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欢马叫的故事梗概
河南省某公社小吴庄生产队,在夏粮获得好收成后,趁墒抢种,掀起了新的生产高潮。队里的饲养员刘自得,在大忙季节以借牲口拉饲料为名,偷用队里的大红马给自己磨面,并与邻队小商贩徐富贵合伙做生意,卖熟食赚钱。刘自得自发思想严重,终日幻想:“来年盖三间新瓦房”。当社员们批评他不该占用大红马耽误秋种时,他却依仗自己有喂牲口的技术,以交鞭子要挟生产队。刘自得的亲家、共产党员、老贫农吴广兴在大队长的支持和全体社员的积极拥护下,接过鞭子,挑起重担。吴广兴缺乏喂牲口经验,但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饲养员学习。为了医好由于刘自得加套磨面累病了的大红马,他日夜守在饲养室,,。他听说病马爱吃咸的,他就拿家里的高粱去换盐,并且为了多换些盐,他把老伴最心爱的老母鸡拿出去换成盐。为了能让病马尽快好,他把自己吃的饭也给病马吃了。吴广兴的老伴吴大娘,怕得罪刘自得影响儿女亲事,责怪吴广兴不该接这工作。吴广兴对老伴耐心帮助,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她。吴大娘思想上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决心和吴广兴一起把饲养工作做好。刘自得想利用儿女亲家的私情借牲口给自己磨面,遭到吴广兴的拒绝。而后,他又以代替何太看牲口为借口,偷将队里的牲口牵回家磨面。事情暴露后,队长和吴广兴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刘自得不但不接受批评,检查自己的错误思想,反而说吴广兴“偷料喂猪”,要他交代。吴广兴对刘自得的诬陷和无理取闹,毫不惧怕。后来,刘自得的女儿爱勤说明了事情真相,同时,共青团小组长冬梅又揭发了刘自得做生意的事实。对此,刘自得还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思想,在徐富贵的怂恿下,又答应再干一回,结果,徐富贵对大红马打了一冷鞭,使大红马受惊几乎落驹。这时,刘才感到问题严重,惊慌失措。吴广兴抓住时机进一步对刘进行帮助和批评,指出了这一系列错误事实,并严厉指出这种思想的危害性。至此,刘自得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丢掉个人打算,跟着大家走集体富裕的道路。两年后,小吴庄生产队的大牲畜在吴广兴的精心饲养下,已是膘肥马壮。吴广兴受到全体社员的爱戴,刘自得也有了进步。
B. 急求!经典豫剧【人欢马叫】黑白电影的下载地址
http://video..com/v?word=%C8%CB%BB%B6%C2%ED%BD%D0&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这里头那几个黑白的就是
不要在线看,下载完了再用播放器看
越调是这个越字。越调版的《人欢马叫》网上我找不着
C. 豫剧老电影人欢马叫
有MP3 没有电影啊
D. 朝阳沟银环演员是谁
朝阳沟银环演员是魏云。
魏云主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等并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广为发行并多次再版。
其中《朝阳沟》经典唱段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还被许多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列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1岁。
(4)老电影人欢马叫全部演员表扩展阅读:
个人经历
1951年入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调入河南省歌剧团,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员。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演了《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耕云记》、《红珊瑚》、《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
她还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广为发行并多次再版。其中《朝阳沟》经典唱段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还被许多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列为教材使用。
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阳沟》时,还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魏云的《朝阳沟》是座顶峰,她在其中扮演下乡知识青年银环,其美丽、善良、勤劳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在现代戏画廊里,象银环这样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见的。她在《朝阳沟》中的精彩唱段,脍炙人口、久唱不衰。
E. 魏云这个演员家是哪里的她生在哪里
1936年出生在河南。
1951年入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调入河南省歌剧团,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员。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演了《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红珊瑚》、《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文革”后,又排演了《骄杨》、《朝阳沟内传》等新戏。1993年10月退休。
她还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广为发行并多次再版。其中《朝阳沟》经典唱段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还被许多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列为教材使用。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阳沟》时,还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5)老电影人欢马叫全部演员表扩展阅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魏云还先后主演了几部很有影响的剧目,如《耕云记》(饰肖淑英)《红珊瑚》(饰珊妹)《人欢马叫》(饰刘爱琴)等,这些剧目中魏云所饰演的角色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响最大的数她饰演的《朝阳沟》中的银环,随着电影和电波传遍全国各个地方,魏云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文革”后魏云又先后饰演了《骄杨》中的杨开慧、《甜蜜的事业》中的田大妈、《爱情的审判》中的叶母等令人难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后复排的《朝阳沟》中重新饰演银环。
F. 地方剧做.每个地方的剧做代表,剧种和主要演员
中国名剧种 : 秦腔 评剧 黄梅戏 昆曲 京剧 中国话剧 越剧
粤剧 豫剧 汉剧 川剧
地方剧种 :芗剧 莆仙戏 梨园戏 上党梆子 蒲剧 晋剧 北路梆子
河北梆子 闽剧 高甲戏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京剧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行当大体分为生旦净丑4个行当,每一个行当还都可以细分,如生分为老生,演中老年男性;小生,演青年男性;娃娃生,演小男孩;武生,演武戏中的男性。小生中又可分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穷生等。旦行中分为花旦、青衣和老旦。武戏中有武旦和刀马旦。一般情况下,各个行当有其相对应的角色。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流派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秦腔也称“乱弹”,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源,流行遍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一带。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角色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它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它的剧目,数目将近3000个,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如“列国”、“三国”;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黄梅戏有近二三百年的历史。在形成的过程中,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地方戏精华。
早期的黄梅戏,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无固定程式。采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并载歌载舞。其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它唱腔优美,在演唱上注重对声音节奏速度的控制,讲究咬字吐音,从而形成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的独特风格。
昆曲的角色分工很多,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昆曲剧目很多,共计有400多出折子戏。演出较多的有100多出,如《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鸣凤记—吃茶、写本》、《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渔家乐—藏舟、刺梁》、《长生殿—定情、酒楼、絮阁、惊变、哭像、闻铃、弹词》。
越剧流行于浙东地区,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盛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于1906年诞生,时称“小歌班”。 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
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
越剧借鉴了昆曲、京剧中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同时也吸收话剧、电影刻划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形成自我独特的写意与写实结合的风格。
越剧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等。建国后,越剧还涌现了《五女拜寿》、《汉宫怨》、《胭脂》、《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等一批优秀剧目。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欢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600多个。其中常演不衰的有《对花枪》、《三上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则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等。
G. 倒霉大叔的婚事的电影名: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宏恩
河南温县人,1941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久负盛名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省管优秀专家,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团长。
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拍摄电影十余部,塑造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艺术形象。六十年代《人欢马叫》的“刘自得”,八十年代《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常有福”,九十年代《我爱我爹》的“赵铁贤”,被誉为表演艺术的三个里程碑。
代表剧目:《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石头梦》、《山村风流汉》、《糊涂盆砸锅》、《岗九醒酒》、《唐知县审诰命》,二十集电视剧《刘罗锅断案传奇》,还拍摄有多部戏曲电视剧。电影《我爱我爹》、《倔公公犟媳妇》等,《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也被搬上银幕。
汤玉英
1947年3月18日生,襄城县山头店乡上黄村人。先后为襄城县豫剧团、许昌市豫剧团、濮阳市豫剧团、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政协河南省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委;199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任省委委员;郑州市金水区第十届人大代表。
先后饰演过《断桥》里的白蛇、《烤红》里的崔莺莺、《见皇姑》里的秦香莲、《白毛女》中的喜儿和黄世仁之母、《火烧收租院》中的老太太、《卖罗筐》中的老太太、《社长的女儿》中的工分迷、《红姐妹》中的朴贞素、《山乡风云》中的刘琴、《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宝、《朝阳沟》中的王银环、二婶、拴保娘,《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等角色。
艾立
男,豫剧丑角,早期攻武生。回族,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关镇。
1987年执导的现代戏《石头梦》,在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1988年执导的现代戏《皂角坪往事》获全国戏曲电视剧二等奖,1990年参加拍摄的手段剧《焦裕录》(饰刘得)和14集电视连续剧《常香玉》(饰常父张茂堂),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十二届飞天奖。1997年主演的广播剧《山野的风》(饰山村教师),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其导演并饰演的小品《相亲记》获全国戏曲小品一等奖,参加全国调演获优秀剧目奖,《捐款》获河南省电视小品大赛一等奖。他还是第二届“香玉杯”艺术奖的获得者。
剧照
故事梗概
山村专业户常有福是全乡闻名的致富能手,由于他历次运动挨整,故得了个外号--常倒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福办了个腐竹工厂,富了起来,并被邀参加了全省的土特产品展销会。会后,他决定再办一个草编厂,把闲散劳力组织起来,让乡亲们也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常有福的想法,吸引了侯圈。侯圈精明机智,善于交际。他知道有福孤身多年,想重新成家,便把自己的寡妇表妹、草编巧匠魏淑兰介绍给他。17年前,魏淑兰救过常有福的命,有福十分感激。但由于世俗观念,曾引起一场风波。17年后的今天,由于侯圈的撮合和开导,重新点燃了二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有福决定马上办草编厂,聘请淑兰当师傅,同时派侯圈去广州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淑兰也答应三天后和有福见面。不料,这门亲事遭到双方儿女的反对和有福亲家前任党支书柳东山的阻拦。但有福、淑兰冲破阻力依然如期赴约见了面。几经周折,儿女们想通了,可柳东山还在反对,党的政策为淑兰撑了腰、壮了胆,她理直气壮的表示要嫁给常有福。草编厂开工了第一天,柳东山接了一个长途电话,说侯圈在广州被抓起来了,并牵连了常有福。于是,柳东山擅自决定常有福搬到堤灌站隔离检查。淑兰闻讯赶到,和有福互诉思念之情,她决心和有福同甘共苦。侯圈从广州回来了,事情清楚了,原来的柳东山听错了电话。常有福积极开办工厂,搞活农村经济,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乡亲们富起来了,一对饱经磨难的有情人--有福和淑兰,在一片鞭炮声和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幸福地结成眷属。
H. 《朝阳沟》选段银环下山原唱是谁
《朝阳沟》选段银环下山原唱是魏云。银环上山,下山原唱是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唱段源自豫剧现代戏《朝阳沟》,银环上山时她决定要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奉献给山区建设,所以曲调欢快,用的是豫东调,因为是春天,银环看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觉得亲切可爱,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劳动以后思想上又有了反复情绪。
《朝阳沟》选段银环下山原唱人生经历
魏云,女,原河南省豫剧三团国家一级演员,郑州人,著名的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豫剧老电影《人欢马叫》中,她扮演农村新青年爱勤,尤其在豫剧老电影《朝阳沟》中她扮演城市下乡女知青王银环,无论表演还是唱腔,更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魏云在郑州去世,享年71岁。
I. 人欢马叫的介绍
《人欢马叫》是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孙敬执导,常香玉 、张富生等主演。《人欢马叫》讲述了共产党员、老贫农吴广兴,对刘进行帮助和批评的故事。
J. 人欢马叫的介绍
人欢马叫是一部豫剧,讲述的是一个民间小故事;通过个人狭隘的自私自利思想,到后来幡然醒悟,共同致富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