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张瑞芳的巨星陨落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六届、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原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第四届主席、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8日21时3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在张瑞芳老人在世时,最牵挂两件事,一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另一个就是她倾尽毕生积蓄,和上海老教育家顾毓青共同创办的“爱晚亭”养老院。
张瑞芳
从艺70多年,先后参演了40余部话剧、近20部电影,曾主演《南征北战》《母亲》《家》《大河奔流》《泉水叮咚》聂耳等影片,1963年她因主演影片《李双双》出色表演,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93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2007年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她获得“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成都商报昨日报道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于6月28日晚在上海逝世。昨日下午,张瑞芳治丧小组发布讣告,张瑞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1时3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她的告别仪式将在7月3日举行。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男主角陈少泽是张瑞芳的干儿子,接受采访,陈少泽不停抽泣,“老妈每次生日,都要等我来吃她做的杂酱面。自从老爹去世,我就更多时间陪老妈,害怕她孤单,后来她住院,生日之际我们就在医院一起吃杂酱面。”说至此,陈少泽再次掩面,“我想念老妈的杂酱面!”
弥留之际 最放不下敬老院
昨日下午,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也来到灵堂悼念,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称弥留之际,张瑞芳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件事:中国的电影事业,以及她和老教育家顾毓青一手创办的敬老院“爱晚亭”。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走出张瑞芳家中,赶往当年她一手创办的爱晚亭敬老院。2000年,82岁的张瑞芳拿出毕生积蓄,加上儿子“赞助”的存款、亲家母顾毓青卖房所得和各路人马东拼西凑来的钱,“下海”创办了“爱晚亭”。现在爱晚亭的院长是亲家母顾毓青,她昨日告诉记者,当年和张瑞芳一起创办,现在她提前离去,但自己肯定会继续经营好。四年前新院已经在沪郊金山亭林镇开张。
张瑞芳治丧委员会成员秦怡昨晚回忆说:“她病了后就对我说,大家都倒下了,就你一人啦,好吧你就代表我们吧!”
又讯 近日有媒体报道,葛存壮在四月时就已经病了。并称葛存壮夫人施文心女士称,葛存壮老师因中风住院,目前还在医院接受治疗。现在葛存壮处于半瘫痪状态。
李双双!孙喜旺来看你了
仲星火接受采访:3个月前张瑞芳已经不认识我
我抓住她瘦得厉害的手
她说“疼啊”
我问她哪里疼
她就不说话了……
昨日,记者联系到《李双双》的男主角仲星火,他曾扮演李双双的丈夫孙喜旺,有人说没有孙喜旺就不会造就泼辣勇敢一炮而红的李双双。
昨日一早,88岁的仲星火在家中拿起报纸,便看到张瑞芳去世的消息,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他说自己早有了心理准备,并不是无比难过和震惊,“因为我在3月份的时候去华东医院探望过瑞芳,当时我就感觉到她情况不太好。”
今年3月份,仲星火拄着拐棍来到华东医院,这是最后一次探望当时单独住在一个病房的张瑞芳,他走到病床前,发现张瑞芳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我说,瑞芳同志,你好点了吗?”张瑞芳脸上罩着输氧的罩子,她呆呆地望着仲星火几秒钟,看着这个曾经的老搭档,许久后,慢慢吐出几个字,“你是谁啊?”仲星火回忆,记得当时张瑞芳说得很慢。自己便抓住她的手,告诉她,“我是星火啊!”张瑞芳又缓了缓,“哦,谢谢啊!”
因为张瑞芳当时已经不能正常进食,仲星火说,抓着张瑞芳的手感觉她已经瘦得非常厉害。“她还说,疼啊!我问她哪里疼,她就不说话了。哎,这也不是药物能解决的问题了……”
临终前 养子携妻赶到
昨日一早,成都商报记者特地赶赴上海,到张瑞芳的家中悼念逝者。这是一栋普通的路边住宿楼。张瑞芳的儿子(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江平透露:张瑞芳一身未生育,该儿子是其养子)严佳携妻28日晚赶在母亲闭眼前从澳大利亚回国,在病榻前叫了两声“妈妈”,几分钟后,她就安详地走了。
7月3日上午10点,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的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秦怡、牛犇、张芝华等老艺术家现身悼念。殡仪馆内戒备森严,大批媒体被拦截在场外无法进入内场。
告别仪式入口,大型屏幕上不停滚动播放张瑞芳生前表演的片段。张瑞芳曾主演《南征北战》、《母亲》、《家》、《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影片,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舞台和银幕艺术形象。6月28日,张瑞芳上海病逝,享年95岁。上午九点开始,追思的音乐响起,仪式入口处的背景板上写着“送别,瑞芳”的大字,到场人士都在背景板上签名,表达自己对张瑞芳的思念之情。
秦怡回忆起张瑞芳生前事迹,眼眶含泪地说:“她生前记性很好,那个时候我们合作《月光曲》,张瑞芳很快就能够背好词。”另有不少群众顶着酷暑自发前来送别张瑞芳,告别式现场堆满鲜花,仪式现场气氛肃穆庄严,许多到场人士忆起张瑞芳老师落泪不止。上午10点20分,送别张瑞芳老师的灵车到达现场。话剧演员周谅量在外对灵车哭得泣不成声,不停擦泪说:“我已经到了,我这辈子谢谢她!”
Ⅱ 和刘晓庆演《潜网》的陈少泽现在在干什么
当年,跟刘晓庆演《潜网》的是陈少泽,现在七十多岁了,早就退休了,在颐养天年。陈少泽老师1979年演过《保密局的枪声》,陈少泽是该片的第一男主角,扮演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的地下党人刘啸尘,当时他32岁,扮相英俊,是当时当红的男影星。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陈少泽几乎在影视圈消失了,他开始在上海青年话剧团担任领导工作,很少出来拍戏,但他依旧活跃于舞台,在上海是各大活动的担当主持。
1995年后,上海青年话剧团和上海人艺合并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陈少泽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上海的很多大型的国际活动,他都参与了策划导演等工作。
Ⅲ 《保密局的枪声》在当初为何能创造6亿人观影的纪录
因为《保密局的枪声》很精点,所以能创造6亿人的观影记录,该电影总共卖了1000多个拷贝,在北京,30多家电影院24小时不间断播放,才能满足热情的观影人群。
这部电影剧情曲折,打破了同类型电影人物脸谱化的规律,让观众沉浸在了悬念里,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不乏漏洞,但是在当时,那是十分超前的,整体剧情之流畅放到现在也是业内领先。
《保密局的枪声》其他情况简介。
该片故事新颖曲折,采用了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结构,着重组织了几场精彩的戏,它们各自有矛盾冲突的重心,段落分明,又融为一体。影片以出奇制胜艺术构思,描绘了一幅动人画卷。情节中包含尖锐的矛盾冲突是该片的一个鲜明特点,一系列主人公转危为安的戏剧冲突的过程,形成了一浪又一浪的小高潮,形成了扣人心弦的发展节奏。生动曲折是该片情节的又一特点。影片的每一大情节中矛盾冲突的内容本身是复杂曲折的,是处在激烈的动荡变化与发展中的,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Ⅳ 保密局的枪声简介及详细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著上海。 *** 地下工作者刘啸尘奉命打入国民党军统保密局。他的联系人周甫祥不幸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党组织又派史秀英作为他的联系人。为查明叛徒,刘、史决定在百乐门舞厅搞一次假接头,果然引出了叛徒黄显才,不料叛徒也认出了刘啸尘。刘啸尘当机立断,用无声手枪打死叛徒和特务组长冷铁新,并用自伤来欺骗对方。新来的特务组长张仲年以照顾刘啸尘为名,派特务余云禄对他进行监视与考察。一次,张仲年派刘啸尘和余云禄去侦察一个" *** "的秘密会议。刘啸尘识破圈套,奋力与伪装 *** 的特务搏斗,并打死张仲年的一个心腹,从而博得了张仲年的信任。不久后,张仲年提升刘啸尘为自己的随身少校副官。上海解放前夕,刘啸尘接受了搞到潜伏特务名单的任务。他竭力争取管理档案室的阿纪,使他弃暗投明,交出潜伏特务名单。他们带著名单正要撤走时,被张仲年和特务"老三"截住。在千钧一发之际,"老三"击毙了张仲年,解救了他们。原来,"老三"就是 *** 地下工作者常亮 。
参考资料
刘啸尘
演员 陈少泽*** 地下工作者。体魄健壮,风度潇洒、落落大方,反应机敏但不锋芒毕露,善于不露声色地沉着地应对敌特和突发事件,而在和自己同志在一起时又会展现出憨厚的一面。
张仲年
演员 正华
军统保密局的特务组长,冷铁新的继任者。作为受过专门训练的职业特务,他文化程度较高,外表文质彬彬,举止谈吐讲究风度,实则老奸巨猾,不露锋芒,笑里藏刀。
史秀英
演员 向梅*** 地下工作者,刘啸尘的直接领导兼联络员,以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情报工作,对各种不同环境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善于应酬却不轻浮。个性庄重、温柔,信念坚定。
冷铁新
演员 宋景昌军统保密局的特务组长,受过系统的法西斯教育,十分注重外表中锋,动作敏捷,富有军人气质。是一个锋芒外露、目空一切的自大狂,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创作背景
1978年,导演常彦本来计画拍摄《济南战役》,因故未能拍成,他想改抓一个反映地下斗争的题材,便请曾合作过的编辑郑荃去了解素材。郑荃和助手金德顺到青岛取材时,无意间看了慧贺小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他们觉得小说的故事情节惊险而又精彩,适合改编成电影,就写信向常彦推荐。常彦从图书馆借来原作观看,认为从电影艺术角度讲这本小说很有潜力。同时,他联想到"文革"中许多做过地下工作的同志被打成叛徒、特务,也想借这个故事为他们说句公道话,因此下决心把小说搬上银幕 。
剧本初稿完成后,常彦、郑荃、金德顺等主创人员专门到上海拜访了小说作者吕铮,并在上海档案馆查阅敌伪档案,采访了从事过地下斗争的同志。然后,经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了剧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获得长春电影制片厂同意 ,影片于1978年9月开拍 。
创作理念
常彦在执导影片时努力避免陈陈相因,力求脱出俗套。在影片结构上他特意没有把主人公搞到敌特潜伏计画作为全片中心,而是以主人公在敌人心脏中隐蔽下来取得信任,直到获得潜伏计画等诸多情节构成一个奇峰迭出的布局,然后采取层层攀登的手法在每一个"出乎意料"上做文章,从而最终阐明全片的主题: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为此,他在文学剧本基础上增写了影片的序幕和尾声,打破常规,不让影片结束上主人公刘啸尘身上,而是在结尾处突出老三(常亮),以深化主题 。
常彦执志该片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在艺术创作方面扫除"四人帮"的谬论。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演员们还受到极左的文艺理论的束缚。该片里反面人物居多,只有刘啸尘、史秀英和老三这三个"好人"(老三一直没有公开真实身份,表面上还是个"坏人")。这让演员们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背上"丑化正面人物"或"美化反面人物"的罪名 。为此,常彦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演正面人物的演员不要把地下工作者视为超人,对反面人物也不要在外形上丑化,首要把他们还原成人,认真研究"披着人皮的豺狼"这个词语,摒弃脸谱化、公式化的表演形式 。
在美术造型方面,他要求化妆师不要因为故事发在敌特营垒中而故意"丑化",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应像对待正面人物一样,注意生活、真实 。对布光,他要求生活化光线处理与戏剧化光线处理要兼而有之,坚决摒弃"四人帮"鼓吹的"敌俯我仰、敌暗我亮"之类"照明也要讲阶级"的谬论 。
影片对敌我双方角色的塑造比较成功,通过一系列紧张惊险的情节描述,突出表现了我地下党员的神勇机智和敌人的阴险狡诈凶残毒辣。影片即使放到现在也不失为一部成功的惊险悬疑片。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党员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总能冷静沉着、从容应对,而敌人费尽心机、耍尽花招,也已改变不了大势已去的命运。在步步杀机的无间道里,孤军作战需要过人的勇气和胆略,还要承受着难以想像的压力,但这些压力最终会变成动力,促使他们更加顽强,而且他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近处,在远处,在一些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有更隐蔽的力量在守护着和支持着他们。(时光网评)
Ⅳ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的主要演员。
主要演员: 向梅,陈少泽,陈汝斌,陈国军。
Ⅵ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里的男主演,现在怎么看不到了
如今已70高龄,所以很少看到了吧。
.
1947年出生,六十年代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上海青年话剧团工作。从艺三十多年来, 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生动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七十年代末主演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轰动全国。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及长影小白花奖。主演了几十部影视剧,如电影“潜网”(北影)、“血与火的洗礼”(西影)、“大雁北飞”(峨影)、“特区姑娘”(潇湘)、“危险的交易”等;话剧“年青的一代”、“南海长城”、“西哈诺”、 “家”、“毋忘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等;曾获首届上海戏剧节最佳表演奖,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并喜爱声乐歌唱及京剧,经常在舞台和电视晚会上演唱;曾主持上海电视台“诗与画”专题栏目数百期节目,多次担任上海市重大活动及演出的节目主持人;并多次赴国外及香港地区进行交流访问、讲学、演出。曾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长,中国话剧艺术会华东分会副会长。近年来从事重大活动以及大型文艺演出的策划、组织和导演工作,组团出国交流慰问演出;并曾作为上海市政府世博会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汉诺威世博会上海馆”的策划布展工作。中国戏剧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
个人经历
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72年入上海青年话剧团任演员
1986年12月-1993年7月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长
1993年7月-1994年12月上海青年话剧团任演员
1995年-至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Ⅶ 梁波罗的平淡人生
梁波罗虽年近七旬,但看上去依然风采不减当年。但十多年前,他曾患过一场大病,差一点丢了性命。谈起这场疾病,梁波罗深有感触地说:“人生路上难免遇到一些挫折,但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是战胜疾病与挫折的重要因素,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家人总会给你最有力的支持,用肩膀帮助你承担一切。”那是1992年,正当梁波罗在荧屏上频频亮相时,却患了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第一次手术后,连续10多天高烧不退,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但梁波罗以顽强的意志,积极配合医生再次手术治疗,最终转危为安。热爱生活的梁波罗,终于又回到妻子女儿的身边。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梁波罗很宠爱自己的女儿,女儿是他心中最美丽的女孩子。女儿的名字叫南菁。当年,夫妻二人分属两个干校,一个月难得相聚三四天。所以结婚四五年以后才有了这个宝贝女儿。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南菁’,‘南菁’是‘难请’的谐音。”梁波罗在圈里的好人缘是有口皆碑的。有很多影迷都曾经质疑:梁波罗在上世纪80年代复出后,为何很少担任主角?原因只是因为梁波罗是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人。如为了感谢刘琼导演对他提携培养的恩情,他曾谢绝在另一部影片中担任男主角的邀请,却只在刘琼的新片《保密局的枪声》中担任一个配角。那部影片成全了一个叫陈少泽的青年演员。还有著名的《第二次握手》,当时剧组属意梁波罗主演。但梁波罗知道另一位兄长级的演员比他更热切地盼望获演此角,他就主动谦让,宁愿自己失去一个良机。梁波罗乐意参加公益活动。退休之后,凡慈善性的演出和抗灾慰问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有时担任节目主持,有时独唱或朗诵。有时演出需要经常到社区及郊县巡演,来回奔波他也毫无怨言。除了致力于戏剧教育和社区的文艺指导工作,他还曾被同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讲解电影艺术,悉心培养新人。梁波罗很欣赏李叔同说过的一句话: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泰。在有生之年,不求空名,尽自己之力,为社会做些有益之事,是他最大的快乐。在十多年前患的一场大病,让他体会到什么是最珍贵的。梁波罗对事业追求而快乐,不会当金钱的奴隶,为社会多做有益事,以回报社会,心中有了爱自然就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