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演员贺飞飞的电影

演员贺飞飞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9 10:13:51

Ⅰ 朱德之女朱敏,15岁身陷纳粹集中营,为生存装哑2年躲过一劫

“你还记得你的父母是谁吗?”苏联中尉询问眼前脏兮兮的小难民。

旁边打闹的孩子嘻嘻笑道:“长官,她是个哑巴,说不出话的。”

不料,一直沉默不语的小女孩,却缓缓说出让他们大为震惊的话,

“我是朱德的孩子。”

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孩子怎么会在难民营里呢?又为何别人称她为哑巴?

1926年4月,朱敏在莫斯科降生。

然而那时她并不叫朱敏,她叫“贺飞飞”。

贺飞飞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这个名词在她脑海中是一片空白。

多年来,她只有通过不断的想象,来尽力填补父亲的形象,他应该是高大威猛的,善良仁厚的,有着世间最美好的品质。

也许是天性聪颖,尚是襁褓婴儿的贺飞飞,敏感地察觉到母亲对她的不喜。

于是她很少哭闹,尽量不惹母亲烦忧,但最后母亲还是抛弃了她,将她交给自己妹妹后,便不再过问。

小时候的贺飞飞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父亲,连母亲也不要她。

贺飞飞托着腮帮子,忧愁地问照顾自己的外婆,“是我做得不如别的孩子好吗?为什么我没有爹爹?”

外婆连忙安慰道:“不是的,你爹爹没有抛弃你。”

贺飞飞又问:“那我爹爹去哪了,他没有抛弃我,那为什么他从来没看过我?”

外婆无话可说,只能无奈地叹着气。

一天,贺飞飞和外婆出门时,见到街道上贴满了通缉“朱毛”的画像,

在那个年代,朱毛便是朱德和毛泽东的简称。

贺飞飞好奇地走到画像面前,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画像上的一个人很眼熟。

她指着朱德的画像,疑惑不解地问道:“外婆,这个人是谁啊,我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似的。”

见此,外婆叹了一口气,大概这就是父女之间的心有灵犀吧。

她慈爱的眼神落到贺飞飞身上,想到这孩子十几年来都在寻找父亲,终是于心不忍,开口道:“这是你爹爹。”

这就是贺飞飞第一次认识朱德,懵懂的小孩得知自己的父亲是通缉犯,吓着问外婆道:“我爹爹是坏人吗?”

外婆坚定地回答道:“不是,你爹爹是大英雄,是为国为民的英雄。”

贺飞飞喃喃地重复外婆的话,“我爹是大英雄,我爹是朱德。”

她呆呆地看着贴在墙上的父亲画像,她很想见父亲一面。

1926年,朱德的女儿朱敏降生的那一年,正赶上国内北伐战争爆发。

本来在苏联学习的朱德,收到了中央安排他回国参战的消息。

临走前,朱德看了一眼在襁褓里直冲他笑的女儿,无忧无虑的模样浑然不知此后将与她的父亲分离14年之久。

他很珍视这个孩子,因为自己四十岁才得来女儿的,他便为之取名“四旬”。

朱德看着尚年幼的女儿,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却也不得不忍痛离开。

不料,他离开后不久,妻子便另嫁他人,把四旬交给了妹妹,并更名为贺飞飞。

朱德醉心革命,但妻子贺治华却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在劝阻朱德回国不成后,她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女儿朱敏,与赴俄罗斯读大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成婚。

回国后,他们经常出入歌舞场所通宵玩乐,甚至为了得到国民党的奖赏,不惜出卖革命烈士的性命。

得知母亲追求奢侈生活,背叛革命的行为,朱敏深深不齿,并表明自己绝不会谅解母亲的所作所为。

就在朱敏深深思念父亲朱德的时候,朱德也希望能把女儿接回来。

193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几经辗转之后,终于打听到了朱敏的下落。

只是外婆担忧路途遥远,她对小朱敏放心不下,于是周恩来只带回了几张朱敏的照片,给朱德聊以慰藉。

朱德看着黑白照片上女儿稚嫩的笑容,不由得也笑了起来。

可笑着笑着便落下泪来,他感慨道:“长高了,更漂亮了。”

只是想到这么多年,自己一直缺席女儿的成长,朱德深感愧疚。

他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放到衣服内袋里,每次作战前,他就拿出来看一下。

然而国共情况恶化后,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的女儿,朱敏的情况变得岌岌可危。

国民党反动派的四处寻找,使得朱敏及其一家人仍处在提心吊胆的生活当中。

一日清晨,朱敏醒来时便对上外婆满是担忧无奈的眼神。

外婆为朱敏掖了掖被角,将被子盖严实后,才哽咽道:“飞飞,外婆留不住你喽,你还是找你爹爹吧。”

不久后,邓颖超再次前来贺家,朱敏便跟着她踏上了与父亲团聚的路途。

车子飞驰在道路上,朱敏却无心欣赏风景。

能够见到爹爹,她自然很高兴,但她也有着近乡情怯的烦恼。

14年来她与父亲素未谋面,这次相见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然而当马车驶向高坡,在一众士兵中她一眼就看到了父亲。

他正看着自己的方向,并且向自己奔来。

多年的思念化为泪水汹涌而出,她大声喊道:“爹爹,爹爹。”

朱德很快便跑到近旁,把女儿从马车上抱下来,笑道:“是我的四旬。”

一旁的士兵从未见过朱总司令如此失态的模样,朱德像是看不够的样子,不住地打量着女儿,愧疚道:“爹爹这么多年不在你身旁,你受苦了。”

他紧紧地拥抱着女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

此前自己不在女儿左右,女儿过得好不好都是听他人所说,现在女儿就好好地站在自己,朱德想好好弥补女儿。

尽管朱德事务繁忙,但他还是尽己所能地抽时间去陪伴朱敏。

朱敏也很懂事,知道爹爹是在为国家做大事,她也不会去烦扰爹爹,朱德在家办公时,她便在一旁温习功课,虽然室内寂静无言,但是父女两都很享受这样的温馨时刻,对他们来说,知道彼此安好便足矣。

为了给日后留下美好的回忆,一向被妻子嫌弃不够浪漫的朱德,特意带着女儿朱敏去照相。

朱敏看着朱德穿着齐整,严肃认真地像是对待什么国家大事一样,忍不住笑道:“爹,你这样都快吓到照相师傅了。”

听了女儿的话,朱德不好意思地笑笑。

最后照片出来时,两人一看,是喜气洋洋的两张大笑脸。

朱敏很喜欢这张照片,后来她前往苏联求学的时候,还把这张照片带过去,闲暇之余就拿出来看一看,看到父亲的大笑脸,自己也忍不住咧开嘴笑起来。

1941年2月,刚与父亲团聚不足一年的朱敏,在组织的安排下,和几位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安排到莫斯科去学习。

离别那天,朱德亲自送女儿登上飞机,叮嘱道:“你此番求学,一定要认真刻苦,不要辜负国家对你们的栽培。”

朱敏用力地点点头,强忍着泪水与父亲挥手道别。

谁知这一别,竟是生死茫茫,差点使得朱德父女阴阳两隔。

朱敏来到学校后,因身体有恙被转到其他地方疗养。

不料6月便爆发了战争,德国军队势如破竹般席卷了这片土地。

而朱敏所在之地立时变成了人间炼狱。

随后,孩子们又被运往一处集中营做苦役。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朱敏立马把那张与父亲的合照吞咽下去,并且使用化名编造自己的身份。

青面獠牙的法西斯恶魔将集中营变成了地狱尽头。

在这里没有人顾惜他们的年幼,孩子们成了工厂流水线上一个个机器。

冷硬的天气,繁重的任务使得孩子们手上满是冻疮。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强撑着,用红肿的手持续不断地做着劳苦的工作。

看守他们的还有恶犬,凶猛的恶犬将孩子们视为盘中美餐,时不时嘶吼着,等着监工下令,将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吞吃入肚。

法西斯只提供少量的食物,孩子们必须争夺才能吃到东西。

地狱里死亡是比吃饭更平常的事,毕竟在这里,孩子们会挨饿,但死亡却会每天上演。

集中营内就连睡觉都是困难之事,层层叠叠的架子放满了被褥,人人只睡在方寸之地,朱敏不得不和几百人一起挤在狭小的空间。

而且为了防止有人逃脱,营内还设置了电栅栏和探照灯,一旦被发觉有逃跑的念头,孩子们便会遭到惨无人道的惩罚。

而在国内的朱德对女儿的苦难遭遇毫不知情,他满心欢喜地给出国求学的女儿写了一封家信。

信上他语带亲切地介绍了家中情况,还附上了两张照片以解女儿牵挂之情,并嘱托朱敏要好好学习,为日后建国大业打好基础。

然而此信发出后,朱德却迟迟等不到女儿的回信。

想到了什么,朱德失声痛哭,可他却不能寻找自己的女儿。

若是自己派人打听女儿的下落,女儿的身份一旦暴露便会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甚至会被法西斯当成人质相威胁。

而另一边的集中营内,孩子们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依旧通过他们的智慧完成了一件大事。

听说子弹受潮便会成了哑炮,到了战场上发挥不出效力。

得知此事的朱敏有了主意,既然战士们在前线厮杀,那自己便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她和同伴们酝酿着一个计划,一些孩子放哨,注意监工的动向,而剩下的人便用大箱子遮掩自己的身形,不断地向子弹盒里吐口水。

法西斯长官将监工臭骂一顿:“这批子弹怎么回事,质量这么差劲,根本就不合格!”

孩子们相视一笑,他们只以为是子弹制造出了问题,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群小孩子在做小把戏。

即使孩子们在长时间的劳作下,已是口干舌燥,嘴唇开裂,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坚持着要往子弹盒里吐口水。

后来战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制造的子弹也越来越多,愈发繁重的工作量让朱敏支撑不住。

雪上加霜的是,朱敏的淋巴结也发溃化脓了。

这样的认知让朱敏感到绝望,在这里生病不意味着去医院治疗,而是离死不远的预兆。

蓝眼睛的法西斯只会冷冰冰道:“治不好就弄死吧。”

集中营外就是火葬场,尸骨堆积如山,而其中不乏病死的儿童。

朱敏只好苦苦支撑着,不敢让人发现。

不料高烧之下,她晕倒在了工厂,等她醒转之时,便看到了一位德国医生正在准备手术工具。

他冷漠地干着手上的工作,既不提前知会朱敏,也没有给朱敏打麻药,便直接拿着刀具强行割开朱敏的皮肤,放出脓血。

痛不欲生的朱敏冷汗淋淋,多次在死亡边缘徘徊。

手术过后,朱敏一开口便疼痛无比,再加上她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便决定不再开口说话。

久而久之,别人便称呼她为小哑巴。

1945年1月,正当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时,他们难以置信地发觉,集中营的德国法西斯不见了。

一阵茫然过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进行试探,在知道这一切不是虚妄之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跑出去。

大街上到处飘扬着苏联红军的旗帜,逃出集中营的朱敏伸出手感受着人间的阳光。

辗转之下,她被送到苏联难民收容站。

在确认了法西斯已经被赶跑,形势安全的情况下,她将自己的身份告知了一位苏联中将。

这位中将立马禀告了斯大林,很快朱敏便从难民营里回到了莫斯科。

在学院里她拆来了尘封三年的家信,她决心像父亲所嘱托的那样,在莫斯科好好求学,再回国为国家做出贡献。

辗转异乡12年的朱敏学成归国后,便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

她始终遵守着父亲的教诲,不搞特殊化,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

朱敏因父亲是朱德而感到骄傲,但她从不张扬自己是朱德的女儿,

她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我们致敬她在法西斯中不畏强暴,严守身份的表现,我们致敬她甘受清贫,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

Ⅱ 电影《红樱桃》里主人公楚楚的原型是谁

电影《红樱桃》里主人公楚楚的原型是朱德女儿朱敏。

《红樱桃》导演叶大鹰曾在其博客撰文悼念朱敏,称“我的电影《红樱桃》故事的主要线索是根据朱敏阿姨在白俄罗斯德军集中营的经历改编的,朱敏阿姨就是影片中楚楚的原型”,“感激朱敏阿姨把她的童年经历如实地告诉我们,使我们能够有机会拍出让那么多观众感动的影片。”

朱敏(1926年4月18日—2009年4月13日),原名朱敏书,四川仪陇县人,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1926年4月18日(一说为4月10日)生于莫斯科,母亲是贺治华,未满周岁时回到四川成都。1940年11月,14岁的她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护送到延安。

1941年2月,朱敏被送到苏联莫斯科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1949年进入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0年4月,借调到军事博物馆参加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集和回忆录的编写工作。1980年后借调到中国驻前苏联大使馆研究室工作。1986年离休。

(2)演员贺飞飞的电影扩展阅读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刚刚因身体原因被送到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的15岁的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一道,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1943年8月,又被装入闷罐车,押送到德国东普鲁士,在集中营里服苦役,从此落下终身病痛。

直到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克东普鲁士,朱敏才得以离开集中营,经过几个月的流浪生活,被送到波兰一个苏联难民收容站里被人发现,才于1946年1月重新回到莫斯科,并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

199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俄罗斯政府向当年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老战士颁发了由总统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中国有18人被授予纪念奖章,其中一枚授予朱敏,表彰她不畏强暴,严守身世,顽强地在集中营活了下来,最终回到莫斯科的事迹。

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朱敏是获奖章人之一。

Ⅲ 电影《鹰隼大队》演员表

鹰隼大队鹰隼大队演员表: 马 赫——沙 溢
江婧超——殷 桃
肖 邦——林永健
伍唯涛——姬晨牧
陈 宁——周小斌
齐怀远——高亚麟
黄嘉实——胡亚捷
周 凯——李 刚
商 战——刘 硕
郝 斌——孙小鹏
庄雨晨——刘 敏
贺鸣东——顾宇峰
毛小毅——谭 涛
郑武义——周小刚
师 长——杨树泉
杨司令员——旭新
马政委——吴京安
政 委——张守义
高 丽——周冬齐
郑君怡——刘思言
戴欣欣——柴 权
老飞行员甲——王 治
老飞行员乙——杨 帆
作战参谋——包罗军
雷达参谋——暴晓雨
军官甲——徐隽松
警卫排长——魏 智

Ⅳ 电影《红粉金刚》演员表

红·粉 赤×ピンク (2014)

导演: 坂本浩一
编剧: 港岳彦 / 桜庭一树(原作)
主演: 芳贺优里亚 / 多田麻美 / 水崎绫女 / 小池里奈 / 山口祥行 / 前山刚久 / 杉原勇武 / 桃瀬美咲 / 樱木梨奈 / 三田真央 / 西野翔
类型: 动作
官方网站: aka-pink.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4-02-22(日本)
片长: 118分钟 / 127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红粉金刚 / Aka X Pinku / Girl's Blood

Ⅳ 朱德独女朱敏:17岁被抓入集中营后装哑求生,晚年:无法原谅母亲

2009年4月19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在举行一场庄重的遗体送别仪式。

“红色英雄一生风雨万千险阻,后辈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只见礼堂门上贴着一幅雄浑大气的挽联,数以千计的群众手捧白菊、一身黑装,低头敬侯在门外。

礼堂正中间,一位身披党旗、被鲜花簇拥的老人安详地躺在那里,四周摆放着多名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然而仔细看去, 其脖子上竟隐约可见一处长达3厘米的疤痕。

而逝者正是 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朱德的女儿——朱敏。

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她是 中国唯一一位从德国纳粹集中营里活着逃出来并活到83岁的人。

在她成功回国后听从父亲教导做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并写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来表达对父亲的爱。

但是她却始终无法原谅一个人——她的母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敏的传奇一生。

朱敏的母亲名叫贺治华。

她出生在四川省开江县,一个自古盛产婉约美女的省份。

自小就美丽的她曾被称为“开江之最”,身边从不乏追求者。

只是这些人要么是身份普通,要么是纨绔子弟始终入不了她的眼。

后来贺治华经哥哥介绍,认识了朱德。

此时的朱德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长官。

有权有势的他自然吸引了年轻漂亮的贺治华。

相处后,贺治华觉得朱德胸有宏图却不夸夸其谈,长相虽然不帅却沉稳大气。

她一心认为这是能给自己安全感和稳定生活的男人。

同样地,朱德也喜欢上贺治华的年轻俏丽。

就这样,1920年,二人成婚了。

新婚的二人生活还是安稳幸福的。

可是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军阀割据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前途一片迷茫。

朱德夜不能寐,思考着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此时的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也是马克思的故乡。

朱德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去德国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8月,他辞去职务携妻前往德国。

在这里,朱德结识了周恩来并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接受系统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一边将其用于实践,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只是贺治华随同朱德出国后并没有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欧洲的生活。

她享受西餐与红 酒的优雅,享受华尔兹的浪漫,享受比国内要先进得多的生活方式。

她觉得自己的美貌就需要匹配这种生活。

1925年,朱德在一次活动时,不幸被德国当局逮捕入狱。

在关了三天后,他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

无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朱德带着妻子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

只是此时的贺治华已怀有身孕,乘船横渡让她吃够了苦头。

在船上,她妊娠反应很重,最后几乎连胃酸和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迫不得已,朱德只能把她安排到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里待产。

自己独自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参加学习。

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贺治华突然动摇了最初的想法:

此时的朱德已由最初的高官变成了颠沛流离的革命者。

更何况,他长得不帅,也不会甜言蜜语,身上满是农民的质朴。

这些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的生活是优渥稳定、她的男人浪漫多情,这些都不是朱德能给她的。

1926年4月,贺治华生下了一个女婴,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敏。

朱德高兴极了,这是他年近40才有的第一个女儿。

这个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出生的小生命 ,那么脆弱,可是又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

朱德抱着小小的婴儿,眼里都是慈爱的光。

因为年近4旬才有这个女儿,所以他给其起名叫“四旬”。

贺治华嫌名字太过土气,给女儿改名为“菲菲”,一个在当时非常洋气的名字。

战争年代时局变化太快,在小朱敏才1个多月的时候,党组织便安排朱德回国去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

那个时候,孩子太小了,加之国内环境恶劣,带着她回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朱德只能强忍思念,把母女俩留在莫斯科。

抱着小小的、满是奶香味的女儿,朱德满心不舍。

可是,他有必须要去做的事,也有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最终他离开莫斯科,前往了中国四川。

只是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14年。

丈夫不在身边,本就浮躁的心更是没有了约束。

朱德离开后不久,贺治华就在一场舞会上结识了来莫斯科留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

风华正茂的霍家新颇有一番绅士气质,贺治华被深深吸引了。

身处异国的空虚与寂寞,让爱情之火瞬间点燃了,二人很快陷入了热恋。

那段时间,贺治华每天忙着和情人去高级餐厅约会、在晚宴上跳舞、到农场吹风晒太阳。

渐渐地,她觉得小朱敏更像是个“包袱”,不仅耽误她的恋爱时间,还会让她时不时想起朱德。

于是在朱敏不到1岁的时候,贺治华就让国内的姨妈把其接回了中国四川姥姥家,改名叫做贺飞飞。

此后,朱敏过上了虽然有父母,却没有父母疼爱的生活。

姥姥自然很心疼这个1岁不到就离开父母的外孙女。

她细心照顾朱敏的饮食起居,陪她玩耍,哄她睡觉,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部拿来给朱敏买新衣服和零食。

然而即便这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小朱敏经常和院子里其他小朋友玩完后,就憋着泪跑回家问姥姥:

“姥姥,我的爸爸妈妈呢?我要他们!”

她的脑海里从来没有父母的印象,她不明 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父母,但她的生活里只有姥姥。

每每听到这儿,姥姥也只能低头沉默。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小朱敏,更不敢直视孩子这双清澈透明的双眼。

直到有一天,在小朱敏脑海中已经勾勒了千万遍父亲的形象终于清晰了。

外婆带小朱敏上街,在成都的街头张贴着二幅人头画像。

小朱敏天真地问外婆:

“外婆,这是谁啊?”

外婆赶紧捂住朱敏的嘴,紧张地左右看了看,然后悄悄地对朱敏说:

“看到了吗,那个是你的爸爸。”

小朱敏紧紧地盯着朱德的画像,这就是爸爸啊!

在梦中想了千万遍喊了千万遍的爸爸!

可惜的是,受时局影响, 一直到1938年全国统一抗战路线建立,经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多方寻找,才找到了时年12岁的小朱敏。

周恩来想把朱敏接到延安,陪在父亲朱德身边。

可姥姥心疼外孙女,怕她身体吃不消,便拒绝了这个提议。

直到2年后,国共关系恶化。

国民党特务得到消息:贺家藏了个共产党高官的女儿。如果能够抓到,算大功一件。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贺家门前多了许多行径可疑、鬼鬼祟祟的人。

幸亏当时朱敏的姨妈一口咬定,小朱敏就这自己的女儿,才躲过一劫。

只不过,这样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

形势越来越紧张,姥姥最终只好同意把朱敏送到延安。

这一路走得并不安稳,经常有特务设置关卡盘查,每一次盘查都是生死之间。

看到特务们手里端着枪,作威作福,大声呵斥着过关卡的人,朱敏心里是紧张的,因为一旦被发现,那就是死。

但是她知道爸爸还在等自己,等着她去团聚。

一想到这里,她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面对特务们的询问,小朱敏显示出了超与同龄人的冷静和睿智。

她不会刻意装天真,但也绝不会表现出丝毫紧张。

1940年11月,历经千辛万苦后,她终于到达延安。

彼时,一个身穿八路军军装、带着军帽的中年男人站在那里。

小朱敏的直觉告诉她,这一定是爸爸!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男人怀里奔去。

男人强忍泪水,摸着女儿尚还稚嫩的小脸儿,久久说不出话来。

延安的生活是幸福的。

在爸爸的身边,朱敏享受到了以前从未享受过的父爱。

父女俩每天都要聊到很晚,聊过去相互缺失的生活、聊现在的相聚、也聊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未来。

可同样也是短暂的,与爸爸相聚一个多月后,她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延安的老百姓都充满了热情,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而每当她疑惑地问起原因时,总有人抬头挺胸地告诉朱敏:

“因为我们有信仰!”

对于她而言,或许还不懂其中深意,但朱敏明白这也是父亲的追求。

这一天,朱德把朱敏叫到了身边,问道:

“孩子,你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是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介绍。

朱敏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红着眼圈看着父亲:

“可是爸爸,我不想离开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朱德摸着朱敏的头,慈爱地说道:

“孩子,爸爸知道。但你看看我们的这片河山,无数的烈士死在这里,他们用鲜血来保卫这个国家,是希望后代能够幸福的生活。革命终究会成功的,到时会需要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孩子,国家需要你!”

朱敏含着眼泪点点头,她知道:

党和国家需要她!

1941年1月30日,朱敏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等数位领导人的儿女一起来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

她化名为赤英,意为红色的英雄。

同时,这也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

然而,刚过去没多久,即便是在莫斯科出生的朱敏也因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

于是6月21日,儿童院决定把她送到白俄罗斯的一家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

可是没有想到,这竟是朱敏踏进“地狱”的开始。

1941年6月,希特勒单方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一夜之间,苏联沦陷。

不久后,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被波及。

疗养院里连同其它国家的孩子一共20人成为了俘虏。

朱敏曾经回忆到:

“那是1943年8月。我和另外几个满14周岁的孩子被送往德国纳粹集中营。当时所有人都要通过“闷罐”火车运往集中营。

所谓闷罐,就是没有窗子,只有车门。

言外之意,车门一旦关上,里面没有空气、没有光线,有的只是满室的绝望与黑暗。

德军拿着枪杆像赶牲畜一样把所有的囚徒都赶上了车,一个紧挨着一个,没有一线缝隙,直到再也塞不下时,才拉上火车的门。

人们都紧紧贴站在一起,无法坐下休息,也无法活动身体。

所有人都又累又恐惧。

车厢里开始传来哭泣的声音,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就这样,在火车行进两天后,朱敏本来就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开始发烧。

她很难受,但是却咬住牙关不吭一声。

因为她知道,一旦被德军知道她发烧,定会把她扔下车的。

那样,她就真的活不成了。

由于缺水,朱敏很快陷入了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她感觉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自己的嘴里。

她费力睁开眼睛,眼前是一个满脸疲惫的苏联红军。

他靠在朱敏耳朵边,小声地对其说:

“你要坚持活下去,你还要活着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爸爸妈妈还在等着你。孩子,一定要活下去!”

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却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了朱敏巨大的能量......

进入集中营后,所有人都要排队搜身。

这时,朱敏突然想起衣服里有一枚列宁纪念章。

这是她在苏联时一个同学送的。

对于她来说,这不是一枚简单的纪念章,更是她在黑暗生活中的光明与信仰。

只要有它在,朱敏就觉得她不是一个人,终会等到被成功解救的那一天。

于是,她偷偷做了一个足以让其生死一线的举动 。

朱敏把纪念章藏在舌头下面。

也许是老天在保佑这个姑娘,敌人没有发现这枚纪念章,她躲过了搜查。

囚禁的生活是黑暗与苦难的,所有人都过着非人的生活。

众人每天都要劳作十几个小时,吃的都是发霉的黑面包。

可想而知,在集中营的所有人都瘦骨嶙峋,营养不良。

后来朱敏的个子一直没有长高,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战争的残酷会泯灭人性,那么多的死亡和流血也会让人心理变得扭曲。

德军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对囚徒进行殴打和污辱,并以此取乐。

最终这些人会被抬出去随意扔掉。

这里有世间最惨烈的、最灭绝人性的场面。

朱敏这个不过17岁的少女,哪见过这些场景。

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但她同时也很担心,如果她的身份被发现了,不但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也有可能被法西斯当做要胁父亲的工具,影响中国革命时局变化。

她不想成为父亲的拖累,不能做中国革命的罪人。

朱敏知道必须要好好保护自己,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掩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一丝一毫。

祸从口出,只有少说话才能保证安全。

毕竟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下,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拿你的秘密去邀功请赏,换取更好的条件。

于是她越来越沉默,几乎不开口说一句话。

囚禁这几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以致后来被解救到苏联难民收容站,一个政委知道她的身份后,连声惊呼:

“天啊!这样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有被德国鬼子发觉,活着走出集中营,简直是个奇迹!”

只是几年沉默的的囚禁生活严重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

直到被解救后的很多年里,她的表达还是不太流畅。

但这些都还不是她最痛苦的时候......

由于营养不良,加之卫生条件恶劣,朱敏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

在集中营里,这种“小病”当然不会被治疗,休息就更不可能。

朱敏忍着身体上的不适每天都要从事劳作。

最终,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结核发炎感染形成脓肿。

等到脓血流出后,又重新结痂再流出。

就这样脓肿越来越大,整个脖子都已经肿得不成样子。

也许是不想失去一个劳动力,一个德军把朱敏带到了治疗室。

负责治疗的医生是个纳粹军官。

他有着残酷的心肠、自以为是的傲骨、扭曲的人性。

他认为,这些被囚禁的犹如猫、狗一样的人当然“不配”有更好的对待。

因而麻醉、消毒这些都是不需要的。

他把朱敏压在床上,拿起一把剪刀在脓肿处狠狠地一剪刀下去,生生地脓血挤了出来。

瞬间,朱敏疼得脸色惨白、浑身流汗颤抖,但她却叫不出来,只有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

她不想在这些敌人面前哭,她不想这么脆弱的。

可是那一刻,她真的想家,想爸爸想妈妈。

直到晚年,在朱敏的脖子上,一条3厘米的疤痕还清晰可见,这是当年那段囚禁生活留给她的“纪念”。

关押的生活是绝望的,是黑暗的。

可她没有放弃对生、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1944年,苏德战争出现了转机。

当时苏联红军反攻,德国法西斯急需大量的枪枝弹药来补给,下令集中营做为临时弹药加工厂。

朱敏和小伙伴一同负责弹药的制作。

偶然听说弹药受潮后会变成哑弹,她们觉得找到了可以帮助战争胜利的方法。

趁看守人不注意的时候, 朱敏会和小伙伴偷偷地往弹药上吐口水。

到每天晚上收工时,都会口干舌燥,嗓子因为缺水而生疼。

可是大家心里却是偷偷地开心着。

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朱敏被解救了。

解救后的她满身病痛,一直到年老也没能痊愈。

可是她不怨恨命运。

因为她觉得比起为国牺牲的烈士和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人们,她能活着回到父亲身边,她是幸运的。

从“魔窟”里逃出不到一年,朱敏便决定重新回到莫斯科完成学业。

1953年,她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

“国家需要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你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不是回来孝顺我。只有对国家做出了贡献,才是对我最大的孝顺。”

一听从父亲教导,朱敏立马回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俄语系任教。

虽经历了非人的遭遇,但朱敏从未提起过,就连和朱德也从没说过半分。

站在讲台上,她只是一位秉持赤子之心的人民教师,扶持着新中国莘莘学子走上康庄大道,迈向光明前途。

为此,不少学生都称赞她为“老师母亲”。

只不过,每每听到“母亲”二字,她的心里却总是隐隐作痛......

朱敏的一生没有享受到多少贺治华带给她的母爱。

她曾经说过:

“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时间回到文章开头。

在朱德离开莫斯科回到中国后,贺治华与霍家新恋爱了。

贺治华是个美丽的女人,但也是爱慕虚荣、爱享受、不甘于平淡的女人。

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中国传统与西方新式文化、习惯的碰撞,带给她心理上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

她想要享受这种上等的生活、想要浪漫。

1928年初,在组织安排下,已结为夫妻的贺治华和霍家新回国了。

由于霍家新在苏联进步很快,他们被安排在上海新闸路机关工作。

贪图享受的贺治华夫妇经常出入舞厅酒楼等场所,受到上司罗亦农的多次批评。

于是她怀恨在心。

再加上高标准的生活,使她们收入远远负担不起。

最终,贺治平成为了叛徒,向特务告发了罗亦农和邓小平等人的接头地点。

罗亦农这位当时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同伴的出卖下。

邓小平因为临时有事稍微晚到了一会,而躲过了此劫。

对于贺治华的结局,有人说是国民党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把她杀害了;

也有人说是除奸队给杀了。

总之结局不会太好就是了。

朱敏是渴望母爱的,因为她的一生没有和亲生妈妈呆过太长时间,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她就被妈妈送走了。

但是朱敏更明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红色的血液在她身体里流淌,在那么多为国捐躯的烈士面前,她清楚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她永远不会原谅妈妈的叛变!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后,她更明白她要永远做一个像父亲那样正直的人!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那个年代,那种舍身忘死、那种前仆后继、那种大公无私。

我们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一些勇敢的人挡在了黑暗的面前。

我们没体会过战争的残酷,是因为有那么多勇敢的人牺牲了性命为我们创造了太平的生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余玮.朱敏:从传奇到平凡的元帅爱女(连载)[J].文史月刊,2017(01):19-24.

[1]杜魏华,王宜秋.朱德之女朱敏童年的集中营历险记[J].协商论坛,2000(05):38-41.

[1]吴志菲.朱敏:幸福与磨难同在[J]. 养生 大世界,2006(08):10-11.

Ⅵ 《红樱桃》中的楚楚是不是确有其人,说说关于女她的故事她是谁演的

红樱桃》主人公原型:朱德女儿朱敏.她是电影《红樱桃》中主人公的原型,从国统区“孤儿”到德国集中营战俘,朱敏这辈子历尽磨难.

走进北京新街口外大街一幢普通住宅楼,记者找到了朱敏的家。一进门厅,便让人察觉到与普通家庭不同寻常的气氛,像是来到了一个小型的朱德纪念室。门厅摆放着一尊朱德的半身塑像;展示柜中陈列着朱德与家人的合影;沙发后的墙上,珍藏着朱德的书法作品,两旁还有绿叶盆景相配,让人感觉肃穆庄重。

现已81岁高龄的朱敏,身体每况愈下。她患有脑血栓,思维和行动受到了严重影响。和爹爹朱德一样,朱敏还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注射两次胰岛素,胳膊上布满了针眼。她的眼睛,也因视网膜出血而再不能看书阅报,这也是她最痛苦的。

“朱敏的生命力太顽强了,一次次身患重病又一次次奇迹般康复”,有过异于常人的磨难,朱敏的生命力似乎比一般人更顽强。老伴刘铮拿出妻子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朱敏皮肤白皙,是个漂亮的姑娘……

14岁前,父亲是一片空白

作为开国第一元帅朱德的独生女,这一辈子,朱敏用过很多名字,几乎每换一个环境就改一次姓名。而名字的背后,是非同寻常的经历。

刚出生时,朱德替她取了第一个名字,乳名“四旬”;不到一岁时便离开母亲寄居姨妈家的她,又被改名“贺飞飞”;而爹爹曾照家族中排辈给她取大名为“朱敏书”,到延安后改叫“朱敏”;赴苏联学习时,曾取化名“赤英”。

对朱敏来说,自己身体里流动着爹爹的血,更延续着爹爹的精神血脉。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和平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她得到的父爱母爱很少,甚至在14岁以前,是一片空白。

朱德与朱敏的母亲贺治华相识在上海,一起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1926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求学的朱德夫妇,喜得爱女。尽管后来贺治华与朱德之间已经信仰各异,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但当时年已40的朱德,为了女儿的出生欣喜不已,特为爱女取名“四旬”。然而,小四旬刚满月,朱德却接到通知,为支持北伐战争,中央决定从国外抽调一批军事、政治工作人员回国参战。女儿太小,经受不了颠簸之苦,朱德只好独身回国。谁知这一别,竟是14个寒暑!

不到1岁时,小四旬就被忙于工作的母亲带到姨妈和外婆身边,改名为贺飞飞。在朱敏记忆中,第一次认识爹爹竟是在成都街头的一幅悬赏“朱毛”人头像上。“那天,外婆悄悄告诉我,那个‘朱’就是你的爹爹。”当时,朱敏觉得心口一热,见到爹爹成了她最大的愿望。随后国共关系开始恶化,国民党特务四处打听朱敏的下落。“一天,姨妈突然被国民党警察抓走,幸好她一口咬定我是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才使我幸免于难。”然而,躲过一劫的朱敏,却不知母亲已离开人世。“家里的不安气氛越来越浓,外婆也不敢留我了。”没过多久,邓颖超秘密来到成都,接走了14岁的朱敏。

那年,朱敏才在革命圣地延安,初次与爹爹相逢。“坐在马车上,还未来得及细细打量延安风情,就看到远远的土墩上站着一位中年男人,直觉告诉我,他就是爹爹”。14年来的委屈和不解,朱敏顿时全忘记了,她大喊着:“爹爹……爹爹……”朱敏至今对那一场景记忆深刻,她说这是她人生当中最难忘的。

集中营里的“红樱桃”

前些年,一部名为《红樱桃》的电影非常热播。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这部影片主人公的原型便是朱敏。虽然电影有许多艺术加工,但朱敏的实际经历比起电影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中,有一个日子非常奇特,几次成为朱敏命运的转折,那便是1月30日。

1941年1月30日,朱敏告别团聚才1个多月的爹爹,赴苏联学习。到莫斯科后,朱敏使用了化名“赤英”。一是防止暴露身份,二是“赤”代表红色,红色英雄,也是爹爹对女儿的希望。谁也料想不到,“赤英”这个名字不仅登记在苏联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的花名册上,也登入了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的囚徒名单中。

刚到苏联,朱敏因水土不服,引发哮喘,被送到位于苏联南方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一夜之间,德军突然入侵苏联,正在疗养院的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

在苏联被囚禁两年后,1943年朱敏和另外5个小姐妹被德军押上闷罐火车,送往德国境内的集中营。德军像驱赶牲口一样把囚徒们拼命往闷罐车里塞。车厢里臭气熏天,有人呻吟,有人哭泣。朱敏开始发高烧,但如果让德国鬼子知道了,他们准会把她扔下车。

迷迷糊糊中,有人在给朱敏喂水,她吃力地睁开眼睛,是一个苏联红军。他对朱敏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是胜利!你还要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爹妈还在那里等着你!”

在集中营里,朱敏整天面对的就是发霉的黑面包,还时不时要亲眼目睹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惨状,她的心一次次被人间惨景震憾着。保护自己的最重要手段,便是对自己的真实身份绝对保密。在集中营里,朱敏从不说一句中国话,更别说提及中国八路军了。因此,几年集中营生活过去,朱敏因为长期的沉默,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直到现在说话还是不清晰。

现在,朱敏的脖子上可以看到一条长3厘米的疤痕,这是集中营在她身上留下的“永久纪念”。在集中营里,朱敏患了颈部淋巴结核,最后结核块溃烂,脓血糊满了衣领。德国医生像对待猫狗般,压住朱敏的头,没有消毒,没有麻醉,一刀割下去,生生把脓血硬挤了出来。犹如酷刑的治疗结束后,朱敏脖子上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在朱敏家里,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3个稚气未脱、身着连衣裙的小女孩,她们胸口上都别着一块小牌子,站在当中的便是朱敏。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朱敏都会百感交集,因为这张小小的照片记录着德国法西斯最残忍的本性。

那是3年后,又是1月30日,朱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放风,一个德国看守拿着照相机走了过来,面容和善地表示要替她们照相。她们在镜头前露出真诚的笑容,然而突然间,德国看守脸色一变,把相机放在地上,说姑娘们是在嘲笑他们。他们举起鞭子向几个姑娘狠狠地抽了过去。瞬间,难得展露的笑容被抽得粉碎,留下的是屈辱和仇恨……几天后,这位德国人竟然把洗好的照片送给她们,他一边夸姑娘们可爱,一边摩挲着手中的皮鞭。朱敏一言不发,满心只有恐惧。

时间熬到了1945年,集中营里时常传来枪炮声,朱敏天天盼望苏联红军快一点打过来,救她们脱离苦海。1月30日,朱敏和难友们发现集中营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四周宁静得可怕。她们意识到德国人逃跑了,苦难结束了。她和难友们开始疯狂逃跑。在波兰的一个小镇,发着高烧、昏迷不醒的朱敏,被一个曾为德军做俄语翻译的苏联男人发现了,长着东方面孔的她,被当作与苏联红军谈判的人质带了回去。几天后,朱敏被送到了苏联难民收容站。
“爹爹是老中医”

“你叫什么名字?”

“赤英。”

“父母在哪里,做什么工作的?”

“爹爹是中国的老中医,送我来苏联疗养,我被从苏联南方抓到这里。”

出于本能的自保,朱敏获救后,面对苏联红军的问询,仍是不变的回答。然而,每当提起中国,女孩就忍不住流泪。这位神秘的中国女孩,引起了收容站一位新政委的重视,他多次与朱敏交谈,告诉她战争的情况,苏联的情况,中国的情况。

“我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终于有一天,百感交集的朱敏,鼓足勇气脱口而出。

政委愣住了,连连惊叫:“天哪!这么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有被德国鬼子发觉!居然可以活着走出集中营!简直是个奇迹!是个奇迹!你知道吗,因为你活着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德国佬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去追悔啊!”

不久,斯大林的一道急令飞往波兰境内:立即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到莫斯科。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战后第一列从波兰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抵达莫斯科火车站。一封沉甸甸的信,递到了朱敏手中。离别4年后,辗转收到爹爹的第一封来信。爹爹在信中解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没有打搅苏联政府,所以没有及时找到女儿的下落,让女儿受了许多苦,希望女儿原谅……信看完后,泪水湿透了纸背。

苏联结束战争后,摆在朱敏面前的是两条路,回国或是继续在苏联求学。虽然很想回国看望爹爹,但朱敏却选择留在苏联。她不能两手空空而归,不能给爹爹丢脸。

1950年,朱敏趁大学暑假回国探望爹爹,这距上一次的离别已有10年之遥。见到女儿时,朱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嘿嘿地笑着。对于那段集中营经历,朱敏几乎没有提及,爹爹也不多问。作为职业军人,他知道法西斯的野蛮与残酷;作为爹爹,他更对女儿所受的痛苦感同身受。

朱德家的平民教育

在朱敏眼里,爹爹是威严的元帅,举手投足都是军人的刚毅与冷静;爹爹也是慈爱的长者,言谈举止流露着柔情与细致。朱敏刚回国参加工作时,她的第一个孩子来到人世。年近70岁的朱德当上了外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朱敏还记得,爹爹小心地把婴儿托在手掌上,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端详,久久不肯放下。朱敏从此更懂得了爹爹,读懂了他炽热的内心。

朱敏本以为自己刚生完孩子,爹爹会让他们一起住在中南海的家里,可是他却硬把朱敏赶到了北师大集体宿舍。那是一间只有12平方米的房间,朱敏一家在这里住了4年。之后,他们搬进了一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宿舍楼,一住就是40载。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晚期,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才调换到了如今居住的房子。

不光是朱敏和刘铮,就连他们的6个孩子也接受了爷爷的平民教育。1960年,朱敏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上学,学校离家有好长一段距离,朱敏心疼,就在司机面前唠叨这件事。可是,事情让朱德发现了。第二天,朱德推着一辆三轮自行车走了过来,“自行车难看,同学们会笑话。”孙子不乐意了。朱德也不生气,笑着问:“爷爷大还是你们大?爷爷大,才能坐4个轮子的车;你们小,就只能坐3个轮子的。”孩子们被逗乐了,欢欢喜喜地去了学校。

由于自己的豆蔻年华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粗糙地度过,朱敏特别希望生个漂亮的女儿,让自己失去的一切能在女儿身上得到实现。可是一连生了4个男孩后,直到第5胎,她才有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圆了自己的梦。

“孩子们现在都独立了,还有了自己的孩子。”朱敏与刘铮已经共同走过50多个春秋,在评价与老伴的婚姻时,刘铮说:“我比较活泼,爱活动;她稳重,不愿到处转。她一生都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在教育事业上贡献比较大。”对老伴赞不绝口的刘铮也有自己出色的履历,他曾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了两个任期,还曾任外交部欧洲司处长、礼宾司处长。1984年,刘铮离开外交部任职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部主任,并在这一职务上离休。

“我和朱敏的这一生,她改变我更多一点,谁让她身体不好呢。我要当好她晚年的拐棍和眼睛,携手共度晚年的平民生活。”刘铮无限感叹地说道。

她是郭柯宇演.

明星档案

郭柯宇,北京人,17岁时因在电影《红樱桃》中扮演楚楚,夺得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称号。爱好看书,听音乐。电视剧作品有《太阳鸽》、《天使的翅膀》、《青春鸟》、《真情三人行》、《永远十八岁》、《生活秀》、《生死之恋》等。

Ⅶ 朱德唯一女儿:身陷德军集中营近4年,为保存一枚纪念章九死一生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天,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945年以前,全世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法西斯成了极端恐怖的代名词。

而在此时,对于一个中国女孩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天,从1941年到1945年,将近四年的时间,她被关进了德军的集中营,遭受着折磨和摧残,但是她却为了信念,为了自己的信仰,冒着极大的风险,贴身保存了一枚列宁勋章,这个女孩便是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朱敏。

1995年,朱敏获得了俄罗斯颁发的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章,2009年的4月13日,离开人世。


朱敏的一生,是几近坎坷的一生,作为开国元帅的女儿,自己的童年似乎注定了和别人的不一样,14岁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相聚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去了苏联,一去便是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谁也无法想象朱敏遭遇了什么。

朱德和朱敏的母亲相识在上海,他们在德国共同学习的时候,那个爱情的小结晶正在慢慢长大,1926年,他们离开了德国前往苏联,朱德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求学,将要临盆的妻子则在莫斯科的一个小村庄。不久生下了一个小女孩,此时的朱德已经40岁,不惑之年的男子,终于有了生命中第一个孩子,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朱德给这个女孩取名 "四旬 "。

朱德多想永远留在妻女的身边,过幸福的生活,只是,生在乱世,身不由己。

这一年,为支持北伐战争,党中央决定调一批优秀的人来国内参战,朱德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为了国,也为了以后全国人民有更完整的家,他忍痛离开来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这一别竟是14年。

到来第二年夏天,贺治华将女儿送到来从成都赶来中苏边境的妹妹手中,彻底和朱德分道扬镳,而小四旬便在姨妈和姥姥身边并改名贺飞飞,过了个比较开心的童年。

逐渐长大的朱敏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画像还是在街头,一幅悬赏"朱毛"的画像上,朱敏回忆: 外婆悄悄告诉我,那个"朱"就是你的爹爹。" 当时的朱敏,心里肯定是开心的,已经十二岁的,从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看到街头的画像的那一刻是那么的亲切,恨不得立刻就能见到自己的父亲。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找到了朱敏,长相英俊帅气的周恩来给少年时期的朱敏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并且惊讶地对邓颖超说 "这个孩子多像朱老总" 。那个时候的周恩来就想把小朱敏接到朱德的身边,只是当时她的身体羸弱,外婆知道延安离四川简直是天和地的距离,自己舍不得让外甥女离开自己,周恩来夫妇只能向他们要了一张小朱敏的一寸照片,那是她穿着学生装的照片在成都的一家照相馆照的,而且,照片只有一寸,周恩来拿在手里说 "照片太小了,你爹爹要戴老花镜才能看清楚你的模样 "。一直到了朱敏14岁的时候,邓颖超来到了成都,接走了朱敏和她的表妹。

进了延安,朱敏知道自己和父亲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十四年从未见过的父亲到底长什么样呢?她开始到处探寻父亲的身影,这个时候,站在土墩上的一个中年男人进入她的视线,这个男人高高大大,穿着八路军军装,腿上打着绑腿,直觉告诉朱敏,她就是爹爹,她计划思考了一路,见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应,瞬时间脑子变成了一片空白,不自觉脱口而出 "爹爹......,爹爹......"


朱德一眼便认出了女儿,他跑过去,一把将女儿抱下了马车,此时朱敏和朱德可能在相认之前早就脑补了无数次父女相认的场景,见到彼此的时候可能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此时,千言万语都化成了泪水,朱德抹去女儿眼里的泪水,可是又不断流了下来。

朱敏多年以后回忆道:

而在朱德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朱敏发现了父亲笔记本里夹着的照片,那是自己刚出生不久在莫斯科照的,虽然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泛黄,但是它仍旧整洁地在朱老总的笔记本里,那是父亲对朱敏深沉的爱。

父女相见的第一个晚上,朱敏仔细观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父亲,长长的眉毛,隐隐约约的胡茬,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相聚的日子也总是短暂的,朱敏和朱德在延安过了一个春节,又再一次面临和父亲的分别,只是,他们都没想到,此次的分别竟然有十年之久,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朱敏在这十年之间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

那天中午吃完饭后梦,朱德坐在床上,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本书,递到女儿手里,那是一本介绍苏联国际儿童院的书 ,并询问女儿,长大以后想干什么,而朱敏想也没想便说想当八路军,可是朱德问女儿,打完仗之后呢?朱德告诉女儿,我们不可能一直打仗,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建设祖国,那个时候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 他告诉朱敏,她将要和毛泽东的女儿娇娇一块去苏联学习,并且20岁以前不许谈恋爱,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后来朱敏回忆说:

可能每一个苦难开始之前,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罢。朱敏便是如此,去了苏联,便是自己苦难人生的开始。


1996年上映的一部《红樱桃》让更多人知道了在德国集中营中人们的遭遇,而剧中的楚楚,在那个时期的悲惨遭遇,让人回忆起了那个吃人的年代,殊不知,女主人公楚楚的原型便是朱敏。

艺术的再创造,总会有虚构的地方,但是朱敏在这个时期的经历,和电影情节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感动无数人的影片,让人们知道了发生在朱德女儿朱敏身上的悲惨遭遇,那是法西斯犯下的恶行。

那是1941年1月30日,朱敏和父亲相聚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又要分离,前去苏联学习,到了苏联以后,朱敏用了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 "赤英 ",赤代表红色,英的阿彪英雄,父亲希望女儿在苏联学习的日子,也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去战斗,自己是一个小小女英雄。赤英这个名字跟随了她好多年,不仅仅在苏联儿童院的名册上,更是在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囚徒的名单上。

虽然自己出生在莫斯科,但是初到苏联的她,仍旧水土不服,加上自小体弱多病,引起了一系列的疾病,6月21日,儿童院将朱敏送到了一个夏令营疗养院疗养,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朱敏便陷入了更大的苦难之中, 一夜之间,她和疗养院的其他孩子成了法西斯的囚徒。

在当地囚禁了两年以后,朱敏和其他几个小姐妹被押上了闷罐火车,德军像撵牲口一样,把孩子们赶上去,紧紧贴着,不能挪动身体,不到一天时间,那个火车就像是电影中集装箱那样,臭不可闻,此时的朱敏,已经发烧生病,但是若是让德国人发现,恐怕不是被丢掉就是被杀掉, 此时一位苏联红军在照顾着朱敏,她激励她,一定要活下去,即使像牲口一样,只要活下去,就会有胜利的希望。


进入集中营后,每次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而朱敏每次都会逢凶化吉,进入集中营前,每个人都要换掉自己以前的衣服,没收携带的物品,此时朱敏身上有一支父亲送的派克金笔,笔帽上还刻有朱德的名字,幸运的是,德国人不认识汉字,只是父亲留给自己唯一的东西,被德国人没收了。

还有一件特别珍贵的东西,便是缝在口袋里的一枚列宁纪念章,钢笔不见了,这个纪念章必须要自己留在身边,它能时刻激励自己撑下去。为了保存这枚纪念章,朱敏将它含在嘴里,舌头下面,这个明智之举,使她躲过了灭顶之灾,只是,为了保存这枚纪念章,朱敏的嘴被上面的别针深深扎了很多口子,嘴里都流着血。

在集中营里,朱敏整天面对的就是吃发霉的面包,和其他的囚犯一样做苦力,时不时挨打,甚至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看到如此残忍的德国人,他们简直就是没有感情的怪物,而朱敏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护好自己,隐藏好自己的身份。 在集中营,朱敏从来不说关于八路军的任何事情,长期的沉默几乎使自己丧失了语言功能,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她头发脱落,身高再也没有长过。

朱敏的脖子上有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疤痕,这条疤痕长约三四厘米,这是德军给她留下永远的伤痛,那一年,她得了颈部淋巴结核,因为得不到治疗,结核快速溃疡,衣领不断摩擦,加剧了溃疡,不断发烧,生病,德军看到后,将她带到医务室"治疗",说是治疗,其实就是把她当小白鼠实验,将朱敏的头恶狠狠地按在病床上,没有麻醉,没有消毒,他们犹如恶魔一样,将刀子切向她的结核瘤,出来之后,她的结核瘤并没有治好,反而加重,幸运的是,她活下来了,此刻的她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要活下来,要等到胜利的那一天,要和只团聚了一个月的父亲永远在一起。

除了这道永久的疤痕之外,朱敏的家中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三个小女孩,其中那个东方女孩便是朱敏,这张照片也成为朱敏关于童年最残忍的记忆。


1944年1月30日中午,朱敏在和几个小伙伴放风,一个德国士兵拿着相机走过来,想要替他们拍照,几个小伙伴看到凶狠的德国士兵原来也有和善的一面,对他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而德国士兵却说孩子们嘲笑他,瞬间就拿起鞭子对几个孩子拳打脚踢,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照片里,而相片背后却是德国人的恶行,几天后,德国人将相片给了她们,一面夸他们可爱,一面挥舞手中的鞭子,而朱敏眼里,只有恐惧,

他们在德军的集中营里遭受非人的待遇的同时,还要给敌人做苦力,朱敏等人虽然身在敌营,但是自己仍旧和敌人斗争。

她知道子弹不能受潮,朱敏在装子弹的时候,会偷偷和伙伴们往里面吐口水,这样,没用的子弹多了,杀伤力也会减轻不少。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来了1945年,此时,苏联红军势如破竹,不断反杀,集中营中的人也似乎迎来了自由,他们这几年当中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苏联红军能够快点到来,快点把受难中的人们解救出去,1945年的1月30日,集中营中的伙伴们发现大门敞开着,四周围也没有了德国人的身影,他们意识到,是德国人都跑了,苏联红军赢了,他们终于得到自由了。他们下意识往德国人的仓库里跑,经过几年非人的待遇和生活,他们最想的还是吃一顿饱饭,而德国人的仓库里有丰盛美味的食物。

很快朱敏和几个小伙伴害怕德军回来,便匆忙离开了集中营,他们决定要去苏联,他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在流浪中度过的,白天会往苏联的方向跑,晚上就露宿野外,偶尔还会遇到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是九死一生的。

朱敏天生体弱多病,在往苏联逃亡的路上,自己也因为高烧不起和伙伴们走散,后来一个为德军做翻译的苏联人看朱敏是东方人的模样,便以他为砝码,和苏联红军谈条件,几天后,朱敏被送到了难民收容所。


在这里,朱敏也不敢松懈,她是中国人,她是朱德的女儿,万一碰到敌人怎么办。她对外宣称自己叫赤英,父亲是中国的老中医,送她来苏联疗养。

她在苏联的难民收容所待了几个月,直到新的领导的到来,多次盘问朱敏的身世,几次和她交谈,逐渐得到了朱敏的信任。当说起中国的时候,朱敏热泪盈眶,经过政委的教导,朱敏也逐渐对她敞开看心扉,叙说了自己孤苦的漂泊的生活,她告诉政委: 我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

面对这个消息,政委不免惊讶,在集中营里好多年,德国人竟然没有发现这中国女孩竟然是朱德的女儿。朱敏也从政委这里得知,苏联的领导人也在寻找自己,最后斯大林下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去莫斯科,1946年,朱敏终于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得知消息的朱德将军也在第一时间给女儿来信,这是朱敏时隔四年第一次收到父亲的来信,不知不觉中,泪水早就打湿了一页页信纸。

苏联战争结束以后,朱敏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在苏联求学还是回国,虽然她想念父亲,但是在国外这么些年,自己身在集中营,除了遭受了很多苦难,却没有学到很多知识,她决定先留在苏联,苦学俄语,捷克语,波兰语还有德语。而当她再次给父亲写信的时候,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随着朱敏越来越熟练使用俄语,而忘了汉语的时候,朱德希望女儿可以回国,边学习边治病。1949年她考入了列宁教育学院,1950年,趁暑假回国看望父亲,这已经是她离开的第十年了,见到女儿的时候,朱德没有特别的激动,只是自己嘿嘿傻笑,而眼睛里早就湿润了。

朱敏回国工作的时候,朱德已经是年近70的老人,而朱敏一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时候受过太多磨难,朱敏身上也落下很多病根,在下乡劳动的时候,一场眼疾袭来,右眼失去了复明的希望,右眼彻底在她的眼睛里消失,作为父亲,自己除了内疚自责,还经常激励女儿,一只眼睛也是可以干很多事情的,后来朱敏安上了假眼。70岁的时候,她和丈夫散步被自行车撞到了,一次小小的意外却导致了她胯关节骨折,只能用人造关节,而这些,都是她曾经在集中营留下的后遗症。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政府也在这一年颁发了在卫国战争中为二战作出贡献的人,而在我们中国,有18人被授予勋章,其中一枚便给了朱敏,她在卫国战争中不畏强暴,严守身世,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回到莫斯科的事迹。

朱敏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尽管朱敏已经去世多年,但是这种不娇柔,不骄傲,稳重,还有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Ⅷ 招待外卖员电影女演员承贺是谁

杨怡。在招待外卖员电影中,著名韩国女演员在剧中饰演杨怡,该剧主要演了一个女主角从小受欺负,长大事业不顺,后来当一个外卖员成为职业杀手的故事。

Ⅸ 朱德听闻女儿病危,为救其性命下令动用特权,事后立即写检讨信

朱德的一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近代革命和奋斗的缩影

从参加辛亥革命,到反袁世凯、段祺瑞;

从远赴德国寻求共产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参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地调研,成为向中央撰写调研报告最多的人。

朱德一生战功赫赫,又始终脚踏实地,在中国共产党人前行道路上披荆斩棘,始终坚定方向,被周总理誉为“ 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毛主席也称赞他为“ 人民的光荣 ”。

然而人非圣贤,朱德元帅一生中也不是没有过徇私的时候。

他唯一一次动用特权搞“特殊化”,就是为了救下自己一生历经磨难的女儿——朱敏的性命

朱敏是朱德的唯一一个女儿。

在朱德坎坷的婚姻生活中曾经先后出现过六位女子,她们有的在战乱中与朱德失散,有的病逝,也有人为革命而牺牲了。

朱敏的生母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贺治华,也是唯一一个与朱德离婚的女人。

(一) 懵懂之时,父母离异

1926年4月18日, 朱敏出生于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里。

在她出生前不久,朱德刚刚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而被德国反动政府驱逐出境,不得已带着怀孕的妻子来到苏联, 迫于形势只能将妻女安置在一个农庄中

比朱德小17岁的贺治华原本是四川开江县女子中学的一名教员,在当时因美貌出众而被称为“开江之最”。

最早她也是一名有志女青年, 因崇拜当时已经在革命中立下赫赫功劳的朱德而嫁给了他。

但是婚后不久贺治华就发现朱德并不浪漫,不符合自己对于完美爱人的期待, 早在德国时,她对朱德的态度就日渐冷漠。

朱敏出生时,朱德已刚好40岁, 老来得女的朱德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并根据自己的名字给女儿起了名字“四旬”

但是女儿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贺治华对朱德的印象,两人的夫妻关系濒临崩溃。

因为嫌弃朱德所起的名字土气,贺治华还将女儿的名字改成了“菲菲”。

1926年5月,朱德接受党中央的任务,回到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贺治华并不愿意和朱德一起离开。

当时的她已经不再将革命理想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 而是更加希望能够过上物质生活丰富,爱人又浪漫的生活

不得已,朱德含泪离开了自己刚满月的女儿,并给妻女留下了充足的生活费用。

然而在朱德离开后不久,贺治华就与一位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读书的青年恋爱了。

为了没有女儿“碍事”, 她让妹妹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接回了四川成都,改名为贺飞飞。

自己则在莫斯科与男青年结婚,她与朱德的婚姻也从此刻结束了。

后来,贺治华还曾因为赏金背叛革命,导致罗亦农被捕。

从朱敏记事开始,她的童年里就没有父母的身影: 朱德因革命活动常年奔波在外,周转在各国、各地之间;母亲贺治华则为了自己的爱情和享乐没有承担起抚养责任。

朱敏被小姨带回成都后,一直是由外婆抚养长大的。

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 朱敏直言自己“常常怨恨母亲”。

(二) 出国求学,深陷敌营

虽然朱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朱德,但 由于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围剿和追杀无处不在 ,朱德虽然很想将女儿接回自己身边,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直到1938年国共抗日统一合作战线形成之后,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妻的不断寻找下, 12岁的朱敏才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同志们。

但当时一手拉扯她长大的外婆舍不得让娇娇外孙女跟着她的父亲四处周转,受奔波之苦, 没有同意周邓夫妇将朱敏带走与朱德团聚

直到两年后邓颖超再次来接她,外婆才勉强点头同意。

就这样,1940年年底, 已经54岁的朱德终于再次见到自己阔别14年的女儿,14岁的朱敏也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有所耳闻的生父。

团聚的时光只有一个多月,1941年1月30日, 朱敏和其他革命家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这也是保护他们远离战争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次莫斯科之行,朱敏最早是比较兴奋的,这毕竟是她的出生之地。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朱德将朱敏的名字改成了“赤英”,是红色英雄的意思。

但是莫斯科之行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并不是一次幸运之旅,而是十足的磨难。

电影《红樱桃》中的小女孩楚楚,就是 以朱敏和另一个女孩为原型塑造的。

在电影中,楚楚的父亲是为国牺牲的战士,她在夏令营中被德军抓住,很多孩子死在了德军的折磨中,楚楚则因为好皮肤被一个瘸腿军官看中了。

这名军官自诩为“艺术家”, 他在女孩的背上留下了纳粹鹰徽的巨幅刺青,遍布了女孩整个背部。

栩栩如生的刺青使得楚楚成为了将军最满意的“作品”,这却成为了楚楚一生的耻辱, 为了保住她背后的刺青,她甚至不能死去。

在被营救之后,因为刺青的存在,楚楚也成为了其他人恐惧的对象。

故事的最后,楚楚接受了一次成功率很低的植皮手术,而她背后的刺青一旦取下就会成为一座纪念 历史 的“丰碑”。

经历五年的时间,各国专家会诊之后, 手术还是没能成功,主人公楚楚回国之后一生未嫁,于1990年去世。

作为楚楚的原型人物之一,朱敏虽然没有经历刺青,但她在集中营中所受到的苦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1年6月21日,她因患哮喘病被送到白俄罗斯的一个夏令营中养病, 刚到达不久,夏令营中的其他20个孩子就都被德军俘虏,并在当地被囚禁了两年时间。

1943年,朱敏和另外五个年满14周岁的女孩一起被德军押送前往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

在被押送的闷罐车中她发了高烧,险些丧命 ;在进入集中营的搜身中, 父亲送给她的派克钢笔也被搜走了 只有一枚列宁纪念章被她含在嘴里偷偷保存了下来。

不得不说,朱敏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那只派克金笔上有着朱德的名字,若不是负责搜查的德国看守不懂中文,她一定活不下来。

从1941年6月到1945年1月30日, 朱敏作为德军俘虏,度过了整整三年半的时光,其中有近两年时间是在集中营中度过的。

14-18岁本应该是一个女孩最美丽的年华, 朱敏的这段时光却成为她一生难忘的磨难和耻辱,还有她后半生大半病痛的来源。

在这里她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经常看到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恐怖情景,随时有可能被德国看守用皮鞭抽打,即便是生病了也得不到很好的医治……

在集中营中的生活让朱敏的手磨得像矬子一样粗糙;为了保护自己,她三年多很少说话,以致于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因为只能吃发霉的黑面包,她的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个子再也没有长高过一厘米。

朱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医生唯一一次给她“治病” ,那是因为她颈部淋巴结核发生了溃疡,脓血糊满了衣领,看守才不得不将她带去治疗。

然而那些医生直接用剪刀,硬生生将脓血挤了出来,甚至没有给小女孩打上一针麻药。 这样的“治疗”让朱敏的溃疡面积进一步加大,也在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三厘米长的,再也无法褪色的疤痕。

集中营里的孩子们也并不是没有努力斗争。

她们的工作是每天装填子弹,在战争后期法西斯节节败退时,她们的工作量也更大了。 但是孩子们也意识到了当时的形势,她们开始向子弹盒里吐口水,以求让子弹受潮变成哑弹,一天下来每个孩子都是口干舌燥的。

1945年1月30日清晨,德军撤离了这个集中营,并且在撤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做一次大屠杀, 朱敏就这样幸运地活了下来。

接下来是长达几个月的流浪,几个从集中营里逃出来的孩子白天向东方奔跑,晚上风餐露宿。 在漂泊到波兰的一个小镇后,朱敏因为发烧与同伴们失散了,并被送到了难民收容所。

习惯了保护自己的朱敏在收容所里依然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在厨房里干活。

几个月后,这个收容所里来了一个新的政委,他判断朱敏应该是一个中国人,于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盘问朱敏的身份。

最开始朱敏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老中医,在政委反复多次和她交流,并告诉她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朱敏才终于流泪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朱德元帅的女儿。

这名政委大呼这是一个奇迹。 确实,元帅之女这样的身份没有被敌人发现,最后还活了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 其中既有朱敏的谨慎小心,也有相当的运气因素。

政委告诉朱敏,当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了大力气寻找朱敏,要求“ 解放一个城市,寻找一个城市 ”。

1946年1月30日,阔别家乡五年,历经无数磨难的她乘坐第一列从波兰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回到了她五年前本应该过来学习的地方。

在国内的朱德元帅闻讯后寄来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女儿的歉意—— 由于这几年苏联也在进行卫国战争,所以他一直不愿意因私人原因打扰苏联政府,没想到让女儿受了这么多苦。

在信的最后朱德元帅写道:他希望女儿可以原谅父亲。

读信后,这个挺过了三年多集中营时光的女孩崩溃大哭……

为表彰朱敏在卫国战争期间严守身世,避免了成为法西斯方面的棋子,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时,俄罗斯政府向她颁发了一枚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也算是对她在集中营中所经历的苦难的一个交待。

在朱敏晚年时,她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两枚纪念章, 一枚是1995年所获得的纪念奖章,另一枚是1943年她藏在舌底留下的列宁纪念章。

这两枚纪念章,是她一生中最苦难日子的见证和记录。

(三) 坚持求学,回国任教

1946年回到莫斯科后,尽管十分思念家乡,思念仍在前线战斗的父亲朱德,朱敏仍然选择了留在莫斯科完成未尽的学业。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她始终牢记当初父亲送她来到莫斯科时所说的话: “你到那里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国多做贡献。”

凭借相当顽强的毅力,朱敏在最开始的儿童院坚持学习知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掌握了俄文,后来转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中学课程。

1949年, 朱敏完成了所有的中学课程并考入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

1950年,上大学的她在暑假期间回国探望父亲, 距离父女二人上次相见,已经又过去了十年时间。

在俄罗斯生活的10年里,最开始为了隐瞒身份,后来为了尽快开始学习,朱敏很少使用汉语,对于汉语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以致于后来给父亲写信都是通篇俄文。

直到有一次朱德写信强调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她才重新开始学习汉语。 后来朱敏笑称自己在与别人交谈时经常会冒出几句俄语,即便在回国之后,她的俄语也要比汉语流利一些。

195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苏联访问期间曾专门将朱敏接到了他们下榻的斯大林别墅。

面对毛主席对她未来打算的征询,朱敏表示自己愿意学成之后再回国,并谈到自己决心选择教育专业。

毛主席当即称赞道: “当老师很有意义, 社会 主义建设是需要大批优秀教师的。”

1953年朱敏回国, 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的一名教授 。朱敏时年已经27岁,父亲朱德已经是将近70岁的老人了。

就在刚回国工作的时候,朱敏刚好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朱德也在古稀之年终于当上了外公。

原本,她希望能够在家里多陪伴父亲一段时间,享受祖孙三代的天伦之乐,但是朱德严肃地对她说: “你回来的任务是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做孝子贤孙。”

被父亲赶到北师大集体宿舍居住的朱敏不太能理解父亲的做法,一度耍起了小性子,赌气很长时间不回家,直到朱德特意派警卫员将她请回了家。

一进家门,朱敏就看到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在玩“扎胡子”的 游戏 ,她的心结一下子就解开了,自此她按部就班地每周只有周日回家团聚,其他时间都住在学校,将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

在北师大宿舍里,朱敏一住就是四十年。

在俄语系做教授并不是很轻松的任务,最开始她教的是俄语新生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她的教学经验又不足,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是当时中苏之间的合作如火如荼, 学生们需要学习俄语才能与苏联人交流,尽快地学习和了解先进技术。

为此朱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且从不摆元帅之女的架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与学生融洽相处,并从自己的事业当中获得了快乐。

多年后朱敏还会想起父亲的教导: “干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搞好。”

在怀念父亲的文章中,朱敏写道: “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四人帮”粉碎后,朱敏迎来了自己工作的第二个春天,并在这时被提拔为教授,继续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事业。

1986年, 年满60岁的朱敏退休后也没有放弃她坚守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岗位。

80年代中期正值部队整编,大批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些战士为保卫祖国奉献了青春,但是在适应 社会 经济发展方面有些无所适从。

为此,朱敏提出创建一所专门为部队战士和基层干部服务的成人高等院校。 不久,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成立,朱敏本人出任校长。

(四)命悬一线,破例用权

在《我的父亲朱德》中,朱敏写道: “我深爱我的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又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朱德元帅一生光明磊落,牢记为人民服务,极讲原则。即便自己只有一儿一女,也从未让自己的子女沾自己的光,占国家的便宜。

他唯一的儿子朱琦在铁路上的工作是从锅炉工开始的,儿媳妇赵力萍在天津工作了47年都没有被特权调回北京。

而在北师大宿舍里“蜗居”的朱敏和丈夫刘铮, 即便是一家八口都挤在宿舍楼里,也从没有让朱德动用特权换一栋大一点的宿舍,或者干脆搬出来住。

但是作为朱德唯一的女儿,又是年少时曾经经历无数苦楚的女儿, 她也是唯一一个让朱德破例动用特权的人。

事情要溯回到1965年初,39岁的朱敏随北师大工作组来到了山西省武乡县工作。

由于在集中营中长期劳动导致的后遗症,年纪轻轻的她就患上了青光眼,右眼视力已经到了接近失明的程度,高血压也十分严重。

鉴于她的身体情况,学校本来不建议她到山西工作, 朱敏却表示,身为朱德的女儿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武乡县地处太行山麓深山区,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异常难行,朱敏刚刚到此工作时对地形也不熟悉。

某天晚上她摸着黑回家,结果失足滑进了一个山崖之中,当即人事不省。 同行的同事在等了很久之后没看到她回到住处,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急忙外出寻找她。

在被同事找到的时候,朱敏已经奄奄一息了。

很快她被送到了当地的医院,但是武乡县的医疗条件本身并不好, 当地的医生在检查过后表示对朱敏的伤势无能为力,必须要送到大医院就诊才有可能活下来。

当时我国的基建事业才刚刚起步,没有如今这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如果通过 汽车 等方式将朱敏送到大医院,预计要消耗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朱敏可能在路上就没命了。

学校的同事们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打电话向朱德求助。

在这天的夜晚,朱德突然接到了来自远方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是告诉他女儿朱敏的伤势非常严重, 希望他能够派一架直升机将朱敏送到大医院。

朱德当时的心就乱了,他自己戎马一生,在生死边缘徘徊多次,心理素质相当强大。 但任何一个父亲在听到女儿濒危的消息时,都不可能镇定下来。

然而,派一架直升机的要求让朱德十分犹豫,这绝对属于动用特权的范畴了,大大违背了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原则。

但自己的女儿一生中已经经历太多苦难,如今又性命垂危……电话那头的人听到朱德迟迟不做声,再次强调: 朱敏的病情真的非常非常危急!

终于,父爱战胜了原则,朱德立即打电话派出了直升机。

两个小时之后, 朱敏就从武乡县被接回了北京,朱德也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小时,亲自接回了女儿并将她送到医院。

好在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朱敏成功保住了性命, 但是右眼还是彻底失明了。

主治医生都表示, 如果再晚一会儿,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朱德松了一口气,他不后悔做出这个决定,同时他立即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检讨信。

当然,中央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对朱德作出惩罚。

(五)后记

朱敏前半生颠沛流离,坎坷异常,后半生则始终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耕耘,无论是在集中营中谨守身份,还是后来在北师大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多年,她始终表现出了坚强、勇敢以及为国奉献的精神。

2009年4月13日,朱敏病逝,享年83岁。

在谈及朱敏时我们难免要加上“朱德女儿”的标签, 纵观朱敏的一生,她也无愧于“朱德女儿”的身份,配得上朱德曾经给她起的名字——“赤英”。

-完-

Ⅹ 贺治华的子女

朱敏,1926年4月18日出生于苏联,小名“四旬”,籍贯为四川省仪陇县,曾改名为贺飞飞。她于1941年被送到苏联留学,当时化名“赤英”。同年6月,她被德军俘虏,直至1945年才被苏军解救。她在纳粹集中营的这段经历曾被改编为电影《红樱桃》。她也因此于1995年获得过俄罗斯政府向当年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老战士颁发的纪念奖章。朱敏于1953年毕业回到中国,此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6年离休后,朱敏参与创办了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现北京军地专修学院)。2009年4月13日,朱敏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阅读全文

与演员贺飞飞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