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微电影 > 微电影汾阳少年

微电影汾阳少年

发布时间:2022-07-15 07:12:00

Ⅰ 为什么要逃离北京重返故乡

来北京20年后,他才有了这个打算,要搬回到故乡汾阳,理由是雾霾。

“可汾阳的空气也不好。”有人对这个理由不以为然。“不,比这边好太多了,一定要消除对汾阳的误解,”贾樟柯语气带笑,“而且我住村里。”

《山河故人》

10多年前,还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贾樟柯总爱待在自习室,拎一卷绿格稿纸,拿着钢笔划拉,开始写自己的剧本,每次拿着笔面对白纸,他的思绪都不由地回到汾阳。

后来春节归乡,14个小时的火车,他辗转回到汾阳,街道上几百年年龄的老房子,两边的店铺写了大大的“拆”字,那些店贾樟柯从小进进出出,他在乎,这拆除的县城,他想用镜头记录,“或许是我的天命”。

Ⅱ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中主人公说的汾阳方言标准吗

主人公说的汾阳方言标准。

汾阳方言都是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志性符号。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汾阳话的分析,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一方言,也有助于明晰方言的意义和价值。当电影中的人物操着一口流利的汾阳方言说话时,你很难怀疑他的身份。

《山河故人》剧情简介:

1999年,汾阳姑娘沈涛陷入了与小镇青年张晋生和梁建军的三角恋中,她最终选择了追逐金钱的张晋生,梁建军则只能郁郁离开。2014年,沈涛与张晋生离婚,张晋生带着儿子再婚并去上海生活,而梁建军因为身患绝症回到家乡,他在无奈之下找到沈涛借钱治病。

由于沈涛的父亲去世,回到了汾阳参加葬礼,沈涛深感儿子的变化,知道他不可能留在自己身边,只是把家门的钥匙给了他。2025年的澳洲,长大,在中文学校学习,认识了张艾嘉饰演的老师,老师与前夫离婚后,也处在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中。

恰好与进入叛逆期想要追求自由的心灵相通,两人发生了一场忘年恋,虽然一直挂着母亲给他的钥匙,但他已经想不起母亲的名字,只记得她叫涛,波浪的意思。

Ⅲ 贾樟柯四部必看电影是什么

1、《小武》

该片讲述了,小武是山西汾阳一个屡教不改的“惯偷”,即使公安部门在搞严打活动,他仍要想方设法下手。但是抛开所谓的“小偷”身份,他是个十分恋旧十分传统的人,亲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但昔日亲朋好友早将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

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寻找前妻的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女人沈红来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护士,为寻多日不曾与自己联系的丈夫而来奉节。

Ⅳ 《贾想II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贾想II》(贾樟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7IUFmvPZH0y3m8-L7TZkwg

提取码: hzq3

书名:贾想II

作者:贾樟柯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页数:280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者简介:

贾樟柯

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理想国·贾樟柯作品】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Ⅳ 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华语片

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华语片回溯

1、《悲情城市》(1989年金狮奖)
侯孝贤的这部带有史诗气质的影片是开启华人冲击金狮奖第一波的电影,它也是公认的侯孝贤长镜头美学风格成熟至大成的电影。直接带动了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王家卫、蔡明亮等人在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的亮相。

2、《秋菊打官司》(1992年金狮奖)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大量镜头的构图干净不规则,用光自然真实,很有生活气息。张艺谋在本片中又一次展现了他那独特的视觉风格,给世界影坛以冲击,同时传达出一种力量感。
张艺谋的这次摘取金狮,是内地影坛有史以来拿到的最有分量的电影节大奖,实在是大大振奋了当时内地电影圈的信心。

3、《爱情万岁》(1994年金狮奖)

蔡明亮仿佛横空出世一般,他不仅在中国台湾独树一帜,就是放眼世界影坛,也是难得的异数。《爱情万岁》,九十分钟的片长,不到十句对白,却很饱满地描绘出了都市人们交流之间的困惑和个人的精神危机、孤独与恐慌。

4、《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金狮奖)
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复杂的人性考量和生活,这都非常符合威尼斯电影节一直标榜的“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的宗旨,所以老谋子再擒金狮也不奇怪。

5、《三峡好人》(2006年金狮奖)
这是华语片在威尼斯沉寂6年后的一声号角,也是世界影坛对于贾樟柯完成“故乡三部曲”和《世界》后的肯定。

6、《色戒》(2007年金狮奖)
李安的真正实力到了《色戒》彻底的爆发了出来,不仅凭借精湛的戏剧功底和人文探索精神彻底把改编电影提升到了原著水准之上,同时还捧出了新的演技女神汤唯。

7、《桃姐》(2011年最佳女演员银狮奖)
《桃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被肯定其实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许鞍华导演多年以来固守独具特色的个人化表达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叶德娴精湛的演技和几十年演艺生涯的褒奖。

文章来源:和讯网

望采纳~

Ⅵ 贾樟柯三部曲哪三部

1.《小武》

《小武》是贾樟柯编剧并执导的独立制片剧情电影,该片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2.《站台》

《站台》是由贾樟柯编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2000年,该片获得第57节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3.《任逍遥》

《任逍遥》是由贾樟柯执导并编剧,该片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两个少年为摆脱无尽的无聊也为了给自己定位而出去抢劫银行的故事。

人物简介

贾樟柯(Jia Zhangke),1970年5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华语影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作家,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Ⅶ 周星驰电影《功夫》在哪里里拍摄的

周星驰电影《功夫》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拍摄的。

上海影视乐园,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上海影视乐园有旧上海的市井风情。有拍电影的幕后秘密,有欧式的标准庭院。

国内大部分讲述上海故事的年代戏都在这里拍摄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情深深雨蒙蒙》、《色戒》等。

(7)微电影汾阳少年扩展阅读

《功夫》这部影片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功夫之美,还揭示了社会黑暗和当时人们价值观道德观。宏观来看,这部影片融合了多种元素,如配乐动作,黑帮,爱情等元素。一开始,以一个正义的小少年立志学武来拯救世界开头,却遭到社会现实残酷的打击和嘲讽。

之后便是道德观,价值观的改变,以至于他决定加入黑帮。加入金钱堕落黑暗的社会。社会上有太多受欺凌的弱势群体,社会充满冷漠,面对斧头帮的强势,只有那个傻傻的屁股男站出来,最终没有得到好结果。

几个高手站出来救了那对母女,展开了精彩的打斗场面,他们为什么隐世于中,就是为了避免社会的摧残黑暗,过普通的生活。在那个少年最终破解成蝶的时候,打败了火云邪神最终没有杀掉他。以武术的以德服人,仁义服人。诠释了最终少年变成好人,升华了功夫。

Ⅷ 求《小武》的影评

(1)、爱与微笑的时节

--评贾樟柯的影片《小武》
法国:夏尔.戴松
翻译:单万里

原编者按:《小武》曾在1998年柏林电影节的青年论坛上放映,然后它又参加了其它一系列的电影节比如说萨拉热窝电影节(有关情况参见《电影手册》第528期。)在刚刚结束的三大洲电影节上,该片获得了大奖。很少有一部影片象它那样给人以如此充满生命的力的感觉--在这部处女作的背后,是一位曾经在电影学校学习的28岁的年轻导演,他的创作手法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采访贾樟柯,谈论他这部标志着中国电影活力复苏的影片。

小武:手艺人/小偷

在一辆公共汽车里,小武在冒充警察拒绝买票之后,偷窃了邻座的钱包。影片的镜头从小武的手切换到这辆正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的前方景色,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正中间,庄严地供奉着毛的标准像。

环境已被交代:一边是已经逝去的权力象征,一边是毛之后的中国。通过和这幅静止的过明肖像反打镜头,同往日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售票员对这位乘客这种拒绝买票的荒谬行为保持缄默,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使人感到一个遥远的体制的代表和一个违反其原则的主体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被拉近了。这预示着小武和公安局长之间的关系--局长知道小武的违法行为,并试图规劝他改邪归正,以免他这个当公安局的在不得已情况下将他抓获。这位好心人对小武的规劝与其说更多地是出于一种新家长式的慈爱,倒不如说是想回避自己的处世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一种存在于他所生活于其间的现实世界中每日实际所见和他那身公安制服要求之间的矛盾。

作为罪犯,作为一小偷,小武的扒窃行为并不仅仅是由于生活所迫或者说是由于生存需要--影片的导演避开了这条便捷的途径,尽管这样描写的话会使人产生对主人公产生好感。在金钱成为社会机制的基本动机和社会表象的实质性调节器的国家,小武可以说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产物。金钱统治着今天的中国,而小武又被这一原则所统治。因此,以什么样的名义来逮捕一个被宣传犯有违法行为的主体,当一切表明他是这种规则的产物--这种规则广泛运动带来的产物?透过小武和公安局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影片导演瞄准了当前体制的悖论,这种悖论迫使其代表在社会边缘遏制其在权力上层所注入的活力。

在许多国家里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犯罪:一种是上层的犯罪(譬如小勇,他曾是小武的亲密朋友),即受尊敬的体面人,被树为楷模;另一种是底层的犯罪(譬如小武),被有失公正地惩戒,尽管一切都表明这两种类型的犯罪在实质上并无二致--本质相同的原则被运用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区别仅仅在于社会地位有别,生意数额的大小。

这种使公安局长富有人情味的矛盾,即他作为一名社会观众和应该扮演的执法官角色之间所遇到的矛盾,并没有在所谓现实复杂性的名义下把影片的情节线索搞乱,或将观众引入歧途。相反,《小武》的艺术感觉是非常敏锐而准确的,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就像针炙大夫在治疗中不断地调整行针线路那样,不厌其烦地调整着这种细腻的感觉,开放而流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缩影。《小武》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非同凡响地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丰富感受,还得益于影片高超的录音艺术(中国小县城的街道,街道上的行人,马路上看热门的人群),以及手法的不拘一格和人物形象的精巧细腻--形式不再是鲜艳夺目的衣裳,包裹和窒息着一种事先已被观察和剖析的现实,而是展现这些观察结果和继续这种剖析的有力手段。

嫁接与新枝
作为一个惯偷,小武暂时中止偷窃的结果只能是朝向再次重蹈覆辙--影片的中心情节明显地由三大块组成:被背叛的友谊;对情感的渴望和落空;跑回家里躲避……这是一出表现最终在劫难逃地遭到抛弃的戏剧--一次朝向主人公存在意义上虚无的命运流程。

小武在光天化日下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被一名警察带到一个看似不大可能的地方。起初,人们以为,这个地方是一个住家:警察让小武在沙发里,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小孩。直到好几个警察从里屋鱼贯而出,影片才向观众表明:此地并非住家。这种感觉上的距离并非是由于影片作者对中国现实的无知,而是来自他以谨慎的断袭所处理的场面调度。在这个地方,小武既被善待又遭虐待--他人好蹲在地上忍受着被铐在摩托车轮上的屈辱,那名警察过来为他打开了电视机,本意是想让他得到消遣,没想到结果却是让他再次蒙受了羞辱--他不得不观看着电视里正播放的有关自己的被捕的报导,以及一个同伙坦然地在镜头前所发表着的无情言辞。通过这个奇特的地点,浓缩了影片的两大主题:看热门的人群和电视机(2)。

脸贴着窗下班的居民们观看着房间里正坐在椅子上的小武--尽管在实际不的场面调度里被拍摄到的他们正在围观拍摄现场,看着正在拍摄他们的摄影机的镜头。但是,这些围观者们此刻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实质--他们只能在最后完成的影片发现这一点。

影片开始的时候,人们看到当地电视台正在拍摄一个有关小勇的节目,他是小武童年时代的亲密伙伴,曾经也是个小偷,现在做上了倒卖香烟和有关女人的生意--电视赞扬他是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却在最后严辞谴责了小武罪行。一切表明:电视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手段,而已经成了社会仲裁的工具,它以维护强者伯殷勤仆人的姿态刻意选择某些主题,而将其它主题剔除在外。作为中国现实日常景观的电视机在影片中频繁地出现,正是由于电视机的作用,有关小勇和小武的有关报道在远距离的剪辑中产生了结构上的关联。

电视机也是把小勇和梅梅两条线索联系在一起的钮带。梅梅只是一个歌女,在一家卡拉OK--一种软性封闭歌厅里工作(这也是一个很奇特地方,一个很难让人搞清楚的地方:在这里,顾客可以在一间特别的少=沙龙里跟一个姑娘共度一段时光)。小武原来相信自己能够被邀参加朋友小力的婚礼,当得知自己被拒之门外后他深感失望。被拒绝的理由是:他狼籍的名声会暴发户小勇脸上抹黑--小勇不仅找借口拒绝他出席自己的婚礼,甚至拒绝接受他送来的礼物--一迭钞票,他不无虚伪地指责这些钱来路不明。这样一来,小武受到的损害变本加厉。

心情阴郁的小武指责梅梅没有尽到歌女的职责。梅梅只好为他的性格承担责任--歌厅老板为了平息事端,迫使梅梅陪伴小武直到天黑--这段闲遐时光构成了影片中最美妙的段落之一。这里暗含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隐喻:此时的情景已被精确地规定,人物之间的契约关系也已经确立(歌厅老板/嫖客/歌女),一切表明一场犯罪眼看就要发生,但偏偏事实什么都没有真正发生。小武跟梅梅一起散步,他现在有有是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梅梅是他的囚徒--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和这个空间里,梅梅是属于他的。正象我们看到的,小武显得非常拘谨,他并没有真正享用她。在这段时间里,小武不很清楚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只是一味地由着梅梅给母亲打电话,陪着她上美发厅去做头发--正是抵御这个规定情景所要求他做的一切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情。作为这个规定情景里的导演,小武付钱给梅梅让她在一部影片里和自己共同度过一段时光--他完全可能爱上她的,不必有一个事先精确地写好的剧本。爱情驱使小武设法来到梅梅的住所寻找她。他要梅梅的床上同她肩并肩地坐在一起--这是一个用长镜头拍摄的异常优美的场面,自始至终伴随着县城里各种噪音的节奏。小武对梅梅的爱可以归为两点:他需要这种有人相伴一起歌唱的时光(年轻人在长时间地抵御了这种诱惑后决定来找她);他需要这种能够使自己脸上绽开微笑的时光。

水浇园丁(3)
当小武在县城里闲逛的时候,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环境间的亲近感。这得归功于影片的摄影,在镜头前熙攘往的群众演员自行其事,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正在拍摄他们的摄影机的存在,这就如同卢米埃尔影片里中的人群那样,也跟雷诺阿拍摄布杜(4)在塞纳河畔散步时所采用的方式一样--故事跟随着这些人群一起展开,甚至使人感到即使没有这个故事生活也仍在继续。小偷的故事需要在他周围有这种真实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在场的事件氛围--这对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使人们感到这座城市的运动并不是由场面调度所安排的,它从属于这座城市自身。这种难得的幸运的偶然性是《小武》这部影片的魅力和全部力量所在--人们在这种行云流般动荡起伏的调节中,感受到的正是这部影片隐秘行进的美学轨迹,因为人们和看热门的人群一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群没有怀疑摄影机的存在或假装不知道它的存在,他们把脸贴在窗户玻璃上,直到最后他们只看摄影机。

不应该忘记镜头的节奏--视觉和听觉的内在颤动:同期声、静场和镜头内部音乐的奇妙混合。正如影片中一个这样的时刻:摄影机正面拍摄站在后景街边的小武,前景处大街上的过往行人不时将他档住;他顺手偷了正从他身边经过的一个小贩的一只苹果,随后这个贩又不慌不忙地折了回来,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但仅引而已,镜头到此结束。这类与主要动作的相对应的悠闲时光,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长境头,或是以剪辑和省略的手法来表现的:梅梅在院里里往水壶里接水,待到背景上的流水变成无声时,切入开水沸腾的镜头,水蒸气掠过梅梅睡眼惺松的脸庞……接着是小武来了,我们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她旋转的侧影,而他的整个身体始终没有正式进入姑娘的画面里。

不提影片的结尾就无法结束对这部影片的评论。

公安局长押解着被手铐铐着的小武在县城的街道上行走。途中他为自己顺道去办点事而随手将小武铐在了路边一根用来固定电线杆的钢索上--摄影机先是用近景拍摄由于被这样当街示众而感到不自在的主人公,接着,一个全景突然意想不到地展现出周围的人群--他们并不知到自己是否有仅呆在那里参与影片的拍摄。这使人想起《布杜落水遇救记》中主人公被溺的场面,雷诺阿毫不犹豫地在这个场面里临时补充了正聚集在桥上围观影片拍摄的人群镜头。

在《小武》结尾处的这个场面里,有的人因为意识到自己正被拍摄而感到惊讶,于景离开画面去做自己的事了;与此相反,有一个年轻男子正眼看着在拍摄他的摄影机而没有假装在看小偷--这样就置换了故事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使人意想不到处理,让观众突然感到自己也象小武一样被寻夺了自由而暴露在画面之前。这个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场面正是一种隐蔽的美学线索的必然发展结果--在《小武》中,人们时而完全忘记了拍摄机的存在,时而又强烈地感觉到它的作用(例如结尾)。不用多说,在各种情形里摄影机以不同程度的谨慎在进行工作,或因复原现实而将自己隐藏了起来,或因严格的场面调度而从容不迫地被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摄影机的存在是为了被忘记,而它被忘记是为了更好地存在。使《小武》产生这种生命活力的感觉,来自记录在每一个镜头中的内在博动。这既不是电影的骗局(一种没有摄影机的现实)也不是电影的幻灭(一种仅仅记录现实的机器),而是将观众与无法缩减的双重确认(即对生活和电影的确认)联系在一起的双向运动。既然我们承认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拍下的原始现实进行重建,那么,电影中真生活的印象究竟来自何处呢?我们可以认为,它来自持久的拍摄过程中因摄影机的存在而产生的动荡感。观看影片《小武》时,这种预感是十分明显的。

注释:
(1)本文原发表于法国《电影手册》1999年第1期,经作者同意,现译成中文。作者夏尔.戴松(Charles Tesson)为该杂志现任主编。原文题为《Le tempsd' aimer ,le temps de sourir》,直译为《爱的时节,微笑的时节》,为了汉译的畅晓,故作现在的调整。副标题为译者所加。--译注

(2)正由电视机,出现了们第一次聚在街上看热闹的场面(即那个街头卡拉OK的场面)。---原注

(3)作者借用卢米埃尔兄弟的那部著名影片作为本节的标题,不仅因为他在本节里将《小武》与卢米埃尔的影片作了对比,也还因为《小武》结尾独特的视点处理--“被观察的观察者”(贾樟柯语)。在法语中“被观察的观察者”应为:“I' observrateur observe”,与“水浇园丁”“I' arroseur arrose”(直译为:“被浇的浇水者”)很近似。---译注
(4)布杜是雷诺阿1932年的影片《布杜落水遇救记》(Bou)的主人公。--译注

阅读全文

与微电影汾阳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