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介绍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介绍
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影视表演基础知识,有志于此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 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 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 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 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 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 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和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旁白是指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声:我们在自然界能听到的一切音响,包括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叫声等。
画外音:声源以外的各种声音。旁白和解说等也是画外音,在塑造人物、结构时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
声与画的关系
三种主要的关系: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和画面相一致,是电影叙述中最常用的一种声画关系,它使得电影在艺术表现上产生逼真、自然的效果。
声画对位:把按不同节奏发展的声音和画面组成统一的银幕形象,并在这个银幕形象中相互作用,产生蒙太奇结构。声画形象相互作用的方式通常是画外音;也可以是造成某种对比。
声画分立:电影画面和声音声源有一定联系,但又使之互相分离的一种剪接方式。
蒙太奇
定义: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是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艺术后,意为剪接、组合。一部电影就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按照既定的情节、节奏将单个的镜头组合成场面进而形成段落并最终完成的。
美国的格里菲斯是真正使蒙太奇成为艺术手法的大师,被称作蒙太奇的创始人。
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是电影技术、艺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等人对长镜头作了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
定义:用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镜头连续对一个场景、艺术内容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影视的表演艺术
演员的双重自我——体验派表演学派——表现派表演学派
电影表演的类型——本色表演-性格表演
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895-1930)
默片时代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火车进站》,它成了电影这门艺术的开山鼻祖。
在电影的默片时代,卢米埃尔兄弟、法国艺术家乔治 梅里爱和美国著名导演大卫 格里菲斯等人都分别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卢米埃尔兄弟:客观再现生活
被称为“电影之父”。 经典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
乔治 梅里爱:电影戏剧化先驱
他系统的将戏剧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如冲突律,服装、道具、布景、化妆,以及场、景、幕的划分等成功的运用到电影制作中,使电影故事化、情节化、戏剧化。这是对卢米埃尔电影直接摄录生活的重要突破。
为了使电影更好地表现生活,他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和表现方式来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他发明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叠印与合成、摇晃拍摄、快慢动作等特技表现,至今仍在电影创作中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代表作 《月球旅行记》
大卫 格里菲斯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他在摄影镜头和电影蒙太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导演,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奠基人,更被后人称为°好莱坞技术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他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至今在电影创作中广泛应用。
查尔斯 卓别林著名喜剧大师
哑剧表演,强化形体动作语言,设计了大胆而夸张、极富个性的表演。
代表作《摩登时代》、《淘金记》、《舞台生涯》
世界电影的成熟期(1930-1966)
20年代末,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宣告了有声电影的诞生,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第一部电影《浮华世界》。从此,构成电影艺术的三大基本元素画面、声音、色彩已经全部具备,电影走向更完美的成熟。
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苏俄电影的废墟上,爱森斯坦的`不朽杰作《战舰波将金号》以其全新的革命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震动了世界影坛,标志着苏联电影学派的兴起。
著名的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一般认为只有六年的历史,即从1945——1950.
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它的开山之作,宣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正式诞生。
两个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
“还我普通人”——新现实主义的核心
主要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桑蒂斯《罗马11时》
“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新现实主义的创新
这是在技术上提出的口号。它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新的电影美学,即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直接启发了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电影手册”派和“作者电影”论
五位核心人员: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罗伯尔
“作者电影”理论:要求每部电影都像一部小说、一幅画一样,只是一个人的作品。这实际上是导演中心论。
夏布罗尔1958年拍摄的《漂亮的塞尔日》揭开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序幕,特吕弗1959年拍摄的自传体电影《四百下》奠定了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基础。
“左岸派”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流派,以“作者电影”理论为指导。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他们被称为“左岸派”
代表人物:阿伦 雷乃 《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新德国电影运动
从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开始,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2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㈡ 电影《弱点》中大个子迈克尔的演员是真的橄榄球运动员吗他很有名吗在当地这部影片是他的首演
网上关于这个电影的介绍不少,我实在不喜欢复制,所以我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下:
电影《弱点》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所以迈克尔·奥赫是确有其人的,电影最后选秀的那段影像相信你看到了,但电影中扮演他的昆东·亚伦(Quinton Aaron)却不是橄榄球运动员,他可是导演千辛万苦找到的最适合扮演迈克尔·奥赫的演员,原因就很简单了,迈克尔·奥赫的身高和体重在那摆着,好莱坞帅哥有的是,这种类型的就少之又少了,昆东·亚伦不仅达标,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实属不易……昆东·亚伦这类型的演员是不太可能大红大紫的,但这也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至少08年我就看过一部叫《王牌制作人》(好像是这个名,记不清了……)的影片,里面就有他。
希望回答还让你满意
㈢ 中国影视女演员陶虹当年练花样游泳时的水平怎么样
可谓人生赢家
从体育圈进入娱乐圈发展的人不少,但在两边都有所成就的真不多,陶虹算一个。她成为演员后拿过华表奖最佳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这样的殊荣,又嫁给了这些年风光无限徐峥,可谓人生赢家。而之前做花样游泳运动员时,也不是简单的体校级别,而是国家队成员,没少为国争光。
陶虹是幸运的,文体两条路都取得了大多数人一生拿不到的荣誉,看来徐峥是很有眼光的。无论到了什么样的级别,总之有一点,陶虹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没有如今这么闪亮的名气,或者这样说,认识陶虹的人不是很多。真正让陶虹出名、并且让观众记住的,是陶虹从影后这若干年,也就是说,是电影成就了陶虹,从而让他们互不分离。从运动员到演员,陶虹完成了生命中最完美的转身,华丽、惊艳,尽管运动员和演员体验着不同的滋味,运动员更多的是单纯、重复、辛苦,而演员则给予她更多的心动与激动人心,但无论怎样,陶虹都是优秀的。从花样游泳运动员到演员,陶虹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㈣ 拍摄时为什么要改变演员真实运动方向
在电影中,不论演员出场还是退场,有一种方法都管用,那就是转变演员行走方向。刚开始拍摄时,演员在前面走着,摄像机在旁边跟着,一定要跟好了,不能让演员走出画面。
这样走了一阵,到镜头差不多要结束时,演员转身朝着摄影机走过来,同时摄影机也要慢下来,最终静止不动。基本的拍摄技巧就是这样。当演员出场时,如果要采用这种方法,你得让他们转身之后开始录一段话,或者开始一些表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演员不能是第一次出现,观众应该认识他们,这次出场只是为观众呈现一个新段落或是一个新场景。
当拍摄退场时,演员在转身之后一直走一直走,超过摄影机。这种退场不是最终的消失,他只是表明演员从这个场景里出来了,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场景。至于他们去了哪里,不久就会揭晓的。
拍摄之前,先要设定好镜头最后的方位,演员也要清楚自己最终要走到哪里。只有事先确定好拍摄路线,才能掌握摄影机的高度和拍摄角度,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就只需要跟拍,而不需要设置其他参数了。跟拍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拍摄的角度,以保证能拍全演员,但是整个动态的效果主要还是得靠摄影机的移动来营造。
这样的场景中,跟拍的难点在于时间的掌控,因为摄影机和演员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正式拍摄之前不妨多练习几次。拍摄的时候可以有对话,只要你有无线麦克风就可行。但如果剧情中没有的对话,那就拍短点吧。
㈤ 电影拍摄中,地域方向是指
电影拍摄中,地域方向是指演员从一个地点运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方向。
电影拍时演员需要移动变换位置,以满足拍摄需求。拍摄时演员从一个地点运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方向就叫做地域方向。一般来说,地域方向是提前策划好的,方便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运动而不会搞乱方向,影响拍摄。
电影拍摄手法
1、移轴
移轴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利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
2、摇镜头
摇镜头是拍摄视频中的一种拍摄手法,指的是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做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3、推镜头
推镜头是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看到某一布局,这种推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4、拉镜头
拉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5、特写
特写是指在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最早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它的出现和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历来是电影美学。
㈥ 表演艺术对演员有哪些要求
同学你好,2020届树艺学姐拿到了云南艺术学院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进入了北电的终试,树艺学长也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和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的合格证,树艺聘请的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老师全职授课,所以还是有一些影视表演经验可以传授的!
01
表演艺考中的台词技巧
1、说好普通话
作为一名演员首先必须要说好普通话。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北方话、吴话、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粤语。如果考生只能说家乡话,而且又极难纠正为普通话,是很难成为合格的演员的。
2、声音条件很关键
一个演员具备优美的声音,能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而反之嘶哑的嗓音会使人物的语言黯然失色。因此,在选拔一个演员时,考察他的声音条件是很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对人物的塑造。
3、正确理解作品,准确表达内涵
一个考生要想朗诵好一篇文学稿件需要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解。因为朗诵是在作品的基础之上演员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所以,考官对考生在理解和表达作品内容方面要进行细致的考查。
4、选材很重要
在朗诵考试时,选择一篇既好同时又适合自己的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为,选择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朗诵的效果。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同时又好表达的,艺术性较强,有一定的思想性的材料。
5、语言要生活
考生在朗诵时既要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同时又要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不能有“朗诵腔”,尽量使语言接近生活,不能“假”“大”“空”。首先要让观众或听众能听懂、听明白,在语言的运用上要生活化、自然、贴近生活。语言的处理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不要做作,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02
表演艺考中的台词四要素
台词不是背出来的,是发自人物肺腑而说出来的,声音好听或普通话标准不等于说好了台词,而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更也不代表台词很好,只有按照人物的思想、情感并赋有潜台词含义而说出来的语言,才是演员真正的台词。
所以背出来的台词是空洞乏力的。如何做到说台词,作为表演艺考生应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素:
(1)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场合说的——地点
(2)弄清楚这句话是与什么人物说的——对象
(3)弄清楚这句话是以什么情绪说的——状态
(4)弄清楚这句话是为什么动机说的——目的
03
表演艺考中的节奏技巧
1、演员的表演。首先是现实中人的生活过程的再现,既然节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所以“电影角色要以人类的有机性去建立起角色的有机性。电影演员的创作只有一条途径,就是遵循人类的规律。”
2、在表演这一艺术领域里,节奏是通过形体的表现(外在的)和心理的反应(内心的)感觉和理解它,其专业术语被称之为“表演的速度节奏”。它来源于斯坦尼体系术语,是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
节奏作为帮助演员激起正确体验和情感的技术,也是形成舞台演出节奏和情绪氛围的重要手段。速度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
例如,常说的“演出不合节奏”,不仅只是针对速率而言,同时也指演员的行动和体验的强度,也就是实现舞台事件时内心情感激动的程度。除此之外,节奏这个概念还包含节奏性,即行动的某种均匀性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
斯坦尼说:“剧本或角色的速度节奏要是找对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时是机械式地抓住演员的感情,激发正确的体验。”由此可见,行动的速度节奏不仅可以激起演员的情绪体验,而且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绪氛围,帮助演员准确地掌握好规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务和行动。在一部影片中,银幕节奏是电影多种手段综合处理的结果。
随着事件情节的发展,对人物节奏的处理也应有所不同,最终体现出人物性格的统一性和多面性。在这个意义上,正如瑞典著名的两栖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说:“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人物的个性,同时决定了不同的动作节奏,而节奏反映出的准确性将反作用于人物的性格。
04
表演艺考中的人物性格技巧
一部影片对演员表演最基本的要求是银幕上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自然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要使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须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人物的性格又通常可以理解为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绪则是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物的性格基调是角色内心变化的基础和依据,而节奏的体现就是角色内心变化的过程。既然节奏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当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体节奏之后,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调”。
而演员可以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个过程,根据花费最少的力量而达到最大效果的原则,把对角色每个片段的分析、人物基调的把握、行为动作的设计有规律地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05
表演艺考中的节奏与人物性格多面性
1、表演节奏与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表演艺术创造角色的历程,经历了由表演程式一人表现人一人演人的过程。”“人演人”的阶段就是需要演员创造生活化的角色,这是由电影的纪实性决定的。既然生活中自然人的性格基调不是单一的,总是复杂的,多侧面多色彩的性格就必然有着一定的节奏规律。
2、表演节奏与人物性格的畸变现实生活本身充满了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戏剧如同其他的表现形式一样,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并做出自己评价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对立统一在戏剧中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畸变也是“冲突”的表现手段之一。
性格的畸变是人物性格多面性构成的表现之一,但畸变是通过某种突发事件,打乱了人物本来有规律的生活状态,从而造成了人物性格前后的极大反差,因此它与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侧面又有所不同。
在影片中,随着人物前后性格极大反差的转变,同时造成了人物节奏变化的差异。原本是各种成分有机的联系,服从于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组织,一旦突发事件引起的矛盾冲突破坏了这个组织,也就出现了原有性格的表演节奏差异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指简单的无序的差异,而是要建立在人物性格基调之上,前后有联系的差异。
06
表演艺考中理性感性节奏的结合
节奏把握中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是表演艺术不可逾越的起点(不论一个演员在理性上有没有节奏的意识,他的举手投足都已具有了节奏的属性),又是表演艺术在高层次上的造诣(能被誉为“很有节奏”的表演,将是很高的表演创作境界)。
理性地分析出各层次的表演,才能使情绪的强烈程度、性格前后的差别以及节奏张弛的变化做到“有度”。过于“理性”可能会使人物看起来模式化,甚至呆板而无张力;过于“感性”又可能会出现舞台剧式的夸张,甚至跳出角色身份的范畴而脱离整个剧本。
只有在表演节奏上依照“理性”与“感性”有机的结合,一部电影角色的真实性才能不温不火地得到体现最终使人物的性格基调和多面性同时汇集起来凝聚成完整的人物形象。
㈦ 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一名演员从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飞机上跳下.为了保护演员的安全,演员身上系着
因为飞机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演员下落时要跟飞机在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惯性。排除A和D,但是因为有橡胶绳,所以演员到达极限后会被橡胶绳牵制,不能形成B图的弧度,因此应选C。
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㈧ 场面调度的依据是
场面调度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