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二战电影跳马行动电影

二战电影跳马行动电影

发布时间:2022-07-23 11:57:57

㈠ 为什么要叫迪诺跳马

跳马应该就只是一种直译,是野马、烈马的意思,在官方小说里有说,迪诺成为跳马迪诺时(自己觉悟从列恩那里得到鞭子和安翠鸥)在摇晃不定的船上行动自如、攻击灵活,给对手的映象就是烈马一样

㈡ 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犯下的罪状有哪些

咳咳,就由我来回答吧
轴心(Achse):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应急措施。

雕(Adler):1944年德国第17集团军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行动。

鹰(Adlerangriffe):德国空军1940年对英国空中攻势代号。

阿依达(Aida):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及的行动。

仙客来(Alpenveilchen):1940年德军在阿尔巴尼亚的作战行动。
锑(Antimon):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
阿登攻势(Ardennen-Offensive):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芬纳高地与卢森堡北部之间地域对美第 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于1945年1月失利。
阿提拉(Attila):德国于1940年12月制定的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1942年5月改称“安东”。
东方建设(Aufbau Ost):1940年德军为准备对苏作战在波兰占领区扩建军事设施的行动。

巴巴罗萨(Barabarossa):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

柏林(Berlin):1940年2月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战列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乞讨棍(Bettelstab):1942年2月德国第18集团军进攻苏军奥拉宁鲍姆桥头堡的计划。

桦树(Birke):1944年8月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

黑山鸡(Birkhahn):1945年德军从挪威北部撤退的计划。

兰色(Blue):1942年6月28日德军从东线发动夏季攻势。自6月30日改称“不伦瑞克”。

铅(Blei):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

布吕歇尔(Blücher):1. 1942年7月德军强渡刻赤海峡的计划。2. 1942年8月德军对勒热夫东南的苏军实施反击的计划。

布吕歇尔 II(Blücher II):1942年8月德、罗部队强渡在塔曼半岛登陆的行动。

棕色(Braun):1942年11月德军在突尼斯建立桥头堡的行动。

不伦瑞克(Braunschweig):1942年7、8月德军在东线南翼发动的夏季攻势。

架桥(Brückenschlag):1942年3月德军与杰米扬斯克“要塞”建立陆上联系的行动。

刻尔柏洛斯(Cerberus):1942年2月12日德国海军作战集群由布雷斯特穿过英吉利海峡驶往北海的行动。

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二阶段的作战行动。

气锤(Dampfhammer):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三阶段的作战行动。

但泽(Danzig):德国早在1939年1月制定的进攻西方的作战计划。

德弗林格尔(Derffinger):1942年2月德国第9集团军为同第16集团军建立联系,计划向奥斯塔什克夫进攻的行动。

德尔塔(Delta):德军在希腊西部的清剿行动。

霹雳(Donnerschlag):德国第6集团军计划于1942年12月从斯大林格勒突围的行动。

莽汉(Draufg?nger):德军在南斯拉夫黑山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

橡树(Eiche):1943年夏德国扶植墨索里尼重掌政权的计划。

北极熊(Eisb?r):1943年10月3日德军在希腊科斯岛的登陆计划。

冰流(Eissto?:1942年3月德国第1航空队空袭列宁格勒附近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

舷梯(Fallreep):1942年4月“架桥”行动中杰米扬斯克“要塞”德军的突围行动。

集中射击(Feuerzauber):1942年7月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前称“北极光”。

苍鹫(Fischreiher):1942年7月德军计划向苏联的阿斯特拉罕突击的行动。

魔弹射手(Freischütz):1943年5月德军在东线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弗里德里库斯I(Fridericus I):1942年5月德军进攻哈尔科夫南部苏军战线突出部的行动。

弗里德里库斯II(Fridericus II):1942年6月德军进攻库皮扬斯克的行动。

弗里茨(Fritz):1940年6月又德国国防部指挥局陆军组组长冯·洛斯贝格中校负责拟制的对苏作战的最初方案,后改称“巴巴罗萨”。

春风(Frühlingswind):1943年2月德军在北非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

黄色(Gelb):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的进攻。

东方总计划(Generalplan Ost):1942年6月12日由希姆莱批准的将东欧居民迁往西伯利亚的计划。

格奥尔格防线(Gertrud):1.德国准备在土耳其投靠同盟国时进军土耳其的行动计划。2.德国空袭苏联发电场的行动。

吉泽拉(Gisela):1942年夏德国占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计划。

戈滕桥头堡(Gotenkopf):1943年1月德军在苏联库班建立的桥头堡。

怪兽(Greif):阿登攻势期间德军于1944年12月在敌后采取的行动。

绿?(Grünspecht):1942年夏德军在布良斯克南部地区清剿苏联游击队的行动。

哈根行动(Hagen-Bewegung):1943年8月东线德军由奥廖尔突出部撤至布良斯克东部阵地的行动。

鲨鱼(Haifisch):1941年德国为配合“巴巴罗萨”行动而采取的伪装措施。

汉诺威 I(Hannover I):1942年6月德国第4集团军在维亚济马以南地区的作战行动。

汉诺威 II(Hannover II):1942年6月德国第4集团军在第涅伯河上游地区的作战行动。

秋季雷雨II(Herbstgewitter II):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扫荡游击队的行动。

秋叶(Herbstlaub):1942年9月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计划消灭红军城-别克托夫卡地区苏军的行动。

秋雾(Herbstnebel):阿登攻势的最初代号,后改称“莱茵河卫兵”。

秋水仙(Herbstzeitlose):1940年10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区的行动。

秋季旅行(Herbstreise):1940年秋德国为实施“海狮”行动而制定的佯攻行动。

赫拉克勒斯(Herkules):1942年4月德、意拟制的攻占马耳他的作战计划。

依萨贝拉(Isabella):1941年5月德军抗击英军在依比利亚半岛登陆的计划。

朱诺(Juno):1941年6月德国舰队攻击挪威的行动
山茶(Kamelie):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国科西嘉岛的计划。

船怪(Klabautermann):1942年7月德、意海军部队在苏联加拉多湖的作战行动。

牛蒡(Klette):1942年7月德军在苏联布良斯克地区的反游击行动。

政治委员命令(Kommissarbefehl):1941年6月6日德国下达的关于“处理(红军)政治委员的方针)。

康斯坦丁(Konstantin):1943年德国准备在意大利退出战争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后改称“轴心”。

捕鲑(Lachsfang):1942年7月德军在对芬兰战线中段的摩尔曼斯克铁路沿线地区实施的进攻。

教程(Lehrgang):1943年8月德、意部队撤离西西里岛的行动。

豹(Leopard):1943年11月德军在希腊的莱罗斯岛登陆的行动。

电击(Lichtschlag):1942年10月东线德军将霍尔姆北部战线向洛瓦济河推进的行动。

淡紫色(Lila):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国土伦并企图夺取法国舰队舰只的作战行动。

小桦树(Maibaum):1944年德军在南斯拉夫实施的反游击队行动。

无月雷暴(Maigewitter):1943年5月德军在东线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玛加莉特 I(Margarethe I):1944年3月德军占领匈牙利的行动。

玛加莉特 II(Margarethe II):1944年1月德国制定的占领罗马尼亚的计划。

玛丽塔(Marita):1941年4月德军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

玛尔斯 I (Mars I): 为实施1942年夏季攻势罗马尼亚军队的开进行动。

玛尔斯 II (Mars II):为实施1942年夏季攻势意大利军队的开进行动。

玛尔斯 III (Mars III):为实施1942年夏季攻势队的匈牙利军队开进行动。

鼠(Maus):1942年7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由米乌斯河对高加索实施的进攻行动。

墨丘利(Merkur):1941年5月德军占领希腊克里特岛的行动。

米夏埃尔(Michael):1943年10月德军撤离克里木半岛的行动。

沼泽之火(Moorbrand):1942年7月德国第18集团军计划对苏军波戈斯季耶突破地段的部队的作战行动

曙光(Morgenr?te):德军对意大利内图诺附近的美军桥头堡实施的进攻行动。

磨房(Mühle):1940年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代号。

友邻支援(Nachbarhilfe):1943年5月德军在东线后方实施的反游击队行动。

古斯塔夫.纳格尔博士(Dr.Gustav Nagel):1944年德军为对付盟军可能从北部进攻德国而在丹麦和挪威采取的防御措施。

球状蛋糕(Napfkuchen):1943年末-1944年初德军对南斯拉夫游击队采取的军事行动。

瑙姆堡(Naumburg):1940年6月德军在纳尔维克北部登陆的计划。

尼普顿(Neptun):1943年4月德军对新罗西斯克南部苏军登陆场实施的反击行动。

尼禄命令(Nerobefehl):希特勒于1945年3月15日下达的关于摧毁国内一切设施的命令,亦称“焦土命令”。

尼伯龙根进军(Nibelungen-Marsch):德国第114步兵师撤离巴尔干地区的行动。

北方(Nord):德国“维悉河演习”行动的最初代号。

北极光(Nordlicht):德军计划于1942年9月14日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

北马克(Nordmark):1940年2月德国舰队攻击同盟国护航运输船队的行动。

北极(Nordpol):1942年3月德国第9集团军在苏联涅利多沃-贝洛耶地域的作战计划。

北风(Nordwind):1944年末-1945年初德军对阿尔萨斯北部地区实施的进攻行动。

纽伦堡(Nürnberg):1943年末-1944年初德军计划封锁比利牛斯山的行动。

橄榄树(Olivenbaum):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

东方(Orient):德国企图颠覆英国在中东地位的计划。

风暴(Orkan):1942年5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苏联别廖尔-苏希尼契-尤赫诺夫地区发动夏季攻势的计划。

奥斯卡(Oskar):1940年12月得国鱼雷艇在多佛尔海域的行动。

动歌特人行动(Ostgoten-Bewegung):1945年德国本土防卫部队调往东线的行动。

奥托(Otto):1.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的计划。2.1941年2月5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行的对苏作战图上作业。

豹(Panther):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击鼓(Paukenschlag):1942年1月德国潜艇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的行动。

惩罚(Punishment):1941年4月德国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行动。

匈牙利草原(Pu?ta):1942年10月德国第16集团军封锁普斯京雅和杰德诺之间的缺口的行动。

猛兽(Raubtier):1942年3月德国第18集团军围歼沃尔霍夫合围圈的行动。

虹(Regenbogen):1942年12月德国海军袭击同盟国护航运输船队的行动。

雷娜特(Renate):1941年1月德国鱼雷艇在多佛尔海峡的行动。

驯鹿(Renntier):东线德军由北极地区向佩萨莫和摩尔曼斯克突击的行动。

莱茵河演习(Rheinübung):1941年5月”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里夏德(Richard):德军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地区的登陆行动。

跳马(R?sselsprung):1944年5月25日德军伞兵突袭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

红色(Rot):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的第二阶段。

红色方案(Rot Fall):德国自1935年开始拟制的在两条战线中重点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

红绿方案(Rot-Grün Fall):德国于1937年综合“红色”和“绿色”方案而拟制的将重点放在东南欧的作战方案。

山妖(Rübezahl):1944年8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

非洲旅行(Safari):1942年8月德国拟制的对丹麦进行海陆作战计划。

沙米尔(Schamkl):为保护石油设施,德军在苏联迈科普地区实施空降的计划。

攀缘植物(Schlingpflanze):1942年7月东线德军向北扩展旧鲁萨-杰米扬斯克通路的方针。

雪(Schnee):1942年12月德军增援挪威的行动。

雪暴(Schneesturm):1943年12月德军清剿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

黑色(Schwarz):1943年5月德军清剿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

海狮(Seel?we):1940年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塞德利茨(Seydlitz):1942年7月德国第9集团军在苏联别洛伊地区的作战行动。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941年10月德军占领苏联希乌马岛的行动。

白狐(Silberfuchs):1941年5月德军从芬兰中部进攻苏联摩尔曼斯克铁路和坎达拉克沙湾的行动。

向日葵(Sonnenblume):1941年2月德国向北非派遣军队的行动。

晚秋葡萄(Sp?tlese):1942年9月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北部地区清剿苏军的行动。

魔羯星座(Steinbock):1944年1-5月德国对英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行动。

捕鲟(St?rfang):1942年6月德军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行动。

南太平洋(Südsee):1942年德国经北冰洋开辟与日本的贸易航线的计划。

沼泽(Sumpf):1942年11月东线德军向北扩展旧鲁萨东部通路的计划。

台风(Taifun):1941年9-10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行动。

枞衫(Tanne):1944年德军占领芬兰阿兰群岛的计划。

圣诞树(Tannenbaum):1940年德国对瑞士的作战计划。

鸽棚(Taubenschlag):1942年10月德国第11集团军进攻苏联托罗佩茨地区的计划。

忒修斯(Theseus):1942年5月德.意军队在北非进攻加扎拉防线的行动。

猎鸨(Trappenjagd):1942年5月德军为夺占刻赤实施的行动。

围猎(Treibjagd):德军在南斯拉夫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鸟歌(Vogelsang):1942年6月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清剿苏联布良斯克北部地区游击队的行动。

莱茵河卫兵(Wacht am Rhein):1944年12月16日德军发动的阿登攻势。

林中醉汉(Waldrausch):1944年德军在南斯拉夫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瓦尔屈蕾(Walkùre):德国后备军为对付内乱采取紧急措施的代号。

纺织工(Weber):1941年1月德国海军在英国东南沿海的行动。

白色(Wei?:1.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2.1943年1月德军在南斯拉夫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狼人(Werwolf):1945年4月7日德国出动百余架冲撞歼击机对英国庞大机群的作战行动。

维溪河演习(Weserübung):1940年4月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的行动。

低草地(Wiesengrungd):1942年2月德军占领菲舍尔半岛的计划。

维京(Wiking):1943年10月德军撤出苏联塔曼半岛的行动。

维京人(Wikinger):1940年2月德国驱逐舰在北海多格摊海域的行动。

维廉(Wilhelm):1942年6月德军进攻沃尔昌斯克的行动。

温克尔里德(Winkelried):1942年8月德军向南扩展杰米扬斯克-旧鲁萨通路的行动。

冬季风暴(Wintergewitter):1942年12月德军为解救被围于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而发动的进攻。

冬季童话(Winterm?rchen):1942年9月德军拔除苏军顿河桥头堡的计划。

旋风(Wirbelwind):1942年8月德军对苏希尼挈地区苏军战线突出部的进攻作战计划。

云(Wolke):1942年11月德军增援挪威的行动。

仙境(Wunderland):1942年8月德国“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在苏联喀拉海的作战行动。

牙医(Zahnarzt):1945年1月德军在德国阿尔萨斯地区的进攻行动。

齐藤(Ziethen):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吉普赛男爵(Zigeunerbaron):1943年5月德军在东线实施的反游击队行动。

城堡(Zitadelle):1943年7月德军进攻苏军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行动。

㈢ 二战德国z23驱逐舰在哪里完工在哪里下水都参与了哪些战役

1936年A型Z23级(Z23-Z30)

1938年11月-1940年4月间建造的1936年A型共有8艘,它们是德国海军为应对世界驱逐舰大型化和重装化的趋势而研发的。

为了增强打击力量,主炮口径增大至150毫米。1936年A型仍旧从1936年型改进而来,舰体进一步加长加宽,排水量加大。主要武器是5门150毫米50倍径C36炮,其中前主炮是双联炮塔,其余3门炮分装在3个单联炮塔中。建造中由于双联炮塔生产进度延误,它们在完工时其双联装炮塔的位置上也只能安装单装炮塔。到1942年后,除了Z26和Z30外,其余各舰逐次安装双联装炮塔。

其中Z28舰是作为司令驱逐舰设计的,其后部有参谋们使用的甲板室。4门150毫米炮分别安装在4座单装炮塔上,前2后2配置。Z25在1944年拆除了2号炮塔,加装37毫米防空炮以对付盟军飞机的威胁。

这些舰只的火力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它们舰艏的双联转炮塔使艏部重量过大,舰只在风浪中产生严重纵摇,导致适航性下降。于是后来的设计又恢复装用127毫米主炮,还开始研制搭载128毫米高平两用炮的驱逐舰。

代表舰 Z24

Z24,德国1936A型驱逐舰2号舰,于1939年1月2曰在不莱梅德希马克船厂开工,1940年3月7日下水,1940年10月26日建成服役。

1936A型由1936型驱逐舰改进而来,其建造目的是为了应对世界驱逐舰大型化和重装化的趋势。然而从某种意义上看,1936A型驱逐舰并不是一款成功的设计,1936型驱逐舰所使用的127毫米火炮被改为了150毫米火炮,虽然加大了威力,但却降低了射速,同时重量也有所增加。射速的下降导致火力密度有所欠缺,重量的上升导致船体稳定性下降,速度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1936A型的战斗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还降低了。

1936A型驱逐舰又被称之为纳尔维克型驱逐舰,不久后,“纳尔维克”型驱逐舰便成了德国在二战中建造的驱逐舰的总称了,并且,自此型舰船之后,德国驱逐舰就不再有舰名而只有舰号了。

Z24战争经历:

1940年作为袖珍战列舰吕佐夫号(原德意志号)的护航舰参加挪威作战。

1941年10月23日,包括Z24在内的8艘1936A型驱逐舰组建成为第8驱逐舰队,又称纳尔维克支队。

1942年3月28日,Z24、Z25及Z26参与拦截向苏联运输补给的英国“PQ 13”护航舰队。在击沉一艘货船后,小队救起其船员,又向另一艘被空袭击沉的货船船员施救。次日,小队遭遇英国护航舰队,Z26被轻巡洋舰特立尼达(HMS Trinidad)击沉。Z24及Z25还击并重创对方后打捞了Z26的船员,脱离了战斗。

5月2曰,Z24与Z25、Z7一起进攻“QP 11”护航队,击沉英国巡洋舰爱丁堡号,重创两艘英国驱逐舰。

7月5日,Z24参与“跳马”运输行动(Operation Rösselsprung),负责协助舍尔海军上将号攻击盟军“PQ 17”护航舰队。然而,盟军在得知德军战列舰提尔比茨出港后,立马命令护航舰队撤退并放弃运输船队,因此德军水面舰艇逐一返程,改由潜艇和战机进行攻击。

1943年12月,为一艘向日本转移重要物资的货船护航。舰队中途遭到巡洋舰进取(HMS Enterprise)和格拉斯哥(HMS Glasgow)等英国舰艇的拦截,爆发了比斯开湾海战(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但是最终成功将货船送出封锁线。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当天,Z24前往英吉利海峡执行布雷任务。9日,小队在布列塔尼附近遭敌军舰队并爆发海战(Battle of Ushant);ZH1(原荷兰驱逐舰HNMS Gerard Callenburgh)被击沉,Z32在追逐中搁浅,而Z24在受创后得以逃回波尔多进行修理。

8月24日,由吉伦特河驶出海的途中,Z24遭到18架Beaufighter战斗机空袭,被炮弹击中的Z24坚持航行到了入海口码头处才沉没。随后,其船员在海岸设防继续抵抗盟军,后于1945年投降。

尺寸:长127米 X 宽12米 X 吃水4米

排水量:2603-2657吨(标准)/3542-3694 吨(满载)

动力:6台瓦格纳(Wagner)锅炉,2台瓦格纳涡轮机,70000马力最高36节

续航力:5000海里/19节

武器:150毫米主炮5门,37毫米速射炮4门,20毫米机炮5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编制:321人

Z.23 1940 1944.8.21在La Pallice被炸沉

Z.24 1940 1944.8.24在Le Verdon被炸沉

Z.25 1941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后又转交法国,改名Hoche,?年解体

Z.26 1941 1942.3.29被英巡洋舰“特里尼达”号击沉

Z.27 1941 1943.12.28在比斯开湾被英巡洋舰“企业”号和“格拉斯哥”号击沉

Z.28 1941 1945.3.6在Sassnitz Ruegen被炸沉

Z.29 1941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美国,后作为靶舰沉没

Z.30 1942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后用作爆炸试验

㈣ 身残志坚者的故事

1、史铁生:男,汉族,北京人。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斯蒂芬.霍金的生平简历及其著作简介: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3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3、约翰库缇斯
生命中没有“不可能”

约翰?库缇斯 (John Coutis),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所经历的逆境与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个人感召。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的演讲雄伟壮丽,他有清晰的头脑,很好的幽默感,他乐于付出他的时间和才能。约翰在全世界向千千万万热情、热切的人们演讲,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移动和存在,却形成了世界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是当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

每天都是一场战斗

现年34岁的约翰.库缇斯天生下肢瘫痪并做了截肢手术,然而却取得一系列让正常人惊叹的成就:夺得澳大利亚残疾网球冠军、成为澳大利亚板球队荣誉队员、一直坚持不用轮椅而用“手”走路、考取了驾照......

约翰形容自己“每一天都是一场战斗”:他刚生下来时,医生对他的父母断言他活不过一周;过了一周,医生又说他活不过一个月;过了一个月,医生又说他活不过一年;然而父母并没有放弃,只是更加悉心的照料他。周围有不少小孩骂他是“怪物”,10岁哪年被一群同班的小学生绑起来扔进点燃了的垃圾桶,差点送命,后来幸被一位女老师发现并冒死救了出来;更有一些同学恶作剧,在他的课桌周围撒满图钉。生活中的遭遇曾让他一度想自杀,后被父母劝阻。在父母爱的力量鼓舞下,他以超人的毅力生活、学习,虽然他被确诊患了癌症,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哪些在成长过程中歧视、敌视他的人......他每天都像战士一样,时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他认为,生活中的冠军远比体育中的冠军重要。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里存折上数字的多少,而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一个人必须给自己设立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向前,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生活并非理所当然

“正常人总把现有的一切想得理所当然,不珍惜手中所有,却追逐自己所无”。约翰.库缇斯提醒我们:在抱怨自己掉头发或发型不好看的时候,到医院看看因癌症而接受化疗的人,这些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头发都掉光了,相比之下自己不应该觉得很幸运吗?谁总说自己的鞋子不好看或不合适的鞋码难找?哪么是否愿意和我交换一下!生活并非理所当然,应该知足常乐。

意志坚定万事皆成

约翰.库缇斯的口头禅是:“因为我们能行”。就是因为这种信念,他不坐轮椅,坚持用手走动;为能够走远路,还学会使用溜冰板,他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并取得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成绩。

谁是生命中最强的敌手?人的惰性其实才是我们每天所要殚精竭虑对付的对手。对于约翰.库缇斯来说,如果懒惰,列异于接受死亡。

今天的约翰.库缇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激励演讲家。他的格言是“因为我们可以”,他无视艰苦阻难,很多正常人没有去做的事情,他已经先一步做了。约翰.库缇斯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家和赋予灵感的演讲师,曾经在澳大利亚对25万人和世界上超过100,000个人的企业及社团演讲
约翰·库提斯(澳大利亚籍):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

约翰·库缇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所经历的逆境与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个人感召,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的演讲雄伟壮丽,他有清晰的头脑,睿智的幽默感,他乐于付出他的时间和才能。他在全世界向千千万万热情、热切的人们演讲,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移动和存在,却形成了世界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与世界大师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同台演讲,并曾得到曼德拉总统的亲切接见。约翰·库缇斯现在已迅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并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4、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以下则是她的生平年表: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6、贝多芬生平介绍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欢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㈤ 《指文近现代战争(套装共6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指文近现代战争(套装共6册)》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yRJ-cO4yF1DHjxlcvc4Gsg

?pwd=fujy 提取码:fujy
简介:本套装包含《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1):1940年阿登战役、日军战机“战后测试”、法国一战计划》《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2):1940年色当战役、F6F“地狱猫”》《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3):《狂怒》原型、二战美国海军雷达防空、普洛耶什蒂大轰炸》《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6):西西里杰拉登陆战、华沙装甲战、“约翰斯顿”号在萨马岛》《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4:狮鹫计划、美国军用流通券、二战意大利伞兵》《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5:“跳马”行动、意大利潜艇印度洋战记》共6本。

㈥ 战争史料解放战争和二战的重大战役

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上党战役|绥远战役|邯郸战役|热河战役|四平战役|晋北战役| 中原突围|苏中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如黄战役|定陶战役|张家口战役|新开岭战役|滑县战役|宿北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钜金鱼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青化砭战役|豫北战役|正太战役|羊马河战役|娘子关战斗|蟠龙战役|东北夏季攻势|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挺进大别山战役|沙家店战役|豫西战役|沙土集战役|胶东战役|东北秋季攻势|清风店战役|高山铺战役|郏县战役|石家庄战役|大别山反清剿战役|莱阳战役|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彰武战役|涞水战役|东北冬季攻势|公主屯战役|宜瓦战役|四平战役|临汾战役|洛阳战役|长春战役|胶济路中段战役|西府陇东战役|冀热察战役|晋中战役|豫东战役|兖州战役|襄樊战役|察绥战役|辽沈战役|济南战役|太原战役|荔北战役|锦州战役|塔山战役|黑山战役|辽西战役|沈阳战役|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碾庄战役|九连山战斗|西北冬季攻势|双堆集战役|平津战役|张家口战役|陈官庄战役|新保安战役|天津战役|安新战役|渡江战役|郎广战役|中南剿匪|上海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华东剿匪|陕中战役|宜沙战役|扶郿战役|福州战役|兰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翠微峰战斗|宁夏战役|河西战役|漳厦金战役|大别山剿匪|西北剿匪|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阳明山战斗|阳江战役|金门战役|鄂西战役|西南战役|广西战役|南川县北战役|博白战役|成都战役|剑门关战斗|昆明战役|滇南战役|西藏战役|西南剿匪|八面山战斗|天全保卫战|海南岛战役|西昌战役

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战役[编辑]
1939[编辑]
入侵波兰布茹拉河战役
Mława战役
Tomaszów Lubelski战役
Kock战役
华沙战役
莫德林战役
纳粹德国与苏联入侵并分割波兰。

萨尔进攻 法国进攻萨尔。
冬季战争Tolvajärvi战役
素欧木萨米战役
芬兰遭到苏联入侵,并在一开始成功阻挡攻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次试图拿下长沙。
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德国装甲舰(当时称为“袖珍战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被困于蒙得维的亚,随后被凿沉。
1940[编辑]
大西洋战役 1940到1950年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冲突。
冬季战争柯拉战役
Honkaniemi战役

冬季战争中唯一的一场坦克战役。

Drøbak Sound战役 发生在德国入侵挪威(威瑟演习作战)的第一天。
那维克战役 盟军在挪威的一场小胜利。
纳姆索斯战役 盟军试图阻止德军在挪威的行动,但失败。
荷兰战役 德国在法国战役的第一阶段(黄色作战)击败荷兰。
比利时战役 “黄色作战”继续,德国击败比利时。
法国战役 德国“红色作战”战胜法国和英国远征军。法国剩余势力在第二阶段的“红色作战”被击败。
敦克尔克战役 作战代号“发电机行动”,亦称敦克尔克大撤退,英国远征军成功撤退。
凯比尔港海战 代号“弹弓行动”,英国皇家海军破坏了维琪法国大部分的船舰,以免落入德军手中。
不列颠空战 德国空军意图击败英国皇家空军以便入侵英国,但失败。
英属索马里兰 意大利征服英属索马里兰
第一次法属中南半岛战争 大日本帝国军队成功侵略法属中南半岛。
达喀尔战役 盟军试图夺取维琪法国控制的战略港口达喀尔,但失败。
希意战争班都斯战役
意大利从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但被击退。希腊的反击导致意大利退回阿尔巴尼亚。

加蓬战役 自由法国在戴高乐将军领导之下,从维琪法国手中拿下利伯维尔、加蓬。
塔兰托战役 英国舰载机摧毁了塔兰托港的意大利舰队。
百团大战 红军向日本陆军攻击。
泰法战争 泰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在边界上的小规模冲突,泰国从法国人手里夺取了西柬埔寨以及两个老挝的被包围领土。
1941[编辑]
大象岛海战 维琪法国海军在泰法战争中击败泰国海军。
利塔尼河战役 澳洲军队横渡利塔尼河,与维琪法国展开叙黎战役。
大马士革战役 盟军从维琪法国手中拿下大马士革。
贝鲁特战役 盟军夺取贝鲁特,维琪法国放弃叙利亚与黎巴嫩。
克伦战役 盟军在克伦击败意大利,东非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马塔潘角海战 英国舰队战胜意大利舰队。
丹麦海峡海战 德国俾斯麦号战舰击沉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 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
希腊战役 德国、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
克里特岛战役 德国伞兵夺下克里特岛,但造成许多人员伤亡。
“巴巴罗萨”作战斯摩棱斯克战役
基辅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德国入侵苏联。
暂时阻止德军前进。

德国中央集团军在莫斯科被击退。

贡德尔战役 盟军在意属东非战胜意大利。
珍珠港事件 日本袭击珍珠港,摧毁了几乎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本第二次试图攻下长沙,依然失败。
日本入侵泰国 日本成功入侵并占领泰国。
香港保卫战 日本攻下英国殖民地香港。
关岛战役 日本攻下美国领土关岛。
威克岛战役 日军攻占威克岛。
马来亚战役 日本成功入侵并占领马来亚。
新加坡战役 日本拿下新加坡。
1942[编辑]
望加锡海峡海战 日本空军袭击美荷护航舰队。
Dražgoše战役 斯洛文尼亚与德国占领军的第一次直接交战。
爪哇海海战 日军消灭一个盟军分遣舰队。
巴东海峡海战 日军在夜战中击败拥有数量优势的盟军。
爪哇战役 日军侵略爪哇岛。
印度洋突袭 又称锡兰海战,盟军兵力和船舰遭到严重损失。
圣诞岛战役 日本在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下占领圣诞岛。
科雷希多岛战役 菲律宾败给日本。
日本占领缅甸 缅甸败给日本。
Nanos战役 800名义军包围50名斯洛文尼亚游击队员。
珊瑚海海战 第一场航空母舰对航空母舰的战役。日本战术性胜利,但战略性失败。
比尔哈凯姆战役 自由法国第一旅为盟军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去阻止德军突破苏伊士运河。
中途岛海战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一场关键海战。日本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舰。
PQ-17船队 拥有27艘船只的船队在6月17日离开冰岛,准备前往摩尔曼斯克。有10艘在7月5日抵达。
阿留申群岛战役 日本为了掩盖海军舰队在中途岛所设下的陷阱,入侵并占领阿留申群岛的两座岛。
攻击雪梨港 日本小型潜艇攻击雪梨港。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英国第八军团阻止了隆美尔入侵埃及。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蒙哥马利所率领的第八军团将隆美尔逐出埃及。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德军包围了八个月后胜利。
长沙会战 中国宣称胜利。
科科达小径战役 澳洲减缓日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攻势,造成日本进度迟缓及损耗,最后退兵。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盟军开始在所罗门群岛行动。
萨沃岛海战 日军击沉四艘美军巡洋舰。
迪耶普战役 盟军作战代号“五十年节行动”(Operation Jubilee),突袭德军占领的法国迪耶普港。盟军在战术上失败,不过将这次所得到的经验用在之后的突袭行动。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被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所率领的德国陆军第6军团包围,但从11月23日起,第6军团被苏联包围并歼灭。这是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约有180万人丧生。
东索罗门海战 日本航空母舰“龙骧”被击沉。
米尔恩湾战役 日本第一次登陆战失败。
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瓜达康纳尔岛附近。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瓜达康纳尔岛附近,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被击沉。
火炬行动 盟军登陆北非,成功在阿尔及尔发动政变,阻止了维琪法国的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 美国击败日本,转戾点。
塔萨法隆加海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
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 苏联试图收复卡尔可夫。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
马达加斯加战役 盟军从维琪法国手中拿下马达加斯加。
1943[编辑]
Osankarica战役 超过200名德军屠杀69名男女,19名德军丧生及31名德军受伤。
伦内尔岛海战 日军轰炸机击沉一艘巡洋舰。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盟军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
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 德军再度攻下卡尔可夫。
凯赛林隘口战役 美国与德国装甲部队在突尼斯交战。
内雷特瓦河战役 德国陆军进攻南波斯尼亚区,包围并歼灭了当地的南斯拉夫共产游击队。在这场战役帮助德军的有意大利王国、克罗地亚独立国、乌斯塔沙和南斯拉夫祖国军。游击队损失惨重,但仍奋力突破包围。
科曼多尔群岛海战 美国与日本在白令海的海战。
俾斯麦海海战 美军击沉日军运输舰。
华沙犹太区起义 5,000名犹太人与2,000名德国人丧生,犹太人遭到监禁。
苏积斯卡河战役 德军再度与意大利王国、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哥萨克包围南波斯尼亚区的南斯拉夫共产游击队。游击队再度逃脱。
Castle Turjak战役
库斯克会战 德军从奥廖尔与别尔哥罗德攻击库斯克突出部,最后俄军击退德军。可以说是史上最大一场坦克战战役。
盟军入侵西西里 盟军打败义军及德军,拿下西西里岛。
盟军入侵意大利 在卡拉布里亚、塔兰托和萨莱诺登陆。
十二群岛战役科斯岛战役
莱罗斯岛战役
盟军与德军争夺十二群岛。
德军为占领科斯岛而发动的两栖及空降行动。
德军为占领莱罗斯岛而发动的两栖及空降行动。

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3年) 苏联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攻击850,000名德军,使德军遭受严重损伤。
基辅战役 (1943年) 苏联收复基辅。
施韦因富特-雷根斯堡任务 1943 8月17日 盟军出动376架B-17与268架P-47,分别攻打这两地。
施韦因富特空袭 1943 10月14日 德国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军的一场重要的空战,又称“黑色星期四”,出动291架B-17。
塔拉瓦战役 美军第一次在太平洋发动大型的两栖登陆作战。
马金战役 美军夺下马金环礁。
伯恩哈特防线战役 美国陆军第5军团付出了16,000人的伤亡代价,才通过米格纳诺隘口到达卡西诺的防御工事。
1944[编辑]
奇斯特纳战役 鹅卵石行动的一部分,美国陆军游骑兵第一、第三和第四营试图攻占奇斯特纳镇。
蒙特卡西诺战役 历经四次战斗后,盟军终于防线突破,朝罗马前进。
瓜加林战役 美军攻击瓜加林岛及罗伊纳姆尔岛。
Battle of the Admin Box 日军向盟军反击。
埃尼威托克战役 美日双方在埃尼威托克环礁交战。
英帕尔战役与科西玛战役 日军入侵印度失败,损失惨重。
跳马行动 德军试图用空降部队俘虏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诺曼底战役 盟军入侵北法(大君主作战),双方从瑟堡到卡昂激烈交战,德军在法莱兹遭到包围而被歼灭。
塞班岛战役 战斗发生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大多数日军阵亡。
关岛战役 (1944) 美军夺回关岛。
天宁岛战役 美军攻占天宁岛。
巴格拉基昂行动 苏联的攻势歼灭了德国在东线的中央集团军。
菲律宾海海战 航空母舰的大型战斗,美军损失了123架飞机,摧毁3艘日军航母600架飞机。
Battle of Fontenay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 芬兰阻挡了苏联攻势。
华沙起义 20,000名波兰人对抗55,000名德意志国防军和党卫队。城市超过90%被摧毁,250,000人员伤亡。
龙骑兵行动 盟军入侵南法。
德布勒森战役 苏联在匈牙利获得土地,但德国与匈牙利在双方损失相当时撤退。
进攻哥德防线 英国陆军第8军团和美国陆军第5军团试图攻入北义平原失败。
阿纳姆战役 市场花园行动中的大型战役。盟军无法越过莱茵河。英国第1空降师被灭。
贝里琉战役 争夺西太平洋一座小型机场的一场战斗。
亚琛战役 亚琛是二战期间第一个被盟军入侵的德国大城。
斯海尔德河争夺战 加拿大获得决定性胜利,解决了盟军的后勤问题,安特卫普港让补给能直接前往前线。
十字架山丘战役 第18步兵团,美国第1步兵师拿下十字架山丘,一个包围亚琛的重要据点。巴比·E·布朗获颁荣誉勋章。
安加尔战役 美军攻占帕劳的一座岛屿。
赫根森林战役 德军顽强抵抗,造成美国陆军惊人的伤亡。
雷伊泰岛战役 美军及菲律宾游击队攻占雷伊泰岛。
莱特湾海战 史上最大的一场海空作战。
皇后行动 英美两国在亚琛和鲁尔河间的在联合作战。
突出部之役 德军在阿登反击。安东尼·麦考利夫将军在巴斯托涅时,对于德军要求劝降,只回答“Nuts!”。
布达佩斯战役 苏联包围并攻占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1945[编辑]
大象行动 盟军攻打德军桥头堡 - 荷兰的 Kapelsche Veer。
卡巴那图营救 美国陆军游骑兵营救被囚禁在巴丹和科雷希多岛日军拘留营的战俘。
巴丹半岛战役 美国及菲律宾收复巴丹半岛。
马尼拉战役 美国、菲律宾、日本展开长达一个月的激战,城市几乎全毁。约有100,000平民丧生。
科雷吉多岛战役 美军与菲律宾是日军手中夺回岛屿。
洛斯巴诺斯营救 美国空军特遣队自日军手中营救超过2000名战俘及平民。
棉兰老岛战役 美国陆军第八军与菲律宾军重新夺回南菲律宾。
大学行动 134 Allied gliders land troops in Weisel.
米沙鄢群岛战役 美国陆军第八军与菲律宾军重新夺回菲律宾中部岛屿。
密铁拉与曼德勒战役 在缅甸中部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硫磺岛战役 一个月后,美军攻下日本重要的近海岛屿。
豫西鄂北会战 日本控制空军基地。
哈尔伯战役 柏林战役的一部份。
柏林战役 苏联包围并攻占德国首都,希特勒自杀。
第里雅斯特战役 英军与南斯拉夫攻下第里雅斯特。
塔拉根岛战役 婆罗洲战役的一部份。
波加那战役 欧洲在二战的最后一场战役。
湘西会战 中国获得胜利。
冲绳岛战役 美国拿下冲绳岛,造成双方大量伤亡。
北婆罗洲战役 澳军在二战最后阶段于太平洋上的一场胜利。
巴厘巴板战役 盟军战胜日本。
八月风暴行动 苏联解放满州。

㈦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的战争评价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德军损失了1.4万的空降精英部队和170余架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希特勒和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一、单兵种为主力的战役是不可取的
在这次战役中,虽然有德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作为支援,但主要的地面进攻是由空降部队进行的,空降部队由于在地面作战中没有重武器而损伤惨重,1944年盟军发动的代号为市场花园计划的作战行动在实际进行中与德国人在克里特岛战役的做法如出一辙,尽管这次战役的空袭程度和空降规模都比德军在克里特岛的行动大得多,结果却比德军在克里特岛战役的损失惨重的更为惨重,而且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第聂伯河空降战役中,苏军由空降兵第1、3、5旅临时组成的1个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布克林弯曲部夺取利波维罗格、马克多内、尚德拉、斯捷潘齐、卡涅夫等地域,并予以固守,但由于组织工作的混乱、没有解决好与正面部队的协同问题、得不到正面部队的支援和配合等问题,导致第聂伯河空降战役是一次严重失利的空降作战。
二、空降作战讲究突然性、意外性
在德军准备进攻克里特岛时,英国方面也确定了德国的进攻可能,因为在战略上克里特岛对双方都很重要,德国占领的价值上面已经叙述过了,如果英国守住了克里特岛,将在地中海有着很大的军事打击范围,而且存在着反攻希腊的可能。然而,德国选择了空降部队作为主力,无论是突然性或意外性都无法达到,许多部队在空中或者刚落地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三、空降作战尽可能不要分散空降
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国空降部队多点空降,使得部队无法组成强大的火力,在第一天一个机场都没有夺下,使得山地步兵第5师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以支援空降部队。其实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应当集中1-2个机场进行突击,一旦第一天就夺得机场,后援部队就能立刻派往前线。多点进攻若遇到顽强抵抗,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而且有被包围消灭的可能。
四、对空降作战不应失去信心
在战争中有失败或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此来否决一个兵种的作用是可悲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后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空降战术,这很令人沮丧。本来对于马耳他岛,德军可以用空降部队结合其他部队进行攻坚战,只要计划完整,空降部队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被希特勒否决。任何兵种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合理的分配运用才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1943年之后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 Move,也有译为“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克里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同时,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伞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与其对阵的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墨守成规,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二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塔兰托了。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来的战斗中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后来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再后来由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行动”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德国的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唯一亮点。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夺取克里特岛,到底能为德国的地中海战场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优势呢?对此后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岛取胜后不久,隆美尔的非洲军成功挫败韦维尔的优势进攻,地中海重要的深水港托布鲁克得到稳固,昔兰尼加也易手德军。假设,德军经过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岛为基地,继续用同样的战术攻占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这时的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一线就形成了一把贯穿地中海的利剑,直插英军的地中海生命线。而隆美尔需要的补给则会源源不断送到非洲,进而从海上直接威胁到埃及和西亚地区,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的攻势,就可以轻易将英军赶出地中海。土耳其和西亚的叙利亚、伊拉克的亲德势力就会顺利掌权,从而脱离英国的控制。利用这种优势,最后在西亚地区彻底战胜英军残部将易如反掌,由此德国从波斯湾到北大西洋这一宽广南翼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即便发动对苏作战,也可以从高加索地区呼应A集团军群的攻势,从南北两线夹击苏军。另外,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到黑海和从波斯湾经陆路到里海这两条海上运输线还是苏联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是未来的对苏战中苏联接受盟国运送物资的重要生命线,封锁此路也是绞杀苏联的重要一招。
实现以上设想至少还需要在地中海投以重兵鏖战一年才可实现,在此之后倘若再着手筹划进攻苏联,斯大林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国的下一步棋。继续按上述设想推断,德军毫无突然性的进攻将会迎面遇到再次经过一年宝贵准备时间的苏军,德军就算再加上外高加索的非洲军,也难以取得超越历史上苏德战争的战果。相反,德军迟到的进攻甚至还会正中斯大林下怀,苏联将在成功瓦解德军攻势后,籍此战争借口实现策划以久的进攻德国、染指欧洲的图谋。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最后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斯大林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波斯帝国那样维持下去。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一石二鸟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斯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启示也是最大的。美国驻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少校在他那篇关于克里特岛之战著名的报告的开头,用最美妙的描写为德军的克里特岛之战作了完美的总结。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希腊。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阅读全文

与二战电影跳马行动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