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q正传电影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阿q正传电影的最后一句话是画外音,这句话是:“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阿Q正传》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由岑范执导,严顺开主演,于1981年上映。该片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农村为背景。
通过贫苦、落后、愚昧的农民阿Q的一生,揭示了当时贫苦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压迫及思想奴役下,生活上走投无路,精神上遭受严重摧残的悲惨情景。
《阿Q正传》主要角色
1、阿Q
演员:严顺开
未庄的农民,以打短工为生。他的人生权利几乎全被剥夺,不但被地主赵太爷喝令不准姓赵,就连向吴妈求爱竟也酿成了一场“恋爱悲剧”。他勤劳肯干、天真质朴,但思想上愚昧落后、精神上麻木混沌,靠本能忍辱含羞地苟活着,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或者去欺负像小尼姑、小D那样比他更弱小的人。
2、赵太爷
演员:李纬
未庄的地主,在当地极有权势,虽有钱却吝啬,既强横又伪善,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欺压阿Q等穷苦农民。对革命深恶痛绝,但当革命党得势时,马上投机革命。
3、假洋鬼子
演员:金一康
未庄钱家的大少爷,到东洋留学回来后剪了辫子,出门时装条假辫子,被阿Q鄙称为“假洋鬼子”。当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摆出激进革命者的派头,却不理睬来投革命的阿Q,而是与赵家父子“咸与维新”。
B. 老电影反特片唐经理是谁演的
李纬。在老式电影反特片当中,是有一个名为唐经理的角色,而其的扮演者为演员李纬。老电影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将它们的有关资料加以搜集、整理出版,可以保存史料。
C. 浙江钱江频道的女主持人李纬哪里人
李纬出生地:
河北石家庄
李纬(1919~2005)原名李志远,与弟弟李农、李志舆并称为“沪上影坛三兄弟”。中国影视、话剧演员。祖籍江苏常州。
D. 蓝色档案演员表介绍
向梅、梁波罗、李纬、叶志康、冯奇等主演的电影。
贺德彪年龄在20-25岁,是中统特工。性格忍辱负重、爱憎分明、八面玲珑,智慧超群 。在家庭变故,误会、痛失爱人,经历种种艰难的磨练后,逐渐蜕变成一名极其优秀的特工,为组织和抗日战争及新中国的胜利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
在40-45岁的时候,潜伏在中统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性格老谋深算。在诸多行动中爱上了沈亚奇,在最后运回蓝色档案的过程中,不幸死在寒冰的手里。
宋珍妮年龄在20-25岁,是中统特工。性格忍辱负重、爱憎分明、八面玲珑,智慧超群 。在家庭变故,误会、痛失爱人,经历种种艰难的磨练后,逐渐蜕变成一名极其优秀的特工,为组织和抗日战争及新中国的胜利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
蓝色档案剧情简介
赵康是剧中的一个悲剧人物,沈亚奇的初恋男友,真实身份是国民党中统特工,为了报国的信念甘心放弃爱情,佯装投降日本实则卧底,被心爱的人误会甚至伤害仍然矢志不渝,一方面坚持救国使命,一方面千方百计保护沈亚奇,形成了惊险紧张的剧情中最为浪漫的一个部分。
该剧构造出立体化的人物关系,更为曲折丰富的故事情节,剧情设置扑朔迷离,悬念迭起,动人心魄,突出时代感,带有浓重的命运色彩。
E. 他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是他“女儿”
No.1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中国电影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段不可思议的“奇观”: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互不相让”,同时摄制同名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并且几乎同时上映,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一件极其少见的事情。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根据著名作家周克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为什么两家电影厂会同时拍摄一部电影呢?一是周克芹的小说特别精彩,北影厂(王炎执导)与八一厂(李俊执导)争拍;二是不同的导演与原著周克芹之间对剧本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就产生了这段不可思议的“奇观”。
为了赢得先机,两家电影厂不惜动用当年一些最当红的演员特别是女演员来饰演戏中角色,除许茂分别由著名老演员李纬和贾六(本名贾世魁)饰演外,北影版由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李凤绪、杨在葆、张连文、管宗祥出演,八一版则由田华、王馥荔、斯琴高娃、周宏、赵娜、冯恩鹤、村里等出演。可以说,两部影片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影坛最红的一群演员。
北影版比较忠实于原著,以历经波折的四姑娘许秀云(李秀明饰演)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当时特定环境下人们心中的痛苦纠缠以及各种复杂的 社会 矛盾所带给人的极度影响。八一版则将原著悲情中心从四姑娘移到许茂老汉身上,侧重演绎了他如何艰难养育九个个性与命运完全不同的女儿,最后因内心承受巨大的痛苦而走上悲剧的故事。
总体来看,两个电影版本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自拔的悲剧色彩。不过,北影版感觉比八一版调理得好,故事情节打理得井然有序,不像八一版那么手忙脚乱缺乏条理。
从上映后的实际影响看,北影版也远远大于八一版。除故事情节打理得好之外,北影版与动用了当时著名的“北影三朵金花”——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不无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影三朵金花”是非常有名的,可谓红遍全国。之所以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三人能成为“三朵金花”,一方面归功于她们的才华和演技,另一方面则是她们的机缘。那时候,她们第一次触影,分别是《春苗》《渡江侦察记》和《南海长城》,直到现在,这些电影还都是颇为知名的经典影片。
至于2012年湖南电广传媒联合其他公司拍摄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电视剧版,则是后来的事。
No.2
刚刚过去的10月25日,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主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纬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我们向李纬老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
李纬,1919年10月25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原名李志远,祖籍江苏省常州市。1937年18岁那一年,他应电影导演孙瑜之邀,进中央电影摄影场参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开始其电影生涯。1940年,担任中华剧艺社演员,同年与白杨、金焰等共同出演电影《长空万里》。
李纬18岁开始从艺,一生主演和参演了50多部影片,他的表演实诚、质朴、接地气,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能揭示出各种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点,被誉为“银幕千面人”。
在李纬参演的50多部影片里,最为让人兴趣浓厚的是1948年他在《小城之春》里扮演的小资情调的知识分子章志忱,《我这一辈子》中性格倔强刚烈的儿子海福、《飞刀华》中武艺高强的杂技艺人华少杰、《舞台姐妹》里阴险狡诈手段狠毒的戏院老板唐经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忍辱负重的农村老汉许茂、《没有航标的河流》中漂流在萧水上的放排人盘老五、《菊豆》中性无能而又有虐待狂倾向的染坊老板杨金山等等角色。他的表演往往能令人拍案叫绝,是当之无愧的表演艺术家。
尤其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与他同龄的男女演员因为年事已高都陆续息影,他却以自己的高产高质继续活跃在中国影坛,陆续参加了电影《大刀记》《从奴隶到将军》《蓝色档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阿Q正传》《没有航标的河流》《漂泊奇遇》《车轮四重奏》《少爷的磨难》《山林中头一个女人》《无情的情人》《菊豆》《当代小侠》,以及电视剧《神禾塬》《风雪夜归人》等的拍摄。
几十年来,李纬获奖无数,如第1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荣誉奖、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表演荣誉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等。
No.3
李纬的夫人为上影厂著名演员张莺,她1948年开始拍电影,曾出演《妇女春秋》《再生凤凰》《生命交响曲》《金钱梦》《笔中情》《今天我休息》等电影。
1950年,李纬与张莺因共同出演电影《生命交响曲》相识,第二年,两人又在电影《只不过是爱情》中扮演一对恋人,正是通过这部电影,两人因戏结缘,从银幕上的情侣成为了生活中的夫妻。后来,两人又同在《雾海夜航》和《护士日记》中饰演夫妻,在《蓝色档案》中也有合作。也就是说,他们这对夫妻在银幕上曾有至少五次合作,且大多数都是饰演的夫妻。
与同时代的女演员相比,与丈夫相比,张莺在事业上没有大红大紫。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张莺渐渐离开银幕,当起了电视剧制片人,只是遇到合适的角色,她才有可能客串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她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丈夫和家庭。也正是因为她的付出,李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去。
李纬的家族可以说是一个演艺之家。李纬在家里八个兄弟中排行老二,他其中的两个弟弟李农和李志舆都是著名演员,三兄弟被称为“沪上影坛三兄弟”。并且,他的侄女、李志舆的女儿李芸也是80年代走红的美女明星。
李纬的弟弟李农原名李志农,曾先后参演过《渡江侦察记》《红日》《珊瑚岛上的死光》《楚天风云》《风流千古》《上海屋檐下》等电影。
李纬的另一个弟弟李志舆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影视、话剧演员,曾主演《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勿忘我》《井》等影视剧。并且李志舆的第二任妻子洪融也是著名演员,曾参演过《年青的一代(重拍)》《东港谍影》《儿子、孙子和种子》《城南旧事》等的拍摄。
李纬的侄女李芸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主演、参演了内地第一部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以及《西厢记》《尘缘》《鲁氏兄弟》《天使与魔鬼》《伦敦启示录》《审记备忘录》《天使与魔鬼》《若男和她的儿女们》等电影以及《温柔陷阱》《重案六组》《乾隆王朝》《雾非雾》《玫瑰花开》等电视剧。
90年代中期,李纬突患中风,在病床上一瘫就是11年,饱受病魔折磨.不过,直到去世前,他的思路依然敏捷,他说:如果不是由于中风瘫痪,完全可以一直演下去。
2005年8月21日10时,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纬因病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再一次向李纬老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
F. 电影舞台姐妹演员表
电影舞台姐妹演员有演员谢芳饰演竺春花、曹银娣饰演邢月红、高放饰演江波、上官云珠饰演商水花、李纬饰演唐经理、邓楠饰演和尚阿鑫等。
《舞台姐妹》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CAmdhbum24Jd8YjGrXgA2g
提取码:53mt
1940年代初,浙东某山村的童养媳竺春花(谢芳)因不堪虐待逃入某个越剧戏班,与教戏师傅的女儿邢月红(曹银娣)结为姐妹。不久,攻旦的春花和习生的月红双双成为戏班台柱。
戏班在绍兴演出时,当地豪绅企图凌辱月红,为掩护她,春花被人绑在桥头示众,邢师傅也被打致死,临终前,邢师傅嘱附两人要“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戏班到上海后很快唱红,戏院唐经理想借上演淫秽剧目捞取更多银子,被春花严词拒绝,但月红却贪慕虚荣堕落成为唐经理的玩物,姐妹因此反目,但两人的情分并没到此终结。
G. 舞台姐妹电影演员表
谢芳、上官云珠、曹银娣、冯奇、李纬。
《舞台姐妹》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由谢晋导演,谢芳、上官云珠、李纬、曹银娣等主演,于1965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解放前,浙东某山村童养媳竺春花因不堪虐待而逃跑,进入一个越剧戏班,与教戏师傅的女儿邢月红结为姐妹。春花攻旦,月红习生,成为戏班台柱。
抗战胜利后,春花在新闻记者江波的影响下组织姐妹班演出《祝福》。唐经理承当局旨意指使流氓加害春花,事后迫于舆论压力又胁迫月红供认“出于姐妹恩怨所为”。
春花当众揭露这一政治阴谋。解放后,春花随土改宣传队下乡演出,邂逅孤身回乡的月红,两人百感交集,重又开始了新的舞台生涯。
影片把戏剧小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台上唱戏和台下做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这舞台姐妹一富有哲理意义的严肃课题,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发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惨遭遇,以及旧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对艺术及艺术家的残害。
1983年又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H. 王丹凤的人物经历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
当她随友人去合众影片公司看拍戏时,那娇小,甜美的外形,被导演朱石麟看中,便让她饰演影片《龙潭虎穴》中的丫环。时年16岁。朱石麟为她改名王丹凤,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由于她扮相很甜,表演纯真,自然,影片上映后,效果不错。不久又让她在《新渔光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角,一举轰动影坛,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
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教师万岁》等影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中电一厂、二厂主演《青春河边草》、《肠断天涯》、《无语问苍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边草》,是一部根据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改编的。王丹凤将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内心感情,揭示得含蓄,真切,成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片公司主演了《无语问苍天》、《琼楼恨》、《方帽子》等10几部电影。
1951年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5年赵丹运用斯坦尼体系排练舞台剧“雷雨”,王丹凤饰四凤。还有舞台剧“家”中的鸣凤。两个角色,不同的人物内心,王丹凤将她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把两个角色处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与柔美,显露了她高深莫测的表演技巧。1957年她以优秀的演技,又出演了《护士日记》一片,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护士岗位的思想发展与变化,在《女理发师》一片中,又以夸张、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理女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心灵。在主演古装片《桃花扇》中饰演才气横溢的俏丽多情名妓李香君,将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演得真挚,感人。以后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从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
1985年,王丹凤夫妇应美国白宫邀请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里根总统就职典礼。90年代初移居香港。
王丹凤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王丹凤一生中扮演过各种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实,可信。这与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负于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是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一位优秀女演员。 王丹凤异常出众的相貌和风华正茂的年龄,连同她主演的众多影片,自然引起了香港电影界同行的密切注意。于是,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向王丹凤发来诚挚的邀请,高薪聘请她在该公司即将开拍的新片中担任女主角。王丹凤为了拓展更为广阔的演艺天地,1948年11月便行色匆匆地赶往对自己来说十分陌生的香港。接着,王丹凤无暇顾及眼前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街市,就一头扎进了正在等待着她进入新角色的摄影棚里。在程步高编导的《锦绣天堂》、《瑶池鸳鸯》、乌莫方编剧、马徐维邦导演的《琼楼恨》、王元龙导演的《王氏四侠》、齐闻韶编剧、谭友六导演的《海外寻夫》、陶秦编剧、李萍倩、刘琼联合导演的《方帽子》等六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个宜古宜今、性格各异、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
在这些影片的其中一部古装片《锦绣天堂》里,王丹凤再次圆梦和她崇拜的“电影皇后”胡蝶在一起配戏。而《王氏四侠》则专为王丹凤度身定做,导演王元龙还煞费苦心地为符合片名,不但亲自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另请了著名影星王引、王人美,两男两女共同联合主演。可喜的是,王丹凤在香港拍摄的这几部影片,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她那种小家碧玉型的少妇形象,深受香港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王丹凤在香港短短两年多时间,又迅速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在她面前的是一幅更为广阔而灿烂的前程美景。
1950年初,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劳军演出。在广州这座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的新生城市里,王丹凤看到了解放了的人们一种无比喜庆的崭新精神风貌,心花怒放,处处感觉非同以往。他们一行又参观了驻地的兵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朴素和良好的军容军纪,结合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给年仅25岁的王丹凤震撼很大,感想颇深。紧接着,王丹凤又留在广州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她看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光辉前景,体现到作为一个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自豪。
回到香港之后,进步电影界学者司马文森、洪遒、齐闻韶等人像地下党一样,秘密组织大家学习《社会发展史》,暗自收听来自大陆捷报频传的喜讯,思想单纯、激进的王丹凤,再也不愿在她认为的港英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的香港空耗青春了,于是,王丹凤毅然拒绝了香港其他一些电影制片公司的拍片续约。在当年年底,在进步的电影人士司马文森等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王丹凤满怀着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热爱和向往,与专程到香港前来接她的未婚夫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倍感亲切和熟悉的上海。在解放了的上海,由千万双观众渴盼的眼睛,在等待着王丹凤回来塑造新的角色。 祖籍浙江宁波的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美丽与生俱来,她的外表惹人喜爱。经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凤。虽然说王玉凤并非艺术世家,但父母亲却爱看地方戏,每次上戏园或剧场的时候,总是把王玉凤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华丽的舞台在女儿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种子。她酷爱看电影,在自己的闺房的四周和床边,都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许多明星照和剧照,特别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人主演的电影奉为至爱,把她们当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们主演的每一部电影,王玉凤都要想方设法的前往观看。在电影院里,她如痴如醉的观看着银幕上周璇、袁美云、胡蝶演绎着的动人角色,特别是看到她们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种悲剧结局而收场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银幕上的角色一起融入剧情之中,有时更是忍不住的在剧场里伤心的低声哭泣起来。虽然王玉凤也明白,这是演员们在演电影,但她却一时半会难以从银幕上的悲剧情节中及时的清醒过来。
1941年,王玉凤已出落成犹如盛开的花朵一样的美丽少女,这时候她在爱国女中的中学读书生活也即将结束。王玉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天一影片公司”和“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1938年起先后在新华、华成、华影、国泰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她深知邻家小阿妹的王玉凤酷爱电影,有一天便带着王玉凤前往自己所在的电影公司参观。当时正在执导电影的导演朱石麟发现了王玉凤那俊秀的美貌,他当时就叫住王玉凤,和颜悦色询问她愿不愿意当一名电影演员。王玉凤听到导演的这番话,从心底里感到又惊又喜,但是,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中学生,王玉凤还是老实地告诉朱导演,要先回家征得家长的意见以后再说。
当王玉凤兴高采烈地把在电影公司遇见朱导演的情况,向父母高兴的汇报时,孰料,开旅店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女儿去干演员这一行。随后,王玉凤又再次来到电影公司,主动找到了导演朱石麟,述说心愿。朱石麟很是高兴,他当即让王玉凤在由他导演的影片《龙潭虎穴》的布景前,以扮演一个小丫头端茶的戏来试镜头,朱石麟发现镜头中的王玉凤不但十分上镜,而且非常抢眼。于是,朱石麟当即与王玉凤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朱石麟对王玉凤未来的灿烂星途,寄予了最深切的厚望,于是,他还特别把“王玉凤”原名的这三个字,稍微改动了中间的一个字,去掉“玉”而换上“丹”字,为“丹凤朝阳”之意。王丹凤的艺名,便由此而来。 《龙潭虎穴》中的小丫头,仅仅只是王丹凤初上银幕“试镜头”的一个开端和起步。镜头里的给剧中人的老爷端茶的小丫头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娇美动人,虽然这个小的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并没有出现在公演的影片中,但王丹凤的出众容貌和质朴的表演,已经足以让朱石麟感到喜不自禁了。所以在当年,王丹凤便接着在朱石麟导演、桑弧编剧、顾也鲁、吴茵主演的《灵与肉》中扮演一个女学生。随后在当年年底,王丹凤又在于由编剧、屠光启导演的《新渔光曲》里一跃成为了女主角,与当时的红小生黄河配戏。当年由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脍炙人口,在1935年2月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的“荣誉奖”,其中由著名音乐家任光所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极赋特色,广为流传。此次重新拍摄的《新渔光曲》,是在此基础之上另一种崭新的延伸。
王丹凤就在这部《新渔光曲》的影片中,扮演了过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受尽剥削欺凌、贫穷而又善良的渔家姑娘小猫。这一角色对王丹凤来说,不但显得特别的陌生,而且是与她的家境和个人的经历简直天壤之别。但是,充满神奇光与影的银幕诱惑力和对角色的深深喜爱,使王丹凤对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情有独钟。尽管她在踏入银幕前后始终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也缺乏长期拍戏的实践经验,可王丹凤对自己扮演的这个人物的悲叹命运首先是深深的感动。所以,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王丹凤在经过导演的耐心启发下,完全融入到了角色当中,把这个渔家女表演得真挚而传神。影片放映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这部《新渔光曲》在某种意义上虽步人后尘,但有所创新的主题和艺术化的感染力,还是使这部影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功。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三年间,是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上海沦为“孤岛”的时期,上海的电影巨头张善琨把当时的各影业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综合而成“中联影业公司”,后改为“华影影业公司”。王丹凤便先后在“中联”、“华影”影业公司陆续主演和参演了《落花恨》、《春》、《秋》、《博爱》、《断肠风月》、《浮云掩月》、《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万紫千红》、《新生》、《丹凤朝阳》、《红楼梦》、《大富之家》、《教师万岁》、《凯风》、《春江遗恨》、《情海沧桑》、《人海双珠》、《鹏程万里》、《莫负少年头》、《幽兰谱》等共计22个影片,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情爱为主题的影片中,王丹凤扮演的几乎都是那种被侮辱、被摧残和被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历经爱情波折的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银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尽相同的悲剧故事,牵动着银幕之外的无数观众的心,王丹凤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最闪光的著名电影明星,被誉为 “小周璇”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之后,当时由“华影”一家独揽电影生产大权的一枝独秀,立刻被许多在战后如雨后春笋所纷沓成立的新的电影制片公司所取代。在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俩联合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在上海率先挂牌亮相,在此之前,柳氏兄弟关闭曾经创业的“国华”影业公司,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此番他们重整旗鼓,投资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杨小仲编导的《民族的火花》,杨小仲极力邀请王丹凤前来主演剧中的一个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女教师的形象,这也是王丹凤在她主演和参演了25部电影之后,一改过去那种柔弱而不幸女性和形象姣美的大小姐的崭新戏路。这部进步影片是柳氏兄弟作为重定“国泰”之时的“开山之作”,由于该片内容首先符合和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一经献映,就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于是,柳氏兄弟联合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在1945年到1950年期间,共拍摄不同题材和类形的影片多达40余部,其中既有进步的时事片、以抒情见长的文艺片、还有为迎合一部分观众的猎奇而拍摄的恐怖凶杀的惊险片,使他们的这家影业公司不但成为上海电影界的新宠,而且由于善意经营市场和懂得运行机制,而成为影业公司的一道最著名的品牌。
其间,王丹凤作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选择拍片,她从不与任何一家影业公司固定签订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业公司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乱点鸳鸯》、《鸾凤怨》、《断肠天涯》、《无语问苍天》、《珠光宝气》、《夜来风雨声》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当时上海电影界著名女演员中拍片最多的“高产女星”之称誉。
特别是让王丹凤感到万分欣喜的是,能与她昔日少女时代的“偶像”周璇、袁美云同时在同一部电影《红楼梦》中领衔主演,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云反串扮演贾宝玉,而王丹凤扮演的薜宝钗,一颦一笑,显示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雍容与华贵,导演卜万苍之所以选择王丹凤,是认为她的年龄、相貌和气质最符合和贴近剧中人,这给起初总是担心与大明星配戏怕演不好的王丹凤信心大增。 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11月,王丹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
此时,王丹凤与柳和清正忙碌着在筹备两人的婚礼。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
继而,王丹凤便重返影坛,在当年柳中亮独立门户创办的“大同”影业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摄的影片《彩凤双飞》。这部影片由朱端钧等人编剧、潘子农导演,王丹凤和李纬、陈述演对手戏。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随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经过“公私合营”,全部归属于国营体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拆分成立了“天马”、“海燕”、“江南”三个电影制片厂。江南厂开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艾明之编剧、陶金导演的《护士日记》。这部影片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凤扮演的那个年轻漂亮、积极向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崭新银幕形象。
《护士日记》主要讲述青年女护士简素华为了服从国家建设需要,毅然离开上海,奔赴祖国边陲参加工业建设的故事。自从王丹凤拍摄电影以来,还从未扮演过这类新中国新女性的角色。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丹凤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在认真仔细地琢磨着简素华这个角色。随后,她来到上海护士专科学校,访谈了好多即将毕业的护士。摄制组到包头钢铁厂拍外景的时候,王丹凤又自觉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从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参加包钢建设的青年人中,汲取着塑造先进青年的营养。
影片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其中适当加入了抒情化的爱情点缀,这是在当时一切强化政治要素、淡化艺术特点的非常时期,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
影片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表现女护士简素华慈母般地哄着高昌平的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的词句,流畅的曲谱,虽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儿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阶所作的乐谱用在这里却极为合适,歌词里的“小燕子”所表现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简素华这样一代有志的青年女护士。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为了从生活真实出发,符合护士身份,主动提出让王丹凤自己亲自演唱。以前王丹凤曾在几部影片中演唱过电影插曲和主题歌,而这次在现场拍摄时,王丹凤是从她心底里所发出来的一种最佳的情绪融合。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哼唱几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儿童们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在大人们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 1978年,王丹凤首先在参演的《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随后,王丹凤又与韩非、孙景路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在峨影厂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从那以后,王丹凤便再也没有接拍电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凤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
王丹凤淡出影坛后,她没有休闲在家,更没有停滞不前。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她深入基层,参政议政。改革开放30年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社会活动家,一个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对于王丹凤和她丈夫柳和清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俩应邀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
作为电影界人士,恐怕没有第二个像王丹凤夫妇那样受此礼遇。
1989年丈夫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
香港的报纸如此评介“功德林”: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
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王丹凤与柳和清已经携手走过了58个年头,已经跨越“金婚”,向“钻石婚”迈进。
5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 改革开放后,王丹凤申请去了香港,在那进而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国民航专机每天从大陆产地空运去的,新鲜美味,色泽漂亮,生意红红火火,随后还开设了分店。据友人讲,去餐馆品味美食的顾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观众,这些年逐渐扩大到崇拜她的海内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丹凤定居香港开饭馆,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选择。由于操作成功,生意兴隆,“功德林”素食餐馆已经继铜锣湾之后,又在九龙尖沙嘴发展了一个新的分店。虽然选择退出银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怀念电影界中的旧朋故友,经常与在香港的电影明星李丽华、陈云裳、夏梦、龚秋霞等交往。1985年,她夫妇俩曾应美国总统里根的邀请,出席就职典礼,还特地访问了中国电影皇后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
对于演戏,王丹凤已经是上海滩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已经整整在银幕上塑造了54个艺术形象,成为大陆电影圈内无人可以攀比的高产明星。她16岁踏入银海、60岁下海经商,在电影界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现今,对于倾情浇灌的“功德林”,夫妇俩潜心研究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这可以说是王丹凤另外一种成功和辉煌。
I. 谁有老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员资料
北京电影制片厂
导演 王炎
许秀云---- 李秀明
许茂 ---- 李纬
许秋云---- 张金玲
金东水---- 杨在葆
杨在葆---- 张连文
龙庆 ---- 管宗祥
颜少春---- 卢桂兰
许贞 ---- 刘晓庆
许琴 ---- 李凤绪
罗祖华---- 谭天谦
八一电影制片厂
导 演:李俊
许 茂-贾 六
三姑娘-斯琴高娃
四姑娘-王馥荔
七姑娘-周 宏
九姑娘-赵 娜
金东水-冯恩鹤
颜少春-田 华
龙 庆-村 里
罗祖华-王 辉
吴昌全-江 城
J. 中国电影百年的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2005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为庆祝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表彰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的评选活动。学会邀请了100位国内知名的电影导演艺术家、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电影教育家和制片人担任评委,从一百年间所有参与拍摄过电影的演员中选出100位佼佼者,可以认作中国电影百年间成千上万优秀演员的代表。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名单(分时期,以姓氏笔画为序)
1905年—1949年:(35人)
上官云珠、于洋、于蓝、王人美、王丹凤、冯喆、田方、白杨、石挥、刘琼、孙道临、阮玲玉、吴茵、吴楚帆、张平、张瑞芳、李纬、陈强、周璇、金山、金焰、胡蝶、赵丹、项堃、秦怡、袁牧之、陶金、黄宗英、舒适、舒绣文、谢添、蓝马、鲍芳、黎莉莉、魏鹤龄
1949年—1976年:(34人)
于是之、王心刚、王玉梅、王晓棠、王馥莉、卢燕、归亚蕾、田华、仲星火、刘晓庆、成龙、张良、张瑜、张艾嘉、李小龙、李仁堂、李默然、杨在葆、周润发、庞学勤、林青霞、郎雄、柯俊雄、祝希娟、赵子岳、赵丽蓉、唐国强、夏梦、秦汉、郭振清、陶玉玲、崔嵬、谢芳、潘虹
1976年—2004年:(31人)
王志文、王铁成、宁静、刘佩琦、刘德华、吕丽萍、巩俐、朱旭、宋春丽、张丰毅、张国荣、张曼玉、李连杰、李保田、李雪健、陈冲、陈佩斯、陈宝国、陈道明、周星驰、郑振瑶、姜文、奚美娟、梁家辉、梁朝伟、梅艳芳、章子怡、斯琴高娃、葛优、蒋雯丽、濮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