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是不是有个宝莱坞啊
孟莱坞(BOLLYWOOD)的新浪潮
印度最近出现的新浪潮影片摒弃了大量的歌舞场面、俗套的情节和相似的人物类型,它们大都由新锐导演创作,内容多表现严肃的城市题材,揭露孟买的黑暗面和地下社会的犯罪,并以黑色幽默呈现出来;另外还戏剧化地描写了印度旧传统和新时尚之间日益剧烈的冲突。这些新风格的影片,赢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目前孟莱坞的新浪潮已从印度扩大到欧美五十年代法国“新浪潮”运动曾给全世界电影带来革命。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仍不时出现冠以“新浪潮”的流派。只要电影不断发展,新浪潮永远不会息鼓。孟莱坞(Bollywood)———即印度最大的电影基地孟买,国际电影界如此称它,是基于它拥有的规模和地位———作为印度传统电影的圣地,它最近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新浪潮。
据海外权威媒体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影片开始突破传统所允许的界线。这些新风格的影片摒弃了大量的歌舞场面、俗套的情节和相似的人物类型。它们通常用印地语腔的英文对白,受到印度城市青年中产者的欢迎。”这一新浪潮起始于1998年。当年有两部影片上映并引起轰动。它们是《海德拉巴的蓝调》和《孟买的孩子》,都由青年导演拍摄,都是触及城市生活的尖锐题材,在表现手法上又突破了孟莱坞电影的框框。《海》片是个半自传体的故事,叙述一个印度男子回到海德拉巴的家中,发现自己成了一场安排好了的婚姻的第一人选。《孟》片则叙述三个第二代的印度人从西方回到故乡寻根。前一部成本仅4万美元,票房却达130万美元;后一部成本80万美元,但仅印度国内就赚得240万美元。这令当今仅靠20%的影片赚钱的印度电影界惊喜不已。上述两片的导演都很年轻,一个叫纳吉什·库库诺,一个叫卡伊扎·古斯塔德。他俩都在美国接受教育,上述两片都被人认为颇像美国的独立制片的影片。“现在人们渴望看的不再是歌舞、枪战和葬礼了”,古斯塔德说。
值得注意的是,孟莱坞新浪潮电影大都表现严肃的城市题材,而且主要是揭露孟买的黑暗面和地下社会。那里充满了犯罪,但却通过黑色幽默呈现出来。另外影片还戏剧化地描写了印度旧传统和新时尚之间日益剧烈的冲突,特别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都市青年和他们父母的冲突。至于手法,则多种多样。比如德夫·倍内加尔的《决裂》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海德拉巴的蓝调》则运用大量的短镜头和快速剪接,使全片颇像MTV。
新浪潮电影拥有的是新族群观众。《海德拉巴的蓝调》31岁的制片人希普图拉说,“我的影片不是让人力车夫们叫好的。”近10年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已形成了一批年纪较轻的观众,这些人会说英语,收入不菲,偏爱西方流行文化。他们认为印度传统电影很少反映他们的生活和兴趣。一位正在撰写印度新浪潮电影的专家说,传统的爱情片、甚至是好莱坞的动作片也唤不起这批新观众(深受MTV和《黑色追缉令》之类影片熏陶的青年)的兴趣。
孟莱坞新浪潮的电影已从印度国内扩大到欧美。一些在海外的印度电影制作人像阿尤布·汉—汀编剧的《东方就是东方》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由印裔美籍人士拍摄的低成本影片如《美国的苔西》等最近在美国各地上映,很受欢迎。森纳·森最近在洛杉矶开拍一部介于《毕业生》和《喜福会》风格之间的正剧片《丽拉》,由孟莱坞两大明星汀普尔·卡帕迪亚和维诺·汉娜联袂主演。
不过,孟莱坞的大片厂对新浪潮电影兴趣不大。目前只有一家叫FilmiFundas(电影基金)的公司资助之。这种情况如同美国10年前的独立制片。该公司计划筹集3000万美元来支持新浪潮电影的拍摄。另外,印度在未来3年内将建造1000家复合式影院(目前仅4家)。这种影院的小放映厅很适合于放映新浪潮电影。一位行家说,这有助于印度电影的“非大制作化”。
目前新浪潮电影还未形成大的气候。孟莱坞的传统电影仍颇有市场。“印度观众需要的是逃避现实———6首歌可以让他们忘却3小时的现实生活,而新浪潮电影太接近他们的现实。”《电影信息》杂志主编柯马尔·纳塔如是说。
B. 印度电影的国外票房如何
在印度,不论国营公司、私营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只要拿到进口许可都能进口影片,并且国家对进口外片没有指标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能在印度引起轰动的好莱坞大片可谓凤毛麟角。在全球电影市场形成席卷之势的好莱坞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大概只占印度总票房的5%左右。
21世纪以来,宝莱坞也积极改变了以国内观众为主的策略,开始了积极向海外发行之路。现在印度的电影出口已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英国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电影在美国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国电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数倍。2010年,《风筝》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冲入前十名,再一次证明了宝莱坞电影在北美开拓市场的勇气。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项票房纪录的《三个白痴》至今为止的总票房收入里海外票房占到一半。
由于文化的差异,多数印度人对欧美甚至是中国的片子并不感冒,相对的,欧美,中国等等也是如此,除了少数几部在国外取得不错的票房外,印度的影片市场还是几乎集中在国内,因为大多数的国家都不能理解好好一个影片突然要又唱又跳的是什么意思,但近几年印度出了几部不错的片子开始让印度的影片逐渐走俏,由此可见印度电影正在加快进军世界的脚步,中国值得反思
C. 国外电影强(世界各国电影综合实力15强排名)
国外电影强(世界各国电影综合实力15强排名)D.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
E. 印度好看电影前10名
可以说印度电影在中国出现不多,但是一旦有被引进或者让我们所熟知的,必定是好电影,我都会去看。
根据近十年按照豆瓣上面的高评分,推荐十部印度电影。
除了几部大家所熟知的电影外,还有几部少数人知道的。
1、《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 豆瓣9.1分
从《三傻》开始,大家对于印度电影认知有所改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只会跳舞唱歌的宝莱坞电影了。
这部电影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印度天才级别的演员阿米尔·汗。
2、《地球上的星星》 2007年 豆瓣8.8分
这是阿米尔·汗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剧情感人,拍摄手法和剪辑都很纯熟,视觉创意细节令人惊艳。
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2015年 豆瓣8.6分
只要有身边的人让我推荐印度电影,我都会推荐这部给他。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会哭。
最后太感人了,当小女孩奔向猴神大叔,突然会讲话时,我总是默默地被感动。
据说明年要引进这部电影,到时候我还会上影院再哭一次!
4、《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年 豆瓣8.4分
印度版的《阿甘正传》和《雨人》。
看完之后,让我们不得不发问:啥时候我们也搞出来一部中国版的《阿甘正传》呀!
5、《我的个神啊》2014年 豆瓣8.3分
阿米尔·汗继《三傻》之后的另外一部神作。
印度电影敢对印度的宗教信仰做出怀疑,我们不得不服气!
6、《误杀瞒天记》2015年 豆瓣8.2分
这部印度电影属于高智商犯罪电影,比我们拍的同类型题材电影都要厉害!
7、《起跑线》2017年 豆瓣8.2分
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为了让女儿接受良好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看我们的……孩童教育!
8、《未知死亡》2008年 豆瓣8.0分
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神作,感觉宝莱坞就剩下一个男演员了——阿米尔·汗,哈哈哈~
9、《24:逆转时空》2016年 豆瓣7.8分
印度“阿三”拍起科幻片来也是有一手。
10、《巴霍巴利王(上):开端》2015年 豆瓣7.2分
印度影史上拍摄最贵的一部电影,特效大场面美得不要不要的。
影片在印度本土疯狂吸金,首周票房斩获2560万美元,接连打破多项印度影史纪录。
全球票房总计已超过60亿卢比(约合9000万美元),印度境内票房收入过50亿卢比(约合7480万美元),在印度电影中排名第三。
这部电影是分了上下两部的,下部叫《巴霍巴利王(下):终结》 ,豆瓣评分7.1,也是值得一看的!
F. 印度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为何宝莱坞却可以屹立百年不倒
近几年印度电影行业发展迅速,宝莱坞就是印度电影的杰出代表。近年以来宝莱坞开始拓展海外电影事业,近几年宝莱坞电影有24%的票房来自海外,这也是宝莱坞可以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
宝莱坞由于高度分化的家族式生产模式而山头林立,限制了外来资金,没有形成规模大的制片厂,使得宝莱坞物质设备的更新缓慢。早期印度政府不允许银行向电影业提供贷款,由于资金来源匮乏,黑社会的进入电影产业极为常见,“黑金”甚至一度占到宝莱坞资金来源的40%,直到2013年仍然占10%。近年来由于政府部的支持,电影工作者可合法获得银行贷款,宝莱坞电影业正逐步摆脱黑社会资金的控制。
在内容上,宝莱坞电影大多数 这种宗教与传统风俗跳出陪衬角色层面而成为表达主角是印度电影的一大改变,对海外观众来说也是一个更加充分地了解印度文化的窗口,因此更具吸引力。
G. 印度的电影现状和未来如何呀
作者:弘法士 发表日期:2011-1-20 13:14:32
最近印度电影《三个白痴》在中国网络上突然蹿红,很多人立刻甩出了“连印度阿三的电影都这么牛了”的惊恐面孔,如果他们的父母亲听到这句话,可真是笑而不语了。当年《流浪者》和《大篷车》席卷中国的时候,现在中国印度电影迷绝大多数还没有出生。进入90年代,好莱坞大片的涌入立刻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以至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对宝莱坞毫无了解。还是英国导演丹尼鲍尔的一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了印度,而那部电影其实还是英国电影。紧接着《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名字叫罕》等几部印度电影在国内影迷中走红,才让中国影迷再次感受到宝莱坞的魅力。于是搜索整理了一些资料来对印度电影市场的基本状况备份一下,只当扫盲。
一、印度电影市场有多大?
1、电影产量:根据全球电影院调查的统计研究所(UIS)教科文组织研究所进行出来的数据,2008年印度电影年产量1091部,是第二名美国、第三名日本的两倍多,第四名中国的三倍多。而且印度每年还在刷新这个数字。
2、电影票房:印度电影票房位列世界第三。以2008年为例,美国89.2亿美元,日本18.79亿美元,印度仅次于日本,为18.60亿美元。
3、观影人次与票价:印度有很多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电影院通常被分为A、B和C三类。A代表城市,B代表市镇而C代表乡村。电影院收费非常便宜,A类电影院通常不超过40卢比(约1美元),C类电影院一般不超过10卢比(约25美分)。
二、印度电影在哪里出产?
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孟买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是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很多时候代指印度电影。印度语言庞杂,其中按使用人口数量计算,前三位分别是印地语、泰勒古语和泰米尔语。宝莱坞生产的主要是印地语电影,印度电影近年的产量约为每年一千部,宝莱坞只占其中的六成左右。尽管有些纯粹主义者对这个名字十分不满,但“宝莱坞”已经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条目。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三、印度电影的一般性特点
1、在印度,女演员再漂亮,不会跳舞也没有前途。电影中的插曲一般都在影片上映几周前推出,为的就是让大家在看电影之前就熟悉这些歌曲,如果歌曲大受欢迎,电影一定卖座,反之就完蛋。歌曲在印度电影里一般不少于5首。
2、印度电影一般都长达三个小时,一般在中间(一个半小时)会在银幕上打出“Interval”字样,进行中场休息。
3、原先盛传的“印度电影审查尺度较严,基本不允许有接吻镜头。“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因为不能暴露太多,电影导演仍然喜欢让女演员“湿身”。
4、一些宝莱坞作者从西方成功电影中直接借来情节场景,作曲者也常常从西方电影中抄袭旋律,多数对西方电影的抄袭都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西方世界对此基本一无所知,而且,印度观众对西方电影和曲调也相当陌生。
5、电影对白和歌曲的歌词通常由不同人写成。对白通常使用印地语,诗歌部分使用乌尔都语,现在的主流影片更加入很多英语成分。
四、为什么印度人对电影如此狂热?
印度电影产业发达的原因与政府政策鼓励有关,因为印度幅员辽阔,人口逾11亿,境内阶级分明、贫富悬殊极大,多数民众生活穷困,为使民众宣泄苦闷生活,政府鼓励拍制商业通俗电影,并以低廉票价让普罗大众买得起门票,看电影成为全民运动。印度与孟买近年来经济欣欣向荣,许多投资人视电影产业为摇钱树,国内外资金蜂拥流入,更使宝莱坞如虎添翼。
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宝莱坞的制片路线以商业娱乐为主要导向,剧情大多易懂、通俗,而且是由俊男美女担纲演出爱情故事,歌舞排场华丽。近年来宝莱坞的歌舞片电影,甚至风行到美国好莱坞,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也都流行看宝莱坞电影,学跳宝莱坞的舞蹈,成为印度最夯的文化输出项目。
宝莱坞电影当然也难免招致影评人的批评,认为宝莱坞电影的通俗与陈腔滥调,很难受到国际影展的青睐,因此,“宝莱坞”也被有些人士解读具双关含意:一方面是指其电影产业规模可媲美好莱坞,另方面暗讽其多数影片粗拍滥制。
近年来,印度经济突飞猛进,消费者可支配所得增加,对高品质视听娱乐需求不断提高,促使印度电影业者在电影制作暨发行的技术不断提升。此外,随着印度新生代导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电影制作技术的推陈出新,以及技术愈见纯熟制作团队等,改变了主流电影的呈现属性,传统宝莱坞歌舞片固守的老套以及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已日渐减少,针对特定消费族群所拍摄的电影,以及更贴近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片也日益增多。
五、印度电影市场与世界电影市场的交流
1、在印度,不论国营公司、私营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只要拿到进口许可都能进口影片,并且国家对进口外片没有指标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能在印度引起轰动的好莱坞大片可谓凤毛麟角。在全球电影市场形成席卷之势的好莱坞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大概只占印度总票房的5%左右。
2、21世纪以来,宝莱坞也积极改变了以国内观众为主的策略,开始了积极向海外发行之路。现在印度的电影出口已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英国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电影在美国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国电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数倍。2010年,《风筝》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冲入前十名,再一次证明了宝莱坞电影在北美开拓市场的勇气。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项票房纪录的《三个白痴》至今为止的总票房收入里海外票房占到一半。
六、“印度奥斯卡”Filmfare
印度银幕杂志《Filmfare》在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Filmfare奖”,该奖后来成为宝莱坞的奥斯卡奖。2000年以后,该奖将颁奖礼放在印度之外的国家举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阿联酋的迪拜、新加坡与英国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都先后承办过这一盛典,这么做不仅提升了宝莱坞电影的国际知名度,更为印度电影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渠道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