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电影著名男演员有哪些
孙道临(1921—200),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平。半个世纪以来,孙道临在近30部电影和电视剧《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视剧中担任导演。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祝还健在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成龙、姜文、王心刚、葛优身体健康,艺术生命常青!
『贰』 《我这一辈子》是谁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
《我这一辈子》是由张国立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
《我这一辈子》是由张国立自导自演,李诚儒、何冰、邓婕等人主演的年代剧,曾获得第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银奖。如今十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主演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国立饰演福海,福海是一个安分守己甚至有些怯懦的人。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他都不是选择勇敢直面,而是畏畏缩缩,逃避问题。
现在的张国立的微博呈现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去参加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参加央视综艺《国家宝藏》,亦或者是参加中国诗歌节。他让自己原本忙碌的脚步慢下来,用心享受生活的宁静。
创作背景
1950年由中国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石挥导演、杨柳青编剧的《我这一辈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老舍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石挥作为一个伟大的导演、出色的演员,在创作上极大程度地忠实甚至可以说发展了原作,石挥的一生和老舍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共同的生活经历,相似的艺术气质。
使得石挥改编起老舍的作品来有一种别人无法企及的自信与从容,加上石挥炉火纯青的出色表现,共同造就了这部中国电影史的现实主义作品。
『叁』 拜托发一下我这一辈子(1950)石挥电影主演的百度云网盘资源地址不要压缩包
《我这一辈子》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1MsNbVAMLgIsBWvm5CdJQ
《我这一辈子》是由张国立执导,张国立、李成儒、何冰等主演的年代剧。
该剧以福海、赵二、刘方子一生的起起伏伏为线索,讲述了福海与瑞姑娘、大妹的情感故事。
『肆』 主演《我这一辈子》,导演《鸡毛信》,妻子是童葆苓,这是哪位呢
被誉为“戏剧之王”的石辉诞辰106周年。在此,我们向石辉致敬!说到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电影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数不胜数的,包括1961年选出的22位新中国电影明星。但是,如果他没有在1957年去世,恐怕我们今天所谈论的石辉就会被选中。
但中国电影并没有忘记石辉。世界的,在1995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影协会联合主办,100周年电影和中国电影90年的纪念日,陪审团的石头上,挥舞着金燕,mu元,紫紫,冥界,金山,蓝色的马,帕特里克·德bardine崔嵬,刘琼,陈羌族ziyue赵,道林的太阳,汇四海wang rentang李作为“中国世纪”的电影演员。
在此期间,石辉也开始转向导演方向,先后执导了《母亲》、《火柴仙女》、《雾海夜航》等影片,并于1955年获得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的优秀奖。
石慧的妻子是著名京剧演员童宝玲。她是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杨子荣的童香玲的妹妹。曾出演过《韩明公主》、《佘思华》、《穆桂英》等著名影片,以及《母亲》、《姐妹仇人》等影片。他们于1953年结婚,在石辉去世后再婚。
石辉还有一个侄子,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余余志。于是,他在电影《青春之歌》中饰演于永泽,在电影《心之歌》中饰演于文忠,在电影《秋瑾》中饰演桂福等,在话剧《茶馆》中饰演王立发,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在话剧《骆驼祥子》中饰演老马。
1957年,施惠被错误地贴上了“右派”的标签。11月20日下午,任性骄傲的石慧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手表,登上“民主3号”游轮,悄然离开了上海,从此杳无音信。1959年春,江苏省南汇县发现一具浮尸。经证实,死者就是石辉。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布施正荣无罪。
『伍』 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石挥的演艺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吗
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石毓涛别名:石挥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57年职业:电影、话剧演员 电影导演经纪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我这一辈子》《家》《大雷雨》《云南起义》《福尔摩斯》主要成就:1942年石挥被评为“话剧皇帝”。
1979年授予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石挥(石毓涛),"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家第二门正廉堂后代,生于杨柳青,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迁居北京。以后在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又断续上了两年初中,后因其父失业生活困难,15岁时就独立谋生了,先后卖过报,在牙科诊所做过学徒,当过北宁路列车服务员,真光电影院小卖部会计等。1940年赴上海,后经幼时同学董世雄(影星蓝马)介绍,参加了“明日剧团”,曾来天津演出。几经磨练,演技逐渐提高,由配角到主角。在四十年代初,参演了30多个剧目,无论正面、反面、青年、老年、喜剧、悲剧,各种角色他都能驾驭自如,特别是他饰演的《正气歌》中的文天祥,《大马戏团》中的慕蓉天锡,《秋海棠》中的秋海棠,更是令人叫绝。因此,1942年石挥被报刊与观众舆论评为“话剧皇帝”。 ”。
参与影片: 情长谊深 (1957) 宋景诗 (1955) 天仙配 (1955) 鸡毛信 (1954) 美国之窗 (1952) 关连长 (1951) 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 腐蚀 (1950) 太平春 (1950) 我这一辈子 (1950) 哀乐中年 (1949)
母亲(1949) 艳阳天(1948) (1948) 夜店 (1948) 假凤虚凰 (1947) 太太万岁 (1947) 乱世风光 (1941) 世界儿女 (1941)
『陆』 关于向梅 你不知道的9件事 演技曾遭质疑 当演员22年工资每月仅48元-
说到向梅,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她的哪个银幕形象呢?是《女篮五号》中的汪爱珠?还是《红色娘子军》中的红莲?还是《保密局的枪声》中的史秀英呢?
这几个角色,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气质优雅 , 形象端庄大方 。
这其实也是一直以来,向梅留给大家的一贯印象。
可是有段时间,却有无良小程序造谣向梅老师晚年生活凄凉,导致向梅老师十分生气。
在我的印象里,向梅老师平常为人宽厚,喜欢安静,总是尽可能地远离是非。而这一次,她为何如此动怒?是因为那些无良小程序,不仅伤害到她,还伤害到她的家人啊。
那么,真实的向梅究竟是怎样的?她和家人的关系又究竟如何?今天,雅清就想通过大家所不知道的9件事,来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向梅。
很多人都认为《女篮五号》是向梅所拍的第一部电影。其实并不是,早在1948年,在她11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出现在了纪录片《北平一家》中的的镜头里了。
《北平一家》是一部长度为20分钟的纪录片,真实地反应了1948年的北平,武兆发教授一家的日常生活。而 武兆发先生就是向梅的父亲。在这部纪录片中,武兆发先生的8个子女都有出镜,其中就有11岁的向梅。那时,她的名字,还叫武相梅。
很多观众都认为是谢晋发现了向梅。其实这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真正将她领进上影厂的人,是丁里。
可能大伙对丁里这个人并不怎么熟悉。他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演员,并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他很好学,除了演戏之外,还学习了电影剪辑、录音等技术,这为他日后成为制片主任打下了基础。
1957年,20岁的向梅已经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的一名大学生了。但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了来自上影厂的一封信。上面写道:电影《女篮五号》剧组正在寻找女演员,来自上影厂的丁里将于3天后来见她。
而3天后,丁里果然来到了天津大学,在见过向梅之后,感觉很满意,便将她带到上影厂《女篮五号》剧组。
原来,是向梅的一个远房亲戚,知道上影厂《女篮五号》剧组要选演员,于是便将向梅的照片给发了过去,上影厂看后,很满意,便委托丁里主任去面见了向梅。
这个丁里还担任过《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她俩和他俩》、《燕归来》等电影的制片主任,可以说成绩斐然。
跟着谢晋导演拍完《女篮五号》后,向梅多少也积累了一些镜头前的表演经验。再者说她的确长得漂亮,而且身上充满书卷气。这就使她成为了上影厂许多摄制组青睐的对象。当时石挥正在筹拍《雾海夜航》,在这部早期“灾难片”中,有一个美丽纯真的女大学生何美娟,这个角色,石挥就安排了向梅来扮演。
不仅石挥选择了向梅,而且 《两个营业员》、《布谷鸟又叫了》、《千女闹海》、《北国江南》等剧组的导演也都看中了向梅,于是她就在上影厂一部接一部地拍戏,最终再也没回天津大学,而是在拍完《雾海夜航》之后,就留在上影厂,做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
除了《女篮五号》中的汪爱珠之外,向梅给大家印象较深的另一个角色,就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女儿号红莲。
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就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向梅怀孕了。
也就是说,她是怀着儿子拍这部电影的。
《红色娘子军》也是谢晋导演执导的戏,而谢晋对影片的要求一向很高。《红色娘子军》实际上连续拍了三年时间,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而向梅为了更好地塑造好红莲这个角色,也完全以一个红军女战士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把自己晒得黑黑的,而且冲锋陷阵全都冲在前头。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红莲从高处一跃而下,而向梅尽管当时怀着身孕,却二话没说,就完成了任务,倒把身边人吓了一跳。向梅说,那感觉,就像是儿子也跟着自己在战斗一样。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不仅祝希娟扮演的吴琼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而且向梅扮演的红莲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向梅是一个在摄制组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演员,她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表演经验。
但向梅当时很年轻,她也有她的局限。所以有一段时间,在上影厂,她的演技是曾遭到质疑的。
上影厂著名的“硬里子”演员,曾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塑造了吴老贵一角的齐衡老师,就曾直言不讳为她指出,还不具备塑造各种角色的能力,需要加倍努力才行,不然就只能被定型。
后来有一部喜剧片找到向梅,然而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她的表演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并且还挨了不少批评。最终她的角色被换掉。这次换角经历让向梅非常痛苦,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机缘是多么重要。也只有将自己的基本功打牢,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做到胸有成竹。
后来,她终于遇到了《保密局的枪声》这部戏,结果一炮而红。
向梅在十七年期间拍的电影还是挺多的,但她却始终没有红起来。她真正大红,是拍了《保密局的枪声》这部电影之后。
她觉得自己是沾了影片题材的光。因为当时像这样的谍战片并不多,所以影片一上映便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结果。作为女主角史秀英的扮演者,向梅自然红到发紫。
而这个时候,她实际上,已经42岁了,早已不再年轻,但她却向大家证明了,只要你有实力,那么无论何时,你都有可能散发出璀璨光芒。
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出演《保密局的枪声》之前,向梅的工资居然一直都仅有48元。也就是说,从她1957年进厂,到1979年,这22年的时间,她拿的都是见习演员的工资,一直都没涨过工资。
直到演了《保密局的枪声》,她的工资才涨了11元,涨到了59元一个月。
问及她拿那么多年见习演员的工资有没有心理不平衡?她说,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都不爱谈钱,觉得充满铜臭气。 而且那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低,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
我想,如果是放到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明星们自然就受不了了。
向梅老师其实是从2008年开始,就没怎么再演戏了。
而她息影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亏欠”二字。
她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实在太多。
因为演员这个职业很特殊,往往接到任务后,在拍摄过程中跟随摄制组东奔西跑,好几个月不着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样一来,难免会减少对家人的照顾。
尤其是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向梅觉得自己参与太少。她说,在孩子很小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又是她拍戏最为忙碌的时候,所以对于孩子,她是心存愧疚的。
而退休之后,她选择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一方面可以享受儿子儿媳对自己的孝敬,一方面又能尽到母亲的责任,真是两全其美。
可是有无良小程序却造谣称向梅儿子儿媳对其不孝,甚至导致她无钱看病,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向梅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幸福。她有丈夫的疼爱,有儿子儿媳的孝顺,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她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都是那么优雅迷人的。
其实很多人都对向梅的丈夫和儿子都不了解。那么,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向梅的丈夫,名叫迟习道。
迟习道是河北南皮人。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他由山东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他先是担任电影制片人,参与制作了《金沙江畔》、《风浪》等电影。后来走上领导岗位,曾担任创作集体负责人、副厂长、常务副厂长、艺委会委员、上海电影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
他们俩于1959年结婚,婚后两人一直都很恩爱。
而向梅的儿子,名叫迟晶,是向梅在拍摄《红色娘子军》的过程中出生的。
迟晶从小喜欢文化,后来还写过剧本,比如向梅主演的电视剧《金蔷薇》,就是迟晶所写的。向梅在这部作品中,一人分饰三角,展现了自己的表演才华。
迟晶结婚后,小两口对向梅都非常孝顺。所以他们看到一些无良小程序的报道后,都非常气愤。
那么向梅的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呢?
与一些女明星拼命揪住青春不放所不同的是,向梅并不觉得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生活中的她甚至不施粉黛,但对着装却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她觉得,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应有的体面。所以,我们在公开场合看到向梅老师,她的衣着一向都很有品味。
如今向梅老师85岁,更多的时间都在看书和养花。而且她养的花特别好,三角梅开得特别旺盛,还有太阳花,也开得特别鲜艳。
向梅老师本身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对不对?
向梅和迟习道的感情一直都很深厚。这么多年,迟习道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饭做好了,他一定要等向梅到了之后,才能吃。
文/DJ雅清编辑部:田甜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柒』 我这一辈子电影演员表
石挥 饰 我
魏鹤龄 饰 赵老警
王敏 饰 我妻
田太宣 饰 赵警妻
崔超明 饰 孙元
梁明 饰 孙妻
冯继雄 饰 小锁
朱月影 饰 麦店内掌柜
石灵 饰 辫子兵
田振东 饰 韩巡官
『捌』 送鸡毛信的是谁
送鸡毛信的是海娃。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8)石挥电影演员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53年顾也鲁和石挥为向国庆献礼开始筹拍这部儿童片,石挥恶补了许多反映老区农民生活的书籍,而影片剧本也是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
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
演员选择
1952年,石挥在挑演员时,同时看中蔡安安和蔡元元兄弟俩,让哥哥蔡安安演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让弟弟蔡元元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为此,兄弟俩还到京郊农村体验生活,练了几个月的放羊,开拍后,石挥临时让哥俩换了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鸡毛信
『玖』 民国男顶流石挥:下次你路过,人间再无我
1957年11月的某天,一个孤独落寞的男人着一件藏青色棉袄站在“民主三号”客轮的甲板上,眼前翻腾着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在他选择纵身一跳的那一瞬,漆黑的海水便吞没了他的身影,浓浓的夜色复又吞没了海水。
那一年,这个叫石挥的男人仅42岁。
两年后,一具尸骨飘到上海吴淞口滩边的芦苇荡中,经公安部门反复确认,尸体正是之前被认定失踪的话剧皇帝。
至此,一代影帝石挥宣告死亡。
多年后,好友沈寂回忆往事,说石挥极怕水,不知为何竟选择投海自尽,亦不知此举下了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而这让人费解的一幕从二人最后一次碰面时的场景中可见端倪:影厂开大会,石挥先做自我检讨,紧接着,接受众人的批评。会开完了,众人散去,石挥留在最后,孤独地离开。
而他在看见沈寂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后我都不能演戏了吧?!我完了,完了!继而转身大步离开,孤单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流中。
石挥对演戏钟情一生、追逐一生,不能演戏,可让他怎么活呢?
石挥的演技有多神,人有多红,从当时名人给予的评价就知道了。话剧剧作家曹禺在看了23岁的石挥饰演的鲁贵后,打消了删除这个小人物的念头,还说:石挥演得比我写得都好。而石挥的著名粉丝里还有张爱玲、梅兰芳、老舍、赵丹……他主演的话剧《大马戏团》40天连演77场,期间因生病拟换B角顶替,观众就纷纷退票。
他早年塑造的角色中,囊括了各行各业、好人坏人,无论朝廷命官还是市井泼皮,最终出人意料地全成功了。业内对他的评价是:一人千面,站着不说话也能把主角的光芒抢尽。
然而,他在演技方面展现出的有过人天赋和迅速舞台应变能力的天才一面,恰恰源于他辛酸的童年经历。
1915年,石挥(石毓涛)出生于天津杨柳青。总被后人误传为石家后人的他其实自出生那天起一天都没在石家大院住过,家道中落的他初中便辍学谋生,做过旧社会火车上的车童,牙医所的牙童,小卖部的售票员,替有钱人的少爷把过尿……,石挥的少年时代就是从旧社会的最底层一路滚过来的。
20岁的石挥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演戏,他加入明日剧团,是“发小”董世雄(蓝马)说这个工作缺人,不但给钱,还管饭,孝顺的石挥决定试一试为母分忧。
而童年的苦难并未让他产生阴影,反而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素材,并非科班出身的石挥走红后毫不避讳地自嘲:我是“天桥大学”毕业的。石挥自创了演戏的独门秘籍:由根起——向生活求教。于是,他在扮演乞丐的时候特意到天桥下反复观察乞丐的生活,又用自己的新袄换了乞丐的布满虱子油污的旧袄,穿着在桥洞里坐了几天,眼前的破碗里竟放了不少好心人施舍的银子。他倒是欣慰:人们认可了他这个乞丐。
舞台前,人们看到的是一秒入戏、代入感强的“天才”石挥,舞台后看不到的是那个钻研戏剧学理论入了迷,跑遍图书馆,又跑去找导演借来外国戏剧理论书籍,没学过英文硬是一个词一个词的抱着词典译成中文的戏痴石挥;那个对自己台词效果要求甚高,为了追求角色声音与个性贴合请来声乐老师练嗓,摸索一套声音标点符号的戏痴石挥;那个腿受过伤,走路受到影响,为了不影响舞台效果楞是硬板了过来的戏痴石挥。所以,石挥的成功有他做演员得天独厚的天赋,更有其舍得拼命的一面。
网上有个偏迷信的说法,伤官配印之人贵不可言,而姻缘不好,换句话名气太盛的人爱情总不会太顺利。别人不知,这句话应在石挥身上倒是十分贴切。
年少的石挥纯情开朗,对爱情总抱着美好的罗曼蒂克。这从他在杂文里对初恋的描述中可见一斑:“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歌声,分外香甜,还有点使人迷恋,我在想我应该爱她,爱这个唱歌的女仙,我又在想一个女孩子唱得好,一定长得好,长得好一定心地也好”。可惜,这隔墙对歌互生情愫的戏剧化情节并未走向好的结局。见了面,二人一见钟情,姑娘却在回家商量之后没了音信,写去的信也全部退回,再见面时,姑娘解释说已屈从家里包办的婚姻,生性骄傲的石挥也颇受打击,每每想起便不免愤愤“女人都是骗人的。”
许多年后,也许是圈中生活的尔虞我诈率和其一贯直率白真屡屡收挫,石挥早由当初热情开朗的活泼少年蜕变成一个沉闷清冷的男人。对爱情也由沉迷幻想的罗曼蒂克变为务实和追求精神上的共鸣。开始盼望有人能照亮他的星空,洞悉他的孤独。
在上海最繁华地段的一家绸布庄的开业典礼上,主办方请来石挥、周璇两位大明星去做剪彩嘉宾。于是,素未谋面却一直互相敬仰的二人得以相识。人生来就孤独,却渴望拥抱相似的灵魂。性格和遭际的互通使二人互生好感,时间一长,圈中好友也来撮合,一时这对明星情侣成为各大报业争先报道的热门。人们对于二人的绯闻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一位是当时的“金嗓子”,一位是当时的“话剧皇帝”,金童玉女,又都是极清正可爱的人,谁不愿意呢?而没想到的是,造化弄人这四个字再次应在他们身上。
安静沉默的石挥,第一次在周璇面前表现得特别爱说,周璇觉得奇怪又好笑,“他怎么有这么多话对我说呢?而我竟像个傻瓜一样听着,好像怎么听都听不厌呢。”前往外地拍戏的周璇会将照顾养母的差事拜托给石挥,而石挥也三天两头写信督促其拍完快回来。两个久谙世事的人寸草不生的心中长出了一枝又一枝的嫩芽。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相处,他们打算正式订立了婚约的。
受香港大中华影业之邀,1946年冬周璇断续飞往香港,在香港拍戏的周璇不断听到负面消息,石挥的“八卦”不断见报,而此时的石挥一直留在上海拍戏,听到的采访中尽是周璇一直在言不由衷地打太极,“一会说这段友谊还好,一会又说自己有很多的男朋友”。还没走出上一段婚姻阴影的周璇,患得患失,最终亲自掐灭了爱情的火苗,石挥也以为周璇如报刊上所说再也不会找圈内人了,久难见面和同样的性格使得二人心中问号难以消除。最后一次见面,周璇想问什么,最终没有问出,石挥想解释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在长时间难堪的沉默之后,石挥长叹一声,以双手拍膝站起像他演过的美国电影《漂》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别的动作那样,转身离去。
周璇最后几年,在疗养院对面的新华电影院看石挥新上映的影片《光辉灿烂》,触景生情,勾起往事,想到石挥就要跟童葆苓订婚了,翻腾许久,只在日记上写到:是我活该!
最终,石挥与周璇,这对自尊心极强,心思又极敏感的欢喜冤家,他们短暂而又仓促的恋情,犹如一页才翻开扉页的新书,旋即就把封底合上了。
演戏一人千面的石挥,落在他人眼中,性格也全不一样。从艺25年,塑造20个银幕角色,30个舞台角色,可连石挥身边的朋友都说,石挥这个人很难看得透。
有人说石挥幽默可爱,比如他总和孩子一样跟蓝马搞些调皮捣蛋的事儿派遣生活。一次,二人散步,石挥对蓝马说:我能让来来往往的人停着不动,你相信么?蓝马不信,于是石挥就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看着地面,一下子拍膝盖叹口气,一下子眼睛瞪着地面转,这时,一个两个,三个五个过路人都围过来,人越聚越多,竟围了好几重人墙,蓝马这才明白,原来石挥这是在利用群众的好奇心呢,于是赶紧向群众“解释”:请原谅,我这位朋友刚从精神病院接出来的,现在犯病啦。这才飞也似地拉着他逃离众人,结束闹剧。
有人说石挥狂妄傲慢,他性子冷且狂,别人的谦虚他都没有。一次组剧团,外号“小开”的演员是老板的代理人,向弟兄几个宣告:咱们几个都是A级演员,拿着最高月薪600元!石挥冷冷地冒出一句:我要601元!有人嘀咕“人家赵丹也就这个价”石挥回道“赵丹是赵丹,我不是赵丹!”众人哗然,原来有着高超演技的石挥,可不是好相处的演员。
有人说石挥孤僻疏离,源于他那著名的“王八蛋”理论。据好友黄宗江回忆,在他与石挥在上海合租的日子里,石挥整天穿着一成不变的黑西服,抱着吉他,阴郁又沉默。一日,黄宗江忍不住说:“石挥呀,你这个人那,太冷”谁知石挥竟说:“我刚到上海,有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人都是王八蛋!”黄不禁愕然,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也总有好人吧?”石挥慢腾腾地说:“那也要先把他看作王八蛋,也许最后能发现个把好人。”稍顿后又说:“你也是王八蛋,我也是王八蛋!”说罢,在吉他上“蹦蹦蹦”地轻拨几下。
然而“陌上尽是看花客,真赏寒香有几人。”人们看了一辈子他的戏,谁人又懂得个中的孤傲苍凉?
时至今日,看他留下的照片,颀长的身材,消瘦,空灵孤寂,浑身上下罩着一层灰色温润之气,恍若一株植物的秉性。安静如树,却也桀骜不驯。
许是少年时在社会底层看过太多的“惨事”和“丑事”,他对人性之恶的记忆刻骨铭心,许是现在圈中的舆论压力和凭空捏造的手段在那时候已见雏形,捕风捉影的中伤和诋毁逐渐造成了石挥的心病,百口莫辩的石挥,渐渐不再说话,用自闭包裹自己,用沉默面对世人,用仅有的一腔热血扑在了他热爱的演艺事业上,此时,他开始尝试导演自己的影片,同时收获了与童葆苓的婚姻。然而,好运并未长久地眷顾于他。2年之后,特立独行的石挥成了舆论批判的重点:《关连长》、《雾海夜航》他执导的电影被污蔑为动机不纯;上影厂的同事写他骄傲自大,说他根本不懂艺术,就知道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说他道德败坏,说他流氓成性,玩女人,更有甚者造谣乘周璇生病期间,强奸了她,几乎在一夜之间,石挥跌下神坛,从万众敬仰的“话剧皇帝”变成了臭狗屎。唯一给他温暖的母亲已经去世,唯一钟爱的艺术已经把他视为仇敌,他的人格像一张揉皱的白纸,在众人脚下无声的哭泣。
真正的石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已无从得知,唯一可知的是他的性子决定他选择死亡。毕竟能在这粗陋的世界上生活的特立独行的靠近理想并忠贞于心的人,太少了。
石挥1944年留下的一段访谈中,他这样对记者说:“我的个性比较认真一点,对什么事都不肯含糊迁就,尤其还没有平白受辱的耐性,这使得批评家们愈加认为我骄傲。有时,我也想学的乖一点,什么事情看的随便一点,这样或许有些好处,但个性是我从三十年来的生活环境养成的,一时也实在难改……”
“我痛切地感受到,在台上做戏不难,在台下做人却不容易!”
“不善应付成了根性,已成了不治之症,我只想好好在台上台下做人,不使爱我知我的人失望而已。”
1979年2月,上海电影局召开大会为石挥平反。1995年在广电部、中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拾』 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千面人的演员到底是石挥还是袁牧之
双料大师
石挥
石挥出身贫寒,经历丰富,这让他后来的话剧表演三教九流,千人千面,都得心应手,被称为“话剧皇帝”,电影时期的石挥也成为一个杰出的演员,比如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中,我们能看到他的精彩喜剧表演,40年代石挥转做导演,第一部作品即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我这一辈子》,这部改编自老舍原著的作品中,石挥的导演和演出,对原著意味的再现,对宏观格局的掌控, 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然而这部石挥在解放前拍摄,解放后重新修改上映的作品,也可以说是标志了石挥悲剧命运的开始,在建国后的文化部优秀作品评选中,以私营电影公司参加的这部杰作仅仅获得二等奖,之后石挥导演的两部作品虽然仍然很出色,但毕竟无法再达到《我这一辈子》的高度。石挥此人,狂放不羁,恃才放旷,1957年被划为右派后,因平时过于狂傲,树敌太多,于是原来的众同事群起而批判之,孤傲的石挥不屑置辩,于是在这个人人一、套中山装的时代里,穿上那身全上海也没有几套的贵重行头和金表,乘上他拍电影《雾海夜航》的道具船出海,如金庸笔下的黄药师所设想的一样,自沉于海。之前他还在改编曹禺的《日出》中写道:“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顺说一句,直到今天,石挥,这位伟大的中国电影人的名字仍然被某种阴霾遮蔽着,少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