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年的冠状病毒电影

2017年的冠状病毒电影

发布时间:2023-08-15 22:42:20

1. 有哪些令人不敢看第二次的电视剧/电影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非婚生子有继承权吗?

非婚生子女(即我们通常说的“私生子”)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都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民法典》有关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如抚养教育、管教保护、赡养扶助和遗产继承等,同样适用于父母与非婚生子女。有的人认为,让二奶的孩子继承遗产,就是对包二奶现象一种变相的鼓励,不利于打击重婚、包二奶等社会丑恶现象。其实,这都是父母的过错,孩子是无辜的,因为,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剥夺他应享有的权利。

2.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用温情暖意的文艺视角展开的生死话题

偶然听过范玮琪为电影《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量身创作同名主题曲之后,才知晓了这样一部特别的记录片。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内心忐忑地找到了影片资源,看完后却有些出乎意料。

影片的开头,是林惠宗在跟女儿谈论太太即将面临的去向问题。

女儿有些犹豫地说:“就不太希望把她放在那里的”

父亲带着疑问:“妈妈有跟你讲说现在是去到哪里了?”

女儿想了想说:“应该是不错的地方吧。”

父亲说:“我想说妈妈很好”

女儿最后开始有些疑虑,而后转为肯定:“应该是吧?是啦。”

是的,母亲即将超脱肉体,去往不错的地方。

父女俩家常聊天式的谈话,看不出太多的沉重、伤感,甚至有些随意,随意到好像在谈论家里的女主人即将去旅行的目的地。

早在十多年前,游泳教练林惠宗和妻子徐玉娥共同签署了遗体捐赠书,妻子2012年病逝以后,林惠宗遵照妻子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捐赠给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做“大体老师”。

遗体送到医学院,要先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储存,条件成熟以后才能用来做解剖败碧。

在储存的这段时间,林惠宗每隔一两个月都要从嘉义驱车250多公里前往台北看望妻子徐玉娥。

即便是在冰冷的存储间,他也总爱隔着储存袋抚摸着妻子的头,一遍又一遍轻柔地喊她“老婆”。给她讲讲家里的琐事:有关儿子女儿、有关自己,以及其他的一些事......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与妻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对话,也习惯了妻子以“大体”这样的形式存在。

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它让观众第一次明白了,原来还可以从这样一个视角凝视人生。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有两个版本。

短版影片时长15分钟,2013年获CCDF4最佳国际潜力奖、ASD特别推荐奖,2014年新北市纪录片奖第二名。

2017年3月24日,时长73分钟的长版影片在台湾上映,豆瓣评分8.3。

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想通过解剖课的“大体老师”家属与医学系学生的视角,带领观众凝视死亡,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里发人深省的生命故事让该片曾经入选北美最大的“加拿大国际纪录片影展”(Hot Docs)。

影片让观众一改对叙事性纪录片直白、严肃,甚至冰冷的印象,大量的美学视角和完美构图,以及高饱和度的暖色调,甚至是舒缓空灵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会让观众在某些时刻有种在看一部台湾风情文艺片的错觉,也能感觉到导演似乎在刻意弱化“生死”这个话题的沉重和死亡带来的伤感。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纪录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宣传遗体捐赠的记录片。

其实,都不尽然。

影片拍摄的起源是台湾大爱电视台台庆企划之际,电视台给了几个题目选项,其中之一便是“大体老师的故事”。

原本很多人只是以为大体老师是教解剖昌渣课的“老师”,并不知道“大体老师”其实是躺在那里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课的尸体。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 社会 上愿意死后捐出身体作教学使用的人非常少,所以,在医学院的教学中,大体老师严重匮乏。

陈志汉觉得这个题材很有吸引力,便开始去慈济医学院调查,也找到了采访对象,但后来因为慈济决定自己拍,所以双方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陈志汉深入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就此放弃会很可惜,便决定自己继续拍,于是他一家一家医学院打电话询问,最后通过辅仁大学医学院,找到了纪录片中的受访主角林惠宗,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对林先生一家人在遗体捐献这件事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人生观都进行了深刻的诠释。

影片虽然展开的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沉重话题,但却用文艺片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出了尽可能多的“温情”。

影片开头喂食流浪狗的镜头看得出来,林惠宗一定是个有爱心且温暖的人,但太太在世的时候都是太太打理家务照顾孩子,他则因为忙于工作和人情世故而忽略了跟太太的交流,太太去世之后生活突然发生了改变,这时他才察迅举醒悟,原来还有很多话没有对太太讲出来。

两年多的时间,太太的离去给他带来的伤痛,似乎已归于平静,镜头前的他跟朋友谈笑风生,甚至能笑着面对朋友调侃妻子做大体老师这件事情,但特写镜头却暴露了他笑过之后的面部微表情,流露的仍旧是内心的苦涩。

正如女儿林映汝回忆起妈妈时说的: 她离开后有个很大的冲击,就是必须去习惯没有她的生活,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一直是这么好的被照顾着,她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些事了。

因为母亲走的那天全家人都忙,没人难过。直到把遗体送去辅大医学院后,生活归于平静,家里少了个人,突然觉得失魂落魄,才发现原来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向妈妈说。

因为整个流程没有完成而迟迟未举行的葬礼,让家人感觉好像有件事情一直没有完成,而林惠宗却似乎暂时适应了目前的生活状态。

女儿对父亲有些怨怼,所以对父亲的许多做法都不是很领情。她跟弟弟和父亲一家三口人平时在家的状态让外人看起来也有些不可思议,平时从不在一起吃饭,在一个屋檐下各忙各的,也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

女儿有事跟父亲商量,居然会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

但随著母亲遗体的储存期过后,大体老师即将在解剖课的启用,林惠宗一家开始思考生命的终点到底在哪里?“活著”又代表什麼意义?林太太的离开和即将成为大体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竟促成了缓和父女关系的契机。

台湾辅仁大学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宗座大学,直属梵蒂冈教廷教育部。

这所大学特有的天主教教会背景,使得“大体老师”捐赠这件事变得更加神圣,整个流程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天主教的仪式,让观众通过镜头感知到了医学院的这些受益群体对此事的虔诚和对生命的尊重。

台湾民众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信奉佛教,而中元节祭祀在台湾非常隆重,医学院的教会人员会在中元节这天为大体老师和一些死去的动物做祈祷。

他们说:“ 这是我们觉得可以用我们的信仰跟一般人的一些想法做融合的部分 ”。

所以,镜头里会看到教会人员和普通信徒带着十字架唱着圣歌,桌面上同时摆着带有耶稣像的十字架和传统佛教供奉的贡品,旁边甚至还有正在燃烧的香烛,这种镜头看起来竟然毫无违和感。

同样,“大体老师”解剖之前的隆重仪式,也是在天主教的仪式氛围下完成了焚香祭拜的整个过程。

天主教的教义,其实质就是“自我牺牲、奉献,让人类摆脱苦难和罪恶达到永生”这样一种“大爱”。而“大体老师”所完成的,正是符合天主教教义的这样一种“大爱”

这种东西方文化信仰的碰撞却在“大爱”中完成了融合统一。

“大体老师”在解剖之前需要有一个很隆重的仪式,所以很早之前解剖老师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解剖课前的思想教育和辅导,她教学生应该怎样去跟“大体老师”家属沟通,以便了解家属的心路历程,还有就是了解“大体老师”生前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奉献。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懂得,你要解剖的并不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是贡献出自己的遗体给他们当教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而让学生认知生命的价值,否则,即便是上了解剖台,也会“跟切菜市场的猪肉没什么分别”。

这就是陈志汉拍摄这部电影之初的思考:“人一般都是活著才能对这世界有点贡献,但大体老师死了才开始发挥影响力,这很奇妙。而这些医学院学生并不认识大体老师,但是按规定,上解剖课前的暑假,学生必须去拜访大体老师的家庭,所以当大体老师变成你所认识的人的家人后,你会用什麼心态去看他?这刚好符合了我对医病关系的思考。”

于是,教育的意义从对知识的追求,变成对生命的敬畏,解剖刀下的“大体老师”不再只是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位认识的朋友或者是朋友家的亲人,这刺激了学生对未来工作中“医患关系”的思考。

作为除了医学院的学生以外离大体老师最近的人,深入医学院的解剖课拍摄,对拍摄人员来说更是一次冲击性极高的生命教育,拍摄的时候他们发现解剖室的角落有个柜子放满各种工具,有电钻,锯子,铁鎚.......

“没真的看到,你很难相信五六个年轻人用尽力气,才能锯开一颗头盖骨,他们必须很很用力地去把身体切开,看起来好像 汽车 修理工”。

“站在解剖台旁边,最大的震撼是看到一个死人,躺在解剖台上很脆弱地接受很多人的摆布”,他们由衷感叹:“原来生命到最后也只能这样,但这已经是这具遗体所能发挥的极限影响力了。”

拍完这部影片,陈志汉的生命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坦言:“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会想,生命再苦也不过如此,轻松的时刻则会想,生命如何才能过得更深刻?”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充分体现。

没有什么经典画面,也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片子只是跟着林惠宗的家人一起经历了一件事。但是,大量的细节却支撑起了整部电影。

关于片名: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的片名,是陈志汉夏天去辅仁大学医学院调查的时候,医学系的解剖课在每周一下午,每次他经过医学院前的中美堂,都能看到有大片阳光洒落下的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种恬静的氛围中,那种感觉就跟解剖课课堂气氛差不多,当时他感觉很棒,所以后来给这部电影取名为《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

而英文名似乎更贴切,《The Silent Teacher》,翻译为中文——无语良师。

关于语言:

台湾话听起来节奏缓慢且有种与世无争的软糯感,间或掺杂一些闽南方言,包括林惠宗,包括林玉汝,包括医学院的解剖课老师和学生,给观众感觉是面对面的那个人在用Ta的经历为你细细道来,讲述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即便是跟“死”有关的话题,整部片子却听不到任何 “死”“去世”“离世”这样的字眼,而是用佛教用语“往生”替代了直白的“死亡”。

似乎迂回地缓解了“死”带来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来生”的向往。

关于蒙太奇、特写镜头:

带着中式传统元素的庆典镜头,包括焚香、贡品、与混合其中的天主教的各种元素和仪式。

野草摇曳的外景,鸟儿飞过的黄昏,车窗玻璃上的雨水、海边瓦蓝的天……

这些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岁月静好,仿佛时间在慢慢流淌,在某一时刻恍然忘记了故事本身的忧伤。

电影中的蒙太奇总能通过镜头的快切,引发观众无限遐想,在不经意中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在林太太遗体即将被解剖的前一天,一向乐观诙谐的林惠宗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与他的眼泪相呼应的,是特写镜头下太太遗体储存袋中的水珠,引起观众情绪上的无限共鸣。

“大体老师”解剖完成后,纱布包裹好的遗体上茕茕孑立的线头飘忽在虚化的背景前,不免让观众对“大体老师”的宿命生出一丝悲凉感。

关于人物:

影片对人物的细节处理也是表达 情感 的重要元素。

比如,林惠宗在KTV跟朋友唱的那首歌的歌词:“爱人啊,我是真的爱你,求苍天帮助我们早日团圆”唱得情真意切,完全是林惠宗内心的真实写照。

片中有一个徐玉娥在大体解剖桌上顶视角度的面部镜头,可以看到脸部有些塌陷,皮肤已经呈灰暗色了,那种“面如死灰”的真实感,让人不由的感觉心底有一丝震颤。

正如导演自己拍这个镜头的初衷: 你很难直视一个人这样被肢解,我知道她最后连脸都会被解剖掉,所以我想留住她最后一次完整的样子,因为我采访她的家人好久了,听说了好多她的故事,虽然没跟她讲过话,仿佛就当她是朋友。所以,我唯一所能为她做的事,就是把他的容颜完整地保存在影片中

大体解剖过程中,解剖室内曾爆发出一阵学生们的哄笑声,很多人觉得是导演故意而为之,让观众不由得对此产生了一些疑问:一方面认为有可能是体现了一部分人对解剖这件事有些不太严肃的态度,另外一个反向角度认为,在解剖人体这种压抑的工作下,学生们更需要一些情绪上的调剂,并不是一定要时刻保持严肃到底的态度。

没有多少人能够短时间内从亲人离世这件事情中很快走出来,照样每天风和日丽。

而能把亲人的遗体捐献出来做“大体老师”这件事,即便这是已故亲人的遗愿,即便已经在同意书上签了字,但在面临亲人的遗体即将做“大体老师”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反悔。

因为不舍,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就连片中的解剖课老师,面对镜头也坦然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父亲生前跟她提出要去她学院里做“大体老师”的打算,她对父亲说:“ 我没办法,你女儿没有那么伟大 ”,“ 我当老师那么久,看到大体老师还是会难过,如果父亲你要成为我教的学生底下的大体老师,我还是会touch到(接触到),所以我没办法接受。

母亲跟她提同样的话题时,她也是尽量回避。

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基本每个人都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亲人已经离去,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不能一边过日子,一边想着自己曾经把亲人的遗体送到医学院的解剖桌上一刀一刀被切得面目全非。

在谈到自己家人的时候,陈志汉说:“ 我发现我也不行!这才了解到,人没有真正面对死亡时,真的很难放下,所以我拍林惠宗先生时,很担心他和他的家人是否真的放下了 。”

2017年,有一部同样题材的短片《大体老师》。

15分钟的片子,说的是上海嘉定区一户寻常人家老母亲得了重病,打算在自己死后将遗体捐赠出去,大儿子认为要尊重老母亲的愿望,二儿子则不同意,女儿是医生,在两难中周旋。志愿者带着协议来了几次,又走了几次,最后怎样解决的片中没有明确,但答案或许在外孙女跟母亲的对话里:“外婆好有勇气”。不管子女多大,老母亲仍旧替自己做了一回主,为自己的身体做了最后的处置。

新冠疫情中的武汉,很多网友关心的阿念姑娘的外婆也离开了,阿念的妈妈在外婆去世以后成为了第一个捐赠患者遗体的家属,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个,才有了后面的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4月5日,火神山医院一共有28位遗体捐赠者。这些捐赠者,因为自己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不愿再有人跟他们一样。

阿念曾说,捐赠后,她的妈妈内心也是愧疚、痛苦与欣慰交织着。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无私的大体老师和他们的家人,以及医学研究人员,才让许多病例的猜测得到证实,让人工肺的使用得以提前,让插管的技巧和方法得以改进。正是这样,才有了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而让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愿意遵从亲属遗愿为其捐赠遗体或器官的网友只有56.29%,有41.2%的网友认为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是阻碍人们捐赠遗体或器官的主要原因。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才促成了陈志汉当时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我想借由这部片来谈论什么才是真正的【 活着 】?有呼吸、有心跳、有脉搏的一个生命体,是不是就是真的活着呢?

生命的延续不是靠呼吸与血液,而是精神与影响。

医生是否应该感谢病人给他的经验,而病人是否要感谢医生对 社会 的贡献呢?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议题,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手足无措的。

我也想要观众可以在自己还很理性的这段期间,好好去思考自己身体的使用权,也告诉身边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它能让人重新思考:究竟该如何看待“生”,又该怎样理解“死”。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3. 17年就预言冠状病毒的电视剧

2017年播出的《急诊科医生》提到新型冠状病毒。

《急诊科医生》是都市医疗题材剧。急救医学博士江晓琪美国学成归来,逛街时遭遇小偷,没想到小偷突然昏倒在地。江晓琪立刻送他至医院急诊。败液岩

在分诊台,她遇到了正在指挥为受伤的农民工进行截肢手术的急诊科的主任医师何建一,两人出于中美不同的急救观念争执起来。也就在这一天,一名精神分裂者在急诊室门外持刀闹事导致了一名医生惨死,难脱干系的何建一悲痛万分。

江晓琪来到急诊室工作,很快凭着高超医术和对患者人性的关怀在医院上下赢得了很多年轻同事的崇拜。一直觊觎急救科主任位置的副主任刘慧敏,本来以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何建一,不想天降江晓琪,内心对江晓琪的做派各种不满,埋镇何建一却对江晓琪抱着审视的察御目光。

江晓琪和何建一在工作中,看到对方的善良、能力和医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两个人不断被对方改变着并渐生情愫。

张嘉益

张嘉益,197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名张小童,祖籍陕西省安康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

张嘉益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并在那里读书、成长,小时候就参加过陕西歌舞大剧院的表演。1987年,张嘉益同时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最后选择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从大三时便开始拍戏,在电影《聂荣臻》里饰演青年时代的聂荣臻。

4. 《中国医生》袁泉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说到袁泉大家并不陌生,最熟悉的就是《我的前半生》里面的饰演唐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幻想有一个这样的闺蜜,羡慕这样的友谊。

袁泉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2003年凭借着电影《美丽的大脚》获得了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20年凭借电影《中国机长》获得了第35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22年凭借《中国医生》再度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中国医生》呈现出了真实动人的风格,医务人员们逆行出征,白衣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举动,让人为之泪目,疫情之下,举国同心,武汉人民相互鼓舞,令人温暖。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群人站在了最前方,大众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是却永远记住了他们的故事。

最后,袁泉自己表示,能够参演这部电影,对她来说已经是最高的荣耀,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都值得尊重,致敬我们最伟大的抗疫天使。

5. 疫情期间适合看的电影

在疫情期间,因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我从一天一部电影的观影频率变成了一天两部到三部的电影,有时候一晚上会瘫在沙发上一直看电影看到半夜。 下面我把最近看的觉得还不错的看的电影分了一下类,简述了一下影片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挑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电影观看。 由于篇幅较长,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可以点赞(小小的鼓励),收藏一下方便需要时浏览,哪里写得不足、不对可以留言 ,或者你有推荐的电影,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 1、《传染病》 豆瓣评分: 7.0 推荐指数: ★★★★ 因为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在疫情肆意的今天爆红了11年的一部电影《传染病》。疫情期间点播量最多两部电影的分别是2011年的电影《传染病》和2013年的'电影《流感》。当然,我也没有抑制住我的好奇心去看了。 《传染病》是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一部灾难片,于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 电影讲述了一种靠着空气就能传播的致命病毒,世界各地的医疗组织争分夺秒研究病毒抗体的故事,无数个瞬间都在提醒今天的病毒是历史用另一种方式重演。 新冠让这样一部科幻片变成了纪实片,电影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裘德洛扮演的一个博客写手,在英特网上散布消息说连翘就是特效药,导致了一连串的事件发酵(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双黄连事件)。 这些讲述疫病的电影,其实从来不只关于病本身。 2、《阳光普照》 豆瓣评分: 8.4 推荐指数: ★★★★ 讲的却是一个底层家庭黑暗的故事。平凡的父母育有两个儿子,听话的出息的大儿子和叛逆的小儿子,小儿子因为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小女友小玉带着身孕来家里,而大儿子突然跳楼自杀,故事由此展开一系列变故。 其实去看这部剧的初衷是因为许光汉,因为《想见你》完结,有点留恋的去看了他演的这部电影。没想到这样温暖的名字讲述的是这么一个压抑的故事,喜欢剧情轻松的可以跳过了,这部电影后劲比较大。 2、触不可及(法版) 豆瓣评分: 9.2 推荐指数: ★★★★★ 这是一部剧情、人设都非常简单的影片,菲利普是白人,有钱,儒雅,博学,德瑞斯是黑人,穷困,粗鲁,直率而胸无大志。不学无术的黑人小伙受雇照顾一个高位截瘫的富豪,看似“触不可及”格格不入,八竿子搞不到一块儿去的两个人,因互相尊重,平等视角,进而互相了解,成为朋友,最终互相影响,互相成就,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快乐地生活。 3、网飞电影《饥饿站台》 豆瓣评分: 7.3 推荐指数: ★★★★ 这部电影可能是最近几年我看的最满意的一部电影,故事讲述的一座有着几百层高的监狱,每一层有两位囚徒,每天都会有一个装满足够所有人补充生存所需能量的食物餐桌从最高的第一层慢慢地往下降,直到降到最底下一层,下层人只能吃上层人的剩饭。 设定很有意思,垂直监狱完全可视化的阶级地位用人最基本食物即生存挂钩,来隐喻在一个完全剥削社会想要实行改变和理想化平等互利的可能。 这里放预告片是因为我就是看了预告片才去看的,网飞电影真的很有概念。 网飞电影《饥饿站台》 ps:电影涉及了很多因素,有一些血腥的场面。 4、《壁花少年》 豆瓣评分: 8.0 推荐指数: ★★★★ 在舞会上无人问津的人,就会沦为壁花。 这个片名非常符合电影男主的人设,男主查理是一个内向又自闭的高中新生。在学校他被人排挤,不会交朋友有一天帕特里克和姗兄妹两人慢慢走入了他的世界。他们让查理明白了有时候不能永远旁观,必须要参与进来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部电影涉及了成长、困惑、性和爱情种种青春期的因素,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才是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吊打国内一些车祸堕胎的青春校园电影。 疫情期间适合看的电影2 1、《泰坦尼克号》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浪漫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在游轮上发生的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情节精彩,深入人心,游轮宏大的场面和主人公之间的浪漫爱情始终吸引着人们,当悠扬的管弦乐响起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回忆起你的初恋呢。 2、《斯巴达300勇士》 这是一部动作电影,讲述了希波战争中斯巴达城邦国王列奥尼达带领300勇士在温泉关浴血奋战阻击敌人的故事,英勇的斯巴达人以寡敌众,阻止了波斯铁蹄整整两天两夜后因叛徒的出卖最终大部分被歼灭,主人公列奥尼达完美的演绎了斯巴达人的热血与勇敢。这个角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激烈的搏杀场景也十分的震撼。 3、《寄生虫》 电影《寄生虫》刚刚获得了奥斯卡大奖,影片现在的热度非常高,并且韩国公司近年来制作的电影水平也是值得信赖的,所以推荐大家看一看。

阅读全文

与2017年的冠状病毒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