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5年进口电影数量

2015年进口电影数量

发布时间:2022-09-14 23:31:47

① 中国一年引进几部外国电影

播出的电视剧总量不得超过45% 可以制作、购买、播出电视电影 每年可引进15部外国影片 广电总局新政策支持电影频道 日前有消息称,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上影、长影、西影三大电影集团开办地方电影频道的申请,这三套地方电影频道将相继开播。昨天,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有关人士处得到证实。 其实今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批准,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长春电影集团、西部电影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珠江电影集团等六大电影集团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电影频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作为中影集团电影频道的地位和性质将不变,其余五家将分别在各自省市即上海、吉林、陕西、四川和广东通过有线网入户,不上星播出。 对于新电影频道,最大的问题是片源。1996年,CCTV-6开播之时买断了国内影片61%的电视播放权。这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电影制片厂在严格意义上都失去了自产影片的电视播放权。也正因为如此,西影方面表示,片源不足的确是制约电影频道的瓶颈。按一天播放3部电影计算,一年至少需要1000部,片源问题需要通过电影总局出面与CCTV-6协调,回购一部分电影的播放权。此外,依靠电视剧来填补节目时间也是一个办法,但是电视剧广告收入是各个电视台的主要广告来源,在有些地区甚至占到70%。另外按照以前的规定,电影频道是禁止播放电视剧的。 好在这两个问题将在广电总局的支持下得以解决。昨天记者了解到,国家广电总局还对各电影频道的经营做了相关规定。规定中写道:电影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总量不得超过45%;不得在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可以制作、购买、播出电视电影;各新设电影频道每年可引进15部外国影片(含电视电影);可以开设新栏目;新设的电影频道可以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协商,购买其已购买中国内地播出版权的节目;各频道间可通过协商,交换节目。 片源问题解决以后,收入问题就成为了核心。据介绍,现在CCTV-6每年的广告收入超过4个亿,此外,CCTV-6每年还可以从有线网络公司的收视费中获得1000多万元的收入。但记者从西影和上影得到的消息是,新设地方电影频道暂时都不是收费频道,其主要经济来源将依靠广告收入。这无疑是对几家新电影频道的极大挑战。有学者分析,开办电影频道短期之内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抢先占领频道资源也许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那么今年年底准备开播的各电影频道的准备情况怎么样呢?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我们准备在不久后先试播,明年年初正式播出。我们的节目肯定和央视的电影频道定位不同,他们是面向全国的,我们将更多地发挥地方优势。我们上海电影制片厂有600部影片的片库,上海民营公司有3万分钟的节目。我们还将开设一些影评和电影知识的栏目。我们还可以播出一定比例的电视剧。”西影集团总裁延艺云对记者说:“增开电影频道是国家扶植民族电影的一个具体措施,将极大地支持六大电影集团的发展。”

② 一年半600部影片是谁

唐晓双。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观看653部电影是有挑战的,不论是对于时间,还是需要投入的精力。唐晓双能够有这样的观影成绩,多半得益于她圈内人的身份,有渠道和来源。
2018年中国电影总产量1082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头部国产电影共有9部,票房超过5亿元的国产片20部,超过1亿的共计44部。相比之下,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进口影片共有38部,数量已经落后于国产片。

③ 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电影有数量限制吗

进口外国影片是有配额限制的。
普通分账片20部,3D和IMAX电影的特种分账片14部,进口买断片(又叫批片)30部。

④ 美国目前大致有多少电影院,多少块电影屏幕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趋势吗

截至2015年底全球电影屏幕数量达到152,000块,较上年同期增长8%。当中北美市场数量为43661块,EMEA地区数量为40665块,亚太市场数量为56106。约有4000多家电影院。这个数字还在一直上升。

在如此基数下的美国电影正在蓬勃发展。

2017年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作为《银翼杀手》的续篇,出于致敬和还原真实的城市质感的目的,也运用了大量的微缩模型拍摄,通过3D软件雕刻出板材之后再手工上色,在合适的灯光与镜头运动下,呈现出的效果还甚于CG。

⑤ 中国每年引进的 34 部美国影片,是怎么筛选出来的

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原拷贝;

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

(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

(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

(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

(4)电影片内容简介;

(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

送审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译制拷贝;

2.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审查程序:

(一)电影片技术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审查。

(二)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暂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送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审查费。 (三)国产电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审查分为混录双片审查和标准拷贝审查。进口电影片的审查分为原拷贝审查和译制拷贝审查。

(四)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送审的混录双片或原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通知送审单位。

(五)凡电影审查委员会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审单位应按要求提出修改实施方案,送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后修改。

(六)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和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制作完成后,应当报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七)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标准拷贝或译制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应当签发审查通过令;经审查仍须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依照本规定重新送审;审查不予通过的,应当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不服怎么办:

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电影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和电影审查委员会。

复审合格的,应当核发该电影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目前只有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有进口片的引进权。

但仍有不少民营电影公司也可以买断版权通过中影和华夏来发行。

一般民营电影公司在选好片子、跟海外制片方签订合同后,送报到中影集团,然后拿到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进行初审,随后由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报给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通过后向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发放准予进口通知书,再等公映许可证下来之后,就可以放映了。


对于限定数量引进片的选择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曾说,一年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是固定了的,而其他的海外影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至于审查方面,周宝林说,进口片的审查标准与国产片一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发放放映许可证后就可以在影院跟观众见面。


1.DMG公司成功引进了《暮光之城:破晓(上)》、《生化危机4》、《神秘代码》等好莱坞大片。3000万美元成本的分账片《环形使者》在国庆档收获1.3亿人民币票房,在全球获得1.67亿美金票房。似乎今年要上映的钢铁侠也是这个公司引进的。

2.乐视影业与好莱坞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的《敢死队2》(批片)拿下3.5亿票房。

3.《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就是光线影业推出的,但属于合拍片等同国产。同时《泰囧》也是光线影业出品的。

作者:Kalon

来源:知乎

————————

分账大片只能中影进出口送,华夏无权利。批片华夏可以送审,过审后也需要先跟中影进出口签引进合同 补充一下,分账片是指海外出品方比如美国六大,韩国希杰直接与中影进出口签订引进协议,直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票房分成。批片是由民营公司买断或保底分账形式获得版权后交由中影或华夏报审,过审后中影进出口会先支付2万美金保底金,然后再按照实际票房分成。购买版权的民营公司只能叫做协助发行。合拍需要一定条件,比如出资比例,中国演员的戏份比例以及中国元素等等。敢死队2、环形使者、云图、钢铁侠3要是让我审我也不给合拍身份。

作者:夏舞光影

来源:知乎

——————————

说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⑥ 中国现今每年对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是多少

原来20部,现在增加14部。

美国电影是按照国家分类的电影类型,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

而这些在其电影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这些都是很多其他国家电影所不具备的。包容这一点尤其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电影《硫磺岛来信》,能从侵略者和敌人的角度来表现战争,发掘敌人身上的闪光点与无奈,在全球恐怕没有多少国家能做到。因而美国电影一直是着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⑦ 2015电影产值最高的国家

是美国。

据美国权威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2015年北美共上映电影688部,总票房1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14亿元),增长5.8%。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5年12月31日晚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⑧ 当今电影市场的概况

当今电影市场概况
核心提示: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影人都开始把“我们这么好的市场”挂在了嘴上。当然,2010年中国电影的成绩的确不差,100亿的票房也的确是历史新高。但是,逐渐走高的市场背后却凸显出一个很让人悲哀的事实:如果说当年的中国电影人有着优秀的作品,却囿于市场无法得到观众的响应,那么现在在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不论从制作还是发行都陷入了创意不足的境地。
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电影市场所展露的各种迹象来看,大家都已经丧失了创新的激情,进而引发了各种怪现状:在创作方面,大家扎堆去搞同样的题材,就算不扎堆去搞古典名著,也不约而同地扎堆来拍续集,甚至在发行电影方面,我们的发行商也开始懒得动脑子:大片来了就躲一下,没有大片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地上映,而对于这种“一窝蜂”现象,有分析家认为,这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绝对应该属于“狼来了”的警示信号。
怪现状:同样题材大撞车
3月22日的香港电影节上,由王宝强、叶璇等人主演的《蔡李佛拳2010》宣布在5月10日上映。仅仅过了两天,由洪金宝和其子洪天照一同出演的《蔡李佛拳》则宣布了他们4月2日的档期。虽然故事不同,主演也不同,但你绝对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其实属于同类题材,都是在讲述关于蔡李佛拳的故事。两个月内上映两部《蔡李佛》,其实不过是今年华语电影界题材撞车的一个缩影。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今年立项及拍摄的电影名单,从4月份开始,观众们即将会看到五个关云长,四个孙悟空,三个穆桂英,三个白娘子,然后还要准备三桌鸿门宴。以至于有人评论说,“导演再这么撞车的话,观众们只能去撞墙了。”这其中,五个关云长最早跟大家见面的是4月份即将上映的甄子丹与姜文合作的《关云长》;而田壮壮执导的《关公》、杨子担任制片人的《武圣云长》、陈木胜执导的《武神传》以及高希希执导的《三国•关云长》虽然都没有拍完,但都开始了大肆宣传;四个孙悟空同样也都在争夺时间,甄子丹主演的《大闹天宫》、周星驰的《大话西游2》、张纪中的《美猴王》和另一部《孙悟空》都在筹备中,但谁能最先上映,现在还都没谱儿;至于“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除了由李连杰和黄圣依主演的《白蛇传说》,还有博纳影业的《新白蛇传》和另一部相关题材动画片;而三桌鸿门宴争夺得更离谱:陆川的《鸿门宴》甚至被逼着改成了《王的盛宴》,因为在他之前,李仁港已经在广电总局那里报备了《鸿门宴》这个名字,而与他们俩争夺的,还有一部同样性质的《刘邦和项羽》。而在这些传统名著题材改编的电影之外,周星驰和李连杰斗起了《太极》;吴宇森的《飞虎》则遭遇了安晓芬的《飞虎月亮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撞车的题材里,几乎囊括了目前华语电影市场中的主流导演和演员。姜文、甄子丹、李连杰、陆川、周星驰、吴宇森……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些小的制片方出于“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进行的恶意干扰,而是华语电影界在创作题材方面,真的已经到了这种“肉搏”的地步了。
平心而论,在这些撞车题材之中,“手慢”的项目却很有可能是这一题材类型的最初创意来源。最简单的例子:2007年时,王家卫告诉大家,他接下来的电影会拍一个关于叶问的故事。但是,两年下来名字中含有《叶问》的电影已经出现了五六部,甚至甄子丹都凭借这个题材成了年度票房冠军,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依然还在“拍摄中”。与之情形相似的还有陆川、周星驰和吴宇森。陆川此前的《南京!南京!》就是因为拍摄期拖得太长,导致被《拉贝日记》抢了风头;而周星驰两年前宣布要拍《太极》,结果到如今也没筹备完成,反倒被李连杰和陈国富抢先一步,宣称在今年年底前会把一部同名电影拍摄完成。
成因分析:编剧原创能力,是荒芜还是根本不存在?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撞车”的题材,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周星驰的《太极》属于武侠片之外,其他提到的关羽、孙悟空、白娘子、穆桂英,无一例外地在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中有所体现。关羽和孙悟空作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早已被我们熟知,关于白娘子和穆桂英的故事,也早在宋元话本中就已经出现。
为什么导演们如此青睐传统文学名著?导演们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甄子丹版《关云长》的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就曾经表示,选择这样的题材起码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相对安全。对于进军内地的香港导演而言,古装历史题材远比警匪片和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更容易通过审查。第二,群众基础雄厚。因为大家就算对这些人物不是特别了解,起码也都知道这些角色的名字和部分事迹,在电影上映前更容易造成宣传方面的优势;第三,在中国国力日强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呼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而电影作为一个载体,能够向全世界宣扬中国的文化精神,拍摄诸如关羽、孙悟空之类已经被全世界华人所认同的文化符号,更容易赚到钱,也更容易拉到投资。
不过,这样的一窝蜂扑上来拍古典名著,也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根据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的说法,这种题材撞车的最大缺陷在于,很多剧本都是在热钱涌入的情况下,以“短平快”的策略进行项目制作显然有着很大的局限,因为这样做起来,“只要某部作品火了,没人会去研究它为什么火,大家只是简单认为这是题材好,然后就有一群人围上去,照着这个题材如法炮制。古装片比较保险,也不用受意识形态上的限制。但翻开历史书,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自然避免不了撞车。这样下去只有等到市场恶化的那天,大家才能觉悟。”葛颖说。而影评人郎诺林则认为,大家抢着啃这块骨头,除了证明华语电影人视野狭窄,更说明编剧的原创能力已经陷入荒芜。
针对编剧原创能力的“荒芜说”,影评人黄辰星的看法略显不同。在他看来,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影编剧根本就不是原创能力下降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形成“原创”:“中国有多少真正的、通过原创剧本形成的经典电影?尤其是近三十年。盘点这些年来的经典中国电影,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导演们‘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小说,然后拿去改编成了剧本。张艺谋的《红高粱》是莫言的小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小说,冯小刚早些年的代表作,都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王朔的小说,就连去年创造最高票房的《让子弹飞》也是马识途的小说。所以,如果单论中国内地电影,我们必须承认,编剧的原创能力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可以支撑起票房的地步——— 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小说为蓝本。
怪现状:续集成风
续集当然不见得是坏事。但中国电影在2011年除了雷同的题材之外同时还出现诸多续集,一方面是同类题材的重复,另一方面又是同类题材的延续,很显然,这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是的,就像你不会愿意一年去看五次关云长,你同样也不会乐意每年都看一集《画皮》,《将爱》或者《武林外传》。毕竟这是电影院,这不是电视机,我们还没有奢侈到想在电影院里看电视剧——— 每次进去起码要80块钱呢。
对于电影市场而言,拍续集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今年好莱坞就有27部续集上映,打破了2003年的24部续集的纪录,几乎每两周就有一部续集出现。但是,相比于好莱坞大片着力打造的“系列电影”,中国这些挂着“2”字头的电影,最缺乏的不仅是原创能力,而是一个系统的包装意识。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如今已经拍到了第七部,但从第一部开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会是个系列电影。该片的投资方和发行方也会根据其中不同的电影制订不同的宣传策略。而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续集电影都是被动而拍,不管是取得近4亿票房的《非诚勿扰2》还是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叶问2》,在第一部上映之前,导演给大家的回答都是“看第一部的票房如何,如果票房好的话,才会考虑拍续集。”
这种被动的典型,从2月底在香港宣布开拍的《窃听风云2》就可见一斑。在《窃听风云》的结尾,古天乐、吴彦祖两人的角色其实都已经死掉,刘青云也锒铛入狱。而由于该片之前的反响不错,监制尔冬升总结的原因是这三个人的组合能够带来好票房,所以在筹备新片的时候,最大的想法就是沿用这三个角色,但不论角色姓名还是身份都跟《窃听风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第一集根本就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继续”的空间。而这一“续集”,其实完全就是在利用旧片的口碑,属于一种过度开发的类型。
与之相似的还有《画皮2》。2009年陈嘉上的《画皮》在结尾处同样没有留出多少余地:虽然主要正面角色并没有多大损伤,但最大的卖点、周迅扮演的狐妖已经散尽功力,几乎等于已经死掉了,所以如果再保留原班人马来拍摄关于“画皮”的故事,也已经几乎不太可能。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与中国编剧缺乏系列眼光也有很大关系,以目前世界上赚钱最多的系列电影《007》系列为例,几乎每一集的007故事,主角都会遭遇到新问题,而只要007本人不死,换掉其他任何主角这部电影都可以继续下去。而中国的续集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投资方对于单个主角的影响力估计不足,更希望保留第一集成功时正反角色的“原班人马”,而一旦在第一集里主角有所损伤,人们对这种“伪续集”的期待指数必然下降。

成因分析:想赚钱,又怕有风险

关于华语电影导演扎堆拍续集的问题,《窃听风云》的两位编剧兼导演麦兆辉、庄文强就表示,其实他们一开始写《窃听风云》的时候,曾经想过这个故事拍成一个系列电影,但由于对该片反映的经济犯罪题材前景并不明朗,所以根据投资方的意见,依然是着力打造好第一个故事。而在该片内地票房超过8000万之后,投资方才表态愿意拍摄续集,而这个时候原故事已经没有多少可发掘的空间,所以只能另起炉灶。
对于这种“短视”现象,《画皮2》导演乌尔善表示很正常,在他看来,这恰恰是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第一集已经被证明了适合这片市场,有了相应的观影人群,“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现在诸多热钱涌入的华语电影,基本上拍摄的都是一些新故事,而拍摄续集的,大都是已经在市场中有过成功经验的投资商。这也就是说,投资方也开始转向谨慎,知道这种类型片、系列片可以赚到钱,才继续去投资。”成功的电影续集,往往不是第一集的导演拍的,这是成熟的电影工业的惯例。像《异形》系列的四集就有四个导演,体现的是成熟制片人制度保持着一个电影的系列存在。”
当然,内地电影人也不是没有主动打造系列电影的想法。比如目前最大的电影企业中影集团,其负责人韩三平就在各路电影中寻找适合拍成系列片的题材。但是他的这种选择模式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比如他很看好《硬汉》这部电影,虽然第一集本身只取得了1000万的成绩,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反响平平,但他就是觉得这种城市英雄题材适合拍成系列电影,所以该片的导演丁晟几乎是被他赶鸭子上架一样地建议继续拍下去。而丁晟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承认,“说到续集,其实我自己都没准备好。”
而且,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承认,如果要打造好一部成功的电影续集,最重要的是续集本身的风格要确立,要给观众保持新鲜感。“脱离第一集的存在也能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 , 才 算 是 一 部 合 格 的 续集。”而从现在的状况看,由于投资方在目光上的欠缺,拍摄续集时往往要求跟第一部有一定联系,因此短时间内我们能看到的只会是一种低质量的重复,而这种重复对于之前那些经典商业片所造成的伤害,并不是投资方所要考虑的内容。
怪现状:“影院一日游”
如果说题材重复和续集泛滥只是会导致观众的观影热情下跌,那么为数众多的中小成本电影的“影院一日游”对于中国电影从百亿票房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伤害更大。因为不想去看关云长,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但如果影院里充斥的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电影,作为观众而言,甚至连影院都不想进去。
最简单的例子,3月份有20多部电影公映,其中有不少就是这种“影院一日游”产品。某日记者打算去看一部电影,但到了影院之后却发现,想看的电影已经下线了,好容易从密集的排片表中选择了另一部,但进到影厅才发现,该场电影只有可怜的4个人在看。这种现象并非个例。2010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只有260部左右。而票房过亿的电影不过20部左右,此外的绝大部分电影,这些有幸进入影院的影片,不少都曾遇到过上映一两天便被撤下的尴尬命运。3月份,就有《幸存日》、《云下的日子》、《百合》等多部电影遭遇到了这一情况。而这些小片影院一日游的结果,使整个中国的电影票房都因此被拉低。根据记者就国内各主流院线通报的票房数字粗略统计,2011年第11周(3月7日-13日)全国总票房只有1.18亿。而在此前的一周(3月1日-7日),全国票房也不过1.2亿。第7周由于有情人节,票房大约为2.9亿,第8周只是略有下降,而到了第9周开始,就暴跌到了1.45亿。而这个数字,直到3月份的第三周,随着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的引进才终于有所改观。
小片扎堆上映的现象其实并非偶然。事实上,所谓的“淡季理论”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盛行,而几部小成本电影在淡季的成功发型,也使得为数众多的片方开始“盲目”地重视起这一理论。但是,诸如《喜羊羊》系列独闯寒假档《越光宝盒》在3月份票房过亿这样的例子不过是个案,前者是抓住了学生们放假的空隙,而后者则有很大程度是巧妙利用了去年《阿凡达》上映之后的空档期。因此,一窝蜂地“照搬”所谓的先进经验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众多小片发行方目前面临的最大窘境。
对于这一点,江苏幸福蓝海影视公司负责人章杰的认识就很清楚。他表示,小片扎堆,大家都不赚钱的现象其实完全是发行方懒于“动脑筋”所导致“目前的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之所以说简单,就是它总有一两条原则在那里,比如大片来了要躲一下,淡季宣传要增强。而复杂的是,几乎每部电影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甚至大片都不用躲。假如在情人节档期,一部战争大片占据了主要的影厅,如果我手上有部爱情片,我就不会去躲它,因为这个节日,情侣们选择爱情片的可能性很大。今年我们发行的《甲天下》就选择了4月份,因为当时市场上并没有同类的电影。”

成因分析:投资人的“无所谓”,发行人的任务
“影院一日游”对于整个电影市场的损害从之前的数据已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而对于这一现象,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军认为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发行方的简单思维,而应该归结为国内有实力的发行公司太少,很多中小成本影片缺乏发行渠道,根本就没有打通院线的门路。刘军介绍说,目前国内最主要的两家发行公司是中影集团和华影公司,分别承担每年发行40部国产片的任务。对于这两大公司来说,发行国产小成本影片更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凑数而已。“只要电影在影院放映一天,也算是发行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在影院走了一圈儿。”至于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民营公司,尽管也已有些发行实力,但因人力有限,主要只发行自己投资的影片。“在国内电影产业链中,发行公司最为弱势,制片、院线都很强势,影院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发行公司缺少话语权。”刘军感叹,这就注定了小成本影片没有出头之日。
而另外一部分小成本电影的“影院一日游”则完全是因为电影的投资方根本不在乎。比如王小帅《左右》的制片人黄斌就告诉记者,有些人投资电影压根就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就像《观音山》的制片人方励。作为电影发烧友的方励此前拍过6部影片,直到《观音山》才第一次盈利,而他追求的,只是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而已。还有一种类型的小片同样也是投资人“不在乎”,就是每年各大电影厂出品的一些电影。“其中很大一部分影片是地方、企业的宣传片,上映了一天就撤了,其实并没亏本,因为前期找到企业融资就可能已收回了成本。”
作为整个电影市场的终端,众多小片扎堆上映“影院一日游”对于院线方面其实也有很大损害。但院线方面对此也有相当的无奈,本地中影南方新干线负责人邱晴就感慨说:“现在加盟院线的影院都是有着自己的商业考量,哪家影院是不想赚钱的?所以从影院本身的想法出发,我们最愿意的就是放映那些赚钱的电影。但现在进入院线的这些小成本电影,宣传上又不做到位,观众不爱看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坚持放映,而在没有得到观众检验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排斥任何电影加入影院的排片。但院线本身有着自己对观众喜欢程度的判断标准,所以,影院一日游虽然是院线所为,但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中国电影市场概况分析http://ins.chinafilm.com/200710/1643600.html(链接)
6.3.1产业政策
(1)文化产业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中国政府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意见》指出: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政府将进行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将对文化产业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各种优惠。
(2)电影产业政策
为了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国务院通过了《电影管理条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产业结构,对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4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起草《电影促进法》并征求各方意见,2006年已经完成草案,预计2007年将送交全国人大审议。《电影促进法》将会就如下方面的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1、电影的性质、功能和定位;2、创作者的合法权益;3、电影管理体制和发展体制,电影市场准入的许可制度;4、政府与电影企业、与市场的关系;5、公平竞争的制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6、市场监管体系;7、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原则和相关的制度措施。
《电影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将会是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6.3.2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电影收入状况
中国电影经过了90年代的低谷后,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开始回升,特别是2004年以来,不论是国内票房、海外票房还是其他收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2004年到2006年,国内票房从15亿增长到26亿,平均年增长率36.6%;海外票房从11亿增长到18亿,平均年增长率31.8%;总收益从36亿增长到56亿,平均增长率27.8%。从以下的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趋势。
据国际电影业专业杂志《市场与调研》(Research and Markets)2007年4月10日发表了题目为“中国电影产业即将梦想成真”的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特别报告。
此报告预计中国电影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至2010年将达到近9亿美金,到2015年,将升至20亿美金。按照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电影产业将于2050年赶上当今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头羊―美国。
总之,不论从当前状况还是未来趋势上看,中国电影市场都将以其巨大的潜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2)国内电影生产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国内对电影的投资逐年增大,从2004年到现在,不论是影片的数量、投资的金额还是推广费用都在逐年增多。随着WTO对中国影响的逐步增强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的合拍片也逐年增多,这使得中国电影单片的制作与推广大幅提高,同时也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海外的收益,增加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
(3)国内电影银幕数量及观众情况
最近几年来,国内影院、银幕数和观众人次都有高速的增长。从以下的表可以看出中国影院和观众的状况:
6.3.3国内电影市场细分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 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 行,中外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 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商业大片: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D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额在2000万—1亿人民币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E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中低成本电影 :投资额在500万—2000万人民币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F 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额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国产影片。
6.4中美市场对比分析
中美电影市场状况对比情况见下表:
中国的电影市场,不论是从总体还是从人均情况来看都和美国的电影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美国人均银幕拥有数是中国的39倍,美国的年票房总收入是中国的35倍。
在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比美国电影市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6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年增长率高达30%。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必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⑨ 爆款电影必备因素是什么

2017年已经进入年末,回顾这一年的国产电影上映票房成绩,对比2016年电影市场的颓败之势有所回升。根据艺恩票房智库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升至409亿,全年可能再实现20%增长,今年电影市场增速相对稳定。

全年排片节假日票房占优势,《战狼2》成暑假档票房奇迹

2017年开年,两部《西游伏妖篇》与《功夫瑜伽》平分春节档34亿票房,《功夫瑜伽》凭借17.53亿票房成春节档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不仅如此,豆瓣评分仅有3.8分的《大闹天竺》也在春节档斩获7.59亿的票房,《乘风破浪》也分出一杯羹,收获了10.49亿的票房。

显然,春节档是在全年排片时间选择上最占有优势,每年排片票房几乎靠春节档票房结果预测年度电影市场走向,然而离开春节档后续电影票房颓势立现,二月一部明星荟萃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以1.06亿票房惨淡收场,三月四月表现普通,《嫌疑人X的献身》票房4.02亿,《记忆大师》票房2.93亿,《春娇救志明》票方1.76亿。

虽然三四月票房普通,但是这三部影片评价还算不错,《嫌疑人X的献身》豆瓣评分6.4,《记忆大师》豆瓣评分7.2,《春娇救志明》豆瓣评分与《记忆大师》相同。

本以为五一黄金期国产电影市场可以迎来一波国产电影观影小高峰,然而五一却全部沦陷在进口影片的进攻之中。五月上映影片共57部,国产有44部,进口13部,但国产影片无一取得亮眼成绩,反而进口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斩获12.99亿票房,美国片《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票房破10亿成五月票房黑马。

暑假档各家影视公司再发力,纷纷赶乘暑假档的顺风车,《悟空传》、《绣春刀2修罗战场》、《大护法》、《闪光少女》、《建军大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心理罪》、《十万个冷笑话》、《杀破狼:贪狼》等纷纷登上暑假档,均获得不俗成绩,其中尤为亮眼的,是吴京导演并主演的《战狼2》,以56.79亿成为2017年全年票房奇迹。

开学季并列十一月小长假又是一次观影佳期,《缝纫机乐队》、《英伦对决》、《空天猎》、《羞羞的铁拳》等表现不俗,《羞羞的铁拳》以22亿成十月一票房冠军。

十一月刚过,排片47部的影片里,进口影片《寻梦环游记》成为十一月影片讨论热点,十二月排片成为热点关注,《芳华》、《奇门遁甲》、《妖猫传》、《二代妖精》、《前任3:再见前任》、《妖铃铃》、《解忧杂货店》等将于十二月与观众见面。

纵观2017年排片票房时间,可见节假日排片更吸引观众的优势。

超级IP与明星流量效应逐渐失灵,未来电影市场更偏向内容为王

中国电影市场最火爆的那几年,“超级IP+流量明星”的制作就能轻松拿到五亿以上的票房,然而2016年暑假档上映的《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爵迹》等十几部这种模式的电影票房惨败,“超级IP+流量明星”的制作模式已经不是票房保证,明星效应也逐渐失灵。

据艺恩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票房超10亿的头部电影和票房占比都在上升,低于亿级的电影数量正在逐渐下降,另外2015年后国产头部电影产生了更多爆点,进口影片数量及市场占比在逐渐下降。

而回过头来看2017年IP电影,《摆渡人》4.83亿,《嫌疑人X的献身》4.02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35亿勉强及格,《心理罪》3.04亿,《悟空传》6.97亿位居票房最高。

对比两部没有流量明星控场和超级IP做基础的《战狼2》与《羞羞的铁拳》,《战狼2》主演吴京、余男、倪大红等,《羞羞的铁拳》由开心麻花的艾伦、马丽、沈腾等领衔主演,票房依旧成绩惊人。

这个数据表明,在没有明星效应与超级IP拉票房流量的电影市场,依旧是以优质内容为主。

国内科幻题材仍是市场空白,进口科幻影片依旧独占鳌头

2017年全年上映的电影题材划分来看,喜剧题材仍然是所有题材之中占比最大的类型。今年开年头部喜剧片《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大闹天竺》等票房均值已经达到10亿,后续《摆渡人》、《情圣》、《缝纫机乐队》、《羞羞的铁拳》等成绩表现亮眼,十二月即将上映的影片之中,《前任3:再见前任》、《妖铃铃》、《二代妖精》等喜剧题材依旧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除了喜剧题材外,动作题材与奇幻题材的依旧是所有题材之中的黑马类型。除了今年的爆款《战狼2》拉高了动作片的票房总值,动作片《绣春刀2修罗战场》、《杀破狼:贪狼》、《英伦对决》、《空天猎》等平均票房市值4.1亿,奇幻片《西游伏妖篇》、《悟空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等平均票房市值7.5亿,奇幻与动作题材依然具有可深度开发的空间。

动漫题材一直是受大众关注的题材,去年一部《大鱼海棠》斩获5.65亿票房,今年动画市场显然没有类似《大鱼海棠》这种爆款动画的出现,《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玩偶奇兵》加起来票房也只有2.3亿,国产动漫的道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国产动漫的市场,却是未曾开发的肥沃土壤。

悬疑题材也是市场空缺的题材,今年《嫌疑人X的献身》与《心理罪》、《记忆大师》票房成绩不俗,但悬疑题材在电影所有题材之中一向占比例较少。

最后来说一说国内市场空缺的科幻题材,今年科幻题材《逆时营救》票房2.01亿,然而全年进口片类似《蜘蛛侠:英雄归来》、《正义联盟》、《猩球崛起:终极之战》、《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银河护卫队2》、《异形契约》等等几乎科幻题材占了大半,可见国内市场科幻题材一直被进口影片所打压,国内科幻题材市场庞大,但在制作水平与质量上还需再进一步,进口科幻影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在国内独占鳌头。

根据以上分析来看,想要打造一款爆款电影,除了内容为王,制作优秀的硬基础外,还要有好的排片时间,针对受众足够强大的电影题材,把握好市场的切入点,《战狼2》的票房奇迹才有可能再次上演!

⑩ 在哪里可以找到中国电影历年进出口额的数据

可以到http://www.cmrn.com.cn/jckfx/a/200708/10788.html
不行就找本《中国电影年鉴》来看看

阅读全文

与2015年进口电影数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