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世纪最大的那场战役叫什么名字来着
库里科沃战役,此战也叫顿河之战。
公元1380年9月8日,由莫斯科公国的季米特里率领的罗斯各邦联军与由金帐汗国的马麦汗率领的金帐汗国鞑靼军(包含一定数量的热那亚佣兵)于顿河畔的库里科沃原野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交战。在这次战斗中,季米特里率领罗斯一方以少胜多,击溃了鞑靼的大军。这场战斗被认为是罗斯走向完全独立的一次重要标志。罗斯联盟的司令季米特里在这次会战之后被加上了“顿斯科伊”的荣誉称号。是中世纪最大的会战之一,是俄罗斯人民反抗蒙古压迫的斗争的转折点。
在很多的俄罗斯史书上,都将这场战役描写为俄罗斯民族求独立、求解放的关键性一战。认为这一战打破了鞑靼蒙古人的不败神话,也使得被奴役上百年的罗斯民族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
更有一些俄罗斯史学家和其他国家的史学家将这场会战的历史意义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认为这一战既是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对鞑靼野蛮人的一次完胜,因此体现出了基督教文明的优越性;俄罗斯帝国时代的一些历史学家也籍此将俄罗斯描述为基督教世界的守护者和灯塔的形象,如俄国史官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便将沙隆战役、图尔战役和库里科沃战役并称为欧洲基督教史上的“三大战役”。
也有一些较理性的史学家认为这一场战争对于俄罗斯民族确实有重大意义,但是被大幅度夸大了。
② 是谁打破了蒙古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经过在库里科沃的对战,俄罗斯人送给底米特里大公一个美名,称他为“顿河英雄”。从此,打破了蒙古兵不可战胜的神话,看到了独立的曙光。
③ 俄罗斯帝国的前身是如何摆脱蒙古人统治的呢
十月革命的硝烟散尽已有百年,所有人在缅怀那段历史之时都会憧憬那个在群众面前激情澎湃的思想家,那个让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者——列宁。但是我们很少关注的是,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居然拥有一半鞑靼人(俄罗斯对蒙古人的称呼)的血统。因为上百年的蒙古统治,俄罗斯的民族与文化中渗透着浓重的蒙古气息,他们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摆脱了这种状态,重新走上独立的道路呢?
图/库里科沃之战
1480年冬天,金帐汗国的末代可汗阿合马再次席卷而来,而这时的金帐汗国早已经四分五裂,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却踌躇满志。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再次相遇在乌格拉河的冰面上,在这场战斗中,俄罗斯人彻底击垮了蒙古人的斗志,将阿合马赶回了伏尔加河下游(阿合马最后死在了诺盖叛乱者的手中),赢得了光荣的独立。
俄罗斯人的独立不仅是莫斯科大公国的抗争成果,更是全体罗斯人的战斗功劳。人数稀少的蒙古人势必不能长时间统治这样一个拥有独立宗教信仰的民族,而俄罗斯人也因为与蒙古人的不断斗争,而在其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彰显着蒙古式文化基因。
④ 血战顿河畔带来了什么后果
莫斯科建于1147年,1156年筑起城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丹尼尔统治时期,莫斯科的地位开始提高。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莫斯科大公国,地处俄罗斯民族各部落居住地的中心,商业地理位置优越。1380年的库利科沃(库里科沃)战役,俄罗斯人大胜蒙古军队(金帐汗国),加速了全俄罗斯的统一进程。
12世纪时,蒙古人的住地不断扩大,东到呼伦贝尔湖,西到阿尔泰山西麓,北到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达长城。1206年,铁木真被尊奉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大汗国,成吉思汗建立了以部落分支为基础的严格的军事组织和同游牧生活相结合的骑兵,他们从中国和西域学会了优良的战术和兵器以后,攻城时使用投石机、撞城器和装有石油等易燃液体的陶罐,战斗力大大加强,在欧亚大陆上所向披靡。
1235年,蒙古决定远征欧洲,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担任统帅。1236年,蒙古人越过乌拉尔进入了卡马河流域,彻底破坏了保加尔人地区。1237年冬,蒙古军进入梁赞公国,梁赞军民与拔都军队大战5日,城破民亡。1238年初,蒙古军到达莫斯科,城市被毁,居民遭到屠杀。
莫斯科的攻陷,打开了通向东北罗斯的道路,拔都率军长驱直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整个东北罗斯都处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1239年,拔都军队在波洛韦茨草原经过一段休整和补充后,又开始出征西南罗斯。1240年秋,蒙古人开始围攻基辅,11月19日,基辅沦陷。之后,拔都又继续西进,一直攻到亚得里亚海岸东部。
1243年,拔都军队定居于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带,定都萨莱,建立了蒙古人的国家——金帐汗国(意即投金部落,中国史称钦察汗国)。俄罗斯各个公国都成了金帐汗国的附庸,须向蒙古人交布贡。金帐汗利用各公国间的斗争,互相牵制,实现对俄罗斯的统治。金帐汗还颁布“册封诏令”,在各公国王公中选一个代理人,任命为全俄罗斯大公,使他凌驾于其他王公之上,由他代表蒙古人在俄罗斯各地征收贡赋。14世纪上半叶,统治莫斯科公国的伊凡·卡利塔(1328~1340年在位)是个谨慎、狡猾、有智谋和有远见的王公。他千方百计取悦金帐汗,主动帮助蒙古人镇压人民起义,用金帛向可汗及其妻妾、近臣行贿,取得了“全俄罗斯大公”的称号。他巧妙地利用金帐汗对他的信任,为自己谋利,逐渐扩大自己公国的势力和领土。经过他多年苦心经营,为后来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创造了物质基础,使莫斯科逐渐具备了同蒙古人作斗争的前提条件。
莫斯科公国的实力在卡利塔之孙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在位时(1359~1389)更为加强。季米特里即位时年仅10岁,他有雄才大略,从幼年起就过惯了戎马征战的生活。他大力加强莫斯科的防卫设施,在城的周围筑起石头城墙,用来代替原先的木墙。而这时的金帐汗国内部的封建割据却日益加剧,从1360到1380年间,金帐汗国内讧不断,先后更换了14个汗。国家四分五裂,力量大为衰落。季米特里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始组织反击。
1378年,名义上统治金帐汗国的玛迈汗率兵进击莫斯科,在沃热河一带败北。1380年,玛迈汗率15万大军卷土重来。为使莫斯科公国两面受敌,玛迈汗与立陶宛大公亚盖洛,奥利盖尔多维奇结盟,定于9月1日会师,共同迎击莫斯科。季米特里得到玛迈汗出动大军的消息后,向俄罗斯各公国派出急使,号召他们尽可能派出兵力来保卫俄罗斯领土。另一方面,他迅速联合10万~15万人的兵力,集结于通往莫斯科的要道——科洛姆纳和谢尔普霍夫城,以防玛迈汗进攻。
9月8日清晨,季米特里率军渡过了顿河,到达库利科沃原野,展开战斗队形。这时玛迈汗军驻扎在离此8公里远的地方。季米特里根据蒙古军惯常使用的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形条件,把军队编组成纵深战斗队形:中间是大公的加强团,两边是左右翼团队,两翼可凭险据守,使蒙古骑兵难以接近。莫斯科军队的主力之前再配有前卫团和先遣团。前卫团的任务是接战,先遣团的任务是对付敌人骑兵首次冲击并打乱其战斗队形。两团都要削弱敌人主力突击的力量。加强团之后配有部分骑兵预备队。
由于库利科沃原野不大,周围冈峦起伏,沟壑纵横,沿河丛林密布,中间又有一片沼泽,这种地形极不利于蒙古骑兵合围战术的运用;但却为俄罗斯军队设埋伏准备了良好条件。与季米特里对抗的玛迈汗,所采用的战术仍然是老一套,企图用骑兵包围俄罗斯军,然后从正面、翼侧和后方发起突击。
8日中午12时许,大雾消散,两军相遇。玛迈汗军队向前逼进,在离俄罗斯军一箭之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战斗。按照常规,先由俄罗斯军的一位勇士向蒙古人的一位勇士挑战,两人策马相交片刻,便同归于尽。随后军号的响声、战斗的呼唤、马蹄声、武器碰击声响成一片。蒙古骑兵先后击退季米特里的前卫团和先遣团,并用3个小时试图突破俄罗斯军队的核心和右翼。最后发展成肉搏战,尸体成堆。俄罗斯各团损失惨重,季米特里本人在加强团中负伤,大公的帅旗也被蒙古人砍倒。蒙古人已经突破俄罗斯军的左翼并出现在主力之后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季米特里的伏击团像离弦之箭,突然从丛林中冲杀出来,向蒙古人的翼侧和后方发起猛攻。突然袭击使蒙古军阵脚大乱,开始溃退。玛迈汗此时也落荒而逃。俄罗斯军队追击蒙古军近50公里方鸣金收兵。
库利科沃一战,双方损失惨重,共伤亡20万人,俄罗斯军战死6万人。会战以后,季米特里获得“顿斯科伊”(即“顿河之王”)的称号。立陶宛大公亚盖洛不敢与获胜的俄罗斯军交战,退兵回到立陶宛。
⑤ 库里科沃战役的战争影响
战后不久,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被元老会议授予“顿斯科依”的称号。(就是顿河的主人)
库里科沃会战对罗斯和东欧其他民族摆脱蒙古压迫的斗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会战表明罗斯各公国渴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增长,并提高了莫斯科作为各公国联合中心的作用。库利科沃会战虽未结束蒙古统治,但却使金帐汗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加速了金帐汗国的崩溃。库利科沃会战显示了罗斯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依靠为解放而战的罗斯士兵的高昂斗志,指挥主动果断。马迈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被脱脱迷失所杀。
两年后脱脱迷失汗虽然再次攻陷莫斯科,蹂躏俄罗斯国土,但这不过是金帐汗国势力的回光返照而已。蒙古人和俄罗斯之间的朝贡关系只再维持了十年,1388年,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之间爆发战争,俄罗斯人站在帖木儿一边,脱脱迷失战败后,俄罗斯人于1495年趁机正式废除朝贡。十五世纪莫斯科持续扩张,兼并众多城邦,于1478年吞并诺夫哥罗德。阿合马汗做了最后努力试图恢复俄罗斯的贡赋,于1472年率军入侵,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陈大军于奥卡河畔,阿合马不敢接战,只得退兵。1480年阿合马再率大军联合立陶宛夹击莫斯科,但莫斯科早有防备,蒙古大军苦等立陶宛军不致,最后只得退兵。这支大军在归途中瓦解,阿合马被诺盖人击杀。
⑥ 红场 上的三个教堂是什么
圣母安息大教堂。几百年来圣母安息大教堂一直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教堂,沙皇登基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该教堂曾经是东正教都主教和宗主教的墓地。在圣母安息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这里保留了伊凡雷帝做祈祷的场所和一些独具历史价值的墓室;
阿尔罕格尔斯基大教堂(大天使教堂)。这里存有多名莫斯科大公和沙皇的灵柩。伊凡·卡里塔大公爵、德米特里·顿斯基,伊凡三世、伊凡雷帝、德米特里王子、君主米哈依和阿列克谢·罗曼诺夫等人安息在这里。在教堂内有莫斯科统治者和东正教先辈们的“画像走廊”,其中最珍贵的是创作于库里科沃战役时代的古画像“阿尔罕格尔(大天使)米哈伊尔和他的伟业”。
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圣母帡幪大教堂)
为纪念1555年—1561年伊凡雷帝占领喀山汗国而建造。伊凡雷帝在圣母帡幪日攻占了喀山,因此该教堂最初为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为圣母帡幪大教堂。后来这里安葬了莫斯科的一个“疯修士”,他名叫瓦西里,别名勃拉仁内(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怪诞的意思),因为他能预言未来而被人们敬为先知,死后被东正教教廷封为圣人,因此教堂以他的名字被重新命名。据史册记载,该教堂的建筑师是波斯特尼克和巴尔慕。传说伊凡雷帝被该教堂的美丽所震撼,为了防止建筑师在其他地方再建造出同样的教堂,而下令刺瞎了他们的眼睛。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瓦西里教堂正式成为博物馆。
⑦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⑧ 俄罗斯人怎样清算蒙古人的统治
1257年金帐汗国别儿哥继位后开始在俄罗斯推行类似其他征服地区的“八思哈”制度,往每一个城市派驻蒙古人达鲁花赤;同时清点户口,准备派遣蒙古人和突厥人担任由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和十户长,以期对俄罗斯人严密控制;另外还计划在重要地点以蒙古人和突厥人进行殖民。
金帐汗国的军事统帅马麦汗勃然大怒,发誓要亲率大军讨伐俄罗斯人,于莫斯科大公决一死战。马麦汗说到:“我要处死那固执而任性的俄罗斯奴隶!金帐汗大军所到之处,要把俄罗斯的城市,所有的教堂化为灰烬!我们要靠俄罗斯的金子发财。我们要向拔都时代那样向俄罗斯王公进军,全力进攻俄罗斯。我们再也看不到----,我们将焚毁上帝的教堂。俄罗斯人将为之流血,他们的法律将被彻底毁灭”。
1380年夏,马麦汗率领20万大军越过伏尔加河,同时派出使节游说俄罗斯的敌人——立陶宛与金帐汗国结盟,联合出兵。
结果,蒙古兵团伤亡惨重,无法重新进攻,加之刚刚的败退,致使全线崩溃。罗斯军队占领可汗大本营,追击了将近50公里(至克拉西瓦亚梅恰河),沿途歼灭马迈军队残部。双方损失惨重(死伤约20万人)。其中,俄罗斯战死6万人,金帐汗国战死7万人。库利科沃大决战结束了。不久,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被元老会议授予“顿斯科依”的称号(就是顿河的主人)。
蒙古失败,主要源于内部衰败
14世纪末,金帐汗国呈现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同时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到15世纪时,钦察汗国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钦察汗国中央直辖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钦察汗国的正统汗位由大帐汗国继承,但他的实际地位同于其他汗国。
1472年,阿合马汗发动了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战争以阿合马的战败而告终。1480年,阿合马再次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强迫其纳贡,由于阿合马的同盟军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致使阿合马到乌格拉河后撤兵,回到伏尔加河下游时,被诺该帐汗国人杀死,蒙古人对罗斯公国的统治到此结束(统治时间长达238年)。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灭亡。
16世纪初期,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地区被莫斯科公国占领。16世纪50年代,沙皇伊万四世统治时期先后占领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个汗国,金帐汗国领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公国领地。
钦察汗国从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斡儿答家族、拔都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脱花帖木儿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实力最大,一般提到钦察汗国,都是拿拔都家族来代表。
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⑨ 俄罗斯从15世纪以来的一项发展史实 急急!!
莫斯科时期(15—17世纪)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使俄国历史进入第三时期,准确地说沙皇俄国历史的起点就是这个莫斯科公国。此前只叫罗斯,还没有俄罗斯这个词(一直到1721年时莫斯科大公国才改称俄罗斯帝国。不过在中国史学界人们把1917年以前的历史都约定俗成地叫俄国史,没有罗斯史这一提法)。公元1250年左右,罗斯各地由于蒙古入侵呈现出一片悲惨景象:城市残垣断壁,处处废墟,耕地荒芜。这时,地处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兴起发展,拯救了衰败的罗斯。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使俄罗斯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莫斯科位于涅格林纳河与莫斯科河之间的一块高地上,即现今克里姆林宫西南。此处原为一个贵族库利奇的一座庄园。后罗斯托夫王尤利曾以武力夺取了这块土地。公元1147年4月4日,尤利在莫斯科庄园宴请各罗斯王公,这一天就被看成是莫斯科历史的开端。1156—1158年,尤利在这块高地上围筑起一道木墙修建城堡,奠定了莫斯科的基础。到1997年4月4日是莫斯科建立850周年,俄罗斯隆重纪念了这个节日。
公元1237年,拔都率蒙古军从科洛纳姆向莫斯科进攻,莫斯科军民奋起反击,守将菲利普·尼扬克战死,居民被屠杀2.4万人,莫斯科被占。公元1252年,拔都任命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莫斯科大公,并兼管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科斯特罗马等重要城镇。公元1263年,涅夫斯基病死,他的儿子丹尼尔继位,他就是莫斯科王朝的奠基者。1328年,伊凡·卡利达被封为“全罗斯大公。”
由于莫斯科地理位置优越,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与发展。它位于东北罗斯中央,四周有纵深的林带保护,居民生活环境安全。莫斯科又是水运枢纽,莫斯科河、奥卡河从市内流过,与伏尔加河、顿河相连;几条主要商路都连着莫斯科,这些都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经济的发展。14世纪时,莫斯科人口有3万多;到16世纪时已增长到20万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到莫斯科公国第三个王公伊凡·达尼洛维奇(1325—1340)时,它的经济突飞猛进。这个王公被人称为“钱袋”,它善于理财,使国库充实。他取得了代替金帐汗国收税的特权。他千方百计扣留了部分税金以充实本国国库。他内抓生产,外抓贸易,使公国有了一定实力。工商业者已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莫斯科市内已建有400家呢绒工厂及商家。他们已平均拥有2万~10万卢布资产。这时,随着劳动工具的改良及先进耕种技术的采用,罗斯的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罗斯国。因为封建割据成了发展经济的重大障碍。各公国之间的疆界、边卡、关税,严重地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封建内讧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上发展要求政治上联合,而政治上的联合又是取得国家独立的前提。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决战的时刻到了。
公元1360—1380年间,金帐汗国内讧不断,20年里先后更换了14个汗。到1380年,蒙古一个军事长官马迈平息了内讧,集结大军准备与俄决战,以便消灭罗斯人独立的念头。1380年9月8日发生在顿河畔上的“马迈大战”,又称库里科沃原野大会战,使金帐汗国大伤元气。马迈纠集20万人马,并与立陶宛结盟,准备歼灭罗斯军队。这时,罗斯各公国都怯战,不敢出兵,只有莫斯科公国王公德米特里准备与马迈决一死战,不惜任何代价保卫罗斯。他组建起10万(一说15万)罗斯大军,迅速占领顿河河畔库里科沃原野大会战战场,选择了一个有利地形。这里罗斯军队两侧是顿河和涅普勒德瓦河,使鞑靼骑兵无法运用他们常用的侧面包抄战术。罗斯军队左侧顿河沿岸有一大片茂密丛林,一支几万人的罗斯军队埋伏在此。开战后鞑靼人猛攻罗斯军队阵地,战斗十分残酷。罗斯军人挡住了蒙古马队的猛攻,但最后还是马队厉害,他们冲开了罗斯人的防线。正在他们庆幸胜利时,几万伏兵四面围来,鞑靼人落荒而逃,抱头鼠窜。这一战役显示出罗斯人战胜蒙古入侵者的决心与能力,它巩固了罗斯统一的力量,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与影响,为建立统一的罗斯国———中央集权制国家打下了基础。此战之后马迈被杀,而莫斯科公国大公被人称为“顿河王”。他是罗斯史上一位杰出的统帅,也是一位睿智而有灼见的政治家。
罗斯人在抗击蒙古入侵的同时,还同来自西北方向上的瑞典人和来自西边的日耳曼人做过艰苦的斗争。公元1240年瑞典军队在涅瓦河登陆,年仅19岁的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夫率俄军猛攻尚未站稳的瑞典人,瑞军大败,为此该大公荣获“涅瓦王”的美称。与此同时,日耳曼骑士团(也称条顿骑士团)占领了罗斯的普斯科夫,涅瓦王又率俄军大败日耳曼骑士团于楚德河上,这就是著名的“冰湖大战”。这些英勇斗争使罗斯人民免遭北方列强的奴役和剥削。
在抗击外来入侵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同时,莫斯科公国王公伊凡三世先后兼并了雅罗斯拉夫尔公国(1463年)、罗斯托夫公国(1463年)、诺夫哥罗德公国(1471—1478年)、特维尔公国(1483年),梁赞公国(1484年)。到公元1485年,莫斯科公国大公正式出任全罗斯大公,统一国家形成。它的疆界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其面积从1462年的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33年的280万平方公里,人口共有500多万。这样,到15世纪初,罗斯国(还不能叫俄罗斯)已变成欧洲一个幅员最大的国家。
15—16世纪俄罗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取得巨大成就而又不断出现悲剧的时代,是一个气势磅礴而又充满矛盾的时代。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形成,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西方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很可悲,俄罗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这个时代的变革步伐,被欧洲变革时代抛弃了。当然,这里边的因素很多,而蒙古入侵及占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伊凡三世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做了贡献。伊凡三世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莫斯科公国也被人称为第三罗马帝国。然而俄罗斯帝国的最终形成是由伊凡四世完成的。伊凡四世聪明过人,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他生性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压叛乱、绞死主教,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他在统一和治理国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 恐怖的伊凡”。
1547年,年仅17岁伊凡四世当上莫斯科大公,并被大主教马卡里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马卡里在致词中宣布:莫斯科沙皇权力来自上帝,他的权威至高无上。这就大大地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对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有作用。
伊凡四世使俄罗斯摆脱了动荡及危难,也开始了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伊凡四世于1613年7月11日正式加冕,罗曼诺夫王朝于1917年2月寿终正寝)。但真正实现了俄罗斯人民强国宏愿的是米哈伊尔三世的皇孙、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个沙皇彼得大帝,他也是俄国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
⑩ 乌克兰曾经是俄罗斯领土吗
是的,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乌克兰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后来,东西乌克兰多次被俄国和波兰以及奥匈帝国、德国分割又合并。发展到了现在,乌克兰东西部分歧矛盾已经相当严重。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但东部和东南部更多的是使用俄语,而西部则几乎全部使用乌克兰语,甚至以说俄语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