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什么电影里女主角是明星的
《保镖》,讲述女明星与其保镖的爱情故事,惠特妮休斯顿最为人熟知的电影作品,其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更是传唱至今。
《大明星从军记》,是喜剧,还算不错,可以调节你的情绪。
《如果爱》,周迅、金城武、张学友联袂主演的三角恋的故事。过去与现实的交叉,周迅的演绎令人震惊。
知道的就这些!望采纳!!!
㈡ 请列举女性主义的电影
首先要了解女性主义电影的定义: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
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比较有名的几部有: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沉默(Tystnaden)》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时间:1963
出品国:瑞典/美国
《碧波女贼(Bandits)》
导演:卡耶-冯-嘉妮亚(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时间:1997
出品国:德国
片长:107min
《安东尼亚之家(Antonia's Line)》
导演:玛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片长:93min
《人·鬼·情》
导演:黄蜀芹
主演:裴艳玲
出品时间:1987
出品国: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
还有《末路狂花》、《时时刻刻》、 《钢琴课》、《尼基塔 》。
㈢ 大家见过最惊艳的电影女演员是谁
1,蒋勤勤1999年,蒋勤勤在《白发魔女》中,饰演的是练霓裳,剧中造型真是美上天,蒋勤勤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可能因为她经常出演柔弱的角色,再看她演的练霓裳,却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女魔头,不过演技还是在线的,变成白发的样子,很让人心疼。
5,张雪迎2019年,张雪迎在《白发》中,饰演的是容乐,独立而内心强大,剧中张雪迎与现代独立女性的价值观高度一致,满足了当下女性观众对角色的自我投射需求,剧中的白发造型和男主角的虐恋也狠狠虐了一把观众。
㈣ 关于女演员爱情故事的电影
诺丁山
很好看的电影
会让人明白爱情的意义的
㈤ 什么叫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女权主义。主要是指本世纪60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权主义。从广义上说,女权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思潮运动,其早期斗争主要局限在政治、经济和职业三个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国5月风暴以后,第四要求,即性别平等要求,成为主要的要求。由此划分了欧美文学批评的两个阶段,即是女性美学阶段和性别美学阶段。前者对妇女著作采取一种“双性同体美学”,实即单性/男性美学的观点,否认女性文学的创造意识和独创性。后者从对本文中妇女形象的分析发展到对本文中的性别表述的分析,从而进入到质疑语言主体和表述本质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到80年代末则主要集中于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穆尔维提交维斯康辛大学法学系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论文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文献。美国学者安德鲁称赞该文“把精神分析同电影风格学这两个领域清晰有力地联系起来”文中她对好莱坞影片中的男性主义美学的实质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国纽约参加一次电影与心理分析研讨会时提交了一篇题为《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反思》的论文。该文的出发点与叙事性电影批评的发展阶段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对性别差异的关注。文中她除了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另外两条思考路线:女性观看者的快感的性质问题以及位于叙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对认同作用的影响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TG70L31&xpos=25
㈥ 关于讲述演员的电影 最好是女演员~谢谢~
女演员们 여배우들 (2009)
美国甜心 America's Sweethearts (2001)
肥皂拼盘 Soapdish (1991)
山水有相逢 (1995)
奥黛丽·赫本的故事 The Audrey Hepburn Story (2000)
㈦ 大家觉得最近播放的电影金发梦露好看吗
我觉得不是很好看,因为里面充斥着性别歧视等观点,很不喜欢电影中的一些表达。
㈧ 有没有以乌兰诺娃为原型的电影想看描写女舞蹈演员的电影,特别的国宝级演员的故事。
戏梦芭蕾
是一部有关芭蕾的纪录片,但是有很多当年罕有的精彩舞蹈片段及不少珍贵的人物访问。虽然不是楼主要找的乌兰诺娃,但是认为有观看价值,值得一看。
简介:纪录片是2005年的制作,却从1920年说到2005年,一个艺术历史的记录,一群芭蕾舞家的一生,是喜欢芭蕾舞或纪录片的人必看的作品。说的是一群二十年代的俄国女孩及男孩因著革命而迁徙到他国,继而加入Ballet Russes芭蕾舞团。这个芭蕾舞团由俄人於1909年在法国巴黎创办,然后迁到蒙地卡罗。纪录片中有当年罕有的精彩舞蹈片段及不少珍贵的人物访问,他们都是叱吒一时的芭蕾舞蹈家,包括Irina Baronova,Tamara Tchinarova Finch,及Tania Riabouchinskaya(以下的黑白照片便是三人当年作为Ballet Russes的支柱时摄),Frederic Franklin,Nathalie Krassovska,Yvonne Chouteau, Maria Tallchief,Alicia Markova等二十多人。尽管对他们认识不深,但看著他们的言谈,对当年往事的忆述, 无不感动. 当中亦有不少具幽默感的舞者,把生命及所经历的一一公告於世,十分十分难能可贵。
制作背景:本片由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丹尼尔盖勒和戴娜古德范拍摄而成,而这两位导演同时也是一对夫妻。他们从1989年开始便一直在拍摄关于芭蕾舞和芭蕾舞演员的纪录片。1989年,他们共同摄制了关于舞蹈大师,现代舞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的纪录片《伊莎多拉邓肯:灵魂的舞动》。2005年,他们又拍摄了这部《戏梦芭蕾》。虽然影片拍摄于2005年,但是全片的时间跨度却长达85年从1920年一直诉说到2005年。1909年,谢尔盖狄亚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在巴黎创办了俄国芭蕾舞剧团(Ballet Russes)。在此之后,这个剧团慢慢发展成了欧洲水平最高、艺术底蕴最为深厚的芭蕾剧团之一,因为战争原因,总部也从巴黎迁到了蒙地卡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很多男孩子因为革命而迁往他国。这些男孩子的女友们她们大多数是芭蕾舞演员也随着他们出国的步伐前往他国,并在俄国芭蕾舞剧团里谋得一份跳舞的差事。这部纪录片就从讲述这些自愿流落异国的舞蹈演员的故事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青春年少的姑娘变成了老太太,导演用镜头记录下了她们老去之后的容貌,凝听她们平淡和悠缓的诉说。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和艺术史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纪录片。动荡的岁月和坎坷的人生都在口述的历史中成为故事。
㈨ 描述一个美国女演员去当兵的动作电影,非常精彩,叫什么名字
<明星从军记>
导演: 史蒂夫·迈纳[1]
编剧:
主演: 杰西卡·辛普森 埃美·加西亚
摄影 Cinematography:Patrick Cady
上映: 2008年
类型: 喜剧片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影片简介:
梅根蒸·帕克(杰匠西哑卡·辛普森捶饰),一个被人认为是肤忠浅花瓶的好莱坞明星,发现自己在公众的眼中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极度失望的她误打误撞得应征加入了美国陆军,开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军营生活……
女明星进入海军陆战队,拿起冲锋枪,会是什么样子?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电影明星Megan Parker 突然发现自己的公众形象降低,以及一场车祸,都让她感到生活彷徨。 她去应征了美国陆军,这一疯狂的举动将改变她的生命。
㈩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作者电影”(新浪潮)与“作家电影”(左岸派)在温文尔雅、精致华丽的“优质电影”苍白无力地落下历史帷幕的那一刻,声势浩大地掀起了推翻和打碎旧存制片秩序的潮流,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无可辩驳的艺术生机阐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对商业电影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世界电影发祥地的法国,再一次充当了电影先锋的角色,引导了一次更为宽泛和广阔的世界新电影运动。
1959年,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几乎同时出台,震撼了国际影坛。(《四百下》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筋疲力尽》获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广岛之恋》获戛纳电影节特别评论奖。)
雷乃无疑是“左岸派”的首领。在西方电影评论界,他与戈达尔齐名。在这部由法国新小说派大将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的影片中,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将现实时空和内心世界交替剪辑,开“心理结构时空”创作之先河,成为电影叙事语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广岛之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为“作家电影”在艺术领域开拓并占领了一席值可引导“艺术电影”走向的制高地,拓展了电影叙事语言的空间,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岛之恋》采用时空交错的现代派电影手法,透过一个象征性的爱情故事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影片描述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莉瓦(Emmanuelle Rive)在1957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了日本男子冈田英次,两人相爱并发生婚外情。冈田英次的出现令艾曼纽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涅威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最后德国男人阵亡,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获得自由,艾曼纽也陷入了无尽的癫狂……
“他慢慢地在我身边冷了,他可是死得真慢哪……他死的时刻我真的想不起了,因为,不仅在当时,就在后来,在后来我也只能说,只能说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我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的区别了,只能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协调的地方——那是我的初恋。”她对眼前的日本男人诉说着,“14年过去了,”她摸着他的手,“这双手怎么样也忘了,那种痛苦我也只记得一点了。”男人问:“今晚呢?”“今晚我记起来了,”她说,“过后我一定又不记得了,全忘了,明天这个时候我要跟你相隔几千公里了。”他抱着她:“再过几年,我会忘记你的,另外一些像这样的事情,由于那日久成性的习惯,还会发生的。我会把你当遗忘的旧恋一样,记起了你,我会怪自己健忘又想起这些事情,我早就明白……”
“太可怕了,我开始不能很清楚地记起你了,我开始忘记你了。可怕!这么深的爱都能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忘的?战争的摧残?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里,广岛的人已不太喜欢看讲和平的戏。”战争的创伤也不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历史的过错,如同引起战争灾难的原子弹,“这是人类科学天才们的杰作,不幸的是,人类的政治智慧比科学智慧的发展要低百倍。”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呼声还能响彻多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忘记爱情呢?走出失去德国男人的痛苦,走出了涅威尔,走出了诺瓦河,她也走出了她永恒的幸福。到底该不该遗忘?记忆是癫狂,遗忘反而是清醒?当她遇到了这个日本男人(同样是一个法西斯的敌人!),她再一次陷入疯狂的边缘,她到底该接受还是该避免再一次的遗忘?这一次,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渴望得到这个让她如痴如醉的男人的爱,她想以此来纪念她曾经的快乐与痛?或者她必须坚持使用她的理性以使自己继续保持清醒?拒绝纪念就是遗忘,遗忘就是背叛,而再一次陷入疯狂岂不更是对两个男人(已逝的德国兵与自己的丈夫)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背叛?她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记忆与遗忘的悖论。回忆是如此痛苦,以至于人们必须忘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一再提醒人们,忘记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历史的重演。究竟应该忘却,还是应该记住自己的历史呢?人类就是在这两难的抉择中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忆是美好的,记忆意味着进入到过去,过去的过去,代表着混沌,如女人波涛汹涌的胴体及那温润的湿处,最原始的疯狂与罪恶。人需要理性的遗忘,也需要感官的记起。我们必须拒绝遗忘才能回到过去,才能体验疯狂;我们又必须忘却疯狂才能走向未来,才能享受清醒。
进入!影片即从进入开始!男人进入女人的身体,女人进入被遗忘的回忆!广岛男人疯狂地占有法国女人罪恶的肉体,法国女人拼命地占有广岛记忆中的街道、博物馆、苦难。他们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胴体足以让时间停滞!蒙太奇画面不断地从他们的裸体(有生命的身体)到战争的残骸(无生命的尸体)切割,欲望与理性开始一次次地迭错,男人与女人挣扎于死生的边缘。“不,你没去过……你没看见,你不了解。”广岛拒绝女人的入侵;男人说:“我们会再见面。”“不。”女人干脆地回答。“为什么?”男人试图再一次进入。“你走吧,离开我!”女人拒绝男人的再一次入侵。 “留下来……一周?……三天?……”“为什么留,为了活,还是为了死?”“我真恨你没有死在涅威尔……”“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吗?”“对,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我喜欢这样……”人似乎又永远无法战胜现实;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即使女人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男人也因进入到女人的隐私而狂喜,影片的结尾也只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女人到底会不会离开广岛?没有人知道。
《广岛之恋》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义的形态。从影片的主题说来,无论是“爱情”、“反战”还是关于“时间与忘却”、“理智与情感”的说法,影评者对这一问题的界定似乎都不能对这90分钟的时空交错给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签,各种理解都无法将影片的主题阐释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正是影片的价值所在。用导演雷乃的话来说,影片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之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的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影片主题本身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与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不能用人的理性来把握的,它本是一团“虚无”。阿仑·雷乃的电影用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揭示生活中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使用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相交错,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实践并发展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即一种以直觉的感知去把握与再现现实的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现实主义”。这种“不确定性”的电影美学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派导演的创作,电影理论家们重新回到了安德烈·巴赞对电影最深沉的设问:电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