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上最差票房的电影
有记录的是《天使死神》,导演是梁鸿华,演员包括了黎姿、叶童等,该片在2003年4月份在香港上映,连续上映4天票房为零,创下记录,不过也有说法说该片是免费放映
2. 2016电影《盗墓笔记》的特效真的是很差吗
盗墓华章何处寻
文/梦里诗书
虽然从电视剧来看早已对南派三叔不报有任何期待,但仍期望《盗墓笔记》的电影改编至少能比肩最次的《夺宝奇兵5》也是好的,但这是一部再一次让人目瞪口呆的电影,在特效上自觉欠《封神传奇》一个道歉,而在剧情上亦当表达对《九层妖塔》深深的歉意。
作为一部本当高特效占比的奇幻冒险片,《盗墓笔记》可谓延续了电视剧中天雷滚滚的精髓,罄竹难书的粗制滥造,已然不是特效有什么问题。而是做到了另一种极致,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别太当真盗墓事,我们只是逗你玩”的突兀,而在服饰装束上,电影给人一种极为错乱的观感,这到底演的是古装武侠片,还是未来科幻片,空洞的年代背景,一如《封神传奇》中那一身金衣的妲己,给人以与这特效相能并肩的尴尬。
如果说《九层妖塔》至少还能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来拯救世界,那么《盗墓笔记》连这最后的一本正经都没有做到,且不谈鹿晗与井柏然根本不适合原著对角色的定位,张博宇的形象哪里与王胖子的人物形象有半点吻合,自以搞笑的种种设定,只是让人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冷风,而李仁港所赋予鹿晗与井柏然两位的卖腐戏码,更是狗血到惨不忍睹,至于电影所塑造的救世界于倒悬的故事与最后的长生又哪里有半毛钱关系?整个剧情种种无厘头的逻辑,使电影失去了《盗墓笔记》这一华章最后一星半点的魅力。
其实《盗墓笔记》这四字背后的的内容沉淀,就足够撑起一部可以险象环生,悬疑迭出的电影,根本不需要所谓明星光环的加持,毫不夸张的说如若电影能将昔日只能得见笔尖的奇幻历险呈现银幕,而不是靠着请了几位明星卖腐来博人一乐,那么这当是一部电影成就演员的佳作,而不会是现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烂俗,国内电影浮夸盛行的风气,不仅是毁了原著,更毁了本当凭借演技而不只是颜值来立足的演员。
《盗墓笔记》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网络文学的发达不会埋没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也生在了一个最坏的时代,当观众只将目光瞩目于明星,当电影只是成为了谋利的工具,从影视化的伊始,就注定了这只会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3. 国产烂片月终于过去了,有人一起看电影么
导演李安
为什么电影越拍越烂,但却能够越拍越多?导演李安曾指出过问题的所在。
“现在资本多的现象是好的,因为它是一个电影的生计。”今年6月,在由腾讯娱乐主办的《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为主题的论坛上,导演李安如此说道,但李安的重点在后半句:“市场好,大家有一种浮躁的感觉,大家都争相出风头,做(电影)生意很容易造成一种抢钱的印象,但对这个还处在幼苗阶段的工业来说,可能会有一种揠苗助长的负面效应。”
毫无疑问,资本造就了市场的繁荣,而资本的蜂拥而入的现实情况是:大量不懂艺术、不懂电影的人带着钱进入这个行业,金融、房地产、电商等领域的投资人纷纷成立影业公司,目的就是赚快钱。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400部。
4.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5. 最近上映地哪部电影是你心中最差地
我觉得最差的一部电影应该就是最近刚上映的那个爱情公寓王,他的口号打的很响亮,但是当你去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看。
6. 豆瓣史上评分最低和最高的电影分别是哪一部
此评选名单
时间截至时间2017年11月6日6:00
豆瓣评分最低的电影:(评价人数200人以上)
2.1分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2015)毕志飞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豆瓣)
2.1分
女娲日记
(2017)高波女娲日记
(豆瓣)
2.1
分嫁给大山的女人
(2009)胡明刚嫁给大山的女人
(豆瓣)
2.1分
碟仙之毕业照
(2017)陆诗雨碟仙之毕业照
(豆瓣)
2.2渡灵人
(2016)孔令杭渡灵人
(豆瓣)
2.2大震撼
(2011)崔立新大震撼
(豆瓣)
2.2戚继光英雄传
(2012)姚林戚继光英雄传
(豆瓣)
2.2绝战
(2016)许江华绝战
(豆瓣)
2.2201413
(2014)赵艺然201413
(豆瓣)
2.2世博总动员
(2010)刘大刀世博总动员
(豆瓣)
2.2怨灵宿舍之白纸女生
(2017)陆诗雷怨灵宿舍之白纸女生
(豆瓣)
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评价人数2000人以上)
9.6分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导演:
弗兰克·德拉邦特
9.6分
控方证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导演:
比利·怀尔德
9.5分
霸王别姬
1993 导演:
陈凯歌
9.5分
美丽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导演:
罗伯托·贝尼尼
9.4分
这个杀手不太冷
Léon
1994 导演:
吕克·贝松
9.4分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9.4分
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9.4分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1957
导演:
西德尼·吕美特
9.3分
灿烂人生
La
meglio
gioventù
2003
导演:
马可·图利奥·吉奥达纳
9.2分
盗梦空间
Inception
2010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9.2分
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7. 央媒批评豆瓣恶评引导观众拒看国产影片,对此你怎么看
作为国家喉舌的央媒,竟然为了给几部烂片背书,怒撕影评人以及专业电影评分平台,真乃千古奇闻。权力的爪牙,竟然伸到电影圈,这也伸的太长了吧。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呢?
8. 《摆渡人》是不是烂片
2016年眼看要过去了,600亿元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长城》的“救市”好歹让2016年的总票房超过了2015年的440亿元,《摆渡人》和《铁道飞虎》的上映也只能让最后票房冲刺450亿元的门槛,500亿元那是别指望了。很多人纳闷,2016年中国电影有一个那么乐观的开端,怎么今年的票房增长率却创下了近十年的最低呢?《摆渡人》这一年度收官之作,是最好的注脚:电影质量实在太烂了。
这真不是笔者刻薄,观看《摆渡人》的这两个小时,是笔者2016年观影体验中,最糟糕的两个小时。在微信群里问了一圈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看过电影的人难得的意见一致:《摆渡人》,年度最烂!豆瓣一度3.7分的评分——几乎是年度国产片的最低评分,也很能说明问题。
不应该啊!《摆渡人》可是王家卫监制,金牌制作团队加持,梁朝伟、金城武两大男神主演,此外参演的杨颖、杜鹃、马苏、大鹏、张榕容、李宇春、贾玲等,暂且不论他(她)们演技如何,哪一个不是群众基础广泛的明星啊。这真不怪王家卫,更不能怪梁朝伟——相反,你得佩服他,在这样一部烂片中,他依旧贡献出了一流的演技,要怪只能怪编剧兼导演张嘉佳,他根本不会讲故事。
是的,《摆渡人》里你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今年的确出现了太多故事不通的国产烂片,但导演好歹是很努力地想讲好一个故事,在张嘉佳这里,他连故事都不想讲了。整部电影就是梁朝伟饰演的角色在说旁白,经由他的旁白,串起了梁朝伟、金城武、杨颖饰演的角色的三段故事,但这个三个故事的框架和血肉,竟然也是由旁白组成。就像在一部MV中,故事、逻辑、人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音乐,一切为的是烘托音乐;《摆渡人》就是一部超长的“文学版MV”,电影中故事是破碎的,逻辑是莫名其妙的、没有任何常识基础的,人物的言行举止是夸张化、漫画式的,张嘉佳小说中的那些心灵鸡汤才是他想要凸显和表达的。张嘉佳写的心灵鸡汤偶尔读一读也就算了,可是如果连着两个小时重复这些句子,即便是梁朝伟读的,即便由金城武杜鹃张榕容来演绎这些句子,即便美术很出众镜头很考究,我们也觉得难以忍耐,因为这些句子真是又臭又长又酸腐,好比是一首粗俗不堪的网络神曲,即便你让梁朝伟来演MV,它终究还是梁朝伟版的粗俗不堪。
张嘉佳根本不懂电影,但他却当起了导演。这真是中国电影界一个令人纳闷的怪现象:导演专业的,没人请他拍电影,相反,很多原本从事的行业与电影完全不相干、对电影一窍不通的人,纷纷跨界当起了导演。张嘉佳从心灵鸡汤写手,一跃成为导演。他并不是第一个案例,在他之前,抄袭作家当起了导演(郭敬明),主持人当起了导演(何炅《栀子花开》),经纪人当起了导演(黄晓明经纪人黄斌《何以笙箫默》),众多演员当起了导演(苏有朋《左耳》、邓超《分手大师》《恶棍天使》)……
导演专业的都不一定能够拍好电影,门外汉要拍好一部电影当然更难了,虽然也有极少数成功的案例,但至少在上文我们所罗列的例子中,没有哪一部电影能称得上合格。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跨界当起了导演?导演的门槛怎么就变得这么低了?
2014年、2015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让很多人投资人轻易地赚到了快钱,更多资本随之涌入。资本越多,对影视产量的需求就越大,赚快钱的渴求越强烈,这就形成了“IP+明星”的影片生产模式。不论导演是否专业,只要他是名人,就可以执导——张嘉佳肯定比毕赣有名;不论剧本是否优秀,只要它改编自IP,就可以走马上阵——张嘉佳的心灵鸡汤有上千万读者;不论演员演技如何,只要他们有粉丝基础有号召力,就能成为主演。其结果就是,一大批非导演专业的知名人士拍起了电影,一些烂IP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大投资电影成了知名明星的刷脸游戏。
《摆渡人》就是这一模式的恶果。我们可以从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中看到背后资本着急圈钱的欲望,他们将资本的运作方式运用于电影拍摄,导演的非专业、剧本的不知所云、制作过程的短周期化、宣发环节的大投入和大炒作,不都是那些在资本市场典型操作方式的翻版吗?
《摆渡人》不是一部电影,它只是一个想赚快钱的资本项目。它以接近年度最差的口碑,与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破灭,相互对照。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艺术家王晓棠的一句反问,观众不看你的戏会死吗?很显然,观众不看你的戏,不会死;但是,当无数观众都对你失去了信心,都不看你的戏,你的资本就会死。
这会是笔者最后一次看张嘉佳的电影作品。
——首发解放日报/朝花时文,署笔名——
9. 中国的电影史上大家见过最烂的片子是什么
在我个人看来,在我看来没有更“烂”,只有最“烂”。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是一部浑身都是槽点,令人无语凝噎的电影,从主演到导演到故事,从海报到宣传歌曲,都可以用天雷滚滚来形容。毕导让观众知道了,原来头顶着"北大博士"这样的光环,也能拍出这样无诚意、无口碑、无市场的"三无"电影。而该片拍得差,导演不去进行自我反思,反倒认为是评分网站的恶意抹黑,这种近乎无赖式的"碰瓷式营销",让这部本来是悄无声息撤档的片子,变得更加臭名远扬 。这是豆瓣史上评分最低的影片!
怎么样?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的话欢迎给我留言和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