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二战电影 在沙漠中 有苏联人 还有一非洲向导 在和德国人争夺一枯井
是《血战撒哈拉》,由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执导,由詹姆斯·贝鲁什、 Alan David Lee等主要演员参演的一部动作战争片。
《血战撒哈拉》讲述的是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美国陆军中士乔甘特带领一辆坦克,突破德军隆美尔的部队包围,终于跟英国的盟军会合的故事。
(1)苏联二战电影奇布里中士下乡之旅扩展阅读:
剧情:
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美国陆军中士乔甘特带领一辆坦克,突破德军隆美尔的部队包围,终于跟英国的盟军会合的故事。他们九个人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时,第一要务是寻找水源补给,否则将会渴死。
几经艰苦,终于寻获一口古井,不料德军的大批人马亦以这口古井为目标。甘特中士不顾双方的兵力悬殊,决定凭着机智和斗志跟敌军周旋,从而帮助联军顺利攻占了非洲的战略重地托布鲁克。
『贰』 二战苏联军衔划分
一、 最高军衔:苏联元帅(1);
二、 陆军和空军指挥员和士兵军衔,共5等14级:
1、高级指挥员:一级集团军级(2)、二级集团军级(3)、军级(4)、师级(5)、旅级(6)
;
2、上级指挥员:上校(7)、少校(9);
3、中级指挥员:大尉(10)、上尉(11)、中尉(12);
4、初级指挥员:大士(15)、副排级(16)、班级(17);
5、红军战士:红军战士(19)
三、 海军指挥员和士兵军衔,共5等13级:
1、高级指挥员:一级舰队级(2)、二级舰队级(3)、一级分舰队级(4)、二级分舰队级(5)
、海军上校(6);
2、上级指挥员:海军中校(7)、海军少校(9);
3、中级指挥员:海军大尉(10)、海军上尉(11)、海军中尉(12);
4、初级指挥员:海军大士(15)、海军班级(17);
5、红海军战士:红海军战士(19)
四、 军队政工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政工人员:一级集团军政委级(2)、二级集团军政委级(3)、军政委级(4)、师政委
级(5)、
旅政委级(6);
2、上级政工人员:团政委级(7)、营政委级(9);
3、中级政工人员:大尉政治指导员级(10)、上尉政治指导员级(11);
五、 陆军和空军技术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技术)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工程师(3)、军级工程师(4)、师级工程师(5)、旅级
工程师(6);
2、上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军事工程师(7)、二级军事工程师(9);
3、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三级军事工程师(10)、一级军事技术员(11)、二级军事技术员(
12)
六、 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技术)主管人员:舰队级工程师(3)、一级分舰队级工程师(4)、二级分舰队级工程
师(5)、
三级分舰队级工程师(6);
2、上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军事工程师(7)、二级军事工程师(9);
3、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三级军事工程师(10)、一级军事技术员(11)、二级军事技术员(
12)
七、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军事经济和行政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需(3)、军级军需(4)、师级军需(5)、旅级
军需(6);
2、上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一级军需员(7)、二级军需员(9);
3、中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三级军需员(10)、一级军需技术员(11)、二级军需技术员
(12)
八、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军医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军医)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医(3)、军级军医(4)、师级军医(5)、旅级军医(6
);
2、上级(军医)主管人员:一级军医(7)、二级军医(9);
3、中级(军医)主管人员:三级军医(10)、主任助理军医(11)、助理军医(12)
九、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兽医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兽医)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兽医(3)、军级兽医(4)、师级兽医(5)、旅级兽医(6
);
2、上级(兽医)主管人员:一级兽医(7)、二级兽医(9);
3、中级(兽医)主管人员:三级兽医(10)、主任助理兽医(11)、助理兽医(12)
十、 军事司法人员,共3等9级:
1、高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法官(3)、军级军法官(4)、师级军法官(5)、
旅级军法官(6);
2、上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一级军法官(7)、二级军法官(9);
3、中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三级军法官(10)、军法官(11)、初级军法官(12)
根据有关苏联法律、苏军条令规定,从1935年起,对军人类别的称谓作了一些变化:在法规条文
中,将各类指挥员/政工人员/主管人员统称为“首长”,并按军衔区分为高级、上级、中级、初
级。
1935年12月3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苏联红军的军衔领章、袖章
等军衔识别标志。军衔领章区分为军服领章和军大衣领章两种(苏联元帅的军服领章和军大衣领
章相同),军衔袖章区分为指挥员军衔袖章和政工人员标志袖章两种。军衔领章以不同数量的五
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符号区分军衔,中级以上指挥人员的领章镶金色边(除领
口外),其他人员的领章非红色地的用红色边、红色地的用黑色边,同时在领根缀军兵种勤务符
号。
苏联元帅:一颗大金星;
高级首长:一级集团军级一颗小金星、四颗菱形,二级集团军级四颗菱形,军级三颗菱形,师级
二颗菱形,
旅级一颗菱形;
上级首长:上校三颗长方形,少校二颗长方形;
中级首长:大尉一颗长方形,上尉三颗正方形,中尉二颗正方形;
初级首长:大士四颗三角形,副排级三颗三角形,班级二颗三角形;
红军战士:红军战士无符号。
指挥员军衔袖章为金色、红色角形饰条(角向下),佩戴在军服、军大衣袖子上。政工人员袖章
为绣金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地金边五角星。
在苏联红海军中,军衔标志为军服袖章,用数量不同、宽窄不同的金色横条纹、角线、金五星、
政工标志(绣金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地金边五角星)、红五星标示军衔。
一级舰队级:1颗金星、1条宽条纹、4条中条纹;
二级舰队级:1颗金星、1条宽条纹、3条中条纹;
一级分舰队级:1颗金星、1条宽条纹、2条中条纹;
二级分舰队级:1颗金星、1条宽条纹、1条中条纹;
海军上校:1颗红星、1条宽条纹;
海军中校:1颗红星、4条中条纹;
海军少校:1颗红星、3条中条纹;
海军大尉:1颗红星、2条中条纹、1条窄条纹;
海军上尉:1颗红星、2条中条纹;
海军中尉:1颗红星、1条中条纹;
海军大士:1颗红星、4条角线;
海军班级:1颗红星、2条角线;
红海军战士:1颗红星。
红海军的政工人员用政工标志(绣金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地金边五角星)替代指挥员的金星、
红星,军衔称谓与陆军政工人员相同。
这时期苏联军衔带有明显的职衔混淆的痕迹。为方便各位理解,将各种军衔与当时通用军衔对别
如下:
苏联元帅——元帅
一级集团军级、一级舰队级——上将
二级集团军级、二级舰队级——中将
军级、一级分舰队级——少将
师级、二级分舰队级——准将
旅级、海军上校——上校
上校、海军中校——中校
少校、海军少校——少校
大尉、海军大尉——上尉
上尉、海军上尉——中尉
中尉、海军中尉——少尉
大士、海军大士——上士
副排级——中士
班级、海军班级——下士
红军战士、红海军战士——二等兵
随着苏联武装力量的发展,军衔的等级逐渐增多,军衔称谓也进行了部分的变动。1936年12月22
日,在红海军中实行有别于陆军政工人员的“海军政工人员军衔”,调整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军衔
称谓:
海军政工人员军衔,共3等10级:
1、高级政工人员:一级舰队政委级(2)、二级舰队政委级(3)、一级分舰队政委级(4)、二
级分舰队政委级(5)、三级分舰队政委级(6);
2、上级政工人员:一级海军政委级(7)、二级海军政委级(9);
3、中级政工人员:海军大尉政治指导员级(10)、海军上尉政治指导员级(11)。
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军衔,共3等9级:
1、高级(技术)主管人员:舰队级工程师(3)、一级分舰队级工程师(4)、二级分舰队级工程
师(5)、三级分舰队级工程师(6);
2、上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海军工程师(7)、二级海军工程师(9);
3、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三级海军工程师(10)、一级军海军技术员(11)、二级海军技术员
(12)。
1937年8月5日,在陆军、空军中级指挥员中增设少尉(13)军衔,在军队政工人员中增设中尉政
治指导员级(12)军衔,在陆军、空军军队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中增设初级军事技术员(13)
。
1939年9月1日,在陆军、空军上级指挥员中增设中校(8)军衔,在队政工人员中增设一级营政委
级(8)军衔(注:此后,原“营政委级”在汉语中改称“二级营政委级”,在俄语中称谓不变)
。
新增设军衔等级后,军衔标志有所调整,原上校(含相当军衔)的三颗长方形改为四颗长方形,
中校(含相当军衔)定为三颗长方形,少尉(含相当军衔)定为一颗正方形。
三、1940年至1941年
194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在陆军、空军和海军高级指挥员中实行将官军
衔:
原一级集团军级改称大将(2),
原二级集团军级改成上将(3),
原军级改称中将(4),
原师级改称少将(5),
原旅级保留(6);
原一级舰队级改称海军元帅(2),
原二级舰队级改称海军上将(3),
原一级分舰队级改称海军中将(4),
原二级分舰队级改称海军少将(5),
原海军上校改为海军上级指挥员的第一级。
据此,实行了高级指挥员(将官)的新式军衔标志,包括新式领章和新式袖章。苏联元帅、将官
新式领章为菱形,元帅为金线刺绣一颗大五角星和两条月桂枝及“镰刀和锤子”符号;大将为金
线刺绣五颗五角星;上将为金线刺绣四颗五角星和兵种符号;中将为金线刺绣三颗五角星和兵种
符号;少将为金线刺绣二颗五角星和兵种符号。新式袖章为复杂精美的金线刺绣符号,苏联元帅
为一颗大金星、两条金色角线(角向下)夹两条月桂枝及“镰刀和锤子”符号;大将为一颗金星
(小于元帅星)、一条加红边的金色宽角线(角向下);上将、中将、少将为一颗金星(小于大
将星)、一条金色宽角线(角向下,比大将角线窄)。
在红海军中,海军元帅沿用原一级舰队级符号,海军上将沿用原二级舰队级符号,海军中将沿用
原一级分舰队级符号,海军少将沿用原二级分舰队级符号。
1940年11月2日,在红军和红海军初级指挥员、战士中实行新的军衔等级:
红军初级指挥员:大士(14)、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红军战士:上等兵(18)、红军战士(19)。
红海军初级指挥员:海军准尉(14)、海军上士(15)、海军中士(16)、海军下士(17);
红海军战士:上等红海军战士(18)、红海军战士(19)。
同时,在红海军中级指挥员中增设海军少尉(13)军衔,在海军中级政工人员中增设海军中尉政
治指导员(12)军衔,在海军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中增设海军初级技术员(13)军衔。
1941年1月,为初级指挥员(军士)制定了新式领章符号。领章的内上角镶有一颗金色三角星——
寓意为“军士即军队之母”(斯大林语),在领章中部横绣一道红色(红地领章为黑色)饰带,
用金色珐琅三角形区分军衔,大士4个,上士3个,中士2个,下士1个。上等兵领章无三角星和珐
琅三角形,但绣横饰带。红军战士领章仍无等级符号。
红海军中,将海军中尉的袖章改为一道中横条一道窄横条,海军少尉的袖章为一道中横条;将海
军上校以下指战员的红星改为金边红星;海军初级指挥员用金色角线(角向下)区分军衔,海军
准尉4条,海军上士3条,海军中士2条,海军下士1条。上等红海军战士只有金边红星,红海军战
士为一颗无边红星。
在1939年至1941年战前,除上述的变化外,其他细微末节的变异不再一一列举。
四、1941年至1943年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及其仆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开始入侵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
这时的苏联军队军衔与1935年初设时已大不相同,现将其时和1941年至1943年间的变化一一列举
:
一、 最高军衔:苏联元帅(1);
二、 陆军和空军指挥员和士兵军衔,共5等18级:
1、高级指挥员:大将(2)、上将(3)、中将(4)、少将(5)、旅级(6);
2、上级指挥员:上校(7)、中校(8)、少校(9);
3、中级指挥员:大尉(10)、上尉(11)、中尉(12)、少尉(13);
4、初级指挥员:大士(14)、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5、红军战士:上等兵(18)、红军战士(19)。
三、 海军指挥员和士兵军衔,共5等17级:
1、高级指挥员:海军元帅(2)、海军上将(3)、海军中将(4)、海军少将(5);
2、上级指挥员:海军上校(7)、海军中校(8)、海军少校(9);
3、中级指挥员:海军大尉(10)、海军上尉(11)、海军中尉(12)、海军少尉(13);
4、初级指挥员:海军准尉(14)、海军上士(15)、海军中士(16)、海军下士(17);
5、红海军战士:上等红海军战士(18)、红海军战士(19)。
说明:海军中的岸防部队、步兵部队(海军陆战队)使用陆军军衔,但军衔标志与同级海军军人
相同,以下同。
四、 军队政工人员军衔,共4等15级:
1、高级政工人员:一级集团军政委级(2)、二级集团军政委级(3)、军政委级(4)、师政委
级(5)、旅政委级(6);
2、上级政工人员:团政委级(7)、一级营政委级(8)、营政委级(9);
3、中级政工人员:大尉政治指导员级(10)、上尉政治指导员级(11)、中尉政治指导员级(12
);
4、初级政工人员(政工战士):政工大士(14)、政工上士(15)、政工中士(16)、政工下士
(17)。
(注:政工战士,是根据苏共中央的命令,在1941年6月22日的命令设立的,其领章与一般军士相
同,但在左袖佩戴“政工符号”——只是不镶金边。1942年2月取消。)
五、 海军政工人员军衔,共4等15级:
1、高级政工人员:一级舰队政委级(2)、二级舰队政委级(3)、一级分舰队政委级(4)、二
级分舰队政委级(5);
2、上级政工人员:一级海军政委级(7)、二级海军政委级(8)、三级海军政委级(9);
3、中级政工人员:海军大尉政治指导员级(10)、海军上尉政治指导员级(11)、海军中尉政治
指导员级(12)。
4、初级政工人员(政工战士):海军政工准尉(14)、海军政工上士(15)、海军政工中士(16
)、海军政工下士(17)。
六、 陆军和空军技术人员军衔,共3等11级:
1、高级(技术)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工程师(3)、军级工程师(4)、师级工程师(5)、旅级
工程师(6);
2、上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军事工程师(7)、二级军事工程师(8)、三级军事工程师(9
);
3、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军事技术员(10)、二级军事技术员(11)、三级军事技术员(
12)、初级三级军事技术员(13)。
七、 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军衔,共3等11级:
1、高级(技术)主管人员:舰队级工程师(3)、一级分舰队级工程师(4)、二级分舰队级工程
师(5);
2、上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海军工程师(7)、二级海军工程师(8)、三级海军工程师(9
);
3、中级(技术)主管人员:一级海军技术员(10)、二级海军技术员(11)、三级海军技术员(
12)、初级海军技术员(13)。
八、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军事经济和行政人员军衔,共3等10级:
1、高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需(3)、军级军需(4)、师级军需(5)、旅级
军需(6);
2、上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一级军需员(7)、二级军需员(8)、三级军需员(9);
3、中级(军需、行政)主管人员:一级军需技术员(10)、二级军需技术员(11)、三级军需技
术员(12)。
九、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军医人员军衔,共3等10级:
1、高级(军医)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医(3)、军级军医(4)、师级军医(5)、旅级军医(6
);
2、上级(军医)主管人员:一级军医(7)、二级军医(8)、三级军医(9);
3、中级(军医)主管人员:一级助理军医(10)、二级助理军医(11)、三级助理军医(12)。
十、 各军兵种各勤务部门兽医人员军衔,共3等10级:
1、高级(兽医)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兽医(3)、军级兽医(4)、师级兽医(5)、旅级兽医(6
);
2、上级(兽医)主管人员:一级兽医(7)、二级兽医(8)、三级兽医(9);
3、中级(兽医)主管人员:一级助理兽医(10)、二级助理兽医(11)、三级助理兽医(12)。
十一、 军事司法人员,共3等10级:
1、高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集团军级军法官(3)、军级军法官(4)、师级军法官(5)、
旅级军法官(6);
2、上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一级军法官(7)、二级军法官(8)、三级军法官(9);
3、中级(军事司法)主管人员:一级助理军法官(10)、二级助理军法官(11)、三级助理军法
官(12)。
1941年战争开始到1943年初,红军中的军衔主要通过领章体现:
苏联元帅(1):为金线刺绣一颗大五角星和两条月桂枝及“镰刀和锤子”符号;
大将(2):为金线刺绣五颗五角星;
上将(3):为金线刺绣四颗五角星和兵种符号;
中将(4):为金线刺绣三颗五角星和兵种符号;
少将(5):为金线刺绣二颗五角星和兵种符号;
一级集团军级(2):一颗小金星、四颗菱形;
二级集团军级(3):四颗菱形;
军级(4):三颗菱形;
师级(5):二颗菱形;
旅级(6):一颗菱形;
上校及相当军衔(7):四颗长方形;
中校及相当军衔(8):三颗长方形;
少校及相当军衔(9):二颗长方形;
大尉及相当军衔(10):一颗长方形;
上尉及相当军衔(11):三颗正方形;
中尉及相当军衔(12):二颗正方形;
少尉及相当军衔(13):一颗正方形;
高级军校学员(15):一道金色折线、三颗三角形;
军校学员(16):一道金色折线、二颗三角形;
大士及相当军衔(14):一道横杠、四颗三角形;
上士及相当军衔(15):一道横杠、三颗三角形;
中士及相当军衔(16):一道横杠、二颗三角形;
下士及相当军衔(17):一道横杠、一颗三角形;
上等兵(18):一道横杠;
红军战士(19):无符号。
1942年初,为前线野战部队设置了“保护色军衔领章”,即不区分兵种地将从大将到列兵的领章
改为草绿色,钉缀深绿色塑料制五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同时取消领章上的兵
种勤务符号。因领章上不再有饰条,故上等兵和红军战士的领章改为相同。同时取消了指挥人员
和政工人员的袖章。
在1943年前,红海军军人军衔以金色横饰带、角线、五角星区分:
海军元帅(2):金星一宽四中横饰带;
海军上将/上将(3):金星一宽三中横饰带;
海军中将/中将(4):金星一宽二中横饰带;
海军少将/少将(5):金星一宽一中横饰带;
一级舰队级(2):金边红星一宽四中横饰带;
二级舰队级(3):金边红星一宽三中横饰带;
一级分舰队级(4):金边红星一宽二中横饰带;
二级分舰队级(5):金边红星一宽一中横饰带;
海军上校/上校及相当军衔(7):金边红星一宽横饰带;
海军中校/中校及相当军衔(8):金边红星四中横饰带;
海军少校/少校及相当军衔(9):金边红星三中横饰带;
海军大尉/大尉及相当军衔(10):金边红星二中一窄横饰带;
海军上尉/上尉及相当军衔(11):金边红星二中横饰带;
海军中尉/中尉及相当军衔(12):金边红星一中一窄横饰带;
海军少尉/少尉及相当军衔(13):金边红星一中横饰带;
海军高级军校学员(15):金边红星二窄横饰带;
海军军校学员(16):金边红星一窄横饰带;
(注:海军学员穿水兵服)
海军准尉/大士及相当军衔(14):金边红星四角线;
海军上士/上士及相当军衔(15):金边红星三角线;
海军中士/中士及相当军衔(16):金边红星二角线;
海军下士/下士及相当军衔(17):金边红星一角线;
上等红海军战士(18):金边红星;
红海军战士(19):无边红星。
在红海军中,政工人员和政工战士的“政工符号(镰刀、锤子、金边红五星)”一直沿用到1945年10月。
『叁』 历史高手啊!!二战时期的故事!!
超感人的故事
大家一起敬礼----顽强的德军指战员!!!
命运悲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
1944,1月。东线。切尔卡瑟。自1942年夏天以来,南线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强的主力集团在这里展开着激烈的厮杀。1944年初,苏联军两个方面军对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挟击之势。为掌握主动权,苏军不顾冬春泥泞地形,决心拔除这枚钢钉。
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著名的武装SS“维京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外围业已精疲力尽的帝国军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以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被围德军心情异常沉重。
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是施特默尔曼将军,不愧为典型的德意志军官,期间他整编部队,保持士气,顽强抵抗,拒绝投降。苏军派来使者要求德军投降,将军尽可能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并约定战场上再见。此时将军下定决心,自行突出重围。
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在东线,无论苏德都没有收容敌方重伤员的习惯)。施特默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五万五千名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熊熊烈火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骄傲的维京尖刀捅开了缺口,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他们在冰凉的荒野中,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苏联将军的指示是:“我们已经给过德国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机会了,既然他们不珍惜,那么,骑兵小伙子们,尽情地攻击吧!”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骑兵冲上来猛砍猛杀,许多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
定格瞬间:战后,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但胸前的勋章却熠熠生辉;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苏联人默然良久,最后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份一定要给我偶!
『肆』 前苏联电影,二战时期苏联女子高炮部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激情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骚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枪。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诱惑的高射机枪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枪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枪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枪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处女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