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佰》点映票房破千万,是否能扛起华谊兄弟的扭亏大业
据国内某中型证券公司媒体分析师介绍,假设《八佰》总票房在14——22亿元之间,制片方份额占净票房的36%;假设华谊兄弟票房占总票房的45%——60%,据测算,《八佰》可带来约2.08亿元至4.36亿元的制作收入;假设发行方的发行份额占净票房的6%——8%,华谊兄弟的发行占100%,据测算,“八佰”将为华谊兄弟带来8400万元至1.76亿元的分配收入。《八佰》总共可以为华谊兄弟带来约2.92亿元——6.12亿元的单独账户收入。
三、影视行业复产复工工作有序推进:
华创证券指出,随着疫情逐步好转,电影行业复产复工有序推进,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对电影产业的税收扶持政策。未来有望出台多方扶持政策,行业有望加速复苏,走出低谷。同时,疫情期间大量影视公司被关闭和注销,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龙头影视企业将受益。国信证券研报进一步指出,长期看票房回报率,而“内容为王”的逻辑不变。从盈利角度看,预计影院上市公司将在明年一季度迎来转折点。
从长远来看,决定票房的核心变量是票价、银幕数量和上座率。其中,票价在37元左右波动,银幕数量的短期目标是回升至8万元。出勤率根据内容和防疫情况而定。按照长期上座率在12.5%——13%的乐观预期,明年国内票房有望突破700亿元。从月度增长来看,相关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增长33.54%,中国电影上涨4.79%,光线传媒上涨12.26%,万达影业上涨8.07%。
② 华谊兄弟出现的巨额亏损,造成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华谊兄弟造成巨额亏损的真正原因有很多,首先2018年,影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规范、调整和优化,对各大影视企业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这与华谊兄弟的管理层以及业务能力也有很大关系。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华谊兄弟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近9400万。公司称主要是因为电影业务缺席春节档,上映影片不达预期以及剧集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等导致。
③ 150亿的鸭子飞走了,憋屈的华谊兄弟配叫影视老大哥吗
“煮熟”的鸭子飞了
2016年12月6日晚,停牌74天的华谊兄弟兄弟发布公告称,正式终止此前筹划的收购英雄互娱部分股份的收购事项。公司股票将于12月7日起开始复牌。
“太让人惊讶了”,这是不少行业人士听到这一消息时的第一反应。而有专家认为此次交易失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英雄互娱的高估值。根据停牌前的股价计算,英雄互娱的市值已经超过150亿,比一年前华谊兄弟兄弟首次收购其股份时增长了近60亿。而如果华谊兄弟兄弟参考新三板上的定价,华谊兄弟兄弟显然将付出更高的对价。
其实,华谊兄弟与英雄互娱早有渊源。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兄弟便宣布以19亿元入股英雄互娱,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这也是华谊兄弟兄弟近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当然投资英雄互娱也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数据显示,英雄互娱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实现净利润2.17亿元,净利率高达57.56%。相比华谊兄弟当期3.58亿元的净利润,英雄互娱当期就为华谊兄弟贡献了投资收益4129万元,占比11.5%,功不可没。
不得不承认的是,财务上的收益也让华谊兄弟有了继续收购英雄互娱的野心。
但是这一收购行为并不被大家看好,华谊兄弟打的“影游联动”牌也许看起来更像一个华而不实的抽象概念。因为在中国市场,游戏改变成电影,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而IP改编成游戏,失败案例同样不胜枚举。
因此,即使收购成功,华谊兄弟取得效益也仅仅是财务上的,对其长远发展和战略互动影响一般。
“老大哥”被赶超
作为第一批上市的影视股,华谊兄弟兄弟当之无愧的获得了“创业板影视第一股”的美誉。纵观华谊兄弟兄弟的发展历程,这个靠广告业务起家,靠电影上位的公司,在民营发行行业的地位无人可撼。
凭借在业界摸爬滚打20年的经验,华谊兄弟兄弟先后捧红了李晨、范冰冰等圈内一哥一姐,加之手握葛优、冯小刚等一线大牌明星和导演,其在业界不仅呼风唤雨,更出尽了风头。
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开始戛然而止。当时,资本对于行业的介入开始让各路明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这也是华谊兄弟始料未及的。此外,电影圈还杀出了万达院线和光线传媒,这些后起之秀让其如坐针毡。
毫无疑问,在星源积累和影视发行等发面,华谊兄弟正在被竞争对手赶超。而这一切在最近的冯小刚与万达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骂战中可见一斑。
自从万达35亿美金并购传奇影业,并打通了电影制作和发行院线的全部产业链,就注定了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企业。截止2016年5月,万达已经成功稳坐中国电影院线老大的地位。其在国内拥有影院311家,2700块屏幕。2015年,万达院线占据全国总票房份额的13.5%,高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然而不巧的是,本就在发行院线方面不占优势的华谊兄弟却偏偏得罪了万达这棵“摇钱树”。华谊兄弟被指挖万达墙角,使万达主要负责影视业务的前副总裁叶宁跳槽至华谊兄弟担任CEO,这一事件也让两家结下了“梁子”。
7月15日,万达出品的《快枪手》和由华谊兄弟出品的《陆垚》同日上映。数据却显示,首日《快枪手》在万达的排片高达32.57%,而《陆垚》仅有5.25%。同样,11月份《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再次“遇冷”。这不仅印证了万达和华谊兄弟的关系,更表明了华谊兄弟在电影发行渠道方面的劣势。
而在电影制作方面,华谊兄弟又迎来了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以来,光线传媒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影制作方面。这家公司投资过《美人鱼》、《泰囧》等多部成功的电影,其创始人王长田也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在未来坚持做电影发行的决心。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光线传媒以5部电影5.6亿元的成绩位列民营发行公司的第三名。2016年中报显示,当期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74.27%;净利润实现5.81亿元,同比增长216%。
显然,以万达影院和光线传媒为主的后起之秀开始对华谊兄弟形成了夹击之势。那么,面对“后起之秀”的围追堵截,华谊兄弟的策略又是什么呢?
大手笔收购扩张
华谊兄弟在面对危机时,选择的方向是并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华谊兄弟拥有三大造血业务板块,分别为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为了给这三大业务提供持续的支持,华谊兄弟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平台和投资团队,为下一步发展进行积极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5-2016年期间华谊兄弟做了很多周边行业的投资,除了对英雄互娱的收购,还以10.5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美拉传媒。2016年更加快了发展步伐,先后成立华谊兄弟点睛动画有限公司和增持华谊兄弟创星股份。
同时,华谊兄弟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比如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购买香港上市公司中国 9 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布局线上线下的医疗保健和健康产业的运营,以及影视节目的投资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华谊兄弟乐恒,以受让老股及认购新股的方式获得韩国SIM 公司26.50%的股份。
不言而喻,一系列的收购让华谊兄弟确实尝到了不少甜头。2014年年末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仅为98.19亿元,净资产仅为56.8亿元。而今年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总资产为196.55亿元,净资产为101.47亿元,比起两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未来到底在哪?
持续不断的收购让华谊兄弟有了亮眼的财报,但是并购带来的不利方面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金融资产占比的不断升高,伴随的却是不断下滑的业绩。截至2016年三季度,华谊兄弟兄弟的收入为21.52亿元,净利润为7.38亿元;而竞争对手万达院线的收入规模却高达84.37亿元,净利润为11.48亿元。
不断的收购,仅仅增加了资产规模却没有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华谊兄弟当下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据中国经营网记者报道,公司上半年盈利50389.66万元,净利润预计为25194.83万元~37792.25万元。根据公司2015年财报,2015年上半年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5亿元人民币,因此2016年同期预计下降25%~50%。在业界看来,这也将成为华谊兄弟自2009年公开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半年。
整体来说,华谊兄弟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效益,协同效应更是微不足道。
也许,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不知道日后的华谊兄弟是否会因为今天的战略布局实现爆发式的增长。但IT时代网认为,这家在业界叱咤风云二十余年的公司,相比注重短期财务上的收益,未来在方向性改如何选择也许才是其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④ 冯小刚对赌失败 将向华谊兄弟支付2.35亿元业绩补偿款
欠债,还钱,冯小刚接连登上热搜。
5月17日,刚刚公布年报的华谊兄弟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
问询函中提到,2015年,华谊兄弟收购了冯小刚、陆国强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
按当时的协议,东阳美拉2020年度承诺业绩为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17490.06万元,
但实际净利润为552.38万元,未完成业绩承诺,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
而华谊兄弟年报显示,到2020年末其他应收款中应收业绩补偿款余额为16804.29万元,
上年末为0;2020年度营业外收入中股权补偿收益为11763.00万元。
交易所追问:华谊兄弟根据协议约定说明冯小刚等业绩承诺方
应向公司补偿的具体金额是多少?
5月24日,华谊兄弟回复了“冯小刚业绩补偿款”一事称,
东阳美拉老股东冯小刚已根据协议约定,
以现金的方式按期支付1.68亿元的业绩补偿。
加上2018年对赌未完成补偿的0.67亿元,
冯小刚在为期五年的对赌中,
累计支付给华谊兄弟2.35亿元补偿款。
“华谊兄弟的天下,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华谊兄弟与冯小刚的结缘始于冯小刚的第三部贺岁电影《没完没了》。当年,这部电影创造了3300万的票房收入,位列1999年国产电影票房第二名,也是王中军那年投资的三部电影里唯一赚钱的。对此,王中军感慨:“如果没有冯小刚,我可能就不会做电影了……正是冯小刚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电影并不是都赔钱,也有的是可以赚钱的。”
自此,华谊兄弟认定了冯小刚,不仅以一年400万元的高价签下了冯小刚,更是将自身定位从广告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长期投资冯小刚的电影。
在长达十年的蜜月期中,双方联手拍摄了1999年的《没完没了》、2000年的《一声叹息》、2001年的《大腕》,到2003年的《手机》、2004年的《天下无贼》、2006年的《夜宴》,再到2007年的《集结号》、2008年的《非诚勿扰》、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其单片票房均挤进了年度前三,甚至还拿过三次年度票房冠军。冯小刚成了圈内炙手可热的名导,华谊兄弟也迅速成为国内影视公司的龙头。
2009年,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价飙至90元,市值一举突破120亿元。《招股说明书》显示,冯小刚的《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约占华谊兄弟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曾说:“华谊兄弟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双方合作一荣俱荣。
“净亏”3.7亿华谊和冯小刚对赌什么?
2012年上映的《1942》成为冯小刚第一部赔钱的商业片(总投资2.5亿,票房不足4亿),此后两个交易日内,华谊兄弟市值蒸发13亿人民币。尽管如此,华谊兄弟还是决心更加深度绑定冯小刚。这年12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刚刚成立两个月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冯小刚持股99%,陆国强持股1%)70%股权——“东阳美拉”当时的资产总额仅为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净资产为-0.55万元。但最终估值却高达15亿元。
对赌协议规定,2016年东阳美拉的净利润需达到1亿元,从2017年到2020年净利润每年增长15%——即2016年至2020年每年税后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和1.75亿元,5年总计6.74亿元。若未能完成要求,冯小刚需同意于该年度的审计报告出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补足目标公司未完成的该年度业绩目标之差额部分。当时就有股民发问,如果对赌失败,冯小刚是不是还能净赚3个多亿?
5年来,东阳美拉先后实现的实际净利润为1.05亿元、1.17亿元、6500万元、1.64亿元和560万元,据此计算,冯小刚3次完成对赌目标,2次失利,累计需补足华谊兄弟2.35亿元。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即使5年内东阳美拉完全不盈利,冯小刚也“只”需赔偿6.74亿元,还能收入3.76亿元。如今赔偿完2.35亿元后,冯小刚尚有8.15亿元落袋为安。
华谊兄弟是平白无故当了冤大头吗?至少在当年看,这场赌局华谊兄弟是有胜算的。虽然资产为负,但东阳美拉实际上是一家轻资产公司,利润很大部分来自冯小刚个人出品的电影票房和个人代言费、综艺费,等等,因此东阳的业绩主要受到冯小刚作为导演的口碑、票房号召力以及他个人的声誉的影响。“二十多年来,冯小刚个人票房发展到32亿元左右,且如今东阳美拉储备的各个项目都是‘冯氏系列喜剧’。这样别人做不了的项目,其IP资产非常有分量。相比其他电影是有保障的,市场号召力会很强。”当年,华谊兄弟在解释为何收购这家公司时说。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华谊兄弟10.5亿元买到的不是公司,而是冯小刚的IP。
2015年的华谊兄弟,算盘不可谓不精:最好的结果,5年间东阳美拉如期完成对赌,冯小刚的金字招牌不倒,华谊兄弟不但可以每年获益,而且所握有的这家公司70%的股权也会随之升值;最坏的结果,东阳美拉5年对赌失败,冯小刚净赚3.76亿元,可凭冯小刚的招牌,5年之后,这家公司70%的股权还不值3.76亿元吗?
华谊兄弟没赢
冯小刚没输
其后的故事介于最好和最坏之间。
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只有4.79亿,排在国内票房第30位。那一年,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亏损——财报显示,其多项重要财务数据同比下滑,主业甚至亏损4000万。
2017年,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取得14.23亿的票房,东阳美拉的净利润为1.16亿,和其他华谊兄弟的控股子公司相比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2018年,因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风波,《手机2》项目搁浅,业绩承诺也随之泡汤,冯小刚自掏腰包支付了业绩赔偿款0.68亿元。
2019年,冯小刚导演《只有芸知道》,票房成绩仅1.56亿,勉强完成当年的业绩承诺。
2020年,冯小刚没有拍摄电影,东阳美拉净利润为560万。
5年之后,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相互的依存度也不再紧密。在华谊兄弟2020年至2021年度片单计划中,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春天一岁》被排在陆川的《749局》、周星驰的《美人鱼2》和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之后。至今,这部电影尚无新消息。
作为导演的冯小刚已经转移战场:2020年爱奇艺悦享会上,冯小刚以网剧《南辕北辙》导演身份出现。在接受公众号“影视独舌”采访时,他解释了自己拍网剧的原因:“电影因为时长原因,要求每一场戏都是一个果实,所以就需要修剪,这枝不要,那枝不要,根本就没有长树叶的空间。所以当时爱奇艺说到剧集时长的灵活性,我就动心了。”
不过,冯小刚的“赔款”加上网剧的收益都无法帮助华谊兄弟走出困境——华谊兄弟2020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0.48亿元。至此,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华谊兄弟已经累计亏损61.95亿元。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华谊兄弟短期借款16.85亿元,长期借款11.06亿元,负债合计68.57亿元。为此,王中军自去年开始便不吝变卖私藏名画、豪宅以回流资金,今年4月还因被限制高消费登上热搜。
在5月17日深交所《问询函》发出的连环19问中,除了冯小刚的欠债,深交所还要求华谊兄弟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及判断依据?公司是否存在短期或长期偿债风险,并列示公司持有的子公司股权及影片收益应收账款作为担保物的明细,说明如果相关担保物被强制执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这些,华谊兄弟还未给出答案。
⑤ 电影“一哥”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华谊兄弟为什么会亏损这么严重
华谊兄弟是国内电影行业的“一哥”,曾经多次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慢慢在娱乐圈打开了局势。不过现在的华谊兄弟处境并不好,根据新闻报道他们三年巨亏62亿,虽然2021年扭亏转盈,但实际归母净利润也不乐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疫情,二是大量的溢价收购。实际产生的利益,并没有满足商誉,就出现了巨额亏损。
虽然产生了巨额亏损,已经有减持和转让的迹象,但是从两兄弟和公司的回应看,这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影响。很多人称公司存在无法偿还即将到期的借款,官方也直接给出了否定,可以看得出实际情况并没有部分网友所说得那么惨。现在公司还有下一步的计划,说不定很快就能扭亏为盈,实现净收益。
⑥ 盛极一时的华谊兄弟影业现在怎样了
你好,华谊兄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红起来的,已经好几十年了,这些年也没看香 港的片子,估计它也在走下坡路了,没有什么新的、出名的作品了,慢慢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谢谢。
⑦ 华谊兄弟发布半年报业绩报告,公司是如何扭亏为盈的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会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看到很多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消息,尤其是其中针对于华谊兄弟发布半年报业绩报告,这件事情也是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并且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华谊兄弟的公司已经有亏为盈,这就让很多网友对此非常的好奇,究竟是怎样做才做到这样的地位?实际上最主要的改变的方式就是因为华谊兄弟现在注重内容的生产,影视项目不断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实际上华谊兄弟这一次之所以能够让公司转亏为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投资了大量的电影和电视剧,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收入,这也是华谊兄弟改革最重要的一部分。
⑧ 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3亿,华谊兄弟如今的困局与什么有关
他们做这个,做那个,哪个赚到钱了?都没有!电影是他们主要业务,自从前任3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好片了。全剧终
⑨ 华谊兄弟从当初的龙头公司,到如今的债台高筑,究竟经历了什么
截至2018年年底,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为185.4亿元,与初期相比下降了8%,净资产为87.03亿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对比华谊兄弟巅峰时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现了断崖式的额下跌。
这是华谊兄弟子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巨额亏损。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誉减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签署协议,向阿里借款7亿元,还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华谊现在的资金问题有多紧张。
要说华谊兄弟的兴起,就离不开冯小刚这个人。1994年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两人合伙成立了华谊兄弟。1997年因为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随后华谊兄弟开展了电影电视、艺人经纪、音乐、 娱乐 等领域的业务。九年后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开始了华谊最巅峰的时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华谊占了15.57%,仅次于中影集团。2009年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开盘即大涨。截至收盘当天,华谊兄弟的股价为70.81元,上涨了147.8%。
然而风光背后总是暗藏着危机。随着华谊兄弟股票的上涨,就有专家指出华谊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初的风光也抵不过现实,华谊兄弟早就不是那个市值超800亿的影视巨头了。
其实华谊的危机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现问题的就是明星业务这一块。曾经的华谊兄弟拥有这影视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艺人包括黄晓明、李冰冰、周迅、邓超等76位明星,在 娱乐 圈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先是著名经纪人王军花合约期满带着一批艺人离开了华谊,包括陈道明、夏雨、梁家辉等人。接着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纷纷离开华谊自立门户。当家明星的接连离去,给华谊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毕竟艺人经纪和相关的业务收入占到了华谊兄弟总收入的31.1%。将近三分之一的占比,确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华谊的关键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冯小刚。王中磊说过:“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影视方面也是华谊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冯小刚的电影《1942》电影票房不理想,华谊兄弟的市值两天内就蒸发了13个亿。随后发行的多部电影都没有出现亮眼的票房成绩。
电影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拍好了赚得盆满钵满;拍不好就血本无归。随着电影票房的不理想和众多明星的离开,华谊兄弟开始打算改变过度依赖电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华谊兄弟开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战略计划:去电影单一化。开始发展互联网、实景 娱乐 等业务。实景业务的代表就是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但是文旅项目并不好做,而且占用巨资,短期内都不会有显著的收益。
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并不成功,电影方面的发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华谊的电影发行份额仅有2%,十部电影中最高的一部电影票房只有2.3亿。2015年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好转,仅有一部《寻龙诀》表现较好。同年年底,华谊兄弟开始回归电影行业。
想要重新开始电影,首先要有演员有导演。鉴于华谊之前的当家明星都离开了,华谊开始着手解决演员的问题。首先华谊兄弟以7.5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 娱乐 有限公司。华谊花了百倍溢价收购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东,包括李晨、杨颖、冯绍峰、杜淳等。
重新发展电影之后,华谊兄弟在电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华》、《前任3》等电影给华谊带来了几十亿的票房收入。2017年华谊的全年营收达38.7亿元,同比上涨了10.49%。
除了影视、艺人方面,华谊兄弟的股价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6月开始,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出现了低迷状态,市值跌了110亿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发展不利,2019年华谊兄弟将着手进行资产处置。逐渐剥离发展不良的板块,回笼资金,重新回到影视制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内容。
这个问题,给你看张图吧。
10年,华谊的负债从1.62亿增加到100亿,增加了60多倍!
10年,华谊的净利润从5800多万增长到12.18亿,增长了仅20倍,但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严重下滑, 特别是伴随着负债的进一步降低,净利润竟然就出现了亏损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润增长是通过高负债、高财务杠杆换来的 。在宏观经济全面去杠杆的环境下,只要一动杠杆,利润必然出现崩跌。
这一点也可以从华谊连年高企的财务费用得到佐证。10年,华谊财务费用从300多万,增长到了3个多亿,增长了100倍。
在这么高的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华谊仍然没有保持一个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现的是连年下滑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说,华谊这些年,当财务杠杆越加越大的时候,它的赚钱能力反而下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称它是一家好公司吗?还是行业的龙头吗?
以上是华谊在财务上,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会看华谊的 历史 ,也就只有那么几部经典作品,《士兵突击》、《集结号》、《天下无贼》,后来的作品还有几部能达到这几部高度的?
影视业开始刚开放时一窝蜂虚假繁荣景象。现在影视开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无法挽回这种局面。政府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影响到影视业的投资生存环境。国产片每年几百部都是亏损的。投资 娱乐 公司又有多少钱亏呢?
当下是中国影视业的寒冬,据说曾经几百个项目同时拍摄的横店,现在不到十个项目还在拍摄,好似“死”城一般。
曾经有2万多个影视传媒公司,这一年多来,倒闭了三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不断地倒闭之中。
上市的30来家影视传媒公司之中,除了欢瑞世纪,大多在亏损之中,华谊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的老大,目前情况的确很不乐观,特别《八佰》的撤档,真可谓雪上加霜。
3月28日,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来,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业绩下降。是偶然的“马失前蹄”,还是积弊终于“显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谁是电影领域的王者非常简单,只要看当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几部影片是谁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的华谊兄弟。
从2014年开始,华谊兄弟逐渐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现为两点: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能“一炮打响”,比如《摇滚藏獒》、《我不是潘金莲》;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时常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寻龙诀》、《魔兽》。
2013年
回过头来看,2013年竟然是华谊电影事业的巅峰。《2013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杨家将》、《海啸奇迹》、《控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8部。除《海啸奇迹》之外,7部影片总票房为31.2亿(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2013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总票房分别为31.2亿和23.2亿元,华谊兄弟领先34.5%。
2014年
2014年,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出现断崖式下跌。《2014年度报告》提到《私人订制》、《前任攻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人间小团圆》、《白日焰火》、《整容日记》、《有一天》、《一个人的武林》、《撒娇女人最好命》、《微爱之渐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华谊兄弟还参与了《整容日记》和《死亡派对》的发行。
2013年7部片子31.2亿票房,2014年10部片子还不到9.9亿。其中,一手包办出品及发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仅获199.6万票房。
2014年,光线传媒投资发行的12部影片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分别为6.97亿、6.65亿和5.89亿,而华谊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过2亿的片子。
没想到光线传媒会超越华谊兄弟,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华谊丢掉票房冠军而且输得很难看,或许是“大意失荆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翻篇儿,赶紧翻篇儿!2015年对我来说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报告》中,华谊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爱之渐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师》、《失孤》、《少年班》、《栀子花开》、《命中注定》、《三城记》、《前任2备胎反击战》《坏蛋必须死》、《寻龙诀》、《老炮儿》。
13部影片的总票房约为43亿,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华谊兄弟打的是带引号的“翻身仗”?
首先,《寻龙诀》、《奔跑吧!兄弟》均由万达影视主导,华谊跻身“联合出品”、“联合发行”之列(当时华谊与万达尚未交恶),两部影片对华谊2015年的票房贡献达18.47亿。《微爱之渐入佳境》的8900万票房是2014年的“长尾”。剔除这三部影片,2015年华谊兄弟总票房仅为23.2亿。
其次,光线传媒2015年票房达56亿。虽然光线也有“水分”,但“掺水VS掺水”、43亿对56亿,华谊未能夺回电影票房冠军。
最后,华谊兄弟占主导地位且票房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儿》,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2.52亿和9.03亿。而光线传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过16亿。
2016年
2016年,华谊的几部“重头戏”——《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较好的口碑,票房却不及预期。《我不是潘金莲》未突破5亿、《罗曼蒂克消亡史》仅为1.23亿(跨年放映)。
《2016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寻龙诀》、《老炮儿》、《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魔兽》、《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总票房31亿。
在一些媒体上,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65亿”。#比光线传媒多1个亿#
华谊兄弟没敢在财报里提这个65亿,因31亿国内票房中,《魔兽》已经占了47.5%,而34亿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兽》。
剔除这部由环球影业、传奇影业、暴雪 娱乐 们主导的美国大片,华谊兄弟的全球票房还不到17亿。“蹭大片”的粉饰能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事不过三,华谊已经失去曾经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盘的迹象。
财务数据折射出“去电影化”
2014年之前,华谊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视 娱乐 ”公司,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和影院都是一级主营业务,财报会披露每项业务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后,华谊兄弟不想只做影视,要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改变公司内外对华谊的认知。于是影视 娱乐 、互联网 娱乐 、品牌授权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主业”。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成为“影视 娱乐 ”的子项,不再单独披露营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电影板块举足轻重
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的“三驾马车”(后来被统统归入“影视 娱乐 ”板块)。
电影业务不仅带来丰厚收入还为华谊赢得巨大声誉,成为支撑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的核心因素。
艺人经纪业务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实,华谊涉足此项业务不为赚钱,而是想在艺人培养、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鉴了香港TVB(邵逸夫开培训班、办选美、搞艺人经纪)。尽管艺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帮助、指导,但“家长制”艺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适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诉求——华谊的经纪公司能帮助艺人与华谊博弈?
2013年,电影板块营收突破10亿,同比增幅达76.4%。电视剧与电影业务相得益彰。2013年,电视剧板块营收突破5亿,同比增幅36.1%。
在电影业务达到“巅峰”的这一年,华谊兄弟市值于9月创下368亿新高,距创业板第一仅一步之遥。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1.4%、97.5%、97.6%。
电影产业链很长,电影公司可选择参与一个或多个环节,如出品、制作、发行。出品还是联合出品、发行还是联合发行,显示参与者充当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角色不同,经济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给华谊带来声望和营收的电影业务,在利润方面却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电影业务毛利润仅为6800万,而电视剧业务毛利高达2.37亿;
2012年,电影、电视剧毛利润分别为2.16亿、2.13亿,几乎相等;
2013年,电影业务异军突起,实现毛利润5.94亿。
2012年,华谊兄弟“电影及衍生”业务毛利润率为35.3%,2013年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率升降一二个百分点都是大事儿,电影公司却一下子波动了20个百分点!
感到影视业务“靠天吃饭”或许是华谊多元化的缘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业也要靠天吃饭,比如网络 游戏 。
2014年到2016年:影视板块权重下降
重新划分后,“影视 娱乐 ”板块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与行业影响力下降对应的是营收增长缓慢。
早在2013年,电影、电视剧、经纪、影院四项业务营收合计已达19.67亿。从2013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业务营收增长了30.6%,年复合增长率仅9.3%。
“互联网 娱乐 ”曾被寄予厚望,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以“华谊创星”为平台的多屏互动业务和“广州银汉 科技 ”的手游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互联网 娱乐 ”一飞冲天,取得7.78亿营收,同比增长3222%。表现最抢眼的是银汉 科技 ,5月份开始并表,半年报显示收入近7500万元。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8.08%)、腾讯(8.08%)及中国平安(2%)。
虽然电影业务被光线传媒抢了风头,却同时获得“AT”认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联网 娱乐 板块营收进一步增至8.61亿,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营收只有6.76亿,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资华谊是看上了电影还是 游戏 ?#
“品牌授权”本质上是影视产品的“长尾”收入,“影视 娱乐 ”板块黯淡,品牌授权业务的想象空间有限。
2016年报显示,“影视 娱乐 板块”收入25.69亿,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50.3%、73.1%、74.0%。
概括地说,多元化努力取得的进展就是将影视 娱乐 营收占比从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
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毛利润为10亿元,毛利润率39%。而合并前的2013年,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等四项业务毛利润共计10.7亿,毛利润率为54.8%。
除了拍电影,在其它领域都是“跑龙套”
1)20次减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代价获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3年5月13日,华谊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权解禁。当天华谊兄弟就减持套现9280万,隔日又套现1.925亿。#完全不顾吃相#
截至2016年末,华谊兄弟累计持减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现23.77亿元。其中2016年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相当于2016财年净利润的92.2%!
20轮减持过后,华谊兄弟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权。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价,华谊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约为3.4亿,最多还能吃一年老本儿。
除了每年卖些掌趣 科技 换钱,华谊兄弟还于2014年8月出清耀莱影城股权(对价4.64亿)。
发展了N多年,华谊旗下影院才不过19家。饱尝渠道之苦后,华谊兄弟开始加大终端布局力度,计划5年内跻身院线前列并一口气成立“华谊”、“华影“两家电影发行公司。#早干什么去了#
2016年参与10部电影的制作、出品或者发行,整个公司忙了一年才获得10亿毛利润,而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却赚到7.45亿净利润。但人们对华谊的尊重、市值对华谊的估值还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
2)副业不能挑大梁
除了收获,华谊兄弟倒是没有忘忘记耕耘,仅2015年新增投资就有孚惠成长资管中心(投资2亿)、北京华远嘉利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上海刃游网络 科技 发展(增资3000万)、东阳美拉传媒(以1.05亿元收购)、东阳浩瀚影视 娱乐 (以7.56亿元收购)、北京英雄互娱 科技 (1.9亿)。#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购的华谊浩瀚时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对冯小刚与东阳美拉,则要求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
失去“影视 娱乐 ”领域龙头地位,凭资金规模和行业经验,华谊兄弟在资管、网游、房地产领域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以 游戏 为例,2015 年全产业收入达 1400 亿,其中腾讯、网易分别为 400 亿、150亿,华谊只有不到 10 亿。
即便侥幸获得高于“影视 娱乐 ”的收入,华谊兄弟凭副业也难以赢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钱胜利,留下一地鸡毛,佩服
实际上华谊用错了人,冰冰,其实解释一下就是凉凉,何况两个冰冰!不凉才怪!!!!!
⑩ 华谊王氏兄弟的娱乐圈幻灭史,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曾经的华谊兄弟是何等的风光!
华谊兄弟最盛的时候,由于拥有 娱乐 圈众多头部资源,几乎大半个 娱乐 圈的明星都是他旗下的艺人。
我们看的很多电影,出品方都写着:华谊兄弟。
有网友感慨说:“有一段时间,我以为 娱乐 圈只有一家大公司,就是华谊。”
守着这样一家大公司,王氏兄弟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的王中军和王中磊挥金如土到什么程度?
2005年,王中军花418万买下陈逸飞的《娟娟》,并为此沾沾自喜,觉得“捡了个大便宜”。
梵高生前的最后画作《雏菊与罂粟花》,王中军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挥拿出3.775亿元收入囊中。
毕加索的真迹《盘发髻女子坐像》,王中军豪掷2.01亿元......
北京著名的建筑松美术馆,主人正是王中军。美术馆内,有无数王中军从世界各地高价买来的藏品。
娱乐 圈很多女明星的名场面,王中磊就是其中的男主角。
王中磊的女儿出国留学,从小出入各种高端场所,出入皆是豪车,优越感爆棚。
所以称分了手的男朋友“生来就没这好运气”。
讽刺和自己抢男人的女人是“农民”。
不过,华谊以及王氏兄弟的那些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往。
随着 娱乐 圈和资本圈的风云变幻,王氏兄弟如今面临巨额债务,惨到被银行逼债。现在的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和无常。
01
王中军和王中磊,两人出生在北京,标准的京圈大院子弟。
1994年,从国外镀了一层金回来的王中磊,拿着“勤工俭学”赚来的10万美金,和弟弟两人一拍即合,办了一家广告公司。
就这样,一家名叫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短短3年时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服务的对象竟然有中国银行、中石化等这样的大客户,让人不由得震惊。
能拿下这些公司,可见王氏兄弟背后的资源和人脉不可小觑。
在王氏兄弟还在广告界混的时候,冯小刚在影视圈已经声名鹊起。
彼时的他不仅是爆款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还跑去美国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冯小刚在导演上的才华初见端倪。
1997年,冯小刚拍了国内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在地铁上的王中磊,当看到地铁上张贴的《甲方乙方》的海报时,对冯小刚心生崇拜之情。
此外,他还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找冯小刚一起合作拍电影。
这个决定得到了弟弟王中磊的支持,两人暗暗谋划如何说服冯小刚。
经过一番商量,觉得能打动冯小刚的只有钱了。
那时候,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虽然获得了高达3千万的高票房,但是冯小刚也只是国有企业紫禁城影业的打工仔,票房多少和他关系不大,因为他只是拿一个死工资。
所以兄弟两人找到冯小刚后,直接跟他讲,给他一年400万薪资,此外还有股份分红。
这边刚聊完,冯小刚转身就去了紫禁城影业高军的办公室,并向高军表忠心,称只要紫禁城影业给他一年200万,他这辈子就在这里干了。
谁知道高军在冯小刚说完后,便让他直接去投奔王氏兄弟。
高军不是不想留冯小刚,而是他无法满足冯小刚的条件。
最终,在金钱的诱惑下,冯小刚投奔了王中军。
高军曾这样形容冯小刚和王中军的关系:“他们是利字相连,走到一起的。”
就这样,利益牵扯之下,王中军、王中磊、冯小刚所组成的华谊铁三角成立了。
02
有了冯小刚的加入,华谊兄弟很快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1998年,华谊兄弟拿钱出来投资拍摄电影《没完没了》。没想到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斩获5000万票房。
《没完没了》的成功,让华谊兄弟对电影投资信心大增,于是更舍得往里面砸钱。
也是这一年,华谊兄弟事业遍地开花,投资的电影《大腕》《天地英雄》等大卖,让他们大赚特赚,也开启了属于华谊和冯小刚的电影时代。
可以说,这些年冯小刚成为了华谊的一张“王牌”。
下面是这些年冯小刚为华谊所做的贡献:
2001年,《大腕》票房4300万,在当年内地票房的第二名;
2003年,《手机》票房5600万,是当年内地的票房冠军;
2004年,《天下无贼》狂揽票房1.2亿;
2006年,《夜宴》票房1.3亿;
2007年,《集结号》票房2.6亿;
2009年,《非诚勿扰》票房高达3.25亿;
2010年,《唐山大地震》票房6.65亿;
同年《非诚勿扰2》票房超过4.2亿元......
可以说华谊和冯小刚很懂得市场,更懂得观众。
这些年,冯小刚在电影上的成功,为华谊奠定了在影视圈的 娱乐 霸主地位。
所以,连王中磊在公众场合也要忍不住说上一句:“ 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
华谊兄弟的辉煌,当年和王长田所创办的光线传媒两家独大,压得其他影视公司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风光无限的华谊,自然是“酒深不怕巷子深”。他的名气和手中握着的资源,快速吸引了诸如黄晓明、周迅、邓超等明星前来签约。
风头正盛的时候, 娱乐 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带着“双冰”李冰冰、范冰冰,以及陈道明、任泉、胡军等明星加入。
2009年,华谊上市,李冰冰、黄晓明、邓超等,直接买入华谊的股票,让他们身价大涨,轻轻松松就有成千上亿的银子进账。
所以,华谊加速了 娱乐 圈的资本化。
这让身处 娱乐 圈这个名利场的各路明星,越来越浮躁。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时候,华谊还带头弄了一个赵薇、章子怡、周迅、徐静蕾、范冰冰、李冰冰所组成的“四旦双冰”。
她们为了争抢资源进行着各种炒作,绯闻也是满天飞,上演“恩怨情仇”。
黑红也是红,只要能出名就行。
华谊最巅峰的时候,手头上有上百位明星的经纪合约,他们的命运和前程全掌握在华谊手中。
只要华谊想推谁,给资源谁,就能够让谁红。
于是,各路明星为了讨好老板,也是各出奇招。
袁立这么刚的女明星,就曾在社交平台承认,为了讨老板喜欢,还花钱购买过某件艺术品。
而王中磊,更是和女明星频频传出绯闻。
华谊时代,虽然给大家奉献了不少好看的电影,养活了一大批电影人,让内地 娱乐 圈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让 娱乐 圈更加混乱,更乌烟瘴气。
03
虽然华谊表面风光,但不能忽视他的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华谊而言,当年经营的主要模式就是“大导演+广告”。
华谊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模式有很多的风险。
因为冯小刚不是常胜将军,他也有失手的时候。
更大的风险是,只要冯小刚有二心,华谊将马上陷入困局。
所以,有一段时间,华谊还在内部搞了一个以导演为主的考核制度。
这个考核制度就是定期末位淘汰,想以此选出最能为公司赚钱的新生代导演。
只是,效果不大。
多年来,冯小刚仍然是华谊最能拿得出手的导演。
另外,当年华谊还高度依赖王京花的艺人经纪。
这些都让华谊在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2005年,华谊经历了第一次重大的危机。
这一年,王京花带着陈道明、关之琳、夏雨、梁家辉、刘嘉玲、杨紫琼、袁咏仪、吴君如等一众大咖明星出走华谊,并去了对手橙天 娱乐 那里。
对于高度依赖明星的 娱乐 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华谊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小刚成立了自己的 娱乐 公司东阳美拉公司。
为了挽回冯小刚,尽管这家公司资产为负,华谊还是拿出10亿进行购买。
为此,华谊和冯小刚签下对赌协议。
对赌内容是: 2016-2020年,东阳美拉每年净利润最低不低于1亿,若失败,需要补偿华谊兄弟1.68亿元。
彼时,大量的热钱开始涌入影视行业。华谊和冯小刚抓住机遇,让华谊不断创造佳绩。
2015年,华谊的市值一度高达900多亿,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影视公司。
离王中磊千亿市值的梦想,已经很接近。
此后,华谊更热衷于这种对赌 游戏 。
2015年,华谊又把目光对准了浩瀚影视。
此时浩瀚影视的艺人有杨颖、陈赫、郑恺、冯绍峰、李晨等。
华谊财大气粗地拿出7.56亿购买浩瀚影视70%的股权,并要求对方2015年的净利润需要达到9000万,此后4年每年利润上浮15%。
此外,华谊还把目光投向了电视行业,并高价收购张国立的公司。
和之前一样,华谊和张国立也玩起了对赌。
所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为了完成合约,不断穿梭于各大片场中,熬夜拍戏,为华谊打工。
在这些对赌协议中,明星们被华谊弄得苦不堪言。
说白了,对赌协议就是资本家和明星玩的金钱 游戏 。但这样的 游戏 ,显然对资本家更加有利。
对赌协议对华谊这样的资方来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方赢了,那相对应的华谊购买的股份价值直线上涨。对方完不成,也只好自掏腰包来买回股份。
正是在这种疯狂的对赌 游戏 下,很多明星为了完成合约,不管什么戏,先接了再说。
于是 娱乐 圈烂剧频出,最后苦的是观众。
回到华谊和冯小刚的对赌中,在对赌协议执行的5年内,冯小刚分别拍摄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手机2》、《只有芸知道》,电视《北辙南辕》。
在这些电影中,只有《我不是潘金莲》、《芳华》赚钱了。
《北辙南辕》不久前开播,但显然观众嘲讽声一片,并不买单。
毫无疑问,冯小刚这次对赌输了,为此赔给华谊1.68亿。
虽然在对赌协议中,华谊赢多输少。但这种运作明星资本,而不是和他们进行深度合作,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华谊估计做梦也想不到,惯会做资本 游戏 的他们,有一天也会被资本反噬。
04
2016年,华谊的财报显示业绩下滑,已经出现了败相。
没想到,华谊还没喘口气,就遭遇了滑铁卢。
2018年,崔永元质疑冯小刚、范冰冰使用“阴阳合同”,华谊被查账,给了华谊重重的一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 娱乐 圈,华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从这一年开始,华谊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巨亏9.09亿。
2019年,本来想仗着《只有芸知道》打一个翻身仗,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还不到两亿。
冯小刚发文感慨:“ 英雄老矣 ”。
并且,冯小刚还回忆起当年《天下无贼》时的辉煌和豪情万丈。
面对亏损,王中军宣布回到一线加强对电影业务的管控。
这一年,华谊亏损4.41亿。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影视业受到重创。虽然《八佰》获得了31亿的票房,但是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华谊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填补已经裂开的大窟窿。
2020年,华谊亏损高达10.48亿。
目前为止,华谊负债十几亿,被强制执行的有3亿元。
而华谊的市值,也由当初的最高峰的900多亿,只剩下100多亿。股价从32块多,跌倒如今不到4块。不客气讲,华谊已经被资本抛弃。
如今的王中军为了还债,卖房、卖收藏品,还向身边的朋友求助。
王中军说:“ 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么都可以卖。 ”
语气中有无奈,有心酸。
曾经的 娱乐 帝国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免让人唏嘘。
只是人只有在经历低谷的时候,才会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曾经的种种作为。
今天的华谊还能不能度过此次难关,并重回往日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