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推荐二战题材电影
我认为绝佳的片子《兵临城下》(一个狙击手的故事)
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许多影片中,都有男女主角的激情戏,但本片处理的与众不同 。导演对这段戏的安排独具匠心,给人极深的印象。强烈推荐!
㈡ 有关于苏联与日本 二战时冲突的电影或电视剧的吗告知下 谢过!
1、《命令:不许开火》
讲述在二战后期中苏边境线上,日军一方面要苏签协议保持中立,一方面又不断在边境线上挑衅,空袭村庄,破坏环境设施,打死苏军战士。苏军接到上级“不许开火”的命令,强压怒火,一忍再忍。
2、《命令:越过国境线》
讲述讲述了二战末期,苏联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在经过蒙古境内遭遇到日军一个军的敢死队顽强抵抗。苏军一小分队进入日军防御堡垒用血肉之躯炸掉堡垒,而苏军坦克兵团在无弹药的情况下,与日军的增援兵团相碰,同归于尽的故事。
3、《紫日》
讲述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
4、《功勋》
讲述苏联拟对日开战,开始积极为东线的亚洲战场作准备,为此,苏联战略情报局制定了绝密的“雪崩计划”。雪夜下的满洲中苏边境。一辆军用吉普车冲出苏军哨所,像一头惊恐万分的麋鹿,向伪满洲国奔驰而来。
5、《远东特遣队》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苏联红军的远东正规作战部队中,活跃着一只主要由中国抗联战士组成的第八十八侦察旅,在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决定出兵东北之前,曾下令这只部队派遣二百多支苏联红军小分队深入日寇敌后进行侦察、间谍和破坏任务,为解放东北做准备。
㈢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奥泽洛夫与苏联全景式战争片
喜欢前苏联电影和喜欢战争电影的影迷们应该很熟悉尤里奥泽洛夫这个名字,也更应该熟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3部前苏联战争电影的经典。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三部电影的排列应该是上面这个样,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摄时间,就应该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在前苏联拍摄的多部全景式战争片中,以尤里奥泽洛夫任总导演的卫国战争三部曲最为有价值,三部曲的剧情从1940德国策划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5.2.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正式投降结束,对这个三部曲的定义是全景史诗:既完整的记录了苏德战场的全部过程,细致描述了几个关键的重要战役,并再现了这一时期在苏德战场以外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墨索里尼被软禁、希特勒成功营救墨索里尼、美英苏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卫战》既不失全景史诗的壮观,又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战争场面写实,人物刻画真实,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场合说参谋部总长-朱可夫胡说八道,姑且不说谁在胡说,作为最高统帅竟能如此语出惊人,让人感到斯大林这个人物的蛮横性格,有关他的大清洗、独裁等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战争场面写实,《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如实的还原原物,具体拍摄战争场面时,又多采用中、远景,甚至是航拍的长镜头,如果是运用CG技术倒没什么,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论场面之大,《解放》最壮观,最符合全景史诗的定义,但是在细节方面要逊色于《莫斯科保卫战》,不是说《解放》没有细节刻画,而是感觉《解放》的细节还带有一些政治色彩,这也和影片拍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有很大关系,不如《莫斯科保卫战》的真实可信,但是从场面的宏大来看,没有哪部二战电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国华纳参与拍摄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由于受战争规模限制,场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但是,影片拍摄于1988年,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一些传统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缚电影创作的东西也许更少,又有华纳的介入,这一东西混血的作品倒是还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于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鲁晓夫的儿子因醉酒击毙了苏联红军士兵而险些受到军法审判的情节。
卫国战争三部曲自然特点突出,详细记录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是全景式的,并不突出个体的人的感受,这也是电影的背景造就了电影的成功——二战中最宏大的战场是苏德战场;另外和导演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奥泽洛夫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亲历整个二战,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24岁就获得少校军衔,而奥泽洛夫又很好的发挥了前苏联二战电影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换句话说,这样的三部曲也许只有在前苏联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卫国战争三部曲,奥泽洛夫在1977年还拍摄过一部4集6个半小时的电影《自由战士》,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对于《解放》在细节上的一个补充,影片主要讲述在2战后期,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的全过程。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家开展抵抗运动的过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经常在战争电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季米特洛夫、铁托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们率领军队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场面。从影片片头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语录人们就可以推断出影片是铁幕时期的产物,尽管影片描写了东欧国家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壮举,但是影片还是在突出苏联在这些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时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讲述的情况,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了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自由战士》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场面,所以通常都没有把它归类为战争片,也没有几个中国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但是作为奥泽洛夫作品,本片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的。
在苏联解体之后,奥泽洛夫还充分的把剩余价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卫国战争三部曲”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添加了很多文献记录片,重新剪辑成一部名为《世纪的悲剧》的24集电视电影,这部电视电影也在国内许多电视台播映过。
看前苏联二战电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同的战场气氛之外,还能从一个侧面看到苏联由铁幕向解体的演变过程。1949年制作的《攻克柏林》中,对战争的细节、主要的功臣只字带过,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更多的是描写工农兵的成长历程和斯大林的光辉形象,标榜是战争片,实质是没有价值的政治宣传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战争电影,不过前者避开了正面的战场,后者则还有一些被束缚的迹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才看到了基本解脱束缚的创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绝对光辉,倒是不时的显露出独断、专横,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调的白色军礼服出现,形象总是高大丰满,鲜亮,而在《莫》中则是普通的军黄色套装,脸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马去掉了光环。从不同时期电影对斯大林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苏联由铁幕向解体演变过程的痕迹。
㈣ 苏联各时代的电视电影最好详细点
纵观苏联电影史,表现二战题材的电影创作经历了几个高潮。战争期间拍摄的《区委书记》《虹》《她为祖国而战》等准确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主要情绪: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达了苏联人民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具有的崇高的斗志和敢于牺牲自己战胜敌人的勇气。战后年代拍摄的这类电影基本上遵循了这个原则,情节内容是表现战争中真正的人和事件。
50—60年代之交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形成了苏联电影创作的新浪潮。这些影片通过对战争时期单个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道德问题的研究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对全人类的危害。这一时期走上银幕的,从精神和哲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战争的战争”片在后来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7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既有表现战争进程的诗史片,如《解放》,也有表现局部战争的影片,如《他们为祖国而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这些影片中表现的主人公既普通又平凡,但在表明自己的坚定性、可靠性和信仰方面却显示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不平凡性。
2000年之后俄罗斯拍摄的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思考,强调的是反战思想,如《布谷鸟》等。也有继承苏联战争片优秀传统,表现苏军战士奋勇抗敌,英勇牺牲的影片《星》。而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拍摄的新的影视作品更有新的视点,不仅触及到以前没有或者不能触及的领域,还表现了战争中发生的巨大悲剧事件,如《护卫舰PQ-17》《受军纪处罚的人》等。去年拍摄的影片《自己人》通过三个被德军俘获又逃跑的红军展示在他们逃亡时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新浪潮电影表现的普通人物
50—60年代之交,前苏联的电影创作形成了一个新浪潮。原因之一是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文艺政策的松动和创作空间的相对自由。在这个背景下,一批描写战争题材的影片无论在人物的设置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具有相当的创新。这些作品中,普通人开始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影片通过他们在战争中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苦难遭遇和顽强斗志,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理感受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苏联人所经历的苦难。而对人物形象,对战争处境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描写又使电影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它们不仅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被列入了世界电影史册。
构成这一浪潮的影片有我国观众熟悉的《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
影片《雁南飞》(1959,导演卡拉托佐夫)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心里受到创伤,跌倒又重新站了起来的普通女孩子维罗尼卡的命运。并非出类拔萃的维罗尼卡出现在银幕上,与此前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相比,是创作上的一个突破。维罗尼卡具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幼稚而易受骗,爱幻想又不切实际,视野不够宽,精神境界不够高。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她经受不住生活的严峻打击,在困难面前丧失立场,被男友的兄弟马尔克诱惑,背叛了自己深爱的鲍利斯。当她得知马尔克的虚伪自私后,又离开他,几乎走上绝望的道路。最后她还是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人民中间。
影片通过维罗尼卡从充满爱情的幸福,到她在困难面前失足,再到她恢复生的勇气,重新回到人民中间的整个心路历程,概括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受的各种磨难和考验。他们在敌人的打击下没有倒下,而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片的新颖之处不仅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有造型处理和表现手法的刻意创新,以及含有诗意的叙事描写。影片以情节剧形式结构,通过散文式的描写,再现了富含诗意的气氛。而诗意的体现,不仅仅通过隐喻、象征、比喻等手法,它贯穿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之中。而作者所开创的新的表现手法,摄影师用手提摄影机,以“情绪摄影”理念拍摄的“送行”一场戏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断。在此作者从不同的视点:维罗尼卡的视点、鲍利斯的视点和观众的视点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焦急而紧张的心态及维罗尼卡未看到鲍利斯后的沮丧等复杂的心绪,深深吸引着观众,使其融入其中,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而鲍利斯中弹倒下时白桦林的旋转镜头和他牺牲前对婚礼的憧憬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精彩片断。影片以主人公命运的概括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性揭示了战争反自然、反人性的主题。
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拍摄的《一个人的遭遇》则表现了一个在战争中经历了战斗、被俘、逃跑,最终看到胜利的苏联普通士兵的命运。影片通过主人公行为动作突出表现了俄罗斯民族,尤其是俄罗斯的士兵的顽强性格和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豪迈精神。这也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士兵之歌》则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回家探望母亲途中的所遇和所为表现了俄罗斯士兵的美好心灵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人,俄罗斯才经受住了战争的艰难考验。
全景电影再现的战争进程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全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它经历了从退却、逃亡、坚守、反攻到最后胜利的整个过程。前苏联电影《解放》在再现战争的进程方面情节内容丰富,表现场面广阔,成为表现二战题材的规模最大的史诗片。与它相类似的还有表现列宁格勒围困的《围困》和表现保卫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
《解放》描写从1943年夏到1945年5月的整个战争进程。整部影片由5个影片构成。《弧形火力》描写库尔斯克战役;《突破》表现强渡德聂伯河,解放基辅;《主攻方向》再现1944年夏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进攻,希特勒中央战线的全面崩溃;最后的两部影片是对攻克柏林的再现。
影片在情节内容的建构上没有局限在前线活动的范围之内,而是涉及到了欧洲国家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如片中既有对谋杀希特勒的描写,也有对推翻墨索里尼的再现。作者运用广阔的历史素材,将历史事件同惨烈的战斗场面结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这场战争广阔的历史全景。
在人物的安排上,在再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作者力求不抱任何成见,不予简化战争的形象。作者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剧中人物相结合,使历史的真实和人物性格的真实达到了统一融合。片中既有军事领导,又有同敌人进行厮杀战斗的普通士兵。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每个主人公,即普通士兵和高级指挥员的独立作用。正是这些忘我牺牲、满腔热忱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影片中,无论是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战线和军队的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均意识到自己在推翻法西斯战争中的职责,而且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影片的最大成功之一是演员乌里扬诺夫塑造了伟大战略家朱可夫元帅的形象。形不似而神似的乌里扬诺夫出色再现了朱可夫善于在极端绝望、极端危险的状况下总能找到出路,从而通向胜利的战略思想。
影片艺术地将历史文献和诗史般的叙事,将对日常生活的速写和对宏伟的战斗场面的描写综合在一起,涉及事件多,表现地域广。片中既有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部,盟军司令部的大本营,也有苏军将帅的指挥点。地域上既有战争年代的莫斯科,也有伦敦、柏林,还有华沙。影片中表现的重要的战斗或战役既有普洛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大战,强渡德聂伯河,还有坦克穿过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和攻克柏林的战斗。这一切表现的既准确,又有规模,真正体现了抗击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影片在再现战斗场面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坦克进攻的艰难、强渡德聂伯河的可怕,以及为夺取立足点而进行的肉搏战的真实。影片中的几个场景:朱可夫元帅亲临前线视察研究坦克穿过沼泽地的场面,强渡德聂伯河时的惨烈场面,以及苏军攻入柏林后在被水淹的地铁里抢救妇女儿童,牺牲自己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影片的这些成就是导演的宏伟构思,也是摄影师才华的体现。作者运用现代电影的一切可能使银幕再现的事件真实可信。片中坦克集中进攻时的急速前进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而13号坦克更为快速的进攻动作开始是在并行前进的摄影车上拍摄的,而在终点高潮时刻的最为激烈紧张的战斗则是透过坦克的望孔,从坦克手的视点拍摄的,从而使观众感到战斗的真实,如同亲自加入了斗争一样。
《解放》在许多国家上映,评论指出,这不仅是一部表现二战全景的诗史影片,还为表现前苏联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提供了广阔的画面。
局部战争塑造的士兵群像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由大的战役构成,还是由无数小的战斗汇集而成的。在表现局部战斗方面,苏联电影有很好的传统,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等。这些影片大都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其中通过小型的,甚至是不被人注意的战斗再现了前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伟大牺牲精神,也塑造了一批批普通士兵的群像。
邦达尔丘克根据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是这类影片的优秀之作。影片通过一支后撤军队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前苏联人民建立的伟大而永久的功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心地宽阔、英勇奋战的前苏联士兵群像。
影片开始,作者便把观众带入沉重的气氛之中。炎热的酷暑,在晒得发紫的草原上,一支装束不太整齐的队伍在行进,他们就是战争初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步兵38团的后撤人员。作者在此以独特而富有立体感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军队撤退时的沉重心态。银幕上是一双双士兵的粗糙的皮靴,没有任何音乐,只有士兵撤退的沉重的脚步声。随后发生的战斗,炮弹落下炸开的弹坑和炸起的飞土等,都因造型语言而格外突出。
战壕在影片中是重要的造型成分。对士兵们来说,战地就是自己的战壕,是自己进行射击的区域。在广阔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掩护的平原上,战壕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对战壕的详细描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战斗开始前,战士们用小铁锹不停地在石子地上挖战壕。他们把石子拣出来扔掉,任由汗珠滴在衣服上。在等待战斗打响之前,在射出第一颗子弹之前,他们在挖好的战壕里将弹盘和水壶靠在壕壁上,倒换着双脚,尽量使自己呆得稳固一点,以迎战敌人的打击。
战斗场面也表现得极为壮观而惨烈。银幕上是充满热浪和焦糊味的空气,是被炸弹炸裂,被太阳晒焦的土地,是重型坦克发出的炮弹飞驰而过时的咝咝声。在这个土地和士兵融在一起的空间里,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他们用生命保护着每一寸土地,用鲜血保护着身后的祖国。在死亡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可怕战斗中,他们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常人难以接受的紧张搏斗的喘息空间,不乏开开玩笑,以笨拙的幽默缓和紧张气氛。他们谈女人,谈生活。尤其是舒克申扮演的列兵洛巴欣一角,其每一个姿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动作以及心理状态是那么自然而可信,从而成为影片中最丰满的个性人物。即使他说话过多,有时会令人厌烦,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影片通过这些士兵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苏联人民建立功绩的根本原因。
影片充满了悲剧成分。尤其是吉洪诺夫扮演的被严重震聋的斯特列里佐夫,他愤怒而绝望地叫喊,试图爬出战壕,加入冲锋队的行列的镜头更显悲烈,引起人们的极度同情。作者以极富感染力的手法再现了一批普通士兵的群像。正是这些士兵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表现局部战争的优秀影片还有著名导演罗斯托茨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如果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表现的是战争的主体,真正的士兵的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却是本该与战争无缘的姑娘们的悲剧命运。影片讲述驻守在某小车站上的5位女高射机枪手在准尉瓦斯科夫领导下同16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魔鬼的冲突和斗争。
高射机枪的班长丽达夜里回家看望儿子归来的路上,发现森林里有3个德国鬼子。于是瓦斯科夫带着包括丽达在内的5个女战士去消灭敌人。结果敌人不是3个,而是10多个。于是便派丽扎回驻地搬兵。不料丽扎陷入沼泽。剩余5人便同敌人展开周旋。战斗中,4个女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敌人杀害,剩下瓦斯科夫一人,他冲进敌人的巢穴,将他们一举俘获。
影片通过主人公在这个小小的局部战争中的行为表现,仔细分析了她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进而揭示了她们各人的性格特点。这几个姑娘性格、气质、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各不相同。加丽亚年龄最小,将军的女儿冉尼亚开朗漂亮,班长丽达认真谨慎,明斯克来的大学生索尼亚不爱说话,而丽扎不久前还只是个农村姑娘。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决心使她们走到了一起。
她们以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怀着各自不同的理想、欢乐甚至是悲伤在这里与可怕的敌人相遇,并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同敌人的决死斗争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者在此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被推向战争的一代人的集体命运,通过她们的形象构成了一代人的群像,从而表现了她们身上所蕴藏的建立功绩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力量。
影片采用黑白和彩色相间的叙述方式。银幕上黑白镜头所叙述的姑娘们与侵略者的斗争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凶狠。从而揭示出影片的主题:战争与人类和平相违背,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战争使这些本不该参加战斗的女性失去了生命,战争剥夺了她们繁衍人类的伟大使命。
用高调拍摄的彩色画面是对她们战前生活的回忆,也有她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影片通过这些画面展示了普通人渴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她们未及享受幸福生活,却被战争推向深渊。作者通过几个姑娘的悲剧命运对战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它新颖的结构、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画面成为战争片中的优秀之作。
纵观以上几部影片,可以看出前苏联二战题材影片的几个特点:
1.情节素材丰富,时空结构宽泛。从最高统帅的办公室到士兵的战壕,从前线的士兵到敌后的侦察员,从游击队员到车床旁的妇女儿童,从大的战役到小的战斗等等,都是电影表现的情节内容,也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2.样式体裁丰富,表现场面广阔。表现战争的影片不仅有诗史片、纪录片,政论艺术片;还有侦探片、心理分析片,等等。《解放》具有全景战争的特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含有相当的抒情成分。
3.适应观众需求,手法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二战的电影,内容和手法也在变化。二战题材影片更多表现人性、反对战争。手法则更加丰富。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以前无法做成的场面得以做成,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达到。
战争题材电影以其复杂多变的情节、重重建构的悬念,还有惨烈的爆炸场面以及残酷的厮杀搏斗越来越吸引观众,而新拍的影片也更加注重影片的观赏性。前苏联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影片的丰富和深刻,体现了他们对于那场战争的反思,对于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的怀念。
㈤ 谁有狙击手题材的电影二战的也行
神枪手
黄晓明、任贤齐、陈冠希主演,2008年最新狙击手题材电影。
========================================
狙击生死线(Shooter)
退伍神射狙击手遭人陷害成了替罪羊,被当作刺杀总统的疑犯通缉。他决定重拾狙击枪,开始反击复仇!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7/06/10/0000153177.html
========================================
双狙人1(Sniper)
老兵贝林格与年轻的情报员米勒前往巴拿马刺杀该国军阀阿尔赫兹,在丛林中远离后方支援,两人各显示其能。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90.html
========================================
双狙人2(Sniper2)
退伍的海军陆战队军士长贝奇到巴尔干半岛刺杀叛军首领,军方派给他充当观测员的却是年轻的死刑犯柯尔。两人完成任务后柯尔竟遭敌方逮捕。他才发现任务根本是个幌子……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89.html
========================================
双狙人3(Sniper3)
狙击手比吉特身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具传奇性的狙击手和绝密武器,这次他的枪口却被逼瞄向他的一个朋友……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9/14/0000020655.html
========================================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1942年冬,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传奇性的苏军狙击手瓦西里 ·扎伊采夫歼灭无数敌军。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狙击手科宁斯上校,真正的对手来了!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8/06/0000015609.html
========================================
杀手悲歌(Shot Through the Heart)
维拉多和史拉柯是童年好友。波斯尼亚内战爆发时,因政治理念不同,史拉柯成为塞尔维亚狙击手的射击教练,维拉多则因塞族狙击手屠杀无辜百姓而加入游击队,两人终于无可避免在战场上正面交锋……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9/05/0000063930.html
========================================
全职杀手
杀手反町隆史生活在一个只有杀戮和孤独的世界,而刘德华喜欢杀人的刺激并立志成为头号职业杀手。两名杀手究竟谁才能在决斗中幸存?
下载地址: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C8%AB%D6%B0%C9%B1%CA%D6&type=0
=========================================
最后刺客(Assassins)
雷夫是江湖上公认的头号杀手,新出道的杀手拜仁对雷夫的地位虎视眈眈。二人同时受聘暗杀电脑黑客伊丽嘉,在行动中雷夫与伊丽嘉产生爱意欲从此退出江湖。但是拜仁已开始追杀行动……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10/11/0000022965.html
==========================================
飞虎雄师
重案组探员余文乐希望加入飞虎队,受训完毕教官王敏德却踢他出局。一次警匪枪战,匪徒竟然接二连三击中飞虎队的狙击手,余文乐临危受命拿起狙击枪把守最后关口……
==========================================
枪手
新入伍的武警战士郝冰,爱枪如命练枪成痴,达到枪人如一、心到弹中的地步。
一天战士们接到紧急通知:营救被杀人犯绑架的人质。千钧一发之际郝冰子弹出膛将歹徒击毙,将炸药安全排除。人们欢呼雷动……
==========================================
敢死连之无名高地(На безымянной высоте)
1944年。红军已经推进到苏联国界线。但当地秘密活动着一个德军狙击手,团长和师里最好的狙击手因而牺牲。这次是奥尔嘉·波兹德涅耶娃——全苏联射击比赛女子冠军。敌我双方生死对决,战场是森林中的一个无名高地……
==========================================
★无聊老生原创编辑,谢绝一切复制引用★
==========================================
华府惊魂23天(D.C. Sniper: 23 Days of Fear)
911事件后,美国最轰动的恐怖活动!冷枪防不胜防,首都人人自危!
2002年10月2日,一声枪响,一名无辜华盛顿市民中枪倒地。
自那一刻,同样手法的凶案接连发生,受害人包括男女老幼。首府警方全力缉凶,恐怖气氛已经渐渐蔓延至全国……
==========================================
狩猎者
十六岁的山子打小跟着爹打猎,练就了好枪法。
鬼子扫荡根据地,战斗异常惨烈。山子拾起一杆中正式,一枪就撂倒一个,成了阻挡敌人的最有效办法。鬼子冲上阵地,战士将山子推下山涧。山子从昏迷中醒来,阵地上已经无人生还。从此山子开始了独自的复仇行动……
下载地址:http://m1.xwie.com/mov4el/200606/狩猎者.rmvb
http://lib.verycd.com/2006/05/30/0000104869.html
==========================================
重装悍将(Silent Trigger)
狙击手飞鹰一号执行多次暗杀行动后为自己的屠杀行为感到忏悔,指挥官察觉后暗中派杀手消灭他,而其女助理侦测员飞鹰二号并不知情,二人被困在摩天大楼里展开了惊心动迫的自救行动。
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groups/DVDRip/145642.topic
==========================================
一号通缉令(Most Wanted)
海军陆战队员邓恩在狙击任务时因拒绝杀害无辜男童,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被押途中一恐怖组织劫持邓恩,强迫他狙杀贩卖生化武器的商人卡波特。就在瞄准的一瞬间,卡波特身边的第一夫人中枪倒下。邓恩成为了全国皆知的“头号通缉犯”……
==========================================
狙击手(Sniper)
女狙击手阿利娅被派往驻守在距德军不足百米的四营三连,此后她尝到了亲手击毙德军狙击手的欣喜滋味。1944年围歼德军最后一个阵地的战斗中,阿利娅第一个冲进德军阵地,光荣牺牲。为纪念牺牲的女子狙击手们,阿利娅被授予“苏联女英雄”称号。
==========================================
第四十一个(The Forty First)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红军神枪手玛柳特卡接连射杀40个敌人,第41发子弹却落空:投降的是一位年轻英俊的白军中尉。押解途中两人被海浪冲到一处孤岛,日久生情,但在政治立场上又经常争论。一天有船驶经孤岛,中尉迎船奔去,玛柳特卡呼叫无效之下击毙了她的爱人。
==========================================
绝命狙击(Target)
狙击手查里·斯诺执行任务时为保护与军火商交易的卧底,提前开枪将军火商射杀。
回国后,军火商的弟弟绑架了他的妻子,以此为条件要求斯诺在数十把狙击枪的威胁下躲闪于空旷的洛杉矶广场……
一场狙击手对狙击手的决战就此展开……
===========================================
最后一颗子弹(The Last Bullet)
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夕,澳军和日军在婆罗洲血战,只有一名澳洲士兵史丹利和日军头号狙击手山川侥幸生存,大家精力秏尽,每人身上只剩下一颗子弹,究竟谁会取得最后胜利?
===========================================
恋人狙击手(My Lover is a Sniper)
中国狙击杀手遇上了日本超级女刑警,两人的恋情向何方走?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8658/
===========================================
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
一连环杀手带着一支狙击步枪,诱使一广告咨询师接听一个公用电话,并声称:如果他挂断电话将被射杀。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83398/
===========================================
美丽的女暗杀者(Two Tigers)
故事发生在中国上海。女杀手Gilda被安排进入一家公司,用'femme Nikita' 这个名字作为掩护,目的是找到她要杀死的人……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43809/
===========================================
神枪手(Sharpshooter)
一个给中情局效力的杀手打算多乾一个任务就金洗盘洗手,可他发现自己成了中情局上司的刺杀目标…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53049/
===========================================
㈥ 有关苏联进攻美国的电影
《红色黎明》,很久以前的。现在美国又出了个解放军入侵美国的电影
㈦ 有关前苏联二战的电影一共多少部,有哪些
前苏联拍摄的二战影片应该有1000多部
推荐5部:
1、《一个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为窃取一份重要情报,苏军一小分队被空投到敌占区,在公路上截得一辆德军车辆,于是便冒充德军军官打入敌军情报中心,掀起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斗智斗勇的攻心战·······
2、《伟大的转折》:《伟大的转折》是由李培健编剧,胡培奋导演,于祥国作曲,洪涛、齐克建、邓小鸥、赵岭、任杰等演播的广播剧,共3集。影片讲述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在一连串的政治挫折和军事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分裂,痛定思痛,寻求新的政治力量的思想转变过程。
3、《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1]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4、《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2集电视剧。
该片被人们誉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惯于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历史进行对照的人,也不由得倾倒于影片的魅力。”编导出色地把纪实手法与艺术虚构融合在一起。
影片的故事情节以施季里茨调查法西斯上层人物与西方秘密谈判媾和为核心,却又以他与德国党卫军的周旋以及党卫军内部的斗争为线索,剥丝抽茧、层层推进,全片不见“历史瞬间”的快速闪过,而是以慢节奏细腻展现主人公的斗争历程,使纪实性、戏剧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统一。
影片围绕1945年3月在瑞士伯尔尼和洛桑进行的谈判即英美盟国背着苏联与法西斯单独媾和的“日出行动”进行。
5、《围困》:《围困》是米哈伊尔·叶尔绍夫执导,Yuri Solomin、Yevgeni Lebedev等参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受德寇围困的九百天,列宁格勒军民克服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饥饿,轰炸,疾病,寒冷——保卫了这座“英雄城”并最终打破了德寇的围困的故事。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㈧ 有没有苏联进攻德国的二战电影其它的都看个差不多了。苏联和美国反攻德国的电影很少见!
在华播放的影片中大多数是以苏军扭转乾坤最后战胜纳粹德国,美国有一部分的二战电影客观反映了苏军当时的状况,英国拍摄的二战电影其中有让人朦胧模糊意境,战争结束,但这些军人还在战斗着。苏联和美国最后在德胜利会师(分割开始)。
㈨ 求一部二战电影,五个德国人为主角.讲的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故事.
<我们的父辈>
德国出品 电视剧共三集
五个挚友及他们之间重逢的约定。五个年轻人在他们青春时代即将结束时加入了战争,他们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对他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前几天:五位童年时代的朋友在柏林相约,相互告别。对纳粹有着坚定信仰的德国国防军军官Wilhelm(Volker Bruch饰演);成为了一名士兵,但对纳粹抱有怀疑的Wilhelm的兄弟Friedhelm(Tom Schilling饰演);对纳粹嗤之以鼻,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活的Greta(Katharina Schüttler饰演);对纳粹同样抱着坚定信仰,励志成为护士服务人民和元首的Charlotte(Miriam Stein饰演);还有曾试图说服父母,最终在投入集中营途中脱逃加入游击队的犹太人Viktor(Ludwig Trepte饰演)。当命运将他们拆散之前,五个年轻人度过了最后几小时的平静时光。故事发生在1941-1945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五个好友被迫离开家乡,被迫离开彼此,三个去了东线,两个留在了柏林。这场战争带来的不光有牺牲,还有终生难忘的痛苦回忆。他们中有些人的加入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其他人却痛苦地挣扎于良心道德与国家责任之间。本剧是根据主人公威廉的回忆录进行拍摄,为了尽量保证剧集的真实性,令参加二战的老兵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信服,编剧Stefan Kolditz多年来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很多战争幸存者。德国《图片报》对本剧的评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苦难,比20世纪里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要深重。该剧通过生动的当代电影语言叙述了那段历史,绝对值得观看。该剧共有三集,每集90分钟,于德国当地时间3月17、18、20日20:15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