾驶
员和乘客占道路交通死亡的多数,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死亡主要发生在行人、摩托车手、骑自行车的人及公共交通的使用者中间。
6.道路交通伤的经济后果包括延长医疗的费用,养家者的损失以及由残疾造成的收入
损失。这些合在一起,通常在许多低收入至中等收入国家使家庭陷入贫困。这些费用通常消耗一个国家1.0%至2.5%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低收入至中等收入国家,这些费用估计每年达650 亿美元。
7.需要一种“系统处理办法”以查明公路撞车所涉的所有危险因素并通过在系统所有部分:人、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方面的干预减轻其后果。这些危险因素包括超速、酒后驾驶,不使用头盔和其它安全装置,如安全带和儿童限制系统,道路设计差,车辆安全标准不适当以及创伤医疗系统薄弱。
8.需要对预防道路交通伤采取多部门办法,由公共卫生与交通运输、教育、警察和财
政等其它主要部门一起发挥重要作用。行动应以道路交通伤的正确分析和准确证据为基础,并且适合国家情况。卫生部门的参与对于下列方面极其重要:收集关于致命和非致命伤及所涉费用的准确数据;调查道路交通伤的原因;实施干预和评价其成本效益;建立综合有效的创伤医疗系统;在起草预防道路交通伤的政策方面提供投入;以及提倡对预防道路交通伤更加重视和增加资源。
9.在高收入国家已导致道路撞车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战略和政策并不一定适合低
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那里可能要求可特别变通应用的战略。
10.改进道路安全需要政府各级强有力的政治意愿,并通过与关心道路交通伤预防的其
它可信赖的公立和私立部门利益相关方面合作予以支持。
11.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 年最后确定了道路交通伤预防的五年战略1,其目标为:建设能力以监测道路交通伤的严重程度;在世界各地将道路交通伤预防纳入公共卫生规划;促进预防战略的实施;以及提倡预防和控制公路交通撞车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道路交通伤预防的国家和全球活动建立在此项战略的基础之上。
12.道路安全将是2004 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目的是提高公众对道路交通伤后果的认
识和鼓励采取进一步行动。在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将与世界银行合作,发行预防道路交通伤世界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强调公共卫生在预防道路交通伤方面的作用,并将包括道路交通伤预防的基本思想和必要条件、道路交通伤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主要决定因素和危险因素、干预战略和建议。
Ⅶ 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的导语
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广发﹙201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党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 年来,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化业态发展迅速,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必须看到,部分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出现了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规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繁荣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现就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通知如下:
Ⅷ 跪求《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全文
《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发布
微电影威力不小
本报记者 丁晓晨
发布日期: 2013-09-26 00:00
作者:
在201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引入微电影大赛之后,“美丽中国梦”微电影大赛更成为201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一项重要的主题活动。
“微电影与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暨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年会”高峰论坛是“‘美丽中国梦’——首届中国·武汉微电影大赛”主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上发布了《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第一次为我国蓬勃发展的微电影做了一次系统梳理。
报告认为,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草根与精英的界限,降低了影像艺术创作的门槛,使得无数多元文化背景的发烧友成为电影产业的新生力量;微电影还契合了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变革,观众只要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随时随地分享电影。
谈到微电影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刘军认为:“一是因为微电影锁定了小人物、小命运,实现了情感共鸣;二是微电影突出创意与视觉体验,满足了广大网友求新求变的心理;三是微电影本身的特质,人人都可以当导演,实现了人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微电影契合了影迷、网友,乃至普通大众的心理诉求,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微电影行业首次全国专业交易会,首届中国武汉微电影交易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家视频网站、文化广告传媒、电视台电影频道等机构参与活动。主办方介绍,参与微电影大赛的作品达千余件,最终415部微电影成片和125部微电影剧本进入交易阶段。
(本报武汉今晨电)
小资料
微电影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