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6中国ip改编电影数量

2016中国ip改编电影数量

发布时间:2022-09-20 20:38:35

A. 3分钟看完2016年电影最火十大事件!

(本文由剧透社公号原创:jutou321)

这一系列尴尬,让它们在口碑和票房之间,也仅完成了一半任务。

眼下,影视投资风潮愈发强劲,影视从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电影产业正在面临一场抉择。

商业就一定不会产出好的艺术么?

不知为何,这明明已经有正确选项的问题,

如今,却让人答不出来。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剧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点点!

B. 国产IP剧泛滥,与哪些因素有关

喜欢看电视剧的人不难发现的一点就是现在的国产IP剧可以说是非常的泛滥的。似乎隔一阵子就会有不同类型的国产IP剧上线,甚至很有可能在同期有好几部国产ip剧在竞争,那么这个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其次可能就是因为之前有几部比较有名的大IP的电视剧火了之后,所以很多娱乐圈内的人想要去适应这个趋势,抓住这个潮流,他们也开启了拍摄大IP电视剧的这个想法,比如非常有名的《甄嬛传》,《琅琊榜》之类的,这些作品都出现让大家看到了IP改编的电视剧的市场,所以也就导致现在的IP剧泛滥了。

C.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ip请列举3个著名ip。

《尸兄》、《一条狗》、《十万个冷笑话》、《中国惊奇先生》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影视市场已有近两百个国内IP项目列入开发计划,其中一些影视公司所公布的片单,甚至100%都是IP项目,而在榜单中网络小说为61部,占比61%,传统小说为29部,占比29%。课题组组长卢金珠表示,传统原创编剧项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网络小说已成影视IP最重要的来源,漫画改编影视或成为新的增长点。继《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取得佳绩之后,有9部漫画作品进入中国超级IP-TOP100排行榜,其中国漫作品就占8部。

D. 近几年每年都有多部IP电影先后上映

近几年每年都有多部IP电影先后上映《三生三世》、《楚乔传》到大荧幕的《芳华》、《妖猫传》。
IP就是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一部广播剧、一台话剧,或是某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哪怕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E. IP热究竟热的是IP本身还是一种商业的操纵模式

关于“IP热”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或深或浅的报道或分析了,这篇的特色之处在于,会把很概念的道理说的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样坚持:IP并不是“现象”,好的IP是一个长期命题。 IP热是什么意思? 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摄动画电影,还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 中国众多影视公司正以迪士尼为榜样,力图复制这一模式。那些具备一定知名度、拥有较多粉丝的作家作品于是成为影视公司紧盯的对象。 “IP热”告诉我们什么? 聚焦当下文化消费市场,“IP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的电影 《寻龙诀》上映后凭借16亿元票房领跑新年贺岁档;《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编剧不仅获得了高收视和高点击量,衍生游戏也获得了不俗的下载量;演出市 场上,根据网络小说《玩命爱一个姑娘》改编的同名舞台剧正在北京火热开演…… 从内容来源到开发方式,从营销手段到产业模式,抢占IP资源成为颇为流行的行业现象。如何看待“IP热”现象?是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还是折射出原创能力的匮乏?该如何理性挖掘IP价值? 1.IP开发潮,热闹背后虚火也旺 【案例】 根据畅销小说《左耳》改编的同名话剧如今正在北京上演,仅在预演阶段就预订出了全年60场演出,剧组的排练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量;同 名电影在2015年4月上映后,获得了近5亿元的高票房。话剧《左耳》出品方负责人表示,喜欢原著的读者至少带来三成票房收入,收回制作成本有了保证。 《左耳》在电影、话剧市场上的火爆,是近年来IP开发热潮的一个缩影。乐视视频1月20日宣布,未来将投入70亿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级原创IP;阿里影业表示,要以逐轮淘汰方式研发“超级IP”。进军IP开发成为很多互联网巨头、影视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 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应用于音乐、影 视、游戏等多个领域。美国迪士尼公司即是运营IP的成功典范,依靠米老鼠等广受欢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题乐园、玩具、服装等多种产品,收益远超电影本 身。 IP概念在中国影视文化界火热起来大约始于2014年。这一年的影视产业被称为“网生代”元年,“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说或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纷纷取得高票房,IP改编热潮到来。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基本没有特别大的网络剧,2014年小说IP改编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编剧,到2016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00部。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IP开发热潮的到来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必然体现。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文化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如果说IP是一个内核,它存在的方式则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游戏等不同形态 中转换。通过对热门IP的多元化开发、多渠道推广,将其价值最大化发挥,这也是成熟文化市场的惯常做法。 尽管IP改编热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热门IP早已被一抢而空。业内人士介绍说,近一两年网络IP版权费一涨再涨,3年前10万元一个, 如今随便一个IP就是100万元,有的达到千万元高价,一些IP价值被过分高估。抢IP、囤IP成为不少影视企业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点击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华字典》、“俄罗斯方块”等概念,都被买去当作IP开发。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坦言,IP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当下中国的影视业这般追捧IP,乃至达到疯狂的程 度,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资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个项目尽快变现,反映了影视文化业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如果一味地依赖IP、 热炒IP,而摒弃影视内容本体,那么在资本的裹挟下,创作会越来越粗糙,原本就较弱的原创能力将受到进一步损害。 2.创意短缺,“IP热”折射影视发展困局 【数据】 2015年,国内有近30部IP改编的电影,贡献了约80亿元的票房。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游的IP储备与交易、中游的影视剧制作与运营、下游的衍生品市场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视剧IP产业链,三者互通将打造出超万亿元IP市场。 影视产业购买文学作品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IP开发将推动这一传统做法的操作规范化和精准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IP改编热潮的出现是影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吴兵认为,IP改编的“井喷”并非是原创动力不够,而是目前的市场判断机制还不能准确提供对原创剧本的判断依据,而IP则能直观地展示一个作品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价值。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创意短缺是“IP热”出现的首要动力。 从2010年的刚过100亿元到2015年的440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随着银幕增长数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具备巨大 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目前,网络、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影视部门。电影产业不缺资本,缺的是能拍成电影的创意, 拥有较强“粉丝”基础的IP则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 “利用成熟IP开发影视作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分析说,以IP主要来源网络小说为例,这些畅销小说是广大网民 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符合网络时代读者的审美,将它们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等产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游戏产业的市场反应佐证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数据显 示,有IP的手机游戏下载转化率是无IP游戏的2.4倍,收入则是无IP游戏的两倍。 “IP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影视产业原有的创作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可以和受众实现充分互 动,提高关注度的过程。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与受众保持互动会不断引起热议,更易得到受众的关注,从而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级IP《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为例看,《鬼吹灯》的IP号召力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 显然,作为一种影视运作方式,IP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综合开发的范例。 业内人士坦言,凭借天然的话题度与庞大受众群,与原创剧本相比,IP改编确实讨巧而省力。乐视影业高级经理梁女嫣介绍说,“IP热”本质上看是 粉丝经济效应,粉丝数量及粉丝类型是投资方选择IP时最看重的因素,数量大意味着转化为观众的基数大,粉丝类型更集中则营销效率更高。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大量涌入影视产业的商业资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原创作品的判断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气的IP控制试错成本。腾讯视 频总编辑王娟表示,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影视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主导产业,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热门IP也 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3.丰富内涵,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 【探索】 网络成立了网络文学,并签约影视、游戏等多家合作伙伴,进行IP产业链开发。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以文学为源头,促进精品IP在线下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泛娱乐领域的多态呈现,实现文字阅读市场价值最大化。 对于当前的IP开发热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业界一定要理性对待,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重 视IP说明业界已认识到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视产业投资较大,投资方肯定不仅希望IP的“粉丝”来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来看,如何打动后面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价值的关键所在。 制作方与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长,从而提升作品质量,达成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是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单纯利用IP带来的“粉 丝经济”进行一次性开发,无疑是对IP的过度消费,很可能毁掉一个优质IP。在IP的“老树”上开出“新花”,通过影视产业与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 界融合进行模式创新,创作出不同业态的精品,丰富IP内涵、提升IP价值,从迎合消费需求转为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这是IP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IP开发热潮中,不断出现的版权纠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说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视频网站停止播放网络剧《匆匆那年:好久不 见》;悬疑小说家周浩晖起诉电视剧《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其小说《邪恶催眠师》。业内人士预测,由于IP价格被炒高,今年的著作权纠纷将会更集中。中国版权 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孙洁表示,IP凝结着作者创作作品的价值,完善版权保护政策,降低维权门槛,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是IP开发的必要前提。 在魏鹏举看来,构建健康的IP生态首先要继续鼓励原创,只有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进入市场竞争,才能优中选优,提升IP的审美价值。同时,要在法 律层面加强监管。此外,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出现一种“产品经理”现象,投资方一味追求项目盈利状况,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 需注重社会效益,要引导从业者在IP开发过程中‘两个效益’并重。”魏鹏举指出。 中国电影市场主要IP来源 ●网络小说类: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IP来源。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越来越多的影视投资人关 注到网络小说领域。仅在2015年“五一档”,就有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环》《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盗墓笔记》等一大批网络小说已公布了IP项目的启动。 ●音乐类: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亿元的高票房,让热门歌曲IP在电影圈获得了青睐。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流行金曲《爱之初体验》同名大电影均在2015年暑期档上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苹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来的电影也已全部立项。 ●动漫类:改编自日本动漫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档上映,票房突破5亿元。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源自国产动漫形象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备受瞩目。 ●游戏类:IP这个词原本是在网游行业被炒得火热,随着互联网企业深入到影视行业,更多热门游戏被搬上大银幕。《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知名游戏都被传出即将改编为电影的消息。 ●热门综艺类:同名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1、2)》两部票房近10亿元,《奔跑吧兄弟》票房达到4.3亿元。《中国好声音》《极速挑战》等多个热门电视节目均被制造成了电影版本。

F. ip剧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IP是什么意思?IP直译是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网络“中楚汉秀影视”)

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基础上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因为其站在IP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所以很多影视人把目光转向我们的IP系列电影,看中了他的粉丝累计数!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距离财富自由,我们只差网络“中楚汉秀影视”

G. 中国影视大盘点

2015中国电影怪现状大盘点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突破400亿,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同时却出现了很多怪现象。这一年,蓝雨星城也写了很多“中国影视圈怪现状”的系列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

1、唯票房论?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已被“票房”绑架。什么都是“唯票房论”。一部电影,只要一上映,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都会用票房去衡量。如果票房火爆,大家就会天天晒票房,比纪录;如果票房惨淡,基本上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烂片,即便口碑不错的,也会带着惋惜的口气去哀叹……仿佛除了票房,没啥可说的了?!一部电影,艺术价值高不高,是不是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已经不是电影行业乃至大众所关注的话题。

详见:《影视圈怪现状之中国电影,已被票房绑架?》

2、电影类型单一化?
12月初,官方数据称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达到400亿,这虽然是个好事。但大家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表面的虚化,从内在的质量上讲,这一年,有几部真能让你记得住的电影?又有几部电影给你的心灵带来了震撼或触动?而且即便票房高涨,大家也该清晰的认识到那些“大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喜剧(票房前十的电影中有5、6部),如此单一的类型如何称得上电影大国?

3、电影内容低俗化?
与类型单一相辅相成的就是内容的低俗。现在国产电影越来越开放,像一夜情(《心花路放》)、青春时代堕胎(《匆匆那年》)这种桥段比比皆是。连借精生子这种国外都略感时髦的题材(《有种你爱我》)都出现在国内电影院中,真是碉堡了。一年下来,性喜剧或者包含性爱、暴力、粗口元素的电影不计其数。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是我们的社会低俗了,还是电影低俗了?》

4、大骂=大卖?
今年5月,因为一部《何以笙箫默》,整个电影圈都在讨论“严肃电影没有票房,烂片却屡屡成为票房灵药”的话题,其实这个现象在中国电影界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有些电影,明明是烂片,明明有很多人在骂,但是奇怪的是:骂的越狠,票房越高,简直就是大骂=大卖!《何以笙箫默》并非个案,像《九层妖塔》、《小时代》系列电影、《栀子花开》几乎都是一个路子:越骂越红!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十部“大骂=大卖”的国产电影》

5、排片决定一切?
与越骂越红相对应的,就是艺术片没市场。这也成为多年来困扰电影界的一大痼疾,即便在如今红火的中国市场,也还是逃不开“文艺片、票房差”的魔咒。今年,王小帅的新片《闯入者》再次遭遇滑铁卢,虽卖力宣传,无数影评人振臂高呼,但还是遭遇排片的困扰以及大众影迷的抛弃。最终1005万的票房成绩已经是小帅导演到处呐喊之后的、有史以来的最佳战绩了。无独有偶,《少女哪吒》、《喜马拉雅天梯》几乎都难逃厄运,《山河故人》、《聂隐娘》、《心迷宫》虽质量上乘,却也无法与那些烂片的票房抗衡!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十部“口碑好、票房差”的国产电影》

6、新旧更替瞬间完成?
电影圈新旧更迭迅速,大导演大制作时过境迁、难扛票房大旗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一现象到了今年就显得尤为突出,老牌导演集体沦陷,甚至败的有些惨烈彻底,让很多成名大咖无地自容。而相应的,新人导演进一步攻城掠地,今年的票房十强中,新人导演占到一半。《捉妖记》、《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片更是导演处女作。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也有像忻钰坤、陈建斌、徐昂、李霄峰这样的“电影艺术”的坚守者,算得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详见《2015年暑期大盘点之江山已有才人出》

7、IP时代的到来?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IP”这个词,如今的影视圈,已经被这两个英文字母牢牢锁定。2015年,简直就是中国电影进入IP时代的元年。在这一年中,无数的热门IP被改编,有成功也有失败。11月27日,在“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口出狂言,称:今后将不再需要专业编剧,一部电影只要有好的IP、强大明星阵容、故事概念存在逆袭可能性就能轻松达成。此言一出,众多知名编剧奋起反抗,纷纷留言:阿里影业,走好不送。其实这个话只是被说出来才引起大众反感与气愤,可在此之前,无数电影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小时代》系列、《栀子花开》,包括年末贺岁档上映的几部烂片,想想你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详见《2015年中国电影大盘点之十大IP电影》

8、幽灵电影院
幽灵电影院这个事吧,还真是近几年刚出现的“幺蛾子”。今年的典型案例是《捉妖记》,8月底,正在本片热映之时,忽然传出:有业内人士质疑《捉妖记》制造“幽灵场”买票房,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场次,虽然是非黄金时段,上座率却有100%,甚至出现了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唉……这都是票房给闹的。看过一篇评论,写的特别好:捉了半天的妖,谁能降服电影人心中的魔啊!

9、跨界没商量
演员、作家、歌手、主持人当导演,导演做演员,演员做制片人,电影明星走下神坛玩起真人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娱乐圈内部相互跨界、多重体验,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六爷冯小刚,这一年不当导演,当监制、做演员、唱歌、参与综艺……其实呢,跨界本来是个好事,说明时代发展了,大家越来越全能多元。但实话实说,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残次品、伪劣品。毕竟影视行业还是一个非常专业、复杂的领域,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所以今后还是请那些精力过剩的明星们,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没这个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

10、同质化严重,山寨成风
中国电影,或者说,不仅仅是电影,整个影视行业乃至文化艺术创作系统,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都非常的严重。一种电影类型火了,就有无数的人跟风。从去年到今年是青春风(比如今年7月,就有两部从题材到导演到演员到内容都极为相似电影《小时代4》、《栀子花开》);今年又流行喜剧片(票房前十有5、6部喜剧);随着《鬼吹灯之寻龙诀》、《九层妖塔》等片的红火,科幻、玄幻题材势必又要大乱天下。

另一方面,比“跟风”更可怕的是翻拍,这就涉及到山寨与抄袭,从口碑较好的《重返20岁》、《十二公民》、《我是证人》到票房口碑都一般的《爱之初体验》、《命中注定》、《新娘大作战》,再到赤果果照搬照抄的《汽车人总动员》,都确定无疑的显露出,华语电影的原创乏力,缺乏新意。

H. 24个孙悟空11个哪吒,国产动画电影“神仙打架”

本文章由三文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02部。

这是2020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备案数量。虽创五年新低,但也超过了100部。

2015年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暑期档的黑马,揽获9.56亿元票房。四年后,《哪吒之魔童降世》又以超50亿元票房居中国影史票房榜单第二,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可以与真人电影比肩。

这是国内电影市场的两部爆款作品,先后把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带到了一个新高度。

五年里,也有更多新的动画电影项目立项、备案了。

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公告,2015~2020年共有 878部 国产动画电影备案,其中至少有 119部 讲的是中国经典神话人物的故事。

三文娱对这119部作品做了统计,得出了这三个信息:

谁在做?

2021年12月12日,《新神榜:哪吒重生》国内上映。

这是2015~2020年,五年里备案的119部以神话人物为主角的IP改编动画中,上映的第13部作品。也是追光动画的第五部电影。在这之前,公司第四部动画电影《白蛇·缘起》 (备案名:白蛇前传 ) 上映,票房4.68亿元。在这之后,还备案了将于2022年上映的《白蛇2:青蛇劫起》,将备案的杨戬、哪吒续作等影片。

自《新神榜:哪吒重生》起,追光动画开启了一个“新封神宇宙”。

在这之前,“彩条屋系”在推进的系列作品,是“中国神话宇宙”。已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甚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可以划入这个系列。系列规划中,已备案未定档上映的还有《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杨戬之深海蛟龙》《八仙过大海》《雷震子》等。

近日官宣提档至4月2日清明节全国公映的《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则是星皓影业携手其卡通推出的西游系列动画电影的第一部。

除了这“三支队伍”,还有上美影厂、米粒影业、两点十分、流彩动画、平塔 科技 等百家公司,在近五年里备案了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动画电影。

具体备案情况如下:

119部备案,只是一个开始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借势经典西游IP,《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封神故事新编,《白蛇·缘起》则是独立于原著的原创作品……

近五年来在大荧幕取得不错票房的成人向动画电影,有一个共性:

IP改编动画,以经典神话人物为原型展开的故事新编。

这似乎为国产动画电影指了一条明路。

彩条屋喊出了“中国神话宇宙”,追光动画开启了“新封神宇宙”,还有不同公司备案的24个孙悟空、11个哪吒、8个杨戬……这些作品中,有针对少儿群体的合家欢电影,也有不少成人向企划。

可预见的是,未来这类作品的备案数量还会增多。

但这仍是一个应该获得更多肯定的现象。理由至少有三。

其一, 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 就如天工艺彩创始人邹龑所言,古代传统的经典神话及人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故事能够广泛流传下来,其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所以,不管到什么时代,这些故事都有必要用新的方式演绎,供子孙后代传承。

其二, 是对外文化输出的需求。 “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觉醒,这时候,不管是宏观层面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还是海外中华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升,都将进一步助推动画产业的发展。”三千资本创始合伙人黄璜告诉三文娱,相较于真人电影,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动画电影,更易被海外观众接受。

如正在国内放映的《新神榜:哪吒重生》,上映半个月就在日本开启了首映,不久后也将登录Netflix。今年,《白蛇·缘起》也将在北美上映。

国内上映半个月后,《新神榜:哪吒重生》日本首映获高评

其三, 是基于传统神话人物IP改编动画电影的市场,才刚刚开始开启 。即使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过50亿元票房拿下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的2019年,31部上映国产动画电影在当年大陆电影总票房的占比,也只有7.65%。但在美国、日本等市场,几部卖座动画电影的票房就能拿下当年本土市场15~20%的份额。

“目前国内成人向高票房动画电影,多为神话人物IP改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方向的可行性。”在邹龑看来,这些作品集中在西游系列,哪吒IP改编作品,传统神话里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多,也有许多可被挖掘的点。

2021年,流彩动画CEO杨加助执导的国产动画电影《白蛇传之白素贞》也要上映了。这是基于经典神话人物白素贞这个IP改编的原创作品,对于这类改编作品,导演杨加助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与打造一个全新IP相较,神话人物IP改编作品有群众基础,不需要太多前期宣传就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与此同时,“需要更多创新元素带给观众惊喜,单部作品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

“神话IP对于票房有效,这是不争的事实。”路行动画创始人刘敏也肯定了这类动画电影的商业价值。

同时,她也指出了现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困境。“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的当下,动画人的挑战在于,要用好的作品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她强调的,是作品本身而非某一题材。“真人影视能做到不论题材,凭作品本身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当下的动画电影还做不到。如果只有神话IP改编作品才能热卖,那行业就只是一个‘啃老’ (五千年中国文化) 的行业,无法真正形成动画市场。”

五年里备案的878部国产动画电影,有759部作品并非基于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占比超过了86%。

除了已结束放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获得不错口碑和大陆8000万元以上票房的非合家欢动画电影,还有《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风语咒》《昨日青空》等。这些作品,多为基于全新IP推出的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业的起步比日美晚,国际电影市场的竞争也多显乏力。但这一点毋庸置疑——近五年,动画业发展飞速。

这离不开中国动画人的付出。对许多动画师来说,带着一身本领换到 游戏 、教育等领域,立即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但他们毅然选择在动画行业继续坚持。

“我们国内做动画的导演,以及其他做动画的人甚至公司,大多数都挺穷挺苦的,但大家还是在加油、在坚持。”黄璜说,这是一个好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产动画电影势必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这条路很长,有机遇也有挑战。“现在这个市场,已经有一些作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较于好莱坞动画叫好又叫座作品的‘稳定输出’,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爱情题材、校园故事、少年英雄梦、Q萌治愈、神话系列……都是现阶段,中国动画人在 探索 和积累的方向。

神话系列,仅是近五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 探索 方向。五年里119部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的动画电影备案,目前也只上映了13部。

不管是以上映作品数量,还是以制作周期计,动画电影在神话系列的 探索 都才刚刚开始。

内耗、质疑……的声音会有

神话系列也会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

这是给中国动画人的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DC扩展宇宙”、“华纳怪兽电影宇宙”、“索尼蜘蛛侠电影宇宙”、“漫威电影宇宙”……系列作品背后的收入,很可观。

可预见的是,谁能把公司品牌抢先与“西游宇宙”“封神宇宙”“中国神话宇宙”……中的其中一个并肩,在观众心中留下“系列必看”的烙印,也将会名利双收。

但不同于其他带有公司独占属性的“XX宇宙”,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神话故事和人,是公共版权。这也是如今24个哪吒、11个哪吒、8个杨戬……背后有不同公司,各成“势力”现状的原因之一。

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可以为电影带来知名度和观众,选择踏上这条路的制作公司,也是在戴着脚镣跳舞。

杨加助导演提及的基于原故事的创新、投资人黄璜提到的90分钟影片对编剧和导演提出的讲故事要求,以及不得不面对的“同题”竞争,都是必须正视的行业问题。

“观众看的是故事,即使冲着孙悟空、哪吒、杨戬、白素贞……甚至某个导演、公司走进影院,最终打动他们的还是故事本身。”黄璜说。

不管是1979年《哪吒闹海》穿红肚兜的哪吒,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烟熏妆哪吒,2020年《新神榜:哪吒重生》里的机车朋克哪吒,还是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那个中年失意猴,2020年《新神榜:哪吒重生》里戴面具、穿睡袍短裤配拖鞋的孙悟空……这些不同版本、形象的哪吒们、悟空们,都有自己的粉丝群。

当然,在作品里站起来的这些经典人物形象,也可以共存。

其实不仅仅是动画电影,近年来基于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并取得了不错成绩的 游戏 、网络动画也不少。

动画有播出表现突出的《非人哉》,众神置身当代生活的爆笑日常故事,在腾讯视频这一个平台的播放量就达到了22.7亿次。而 游戏 方面,仅孙悟空这一个神话人物的热门作品,就有腾讯的《斗战神》、 游戏 科学未上先火的《黑神话:悟空》等。

“这些神话人物IP不属于哪一部作品,而是根植在中国人头脑中的文化符号。”针对这一共存现象,杨加助给出了他的看法,“谁塑造的好,观众就会买谁的单,这对动漫从业者来说还是公平的,不易被垄断。”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陆票房超50亿元观看人数1.4亿人次,但同年走进电影院观影有17.3亿人次之多。

无论是从单部影片的人群覆盖,还是受众对心中经典神话人物形象的统一认知,都可以看到,市场留给不同作品、不同形象的成长空间。

“正视'同题'竞争,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在对多位投资人、动画公司负责人、导演的采访中,他们都提到了这一个观点。

邹龑说,当短时间内有几十个不同的孙悟空出现在大银幕,会对这个IP带来损耗,但这是一个常见的、有必要经历的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已经沉淀出了自己的一套筛选机制。

比如,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靠口碑出圈的当下,口碑差难出圈,票房和排片就会每日愈下,这是已经在形成的一种良性的作品筛选机制;从制作端看,长制作周期、多人力投入和资金成本的门槛,也难允许“血亏”的作品出续作。

“动画电影给到一个导演,一家公司的试错机会少之又少,全新IP、纯原创的国产商业片回本概率太低,这才让动画导演、公司选择了有多个成功案例的经典神话人物IP改编。”在采访中,与黄璜这个看法不谋而合的,还有其他几位受访嘉宾。

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原创梦,但现实和理智时时刻刻都在要求他们,对自己说“不”。

“炒冷饭也是在保证成功率,要坚守住做动画这个梦想,就要想办法先活下去。”一位动画电影导演这样告诉三文娱,在动画这种内容形式没有被大部分中国影院观众接受的现实里,这一代动画电影人身上,还挑着让华人逐步信任和喜欢国产动画电影的担子。

“现在,要先活下去。”

阅读全文

与2016中国ip改编电影数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