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伯格曼电影少女泉演员

伯格曼电影少女泉演员

发布时间:2023-07-27 06:58:13

Ⅰ 英格玛·伯格曼的主要作品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年)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年)
Efter repetitionen (1984年)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年)
傀儡生命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年)
秋日奏鸣曲Höstsonaten (1978年)
噩兆 Serpent's Egg,The (1977年)
面对面Ansikte mot ansikte (1976年)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年)
婚姻生活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年)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年)
安娜的情欲Passion,En (1969年)
羞耻Skammen (1968年)
狼之时刻Vargtimmen (1968年)
假面 Persona (1966年)
这些女人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年)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年)
沉默 Tystnaden (1963年)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年)
魔鬼的眼睛Djävulens öga (1960年)
处女泉 Jungfrukällan (1960年)
面孔 Ansiktet (1958年)
Nära livet (1958年)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Det (1957年)
梦 Kvinnodröm (1955年)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年)
恋爱课程Lektion i kärlek,En (1954年)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年)
小丑之夜Gycklarnas afton (1953年)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年)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年)
不忠 Trolösa (2000年)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年)
Enskilda samtal (1996年)
善意的背叛Goda viljan,Den (1992年)
Efter repetitionen (1984年)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年)
傀儡生命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年)
小夜曲 Little Night Music,A (1978年)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1978年)
噩兆 Serpent's Egg,The (1977年)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年)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年)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年)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年)
安娜的情欲 Passion,En (1969年)
狼之时刻 Vargtimmen (1968年)
羞耻 Skammen (1968年)
假面 Persona (1966年)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年)
沉默 Tystnaden (1963年)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年)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年)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0年)
面孔 Ansiktet (1958年)
Nära livet (1958年)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Det (1957年)
梦 Kvinnodröm (1955年)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年)
恋爱课程 Lektion i kärlek,En (1954年)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3年)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年)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年)
Eva (1948年)
考验 Hets (1944年) 1944年:《折磨》(编剧伯格曼,由阿尔夫·斯约堡导演)。
1945年:《危机》(伯格曼编导,根据莱克·菲休的原著改编)。
1946年:《雨中情侣》(由伯格曼和H.格列沃纽斯根据奥斯卡·勃拉森的话剧改编)。
1947年:《开往印度的船》(又名《永恒的幻影》,由伯格曼根据马丁·索台尔耶姆的话剧改编)。
1947年:《地狱中的音乐》(由伯格曼根据达格玛尔·埃德克维斯特的话剧改编,主要演员:海伊·塞斯特林,B.马尔姆斯登)。
1948年:《港口城市》(由伯格曼根据奥尔·朗斯堡的短篇小说改编,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N.—C.强森,本格特·艾克隆特等),《监狱》(伯格曼编剧,摄影:戈兰·斯登堡,主要演员:D.斯维尔斯伦德,B.马尔姆斯登)。
1948年:《夏娃》(编剧:R.古斯塔夫·莫兰德尔)。
1949年:《渴望》(编剧:H.格列沃纽斯根据比尔吉特·腾格罗特的小说改编,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埃娃·亨宁,B.马尔姆斯登,比尔吉特·腾格罗特)。
1949年:《走向快乐》(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M.尼尔森,B.马尔姆斯台姆)。
1950年:《夏日游戏》(由伯格曼和格列沃纽斯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M.B.尼尔森,B.马尔姆斯白姆,阿尔夫·克捷林)。
1950年:《这儿不会发生这种事》(编剧:格列沃纽斯,主要演员:阿尔夫·克捷林,西格纳·哈索,乌尔夫·帕尔姆)。
1952年:《妇女们的期待》(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阿尼塔·勃约尔克,埃娃·达尔贝克,B.马尔姆斯登,B.尼尔森)。
1952年:《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编剧:P.A.福格尔斯特洛姆,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哈里特·安德松,拉尔斯·艾克堡)。
1953年:《市集商人之夜》(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阿克·格隆堡,H.安德松,安德斯·艾克,古德伦·布罗斯特)。
1954年:《恋爱的一课》(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H.安德松)。
1955年:《妇女们的梦》(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
1955年:《夏夜的微笑》(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和阿克·尼尔松,主要演员:乌拉·约科尔松,根那尔·布约翰斯特兰德,埃娃·达尔贝克,H.安德松)。
1956年:《第七封印》(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马克斯·冯·西多夫,尼尔斯·波泼,碧比·安德松)。
1958年:《野草莓》(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英格丽·图林,碧比·安德松)。
1958年:《生命的开始》(编剧:乌拉·伊沙克松和伯格曼,摄影:马克斯·维伦,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英格丽·图林,碧比·安德松)。
1959年:《面孔》。1960年:《处女泉》,《魔鬼的眼睛》。
1961年:《犹在镜中》(主要演员:马克斯·冯·西多夫,哈利特·安德松)。
1962年:《领圣体者》。
1963年:《沉默》。
1964年:《所有这些妇女》。
1966年:《假面》。
1968年:《狼的时刻》。
1969年:《耻辱》。
1969年:《宗教仪式》(电视片)。
1970年:《情欲》。
1971年:《接触》(主要演员:碧比·安德松,艾略特·古尔德)。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虽然伯格曼在此片中用了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拍摄,但是此片最后整体所呈现的风貌却清新感人,朴素自然,犹如一段旅程,使得我们在这段旅程中看见自己,看见人生。
在《野草莓》中,每一个场景的拍摄角度,氛围营造都有一定的表意指向,比如在开头的梦中,非常强烈的光照在街道的建筑物上,这使它们投下的阴影显得锋利而恐怖,黑和白之间的距离拉得非常大,有一种歇斯底里的不安,而伊萨克就孤零零地站在街角,一个长镜头跟随他在街角来回地走,接着又切至伊萨克脸部的特写镜头,一束光打在他脸上,使他的脸苍白臃肿而且神色惊恐,一种冰冷而又不安的氛围在这个场景中荡漾。但是当伊萨克和儿媳开车渐渐驶离城市时,用了自然光,摄影机俯拍,逐渐地展现一种平静的开端,然后,一种阳光灿烂的田园风光呈现眼前……
《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 Det 1957年
探索死亡及宗教的奥秘。剧情由下棋延伸到对宗教和上帝的讨论,并巧妙地折射出一个个的不同社会层面。片名来自《圣经》中的《启示录》——“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影片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俯拾皆是,无论是死亡的造型,还是盘旋空中的黑鹰,均有着耐人寻味的涵义。这些形象已成为电影语汇的基石,被后人反复模仿。
影片透过十四世纪战争结束之后理想主义的骑士布罗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欧洲大陆上的漂泊生涯,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同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同时又通过演员约瑟夫一家的生活来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此片35天完成,具有一种造型艺术般的效果,这是伯格曼少数电影才有的,一种和谐的节奏。
《处女泉》Jungfrukällan1960年
是伯格曼对上帝虔诚和绝望的控诉。为什么上帝明明眼睁睁看着罪恶的发生,却无法阻止。这就引发了上帝是否存在的终极思考,
《秋日奏鸣曲》Höstsonaten1978年
我最喜欢的伯格曼电影,虽然场景是如此简单,故事情节也很淡。影片探讨了爱的可能性、人与人真正沟通的困难等问题。
英格玛·伯格曼和同样来自瑞典的巨星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拍摄了这部影片。本片为两人赢得了极大的赞誉,并囊括了包括奥斯卡和金球奖在内的很多奖项。
《冬日之光》Nattvardsgästerna1962年
《冬日之光》是伯格曼最优秀了影片之一,这部影片十分简捷的画面处理与人物内心的急剧波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失去了信仰的牧师,同时也失去了爱的能力,他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具枯干的僵尸。但问题是,他本人尚能够清醒地看到这一点。
爱与救赎的关系在《冬日之光》有更深入的探讨,牧师作为神职人员,本应离上帝最近,或者说最接近爱的本质,但事实却是最应相信爱的人却离爱最远。对妻子的爱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上帝的信仰,而她的死亡令一切仿佛变的虚假起来,他所相信的爱(上帝)在这里成了最直接彻底的折磨,片头木然空乏的布道便在暗示一切发生得毫无意义。冬日之光无法让人心真正获得温暖,它只会割伤人眼。人人都会逃避,最后重复开始的片断意在说明:当问题无可解时,人们只能通过谎言欺骗甚至自我麻醉(他在能意识到他所信奉的上帝并不会为他带来任何帮助下仍然只能向上帝求援,而上帝只会永远冷漠地俯瞰无奈众生),迎来无法摆脱的噩梦轮回。
《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伯格曼称《芳妮和亚历山大》为“最后一部影片”。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Ⅱ 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是什么

40年代的创作 1944年,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Hets,1944),尖锐地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由 Alf Sjoberg 拍成影片。 1946年,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危机》(Kris,1946)。(1948)、《渴》和《监狱》(Fangelse,1949)等片。 中期创作 50年代初,在电影艺术上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 Det,1957)、《野草莓》(Smultronstallet,1957)、《面孔》(Ansiktet,1958)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六七十年代,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如“沉默三部曲”,即《犹在镜中》(1961)、《冬日之光》(1962)和《沉默》(1963),以及《假面》(1966)、《耻辱》(1968)、《呼喊与细语》(1972)等等。这些影片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这一时期,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成熟期的创作 1977年拍摄了反法西斯影片《蛇蛋》(The Serpent's Egg,1977)。 1978年拍摄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秋天奏鸣曲》(Hostsonaten,1978),描写事业与 英格玛·伯格曼家庭的矛盾、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影片由 Ingrid Bergman 主演。 1982年,伯格曼着手拍摄他自称为“最后一部影片”《芳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2)。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80年代退休 自1983年完成《芬尼和亚历山大》之后宣布不再拍片,但实际上,他通过自己的剧本仍在对瑞典电影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1992年,著名丹麦-瑞典导演比尔·奥古斯特执导了伯格曼编剧的影片《最美好的愿望》(Goda viljan, Den,1992)。这部描写伯格曼父母感情生活的电影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同年,伯格曼的儿子丹尼尔·伯格曼也把父亲的小说《星期天的孩子》(Sondagsbarn,1992)搬上了银幕。 1996年,伯格曼的另一个剧本《私人的谈话》(Enskilda samtal,1996)又被与他长期合作的女演员、导演丽芙·乌尔曼拍成了电视剧。 2003年,为瑞典国家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电影《萨拉邦德》(Saraband,2003),这是自《芬尼与亚历山大》以后20多年来惟一在电影院里与观众见面的伯格曼长片。影片在法国著名女演员让娜·莫罗的建议下,参加了昂热首映电影节组织策划的瑞典电影大师观摩展。

Ⅲ 求关于英格玛·伯格曼的资料

伯格曼是世界电影艺术史上绝对顶级的大师,这个人,开辟了现代主义者里电影的先河,他最早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一些复杂的电影语言手段去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的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气氛的家庭。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曾长期担任牧师。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到臻于残忍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这一切对伯格曼后来的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937年,伯格曼进入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和艺术史,他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戏剧作家的作品。同时,他经常出没于学校的学生业余剧团,编写剧本,导演戏剧,饰演角色。大学毕业后在哥德堡、赫尔辛堡、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过戏剧导演,这为他日后的电影编导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44年伯格曼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尖锐地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由阿尔夫·斯约堡拍成影片。1945年伯格曼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危机》。(1948)、《渴》和《监狱》(1949)等片。

50年代初,伯格曼在电影艺术上成熟起来。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术师》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六七十年代,伯格曼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如“沉默三部曲”,即《犹在镜中》(1961)、《冬日之光》(1962)和《沉默》(1963),以及《假面》(1966)、《耻辱》(1968)、《呼喊与细语》(1972)等等。这些影片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这一时期,伯格曼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1977年伯格曼拍摄了反法西斯影片《蛇蛋》,1978年拍摄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秋天奏鸣曲》,描写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影片由英格丽·褒曼主演。1981年,伯格曼着手拍摄他自称为“最后一部影片”《芳妮和亚历山大》。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伯格曼电影作品一览表:

1953年,《小丑的夜晚》、《爱的一课》

1954年,《秋日之旅》

1955年,《夏夜的微笑》

1956年,35天完成《第七封印》

1957年,首次执导电视剧。编导电影《野草莓》、《生命的门槛》

1958年,《面孔》(美国上映时改名《魔术师》)

1959年,《处女泉》

1960年,《魔鬼的眼睛》、《犹在镜中》直译为《穿过昏暗的玻璃》

1961年,《冬日之光》

1962年,《沉默》

1963年,《这些女人们》

1965年,《假面》

1966年,《狼的时刻》

1967年,《羞耻》

1968年,《仪式》、《激情》

1969年,拍了一部纪录片

1970年,《接触》

1971年,54岁。《喊叫与耳语》(《呼喊和细语》);

1972年,《婚姻场景》

1974年,《魔笛》

1975年,《面对面》

1976年,4月,离开瑞典,过自我放逐式的生活。在慕尼黑编导《蛇蛋》

1977年,在挪威编导《秋天奏鸣曲》

1978年,60岁。与8个子女欢聚一堂。

1979年,《木偶生命》

1981年,《芬尼和亚历山大》

1982年,宣布退出影坛。

1983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排练之后》;拍摄纪录片《卡琳的面孔》以纪念母亲。

1984年,导演莎剧《李尔王》。

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受祝福的人》

1986年,写完自传《魔灯》;导演莎剧《哈姆雷特》

获奖情况: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国际奖、最佳导演奖、女演员集体演技奖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魔术师》 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处女之泉》 196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家联盟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电影节天主教电影奖、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哭泣与耳语》 1972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面面相觑》 197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芬妮与亚历山大》 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年谱:

1918年7月14日,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诞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父亲埃里克是斯德哥尔摩一个教堂的副牧师,他的母亲名叫卡琳。
1920年,3岁,全家迁往斯德哥尔摩。
1922年,5岁,妹妹玛格丽特诞生。
1924年,7岁,父亲埃里克被任命为索非亚皇家医院牧师。
1934年,17岁,上高中。暑假期间以交换学生身份来到德国图林根市。游览柏林。
1937年,20岁,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1938年,21岁,服兵役,接受短期军训。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5月,第一次排演舞台剧《远航》(文恩);《幸福的佩尔的旅行》和《奥洛夫老师》(斯特林堡)等。
1939年,22岁,请求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工作,未被接受。
1940年,23岁,离开斯德哥尔摩大学。。
1942年,25岁,9月,他创作的舞台剧《潘趣之死》上演。进入电影公司。
1943年,26岁,在瑞典电影公司编剧部门工作。3月,同艾丝·费希尔结婚。
1944年,27岁,根据自己高中生活写成的电影剧本处女作《苦恼》由阿尔夫·斯约伯格拍成影片。
1945年,28岁,7月,独立执导第一部电影作品《危机》。与第一任妻子离婚。随后与爱伦·林德斯特洛姆结婚。女儿爱娃出生。
1946年,夏天,执导电影《雨中情》(又名《男人与一把雨伞》)。11月,导演加缪的舞台剧《卡利固拉》,获得成功。儿子扬出生。
1947年,导演3部舞台剧。导演广播剧《玩火》和《荷兰人》(斯特林堡作品)。编导电影《欲望岛》;导演电影《黑暗中的音乐》。
1948年,编导电影《港口的呼唤》和《监狱》。
1949年,导演电影《三种奇怪的爱情》;编导电影《喜悦》。
1950年,编导影片《夏日插曲》;导演影片《不该在此发生》。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1951年,编电影剧本《离婚》。与甘·哈格堡结婚。儿子小英格玛诞生。
1952年,编导影片《女人的期待》、《莫尼卡在夏天》。

——以下均为他编导的电影:
(同时还在从事舞台剧和广播剧编剧、导演,从略)
1953年,《小丑的夜晚》、《爱的一课》
1954年,《秋日之旅》
1955年,《夏夜的微笑》
1956年,35天完成《第七封印》
1957年,首次执导电视剧。编导电影《野草莓》、《生命的门槛》
1958年,《面孔》(美国上映时改名《魔术师》)
1959年,《处女泉》
1960年,43岁。《魔鬼的眼睛》、《犹在镜中》(直译为《穿过昏暗的玻璃》,是圣经典故)。同钢琴家谢比·拉雷特结婚,谢比是他的第四任妻子。
1961年,《冬日之光》
1962年,《沉默》
1963年,《这些女人们》
1965年,《假面》
1966年,《狼的时刻》
1967年,《羞耻》
1968年,《仪式》、《激情》
1969年,拍了一部纪录片
1970年,《接触》
1971年,54岁。《喊叫与耳语》(《呼喊和细语》);第五次结婚。
1972年,《婚姻场景》
1974年,《魔笛》
1975年,《面对面》
1976年,4月,离开瑞典,过自我放逐式的生活。在慕尼黑编导《蛇蛋》
1977年,在挪威编导《秋天奏鸣曲》
1978年,60岁。与8个子女欢聚一堂。
1979年,《木偶生命》
1981年,《芬尼和亚历山大》
1982年,宣布退出影坛。
1983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排练之后》;拍摄纪录片《卡琳的面孔》以纪念母亲。
1984年,导演莎剧《李尔王》。
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受祝福的人》
1986年,写完自传《魔灯》;导演莎剧《哈姆雷特》。

如果一个人生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那样的灵魂,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伯格曼终生处于内心混乱、纠葛的状态。这些混乱和纠葛有来自具体的因素,比如情感纷扰、工作压力、紧张或疏离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更多的时候,他的混乱和纠葛完全出自他的生命本身。他的质地本身就是混乱的,纠葛的,也可以说,他的基因就是如此,于是,他在生命的每一个点上都站不稳,爱情不能固定他,功名不能固定他,自然的美好、日常生活的平稳、天伦之乐的温馨、站在荣誉顶峰的辉煌,都不能固定他。

这样的生命个体是相当不幸的。但是,他的混乱和纠葛,成就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持续不断的创造能力,为世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我们感激他,感激他的痛苦,虽然我们的感激对他丝毫没有作用。

伯格曼的电影自不必多说,他的文字也具有非凡的提炼能力和穿透能力。我认为,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贯通这两个艺术领域的人。这几乎可以说他拥有两个大脑。很多年前看过伯格曼的自传《魔灯》。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自传杰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自传之一。前段时间,又看了广西师大出版社“电影馆”丛书推出的《伯格曼论电影》,在这部以其电影作品为经、个人心理历史为纬织成的自传性论著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些段落:

“我在零散的时光中漫游,事实上我一直住在梦里,偶尔探访现实世界。”

“怀着幼年时期的饥渴,我投身于自己选定的媒介,几十年来昏乱地供应梦想、感官经验、幻想、神智不清的妄念、神经衰弱、受约束的信念和纯粹的谎言,始终不厌倦。”

伯格曼还说,“我一向对混乱和秩序之间难以操控的平衡感深感兴趣。”但是,“如果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觉得自己在锯一根支撑你全身重量的树枝时,你也会感到害怕的。”

不,事实上,伯格曼从没有在根本上感到害怕。这是他从世上所有灵魂混乱纠葛的人中间脱颖而出的原因。他的一生、他的电影、他的文字,每一页上都印着一个水纹字样:“不怕”。他在这“不怕”之上,疑惑、沮丧、疲惫、愤怒、伤心,甚至害怕。然后,他又在这些东西之上努力、努力、永远努力。他同其他同样生命质地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被混乱和纠葛所控制,进而一天天贫弱下去。而伯格曼,他不。我喜欢他的一句豪言壮语:“我始终有能力把恶魔放在战车前。”事实上,他做到了。

阅读全文

与伯格曼电影少女泉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