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库切耻电影演员

库切耻电影演员

发布时间:2023-01-14 16:25:21

① 请问谁知道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是因为哪部作品获奖的谢谢!

库切(J. M. Coetzee) 获奖作品:《耻》(另译《耻辱》)

《耻》再次把视线集中到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上来。语言中体现出文学的隐喻性和多义性,在叙述上采取一种低调的言说方式。深为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得奖原因)

故事梗概:
南非开普敦大学教授卢里在引诱大学二年级女生梅拉妮并与之发生性关系后,拒绝学校给他的公开悔过以保住教职的机会,来到他女儿露茜所经营的农场。后来露茜遭受农场附近三个黑人的抢劫和轮奸,其中一人居然还是个孩子;卢里也在这一事件中受伤。可当卢里准备报警时,露茜却阻止了他,并若无其事的抹去了被蹂躏的痕迹。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故事结束时,不仅抢劫轮奸案不了了之,露茜怀孕,而且露茜还带着自己的农场嫁给了有轮奸嫌疑的“前帮工”佩特鲁斯做第三个老婆。

② 库切的《耻》究竟想表达什么

表达:
《耻》是一部从内容到寓意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的作品,单从小说题目“耻”来说,就有“道德之耻”(卢里的数桩风流韵事所指的道德堕落),“个人之耻”(女儿遭强 暴抢劫),“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或其后代的白人最终“沦 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在当地黑人的庇护下生存)等意义。

《耻》南非作家库切的重要作品。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卢里因与一位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学界。他躲避在25岁的女儿露西的农场里,却无法与女儿沟通,还得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不久,农场遭黑人抢劫,女儿被黑人强奸……最终成了黑人雇工的小老婆。小说中一个个严酷的片断都因偶然事件和出乎意料而引人入胜。身为南非人的作者凭此力作,史无前例地第二次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足见这部小说艺术上撼人心魄的魅力。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作品影响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代表作《耻》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诸多殊荣。但更主要的是小说家从现代怀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人性、殖民主义和现代文明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挚关切与追问,这使他的小说跨越了狭隘的民族、种族等障碍与偏见,直抵历史渊源与人类发展的纵深处,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人文观念、殖民主义的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种种渊薮。

③ 一部外国电影,讲的是天才发明家去拿诺贝尔奖的故事,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1、《柳暗花明》,原著作者:爱丽丝·门罗[加拿大],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柳暗花明
Away from Her
(2006)

门罗的中短篇小说读起来像长篇一样,不是说琐碎冗长,而是有丰沛绵长的感觉。改编她的小说,无需像李安操作张爱玲的《色戒》那样,在小说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枝叶。《柳暗花明》讲的是老年人的情感,同为女性的导演萨拉·波莉不像《爱》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冷冷地刻画了老之残酷的形态,一起慢慢变老,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残酷的事,她的电影没有回避令人难堪的细节如老年人的性,但整体上一直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2、《红高粱》,原著作者:莫言[中国],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红高粱
Red Sorghum
(1987)

即便不能说是华语之最,《红高粱》至少也是最有力量的华语电影之一。张艺谋擅长描述中国式欲望,原著小说本就洋溢着热烈的生命力,初次执导剧情长片,张艺谋以初生牛犊之势释放了一次他急待喷发的才华。“刚开始拍的电影总是有一些特别的品质,也许以后你还能拍出更好的、更成功的电影,可是这第一次的急切感和纯真却再也不会出现了”,张艺谋的职业轨迹印证了德国导演施隆多夫的这句话。回看才华如此横溢的作品,再看千禧年后老谋子的诡异表现,这种变节般的变化正如莫言所说:“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3、《钢琴教师》,原著作者: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奥地利],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电影讲了一个女教师与男学生的畸恋故事。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像个冷酷的解剖手,干练、利落、充满才能,小说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没构成他的障碍,镜头冰冷无情而无比丰富,完美地描述了过度扭曲以致变态的人物心理。商业电影中作为香艳卖点的性镜头,在该片中如同恐怖画面一样,令人坐立不安,情色不再意味着欲望的快感,而是赤裸裸的绝望与无助。在这部电影上映几年之后,耶利内克获得了诺贝尔奖,哈内克在戛纳两折金棕榈叶子。这些荣誉在他们刺探的人性面前,实在有点不足轻重,如果有什么能慰藉痛苦与黑暗,他们一定会扔掉那些至高无上的世俗荣耀。

4、《耻》,原著作者:库切[南非],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


Disgrace
(2008)

《耻》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作品,准确地说,库切以艺术家的身份干了一件社会学家的事儿。同时,他又很悲观、很消极,不相信救赎和变好的可能,只和真实站在一起。诺贝尔颁奖词这样解释他的做法:消极状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也是一个人对压迫的最后反抗,在不参与的消极状态中进行抵抗。导演史蒂夫改编的电影,在表层意义上保持了对原著的忠诚,暴力、强奸、种族歧视等一一被呈现到银幕上,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奉献了令人信服的表演,触目惊心的画面,将人的耻辱感一点一滴蔓延到观众身上。

5、《铁皮鼓》,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德国],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铁皮鼓
The Tin Drum
(1979)

如果说长不大的奥斯卡是个傻子,那么这是一部关于傻子的作品。透过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但战争并非电影的主角,而是一个巨大的背景板。看到母亲偷情和纳粹行径的奥斯卡,拒绝长大成人,他奇怪的身躯和叫喊震碎玻璃的超现实能力,就是荒诞世界的物化符号。导演施隆多夫对原著做了大胆而成功的改编,遗憾的是,电影只止于小说的第二篇,计划中的第三篇终未拍摄。

6、《伊豆的舞女》,原著作者:川端康成[日本],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伊豆舞女
The Izu Dancer
(1974)

二十多岁的年纪,很适合书写纯爱物语;十几岁的年纪,有着天然的圣洁。写《伊豆的舞女》时川端康成20来岁,出演这部电影时山口百惠14岁,他们在生理上符合纯爱的最佳年华。川端康成的文字有着远超他当时年龄的敏锐,导演西河克己携初登银幕的山口百惠,对小说进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编。内敛而丰盈的美,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是一切日本艺术的特质。川端康成的自杀似乎印证了艺术之美无法抵御存在的虚无,而美,终究永远地被这个世界需要着。

7、《愤怒的葡萄》,原著作者:斯坦贝克[美国],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这是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导演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讲一个农民家庭从俄克拉荷马州流落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故事。斯坦贝克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在电影中得到了完整体现,演惯好人的亨利·方达几乎等同于正义的代名词。原著曾在美国一些地区引起轩然大波,它的命运和电影中的农民一样,在暗如黑夜的苦难中守望着火光一样的尊严,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

8、《日瓦戈医生》,原著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前苏联],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

日瓦戈医生
Doctor Zhivago
(1965)

导演大卫·里恩擅长执导史诗电影,除了《日瓦戈医生》,代表作还有《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相比政治,杰出的作品更关心人性,导演和原作者很好地践行了这条准则。正如日瓦戈医生被时代裹挟,帕斯基尔纳克一生也被历史碾压着,获得诺贝尔奖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麻烦。作为英国人,大卫·里恩让电影人物说的是英语,如果语言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这种做法意味着背叛原著。电影流畅的叙事使震撼和感动效应如流水汩汩而出,导演在事实上维护了原著的内核精神。

9、《老人与海》,原著作者:海明威[美国],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99)

在某种程度上,海明威的小说反对动画,他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真实: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写下来。而多用来呈现虚构故事的动画,与通常所说的真实南辕北辙,甚至可以说,脱离现实是动画的基本责任。这是一部兼具水彩和油画质感的定格动画,不乏唯美的画面具有简单意义上的观赏性,但与海明威的真实十分遥远,导演在此追求的是感受上的真实,除却永不被打败的精神,在老人的叹气声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另一位巨匠福克纳的评价:这一次,他提到了怜悯。一部动画短片的容量,很难装下《老人与海》的全部意义,就像梗概与正文的区别,这部奥斯卡最佳短片尽管发出了不辱电影的光彩,却无法跨越电影与文学两种不同艺术介质的分歧。

10、《魂断威尼斯》,原著作者:托马斯·曼[德国],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

魂断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
(1971)

托马斯·曼的作品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严整和完美,导演维斯康蒂以贵族般的挑剔细致地复制了小说关于美、生命和艺术的大量探讨。托马斯·曼的老派技法在批评者那里被攻击为缺乏创造力,而他以巨大的耐心捍卫了古典的力量。他是忠于现实的现实主义者,考虑到时代环境,《魂断威尼斯》的同性元素可以说是他忠于现实的例证之一。除了将小说家改成音乐家,电影没有辜负原著,用光和影成功地传达了托马斯笔下的纯美情感。

④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人物评价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库切时,表示库切的数部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他的作品《耻》、《等待野蛮人》和《内陆深处》是这一风格的典范这几部作品“构思纤美精巧、文白韵味深刻、分析精辟入微”,是难得一见的闪光之作。此外,库切在批判西方文明的理性主义和伪道德方面也“笔锋犀利、入木三分”。但库切的小说也存在“是非不清的观点,尤其是在一些泾渭分明的问题上”。瑞典皇家颁奖委员会在其颁奖辞中,指出库切的获奖理由为:“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在谈到中间形态的写作观念对库切研究的意义时,评论家多维说:“他(库切)的小说一直是在争论中被阅读和评判,这种争论关涉他到底是站在压迫者一边,还是被压迫者一边。” 据瑞典文学院介绍,库切的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种族隔离下人们的生活。这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对所塑造的人物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心理刻画。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库切所创作的小说结构巧妙,对话含蓄,观点鲜明。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审慎的怀疑论者,在其作品里无情地鞭挞了西方文明的残酷理性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
库切对成为公众人物向来敬谢不敏,这从他从未出席布克奖颁奖典礼就可证明,诺贝尔奖主办单位也已警告全世界的记者,不要冀望采访得到他。《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女主角在得到某个奖项时表示:要劝他们别浪费时间筹备什么颁奖典礼,把支票寄来就好了。这大概可以暂且充当他的得奖感言吧。库切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界红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其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罕见的深度,对它们进行诠释和评价常常如履薄冰。在这个平庸为患的时代,大师的出现固然让人精神振奋,然而大师们对读者的要求也不比一般作者。面对不易理解的作品,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花絮或许能暂时把读者从疑惑中解救出来。不过,不少大师都深知这种“解救”多半和文学无关,仅仅是为阅读者提供背景,甚或谈资。


⑤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主要作品

作品名称 原文名 年份 《幽暗之地》 Dusk lands 1974 《内陆深处》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976 《等待野蛮人》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1980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 1983 《福》 Foe 1986 《铁器时代》 Age of Iron 1990 《彼得堡的大师》 The Master of Petersburg 1994 《冒犯》 Giving Offense : Essays on Censorship 1996 《少年时代:来自省城生活的情景》(回忆录) Boyhood: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1997 《耻》 Disgrace 1999 《青春》 Youth 2002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Elizabeth Costello: Eight Lessons 2003 《慢人》 Slow Man 2005 《荒年日记》(论文集) Diary of a Bad Year 2007 《耶稣的童年》 The Childhood of Jesus 2013

⑥ 屈辱的名著改编

影片《耻》改编自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籍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同名小说。当时南非愈演愈烈的种族隔离制度对库切的成长造成了巨大影响,他目睹众多罪恶却无能为力。矛盾的是,库切同情黑人,能说流利的南非荷兰语,但他受的是白人教育,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英国人,英语是他的母语。他虽然属于两个语言社会,但和黑人之间有着难以打破的隔膜。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尴尬贯穿了他早期的作品。
库切在1999年完成并出版的小说《耻》,是对反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主题的延续。南非治安混乱,抢劫、强奸、枪杀等恶性案件频发,种族隔离废除以后,大城市里没有职业的贫困底层以及从周边各国大量流入的不法移民更使犯罪率急剧上升。《耻》这部作品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南非大地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深刻描述了平凡人无奈地面对种族隔离历史的众生相。遗憾的是,《耻》仍是一种知识分子写作,这又是库切作为一个双重身份的人所不能摆脱的尴尬。小说《耻》出版当年获得英国布克奖,被《纽约时报书评》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被誉为库切的代表性力作。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改编可以说是本片的最大卖点。原作者库切是这样赞扬这部影片的:“导演史蒂夫·雅各布成功地将故事植入南非这块伟大的土地。主演的表演有力而有深度。” 库切声名显赫,他是当代英美文学界极具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早期的小说《等待野蛮人》一出版,就获得了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等荣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并入选当年《纽约时报书评》编辑推荐书目。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耻》在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作家。库切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等。
须眉皆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的库切,他性情孤僻、不苟言笑,一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露脸。实际上,人人都说库切他“孤僻”。他只喜欢用文字诉说他对世情的观察,他与读者的沟通只限于作品。开普敦社交界的女主人们都说:若是请他出席晚宴,他可以把整个房间的生气都给吞下去。虽然两次获得布克奖,但他拒绝去伦敦领奖。他自己曾说过:“一生中,我一直颇成功地远离名气。”
2003年,瑞典皇家学院的18位终身院士一致把诺贝尔文学奖的选票投给了库切,认为他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然而,他是一个有道德原则的怀疑论者,对当下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给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诚实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础,使自己远离俗丽而无价值的戏剧化的解悟和忏悔。”
库切是素食主义者,酷爱骑自行车,滴酒不沾,他在八十年代与妻子离婚,育有一女一子,女儿住在开普敦,儿子二十三岁时意外身亡。2002年,库切移民澳大利亚。 这部名作能改编成电影,澳大利亚制片人安娜·玛利亚·蒙提切利功不可没。安娜在上世纪80年代曾做过演员和模特,主演过《游牧者》、《聚散离合》、《八小时之外》、《我的第一任妻子》等电影及电视剧。从2001年开始转向电影的幕后制作,在喜剧片《西班牙女郎》中担任编剧及制片人。这是一部关于移民劳工的黑色喜剧,正是这部处女作使得库切相信她能够将《耻》成功改编成电影。因此,当时几乎默默无闻的安娜一举拿下了小说的改编权,这让当时的电影界和文学界大吃一惊。安娜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有很多美国电影公司也在争夺该片的改编权,但可能我是其中最为坚持的一个。很多人都问我你是怎么拿到的,其实我只是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努力工作。”
蒙提切利在摩洛哥出生,她一直想在非洲拍电影。她说:“这就像是一个梦,非洲是如此美丽,那里的人是如此美丽。在这次拍摄前我去过三次非洲。”
安娜非常欣赏库切,能够亲手操刀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她倍感荣幸:“他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我必须找到相配的剧本。我认为这本小说是如此完美,我不会作根本性的变动。”她决定让自己的丈夫导演史蒂夫·雅各布来导演本片。她还补充说:“我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就觉得它非常视觉化,我知道它可以制作成一部好电影。在你面前,银幕上的它可以更为丰富。你可以在你面前看到暴力、欲望和歇斯底里。”史蒂夫·雅各布和安娜一样,演员出身,导演处女作是其妻编剧的《西班牙女郎》。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独立制作影片,《耻》之前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改编自文学名作的电影往往能够得到各大影展的偏爱,因此,该片成为了各大电影节的赢家。这部影片在2008年8月获得中东电影节(MEIFF) 的最佳影片,并赢得200,000美元奖金。总共有来自35个国家的76部长片和34部短片参加此次电影节。此外,由于库切原作的影响力和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名气,在2008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这部小成本独立制作影片在全球首映后马上就被Maximum公司买断了发行权。该片在参赛的大约35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多伦多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由于该片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的成功,该片顺利地卖到了一些欧洲国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国,但目前还没有被美国收购。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于1991年戴克拉克上台后明文解除,然而实行了四十多年的隔离,让文化差异、价值观、社会阶级、性别意识的鸿沟根深地固地深植人心,不是一纸法律条文所能弭平。
导演忠实地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柯慈的小说《屈辱》搬上银幕,由百变的美国演员约翰·马可维奇担纲演出守着旧时代价值观的南非白人教授,剧本摆脱一般文学改编电影的窠臼,舍弃旁白,将生涩严肃的小说语言转化为电影语言,让镜头说话、让角色发声、让观众反思故事中的种族、阶级、历史与性别议题。

阅读全文

与库切耻电影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