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骁父亲为娶王馥荔,曾不惜被开除,如今怎样了
"道不尽红尘舍恋,诉不完人间恩怨……",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总是感慨万千。爱江山更爱美人,可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能做的到呢?
一生一世两个人,白首不曾相离,好似争教两处销魂,执手相看,一生相伴。庄生梦中忆蝴蝶,更像梁祝动人心。
后来王馥荔为王群生下一子,就是我们认识的当代青年演员王骁,如今王骁的演绎事业也是顺风顺水,母子更是同台,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词,人生短暂,岁月流光。在爱与被爱的路上总是有着动人和值得我们留恋的爱情故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作为艺术家的王馥荔也已年迈七旬,虽是满头银发,但依旧精神抖擞。愿王老师和她儿子能在以后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㈡ 从士兵演到将军,军人本色傲在骨,张勇手曾有过哪些成就
1951年,年仅十六岁的他跑到朝鲜前线,送粮食、运弹药、救伤员,几乎跑遍了中线、东线的前沿阵地。1957年他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此在大银幕上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从《英雄虎胆》中的侦察参谋耿浩,到《奇袭》中的侦察连长方勇;从《地道战》中的区队长赵平原,到《哥俩好》中的二班长雷利金;从《林海雪原》中的203首长少剑波,到《南海风云》中的舰队政委梁充海等,一个个英俊勇武的中国军人形象在他的塑造下栩栩如生,带给无数影迷心灵的震撼与满足。
㈢ 老电影《上甘岭》《奇袭》的主角原型现身屏幕 战后他们曾任何职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一些志愿军老战士在媒体采访中纷纷亮相屏幕,这些战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铄,令人欣慰。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欣喜看到了老电影《上甘岭》中张忠发连长的真实原型张计发,还有老电影《奇袭》中方连长的真实原型张魁印。
两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龄,说起七十年前朝鲜战场的往事,仍是那么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哪打了几仗,牺牲了多少战友,都记得清清楚楚。
真是岁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于1926年的 张计发 ,是河北省赞皇县人,抗战末期19岁参军入伍,在八路军太行一分区独立团当战士。
他于1951年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连长。
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中,张计发带领连队曾在缺水、缺粮、没有药品、弹药不足的坑道里坚守了43天,不仅击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进攻,还数次反击夺回阵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坚守和反击作战任务。
战后,135团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长张计发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战后1954年回国,张计发作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军区英模代表大会。1955年秋,已升任副营长的张计发,在组织的关怀下进入南京中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63年,他从团副参谋长岗位上因病离休,被组织上安排到河南信阳军分区干休所休养。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擅长军事题材影片拍摄的长影厂立即组成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担任导演。因为林杉曾创作多部革命题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岭》剧本创作者。编导们两次到上甘岭进行实地考察,并到志愿军部队体验生活,还决定请主角原型张计发为剧组顾问。因张计发当时在南京步校学习,没能成行。
但张计发的确是老电影《上甘岭》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也是小学课本里课文《一个苹果》的亲历者和作者。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前线,张计发打了10年仗,负过8次伤,荣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两次,是实至名归的英雄连长。
电影《上甘岭》上映后,张计发不知看过多少遍,但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经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记忆中的实战情景远比电影更惨烈,那些牺牲的战友让他想起来就难过···。
离职休养后,张计发把关心教育下一代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在坚持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曾无数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等省区,到学校、进工厂、下部队,作了上千场的革命传统报告,听众多达百万人次。
张计发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从朝鲜回国后由组织牵线搭桥组成的家庭。两人育有四个女儿,有三个从军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儿至今在部队一线,已是一名指挥员。
(电影《上甘岭》剧照)
94岁高龄的张计发新近现身屏幕,重新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的故事”,还讲述了报务员因口渴说不出话,不惜自己将自己的嘴打出血来润嗓子的动人情节···
张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张魁印,就是老电影《奇袭》中侦察连长方勇的真实原型,如今已经98岁高龄。
当年他带领38军一支先遣队机智深入敌后,一举炸毁武陵桥,切断了南逃敌军退路和后援,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战后,张魁印被志愿军总部批准荣立一等功。也是38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团职干部。
(晚年张魁印)
他是山西平遥人,生于1922年,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山西政治保卫队二大队六中队战士,八路军晋西支队一团测绘员,晋西第二军分区侦通队侦察排长,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侦察科科长。
1951年1月入朝参战,张魁印任志愿军第38军侦察科科长、38军司令部情报科副科长。此后,历任50军作训处长,38军作训处长,师参谋长、副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1982年享受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
惊险传奇的战场往事,起源于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传令,把军部侦察科科长张魁印叫来,开门见山说:
“给你一个任务。你与 113 师侦察科长周文化带两个连,两个工兵排,配英、朝语翻译,300多人,组成军先遣队。要在朝鲜平安南道内务署配合下,秘密潜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时以前,把德川通顺川和平壤的武陵桥炸掉。你敢不敢去执行这个任务?"
时年28岁的张魁印胸脯一挺,坚定地回答:“那有什么不敢的!”
梁军长也没多说,只是把手一挥命令:“好,那就出发吧!”
这是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的真实一幕。
有关这次巧妙、大胆穿插敌后奇袭的战斗经过,在许多记载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详尽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张涛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节题目就是:《毛岸英捐躯大榆洞 张魁印奇袭武陵桥》。
而老电影《奇袭》,则是艺术的再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经过。
据记载,德川之战结束后,当志愿军西线总指挥韩先楚把38军在德川的战报送达志愿军总司令部时,彭德怀司令员禁不住高兴地评价说:“这个38军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着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已有军教片《奇袭武陵桥》的基础上,再以这一战例为素材,由黎阳、郑洪编剧,许又新导演,张勇手、邢吉田、曲云、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摄了后来家喻户晓、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袭》。
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奇特之处在于,是由真正经历过朝鲜战场烽火的军人执导,用的是真实素材,拍戏使用真枪实弹。而片中主演方连长的演员张勇手,也是一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张魁印曾说:“电影《奇袭》我看过好多遍,虽然较之真实事件艺术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实。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战友们,可电影毕竟与实际战例不能相提并论,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没拍出来···”
追忆往事,晚年张魁印经常感慨万千。
他喜欢讲述牺牲的战友,唯独不谈自己。他解释,在电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长三人乔装敌伤兵在路上截车,对康平桥进行侦察的情节,是电影编导们艺术虚构的。
影片《奇袭》的核心是插入敌后“炸桥”阻敌。也可以说,这座桥是影片剧情围绕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桥被定名为“康平桥”。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电影中的这座“康平桥”实景,是在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藏山大桥”拍的,不是朝鲜前线的武陵桥。
当年拍摄惊险的跳车镜头时,导演要求一个镜头下来。片中的方连长从一班长手中抢过正在疾驰的吉普车方向盘,战友们跳下 汽车 后,他独自驾车吸引追兵至山崖边,在 汽车 坠崖前一瞬间,他飞身跃入路旁,吉普车则坠入山谷燃起大火。
敌追兵见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烧的车骸,误以为共军人车俱毁,得意洋洋地狞笑说:“跑,我看你往哪儿跑!···”
对于当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现,张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时年轻,又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历,所以拍这类惊险的镜头,基本上是一条就过,也从没受过伤。”
张魁印离休后,曾任哈尔滨市南岗区育红小学校外辅导员。其它时间,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军事书籍。他至今还珍藏着破袭武陵桥的经过要图,还有荣获的一堆军功章。
面对这些记载着战斗功勋的勋章,张魁印常想到的总是牺牲的战友。
张魁印的妻子迟秀琴,也是他的战友,曾在志愿军司令部任打字员。张魁印在打完四次战役后,调至志愿军司令部工作一段时间。两人1954年结婚,育有4个子女。
好多年来,张魁印从不透露自己是电影《奇袭》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后来军史战史研究者找上门来,人们才知道张魁印的英雄事迹。
(电影《奇袭》剧照)
张魁印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天职。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又能说什么呢?一切荣誉都是同志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㈣ “少剑波”张勇手是父亲59岁的老来子,这位老艺术家到底有多了不起呢
中国著名艺术家张勇手是父亲59岁时生下的孩子,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对张勇手并不太了解,他之前曾被称为八一厂“四大帅哥之一”,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军人形象,而他出生于山西汾阳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己的父亲在50岁的时候才好不容易娶到一位妻子,他作为父亲在59岁得到的儿子,他的到来,让一家人都感到非常的开心,但平静的生活让家人举步维艰,在自己三岁的时候父亲被因病去世,母亲因为胳膊的伤势就是不及时,最终被截肢,命运的苦涩没有击垮他,反而锻炼了他,他坚持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来摆脱贫苦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当中,他终于迎来了曙光,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在部队里面学会了唱歌跳舞和食谱,成为了一名多才多艺的军人,之前还曾带领团队的人一起去国立艺术剧场,向舞蹈艺术家学习芭蕾舞,苏联民间舞等等舞蹈。
㈤ 87岁王晓棠:和王心刚演红色恋人,与张勇手三次搭档,近况怎样
No.1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87岁的生日,在此,娱文娱视祝王晓棠艺术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更让王晓棠痛心一生的是,他们的儿子言群,18岁时因患肝病去世。为了事业,夫妇俩没有再要孩子。
如今王晓棠已87岁高龄了,但却风采依旧,依然关心影视事业的发展。对于电影,她说银幕是她的生命,“只有付出真心、真诚、舍得下真功夫,才能在艺术和生活中有所收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娱文娱视再一次祝王晓棠艺术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㈥ 记得《奇袭》方连长吗《林海雪原》演少剑波,耄耋之年近况如何了
3月17日,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关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永寿的画外音文章,写道:“张永寿一直是影迷喜爱的电影明星……当时,《夺宝奇兵》是为数不多的几部公开发行的电影之一,因为这部电影很好,而且看过很多遍,我想起了那个扮演连长的英俊演员。但是当时电影里没有演员名单,所以我是由一个成年人介绍的。他的名字叫张永寿,所以我记得他在电影《夺宝奇兵》里演过……”
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张咏之手的人气的确不如王新刚、余阳等人高,但他塑造的经典人物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的人气。
是的,张勇的手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军人气质,从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塑造出了英俊勇敢的中国军人形象,给广大观众带来了震撼。
张Yongshou赢得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7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20年,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美国援助朝鲜战争70周年”纪念奖章。
张已经87岁了。几年前,他和他的妻子,八一工厂的著名化妆师张家茂,在北京怀柔县圣唐屿买了一间普通的农舍。他在那里钓鱼、遛鸟、种花果树,过着低调而舒适的生活。
附近的老乡本来整天都不明白这是什么人,但看了央视的一档特辑后,才知道这位“老张”是大明星。
㈦ 从士兵演到将军,军人本色傲在骨!你对老戏骨张勇手有何了解
他是一位在朝鲜战场屡立战功的军人,也是一位把角色和生命融进初心的表演艺术家,他饰演的一个个英俊勇武的中国军人形象栩栩如生。
他是《地道战》中的八路军区长赵平原、《奇袭》中智勇双全的连长方勇、《英雄虎胆》中的参谋耿浩、《林海雪原》中的传奇英雄少剑波……
㈧ 老艺术家张勇手夫人去世!张勇手因何成名
老艺术家张勇手的妻子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们对张家懋老师纷纷进行哀悼,对于两人很多年轻的朋友不太了解,两位都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们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张勇手他作为上个世纪八一厂的四大帅哥之一,在自己17岁时便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出演了很多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由他主演的《黑山阻击战》,他在剧中扮演威风凛凛的“王海龙”,虽然作为初次登上影视的舞台,演技上略显青涩,但对于他对角色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之后他也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例如《英雄虎胆》《地道战》,他在剧中扮演的英雄人物,颇具军人的风范,让观众非常喜爱,在不断的历练当中,使自己的演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演戏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帮助了很多年轻演员。
㈨ 经典故事片《打击侵略者》的主要演员现在都怎么样了
国产经典故事片《打击侵略者》在年轻一代中应该很少人看过,我在小时候有幸在电影频道还是在碟片上看过,总之还算不错,该电影就是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共同严厉打击侵略者的某次战斗过程,然后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与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人想知道,当初的主演们现在都怎么样了,毕竟当年演得那么好,现在也没有个消息。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李炎在电影中饰演李国栋军长,早年李炎是解放军军队中的话剧演员,因此对于军队生活也比较熟悉,可以说他是扮演将军的专业户,在后面的《特混舰队在行动》《带轱辘的摇篮》都扮演了将军,1997年李炎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于纯棉在电影中饰演志愿军某团副团长崔凯,后面他也参演了很多影视剧,他在1991年去世。
黄焕光在电影中饰演小豆豆,他在2000年已去世。
以上就是当年的主演的基本情况。
㈩ 张勇手的人物经历
1934年年10月4日,张勇手生于山西省汾阳县大南关一个贫农家里。由于三岁丧父,他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担。 1944年家乡解放后,他考入徐向前任校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随军学校(即“晋中公学”)。在校期间,曾参加解放华北的最后一战——太原战役。在晋中公学学习了半年左右,他被调至西北野战军川西军区文工团。1950年底,朝鲜战争爆发,他受命北上,来到河北沧县。经过暂短休整,随部队开到安东。 1951年3月,年仅十六岁的张勇手来到朝鲜前线。在五次战役和停战前的反击战中,他几乎跑遍中线、东线所有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战士送粮食、弹药,运伤员,进行慰问演出。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和带着重病,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此,立过两次功。五次战役后部队休整期间,为了准备向祖国亲人汇报,张勇手还曾受上级委派,带领六名志愿军文工团员,到平壤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向人民军协奏团学跳朝鲜舞。 在朝鲜前线,他还结识了一位和他同样十四岁参军并在一个文工团工作的四川女娃子。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两人正式结为终生伴侣。
1953年归国后,张勇手在华东军区工作。曾任文工团团员、分队长。五六年部队整编后,在演出队任队长。
1957年初,八一电影制片厂到部队选演员,经过试戏,张勇手被选中借到八一厂拍摄《黑山阻击战》,在影片中扮演连长王海龙。影片拍完后,又在严寄洲导演的《英雄虎胆》中扮演我军侦察参谋耿浩。1958年,张勇手正式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入厂后二十多年来,张勇手共参加了十三部影片的拍摄,1958年,在《县委书记》中扮演民兵队长小虎子;1959年,在《海鹰》中扮演水手长李雄;在《赤峰号》中扮演舰长田海雄;1960年,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参谋长少剑波:在《奇袭》中扮演连长方勇,1962年,在《哥俩好》中扮演班长,在《打击侵略者》中扮演游击队长金哲奎;1965年,在《分水岭》中扮演复员军人李云虎,在《地道战》中扮演区长赵平原;1974年,在重拍的《南征北战》中扮演高营长;1976年,在《南海风云》中扮演政委梁充海,并兼任导演,1979年,在《二泉映月》中扮演赵先生;1980年,在《啊,摇篮》中扮演旅长肖汉庭,在《飞行交响乐》中扮演师长赵辉。
除此以外,他还为《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凯旋柱》、《吴哥的阴影》、《中途岛之战》等十
几部外国影片配过音。并参加了《哥俩好》、《霓虹灯下的哨兵》、《淮海大战》等话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