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镜头的背后,可不只是假戏真做,汤唯的牺牲有多大
《色戒》是张爱玲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小说,30年后发表于她的《惘然记》中。19世纪30年代,日寇侵犯,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一帮有志青年,化身刺客,想要利用美人计,刺杀一名高级特务——易先生。王佳芝因为年轻貌美、才华出众,被选为美人计的实施者,她想方设法接近易先生,双方从猜忌到沦陷,最后王佳芝终究不如易先生狠心。
等汤唯学成归来以后,风波差不多也平息了,现在重新拍戏的汤唯也成为了一名具备实力的演员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女孩。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吧,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牺牲什么,至于如何取舍,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正因为有了汤唯和梁朝伟为艺术的献身,才让我们看到了《色戒》这部经典电影,成功的背后总是少不了付出的。
㈡ 杀死著名电影演员冯喆的人至今还没有查到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没有证据,无法定论,文革期间很多冤死的案件都无法得到公正的处理。
冯喆亲属或生前好友。他们或质疑死亡后冯喆的状态,或有他死前被“三脚凳猛击后脑勺”的描述。基于冯喆以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难以接受他自杀的说法。而在“文革”中,也确实有大量施暴者以“畏罪自杀”掩盖“迫害致死”的案例。
冯喆的死因,如同许多在“文革”中屡遭磨难而死的人一样疑云重重。
1978年7月,峨眉电影制片厂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冯喆同志死亡的结论:冯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残酷迫害,“四人帮”在四川的亲信、现行反革命分子刘结挺、张西挺控制的大邑“学习班”强加给冯喆同志“忠实推行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走狗”、“文艺黑线的黑干将”、“反动臭明星”等罪名,诬陷冯喆同志有“特嫌”问题,长期关押,多次揪斗、毒打,给他政治上、身体上、精神上很大的折磨和压力,在摧残迫害下,冯喆同志于1969年6月2日含冤去世。
“结论”还指出,1969年6月3日关于对冯喆同志的“处理意见”,认定冯喆同志“畏罪自杀”及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翻。1972年所作《关于冯喆问题的结论》未说明冯喆同志致死的实质,亦应撤销。冯喆同志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