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坎坷艺术家于洋:和初恋妻子恩爱一生,儿子去世他为何感到欣慰
于洋,是著名老艺术家,也是新中国诞生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电影演员之一。出演过《中华儿女》、《生活的浪花》、《青春之歌》、《第二个春天》、《惊涛骇浪》等影视作品,他塑造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受观众爱戴。
除去演员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导演,曾自导自演过电影《万里征途》、《戴手铐的旅客》等作品。他妻子叫杨静,比他大两岁,也是一位著名老艺术家,夫妻俩携手走过69年,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1月,于洋的儿子于晓阳不幸病逝,享年44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将于洋和妻子杨静推入了悲伤的深渊.......
01.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因为时代的动荡,童年时期的他,过得十分艰苦。而在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这家庭变得更加贫苦,而后又赶上了家乡受灾,这让原本就破落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为了谋求生路,母亲只好带着他逃荒去了东北长春。
一路上,跟随母亲流浪的于洋,就像是一个小乞丐一样在街头讨生活,受尽了嘲笑和冷眼。尽管过程艰辛,但最终还是到达了长春落脚。
虽然结束了流浪的日子,有了落脚的地方,但好日子并没有眷顾他,反而因为没有父亲,所以于洋去了孤儿院,遭受了不少欺凌。直到母亲找到了一份佣人的工作,生活才稳定下来,而于洋被送去了上学。
在那个年代,有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于洋也不例外,但恶劣的环境,反而让于洋有了一颗坚定的心。
暮然回首,童年是一个很美好的时期,但在于洋的童年里,却是一段难熬的漫长时光,颠沛流离。这样的经历,或许是常人一辈子都经历不了的风风雨雨。
为了生活,加上不忍心看母亲独自劳累,12岁、有点懂事的于洋还去当过儿童演员,接触到了电影表演,为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其实,去试镜儿童演员的时候,他心里也没有底,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还真让他选上了,这也让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读完了学业。
因为有一颗爱国的心,成年的于洋也参加过战争,成为了一个热血的战士。结束后,他又再度回到了热爱的表演上。
1947年11月,于洋进入了黑龙江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自此踏上了演艺之路。
起初的于洋,在影片中饰演的都是一些配角,虽然不是主角,但却磨练了他的演技,塑造角色上,也是有了独特的见解。
那段时间,活跃在银幕的于洋,可谓是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02.
1950年,于洋参演电影《卫国保家》,在影片中,他第一次饰演男主角,是起航演艺辉煌的开始,也是他和妻子杨静爱情的起源。
杨静1928年出生,是内蒙古人,她和于洋的经历差不多,都是从艰苦的生活中成长。原本她是打算要做医生的,但却因为能歌善舞,被调入了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的文艺兵生涯。
那时候刚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参演这部作品是被领导推荐,两人在剧组中相识,戏中饰演的也是一对未婚夫妻。
在见到漂亮又有气质的杨静,于洋十分腼腆,一打招呼就红了脸,这让杨静心里也暗自发笑。
当时拍电影,并不像现在的模式。在电影开拍之前,剧组让演员去山东海阳县体验生活,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便学习采访。
在开拍之前的接触,于洋觉得杨静是一个好姑娘,反观在杨静的眼里,于洋也是一个真男人,心里都生出了好感。
有一次,剧组发烤白薯,于洋与杨静一起去拿,结果手碰到了一起,他们不好意思地缩了回来,便相视一笑,心里都有一些甜蜜。
因为两人都是第一次演感情戏,这让两人都很羞涩,感情也在慢慢地升温,只是当时的年代并不如现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敢逾越半分,一直都是以礼相待、朋友相称,但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萌生。
有一次,拍摄得有些晚了,收工的时候,于洋便主动提出送杨静回去,两人在月光的照拂下慢慢走着,他们的话很少,或许都在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吧。
虽然两人都对彼此喜欢,有“触电”的感觉,但在当时,即便是相互喜欢,也不好意思向对方表白,更是不敢让感情外露,不然会遭受到诸多流言蜚语。
在路上走着的于洋,不经意地碰了一下杨静的手,见她没有躲开,鼓起勇气便大胆地握住了,面对的于洋的动作,杨静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她没有甩开,感受彼此的温暖,这是他们彼此的初恋。
多年以后,于洋回忆说:当时我国拍摄的电影还比较少,能够在同一部电影里出演男女主角,应该说还是很有缘分的,过去有一句老话:“情人眼睛里出西施”,我第一眼就看她对上了眼儿,我看她挺好,她看我也挺好,就是这样的。
而杨静也是满脸幸福地说:我非常感谢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是非常憨厚的,年轻人也非常真情,也非常单纯;我和于洋确实一见如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见钟情。
03.
只是在电影《卫国保家》拍摄完后,两人却分开了。
于洋回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而杨静也回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分别的日子,他们仍旧有联系,靠着写信来鼓励对方,积极进步。
因为杨静的年纪更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看杨静还单身,领导十分关心,甚至还为她找了对象,但杨静的心早已装满了于洋,哪里能容下其他人。
但这在当时,有不少人都是由组织说亲定下的婚姻,这对杨静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幸好她找了借口推脱,这才有了后面的爱情故事。
1953年,正在河北农村体验生活的杨静,接到了去长春拍摄电影《结婚》的通知,这个任务,让杨静十分欣喜。去长春拍摄,不是能够见到心爱的人了,再加上电影的名字,她的心十分激动,变得也期待了起来。
等到了长春后,得知搭档的是于洋,杨静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她一直在等待着跟于洋再次相见,整整三年,他们饱受相思之苦。
在第三天,杨静的门响了,一张纸条塞了进来。杨静看到那熟悉的笔迹,十分惊喜,打开一看是相约地点和时间。
两人约在了南湖见面,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在雪地上走着,两人很默契没有说一句话。当一阵阵北风吹过,于洋从包里拿出了一条毛茸茸的围巾,温柔地给杨静围上,顿时,一股暖流袭满杨静的整个心房。
趁着此刻,于洋终于说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求婚。杨静听后,欣喜若狂地答应了,两人相拥在一起。
在结束电影《结婚》的拍摄工作后,两人同时打报告结婚,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礼,是由葛存壮主持和操办的,隆重而又热烈。对于他们能够走到一起,有很多人都送上祝福。
婚后不久,杨静就怀孕了,此时的于洋还接受了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拍摄任务,他十分难过。
就算是多年以后,于洋在回忆起来,都是感慨万千:临行时是个月圆夜,杨静还要挺着大肚子来火车站送我,看着她眼泪簌簌地流,我也酸酸的难舍难离。
04.
1954年3月,杨静生下了女儿,取名于静江。
因为于洋还在外面拍戏,杨静则写了一封信,并将女儿的脚丫子印在信上,当于洋看到后,十分开心,还与身边的同事们炫耀。
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正式成立,面向全国招生,于洋和妻子杨静经过考试,进入到表演训练班进修。
在学校进修期间,两人十分刻苦,表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在毕业大戏上,于洋和杨静主演的《第十二夜》,得到了诸多赞赏,就连国外的电影专家还专门为他写了评语:你是一艘大船,大船就应该在大海里航行。
刚毕业的他们,就收到了陈怀皑(陈凯歌的父亲)邀请,让他们在电影《生活的浪花》中饰演男女主角。
而后,于洋还参演了影片《英雄虎胆》,因为有侦察兵的经历,于洋很自然地就贴切角色,甚至还有一段交际舞的戏份,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模范对象。
此后,于洋和杨静都进入了演艺生涯的巅峰,拍摄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在荧幕前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记忆和印象。
1960年秋天,杨静再度为于洋生下一子,取名为于晓阳。儿子的到来,让全家乐开怀。
不久后,因为特殊年代,于洋和杨静都遭受到伤害,暂时退出了银幕,中断了演艺生涯。直到1974年才再度复出。
继续耕耘在演艺界的于洋,事业突飞猛进,更是被评选为国内“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于洋和杨静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们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幸福,就连在银幕上都多次扮演恋人和夫妻,戏里戏外都是爱。
随着年纪的增长,不论是于洋还是杨静,都逐渐淡出了荧幕。
200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翟俊杰执导《惊涛骇浪》,他邀请了这位老艺术家于洋。面对邀请,于洋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去了片场。
当时是夏天,为了拍戏要穿着厚厚的棉袄,温度39度,再加上布景灯光的温度,可以说高得吓人,但于洋却坚持下来了。
要知道,彼时的他已经73岁了,如此高龄还能坚持下来,并且没有任何的要求,这样的行为,给全剧组都十分感动。
05.
虽然于洋半隐退了,但还是一个有名气的老艺术家。因此,有不少人找于洋拍广告,但于洋都一一拒绝了。
他说:钱是好东西,但我做了某个商品的广告,万一商品的质量不是广告词里的那样,那我岂不是用自己的名义欺骗了广大的消费者,损毁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名声。
不得不说,于洋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清楚地认识到了本质。
因为于洋和杨静的影响,他们的一双儿女在成年后,也进入了演艺圈。
女儿于静江,曾在曾在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饰演过女主角韩英的童年时代,成年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做导演,之后随同丈夫倪星伟走出国门,在美国主要从事中 美文 化艺术交流与推广方面的工作,现任美国华人文化艺术界联盟主席。
她曾将中国著名演艺品牌《同一首歌》,以及《茶馆》《大红灯笼高高挂》、《美猴王》等名剧搬上美国舞台。
儿子于晓阳,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电影导演,曾执导过《开着火车上北京》《老区新人》《拉着梦的手》《阿凡提的故事》等影视作品,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于晓阳的妻子是迪里拜尔,是响彻世界的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看着儿女都事业有成,家庭也是幸福美满,于洋和杨静也很欣慰,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生活中,在杨静面前,于洋是一个十分体贴的“小丈夫”,事事都让着妻子,还将妻子当成是“领导”,美曰其名:一切服从领导的安排。
反观杨静,在她的眼里,丈夫于洋永远都是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她说:于洋这个人,我崇拜他,我爱他。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耄耋之年,竟然迎来了一个噩耗。
2005年1月7日凌晨,于晓阳在为电影《爱在北纬三十度》外地取景回京的火车上,因连日奔波、身心疲惫,导致哮喘病突发不治身亡,享年44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于洋和妻子杨静心中永远的痛,他们至今都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06.
每每在于晓阳出远门时,他都会告诉父母,让他们不要为自己操心。
对儿子的怀念,于洋也不禁说:虽说阳阳已40多岁了,但在我们眼中,他永远都是个孩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于洋夫妻和儿子于晓阳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最多沟通方式就是电话,就连在最后一次离开时,于晓阳都给于洋夫妻打了招呼。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外面忙碌的孩子,怎么能让父母不牵挂呢,而于洋还说:每次接到阳阳从外地打来的电话,我们都会高兴好一阵子。
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于晓阳这次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面对儿子的逝世,于洋和杨静都老泪纵横,他们一下子消瘦了十几斤。虽然于晓阳是在火车上病逝的,但中国电影集团认定他是“因公殉职”,这也让于洋心里欣慰。
因为在于洋看来,儿子于晓阳就是一名战士一样,倒在了战场上。
经过一段时间,老两口也从丧子之痛中走出。
2019年,于洋90大寿,在生日宴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陶玉玲、杨在葆,歌唱家郭淑珍、相声艺术家姜昆等人都前来祝贺。
虽然于洋已经90岁的高龄了,但看上去仍旧精神累铄,慈眉善目,笑得很开心。
如今于洋已经92岁,妻子杨静还将他当成宝。这对夫妻携手走过69年的婚姻生活,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始终都保持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牵手,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那是热恋中情侣以及新婚的举动。但在于洋和杨静的身上,却从年轻一直牵手到老。
即便是现如今,他们还会手牵手一起去买菜、逛街、散步,杨静还会时不时的撒娇,看丈夫于洋的眼神,仍旧是少女初恋时的幸福。
而在节目上,于洋也打趣的说:我们两夫妻什么东西都经历过,就是没有吵过架,我也好想和她吵上一次,但是她的脾气太好了,都不想跟我吵。
夫妻之间,正是因为这样的互敬互爱,紧紧相依,心中始终对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才能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能够甜蜜如初............
-END-
『贰』 秦怡庆百岁寿辰,坐轮椅身形佝偻显憔悴,经历坎坷儿子患病早逝
近日,知名影星秦怡迎来百岁寿辰,上海文联、电影集团等机构纷纷派出代表,前往医院看望秦怡,并为其贺寿。
99周岁高龄的秦怡,早已满头银发,坐在轮椅上,身形佝偻,精神略显憔悴。虽然她目前住院疗养,但当有工作人员和演艺人员探望时,秦怡还是梳妆整齐,友好交谈一番。
文艺机构祝贺秦怡生日,许多中青年演员也纷纷转发祝贺,其中就有黄渤、张雨绮等大牌演员,粉丝也称其为人民艺术家。
秦怡确实获得过“艺术家”这一荣誉称号,不仅凭借个别角色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她也数次获得不同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是国内影人代表人物之一。
秦怡获奖名副其实,今年已经是她从艺的第82年。早年间,秦怡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女明星,后来她开始担任上海制片厂演员,几十年间出演的佳作不断,代表作有《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等。
甚至在96岁那年,秦怡还接拍了敬老爱老主题电影《一切如你》。当时秦怡的身体状况较差,全部戏份都在医院完成。她饰演一位优雅得体的老太太,将对亡夫的执念与爱意表现得入木三分。
秦怡无疑是一位传奇影人,但她的光环背后,却是历经磨难的生活。秦怡的最后一段婚姻是与演员金焰结合,两人皆是二婚,因同样是人气演员,二人还曾被誉为“银坛双翼”。
而实际上,秦怡晚年透露过她与丈夫性格不合,两人同楼不同屋地分居多年,但在丈夫胃病手术失败后照顾了他二十年。
秦怡与金焰的独子金捷,在特殊时期患上精神疾病。从少年直至去世,都由秦怡照顾,日常护理都由她亲力亲为,甚至是拍戏和上节目都带着金捷。可以说,秦怡把大部分母爱都给了金捷。
但秦怡另有一个女儿,早年她与女儿的关系却尤为紧张。女儿金斐姮是秦怡与前夫陈天国的女儿,因婚姻问题与秦怡闹得很不愉快,母女间很长时间断了往来。秦怡对女儿的固执颇有怨言,甚至在九十几岁高龄时,仍说女儿的行为是为了帮前夫出气。
不过好在,女儿55岁后开始体谅母亲,恢复了往来,与秦怡相依为命。晚年秦怡身体状态不佳,但有不少活动邀约,女儿还会陪同她参加。
秦怡的一生饱经风霜,经历无数挫折,中年丧夫,晚年丧子,颇有些红颜薄命的味道。但她不舍艺术追求,得来荣誉傍身,最后还与家人和解,称得上是非常圆满了。
『叁』 林永健在春晚彩排时,儿子为什么会意外去世
国家一级演员林永健:春晚彩排时儿子意外去世,成一生的遗憾
每年的大年三十,大家都会围在电视机旁观看着春晚带来的欢乐,这个时间也是大家能够从不远万里的外地回到家中团圆的日子。
而春晚上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便是喜剧演员给大家带来的小品,不仅有欢乐更多的是感动。
毕竟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很多明星演员们放弃了自己团圆的机会,依然坚守在舞台上为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一般在舞台上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演员,除了演技好长相出众外,还有就是长相有特点的也会深得人心,演员林永健就是凭借着自己喜剧性的长相,小眼睛和精湛的演技深受观众喜爱。
祝愿这位优秀的演员,在今后的生活中幸福美满,一家幸福健康,更希望在舞台上看到林永健更多精彩的表演。
『肆』 在春晚彩排时得知儿子去世消息,成他一生的遗憾,这位国家一级演员是谁呢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春晚彩排时收到儿子去世消息,但是仍然强忍悲痛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因此成了他一生的痛,他就是林永健。
这样的形象想要当演员的话,无疑是非常吃亏的,可是他从小就有一个演员梦,一直为此默默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之下,终于靠演技征服了观众。
或许是自知长相不佳,他不管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够完全放下形象和包袱虽然说林大竣承载了夫妻二人很多期望,但是林永健却并不宠溺林大竣,在很多细节里,我们都能看出林永健其实是一个严父。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儿子,林永健也只能板起脸来。
作为一个演员,林永健将敬业这两个字诠释到了极致,就连儿子去世,都要强忍悲痛,完成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父亲,他对林大竣严厉之余又不失温情,希望他未来能够和儿子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
『伍』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春晚彩排时,收到儿子去世消息,成他一生的痛,他是谁
提起林永健这个姓名,咱们啊,应该是耳熟能详,因为他给咱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和欢笑声。也因此他可以频频地登上春晚的舞台。他还和自己的儿子一同参加过真人秀的节目,在节目中他和儿子的互动也引起网友们的纷乱仰慕。
小品演员林永健咱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常说的:戏大于天。舞台上他是一位优异的演员,但在生活中,他也是个父亲。在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据守自己的作业。这不是他把名望看得多么重要,而是一个演员的专业和对搭档的负责任。这件作业无疑在他的心中成为了一生的惋惜,直到第二个孩子出世,林永健才干提起这一段阅历。
『陆』 哀叹,电影大师谢晋四个子女三个智障,唯一继承衣钵儿子未婚早逝
第25届百花奖在一片质疑声中落下帷幕,冯绍峰获得最佳男主角,李易峰、杨颖分别获得最佳男女配角奖。不敢相信,作为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明举办的中国三大奖之一,竟然将奖项颁给了面瘫脸“演员”,它的含金量和权威性竟下降到如此田地,着实令人心寒不已。
百花奖近两年的获奖导演和演员饱受争议,然而历史上百花奖也曾评选出了很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就论导演来说,有冯小刚、徐克、周星驰等无论票房还是口碑双保证的名导,其中最厉害的却是被称为人民导演的谢晋。
谢晋1923年出生于浙江上虞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名士,父亲是香港有名望的会计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谢家就是谢晋的祖上,他的父亲为了纪念祖上谢玄和谢安为他取名为谢晋,希望他能够考取名牌大学,出国留学当博士。然而谢晋从小却只对戏曲情有独钟,后来随父母迁居上海之后对戏曲的痴迷转向了电影。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童年时代浓厚的兴趣,中国将会损失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导。
和现如今大多数高考学子填报志愿被父母左右一样,当年高中毕业的谢晋一门心思想要报考戏剧学校,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他们眼里可能“戏子”并不是有前途的专业。我们后来能看到这么多经典影片得感谢少年谢晋的执着与倔强,他义无反顾的考入了四川一所戏剧专科学校,受到中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焦菊隐、马彦祥等师辈教导和培育。后来谢晋主动辍学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随即考入了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
《女篮五号》是谢晋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他也因此获得墨西哥电影节的大奖。但真正让他蜚声海内外的却是电影《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琼岛英雄花》,讲述了女主角从奴隶奋斗成为共产主义的战士,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谢晋凭借这部电影获1962年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导演奖,这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这才是百花奖该有的分量!
道家有云“凡事物极必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谢晋的导演事业太顺风顺水了,便出现了相反的家庭悲剧。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生出的小孩智障几率很大,但是谢晋和妻子徐大雯并非近亲结婚却四个子女有三个智障,唯有大儿子谢衍是正常的。本来多子多福,在谢晋这里却全然成了悲剧,好在还有继承导演衣钵的大儿子可以给他安慰。只是大儿子却终身未婚,可能是不想重演父母一辈的悲剧吧。如果谢衍一直导演下去,在谢晋的帮衬和教导下将来势必会成为一代大师,只是命运无常,59岁的谢衍突然撒手人寰,谢晋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似乎崩塌了一样。丧子之痛再加上文革对他的批判,老年的谢晋当时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悲痛欲绝?
谢晋的三儿子早年因为哮喘去世,四个子女只剩下“智障”的老四和尚能生活自理的女儿。正是由于家庭的不幸让谢晋对残疾人事业很是关注,他默默担任了15年的残联副主席,为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启明星》的电影,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智障儿童生活并由智障儿童担任主要演员的影片。谢晋的一生伟大而又充满传奇,他是中国电影的民族魂,是永远值得受人尊重的导演!
柏林、戛纳、威尼斯、奥斯卡被誉为世界四大电影节,它们或注重政治、商业或注重文艺情怀,然而中国的百花奖似乎越来越找不到它的“根”了。正如谢晋导演所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惟愿百花奖将大众口碑放在首位而非粉丝人气,多给真正的电影人鼓励和肯定,而不是权钱交易的面瘫脸“演员”。
『柒』 “一生苦乐”的谢晋:4个孩子3个傻,唯一正常的二儿子也英年早逝
他一手捧红了范冰冰、姜文等众多明星,
也是 娱乐 圈内最具实力的导演之一,
曾为国内电影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个把拍电影看作“命”的人就是谢晋。
曾被誉为中国第三代导演杰出人物,
甚至可以说谢晋是凭借一己之力,
改写了特殊年代电影的发展进程,
《红色娘子军》、《芙蓉镇》等等优秀作品让人铭记于心。
可谢晋的一生看似辉煌,
但背后的生活却是一团乱麻,
他的四个孩子,有两个儿子患上了智障,
智力如同3岁小孩,
一个女儿也有轻微智障,
不过好在不妨碍日常生活。
唯一一个正常的儿子,也因癌症去世。
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相继离世,
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谢晋却独自一人默默承受。
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到谢晋,
拍电影能让他忘掉生活上的苦难,
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操持家庭琐事
一边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
在剧组他是令人敬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大导演,
在生活中,他又是个十分细心、勇于面对生活的好父亲,
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
谢晋依然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神作,
这种坚毅的精神才是最令人敬佩的。
1923年的冬天,浙江省上虞县,
谢府到来了一名新成员,
而这个婴儿就是谢晋。
在当时那个年代,
别人家还在为解决温饱而发愁的时候,
谢晋的父母早已经开始为他规划人生,
父母在谢晋小的时候,就告诉他,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会开拓自己的眼界,
于是在父母的影响下,
谢晋从小就很有主见,
任何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为了让儿子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
父母还特意把谢晋培养成了“全能人才”
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
普通家庭能不能吃上饭还是个问题,
更不要说培养孩子这些兴趣爱好了。
而谢晋一家之所以能过得那么殷实,
还是和他们的谢氏家族有关,
在他们当地,谢氏非常有威望。
追溯谢氏的根源,
他们的祖上是打了“淝水之战”的谢安,
从东晋至今,谢氏一族一直都住在东山脚下,
前前后后共有600多年的 历史 ,
在当地也积累了一定的名声。
诚然,作为谢氏的后代,
谢晋的一生好像早已注定不凡,
而谢晋的父亲,谢春溥在当地也是有名的会计师。
母亲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
家里良田众多,
此外,她娘家还分别有一处银楼和钱庄。
这样的家庭,让谢晋从小就和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也造就之后走上演艺之路的种种坎坷,
受到家乡环境影响,
谢晋在小时候就迷上了戏曲,
经常让家人带去戏楼听戏。
直到8岁那年,
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
谢晋就跟着家里一起搬到了上海。
远离家乡,和曾经的玩伴也断了联系,
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谢晋就经常宅在家里不敢出门,
母亲为了能让儿子尽快熟悉环境,
缓解他身在异乡孤独的情绪,
于是就带他去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部电影《姊妹花》
从那以后谢晋才明白什么是电影,
他被荧幕上的人物深深吸引,
仿佛是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
原本喜爱戏曲的谢晋,把爱好转向了电影,
至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母亲带他看完电影以后,
谢晋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开始钻研电影方面的知识,
并且还偷偷参加了学生戏剧活动,
这些都是他瞒着父母做的,
因为家里有着不俗的地位和众多产业,
谢晋的父亲只想让他好好学习,
将来让他子承父业。
可谢晋不甘心自己的命运被家人掌握,
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跑到华光戏剧学校,电影训练班学习,
老师们对他也非常看好,
还让他扮演了《岳云》这部剧里的岳云,
这为谢晋以后的电影之路埋下了伏笔。
最后,谢晋为了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高中毕业后,直接放弃了父母为他选的金融专业,
毅然决然报考戏剧学校。
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但是年轻气盛的谢晋根本没在意父母的束缚,
仍然决心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父母无奈,只能费尽口舌的劝说,
这让谢晋非常头疼,
于是就在家里留了张字条,
独自一人跑到了四川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父母当时很是着急,
四处派人寻找,
直到后来,谢晋给家里写来了一封信,
父母这才知道儿子的位置,
看到儿子态度如此坚决,
无奈只能做出让步。
在学校里的那几年,
谢晋学到了很多知识,
也见识到了许多专业设备,
他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
在一次江安女子中学组织排练的话剧《回春之曲》的时候,
向谢晋所在的学校寻求指导,
于是老师就把谢晋等人安排过去进行现场教学,
也就是在那时候,谢晋遇到了在剧中担任主演的徐大雯,
当时谢晋19岁,徐大雯16岁。
正处于青春大好年华,
长时间在一起排练,
让徐大雯喜欢上了这个认真、专注的男人,
而谢晋虽然家庭殷实,
但19岁的他从来都没谈过恋爱,
也不懂得彼此相爱是什么感觉。
谢晋只知道对徐大雯非常有好感,
每次见到她自己就很开心。
经过多方了解,
谢晋才得知徐大雯的家境,
原来徐大雯是个独生女,
家境也算不错,在当时能算上中产阶级,
不过在她12岁那年,父亲因意外永远的离开了她。
从那以后,家庭情况就急转直下,
虽然家庭情况没有以前富裕吗,
但好在父亲给家里留下了不少资产
足够支撑徐大雯的学业开销,
即使落寞,还是要比普通家庭好上不少。
谢晋在知道这些事以后,
非常心疼这个小姑娘,
于是每天都会给她特殊照顾,
把自己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全都教给了徐大雯,
从来都不藏着掖着。
为了帮助徐大雯,
谢晋还经常喊来师兄弟,
一起给徐大雯答疑解惑。
可以说当时徐大雯就像是个校外生,
虽然不在国立大学上学,
但学到的知识不比校内学生差多少。
当时国立的情况非常复杂,
有很多进步生,
同时也有不少其他势力混在里面。
谢晋正处于年轻、血气方刚的阶段,
喜欢出头打抱不平,
每当遇到有人欺负女生,
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
谢晋上去就是一顿胖揍。
连老师来了都劝不住,
在学校里,谢晋是出了名的胆大,
别管是谁,只要敢在他面前做坏事,
他都会冲上去和对方理论。
正是这样一个遇事冲动的年轻人,
对待徐大雯却温柔许多,
徐大雯每次才拍完,
谢晋都会请他们吃饭。
就这样一来二去,
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
谁也不敢率先表白,
这时候谢晋的学长学姐们看不下去了,
在他们组团撮合下,
终于是走到了一起。
可正当两人刚确定关系没多久,
徐大雯这边就遇到了麻烦,
当时徐大雯演的都是爱国、进步话剧,
还经常和谢晋一起出去吃饭,
因此就被反动势力顶上。
谢晋20岁生日的当天,
他邀请朋友一起去茶楼庆祝,
徐大雯也跟着一起去了
结果这件事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在外面疯传,
各种言论处处都在针对徐大雯。
于是学校迫于压力,
第二天就把徐大雯开除,
当时他们都还很年轻,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向外界解释那些极具攻击性的言论。
从那以后江安再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乡里乡亲们也都把她当成了“坏女人”。
徐大雯的母亲当时知道女儿不是那样的人,
尽管极力帮她解释,
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无奈,徐大雯的妈妈只能哭着让她跑去重庆求助舅舅,
舅舅得知情况后,直接把她接到身边,
这才让她有了个安身之所。
通过江安的这件事,
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当得知徐大雯被接到重庆之后,
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过去,
可奈何还有学业在身,
谢晋就只能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原本大家以为,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女朋友走后会安稳的等到毕业,
可没想到没过多久,
谢晋久主动辍学,
跟着老师马彦祥等人一起前往重庆,
在那里的中国青年剧社工作。
徐大雯也再次见到了谢晋,
两人彼此拥抱,
发誓再也不分开。
在剧社工作的期间,
谢晋还在老师的安排下,
参加了《少年游》等作品的拍摄,
在剧组里担任场记、剧务以及演员等职位。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
又让谢晋产生了当导演的想法,
他在拍摄时,看着导演的指挥,
觉得这要比演戏有意思。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名老师,
老师看他平时非常勤奋,
而且学习能力也很快,
对他当导演这条路也比较认可。
当时他还很纠结要不要告诉徐大雯,
因为要做导演的话,继续学习是肯定的,
所以他要重新复学,
可一旦复学,就意味着两人要再次分开。
想了许久之后,
谢晋也是放手一搏,
就算徐大雯反对,他也一定要去当导演,
可没想到,
徐大雯听完以后,
反而还非常支持他。
还告诉他,既然有梦想那就去追,
这是好事,为什么不支持?
于是谢晋就开始了求学之路。
那段时间两人只能靠写信交流,
1945年9月2日抗战胜利,
为寻求发展,
谢晋重新回到上海
靠着家里的资源,
开始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
自己筹集善款办起了剧社,
但他不知道的是,
当时的上海最不缺的就是剧社,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后台,
也没有足够充足的 社会 经验,
没过多久谢晋的剧社就宣布破产。
次年徐大雯在重庆的高中毕业,
谢晋得知情况后,
专程跑到重庆,
把徐大雯接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没多久,
徐大雯还没怎么适应大城市的环境,
谢晋就急忙向她求婚,
当时谢晋带着徐大雯回到了江安,
并且还带着聘礼,
一对金戒指、一只手表以及一对手镯。
当时这个聘礼算已经算是非常奢华的了,
徐大雯的家里也没有反对,
母亲非常高兴女儿能找到爱她的男人。
也正是那年的秋天,
两人在上海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去参加的也都是当时上海比较有名气的人,
至此,两人终于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第二年徐大雯就为谢晋生了一个女儿。
不幸的是,女儿患有轻微的智力障碍,
不过问题不是很严重,
起码能做到生活自理,
本来还想考大学的徐大雯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交通大学罗汉祥烈士夜校找了份工作。
照顾女儿的同时,
教工人们识字,
没多久就被调到上海电影厂工作,
一家三口的日子并没有因为女儿受到影响。
有了家庭,
谢晋也没忘记自己的导演梦,
开始沉迷学习,
妻子每天都默默陪在他的身后支持他。
没多久,谢晋就报考了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并成功考进导演专业,正式复学。
1948年,谢晋顺利毕业,
刚毕业没多久,
大同电影企业公司就为他抛出了橄榄枝,
邀请他去担任副导演,
谢晋也没有拒绝。
毕竟刚刚毕业,他也需要一个磨练自己的平台,
工作期间,谢晋还不忘帮着妻子照顾家里,
经常会给妻女买礼物,
带着两人出去看电影。
1949年,徐大雯又为谢家生下一个儿子,
因为有过女儿的先例,
谢家上下对这个男孩格外上心,
出生后就急忙让医院为他检查,
结果得出,儿子的身体一切正常,
智力也没什么问题,
这让一家人松了口气。
由于大女儿有智力问题,
夫妻俩经常教 育儿 子,
要照顾姐姐,不能让外人欺负姐姐,
此外,在家里还要让着姐姐。
儿子也非常懂事,
从小对姐姐都非常好,
每当谢晋给他买好吃的,
他都会让姐姐先吃,
自己则吃姐姐剩下的。
夫妻二人对这个儿子也非常满意,
虽然心怀愧疚,
但儿子却告诉他们,
自己照顾姐姐是因该的,
这让两人非常感动,
也非常庆幸儿子能这么懂事。
有儿子为家里分担照顾女儿的人物,
谢晋也就开始专心研究事业,
1950年,谢晋迎来人生当中第一部导演的剧《哑妻》,
虽然是副导演,但工作一点都不比导演少,
同年的《影迷传》他被安排为助理导演,
此外还被邀请为《妇女代表》的助理导演。
眼看事业马上就要迎来巅峰,
他和妻子在这个时候又要了第三胎,
1953年,第三个儿子出生,
当时徐大雯在生孩子的时候,
因为在怀孕期间每天过度劳累,
所以在进手术室的时候状态非常差。
生完孩子之后身体才逐渐恢复,
谢晋担心妻子的身体情况,
于是就从上虞老家请来了一位奶妈,
给老三喂奶,兼职保姆。
不过没过多久,谢晋夫妻俩就发现,
这个奶妈的患有哮喘病,
老三因为喝了她的奶,也被传染。
从那以后,老三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智力也开始出现问题,
经检查,被诊断为发育不完全。
这让刚要好起来的家,
再次陷入绝境,
夫妻二人经常以泪洗面,
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但结果已经是这样了,
孩子既然是自己的,
那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夫妻俩开始轮流照顾孩子。
谢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在工作时,他把家庭的不幸化成动力,
只有在导演电影的时候才能让他忘记家里的苦难。
之后的几年,他先后参与了多部电影的拍摄,
虽然都是助理导演或副导演,
但这些作品经过他的加工,
每部都能更上一个档次。
工作上获得的成功,
让谢晋很快就走出了老三的阴霾,
于是他决定和妻子再生一个。
妻子也认为很有必要,
毕竟只有老二一个正常孩子,
以后很难去照顾患病的姐姐和弟弟。
1956年,两人的第四个孩子出生,
这个儿子很 健康 ,
两人对他也非常很细心,
所有事都亲历亲为。
此时的谢晋也松了一口气,
又一次把注意里转进了工作当中。
心情大好的谢晋,在老四出生的第二年,
终于以总导演的身份,拍摄出了《女篮五号》,
电影一经上映就大受欢迎,
也让他彻底稳固住了自己总导演的地位。
此外,他还凭借这部电影荣获
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奖,
以及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从那以后,他的地位也开始水涨船高,
先后拍出了《黄宝妹》、《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红色娘子军》等等
这些电影在当时都获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尤其是《红色娘子军》,
他的这部影片还让他一举拿下首个大众百花奖,
以及最佳导演奖。
事业上取得的成功,
让谢晋变的越来越忙,
原本轮流照顾老四的任务,
全都到了妻子的身上。
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身体很快就被累垮,
于是两人就商量决定,
把老四送到托儿所全托。
意外也因为两人的决定再次降临,
由于托儿所的孩子多,
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机构又不够完善,
肯定存在照顾不周的问题。
老四因为发高烧没被及时发现,
患上了急性肝炎,
没过多久又被诊断出得了羊癫疯,
智力也因此受损。
这个消息对一家人来说,
宛如晴天霹雳,
谢晋虽然难过,
但他明白,
于其颓废下去,
倒不如接受事实。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全心全意的照顾老四,
只要一用空,他就带着孩子们一块出去玩,
每次出差他想的最多的也都是孩子们。
好在有老二,
每次爸爸出去,他都会担任其姐弟的“家长”
主动承担照顾他们的义务,
谢晋也非常欣慰自己的二儿子那么懂事。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一家人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从来不把三个患病的孩子当成累赘,
反而把他们当成宝。
可意外来的就是如此突然,
当时谢晋正在拍摄《启明星》的时候,
谢晋突然接到消息,
老三病危。
这时候谢晋工作也不管了,
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
来到医院后让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好老三,
不过最后老三还是因为病情严重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看到儿子在自己回来之后才咽气,
谢晋的内心极度崩溃,
那一年他68岁,
老三离开后,
他直接放下了工作。
把自己关在屋里,
只有老四才敢接近他,
在老四的安慰下,
他开始振作。
发誓要照顾好老四,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教老四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
比如叠衣服、摆放物品这些。
老四的进步,让谢晋很是高兴,
在老四的陪伴下,
谢晋的心情逐渐好转。
二儿子也在谢晋的指导下,
走上了导演这条路,
还曾被送到美国学习。
学成归来后,国内多了一个名叫谢衍的导演,
老二谢衍的第一部作品《女儿红》
是周迅人生当中第一部电影,
也凭借这部电影,让周迅成功走进 娱乐 圈。
眼看儿子有所成就,
谢晋还特意嘱咐过二儿子:
可谢晋怎么都没想到,
命运专挑苦人磨,
谢衍在拍电影的时候身体突然不适,
于是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经检查,患上了肺癌,
得知检查结果后,
谢衍没有慌张,
他先是把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全部变卖,
然后回到上海,立下遗嘱,
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明确规划。
一大部分财产全都留给弟弟,
一小部分留给父母,
对于二儿子所作的这些,
谢晋和徐大雯一概不知。
谢衍知道父母这大半辈子是怎么过来的,
他不想让他们再为自己担心,
于是就把病情隐瞒了下来。
等到处理好一切后事以后,
谢衍独自一人前往医院,
在治疗过程当中,
不断有朋友过来看望他。
每次他都会请求大家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看到旁边的病人有家人陪伴
他也想父母,但他不敢。
直到谢衍临近去世的前一周,
朋友们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谢衍哭了出来,
他们心疼这个苦命的男人,
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谢晋夫妇。
老两口这才知道儿子的病情,
当两人来到医院后,
谢衍连睁眼的力气都没了。
谢晋夫妇看到那么懂事的二儿子,
顿时觉得对他非常亏欠,
从小到大,他是最让两人省心的,
结果现在患病,还不想让两人担心。
夫妻二人那几天无时无刻不在陪二儿子,
直到2008年8月,二儿子谢衍,不幸离世,
享年59岁。
老两口悲痛万分,
整日以泪洗面,
饭也吃不进去,
每当谢衍的弟弟们问两人哥哥去哪了
夫妻二人都会跑到一旁偷偷抹泪。
2008年10月,谢晋在参加完母校的10年庆典后,
在旅馆睡着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醒过来。
叶落归根,谢晋在家人和朋友的安排下,
回到了谢氏六百年 历史 的老家,永远的长眠于此。
老四不知道弟弟没了,
不知道哥哥走了,
更不知道那个疼爱自己的父亲去世了,
在他的认知里,
他们总有一天会回来。
老四还像往常一样,
在父亲出门前就把皮鞋摆好,
等到父亲下班的点,他还会守在门口,
准备给父亲换鞋、换衣服。
回顾谢老这一生,
他承受苦难永远要比成绩多得多,
可他依然积极面对生活,
无论结果如果,他都坦然面对,
用坚韧乐观的态度,
筑造了中国电影的圣殿,
他是一名伟大、杰出的导演,
也是一为负责、开朗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