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火无情人有情!细数10大经典战争电影都有哪些
虽然中国电影问题重重,战争片在电视剧领域,抗日神剧已经成为笑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中国并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第1:首推的《大决战三部曲》
小成本战争片,《我不是王毛》和《捍卫者》也都非常不错。
未来的国产战争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导演了《老炮儿》的导演管虎,执导的最新战争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国战争片又一个高峰。
更多关于战争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2. 好莱坞最后的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好莱坞明星都有过拍摄西部片的经历,其中有一个身材高大(1.93米),看起来总是懒散的年轻人在1950年代中期投身演艺圈。他出身贫寒,当过兵,干过伐木工、加油工、挖过游泳池、当过公寓管理员……即使在他当上演员后的头几年内也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形形色色的工作在丰富了他人生阅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的失业经验。
刚入行时,这个年轻人只能在一些制作粗糙的B级恐怖片里跑跑龙套,比如《造物复仇》(Revenge of the Creature,1955年);而在《狼蛛》(Tarantula,1955年)里,他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只是负责安排别人往蜘蛛身上扔燃烧弹。第一个东家——环球电影公司对他的评价是“表演生硬,非常业余”,甚至觉得他连周薪100美元都不值。有一次他和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准备参演一部新片,导演看不惯他嘴唇上的痣不打算用他;而雷诺兹在和导演争论特技表演时,一怒之下把导演推进了水池……结果二人一起被环球扫地出门。
这个年轻人忍了下来,他说:“父亲曾教导我说,让他们看看你的能耐,别担心回报。告诉他们你会无偿工作,然后让自己变成无价之宝。”
28岁的时候,他终于获得主演西部片电视系列剧《皮鞭》(Rawhide)的机会。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一周至少工作六天。他的勤勉得到上天的眷顾,该剧仅用三周时间就跻身电视收视率的前20名,从1959年一直热播到1965年。在这数年中,他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牛仔。
这个牛仔名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1964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意大利大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相中,出演影片《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他签下一份合同:工作十一周,工资一万五,影片完成后送一辆奔驰车作为奖励。经纪人觉得他接拍这个角色是“走了一步臭棋”,因为伊斯特伍德在影片中的角色连个名字都没有。结果,《荒野大镖客》以20万美元的低成本在美国斩获350万美元的高票房。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身披斗篷,头戴牛仔帽,嘴叼雪茄,冷峻寡言的无名枪手形象立刻风靡欧美影坛。
不过,评论界认为伊斯特伍德的走红更多是依赖自己英武的长相而非演技。伊斯特伍德紧接着被邀请拍摄续集《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和《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完成这套“美元三部曲”(Dollars trilogy,或称镖客三部曲)后,他成为继约翰·韦恩(John Wayne)、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加里·库柏(Gary Cooper)、亨利·方达(Henry Fonda)之后新一代西部片大明星。而这套影片的拍摄地——广袤的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荒原(Almeria)后来也成为诸多西部片拍摄胜地。
1967年,从西班牙荒原重返好莱坞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马尔帕索”(The Malpaso Company),“Mal paso”是西班牙语“错走一步”的意思,伊斯特伍德觉得这个名字颇有讽刺意味,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1968年马尔帕索公司制作了首部西部片《吊人索》(Hang 'Em High),是负责影片发行的联美公司有史以来开画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此时老东家环球公司也找上门,与这位曾经被自己扫地出门的大明星合作了好几部电影,其中1971年的惊悚悬疑片《迷雾追魂》(Play Misty for Me),是伊斯特伍德的导演处女作。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华纳兄弟公司的合作始于1971年,两家公司共同制作了新派警匪片的代表作《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在片中,伊斯特伍德饰演一个为民除害、辣手无情的硬汉警探哈里。警探哈里亦成为伊斯特伍德演艺生涯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将西部片情节放置于城市背景下的新模式立刻受到观众的欢迎,伊斯特伍德被亲切地称为“城市牛仔”,成为当时全美最卖座、最受欢迎的电影巨星。随后“哈里”这一角色的系列电影又拍摄了四部,分别是《紧急搜捕令》(Magnum Force,1973年)、《辣手神探追魂枪》(The Enforcer,1976年)、《拨云见日》(Sudden Impact,1983年)和1988年的《虎探追魂》(The Dead Pool)。在《虎探追魂》里,当年青涩的金·凯瑞(Jim Carrey)扮演了一名瘾君子。
1986年,56岁的伊斯特伍德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竞选加州滨海卡梅尔镇(Carmel-by-the-Sea)镇长,并以72%的压倒性得票率当选,任期一届,月薪200美元(当时他的片酬是每部600万美元)。此举不但让媒体兴奋不已,就连里根总统也打来电话祝贺,对他大幅领先的得票率表示羡慕。一开始,当地居民对这位明星镇长分外欢迎,伊斯特伍德也很卖力地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可时间一长,人们发现镇长大人不那么爱管事了,经常外出,虽说留了联系电话但根本联系不到。当时的居民协会主席说:自打伊斯特伍德上任,我的血压就没降过,他的高人气虽然带动了小镇的旅游业,但实在太乱了,他把海边一片宁静所在变成了康尼岛(Coney Island,美国著名的休闲娱乐区域),他并不是镇长的合适人选。当时伊斯特伍德的同居伴侣桑德拉·洛克(Sondra Locke)也承认:“他可算不上个兢兢业业的镇长”。
伊斯特伍德生性风流,硬朗伟岸的外型是他最好的猎艳武器,自从踏入演艺圈,身边女人就不断。除了两次婚姻外,常年同居的情人有六位,至少有八个私生子,至于一夜情更不知有多少。
见诸报端和伊斯特伍德有染的女演员包括玛米·范多伦(Mamie Van Doren)、英格儿·斯蒂文斯(Inger Stevens)、珍·茜宝(Jean Seberg)、乔安·哈里斯(Jo Ann Harris)、杰米·罗丝(Jamie Rose)、丽贝卡·佩尔(Rebecca Perle)、吉尔·班纳(Jill Banner)、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和苏珊·圣·詹姆斯(Susan Saint James);其他各行各业的有游泳运动员安妮塔·考斯特(Anita Lhoest)、歌手姬丽·史密斯(Keely Smith)、美食评论家盖尔·格林(Gael Greene)、专栏作家布里奇特·伯恩(Bridget Byrne)、法国模特凯西·雷金(Cathy Reghin)、剧本分析师梅根·罗斯(Megan Rose)、野生动物活动家简·卡梅伦·阿吉(Jane Cameron Agee),前卡梅尔镇长珍·格蕾丝(Jean Grace)等等……不过呢,伊斯特伍德更喜欢找没名的漂亮姑娘,四十出头的时候,他会经常开车跑到海滨小镇卡梅尔,专程在路边守候来旅此游购物的姑娘,和她们玩玩车震。
因为欠下的风流债太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伊斯特伍德就不断身陷此类法律纠纷。
1992年,由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西部片《不可饶恕》(Unforgiven,1992年)震撼影坛。与以往西部片不同的是,本片可以说是将传统的西部片中的英雄神话彻底击个粉碎,片中充满了忏悔悲怆的气氛。传统西部片的世界往往是黑白分明、忠奸对立的,永远是正义战胜邪恶。然而在《不可饶恕》中,是与非、善与恶的界限却变得模糊了,每一个人都背负着罪孽,暴力是解决一切的最终手段。伊斯特伍德将美国西部作为一个弱肉强食的阴暗世界展现在观众们面前,人性的黑暗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影片结尾字幕写着献给赛尔乔·莱昂内与唐·西格尔(Don Siegel),因为伊斯特伍德的导演风格深受这两位大导演的影响。《不可饶恕》获得第65届(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是华纳兄弟公司历史上的第四部最佳影片,也是伊斯特伍德从影以来第一次拿到奥斯卡小金人。
伊斯特伍德曾说《不可饶恕》将是他最后一次自导自演,但是在接下来在他执导的每部影片中他基本上都出现了,包括《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1993年)、《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绝对权力》(Absolute Power,1997)、《迫切的任务》(True Crime,1999年)……。或许因为有着在欧洲工作的经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广泛地受到欧洲评论界的关注,被赞为是“当今影坛最具才干的艺术大师”。这种现象突出体现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法国著名电影期刊《电影手册》(Cahiers Cinéma)对他的宠爱有加,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几乎他执导的每一部影片都被《电影手册》评选为年度十佳,同时数次获得戛纳电影节褒奖。克林特对此感慨道:“在我执导第一部电影时,在美国除了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著名影评人、剧作家)支持我之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而欧洲影迷给我了很多认可和肯定,他们绝对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去感知电影艺术的本质。”
进入到21世纪,这个老牛仔焕发出越来越旺盛的创作力。他的同龄人不是息影就是过世,而他还在不断挑战着自己,制作出多部中上水准的电影。其中2003年的《神秘河》(Mystic River)获得第76届(2004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2004年的《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更是勇夺第77届(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这是他个人收获的第二尊小金人,也是华纳兄弟公司历史上第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2008年反映种族问题的电影《老爷车》(Gran Torino)为老牛仔夺得第35届(2010年)恺撒奖最佳外语片,这也是他第三次获此殊荣,充分体现了他在国际影坛的崇高声誉。
2012年,已经82岁高龄的老牛仔依然活跃在影坛,在《曲线难题》(Trouble with the Curve)中扮演一名经验老道的球探。2013年,他接替斯皮尔伯格执导了根据美国狙击手克里斯·凯尔的同名自传改编的影片《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入围第87届(2015)奥斯卡多项奖项,并荣获第86届((2014))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和年度佳片,并创造了自己电影生涯的最高票房;
在此之后,老牛仔以差不多一年一部的拍片频率,于2014年执导音乐歌舞电影《泽西男孩》(Jersey Boys);2016年执导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英雄事迹改编的人物传记电影《萨利机长》(Sully),荣获第40届(2017)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2017年执导根据真实反恐事件改编的电影《15:17启程巴黎》(The 15:17 to Paris);2018年执导并主演《骡子》(The Mule),在片中饰演一名九十岁高龄的老毒贩。
毫无疑问,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影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入行近六十年,出演电影50余部,执导各类影片40余部,并为十几部电影创作过配乐,是电影界作品最丰富的演员兼导演。从入道之初的窘迫到晚年的老而弥坚,他的演艺生涯就是一部半个世纪以来的电影发展史。为表彰他为电影做出的卓越贡献,1996年美国电影学院向他颁发终身成就奖。他还荣获2000年纽约国家影评协会终生成就奖、2009年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终身成就金棕榈大奖以及崇高的国家艺术奖章(The National Medal of Arts)。
马丁·斯科塞斯始终逃脱不掉命运的捉弄,在一些重要奖项上总要和老对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江湖人称东木)碰撞,而结果也总是很悲情……
● 2007年第64届金球奖:东木执导的影片《硫磺岛来信》(Letters from Iwo Jima)获最佳外语片,老马捧回了最佳导演(《无间行者》)。
● 2006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东木执导的《硫磺岛来信》最终赢得最佳影片,老马凭《无间行者》拿到最佳导演称号。
● 2006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十佳影片:由东木执导的《硫碘岛来信》榜上有名,可惜的是,老马的《无间行者》却没有入选十佳。
● 2005年第77届奥斯卡:东木执导的《百万美元宝贝》成为大赢家——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5次冲击最佳导演的老马结束在奥斯卡的伤心之旅,与重量级奖项擦肩而过。
● 2005年第62届金球奖:最佳导演由老伊夺得(《百万美元宝贝》),老马的《飞行者》(The Aviator)成为最佳影片。
● 2005年第5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老伊以《百万美元宝贝》获年度最佳导演大奖,打败了同样入围的老马(《飞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