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舒绣文

电影演员舒绣文

发布时间:2023-03-22 16:23:03

A. 舒秀文是怎么死的

舒绣文
回忆白杨为悼念我妈妈舒绣文而写词一首

舒兆元

在中国电影迎来百年诞辰之际,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被重拍成电视剧将与观众见面之时,北京悉带羡电视台为拍摄电视片<舒绣文>,请我回忆我妈妈舒绣文,我在翻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一首白杨为悼念我妈妈舒绣文而写的词。

记得那是一九七九年三月,为了记念我妈妈舒绣文含冤去逝十周年,邓颖超为我妈妈在八宝山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出席大会的还有康克清、宋任穷、阳翰笙、欧行配阳山尊、郭维诚及许多耒自全国的文艺界知名人士,追悼会由曹禺至悼词。

当时正是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禁演十三年后重新上映,白杨她为了悼念我妈妈,特写诗一首,并寄给了我。全文如下:

悼念舒绣文同志

< 一江春睁拍水向东流>重映,伤心地看到字幕上蔡老、君里、君谋、徐滔、绣文、上宫等同志的名字,全都在‘四害’横行时横遭迫害至死。对‘四人帮’切齿痛恨之余,今值舒绣文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往事历历,凝聚心头,感怀不己、词<桂殿秋>以寄悼念;

思往事,

奈情何,

携手当年同战歌,

一江水尽离肠断,

此恨无期再唱和。

白杨

一九七九年三月 1915年7月15日生于安庆,1969年3月17日因心脏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
1969年3月,舒绣文含冤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让儿子将她平时积存的几万元钱全部交作党费,并且对儿子说:“我给你留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荣誉;而是刻苦学习的精神,忘我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总之,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舒绣文的演艺经历

1931年春,舒绣文独身到上海谋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并在我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中担任配音演员。后到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任演员。随田汉等同志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参加演出《战友》、《SOS》、《梅雨》、《名优之死》等剧,并在上海、杭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舒绣文又签约上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了由田汉及阳翰笙分别主创的《民族生存》和《中国海的怒潮》两部进步影片。1934年,舒绣文正式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三年内,她主演了《夜来香》和《新旧上海》并在《女儿经》、《劫后桃花》、《大家庭》、《兄弟行》、《四千金》、《热血忠魂》、《清明时节》、《压岁钱》、《摇钱树》等数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武汉、香港、广州、重庆等地,舒绣文参加演出了《前夜》《中国万岁》、《夜光杯》、《古城的怒吼》、《雷雨》、《雾重庆》、《残雾》、《棠棣之花》、《虎符》、《蜕变》、《青春不再》、《走》、《战斗的女性》、《天国春秋》、《黄花岗》、《山城的故事》、《闺怨》、《之子于归》、《祖国》、《大雷雨》、《全民总动员》等几十部进步话剧。她成为了重庆话剧“四大名旦”之一。
这期间,舒绣文还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塞上风云》、《血溅樱花》等影片。
八年抗战,舒绣文把自己所从事的演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段经历,既是舒绣文表演艺术的黄金时期,也是她进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抗战结束之后,1946年初,舒绣文回到上海,开始她艺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与白杨、陶金、上官云珠等一起参加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制作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拍摄。舒绣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夫人”王丽珍的艺术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也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能让今天的观众欣赏到舒绣文精彩表演的一部杰作。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的思想感情,舒绣文靠的是勤奋和努力。她曾经说过:“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熟悉角色的生活,了解她的职业,否则上台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会透着假,那称什么演员!”
此外,舒绣文还参加拍摄了《凶手》、《裙带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野火春风》、《恋爱之道》、《春城花落》、《大梁山恩仇记》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舒绣文从香港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电影《女司机》和《一场风波》,参加了《李时珍》的拍摄,并为《乡村女教师》、《阴谋》、《无罪的人》、《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影片进行配音。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猫妈妈”也是由她配音的,这一动画片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今天的观众们仍然能领略舒绣文的配音艺术。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年代里,从艺30多年的舒绣文于1969年3月17日过早地离开了舞台和银幕,她对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将永存观众的心中。

C. 那些故事片演员 苏秀

那些故事片演员(根据大家的回帖补充照片说明)
作者:苏秀 日期:2007.10.28
【作者简介】
苏秀 1950年9月考进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担任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1984年退休。
担任译制导演的主要作品有:《带阁楼的房子》《阴谋与爱情》《冰海沉船》《虎口脱险》《英俊少年》《远山的呼唤》《啊,野麦岭》《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以上三部曾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等400余部集。
担任配音的主要作品有:《第四十一》《红与黑》《尼罗河上的惨案》《华丽的家族》《为黛茜小姐开车》等300余部集。
舒绣文
绣文大姐和高博是最早来到翻译片组参加配音工作的,那是上海译制的第二部影片——《乡村女教师》(又名《桃李满天下》)。那时候我还没进翻译片组呢。他们才是地道的上海第一批配音演员。
舒绣文早在三十年代就进入了上海电影界,抗战时期,在重庆与白杨、张瑞芳、秦怡被称为影剧界的“四大名旦”。在著名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抗战夫人”王丽珍,那一段与陶金一起跳的探戈特别脍炙人口。她也是解放后,电影界全国仅有的四名一级演员之一(另外三人是:赵丹、白杨和金焰)。她的头上罩满了光环,但是她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大演员做派。我们这些刚进入电影界的晚辈,也跟着高博、韩非“绣文儿长,绣文儿短”地叫她,她也不觉得我们没大没小,而且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地跟我们聊天,甚至跟我们讲她初恋的故事。后来我跟她一块配过《安娜·卡列尼娜》和《母亲》。她配母亲,韩非配儿子,我配儿子的女友。那是高尔基笔下一位革命的母亲,她在广场上演讲,激昂慷慨,号召大家起来反抗。我在录音棚中看她录音,感觉她并没有声嘶力竭地叫喊,可是全片鉴定的时候,却觉得她的感情特别到位,又有力度,让我领略了什么叫“举重若轻”,也让我明白了,感情不到位,不能以喊叫代替激情。
其实,配音演员归根结底也是演员。演员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掌握人物的节奏,都是一样的。所以,很多好的电影演员,第一次参加配音,就能担任主角,像舒绣文、高博、卫禹平、孙道临以及后来的程之、林彬和中叔皇等人莫不如此。
我们在配《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恰巧电台请她去广播一篇什么作品,拿了三十元稿费。她非常高兴地要拿这笔钱请大家去吃西餐。那时,电影局对门有一家叫“宝大”的西餐馆,每份大菜一元,包括一盆汤,一道菜和一些面包、果酱、奶油之类。而且,每天的主菜是不同的,有一天是“罐焖鸡”,我们还特意选了那一天去的宝大。
吃过“宝大”之后,大家既觉得玩得非常开心,又觉得应该还请绣文一次。于是,说好了每人烧一个菜,到绣文家去聚餐。那天都有谁参加,吃些什么菜,我已经全不记得了,只记得下着很大的雨,我和邱岳峰是合乘一辆三轮车去的。
孙道临
他应该是来我们厂最多的,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从1950年的《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仁斯基,到1958年的《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斯金公爵,再到1976年的《基督山伯爵》,差不多将近三十年。当然,他的王子是众人交口称赞的,而我则更喜欢他配的梅斯金公爵。他的梅斯金那么善良,那么单纯,道临的声音一点不华丽,一点不张扬,简直单纯得像个婴儿。我甚至觉得,这个角色天底下没人能比他配得更好了。
他在“文革”中担任译制导演的好莱坞影片《春闺泪痕》,我有幸被他选中配女主角伊丽莎白。那是一个与我以往所配的角色很不同的人物。她贤淑、温柔,她的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那时她已怀孕,得到她的公司老板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嫁给了他,儿子也不知道父亲不是亲生的,一家人非常幸福。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儿子要去参军,母亲由于曾经失去丈夫,坚决反对,父亲则是支持儿子的。这时,丈夫却领来了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客人,这个残疾的中年人,就是伊丽莎白“阵亡”的丈夫。原来他一条腿残疾后,不愿连累妻子,竟谎称自己阵亡了。没想到,二十年后,又闯进了妻子的生活。伊丽莎白要与前夫相认,并希望儿子也与前夫父子相认,却被前夫断然拒绝了。他不愿破坏伊丽莎白现在的美满家庭,他说:儿子第一次失去父亲的时候,他还没生出来,不能让他再一次失去父亲。我配的角色一般都是个性很强的人物,很少有这种“缠绵悱恻,柔肠百转”的类型。感谢道临给我这样一个改变戏路的机会,可惜这部影片也没上演过。
我和曹雷都可以说是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我们这两个音乐的门外汉,居然敢去染指音乐广播剧。她写了讲述“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生平的《播种欢乐的人》,又写了关于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她自己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于是请我去做导演。而我们竟然想到去邀请孙道临做男主角,他也竟然同意了。
不过,我们再大胆,音乐方面的事也不敢随便瞎写,因此一有问题便去请教音乐学院的谭冰若教授。那天,曹雷先到我家找我,再一起去谭先生家。她看见我书架下面放着一套金光闪闪的茶具,就问:你哪来的这么一套花里胡哨的东西?我说是广东的朋友送的。那时正是广东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与广东沾边为荣,讲话也操着一口广东腔。这使我们很反感,就把气撒在广东人身上了。我说广东人能有什么审美观点?不过是土包子发了洋财。她说就是嘛,好好的牙齿非要去镶个大金牙,带个金链子,像抽水马桶上的链子那么粗……
我家离谭先生家大约只有两三分钟的路,我们一路走一边还在编排广东人如何如何,一直到谭先生家还在说个没完。谭先生说:“你们俩客气点好不好?我就是广东人哪。”我们赶紧说:“你不算,你不算,其实好多广东人都不那样,我们说的那种广东人,不包括你们。”好在谭先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那时,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林彬
林彬比我大几个月,比赵慎之小几天,所以老赵一直用越剧里宝玉叫黛玉的腔调管她叫“林妹妹”。她是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来我们厂配音的。她台词好,声音好听,抢了我们好多主角戏。如:《生的权利》《第十二夜》《生活的一课》《第六纵队》等等。虽说如此,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从五十年代到“文革”,她几乎就是我们厂的人。配《罗马之战》的时候,我们一起加班,一起住,一起吃桃子,不分彼此。还记得配《罗马之战》时,陈叙一要求我作为女王要端庄、沉稳;曹雷要刀子嘴;林彬作为拜占庭皇后,老躺在睡榻上接见使节,让她用毛边嗓子说话。当年,我们配出来的人物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可惜后来出的碟片中,大概缺失了中低音,我们之间不同的声音造型已然荡然无存了。
还记得,1976年有一部英国影片《铁道儿童》,其中的主角,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一般来说,应该是刘广宁的戏,但是小刘不知为什么不在厂里。而那时丁建华刚来厂几个月,还没配过主要戏。因此,演员组就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大胆起用小丁,认为尽管她没配过主要戏,但是从她配的一些群众角色中,可以看出她有很大潜力。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做完全没有把握,是拿工作冒险。最后导演伍经纬采纳了第一种意见,决心起用小丁。为了确保影片质量,还委托林彬全程为小丁保驾。从对口型起,林彬就时刻和小丁在一起,帮她找口型,分析人物,帮她排戏,直到陪她进棚录音。
除了戏配得好,她还有一手烙饼的好手艺。我烙的饼,新鲜的还可以,第二天就变硬了。可她烙的饼,一直不会变硬,于是大家约好,几个女同胞一块到我家去,让她现场操作,好把她的绝活学来。我们一边看她做,一边听她讲,至今我都记得那些要领:什么温水和面:顺着一个方向擀:烙好一面再翻,不要反复翻……可我始终没学会,我烙的饼还是没她烙的好吃。
前年,上海影协为大家过生日,我问老赵“林彬去不去?”我说她去我就去。那天她说,她是为我来的。我说以后常通通电话吧,她说光通通电话怎么行,我们得聚一聚。可是,又差不多两年了,我们还一次都没有聚会过。转瞬间,大家都已届耄耋之年,想聚会一次也不那么方便了。
康泰
五十年代末期,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听说小说要搬上银幕,大家除了对小说女主人公林道静将由谁来扮演特别关心外,其次,就是在猜测会由谁来扮演那个令女主人公一直倾心的革命青年卢嘉川了。谁将扮演这个英俊潇洒而又革命意志坚定的可爱人物呢?这份荣耀最终落在了上影演员康泰身上。《青春之歌》公映之后,扮演林道静的谢芳和扮演卢嘉川的康泰都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起来。接着他又和秦怡主演了《摩雅傣》。
康泰在“文革”时也曾多次来我们厂配音,在《战争和人》的二、三集中,我配伍代由纪子,他配由纪子情人青年军官拓植。在《罗马之战》中,他配一个歌特王国的枢密院大臣,后来的国王。他为人随和,毫无心计,脾气又好,哪怕跟他开很过头的玩笑,他也不会生气。
有一次,他到我家来玩,一进门看见我的厅里放着一架钢琴,立刻兴高采烈地说:“哦,你家有钢琴,我唱一个吧。”
我们演员组有些人,专门对康泰精心策划了一场恶作剧。我原以为是些坏小子干的,后来才知道,赵慎之才是主谋。因为康泰经常吃她抽屉里的糖,还特别得意。他们把夹心糖的夹心挖掉,把一小条肥皂塞进去,然后包好。等康泰在场的时候,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糖来撒满一桌子,让大家来抢,故意把那块特殊的糖留给康泰。康泰吃到最后说:“这块糖的味道怎么那么怪呀?!”没有人接他的茬,也没有人笑。他们这样欺负老实人,可真作孽呀!

D. 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女主角演员

一江春水向东流
导演: 蔡楚生 / 郑君里
编剧: 蔡楚生 / 郑君里
主演: 白杨 / 陶金 / 舒绣文 / 上官云珠 / 吴茵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47
片长: 192分钟
又名: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E. 她是四大名旦之一,曾说:我只是个演员,此人是谁

话剧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张瑞芳、白杨、苏绣文和秦怡,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几个人缔造了中国话剧界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便是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


一九三八年,张瑞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九年,张瑞芳先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后来又主动要求前往中国青年电影剧院,不久之后她又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莫调令。但她还没有到任,便收到了一个消息,出演《南征北战》女主角,这部电影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乃是由中央出面调动力量拍摄,并有专门的军事顾问,而且林彪还亲自改过台词的一部电影。

一九五二年,张瑞芳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严勋举行了婚礼,这也是她的第三次婚姻。一九五七年,严勋被打成了“严重右倾分子”,当时政治环境紧张,但张瑞芳还是接到了电影《李双双》剧组的邀,她欣然接受,而让张瑞芳没有想到的是,《李双双》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而张瑞芳也因此大火。一九六二年,张瑞芳因此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二零一二年,张瑞芳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F. 风华绝代舒绣文,一生为戏痴迷,与养子情深晚年却无人送终,为什么呢

舒绣文一度病重到昏厥过去,才被人送进医院。舒绣文自知时日无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养子舒兆元,她曾试图联系舒兆元,可没有被获准。

等到舒绣文弥留之日来临,舒兆元才接到回京探母的通知,但当他飞奔着赶到医院病房的时候,舒绣文已经撒手人寰,临死无人送终太过凄惨。

有人告诉舒兆元,舒绣文临终前一直念叨着一句话:兆元啊,你怎么还不来看妈妈啊?

回顾舒绣文的一生,可谓是曲折坎坷,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咸。她始终没有让自己放任自流,而是以强烈的进取心促使她不断攀登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她没有获得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就连弥留之际,也没能和自己放心不下的养子见上最后一面。

G. 话剧“四大名旦”你知道吗仅一位在世,被誉为世纪美人,她是谁

相声演员高峰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一张老照片,很多网友都不认识,也难怪,四个大老爷们凑一堆拍照,不认识他们的网友谁能往“四大名旦”上想啊。

最后,这些年来话剧市场也有了新变化,随着开心麻花的火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话剧开始和喜剧划等号,传统的话剧市场逐渐萎缩,不知道什么时候话剧舞台能再涌现出新的四大名旦来。

H.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I. 当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

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名高实低。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但实际上,由于两千多年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各项法律、政策实施的不到位,女性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上以及许多的方面,都还不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被歧视、被污辱、被虐待的现象仍然较多,女性的地位还有待提高!
对此问题关健是取决全体女同胞自己对此地位的理解与认可程度的高低来决定。

事实明摆着旧中国妇女确实无地位,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所有妇女得到了彻底解放。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半边天。这就是说彻底明确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出现了大批女名人,如:妇女部长向警予、导演谢采真、歌剧指挥家郑小瑛、电影演员严姗姗、电影配音舒绣文、大学校长吴贻芳、驻外大使丁雪松、火车司机田桂英、飞行员武秀梅、女航天员刘洋、女船长孔庆芬、拖拉机手梁军、女将军李贞、女博士韦钰、女抗疫科学家陈薇等等,这么大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前所未有的。
自改革开放至今更是大大提高,无论从参政议政都配备了适当的妇女名额比例,从个人家庭情况讲更是锦上添花,已致出现了许多民间笑传,如:四川的扒耳朵、气管炎(妻管严),这虽是笑谈,却实实在在证明了妇女的家庭地位。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看模键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较旧时已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虽然现实存在这样那样对妇女的轻视,仅仅只能表表个别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而此行为却始终阻挡不了一个伟大时代对确立妇女社会与家庭地位提高的洪流。衷心祝愿女同胞们自尊、自爱、自立、自主肩负“半边天"责任,拼抟枝码耐进猛春取,奋勇前进! 为女为母为妻,开心生活,幸福快乐!

J. 历史上有没有姓 舒 的名人

1、舒庆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耐猜碰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舒绣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