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柳堡的故事中演员
角色 演员 备注
李进 廖有梁 副班长
指导员 徐林格 ----
田学英 陶玉玲 二妹子
田老头 康天申 ----
小牛 陈东岗 ----
四班长 万军 ----
马小宝 张可方 ----
何金标 张璋 ----
连长 宋清湘 ----
汪掌柜 吴联翔 ----
刘胡子 漠雁
『贰』 电影《柳堡的故事》演付班长的演员如今多大年龄了还在吗
四班副班长李进(廖有梁 饰)
廖有梁 Youliang Liao
性别: 男
生卒日期: 1937-10-28 至 1999-04-23
出生地: 中国,上海
职业: 演员 / 副导演
『叁』 《柳堡的故事》幕后:因为爱情戏差点被毙,男主角晚年凄凉离世
前不久,秦怡刚刚度过100岁生日的消息登上热搜,勾起了不少老一代观众的记忆。
作为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演员,秦怡出演的那些经典影片为新中国早期的电影观众带来了精神的 娱乐 和慰藉,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除了秦怡,那个年代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演员,比如陶玉玲正是五十年代崛起的“银幕新秀”。
在1957年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 陶玉玲凭借片中的“二妹子”一角红遍大江南北 ,片中这段战争中的纯洁爱情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
从小说到电影,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其中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
01、“二妹子”陶玉玲差点没被选中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温柔又略显腼腆的笑容,陶玉玲把二妹子的形象演绎得十分深入人心。
但在当年,初出茅庐的陶玉玲差点和这个角色失之交臂。
在拍电影之前,陶玉玲是南京军区话剧团的演员,经常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当时导演王苹正在为《柳堡的故事》全国选拔演员,小说的原作者胡石言和陶玉玲之前在同一剧团工作,看过她的话剧表演,因此就向王苹推荐了她饰演女主角。
恰巧陶玉玲正在外地演出,王苹等人又专门前往演出地找到陶玉玲,但一见面却大失所望。
原来陶玉玲因为连日的奔波表演,整个人的状态比较疲惫, 有一只眼睛还因为麦粒肿起了个大包,不太符合二妹子的形象。
于是陶玉玲暂时被搁置下来,剧组又在全国开始筛选,但挑来挑去也没能找到符合的演员。
后来王苹思来想去,觉得陶玉玲身上那股淳朴的气质还有甜甜的微笑,是最契合二妹子的人选,所以最终这个角色还是花落陶玉玲。
角色定下来后,陶玉玲就来到了影片的拍摄地,也就是江苏宝应县的柳堡乡提前体验生活。
从划船、割麦到插秧 ,为了更好地贴合角色,陶玉玲跟着乡民们整天干农活、学技术,慢慢也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因此才能把这个真诚的农家姑娘演绎得如此到位。
影片上映后,二妹子不仅得到观众的一片好评,甚至连周总理都高度认可,在国庆十周年的招待会上还特意接见了陶玉玲,这也成为陶玉玲演艺生涯最大的光荣。
02、比电影更凄美的现实原型
鲜为人知的是,《柳堡的故事》并不是作家胡石言的凭空想象,而是他在1945年亲耳所闻的真实故事。
当时正是战争时期,某连的一个副班长在帮助群众劳动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彼此情深,但因为部队纪律严明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
到后来副班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这段爱情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遗憾的结局。
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的胡石言,就在此基础上写了一篇小说,但他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太过悲凉,于是就 把故事的结局改成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和革命胜利形成了呼应。
小说于1950年发表在南京的一本刊物上,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其中就包括做电影编剧的黄宗江。
黄宗江看过后觉得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就找到当时因为生病入院治疗的胡石言,开始了电影版的剧本创作。
他们没有想到,从1950年到1956年,剧本经过长达6年的改编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拍摄,一共花费了7年时间,期间经历了诸多波折。
03、因为爱情戏差点被毙
就像前面所说,影片从剧本阶段就面临着许多危机,甚至差点就无缘大银幕。
在剧本改编一开始,反对的声音就持续不断: 有人提出小说展现军人和平民百姓谈恋爱,这绝对是违背军队纪律,根本不应该进行宣扬。
一时间黄宗江和胡石言的创作陷入窘境,眼看着改编计划就要胎死腹中。
危急时刻,时任文艺主管的周扬找到他们,他表示对这次改编非常支持,但也提出小说中对于爱情的表现太单纯,应该把爱情的纯洁与战争的大环境进行结合,这才能凸显出对 历史 的尊重。
恍然大悟的黄宗江他们终于找到突破口, 把爱情与革命胜利、人民解放的大主题紧密结合 ,主人公不再是为了爱情的一己之私,而是注入了集体精神,有了真实合理的环境依托。
影片中没有直接展现两人的谈情说爱,而是通过对二妹子和副班长各自的表情和台词,含蓄地表达出“淡而浓烈”的爱情故事。
影片上映后,片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也迅速在 社会 上广为传唱,与此同时很多人针对这首歌提出了一些质疑。
诸如 “迎合青年的不 健康 情绪”、“靡靡之音” 等各种批评的言论不断流出,《柳堡的故事》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好在不少专业的音乐家都纷纷站出来,认为这首歌既歌颂爱情又歌颂革命事业,其中结合了民歌的特色,曲调委婉动听,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歌曲。
包括周总理等人都表达了对这首歌的认可,反对的意见才渐渐平息。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时至今日,每当《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再次响起,都会让人想起二妹子和副班长委婉动人的爱情,让人感受着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
令人感慨的是,60多年过去,影片的主创大多已经不在人世。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女导演”的王苹,在拍完本片后又导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电影,1990年因病去世。
饰演副班长的廖有梁,在后来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再次和陶玉玲合作,其饰演的小战士童阿男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但廖有梁的晚景十分凄凉,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出国,孤身一人的他在 情感 上受到很大打击,最终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而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凭借本片在电影界打响名声后,又出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三个失踪的人》《任长霞》等影片,还在今年春晚的开场秀里亮相。
如今已经88岁的陶玉玲身体依然硬朗,2015年还得到了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的殊荣,表彰她在表演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和大家风范。
向所有老艺术家致敬,感谢他们曾经缔造的那些经典作品!(撰文:皮皮虾)
『肆』 廖有梁的个人经历
廖有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0930部队文工团的演员,这是个综合性的部队基层文工团,除了在舞台上经常为部队组织小型演出外,更多的是深入连队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廖有梁同志参军八年多的时间中,一直是生活在这个文工团里,除了扮演过一些戏剧角色外,他还会拉二胡和小提琴,也在舞蹈演唱中担任过角色。他是一个受到部队官兵欢迎的演员。在1950年,廖有梁同志还是一个没有一棵三八枪高、穿着最小号的军装也还显得很长的十二岁小兵。他参军以年来,在党的培养下,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很快地成长起来。抗美援朝战争时,他随部队到过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斗争,这个小小的文艺兵,也用自己的武器活跃在战场上、坑道里,做些战勤和鼓动工作。他的整个生活历程是和部队战士连结在一起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具备了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进这一人物的一些有利条件。
由于演了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副班长李进和话剧及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早年的廖有梁边名传遐迩,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九九艳阳天……”的歌声还时时飘荡,当年那位“十八岁的哥哥”也永载中国电影史册。他曾经是那样风华正茂、英姿勃发。十二岁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经过抗美援朝的血火洗礼和南京前线话剧团文艺生活的锤炼,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又成为他后来的艺术舞台。由于各种原因,他演戏的机会并不多,但那怕是配角,戏份再少,他都会凭借自身的功力弄出满堂彩来,因而多次获奖。人们至今难忘他在话剧《入城》中演活的米店老板,在《傻子进行曲》中演绝了的工商干部和《OK,股票》中的王伯伯。他创造的角色总是那样鲜活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他热爱艺术生活,提前退休后,这位国家一级演员努力继续演出话剧和参加多部影、视剧的拍摄,这正是他演技炉火纯青、可以更多创造艺术形象,像其他老演员一样再火一把的时候,可是,健康却离他远去,一切的艺术理想都已成为梦想。
1957年,南京军区话剧团20岁的廖有梁,被选中演出电影《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副班长李进。执导这部电影的,是41岁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毋庸置疑,当年为电影选主演,比今天的各种选秀标准要高得多,一号男演员是比较难找的,最后选上了廖有梁来演这个一号角色,廖有梁必定是从华东军区甚至全军部队所有漂亮小伙中经过重重筛选,才万里挑一最终中选的。
在那个年代,爱情主题的影片极为罕见,倡导朴实自然、优美细腻,注重抒情风格的王苹,把军旅中的爱情,拍得如此唯美,即使今天看来,依然是“绝版”,人们甚至称它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第一抹温柔”。廖有梁没有酷酷的发型、没有靓丽的时装、没有绯闻炒作,他一双神采飞扬的欢眉大眼,一副朴实灵气的纯真笑脸,一口略带江南腔的普通话,一件白衬衫、一身旧军装,就把那个阳光灿烂、气宇轩昂的“副班长”表现得如此清爽、自然。据说你模仿能力让人惊叹。影片里,你把孩子般的单纯稚气、少年的多愁善感、男人的丰神俊朗、战士的阳刚伟岸都聚集到付班长的身上,而且演来丝丝入扣,表现得又那么简单清爽、流畅自然。做到这些要靠表演潜力和灵气悟性,更要靠演员的本色魅力,才能相得益彰、璧合珠联。“九九那个艳阳天……”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们记住了那个一身旧军装、一脸阳光灿烂、大声高唱“艳阳天”的俊美少年。
七年后的1964年,廖有梁出演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童阿男。
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个与资本家女儿产生爱情纠葛的新战士童阿南,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的童阿男,好像编剧是照着廖有梁年龄和性格创作的,所以廖有梁演来得心应手,活灵活现。
周总理前后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七次半。所谓“半次”,因周恩来忙于接待外宾,等赶到剧场戏已演到一半。
在周总理推荐下,毛主席百忙之中也来看戏。令人难忘的是1963年11月29日,当毛主席看到童阿男最后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时,情不自禁带头鼓起掌来。等大幕落下很快又拉开,当毛主席接见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员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周总理为了能让更多的军民看到此剧,指示将《霓》剧拍成电影,但剧本不要改动,演员也不要更换。为了电影拍得更真实,八一电影制片厂派出王苹、上影厂派出葛鑫联合导演此剧。
有人说,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经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纯、更阳光的翩翩少年。“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应当改成“军官就看王心刚、战士就看廖有梁”。
『伍』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哪一年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
黄宗江从1950年就开始根据胡石言的小说改编电影剧本,期间黄宗江与胡石言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到1956年的年底剧本才正式通过。1957年,影片确定拍摄,王苹被指定为该片导演。至于男主人公李进,王苹觉得这个人物是江南人,要秀气一点,有知识分子味道,她选择了在南京军区文工团当舞蹈演员的李进,当时他的年纪比陶玉玲还小几岁。
《柳堡的故事》的布景制作
二妹子与李进河边月下约会的戏,因为胶片感光度低,只能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导演要求一定要有小河,有月光,水要活,河里要有月光的倒影。然而,当时中国电影技术投备几乎是一穷二白,摄影棚里没有背景投放设备,也没有水灯。
『陆』 柳堡的故事男主人公副班长的扮演者李俊的扮演者近况廖有梁近况
廖有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大决战第2部淮海战役 (1991) 庭院深深 (1989) .... 老尤 在被告后面 (1983) .... 郝宝生 都市里的村庄 (1982) .... 陈金根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 新战士童阿男 柳堡的故事 (1957) .... 李进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丈夫的秘密 (1985) .... 副导演 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个与资本家女儿产生爱情纠葛的新战士童阿南,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自此后,廖有梁就从银幕上消失了。日前,同廖有梁有着深厚战友情的刘鸿声,不无伤感地对记者说:“廖有梁在2002年就去世了,晚年生活很不幸。” 廖有梁原来是第20军的舞蹈演员,因为长得帅气,廖有梁被选中当电影影员。拍完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廖有梁与武汉军区的一个舞蹈演员结了婚,并很快有了一个儿子。 文革之后,廖有梁转业到了上海,那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据刘鸿声老先生说,廖有梁夫妇到了上海后不久就离了婚,“他爱人到了美国,把儿子也带走了,从那以后,廖有梁就一个人在上海,孤苦伶仃的。” 廖有梁没有再婚,晚年时很孤单。“每年‘好八连’搞活动,都会请我们这些老演员来聚一聚。每次见到廖有梁都感觉他老了,人很瘦,牙也掉了,肝也不好。” 而生活上,廖有梁也是沟沟坎坎。晚年时,上海市政府分了一套住房给廖有梁,在装潢时,却一下被人骗去了好几万块钱。这给了廖有梁极大的打击。2002年,新房子终于装修好了,可是廖有梁却一病不起。“最后连新房子一次都没住过,就在医院里去世了,走的时候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只留了一盒录音带,里面记着他的遗嘱,还有和老战友告别的话,只有一句——‘能够活着,多好啊!’” 虽然在电影里,廖有梁演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是现实生活里,他的生活却如此凄凉。据刘老先生说,廖有梁去世后,他儿子才回国,“因为廖有梁还有遗产。”(贺沂沂)
『柒』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如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剧情简介
1949年,解放军某团南下,途经景色秀美的苏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伟故地重游,忆起了一段往事。
1944年春,宋伟在新四军某部二连当指导员,他们连开到柳堡村一带练兵整训。这里是新区,由于敌人的诽谤宣传,开始时群众还躲避着部队,新四军战士马上展开爱民工作,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修房子、插秧等。
四班住在勤劳善良而又胆小怕事的田老头家里。田老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二妹子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子小牛。这个普通的农民和中国广大农民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着,有一肚子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