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8法国电影拉菲克

2018法国电影拉菲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20:39

1. 求关于友谊的相声 适用于小学四年级!!!!!

甲 作为一个革命文艺战士,必须经常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乙 对,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为工农兵群众服务。
甲 我每次外出都有很大收获。
乙 噢,最近你又到哪儿去了?
甲 我出国了。
乙 噢,到外国说相声去了?
甲 外国听得懂相声吗?
乙 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
甲 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译一句?
乙 那多好哇。
甲 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乙 威诺比根呃柯劳司套克。
甲 相声是中国的民间艺术。
乙 柯劳司套克耶色伏克阿特音恰纳。
甲 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乙 伊泰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
甲 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
乙 这……
甲 翻哪!
乙 我翻不过来了,这么多俏皮话怎么翻哪?
甲 所以相声出国受到语言的限制。
乙 那你怎么出国了?
甲 我有另外的任务。
乙 干吗去了?
甲 我是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光荣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到国外帮助修铁路去了。
乙 噢,你是到坦桑尼亚、赞比亚去了。
甲 对,你知道那个地方吗?
乙 那不是非洲吗?
甲 对,那个地方离咱们这里还很远哪!
乙 有多远哪?
甲 我计算了一下,足有二十多公里。
乙 二十多公里?那不是非洲,那是通州!
甲 通州干吗呀?
乙 你不是说二十多公里吗?
甲 是啊,二十“多”公里呀。
乙 多多少?
甲 多一万多公里!
乙 嗐!你把大数搁后头了?!那么远,你怎么去的呀?
甲 我们是乘我国“友谊号”远洋客轮。
乙 噢。
甲 从广州出发,离开珠江口过我国南海的万山群岛、西沙、南沙,再走曾母暗沙、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印度洋,走甘岛、塞舌尔群岛,到维多利亚,再走一千八百零八,这才到坦桑尼亚。
乙 这可够远的。
甲 虽然相隔万里,但中、坦、赞三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乙 说得对呀!
甲 我们的船已在海上行驶了十四个昼夜。清晨,我站在甲板上,手扶船栏杆,遥望着东方。
乙 看什么哪?
甲 一轮红日正在升起,霞光万道,照亮了沉静的海域。蔚蓝色的天空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友谊号”乘风破浪,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乙 还真富有诗意。
甲 这时广播喇叭响了:“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前方就要到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啦!坦桑尼亚是个美丽的国家,她有辽阔肥沃的土地、勤劳勇敢的人民、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地下宝藏。富有斗争传统的非洲人民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赢得了今天的独立,非洲人民在觉醒,坦桑尼亚在前进!”
乙 非洲人民站起来了!
甲 “同志们,坦、赞人民一向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们与几十个国家一道,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修筑坦、赞铁路中,勘测
队员们为中非人民的友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乙 太好了!
甲 我们的援外战士听到了这个广播,激动地拥上了甲板,一个个衣帽整齐,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精神抖擞,面带笑容,注视着前方。
乙 前方有什么?
甲 美丽的非洲展现在眼前:一块块田野、一片片椰林、一行行树木、一排排人群。人群中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的笑的、唱的跳的、大家齐声高呼:卡利布尼,卡利布尼!
乙 这是什么意思?
甲 这是斯瓦希利语:欢迎啊,欢迎!
乙 噢,非洲朋友热烈欢迎你们。
甲 对,我们援外战士也热情地向非洲朋友招手致谢。
乙 对。
甲 我一看到这种情景,三步并两步,爬到了轮船的高处。
乙 你爬到高处干吗呀?
甲 爬到高处看得清楚啊。
乙 是啊。
甲 我爬到了高处向非洲朋友一招手,哎呀!怎么这么热呀?
乙 嗯?不能吧,那地方是海洋性气候,温度最高也就是三四十度。
甲 三四十度可热。
乙 五六十度?
甲 热!
乙 八九十度?
甲 热!
乙 别热了,再热就开锅了!
甲 这比开锅还热哪!
乙 怎么那么热呀?
甲 非洲朋友对我们热情洋溢,我们激动得热血沸腾,全热到一块儿啦!
乙 这倒是够热的。
甲 等船靠了岸,走下了甲板,告别了欢迎的群众,坐上了汽车,离开了码头,穿过了繁华的首都,来到了我们勘测队员的驻地。
乙 你们住在哪个宾馆?
甲 我们不是来做客的,没住宾馆。
乙 你们住在哪个饭店?
甲 我们自己开伙,不在饭店吃饭。
乙 你们住在哪个招待所?
甲 我们是来学习的,不用招待。
乙 你们……反正得住个地方啊!
甲 那当然,我们住的地方太好了,背靠高山,面对大海,大屋顶的房间,松软的地毯,周围是大花园,彩蝶纷飞,百花争艳。
乙 噢,我知道了,你们住的是别墅啊!
甲 不,那个地方除去椰林,没别的树!
乙 什么呀?我是说你们住的“别墅”!
甲 这是我们勘测队员的驻地呀。
乙 那大屋顶的房间哪?
甲 帐篷一支,上边尖,底下大,大屋顶房间。
乙 那松软的地毯?
甲 就是一片草地。
乙 周围是大花园?
甲 那地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就如同一座大花园。
乙 那彩蝶纷飞,百花争艳呢?
甲 那个地方四季如春,各种蔬菜常年生长。白菜花谢了,萝卜花开了;油菜花谢了,菠菜花开了;黄瓜花树了,辣椒花开了;韭菜花树了,茄子花开了……
乙 哎,怎么这里还有韭菜、茄子啊?
甲 这是我们的菜地呀!

乙 噢,你们自己还种菜哪!

甲 我们在驻地门口又受到了非洲朋友们的热烈欢迎。两国工人见了面,如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们对我们又说又笑。一位非洲老工人挤到人群里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拉菲克,瓦奇那,拉菲克,瓦奇那!”

乙 “瓦奇那”什么意思?

甲 中国人。

乙 “拉菲克”呢?

甲 朋友。

乙 噢,中国朋友。

甲 啊,人家跟我说话,我得说上几句话呀。

乙 那当然啦。

甲 我说:“谢谢,中国是拉菲克……坦桑尼亚也是拉菲克,赞比亚也是拉菲克,咱们中、坦、赞三国人民……一块儿拉菲克!”

乙 咳!你这么说谁听得懂啊?

甲 看来语言不通,确实影响着和非洲朋友交流感情啊。

乙 那怎么办呢?

甲 学!下决心学!一定要冲破语言上的障碍,为中、坦、赞三国人民的友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乙 对!

甲 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和非洲朋友热情传授,常用的几句话我能说了。

乙 那我问问你,这工作怎么说?

甲 库发尼亚卡齐。

乙 学习哪?

甲 学习叫:库基凤杂。

乙 向坦、赞朋友学习?

甲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

乙 向朋友问好?

甲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

乙 向朋友致敬?

甲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

乙 向朋友致谢?

甲、乙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

乙 你怎么老是学习呀?

甲 老是学习就对了。我问你,非洲人民一贯反帝反殖的革命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乙 值得学习。

甲 非洲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值不值得学习?

乙 值得学习。

甲 所以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乙 看来你学得还不错啊!

甲 是啊!因为我们有个便利条件,和非洲朋友是朝夕相处。

乙 每天都接触非洲朋友?

甲 我们一块并肩战斗啊,一块儿画图纸,一块儿搞勘测,一块儿穿密林,一块儿把草割,一块儿爬高山,一块儿过大河……

乙 都是一块儿?

甲 嗳!通过这个一块儿可以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乙 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向非洲朋友学习呀。

甲 有一次,非洲朋友带领我们一起搞野外作业,穿过了草高没人的荒原,涉过了湍急的河流,爬上了起伏的群山,刚要勘测,突然“咔啦”一声劈雷,下起雨来了!当时冒着倾
缸大雨坚持战斗……

乙 你等等吧,那叫倾盆大雨,你怎么说缸啊?

甲 我这缸比盆大呀。

乙 好嘛,没有这么说的。

甲 对,冒着倾盆大雨坚持战斗,和我们一块勘测的非洲朋友马尔丁拿着雨衣跑过来了,“哎,拉菲克给你穿上吧!”我说:“不不,要不,交尼你穿吧!要不,老赵你穿吧!要不,木辛加你穿吧,要不……咱们谁都甭穿啦!”

乙 怎么啦?

甲 已经湿透了!

乙 是啊,看来野外作业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

甲 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豪迈地说:“藤树交织漫无边,下盖河水上遮天,非洲儿女多壮志,定叫铁路跨河山。”

乙 表达了非洲人民的豪情壮志。

甲 朋友们说:“倾盆大雨不住下,如同天然洗澡塘,带块肥皂搓一搓,满身泥土全冲光。”

乙 真是革命乐观主义!

甲 朋友们还说:“一定要修好这条铁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乙 这是革命人民的共同心愿。

甲 为了多快好省地勘测出这条铁路,朋友们和我们一块儿与山斗!

乙 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甲 一块儿与水斗!

乙 顶风雨,战恶浪。

甲 一块儿与人斗!

乙 戳穿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

甲 一块儿与牛斗!

乙 要把牛斗得……唉,斗牛干吗呀?

甲 你知道是什么牛啊?

乙 什么牛?

甲 是非洲原始森林里的一种野牛!

乙 野牛?什么样?

甲 这种牛,个儿大,一个足有一吨多重。

乙 是啊!

甲 甭说别的,牛眼睛……

乙 多大个?

甲 (比划)这么大个。牛蹄子……

乙 多大个?

甲 这么大个。牛脑袋……

乙 多大个?

甲 这么大个。牛脾气……

乙 多大个?

甲 牛脾气有论“个”的吗?反正脾气够暴躁的,连狮子、大象都不敢惹它。

乙 怎么这里什么动物都有哇?

甲 那一带叫“天然动物园”嘛。

乙 那可得注点儿意!

甲 那一天,我们正在原始森林里搞勘测,就听见“哞”的一声窜出一头野牛来,这头牛连蹦带跳,连吼带叫!

乙 哎呀,糟了!

甲 没关系,沉住气,这时候一位非洲朋友迎面跑过来要与野牛搏斗。我说:“马尔丁,不行,你快躲开!木辛加,到我后边去!老赵千万别管它,有我呢!”

乙 你怎么办?

甲 我藏起来。

乙 啊,藏起来呀?

甲 我藏到一个有利的地形,端起猎枪,“啪!啪!啪!”就是三枪。

乙 把野牛打死了?

甲 我吓唬吓唬它。

乙 不真打呀?

甲 野生动物是非洲人民的宝贵财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伤害它。

乙 对,爱护非洲的一草一木。

甲 这野牛听到枪声更是暴跳如雷,冲我就扑过来,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你说我怎么办?

乙 你赶紧躲开吧!

甲 我躲开了,伤害非洲朋友怎么办?

乙 快回去叫人吧!

甲 时间来不及了。

乙 那你就拼吧!

甲 那不是蛮干吗?

乙 那可怎么办哪?

甲 就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就听得对面响起了枪声,出现了一位非洲朋友。这野牛听到枪声掉回头来,“噌”!就冲他窜过去了。

乙 噢,你们脱险了!那位非洲朋友呢?

甲 过了一会儿,那位非洲朋友也跑回来了。

乙 怎么回事?

甲 这是一位非洲猎警,为了保护中国工人的安全,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把野牛引进了原始森林。

乙 真感动人哪!

甲 就是啊,我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握住了他的手, 我说:“朋友,你可真……有两下子啊!”

乙 什么呀?

甲 一激动,我把学的那几句话全给忘了。

乙 应该感谢人家呀!

甲 对,我说:“拉菲克,阿桑台,撒那!”

乙 非洲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

甲 要说非洲朋友对我们的帮助那可是多方面的。有一次,我们的汽车送一位急病人,走到半路上,水箱没水啦!

乙 哟,那怎么办哪?

甲 当地赞比亚村民发现了之后,就头顶水桶,从山下把水送了上来。你说我该怎么办?

乙 感谢人家呀!“拉菲克,阿桑台,撒那!”

甲 对!还有一次,我们汽车陷进泥塘里去了,当地村民跳进了没膝盖的水里,推的推,拉的拉,把汽车给拖上来了。

乙 应该感谢人家啊!“拉菲克,阿桑台,撒那!”

甲 什么呀?

乙 朋友,谢谢你呀!

甲 我轧死了老乡一只鸡。

乙 啊,拉菲克,阿桑台……噢,不对了。

甲 你说我该怎么办?

乙 一面道歉,一面照价赔偿。

甲 是啊!阿公亚大叔说:“你们轧死我一只鸡还赔给我?”

乙 这是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

甲 “过去,外国老板撞死我一头牛,不但不赔我,还打了我两巴掌,罚我给他干了半天活呀!”

乙 他为什么不赔?

甲 “说我的牛挡了他的路。”

乙 为什么打人?

甲 “说我的牛给他找了麻烦。”

乙 为什么还要给他做工?

甲 “说我的牛弄脏了他的车。”

乙 真是蛮不讲理。

甲 阿公亚大叔眼含着热泪握住我的手,半晌说不出话来。当他听到我们要回国的消息后,真是难舍难分哪,特地从五十里外赶了来,送来了两棵香蕉树苗。

乙 这是什么意思?

甲 他说:“一棵代表着中国人民,一棵代表我们坦、赞人民,让它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友谊就像企力马扎罗山峰一样永世长存!”

乙 语重心长啊!

甲 一位老大娘接着说:“感谢中国人民的帮助。”我说,“大娘,谈不到感谢。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谈不到帮助,我们是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如果说感谢的话,
我们首先应该感谢非洲人民对我们一贯支持和帮助。”

乙 这话说得对呀!

甲 “这是我代表全体勘测队员送给朋友们一面锦旗。”

乙 上面写的什么字?

甲 “中非人民心连心,携手并肩向前进,坦、赞铁路结友谊,万紫千红满园春。”

乙 好!

甲 这时候,我们的汽车马上就要开动了。你看:欢送的非洲朋友热情地高呼:“夸嗨利尼!夸嗨利尼!”

乙 “夸嗨利尼”是什么意思?

甲 再见,再见。

乙 (比划)这个动作呢?

甲 男的“再见”。

乙 这个动作呢?

甲 女的“再见”。

乙 噢。

甲 我们在汽车上也高呼:“夸嗨利尼!”

乙 “夸嗨利尼!”

甲 “夸嗨利尼!”

乙 “夸嗨利尼!”

甲 ……

乙 怎么没声啦?

甲 汽车拐弯啦。(THE END )

2. 黎巴嫩的面积

黎巴嫩国土面积10452 km²。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1943年11月22日独立。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

2020年8月10日晚7点30分左右,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黎本届政府辞职。2021年9月10日,黎巴嫩新政府组建完成。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黎巴嫩旧译利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过去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近国家的重要建筑材料。这些有关黎巴嫩的零散记录,都可以在旧约圣经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七至十六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黎巴嫩独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势力逐渐壮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黎巴嫩埃米尔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1831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了黎巴嫩。1840年,埃及军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1842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

1860年,黎巴嫩发生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与穆斯林德鲁兹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政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

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因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军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

1969年,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军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内战及内战之后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

黎巴嫩内战纪念碑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离失所。

1990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结束内战,两大派系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叙利亚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植国内的真主党游击队;而以色列亦控制过南黎巴嫩一段时期作报复,开辟了安全区,1985~2000年实行武装占领。

在内战期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两度入侵并占领黎巴嫩。第二次入侵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遭到驱逐。2000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由于真主党不断发动袭击,而且舆论认为如果以军撤出黎巴嫩,暴力事件将减少并消解,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决定撤军。联合国认为以色列部队撤出蓝色分界线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但边境地区舍巴农场(Shebaa)的所属权仍有争议。真主党宣称它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直到这一地区获得解放。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雪松革命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在贝鲁特圣乔治湾附近的一起汽车爆炸袭击中遇刺身亡。

刺杀事件激起了一系列游行示威。2005年3月14日,多达100万人示威游行,要求结束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占领。媒体称之为雪松革命,示威者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并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调查刺杀事件。由于叙利亚在黎巴嫩开展广泛的军事和情报行动,而且哈里里与大马士革就叙利亚支持修订宪法以延长埃米尔·拉胡德总统的任期一事颇有嫌隙,亲西方的“3月14日联盟”领导人指控叙利亚是这起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其他人(即亲阿拉伯的“3月8日联盟”、真主党和叙利亚官员)则宣称这起刺杀事件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所为,意在破坏黎巴嫩的稳定。

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7日一致通过了1595号决议,呼吁对哈里里刺杀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梅利斯(Mehlis)报告”于10月20日正式公布,报告称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高官均参与了这次刺杀事件。最终在国际压力下,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出1.5万人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长达三十年的占领。4月26日,所有叙利亚正规军都已经撤离。哈里里刺杀事件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众多亲西方黎巴嫩政要的刺杀事件。

2006年以黎冲突

2006年7月12日,为了转移以军的注意力,真主党向以色列边境城镇发射了火箭弹,然后对在以色列边境巡逻的两辆悍马装甲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两辆悍马中共有7名以色列士兵,2人受伤,3人死亡,另外2人被绑架到黎巴嫩。在以军以失败告终的一次营救行动中,另有5名士兵死亡。在黎巴嫩,空袭造成其民用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包括贝鲁特机场)。此后,以军地面部队又进入了真主党控制的地区。在至少962次袭击中,以军在黎巴嫩南部投放了460万枚集束炸弹,其中大部分是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3天中投放的,当时以军知道和解即将达成。在以色列,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3970枚火箭弹,大部分都是向城区发射的。长达一个月的冲突给以色列和黎巴嫩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色列有近160人丧生,黎巴嫩有1000多人丧生。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了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和以色列停火,冲突正式结束。被绑架的戈德瓦瑟(Goldwasser)和雷格夫(Regev)被关押了2年,期间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消息。直到2008年7月16日,真主党归还了他们的遗体以换取活着的真主党战俘。

巴里德河冲突

巴里德河(阿拉伯语为نهر البارد,意为寒冷的河流)是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大约3万名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后代住在营地及周边地区。1949年12月,红十字会联盟建立了这个营地,收留贝卡河谷和的黎波里郊区饱受严冬之苦的巴勒斯坦难民。根据1969年《开罗协议》,黎巴嫩军队不得进入任何巴勒斯坦营地。

2007年5月19日,周六深夜,黎巴嫩安全部队包围了一座建筑物,据称被控当天早些时候劫持银行的法塔赫武装分子藏身其中。2007年5月20日周日上午,黎巴嫩安全部队对该建筑物发起进攻,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天的交火。出于报复,法塔赫伊斯兰组织成员袭击了巴里德河营地的一个军队检查站,杀死了数名熟睡中的士兵。黎巴嫩部队则立即对营地进行了轰炸。

巴里德河营地成为了黎巴嫩军队与法塔赫交战的中心。营地一方面被团团包围,一方面又遭到严重轰炸。据联合国难民救济及工程局估计,双方的战斗摧毁了营地中85%的住所使人们无法居住,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至少有169名士兵、287名游击队员和47名平民丧生,多达4万名营地居民被迫逃离,许多人向南逃到10公里外早已人满为患的巴达维营地。

2008年内乱

2007年10月,拉胡德总统任期结束,反对派表示如果不能达成分权协议,就拒绝为继任者投票,这使得黎巴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总统。由于政府宣布真主党的通信网络为非法,2008年5月9日,真主党和阿迈勒(Amal)部队占领了贝鲁特西部,发动了自1975—1990年内战以来最糟糕的内乱。

2008年5月21日,在阿拉伯联盟的调解下,经过5天的谈判,黎巴嫩主要各方在卡塔尔签订了《多哈协议》,结束了战斗。根据协议,双方都同意选举前部队领袖米歇尔·苏莱曼(Michel Suleiman)为总统,并建立全国统一政府,反对党拥有否决权,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政治僵局。协议标志着反对党的胜利,他们在组阁、真主党通讯网络以及机场安全主管方面赢得了对方让步,增加了其政治筹码。

2009年6月7日,黎巴嫩举行第十四届议会选举,萨阿德·哈里里被任命为总理并于11月9日组成新一届内阁。

2018年6月2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理事会在此间举行的年会上宣布,已批准黎巴嫩作为意向成员加入。

2020年8月10日晚7点30分左右,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黎巴嫩本届政府辞职。此前贝鲁特(Beirut)港口发生强烈爆炸,引发了对该国领导层的轩然大波。

2021年6月11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迪亚卜签署特别法令,将8月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

组建新政

据黎巴嫩当地电视台Al-Jadeed TV报道,2021年9月10日下午,纳吉布·米卡提被任命组建新政府后的第45天,黎巴嫩新政府组建完成。在议长贝里的见证下,总统奥恩和候任总理米卡提签署了新政府的组建法令。

3. 黎巴嫩前总理遇刺案推迟判决,那推迟到什么时候

根据黎巴嫩特别法庭方面的消息,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遇刺案将推迟判决至2020年8月18日。

事实上,尽管某些方面对于黎巴嫩真主党的政治-军事打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以前的打压力度,可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疾风骤雨”。

无论是贝鲁特爆炸案后法国总统的亲临,还是黎巴嫩政府的集体辞职,还是前总理遇刺案的判决推出,最近有关黎巴嫩的所有国际新闻,遭受重压的都是“黎巴嫩真主党”这个点。

但是,有关方面的最终目的仅仅只是针对黎巴嫩真主党吗?

我看未必,要我说吧,真主党仅仅只是个“点”,而相关方面真正想要做的,是要“以点破面”!

至于“面”是什么?“面背后的立体层面”又是什么?那就不是在这个问题下面有必要讨论的了。

4. 戈恩“国际大逃亡”细节盘点

法国回声报等媒体:戈恩可能从土耳其乘坐私人飞机,到达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抵达时间为12月29日晚间。

日本广播协会和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称日本海关无离境记录,可能用其它名字入境黎巴嫩,共同社报道称日本法务和出入境管理部门已着手调查。

黎巴嫩媒体MTV:戈恩藏身于乐器箱内从日本一座地方机场出发(戈恩妻子卡罗尔·戈恩否认该说法),经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转机,最终抵达贝鲁特,一家私人安保公司协助“出逃”,入境黎巴嫩时持一本法国护照。圣诞节前夕,一支乐队曾到达戈恩住宅,结束后离开,戈恩当时藏在箱内被运出公寓。

路透社:2020年1月1日,路透援引知情人消息报道,戈恩已受到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MichelAoun)接见。之后,奥恩在总统官邸热情欢迎戈恩。戈恩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目前心情很好,情绪高昂,感觉自己在黎巴嫩很安全。

戈恩律师之一:戈恩的一个律师2020年1月1日晚确认,戈恩将于下周三(2020年1月8日)在贝鲁特召开记者会。(图片来源:AFP)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法国和黎巴嫩有什么关系,为何法要主持为黎援助

法国与黎巴嫩渊源很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一直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直到1943年获得独立为止。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素有“中东小巴黎”之称。
两国的特殊关系从两个数字可见一斑:就在这次黎以冲突爆发之时,约1.7万黎巴嫩人拥有法国国籍,而大约1万名法国人长期生活在黎巴嫩。
法国与黎巴嫩之间的深厚关系从两国政治家身上也可窥见。1996年,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选择黎巴嫩作为他当选总统时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希拉克与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私交甚密。去年,哈里里遭暗杀身亡后,希拉克又与他的政治接班人、他的儿子萨阿德·哈里里延续了这种亲密关系。
法国在黎巴嫩拥有巨大经济利益。1990年,长达15年的黎巴嫩内战结束后,法国为谋求在黎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场。
保卫既得利益呗!

阅读全文

与2018法国电影拉菲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