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舒绣文待遇

电影演员舒绣文待遇

发布时间:2023-08-03 22:13:05

Ⅰ 恢复国有的电影制片厂,演员、经纪人等实行工资制,你认为怎么样

中国电影对外推广总公司前老总周铁东先生曾经说过,“前17年”的电影艺术成就非常高,至今未能超越。

需要说明的是,周铁东先生曾经常驻好莱坞。

是的,老电影几乎部部经典,老年人们至今谈起来依旧眉飞色舞。

原因何在?

首先,国营制片厂一家独大体制便于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精英,把电影当事业来做,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其次,民国遗留不少顶级电影精英,他们是真正的内行。

田汉、石挥、蓝马、郑君里、崔嵬、孙道临、秦怡、崔超明、李纬、韦伟、王丹凤、谢添、黄宗英、张瑞芳、张鸿眉、吕班、陶金、赵丹、白杨、上官云珠、舒绣文、王人美、周璇、陈怀皑、李天济……数也数不完。

这里有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脍炙人口的红色电影《今天我休息》的编剧是世界顶级电影之一的小资电影《小城之春》的编剧李天济;《霸王别姬》的艺术指导是陈怀皑;“17年电影”的演员们的子女从事电影表演的成就都很大,如陈凯歌、田壮壮、葛优、张闽……。

第三,一些名编导演来自战争和生活。

如《草原上的人们》、《洞箫横吹》、《深山里的菊花》的编剧、《敖包相会》的词作者海默和《柳堡的故事》(含《九九艳阳天》)的作曲高如星,都是十三、四岁参军的“小八路”,他们的作品,不会没话找话,是满满的生活。

第四,特别强调“体验生活”,演农民就必须下乡当农民,直到演出来骨子里都是农民。上官云珠上海滩上的大小姐、电影明星,硬是磨炼成为一个泥土气息浓郁的女游击队员。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出身书香门第的冯喆,演个高营长,你会以为他世代农民。

现在一些演员演什么不像什么。

但题主希望恢复以前电影制片厂的体制,我看不太现实,因为时代已经过去了。

完全同意,以前经典西游记,红搂梦,三国演义,看了不只十遍还好看。电影,电视剧,都是 娱乐 ,但是是精神上的 娱乐 ,一定要宣传正能量。国家统一管,不能私有制。 娱乐 圈高收人,还偷税,青少年和媒体捧红了他(她)们,红了过上人上人的生活,有钱了,私人飞机,移民,出轨,一件衣服,一个手饰不知多少钱,使青少年羡慕,都想当演员,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好多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也希望孩子走这条路。这样,谁愿意做科学家?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娱乐 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己,而且现在演员完全看颜值,红不红,没多少演技怎么能拍出好电影呢?回到以前,归国家管,演员工薪制,传递正能量。为后人留下好的作品,多一点艺术家。

首先,文艺工作者也是为人民服务。这也 是毛主席当年给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他也是各行各业工作中的其中之一。毛主席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都在实行工资制,那文艺工作为什么不能呢?!这些年他们的薪金高的实在离谱!无理!

“恢复”也是一种改革。如果恢复过去某种政策,可以纠正当前的一些“错误”,那么这种恢复,不是倒退,而是进步。

但是,恢复时,要注意保留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经验: 尤其是,自由草根艺术家的价值实现,要给予保护。

- 因此,可以暂且实行演艺单位的公有制,私有制、个体户并存形式。成立演员工会,对个体户,及经济人公司立法。

- 同时,限制明星广告代言的数量,代言前,须对国家有关部门备案,明星须并交一定的质量单保金。

- 由国家司法部门,建立公众人物“形象”资料库,定期向 社会 公布守法明星,违法明星。封闭 娱乐 新闻自媒体。

问这种问题说明编者对于经济知识还有欠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你能看到各种文化产品,能消费种种衣食住行,能自由买卖各种商品,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如果从市场经济变回到计划经济,那是开 历史 倒车。艺人,只是将艺术作为谋生手段的人。在文化产业里,艺人也是商品,他就是用来被人消费的。所谓都把艺术从业者归为体制养活,看似旱涝保收,不受功利干扰,不拿高报酬,安心创作……其实是在压抑积极性,压迫创造力。因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我能赚十块,你非只给我五毛,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凭啥我要累自己。资本都是逐利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让市场成为 社会 资源调配的手段,用法治盘活经济,而不是人治拉低生活水平。至于高报酬,没作品,艺术差等问题,你能做的就是不去消费它,自然它挣不到钱。

2020.8.10补充文: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张嘴就来,信口游缰。

1.国有制片厂一直就存在,是提问者的问题误导读者。提问的就是个外行。

2.文化引导问题,不属于经济领域解决的事,经济模式解决的是生产方式和配置方式。

3.高片酬的人只占行业内极少部分。绝大多数还在为吃饭和前路发愁。看看那全国那些知名的影视城,有多少底层演员。看看各大影视学院,有多少最后转行的演员。你们看到的只是资本力量捧红的,为什么Ta能红?因为有人消费Ta,Ta能帮投资人挣钱。

4.内容制作问题,既要注重政府引导,又要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喜欢什么做什么是根本出发点,花成本做出来的东西不挣钱,谁愿意去赔本?你们吗?一部片动辄千万上亿,你有钱去亏吗?那这样的事该谁做?就是政府了,不计得失的制作具有价值观引领作用的作品,这叫公益。

5.不要想当然的自以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因为不用负责,真把生意扔你手上,按某些人的智商情商,怕是把祖产都要亏完,全家跟你喝西北风。

6.改革开放是国策,是历经建国后几十年不断 社会 建设发展所累积的经验,是利国利民的大政方针,国家做事要看全局,不是你们那点自以为是的视角。没有改革开放,你以为你能拿着手机刷网留言?

7.请所有支持所谓什么恢复制的网友,管好自己,动员家人,不再消费商业电影,只在家里看央视6台。你能做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不消费那些高片酬的人,如果你自己去消费商业电影,就是支持市场行为,就是在打你自己的脸。

中国的老百姓不知道整个电影和媒体业已经完全私有化。以中国的 社会 制度来说,应该在所有的领域都有一定的公有制成分。这才叫 社会 主义的制度。如果你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特色到那一个领域没有一点公有制,还叫什么 社会 主义?那就叫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公有制在某一个领域应该占到30%,甚至更强一点。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完全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发展不会这么快,还是走了中国特色的 社会 主义道路,加入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保持着一定比例的 社会 主义的经济,所以中国的发展才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这一条成功的经验再一次说明,完全倒向一种制度是不完善的,也是不成熟的。

本人N多年前就有这个设想,也在我的弱弱的活动圈子里作这样的宣传,近些年在微信上也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支持者——寥寥无几,换来的却是众“高人”的一阵喷!不管怎样,我还是坚持演艺人员实行工资制外加提成最好。而且组建影视单位必须严格,影视从业人员必须层层把关,严格筛查,不要是个人就可以当影视人,有钱就可以搞一个某某影视公司。要真正找回和摆放好影视从业者的正确位置和体现的价值,让国人都知道影视从业人员仅仅和产业工人,农民,教师,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一样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不是肆意捞钱的工具。要真正回到我们的任何一位小朋友被问到他(她)长大了选择什么职业时,即使人家回答了想当演艺人员都被任何大人高兴地接受并给予鼓励之时;国人茶余饭后谈论某演艺人员不再出现漫骂之声;我们的有良知的同胞们不再为我们的科研人员和科学家的回报少而愤愤不平时;让我们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亲人不再流血又流泪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最幸福之时,也即——伟大复兴之时!温馨提示:观点不同勿喷

我觉得这个提议不合适,有点逆市场经济大潮,并不适合当下影视行业的发展。下面我具体分析下:

第一 ,市场经济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付出获得收入;对于影视 娱乐 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演员演戏都很拼的,付出辛苦不单单是为了磨炼演技,还是要有一定的收入的,毕竟演员也是普通人,也需要生活, 如果实行工资制是打击很多人的积极性的,因为你演戏的好与坏不重要,大家的工资收入都差不太多。

第二 ,很多人会说实行工资制是为了打击影视行业的乱象,是想让这个行业更加干净,演员不会为了钱去偷税漏税,经纪人知道自己的职责不会乱搞。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做的,不能一刀切的实行工资制,会对那些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工作的人不公平,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错误来惩罚所有人。

第三 ,行业乱象的治理并不是一个规定可以治理好的,需要一套组合拳来长期维持;单纯的工资刺激反而会适得其反,一些违法犯罪的人其实都是因为一个小错误,因为贪心而导致的:

首先 我们在顶层设计层面就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现在没有就要去完善,不然到时候出了问题,也没有依据处理,单纯的罚钱只是治标不治本,还容易引起普通人的议论纷纷,会让人觉得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次 作为影视 娱乐 行业的一员,个人应该用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 社会 责任,这种自下而上的觉悟比简单的恢复国有制效果更好;

然后 ,就是相应的 娱乐 、影视、演绎等行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演员明白自己应有的职业操守,让行业内部更加和谐、有创造力。

总的来说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必须制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但是这需要相应电影制片厂、导演、演员、制作团队等等的共同努力。所以更不能顾此失彼,简单的实行工资制,让整个行业失去活力。

早就应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不要为有钱的资本家服务,不要成为不良商家的宣传工具,不要演员成为钱的象佂

今日非昨日,昨日难以复。

确实当下演员片酬高的离谱,超过制作成本的1/2多的是,动辙几千万上亿,不断地攀涨也近失去底线,且不论这是普通劳动者几百年的辛勤汗水才能挣得的钱,仅剩下的资金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影视剧,也定会让制片投资方犯难。

题主的问题,让这些人实行工薪制,定会引起掌声一片!但冷静下来,可操作性不大,月薪多少,1~2万?这是部级待遇,但还不够他们平时塞牙缝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高片酬现象是一二十年来逐步形成的。一下打破很难。

人们有理由去问,是谁催生了这一怪象?

是行政监控、行业监管的缺失?还是媒体、 社会 的推波助澜?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产出,有效益方能有回报,把片酬定位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不能缺失监管,这或许是当下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可操作的方案。

Ⅱ 她是四大名旦之一,曾说:我只是个演员,此人是谁

话剧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张瑞芳、白杨、苏绣文和秦怡,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几个人缔造了中国话剧界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便是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


一九三八年,张瑞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九年,张瑞芳先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后来又主动要求前往中国青年电影剧院,不久之后她又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莫调令。但她还没有到任,便收到了一个消息,出演《南征北战》女主角,这部电影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乃是由中央出面调动力量拍摄,并有专门的军事顾问,而且林彪还亲自改过台词的一部电影。

一九五二年,张瑞芳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严勋举行了婚礼,这也是她的第三次婚姻。一九五七年,严勋被打成了“严重右倾分子”,当时政治环境紧张,但张瑞芳还是接到了电影《李双双》剧组的邀,她欣然接受,而让张瑞芳没有想到的是,《李双双》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而张瑞芳也因此大火。一九六二年,张瑞芳因此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二零一二年,张瑞芳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Ⅲ 舒绣文的演艺经历

1931年春,舒绣文独身到上海谋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并在我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中担任配音演员。后到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任演员。随田汉等同志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参加演出《战友》、《SOS》、《梅雨》、《名优之死》等剧,并在上海、杭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舒绣文又签约上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了由田汉及阳翰笙分别主创的《民族生存》和《中国海的怒潮》两部进步影片。1934年,舒绣文正式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三年内,她主演了《夜来香》和《新旧上海》并在《女儿经》、《劫后桃花》、《大家庭》、《兄弟行》、《四千金》、《热血忠魂》、《清明时节》、《压岁钱》、《摇钱树》等数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武汉、香港、广州、重庆等地,舒绣文参加演出了《前夜》《中国万岁》、《夜光杯》、《古城的怒吼》、《雷雨》、《雾重庆》、《残雾》、《棠棣之花》、《虎符》、《蜕变》、《青春不再》、《走》、《战斗的女性》、《天国春秋》、《黄花岗》、《山城的故事》、《闺怨》、《之子于归》、《祖国》、《大雷雨》、《全民总动员》等几十部进步话剧。她成为了重庆话剧“四大名旦”之一。
这期间,舒绣文还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塞上风云》、《血溅樱花》等影片。
八年抗战,舒绣文把自己所从事的演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段经历,既是舒绣文表演艺术的黄金时期,也是她进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抗战结束之后,1946年初,舒绣文回到上海,开始她艺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与白杨、陶金、上官云珠等一起参加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制作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拍摄。舒绣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夫人”王丽珍的艺术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也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能让今天的观众欣赏到舒绣文精彩表演的一部杰作。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的思想感情,舒绣文靠的是勤奋和努力。她曾经说过:“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熟悉角色的生活,了解她的职业,否则上台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会透着假,那称什么演员!”
此外,舒绣文还参加拍摄了《凶手》、《裙带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野火春风》、《恋爱之道》、《春城花落》、《大梁山恩仇记》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舒绣文从香港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电影《女司机》和《一场风波》,参加了《李时珍》的拍摄,并为《乡村女教师》、《阴谋》、《无罪的人》、《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影片进行配音。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猫妈妈”也是由她配音的,这一动画片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今天的观众们仍然能领略舒绣文的配音艺术。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年代里,从艺30多年的舒绣文于1969年3月17日过早地离开了舞台和银幕,她对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将永存观众的心中。

Ⅳ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Ⅳ 风华绝代舒绣文,一生为戏痴迷,与养子情深晚年却无人送终,为什么呢

舒绣文一度病重到昏厥过去,才被人送进医院。舒绣文自知时日无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养子舒兆元,她曾试图联系舒兆元,可没有被获准。

等到舒绣文弥留之日来临,舒兆元才接到回京探母的通知,但当他飞奔着赶到医院病房的时候,舒绣文已经撒手人寰,临死无人送终太过凄惨。

有人告诉舒兆元,舒绣文临终前一直念叨着一句话:兆元啊,你怎么还不来看妈妈啊?

回顾舒绣文的一生,可谓是曲折坎坷,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咸。她始终没有让自己放任自流,而是以强烈的进取心促使她不断攀登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她没有获得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就连弥留之际,也没能和自己放心不下的养子见上最后一面。

Ⅵ 话剧“四大名旦”你知道吗仅一位在世,被誉为世纪美人,她是谁

相声演员高峰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一张老照片,很多网友都不认识,也难怪,四个大老爷们凑一堆拍照,不认识他们的网友谁能往“四大名旦”上想啊。

最后,这些年来话剧市场也有了新变化,随着开心麻花的火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话剧开始和喜剧划等号,传统的话剧市场逐渐萎缩,不知道什么时候话剧舞台能再涌现出新的四大名旦来。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舒绣文待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