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半价电影票在广州
广州推荐电影院:
市一宫电影城、华纳-金逸国际影城、东圃摩登电影城、天河电影城、天河城飞扬影城、正佳飞扬电影城、青宫电影城、永汉电影院、ume电影院。
市一宫电影城
1、学生长期半价优惠,周三特价日
2、每逢节假日都推出家庭套票优惠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65号。
华纳-金逸国际影城
1、逢周二全天5折
2、12点前看电影5折
3、免费停车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188号珠江新城维家思广场三楼。
东圃摩登电影城
1、逢周一到周五18点前电影半价优惠(指定影片和节假日除外)
2、看电影免费停车2小时。
地址:广州东圃大马路14号摩登城三楼。
天河电影城
1、逢周三全天半价
2、周一至周五12点前特惠早场
3、周一至周五18点前电影八折优惠
4、购两张标准票,免费停车两小时
地址:天河路621号天河娱乐广场内。
天河城飞扬影城
1、周三电影半价
2、早上12点前电影半价
3、会员免费停车
地址:天河城广场四楼。
正佳飞扬影城
1、中午十二点前半价
2、周三会员全天半价
地址: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七楼(体育中心站 D出口)
青宫电影城
1、周三全天特价
2、可在广百免费停车2小时
地址:广州市北京路312号广州市青年文化宫。
永汉电影院
1、中午十二点前半价
2、周二三全天半价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186号
广州ume国际影城
1、学生:23岁以下的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凭有效学生证或学生手册,观看任何电影场 次均可享受特价优惠。
2、老人: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凭有效老人证购正价票,可享受每张票减10元优惠。
3、周二女士看电影一律免费,但同行必须有一位男士陪同,男士以现金正价购买当天电影票一张,同行女士即可在同一场次免费观看同一部电影!(同场次优惠每人只限一次,场次不限,购票及进场时,男女必须同时在场;国定假期及新片首映除外)
4、周三电影票全天特价!周一、四、五下午18:00前,周六/日中午12:00前场次一律特价优惠!
5、会员可享受停车优惠!(如有需要请到会员专区领取停车券)
6. 在广百新一城的马路对面有家喜市多便利店(在俪莎饼屋旁边的路口),里面有代售UME优惠券,任何时段都可以使用(包括周六/日下午、晚上)。
❷ 修改病句: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将促进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法国电影周将促进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❸ 非常棒的华语电影都有哪些呢
我觉得杀破狼这部电影就好的没得说
作为香港时装动作片的回勇之作,2005年上映的《杀破狼》可谓令众多影迷眼前一亮。在系列的首部曲中,甄子丹拳拳到肉的动作设计,以及洪金宝和吴京的凌厉身手,令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杀破狼2》依旧以拳拳到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夺人眼球。吴京、张晋、托尼贾都有多年的习武经验,且接演过很多动作片,眼花缭乱的凌厉招式足以令影迷大呼过瘾。导演叶伟信携《杀破狼》系列的第三部《贪狼》重回大银幕,《杀破狼2》的导演郑保瑞担任监制,洪金宝则坐镇动作设计。
❹ 这是啥电影啊!
昆虫总动员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 >>>
高清剧照
高清海报
电影海报
词条
在线观看
目录
1 剧情简介
2 角色介绍
3 动画制作
▪ 角色选择
▪ 制作定位
▪ 故事设定
▪ 职员表
4 获奖记录
5 发行信息
▪ 宣传内容
▪ 上映日期
▪ 票房信息
6 影片评价
基本信息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1]
中文名 昆虫总动员 外文名 Minuscule: Valley of the Lost Ants 其它译名 《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 出品时间 2013年 出品公司 法国Futurikon公司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制片成本 €19,700,000 导 演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编 剧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制片人 Philippe Delarue 类 型 动画/冒险/家庭 片 长 89分钟 上映时间 2014年8月22日(中国) 对白语言 无对白 色 彩 彩色 imdb编码 tt2368672 在线播放平台 PPTV、豆瓣、迅雷看看...
剧情简介编辑
在一片宁静的丛林里,在人类的行迹之下,掩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热闹
电影海报(7张)
非凡的昆虫世界。一只瓢虫遭遇丛林各色虫类追赶,又闯入红黑蚂蚁的战争现场,亲身见证一场昆虫界的“特洛伊攻城”。[2]
角色介绍编辑
新生瓢虫
演员 --
是一只七星瓢虫,年轻的瓢虫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智不成熟,但是确实十分讲义气,乐于助人,可以做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红眼苍蝇
演员 --
森林中的恶霸,成群活动,喜欢以大欺小,经常无所事事在森林中到处散步。
黑蚂蚁
演员 --
辛勤的劳动者,主要采集森林中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外出活动时分为10-20只一组。
红蚂蚁
演员 --
疯狂掠食者,生活在森林外的戈壁滩中,以掠夺其他昆虫的食物为生,通常以10-20只为一组侦查抢夺食物,发现巨大目标时成千上万只一起行动。
黑蜘蛛
演员 --
生活在山洞里,以植物果实为食。热情友好,心地善良,有一只蟾蜍邻居。
(表格资料来源:[3] )
动画制作编辑
角色选择
《昆虫总动员》导演鉴于很多观众并不十分熟悉昆虫的世界,他们特意选择了辨识度最高的瓢虫、黑蚁和红蚁做影片的主角。“瓢虫是动画作品里最常出现的昆虫角色,是因为它的形象比其他昆虫更加可爱;而黑蚁与红蚁在颜色上的巨大反差,也使得两大家族为了争夺一盒方糖而展开激斗的对垒场面十分抢眼。”托马斯·占波说。[4]
制作定位
与将动物角色拟人化做到极致的好莱坞动画不同,托马斯·占波和海伦·格瑞德既不希望《昆虫总动员》中的角色太过写实,也不希望人物过于卡通化。“我们的目标是在两者之间取得精妙的平衡,既有基于纪录片的真实特征,也有设计上的相对简化。”托马斯·占波说。
在视听效果方面,两位导演也希望影片的风格更接近于纪录片而不是典型的动画电影。“真正的昆虫不会讲话,不会微笑、皱眉或者眨眼,我们希望保留这些面部表情的欠缺,避免让它们太过‘人性化' .所以尽管观众会看到我们的角色长着动画人物常见的大眼睛,却看不到它们极度拟人化的动作和表情。”海伦·格瑞德表示。
故事设定
法国的普罗旺斯国家公园是《昆虫总动员》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据海伦·格瑞德介绍,影片的制作采用了将动画人物植入真实场景的手法。“我们首先用胶片拍摄国家公园的真实场景,然后再用电脑动画制作出昆虫角色,这些昆虫形象是在制作后期才通过写实感的图像渲染加入到影片当中的。”海伦·格瑞德说。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国家公园的美妙景色,影片特别强化了3D视效的处理。“片中有些镜头甚至会让观众感觉伸手就能碰到在身边飞翔的昆虫。”海伦·格瑞德自信地表示,“将真实的胶片与电脑动画人物合成在一个3D画面而非平面中,才能更加突显微观世界的宏伟效果。”[5]
职员表
制作人 Philippe Delarue、Sébastien Delloye、Mylène Ollivier
导演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编剧 托马斯·斯扎波、伊莲·吉罗
配乐 Hervé Lavandier
艺术指导 Franck Benezech
展开
(表格资料来源:[6] )
获奖记录编辑
时间 届次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2014年 第27届 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2015年 第40届 法国凯撒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第11届 中国动漫“金猴奖”综合动画电影奖 《昆虫总动员》 获奖[7]
(以上信息来源:[1] )
发行信息编辑
宣传内容
2014年7月31日,欧洲3D动画大片《昆虫总动员》宣布在中国内地正式定档8月22日,同时还发布了一款中文先导海报和新一批的剧照。
《昆虫总动员》片方透露,他们在该片营销费用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宣传全靠口口相传。2014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昆虫总动员》受邀作为“法国电影周”的开幕片参加,当时在上海的3场放映就吸引了不少中国本地的动画导演慕名而来。[8]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China 2014年8月22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2013年12月26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3年11月17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2013年12月26日
匈牙利Hungary 2014年1月2日
越南Vietnam 2014年1月10日
波兰Poland 2014年1月17日
法国France 2014年1月29日
瑞士Switzerland 2014年1月29、30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4年2月21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4年2月21日
比利时Belgium 2014年2月26日
拉脱维亚Latvia 2014年2月28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4年4月10日
土耳其Turkey 2014年4月18日
乌克兰Ukraine 2014年5月1日
俄罗斯Russia 2014年5月1日
(以上信息来源:[9] )
票房信息
2014年8月22该片在中国上映期间总票房获得2909.44万元。[10]
影片评价编辑
这部影片不是没有对白,他有大量对白,然而不是英语法语
电影剧照(27张)
,而是全世界都能懂的语言:昆虫语言。以昆虫的姿态和神情来说话表达,堪称世界语。(中影评)
虽然从中文名和海报风格上来看这像是一部妈妈陪小朋友们暑期消遣的影片,但对电影进行评估后,网易评影员发现其实它更适合成年人观看。(网易新闻评)[11]
《昆虫总动员》是一部很有创意的动画片,全程没有一句人语配音全是象声词,但是理解起来却没什么难度,这点感觉比较好,很适合学龄前儿童观影,画面很漂亮虽然有些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基本表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生活形态,全片的节奏也很紧凑值得一看。(新浪娱乐评)[12]
该片堪称“一只瓢虫的史诗”。它和黑蚂蚁经历艰难困苦,遭遇丛林、海底和空中各种鱼虫追杀,还经历红黑蚂蚁的宏大战争,想象力极富震撼性。(陆芳观影团评)[13]
影片想象力天马行空,不断抛出新的昆虫物种及各色设计感丰富的道具,在银幕上走马观花,笨拙的蜘蛛、卖萌的瓢虫、精明的蚂蚁,轮番登场,叫人目不暇接。整部影片没有对白,以3D形式呈现出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创造与好莱坞动画趣味大有不同的法式动画大片。(四川新闻网评)[2]
电影评价
精彩影评
《昆虫总动员》想象力的奇妙漂流
近日上映的《昆虫总动员》,是部除了名字太糟糕以外,一切都值得追捧的动画佳作。相比“总动员”会让人习惯性的联想起山姆大叔在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喜剧动画片,纳兰个人会更喜欢《微观小世界... 全文 >>
纳兰惊梦 | 影评人、剧评人,专栏作者,影视行业观察者 | 2016-01-18 17:08
逼格有点高,观感有点差
本来想着“无对白”这个卖点逼格很高,观感应该不会差吧,谁知一行三人全部看睡着。特效方面,大镜头做出了不错的宽广去衬托微观世界的渺小,昆虫的细节也算及格,但真景和CG的结合却露馅显假... 全文 >>
流川紫芸 | 感性看电影,理性写影评 | 2016-01-15 23:41
昆虫 自然 人
文/梦里诗书 电影没有话语,但那昆虫之间的声声鸣叫,却是最为生动的台词,微观下的昆虫世界,《昆虫总动员》用CG动画和真实的林间美色,演绎了一场仲夏里关乎昆虫自然与人的生态画卷... 全文 >>
梦里诗书 | 搜狐新闻、电影网特约影评人 | 2015-02-26 15:04
1 2 下一页> 尾页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
电影海报(7)
电影剧照(27)
高清剧照(19)
高清海报(1)
1/2
❺ 《香港电影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意义》
启蒙期(1896-1912)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当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
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电影虽然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电影」。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萌芽期(1913-1925)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电影来?原来他对电影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
《庄》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惜受到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中止期(1925-1929)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 追装展 、罢课,以示抗议。
同年6月,大陆的罢工热潮扩展到香港,香港电车工人及不少学生加入罢工、罢课的行列,而香港政府亦开始加以镇压。
当时香港人口不过六十多万人,但参加罢工的人数已高达廿五万,其中超过廿万更离开了香港到达广州。香港大罢工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
受到工潮影响,「大汉」、「两仪」等电影公司被迫结业,「民新」、「光亚」分别迁往上海和广州。原本在香港工作的电影工业者,不少都到广州求发展,其中梁少坡(香港第一部正式电影《偷烧鸭》的主角)便在广州创设了「钻石影片公司」。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却令广州的电影事业蓬勃一时。
1926年10月罢工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不过,大罢工期间,仍有人用「满天红银幕公司」的名义,在香港及广州拍摄了29部新闻纪录短片。这些短片被剪辑成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命名为《香港时事画片》,并曾于香港的「九如坊新戏院」(位置约现时上环摩罗街附近)放映。
在这段香港电影业的中止期,唯一正式放映过的港产片是大罢工前出品的《从军梦》,而唯一和电影有关的活动是「香港演员养成所」的成立,导师为香港电影的先躯者黎北海(黎民伟兄长)。
幸而,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当时的电影院,除了以放映西片为主,亦放映过不少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公映的《薛平贵全集》。该片是第一部在美国摄制、由中国人主演的故事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电影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 复苏、成长至被摧毁的香港电影(1930-1949)
1930年,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不过,真正令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
「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当全国一窝蜂地拍神怪武侠片时,它推出了一连串主题健康、风格清新的电影,包括第一部打进美国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人道》、第一部在外国得奖的中国电影《渔光曲》等等,不但改变了国外人士对中国电影的观感,更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浪潮。
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电影全科学校」。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这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
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还依着传统,拍摄了不少默片,其中有「振业」出品的《呆佬拜寿》(1933)、「国联」出品的《落花飞絮》(1933,是在越南摄制的,字幕亦是越南文)。故此,1933年至1934年间,可说是默片与有声片共存的时期。
进入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该片由关文清执导,吴楚帆、李绮年主演,电影的主题鼓吹抗日救国。当时香港政府为怕开罪日本帝国主义,一切直接抗日的言论一概被禁。因此,《生命线》亦难逃被禁的命运,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电影。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这是由于中国政府当时正提倡「新生活运动」,及香港社会提倡的「反蓄婢运动」。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包括关文清的《抵抗》、姜百合的《女间谍》等等。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
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一片,由林坤山、吴楚帆主演,影片以亲情为主题。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产量可谓惊人。
芸芸「爱国片」之中,由香港电影工作者集体编导、演出的《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影片描述中国一班大学生对「国难当头」的觉醒。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全是义拍,可见电影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1938年,「爱国片」继续盛行,得奖的《血溅宝山城》是其中一个例子。同年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广州一妇人续集》、第一部功夫片《方世玉打擂台》及第一部国语片《貂蝉》亦相继出现了。随着《貂蝉》的出现,香港进入了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期,国语片的产量渐多。
同年亦有九部粤剧电影出品,《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亦是当时重要的粤剧电影之一。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由于战争期间造成的交通困难,当时大部份戏院放映的都是战前制作的粤语片。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七十代初更达至高峰。
国粤语并存的成熟期(1950-1969)
香港电影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五、六十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1、戏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 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馀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林家声和 艳芬等等。
至于戏剧戏曲片为何会在五十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戏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戏剧戏曲。
2、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荷里活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份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古装武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4、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馀,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捩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七十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70-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 舴挤己统 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香港电影的求变期(1970-1979)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捩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六十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中硫底柱。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徵着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❻ 华沙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1985年,华沙市的电影俱乐部"Hybrydy"创立电影节,起初名称为华沙电影周(Warsaw Film Week)。电影节创办者罗曼·古特克(Roman Gutek)为第一届主席。
1991年,斯塔凡·劳丁(Stafan Laudyn)成为新一任主席,并将电影周改名为"华沙电影节"。
1995年,电影节由华沙电影基金开始承办。
2000年,电影节获得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并更名"华沙国际电影节"。
2005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在华沙国际电影节上颁发奖项。
2009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奖华沙国际电影节的竞赛资格认证,与柏林、坎城、威尼斯、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卡罗维发利、马尔特拉塔、蒙特娄、莫斯科、东京、上海、开罗一起成为A类竞赛国际电影节。
2018年5月17日,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Year
Film
Director
Country
2011年
《火玫瑰》RO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2010年
《焦土之城》Incendies
丹尼斯·维伦纽瓦
加拿大、 法国
2009年
《卢尔德》Lourdes
杰西卡·豪丝娜
奥地利、 德国、 法国
2008年
《尤里的一天》Yuri's Day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俄罗斯、 德国
2007年
《乐队造访》The Band's Visit
艾伦·科勒林
Year
Film
Director
2011年
《另一则沉默》Another Silence
圣地亚哥·阿米格瑞纳
Year
Film
Director
Country
2017年 《杀瓜》 高则豪 中国2011年
《火玫瑰》RO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2010年
《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
乌拉·西蒙森、乔安·史特贾恩·尼尔森
瑞典、 法国
2009年
《黑暗之家》The Dark Hou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非法入境》Wele
菲利普·里奥雷
法国
2008年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
阿里·福尔曼
以色列、 德国、 法国、 美国
2007年
《乐队造访》The Band's Visit
艾伦·科勒林
以色列、 法国、 美国
2006年
《兴奋》Euphoria
伊万·维雷帕耶夫
俄罗斯
2005年
《亚当的苹果》Adam's Apples
安德斯·托马斯·詹森
丹麦
2004年
《飞跃迷宫》Kontroll
尼莫洛德·安塔尔
匈牙利
2003年
《兄弟》Buddyl
莫腾·泰杜姆
挪威
2002年
《他傻瓜谁聪明》Elling
彼特·纳斯
挪威
2001年
《初级义大利课程》Italian for Beginners
罗勒·莎菲
丹麦、 瑞典
2000年
《寂寞者日记》Loners
大卫·昂德利克
捷克、 斯洛伐克、 斯洛维尼亚
1999年
《小鞋子》Children of Heaven
马吉德·马吉迪
伊朗
1998年
《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罗伯托·贝尼尼
影片《寻找智美更登》 导演万玛才旦
2008年电影《夜车》导演刁亦男
2011年 竞赛单元 电影《麻局》 导演:李明航
2013年
《爱拼北京》《狗十三》《制服》等8部故事片、卡通片和纪录片获选。
相关人物:
北京国际电影季 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国际电影节主席精彩对话集锦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谈中国电影 中国的电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北京国际电影季有希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影节之一。这一切都使北京国际电影季处于一个非同凡响的起点上。最终他以一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他对中国对北京电影业的厚望。歌词大意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我相信世界会变得不同"。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些曾经来过北京的人会说,这个城市有着如此大的变化,中国电影和电影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国导演入围获奖情况:
影片入围情况
❼ 陈好拍过什么电影
1996年:《埋伏》,客串角色,冯巩等主演,黄建新导演。
1998年:《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导演
电视作品:
2000年:《乱世英雄吕不韦》扮演女二号苦姜,与宁静、张铁林合演。导演周晓文。
2000年:《欲望阻击》扮演女一号肖肖,与王学兵、傅晶主演,刘书宁导演。
2000年:《李卫当官》扮演女一号岳思盈,与徐增搭档,导演陈烈(情深深雨蒙蒙、包青天)。
2001年:《宅门逆子》饰演女主角张素馨,郭宝昌执导。
2001年:《粉红女郎》饰演万人迷,与刘若英、张岩、胡兵、陆毅、陈坤、张世合演,导演伍宗德(家有仙妻)。
2001年:《选妃记》饰演女主角,台湾古装搞笑喜剧,朱莉莉(新龙门客栈执行导演,台湾)。
戏剧舞台:
2001年:人艺的小剧场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饰演"轻舞飞扬",与中戏导演系学生徐昂搭档。北京人艺任鸣导演。成为人艺舞台上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主演。
广告:
1996年:当选为"飘柔之星"。
2000年:"商务通"全中文掌上电脑形象大使
电视主持:
1999年:'出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九州任逍遥"节目主持人。
综合评价
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还没毕业,就已经和不少知名导演有过合作的经历了,
虽然还在学校,却已经是娱乐圈中的"成功人士",在电视剧《那山、那人、那狗》和
已经从电影《埋伏》、拍摄了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短短一两年间,她先后出演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李卫当官》陈好说,正是在《李卫当官》中有了"凤凰阴差阳错与麻雀共舞"的经历,她才得以在《宅门逆子》中,将张素馨这么一个性格转折剧烈的角色演绎得令自己感到十分过瘾。、
《宅门逆子》郭宝昌执导的《宅门逆子》,扮演一个30年代的女子张素馨。这个角色在短短5年内经历了三次重大性格转化,先是一个清纯的女学生,后在命运的驱使下被迫成了太太,人性中的东西一度被扭曲后她又彻悟,终于敢勇于找回自己的爱情。
《欲望阻击》中有出色表现,出演《欲望阻击》里的女一号肖肖和她演对手戏的王学兵
《李卫当官》更为她带来好运,令她在电视剧里一发不可收拾。热播之时,扮演岳思盈的陈好也是人气冲天。
其实,在演艺圈还只是新人的陈好,却早有了处理不同性格不同角色的"丰富经验"。无论是农家姑娘、古装佳丽,还是都市另类女孩,她都演绎的恰倒好处,游刃有余。
话剧版《第一次亲密接触》,现在又成为了人艺舞台上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主演。成为了众多网友心目中的"梦中情人"以全新的手段为略显衰老的话剧形式插上高科技的翅膀,新浪网将在全球4个站点同时向华人转播演出的实况。
眼下又成了朱德庸笔下的"万人迷",可说是魅力横跨古今,风情万种。转而化身"万人迷","朱德庸笔下的人物都很夸张。万人迷的思想很现代,只要爱情不要婚姻。乍一看她像个坏女人,有点拜金主义。万人迷个性比较真,她会去做也会去说。"这个角色对陈好而言是个挑战
还担任过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九州任逍遥"的节目主持人;
拥有健康时尚的生活观念,对自己和世界都好像极有把握。
还是中戏学生时,陈好就因长相姣好,酷似张曼玉而于1996年:当选为"飘柔之星"。
接替了李湘,成为"商务通"新一代形象代言人,
参考资料:转自新浪娱乐
❽ 尚雯婕的个人资料
尚雯婕(LaureShang)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法语系毕业,华语电子唱作人。
2006年,获得湖南卫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2007年发行首张EP《梦之浮桥》专辑《在梵高的星空下》《关于我们》;2008年举办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9-2010年发行专辑《时代女性》《全球风靡》;2011年发行原创专辑《Nightmare》、《in》;2012年发行原创专辑《OdetotheDoom》;2013年发行原创专辑《Graceland》,登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舞台。
同年担任2013年快乐男声评委,发掘并力挺华晨宇成为冠军。
2016年担任超级女声总决赛评委;12月18日,发行全创作唱片《Black&Golden》,并启动SingleBoyPARTY全国巡演;2017年,首演真人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票房破5亿,唱作电影中英文主题曲;发行十年电子唱作特辑《TheGoldenCollection金选》包含28首原创作品。
2011年至2014年,六次受邀出席巴黎、纽约国际时装周。
2013年献唱中法国宴;2014年与合伙人聂心远成立“黑金经纪BGTalent”,打造了曾舜晞、迪玛希、侯明昊、蒋佳恩等多位年轻实力派偶像,成立电商品牌“mapuce”,转型为娱乐产品投资人。
2015年献唱中比国宴和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
同年获封“中英、中法文化交流大使”。
出道至今,尚雯婕致力于“尚学路上”、“萤火行动”等多项爱心公益事业。
2017年4月9日,尚雯婕获得“最佳女歌手”大奖。
(8)2017广州法国电影周扩展阅读
天赋初绽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
初一前便自学完《新概念英语》前三册;在初中担任班长且成绩长居年级第一。
1998年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进才中学重点班就读。
作为文艺委员的她组织参加各种歌唱比赛、演出,舞台剧表演和剧本改编以及自学架子鼓。
由于沉迷爱好忽略了课业,其学习成绩在高二时一度滑落到班级倒数。
进入高三后意识到升学压力,尚雯婕利用暑假刻苦自学补习,住校一年没有回家,终在高三月考中得到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复旦才女
2001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考入复旦大学法语专业。
大一的尚雯婕热心于学生社团和文艺活动,在外文学院圣诞晚会的演出惊艳全场;参加复旦现代舞协会苦练hip-pop;在法国领事馆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法语歌曲大赛上获得第二名,从而得到一次去法国游历一个月并参加拉罗谢尔音乐节的机会。
法国之行让尚雯婕发现自己法语水平的不足,从此退出社团,专心学业(一度每日学习法语15小时以上)。
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大学本科法语的学习要求。
第二外语德语和第二专业新闻学也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复旦大学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尚未毕业的尚雯婕就跟随老师出席APEC会议、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场合,担任同声翻译和首席翻译;还参与了许多资料书籍的笔译工作。
此外,尚雯婕曾在大三赴法实习于《法兰西西部报》;二三年级起兼职翻译和法语老师,并在法国著名诗人访问撒娇诗院时为其担任翻译。
职场精英2005年大学毕业的尚雯婕因为不喜欢做一个只能复述别人语意的传声筒,没有按照老师的期望从事专职法语翻译工作,而是选择进入一家代工奢侈品牌的法资企业。
任职仅十个月连获三次涨薪,并成为老总的得力助手和私人密友。
❾ 请问:“世界八大纪录片节”分别是哪八大呢
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
法国阳光纪录片节
波兰克拉克夫纪录片节
加拿大DOC TALK电影节
加拿大热门(HOT DOCS)纪录片节
澳大利亚AIDC国际纪录片大会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这是法国阳光记录片节的一点点资料
法国阳光那面纪录片节
(2006/06/26---2006/07/02)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的开会地点在法国的一个西部港口城市--La Rochelle,我们先到巴黎,然后坐火车去的拉罗谢尔。
La Rochelle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市,火车站很老,是那种典型的欧洲城堡建筑,房顶上还挂着一口大钟,站在小小的广场上,内心雀跃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异国浪漫情绪。尽管是旅游季节,但火车站人迹稀朗,偶尔在站楼下晃过的背包族,让人远远看着内心有些异样的温暖,他们是我常态生活之外一份深藏的向往。
因为和导演一起出来,对方是精明的未雨绸缪一族,只要身边有活物,我又开始惯性的不带脑子,结果被接车的拉错地方,一气给拉到了一个孤岛上,check in之后发现不对,导演气得要死,只差把我脑袋给拧下来,后来只好打了一车回来,花了50多欧元,虽然迷糊,数字还是看得明白,狠狠的心疼了一把。
第二天到了会场才知道,主办方给中国来的客人还设了一个展台,我把我们训练营的招生海报帖到了上面,看的人还不少,可能是中国字不认识的缘故吧。这次到法国的中国人有:老何兄弟俩、我和导演,还有香港人黄先生,他们都有各自的玩乐和公干,最后就我老老实实在那站了三天台,也可能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出现在展台,过来询问的人一直不断。
和国内电视节特别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展厅既不豪华,也不超大,从这边一眼可以望到那头,人群穿梭但并不喧哗,比起我们那种“骡马大会”般的嘈杂,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朴素和安宁。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主要分成三大块内容:1,来自全世界的纪录片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的展台式展览2,各种主题论坛(包括预案销售、主题研讨和主题放映) 3,观片室Video Library
和HOTDOCS的DOC SHOP有点不一样的是: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的Video Library,高科技含量更高,他们把所有收集的片子放在后台,有专门桐纳的分类和标号,每个进去看片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密码,输入进去之后,点击你想看的片子标号,看完后如果觉得片子不错,直接在电脑界面上留言并点击发送,你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在一分钟内完成了,这套系统对于时间金贵的买家而言简直是太有效率了!Video Library只对买家简悄开放,我是强人所难硬找他们给我换了一张卡才加塞进去的。如果你是内容提供方的话,门口的管理电脑上还有一份资料,你如果需要了解你自己的片子有那些买家浏览或观摩过,直接从那里头可以免费打印出这些资料,有专门的志愿者会义务为你服务。
Video Library每天19:00关门,因为在的那几天都很忙,所以我都是插空跑到楼上快速的浏览了一部分片子,然后直接在电脑上把我的EMAIL地址发送给了每个片子的制片方,回到北京的时候收到将近100多封反馈过来的邮件,我回完它们拦轮渣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
片子看太多了,人也傻了,最后一天在La Rochelle的时候,从旅馆出来碰到一人,面孔看起来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来了到底是谁,站在咖啡馆门前,跟我搭讪:
--Is it a nice day?
-Sure!
--La Rochelle is a sunny city!
--Yeah, but I have to watch films in video library today, it is my last day here .
。。。。。
回来的路上想起这些,觉得特别悲哀:在繁杂不断的工作中人已然变成了一具僵尸!
La Rochelle
La Rochelle 是个名副其实的Sunnyside city ,早上4、5点钟天就已经大亮,到夜里12:00还跟北京夏天的傍晚一样。最后一天Video Library下午5:00就关掉了,出来以后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到夜里11:00多才回去。
到La Rochelle第一天最强烈的感受:这里才真的是一个适合人或者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回望我们的环境,仿佛多年浑然不觉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中,今天一睁眼,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在猪圈里!
空气在La Rochelle是完全透明的,那感觉好像你只要一伸手,天边的云彩就可以摘过来似的,在你和天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遮挡物!!地面的干净更不用说的,走在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的木制浮桥上,脚下那些其实很有年头的木板纹理清晰可见!
街道上也有汽车驶过,但全然没有北京的喧嚣和张狂,开车的也不全是年轻人,你会经常看见银发素裹的老人缓步从车里出来,然后手挽着手往酒吧走去,这些不经意撞见的场景会让疾走的你忽然内心怦然一动。
酒吧也是La Rochelle的一景,在避风港临街的一隅,酒吧一个接着一个,成排的桌椅都整齐而紧密的摆放在门口,逗留酒吧的更多是一些中年人的面孔,人不少,但也是同样的不喧哗不张扬,在各种不同的表情背后你会看到同一种东西:松弛和闲适。
La Rochelle的房子都很老,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那些保存完好的百年城垛,还有那些藏在民居背后的老教堂, 和阳光下那些交错着的白色桅杆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 历史在这里一直是活着的,在狭窄的街中里穿行,你甚至可以听到或者触摸到它们的呼吸声。
在La Rochelle,历史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人对历史本身的敬意和温情,那些建筑就像一段凝固的时光,让任何一颗不太坚硬的心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这种在人群中鲜活着的历史更像一只温良的老猫,站在暗处,始终沉默,始终不语,静静地看着时光之手掠过人类的额头。
中国的历史似乎总是少些烟尘气, 这除了我们不说人话之外, 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失去了历史应该有的承载物,我们拆掉了太多的东西!少有的那些拆不了的东西就束之高阁,远离人群, 圈在黑暗和不见光的地方, 历史本身带着的余温在人长久的背弃中也渐然凉寂,然后是忘却,然后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空白。
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能把它揣在怀里,或放在人群中,停留在记忆里,它才有可能活起来,伴随我们一起冥想、呼吸。
反思和触动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是欧洲最大的一个国际纪录片节,今年已经是第17届了,意味着快20年了,这个舞台根本不曾有过中国人的身影,我们这次的出现对他们而言更像一个点缀,那感觉就好像是今天谈中国是另一种世界时髦似的。
其实人家压根就没带你玩过,在所谓真正的全球化游戏中,今天,我们在文化输出和文明分享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更糟糕的是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狭长的黑管子当中,望着头顶上有限的泛着光亮的空间,还在无比的自鸣得意中呢,以为我们是天下第一!
在我们知道或者掌握很少信息量的时候,我们会自负的以为自己就是天下,以为我是世界坐标的原点,以为世界以我为半径为中心,很多事情只从自己出发,去考虑,去思维。。。
忽然当你把自己从脆弱的鸡蛋壳里,拧出来,换一个位置或者多走一步路,再去看原来的生活或者世界,你发现: 即使不是颠覆性的翻转,至少你会目睹从前你根本无法察觉的很多严重错位。空间纬度的改变会打破日益惯性的常态思维,换一个场景,跳出来,走走、看看,你忽然发现:坐标的原点在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第一次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外面另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让我知道: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外在的物化的东西,还是内在的精神层面、文明或者文化层面的,我们的祖先也许从前发出过很强的声音,用他们创造的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今天,离开那个臆想的原点,回到那个我们该呆的角落,我已经强烈的感受到那种衰落。而且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个所谓的全球或者地球,也更难看到会有新的或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产生或者留下,过度的商业和物化,让这个民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了,越来越远离人本了。
这种全国人民一个声音的大背景下,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种更大的挑战。今天我再去看中国纪录片的问题时,对于内容创作本身而言,我觉得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基本功太差,知识结构、文化底蕴和技术掌握上,我们离要完美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当然这样简单埋怨导演的见识短浅基本功薄弱其实丝毫于事无补,这趟法国之行,给我最大的清醒是:我们急于建设的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制片体系和制片人。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制片人从哪里来?理想意义的制片人又在何方?
一个圆满意义的制片人,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一个理想形象:
1,他不乏普世的仁爱之心,但是又在事情操作层面相当理性;他善于思考,但不可以只是沉湎于形而上的理想,他需要有创业、创新和奔跑的实务能力。
2, 他谙熟商业之道,但又不世俗不功利,而且对内容和艺术却有相当的敏感,有足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3, 他能读懂人心,善于与人沟通,同时又能享受做幕僚和观众的乐趣。
但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超的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完美形象会在哪里呢?!
选题联想
看着那样多形式各异的好片子,我觉得大脑受刺激:纪录片的题材其实是多么的宽泛,我们的导演什么时候可以更贴近地面更贴近皮肤说些好玩的有趣的人话和故事呢?!
我们有那样多的事情可以做,那样多的题材可以去拍:
生育的故事和话题 中国人口这样多,真的是毛泽东的一个愚蠢政策导致的吗?!我觉得未必 比如采访83岁外婆 60岁的妈妈 还是35岁的女儿 每个人的生育观、生育感受以及生育故事一定是不一样的 同样年纪的女人 城里的和农村的又有怎样不一样的故事和命运呢?。。。。选择好对象,里面一定有辛酸 有痛苦 但一定也有快乐 有幸福 这快乐和幸福又是什么?
中国千人一面的城市 一样的高楼 一样的白色瓷砖 一样的兰色反光玻璃 一个的品种的草籽 一样高低的草坪。。。。。可以采访城市生活居民的感受 外来者的观感 还有设计者的本意和当下的态度 我们都不用去振臂高呼民族想象力这样的空洞词汇 各个让我们无法明辨地区差异的死板面孔足够让我们每个人无地自容: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缺乏创意和想象力!
菜市场 城市是谁的城市 菜市场的商贩来自何方 他们有着怎样共同的辛酸和乐趣。。。在昆明的菜市场 度量单位是公斤 你要买一斤酸菜 卖的人会告诉你只需要买三两就够了。。。但在北京 度量单位却是10元 5元 什么东西都是 10元3斤 或者 5元2斤 你只打算要2斤东西的话 最后对方一定会卖给你比5元 10元更多的东西。。。一个城市和一个城市的不一样在这些细节中便一览无余
音乐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 哪些人在听音乐 在透过什么方式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我们在听中国的音乐,还是听外国的音乐,是古典的还是现代,我们透过何种渠道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国有无真正的乐迷,真正的乐迷“痴”到如何的一个状态 。。。。每一个小切面展开 都会有无数让制作人自己或观众意想不到的故事铺展开来
诗歌去了哪? 当下的中国社会有谁在关注诗歌?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注诗歌?写诗的是谁?读诗的又是哪些人?他们又会在什么样的场合读诗?。。。诗歌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辉煌过,是怎样的辉煌?它又在什么时候陨落?它又是如何陨落到今天的缺失状态?
中国的雕塑 各个城市广场的雕塑出炉背后,早期爆发户庭院内维纳斯塑像,新式社区内雕塑的来龙去脉,798工厂内各类冠以艺术之名的雕塑。。。。还有西单广场和去十渡路上一个叫韩村的马路上那些塑料椰子树也算上的话,所有这些一一展开,中国人的群体审美的水平和个体审美的差异都一览无余了。
结婚证的故事 结婚证产生于何时?在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有怎样的作用和功效?中国的结婚证生效范围?是咱们自己给自己生产的“合格证明书”还是在更远范围内也同样有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中国结婚证产生过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介绍信的故事 介绍信产生于何时?为什么会有介绍信?最早产生此物的背景是什么?介绍信在多大范围内有效?在有效范围之外使用介绍信时出过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因介绍信出过的千奇百怪的笑话、缔笑姻缘的官司。。。。
户口的故事 中国为什么会有户口?户口制度起源于何时?一个没有户口的人在中国如何生活?因为户口普通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今天的户籍又有怎样的变异?这种变异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中国人到底怎么学英文 英文到底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一个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文?怎么学?一生要花多长时间去学?学习的障碍和误区到底在哪里?对于英文程度的测试,一个普通中国人究竟要经历多少个门槛才可以算作合格?全世界关于英文水平的认知到底有多少?。。。关于英文的学习和英文的考试在中国催生了多少个企业?这些企业为中国的“鸡的屁”增加了多少贡献。。。。。。。
中国老人的社交生活 中国的老年人在干什么,除了在大马路上扭秧歌以外?他们的社会公共生活到底在哪里?他们在跟谁一起生活?如何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在眼花缭乱的世俗生活背后到底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粉丝是谁?谁是粉丝? 粉丝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粉丝?各种粉丝用怎样的方式追逐他们内心的偶像?粉丝个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生活?靠什么为生?他们如何面对周围的目光和质疑?他们在短暂狂欢之后又是如何返回到他们常态生活?
17岁孩子读什么? 在日益成人化的媒体社会中孩子们到底在消化怎样的精神食粮?他们是否还在读书?他们读怎样的文字?他们如何获得他们的信息渠道?许多过早来自成人社会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谁在关心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被关注?他们和成人社会有没有沟通?如何沟通?
中国人的周末如何度过? 除了KTV和郊区游 中国人还有哪些其他的周末的玩法?和谁一块玩 如何玩。。。。
中山公园何其多 中国有多少中山公园 怎么出来这样多中山公园 又是哪些人在中山公园里消磨时间 他们以什么的方式在公园里渡过 公园管理中问题有哪些 有多少是全国都一样的?同样的问题各个城市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中国幼儿园孩子的接送 谁接 用什么工具接 什么时候接 什么时候送 一路上要闯多少关口。。。。。因为这种接送 有过多少尴尬 无奈 以及有趣 好玩的故事。。。
中国人的城市公交 公交线路 公交站牌 如何设置 每个城市都不一样 有多少民主路 中山大道。。。。
中国大学的门 中国大学到处都是门 正门 东门 南门 还有西门和小西门 这些门都建于何时?最老的大学大门在哪里?门口都站着谁 大学门口的小商贩都在卖什么?冰棍、文凭、图书。。。还有别的什么?
中国的广告牌 城市里的广告牌以商业的居多,称为户外广告 铁路旁边、城乡结合处还有农村的广告以及各种标语口号 谁写的 什么状态和背景下写上去的 写给谁看的。。。我觉得把它们罗列到一起,会非常有好玩和有意思。。。。。。。。。
郑琼 写于2006/09/03
DOC TALK其实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纪录片大会,非常加拿大化,整个会议也就两天,一共才13个提案,全部来自加拿大本土的制作公司,买家也以加国为主,零星有二个来自美国电视台和相关机构,可能是因为他们靠得比较近的缘故
资料真的很少,去了一些英文的网站也是寥寥无几,看来规模真的不大
❿ 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那些奖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委会特别大奖、特别技术奖、金棕榈奖、最高综合技术奖、最高技术大奖,获奖影片及时间如下: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
2、《侠女》
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3、《霸王别姬》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4、《戏梦人生》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5、《活着》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评委会大奖。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史诗的电影,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电影和原著比较起来,基本接近于原著,也算是华语电影的一座巅峰。
6、《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年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乡村少年水生来到上海滩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后小金宝所引出的黑帮悲情故事。也是张艺谋把文艺元素和类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影片讲述了一对同性恋人前往南美游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这部电影无论从镜头、情节、主旨、美感都运用到了极致。是王家卫最有水准的一部电影。
8、《荆轲刺秦王》
1999年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获第52届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雄心壮志的嬴政如何统一天下,而不惜铲除一切阻碍,最后建立空前帝国的经过。《荆轲刺秦王》中,陈凯歌把那个时代的历史,很艺术地搬到银幕上,算是对历史的敬畏。
9、《鬼子来了》
2000年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获第53届评委会特别大奖。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
10、《花样年华》
2000年,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获第53届特别技术奖。此片由王家卫自编自导,改编自刘以鬯的《对倒》,讲述了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的电影。
11、《一一》
2000年杨德昌执导的《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生命意义的电影。本片主演讲述了简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杨德昌遗作。
12、《青红》
2005年由王小帅执导的《青红》获第58届评委会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青红》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探索家族长老和子嗣之间矛盾冲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风沉醉的夜晚》
2009年娄烨导演,梅峰担任编剧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影片讲述2007年的南京发生的两男一女的情欲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罗海涛驱车前往海边,偶遇了漂亮女孩晓雪,随后三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欲望的斗争。这是一部特别安静的电影,没多少对话,就连戏剧冲突都少。
14、《天注定》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最佳编剧奖。影片主要讲述了三儿骑摩托回家,与大海擦肩而过。大海焦灼于村里的煤矿被私人侵占。小玉告诉男友这个春天他们的感情要有个决定。广州,小辉不停地换工作。四个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他们交错相遇,各自面对生活之中的忧伤,爱与希望。这是贾樟柯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聂隐娘》
2015年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主要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这也是侯孝贤拍出的最美电影,浓浓的唐朝古风,美到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