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广州传说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羊,是哪五色
广州为什么又称“羊城”、“穗城”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仙羊,仙羊各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后来广州的百姓还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观”来纪念这五位造福广州的仙人。你们若不信,可到五仙观的东侧看看,至今那里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脚印状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迹”。你们还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里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诉人们,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欢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人可能会想:在这个神话传说中,仙人们为什么骑的是羊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为什么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神秘?
不错,在这个神话传说背后,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也就是说,仙人骑着羊而来,仙人五数、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说为什么是羊,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基本事实,畜牧学家已经证明,广东的羊来自北方,这就说明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就开始南迁,并给岭南人带来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证明了广州很早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也许有人还会问,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猪什么的带来呀,为什么单单是把羊带来呢?这可能是由于路途遥远。猪的行动缓慢、成批驱赶不便,再加上在古代传说中,猪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许多民族的图腾和始祖神,很少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家畜来饲养。相对于狗和猪来说,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至今广东仍有“种姜养羊,本少利长”和“羊不离胎’”之说。加上它行动快速,便于驱赶。可见,五羊神话中的仙人骑羊,除象征其从北方而来之外,还有心理、道德和经济上的考虑。羊成为当日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为广州的城徽标志。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羊城“这一别称,已渗透到广州生活的各方面:书有《羊城古钞》,刊有《羊城古今》,报有《羊城晚报》,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许多楼字商标、公司社团、名胜古迹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观”如今尚存,“仙人拇迹”依然可见;仙湖街、仙邻巷、五仙门等都还粘有一点“仙”气——“五羊仙”的神话,可谓影响深远。
❷ 五羊雕像传说
五羊石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时,广州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五羊石像也成为广州城市标志之一。 五仙人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美化环境,199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公园又在五羊石像下将五羊仙故事内容,由原作者尹积昌主持创作浮雕两组,并增设牌坊、亭、台、廊、碑石等建筑,将景区扩大到近万平方米,景点总称为五羊仙庭。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广州设计师张强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个既象征着“羊城”广州,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该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❸ 羊在古代文化里表示吉祥关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养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羊最早被驯化,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因此,羊对炎黄祖先的活动、生活最重要。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
❹ 五羊雕像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五羊雕像象征了岭南、广州区域的文化。现代的研究认为五羊雕像可能包括多种史实:
1、楚人把高产的水稻谷种传入岭南。楚国王室祖先的族姓是芈,意义同“咩”,是羊叫的象声词。
2、西周后期楚国境内汉阳一带的姬姓部族由于受到楚人的压迫,带着羊群和谷种迁移到岭南,将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播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3、依据《广州记》中“高固为楚威王相时”一句,认为战国时期的高固之部族带着稻谷种籽迁移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固为齐文公之后,姜姓,而姜从女羊声,因此以羊象征。
4、“羊”其实是楚文中“犬”的意思,因此五羊的传说其实是自壮侗民族和南越民族中共有的“犬取稻种”农业神话故事而来。源自岭南的神话故事流入楚地以后,被中原文人搜集改编后再次传入岭南。其中的“五色羊”其实是五色犬盘瓠。
(4)微电影五色羊讲的什么扩展阅读:
五羊雕像的来源:
广州著名的雕塑家尹积昌、孔凡伟,陈本宗就是根据这美丽的五羊神话于1960年雕成这五羊石像。艺术家将这个美好的传说重塑出来。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五羊石雕建于1959年,位于越秀公园西侧木壳岗上,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戏,形态可爱,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网络-五羊
❺ 五羊传说是什么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神话传说故事,是广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的来源。
传说的内容:
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在那儿专门修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广州人民为了感激五位仙人,在他们当年降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以示纪念。
观中有五仙雕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又被称之为谷神。“五仙骑羊赠稻穗”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故事,根据这故事而建寺观的历史由来已久。
(5)微电影五色羊讲的什么扩展阅读
五羊传说最早的“佐证”是广州的五仙观。北宋时在十贤坊(今广仁路省财政厅一带)已有祀奉五仙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间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迁至今广仁路,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毁于大火,洪武十年(1377年)迁至坡山至今。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和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曾进行重修。民国12年(1923年)广州市政厅为筹备军饷,将其拍卖,遣散观内道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文物部门管理,80年代修葺后对外开放。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之一。
1963年3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时的五仙观内有五仙雕塑,伴以五羊石像,五仙被奉为“山谷神”。观内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上面有一个一米多长的凹痕,形状似脚印,被称为“仙人拇迹”。
❻ 广州运动会五羊中都有什么羊
你说的是越秀公寓里面五羊雕塑还是亚运会吉祥物的五羊?
五羊雕塑:
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便会看到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设计的,作为羊城城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五羊石像。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著五色衣,骑五色羊,手里各拿一串谷穗,飞至楚庭(广州古称),仙人将谷穗赠与州人,并“愿祝此地再无饥荒“。仙人言毕冉冉升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著名的雕塑家尹积昌、孔凡伟,陈本宗就是根据这美丽的五羊神话于1960年雕成这五羊石像。
艺术家将这个美好的传说重塑出来。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亚运会吉祥物:
它们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吉祥如意乐洋洋,创意来源于羊城“五羊衔谷”的传说。于2008年4月28日在揭晓。
❼ 羊的概述
「释名」羚羊(俗)、 羊(音钤)、 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类,而环角外向以自防; 则独栖,悬角木上以 远害,可谓灵也。故字从鹿,从灵省文。后人作羚。许慎《说文》云∶ ,山羊也,大 而细角。《山海经》作 ,云∶状如羊而马尾。费信 至尾,垂九块,名九尾羊。
「集解」《别录》曰∶羚羊角出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诸蛮山中及西域。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角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乃《尔雅》名 羊者,羌夷以为羚羊, 能陟峻 。恭曰∶羚羊,南山、商、淅间大有,今出梁州,真州、洋州亦贡。其角细如人指,长四 五 有 藏器曰∶山羊、山驴、羚羊,三种相似,而羚羊有神,夜宿防患,以角挂树不着地。但 角弯中深锐紧小,
羊,是牛科分布最广,成员最复杂的一个亚科,成员之间体型和习性相差较大,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族,其分法有一定的争议。羊亚科成员多生活于高原山地,其分布中心是亚洲腹地。
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
羊族Caprini
有4属,均是一些非常适应山地生活的动物。绵羊属Ovis是分布最广的羊,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山地都能见到,以角大而成螺旋形为特征,其中家畜绵羊Ovis aries因出产羊毛而被广泛饲养,亚洲中西部的赤盘羊Ovis orientalis可能是家畜绵羊的野生祖先,我国产的盘羊Ovis ammon(右图)则是绵羊属体型最大的一种。山羊属Capra以嘴下有须为特征,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山地,另有西敏羊Capra walie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西敏,是非洲仅有的两种野羊之一,数量非常稀少。西敏羊常被当作是羊Capra ibex(右图)的亚种,羊又称北山羊,分布广泛,我国西北也能见到。家畜山羊Capra hircus比绵羊更能忍受恶劣的环境,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其祖先可能是中近东一带的野山羊Capra aegagrus。非洲的另一种亚羊是蛮羊Ammotragus lervia,是蛮羊属的唯一代表,分布于北非,雄羊颈下有长须。有两属野羊是亚洲的特产,岩羊属Pseudois有2种,岩羊Pseudois nayaur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西北南部及中亚一些山地,倭岩羊Pseudois schaeferi是较新承认的种,特产于我国西南。塔尔羊属Hemitragus有3种,雄性身披长毛,分布于南亚和西南亚的山地,其中喜马拉雅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也见于我国西藏最南部。 羊 yáng羊字族本字。羊是一种本性驯顺的动物,自出生起,便知“跪乳”。我们可以模仿《三字经》说“羊初生,知跪乳。”《三字经》开头说“人之初,性本善”,其中的“善”字从羊,这表示古代统治者冀望人性如羊,便于管理。所以羊字族汉字多有“驯顺”之意。羊字族汉字有:姜、羯、详、祥、羞、佯、义、徉、翔、养、羝、洋、羔、羱、群、美、烊、鲜、羌、庠、羡、羲、鲞、鮺、蛘、羧、善、咩、羚、恙等。其中令人瞩目的“美”字,从羊从大,“羊”指除帝王以外的全体人民,“大”指帝国版图辽阔如海(《说文》:“皇,大也。三皇,大君也。”这是说三皇时代中国版图辽阔,有“大九州”,而神州仅为“大九州”中之一州),这是帝王眼中的壮丽图景:如海一般辽阔的领土,其中的人民驯顺如羊。所以“美”字的发声,既非“羊声”,也非“大声”,而是“每声”( “海声”)。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古代皇家总是把治理视为烹调,所以“美”字除了含有治国理念外也含有“味甘”之义(《说文》:“美,甘也”)。羊通祥,吉羊,吉祥。 本义:本性驯顺、易于管理的集群动物。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标雕塑。
《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而且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相关。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再如“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还有,“羞”字,本是“进献”。《说文解字》诠释:“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是说进献羊,所以从羊。丑是其发声。至于“羔”、“羹”直接由“羊”字派生出来的。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和林格尔出土的汉代牧羊图中,既有山羊,也有绵羊;在张家口出土的东汉双羊铜饰,造型生动,是两汉时期精美的羊形饰物。
还有“羊灯”,更是一种吉祥器物,亦称“金羊灯”。《艺文类聚》中“金羊载耀,作明以续”,说的就是羊灯照明。北周庚信《庚子山·七夕赋》;有“兔月先上,羊灯次安”的诗句。
羊车,是古代宫中的小车,即“祥车”,就是“辇”,取吉祥之意。汉代还给这种车的驾驭者一个官衔叫“羊车小吏”。到南朝时“羊车”从宫廷进入民间。
《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阳开泰”。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织物中的“三羊开泰”,就是三只羊的图案。清代以来,“三阳开泰”吉祥图多绣于荷包、抹胸、搭链等衣物和饰佩之上。而“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
另外,在一些传统建筑装饰——木雕、砖雕、石雕及根雕等民间艺术中,也不乏羊的造型。 【释名】河西生长的最佳,河东的也好。南方的羊多食野草、毒草,所
以江浙的羊少味而易使人发病。南方的人食用后,却不感到忧虑。北方的羊到南方一二年后,补益的功效降低,更何况土生土长在南方的羊。这都是水土的原因,所以说北方的羊要比南方的羊有营养。
肉
【性味】味苦、甘,性大热,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暖中,治乳余疾及头脑大风出汗、虚劳寒冷,补中益气,镇静止惊。止痛,益养产妇。可治风眩引起:的头晕和消瘦,男人五劳七伤,小儿惊痫,另可开胃健力。李时珍说:热病、天行病和疟疾后食用,必定会发热致危。妊妇食用了,会使子女多热。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独角羊都有毒,食用害人,食了会生痈。中羊毒后,喝甘草汤便可解毒。若用铜器煮羊,食后则使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相异就会如此,不可不知。与荞面、豆酱同食,则会引发旧病。同醋一起食用则伤人心。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按《开河记》载:隋朝大总管麻叔谋疾风逆,不能坐起,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看视,巢说是风入腠理,病在胸膈之间,须用嫩肥羊蒸熟,掺药食用则愈。大总管听它的言,未用完一剂病便痊愈了。自此以后,每次杀羊羔,都取羔肉同杏酪、五昧食用,每天几枚。由此可以看出,羊肉补虚的功效是可以证明的。
头、蹄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脑热头晕。安心止惊,缓中、止汗、补胃,治男子五劳引起的阴虚、潮热、盗汗。热病后宜于食用,患冷病的人不要多食,还可疗肾虚精竭。
皮
【功效主治】主治一切风和脚中虚风,补虚劳,则去毛作汤或作为肉羹食用。取湿皮卧伏后,可治散打伤青肿;于皮烧后服用,可治蛊毒导致的下血。
脂
【性味】味甘,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使人长脂肪;可治下痢脱肛,可去风毒和产后腹中绞痛。治鬼疰,去游风和黑熟脂:主治贼风痿痹飞尸,辟温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加入膏药中,力可透入肌肉经络,祛风热毒气。
血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女人血虚中风和产后血闷欲绝。热饮一升马上就会活转。可治产后血攻及下脓衣,治突然受惊所致的七窍出血,可解莽草的毒性和胡蔓草毒,还可解一切丹石毒。
脑
【功效主治】有毒,食用害人。加到面脂手膏中,可润皮肤,去黑干黯,还可涂搽损伤、丹瘤、肉刺。可发风病。与酒和服,迷人心,成风疾。男子吃后,会损精气,少子。食自身黑头羊的脑,肠会长结块。
髓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男子女人伤中,阴阳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方法是用酒送服。还可祛风热、止毒。经常服食不会损人。和酒服用,可补血。主治女子血虚风闷。润肺气,养皮肤,并可去除瘢痕。
心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可以治愈忧愤引起的膈气。补心。有孔的会伤害人。
肺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肺,止咳嗽。伤中,补不足,去风邪。治渴,止小便频繁,方法是与小豆叶一同煮食。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毒。三月至五月的羊肺中有虫,形状如马尾,长有二三寸,须去掉,不去使人泻痢。
肾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肾气虚弱,益精髓。补肾虚引起的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和脂一起作羹食,疗劳痢甚效。加蒜、薤食一升,疗腹内积块、胀痛。治肾虚消渴。
肝
【性味】昧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肝,治肝风虚热。治眼睛红、痛和热病后失明,用羊肝七枚,生食,有神效。切成片用水浸贴,可解蛊毒。与猪肉、梅子、小豆合食,伤人心。与生椒合食,伤人五脏,对小儿尤其如此。与苦笋合食,会致青盲病。妊妇食了,会令子多病厄。
【发明与传说】按《三元延寿书》说:凡是治疗眼病,用青羊肝最好。有人年龄达八十多岁,瞳子了然,还可在夜里读很小的字。自言并未服用什么药,只是自小不食畜兽的肝罢了,倘若按本草羊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的说法,他的说法则是值得怀疑的。大概羊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旺盛,抗衰老,是肝的本性。其他肝则不这样,只要是畜兽临杀之时,忿气都聚积于肝,肝的血不利于目,是有道理的。
胆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功效主治】主治青盲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点赤障、白翳、风泪眼,解蛊毒。疗疳湿时行热火瘭疮,和醋服用,效果好。治各种疮,还能生人的血脉。同蜜一道蒸九次后,点赤风眼,有效。
❽ 简短的有关羊的民间!传说大全
关于羊的民间传说故事:
在远古洪荒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有一年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色怜贫,神情萎靡,问探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摘下五谷(稻、稷、麦、豆、棉),含在口中,趁着天未亮溜至人间。人们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子交给人类,又嘱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种子,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既似羊角,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棉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农家祭祀仪式,以感激神羊的送种子之恩。
盛大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人间出现了五谷,立即想到是神羊干的,查明情况后,玉帝大怒,惨暴的他命令天官宰杀神羊,并要下阶凡人吃羊。第二年,奇怿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小羊羔,羊从此在凡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已的肉,奶,天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送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祭奠,以示记念,感恩。
❾ 广州又称羊城,它指的是几只羊
指的是五只羊,广州称之为“羊城”源于五位仙人在当地救助百姓的传说。
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将优良的稻谷稻穗赠予当地人民,让人们免受饥饿之苦。仙人离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
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便修建了一座五仙观,后来,广州就有“羊城”的别名。
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在那儿专门修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广州人民为了感激五位仙人,在他们当年降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以示纪念。观中有五仙雕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又被称之为谷神。
(9)微电影五色羊讲的什么扩展阅读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
❿ 五羊传说的象征内涵
二十世纪后,人们开始对五羊传说进行的神话学的研究。历史学者岑仲勉在1948年提出,五羊传说和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当时羊为中原西北的畜牧动物,意味着“仙人”从北方来,手持的六出谷穗代表着产量高的粳稻。因此五羊传说的历史原型是西周末年的姬族人不堪楚人压迫,而沿着湘水流域南迁至岭南,同时携带家畜(羊)和农作物(穗),传播于南方。这也是粤人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踏入文明的第一步之故事的浓缩和神化。
现代的研究认为五羊传说可能包括多种史实。其一是楚人把高产的水稻谷种传入岭南。楚国王室祖先的族姓是芈,意义同“咩”,是羊叫的象声词。其二是西周后期楚国境内汉阳一带的姬姓部族由于受到楚人的压迫,带着羊群和谷种迁移到岭南,将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播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三是依据《广州记》中“高固为楚威王相时”一句,认为战国时期的高固之部族带着稻谷种籽迁移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固为齐文公之后,姜姓,而姜从女羊声,因此以羊象征。
也有学者认为“羊”其实是楚文中“犬”的意思,因此五羊的传说其实是自壮侗民族和南越民族中共有的“犬取稻种”农业神话故事而来。源自岭南的神话故事流入楚地以后,被中原文人搜集改编后再次传入岭南。其中的“五色羊”其实是五色犬盘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