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关于德国二战反思的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反思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2-08-05 08:54:21

Ⅰ 20部德国二战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

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

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Ⅱ 求推荐二战题材的电影,关于德国和犹太人的,经典的好看的…

德国人善拍带有反思的片子,其中的二大主流是“*反思片”和“战争反思片”,对于前者,我看过并不多,但看过的每一部都非常经典。除了以上这两种,还有一些片子据网友反映也很不错,比如《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等等。钢琴师,辛德勒的名单,安妮日记,三大二战犹太人悲歌代表作。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追问看过了追答恩 德国的电影还是不错的

Ⅲ 谁知道有什么电影是描写二战德军的

从海底出击
剧情介绍:
德国人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被人们褒扬并不是因为他被好莱坞同化之后的商业作品《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1997)和《完美风暴》(The Perfect Storm,2000),而是一部令他完全有资格受到广泛尊敬的德国电影《从海底出击》(Das Boot,1981),这部反映二战时期潜艇战的惊险片获得了82年奥斯卡金奖六项提名,沃尔夫冈·彼得森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凭着德语电影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人。该片彻底征服了全球观众,也为战争类型电影建立了一次几乎不可逾越的典范。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一艘U型潜艇奉命出击,完成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从海底出击》片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钟里,时间几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国潜艇的封闭空间里面,满脸油污、胡子拉茬的德国海军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长篇幅之中并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节起伏,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以德国人的观点去审视、反思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并不多见,但几乎一出现都成为了精品,从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的《铁皮鼓》(The Tin Drum,1979)到萨博(Szabo)的《摩菲斯特》(Mephisto,1981),虽然取材和角度各不相同,但对战争的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同样深刻。《从海底出击》并没有以上两部电影那样尖锐而明显的批判性,也没有在影片中为敌对双方作出道义上的判断,它仅仅以二战中一群普通的德国士兵的角度出发,写实、客观地描写这群非常时期的军人。他们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兢兢业业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甚至灾难来临也毫不退缩,深入研究对“敌人”的作战方案,拯救即将崩溃的舰艇和日渐失去的胜利果实。然而面对无休止的战争,他们渐渐麻木了,朋友或敌人的界限越发模糊,被他们重创后掉下水中生灵的绝望求救都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而长时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折磨和压迫,面对敌人、面对同袍、面对无助的困境,他们逐渐丧失了理性的判断力,他们苦闷、忧郁难以自拔,行为日渐失控并趋向疯狂和歇斯底里。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更象是一堆行尸走肉,原来性格鲜明、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已经彻底死去,取而代之的一部一部的冷血战争机器。他们失去了热情、失去了思想,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在一个冷漠而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惶恐度日,何时会死去,何时才能结束,没有人可以给他们答案。时间已经无人关心,空间已经不再重要,一切将会如何了断……
沃尔夫冈·彼得森通过《从海底出击》,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战争为全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它通过详实的资料充分地说明,战争不单只为被侵略的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德国、这个战争的发动者,它的人民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样是广大受苦受难民众中的一员,而直接参与战争的士兵,更成为疯狂野心的陪葬品,他们牺牲的不只是宝贵的生命,还有生存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在天之灵将永不瞑目!

帝国的毁灭
剧情介绍: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该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

Ⅳ 求德国二战反思片

推荐你看看德国拍的《决战斯大林格勒》。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Ⅳ 求一部二战以德国士兵角度反思战争的电影

德国拍摄的《斯大林格勒》
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很用心的,但场面、气势要逊于老毛子的。
那个德军排的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虽然他们也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但当他们发现德军的卑鄙行径和在失败中对胜利绝望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为国家而战斗,而是为自己而战,要回家,就必须作战――这就是现实,象Otto说的:这一切远没有结束。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死在了斯大林格勒战场上。作为一支取得了许多胜利的军队,当它的士兵只为求生而挣扎时,给人的震撼要比战败的士兵的挣扎强烈得多。这部影片让人真切地意识到战争中人的渺小,而成功和失败在生命面前是那么可笑――100多万人,个个都是这样精壮的汉子,每个人都在为责任、荣誉,最重要的是为生存而战斗,最终都死在了斯大林格勒。它从战争中的个体角度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映的又是人类最根本的需求:生存。在这部影片里没多少热闹可看,所以对于外行――它确实没什么价值。:o

Ⅵ 几部关于反思二战的影片

紫日,南京南京,731部队

Ⅶ 二战后,德国如何用电影反思历史

纳粹法西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个无限敏感的词语。如今,在人们心目中,纳粹法西斯便是罪恶极权制的代名词。作为法西斯发源地的德国,从将投降日定为解放日那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反省。

从全民接受反战、反法西斯教育,到毫不避讳提及希特勒法西斯对犹太以及其他民族的伤害、展开各种各样的悼念受害者活动、大力宣传本土反法西斯组织,德国堪称反醒二战最彻底、也最深入的国家。其实希特勒法西斯暴政对待德国本土异议人士的迫害,对德国民族的伤害,也不可忽略。

当时大批大批的德国青年被洗脑送上对外扩张的前线,充当法西斯扩张势力的工具、炮灰,纳粹对本土的思想控制、恐怖镇压,将本国智障儿童、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批量“消灭”的残暴政策,比之对待其他民族的发指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二战时的德国本土亦存在一大批热爱自由、反对法西斯的人,有的秘密成立地下抵抗组织,在大后方屡屡重创纳粹,这类秘密抵抗组织从1933年开始逐渐增多。

例如慕尼黑大学生组织的“白玫瑰”便是有名的抵抗组织,2005年,德国导演将这支抵抗组织的事迹搬上银幕,取名《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2005);

更有甚者,在纳粹内部亦有识破希特勒暴政本质的军官发起秘密刺杀行动,据统计,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高达15起之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史陶芬堡发动的“瓦尔基里”行动。去年阿汤哥亲自上阵,在银幕上再度演绎这一传奇事件。

极权制度曾将德国民族拖入最黑暗的深渊,群体性狂热曾将德意志民族热爱自由的精神摧毁殆尽,二战后新出生的德国人面对父辈犯下的罪孽,一度陷入迷惘。正是有着如此特殊的背景,比之其他国家,德国电影对反思二战题材、反思极权制度题材的偏好显得尤为突出。

德国终战三部曲之一《帝国陷落》Untergang, Der(2004)根据希特勒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和史学著作《希特勒的末日》改编而成,影片犹如纪录片般客观冷静地呈现了纳粹帝国最后的时刻。

本片最大的优点,便是并未将希特勒与纳粹军官脸谱化,而是费尽心力想要触及、剖析最深层的问题:全民狂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极权制度是如何将人煽动得泯灭人性的?

终战曲之二的《希特勒的男孩》Napola(2004)则将视角深入纳粹军官学校,聚焦纳粹如何将一群少年打造成泯灭人性的种族主义分子。

影片通过两个少年最后以死解脱的悲剧和另外一个少年理想的幻灭,来控诉纳粹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终战曲之三――《希望与反抗》则直接表现慕尼黑地下组织“白玫瑰”两位当事人反抗纳粹的事迹。影片大部分的场景是直接呈现女主角被捕后,与纳粹审判官激烈辩驳的过程。

朱丽娅?耶恩奇(Julia Jentsch)扮演的女主角索菲亚对自由信仰的执着、临危不惧的勇气,真真让人感受到黑暗年代里自由斗士的铮铮铁骨。

面对纳粹偏执的种族主义言论,索菲亚冷静无比,一一进行反驳。纳粹种族主义站不住脚的言论在正义与良知面前,显得苍白、不堪一击。最后她在审判席上说出了让纳粹心里发毛的一句话: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站在我们站的地方。

正像结尾主人公被处决前呐喊的一句“自由万岁”,这部电影其实是一曲纯粹的自由颂歌。

去年那部《刺杀希特勒》Valkyrie(2008)即是照搬那场著名的刺杀事件,商业化的制作班底将一个英雄式的刺杀行动表现的如白开水般无味。

毕竟,纳粹并不触及老美的神经,反思极权与纳粹,那是德国人的事。

无论如何,这些正面表现反抗纳粹独裁实例的电影,都表明了,当时并非所有德国人都屈从于纳粹,正义与良知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消失过。

去年两部涉及政治题材的影片――《朗读者》The Reader(2008)、《浪潮》Die Welle(2008)也是关于德国二战创伤最典型的例子。

《朗读者》主要聚焦战后新一代德国人直面父辈犯下的罪恶的矛盾心态,刚出生便要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是战后新一代德国人的集体命运。

影片通过主人公麦克的视角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所爱的人曾经是杀人不眨眼的纳粹?为什么父辈会做出如此泯灭人性的举动?麦克既想去理解安娜,又同时要谴责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过。

但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无法统一的悖论。《浪潮》则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一步步还原极权制的兴起、发展、走向失控的过程,

以警醒人们,即使在这个人人都以为纳粹已成为过去的现代文明社会,极权制依然会随时随地借着另外一种面目复活。

二战中德国法西斯战败,领土被同盟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划分成四个区分别占领。

美、英、法三国占领区联合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苏联占领区独自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自此,战败后的德国便一分为二,分界线便是穿越柏林城的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人为分割线。

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冷战气氛的日趋紧张,东德政府于1961年在东、西德分割线上砌起一堵墙,目的是防止东德技术工逃往西德。

如此一来,柏林两端的市民便不能自由往来,从而酿成为德意志历史上难以磨灭的分裂之痛。彼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有一篇颇为著名的演讲。

他这样驳斥柏林墙的不人道:“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受奴役,所有人都不自由。”

一堵柏林墙,将两边的至脉血亲一朝隔断,然而向往自由的德国人民一天都没放弃过翻越这堵墙。每年大批东德人冒着被边境警察击毙的危险,翻越柏林墙,逃向西德。

如《逃出柏林》The Tunnel(2001)中呈现的那样,有开着汽车直接撞开柏林墙,逃向自由世界的成功例子;亦有被边境警察实弹击中,横尸柏林墙下的悲剧。

总之,一堵柏林墙演变出多少悲喜剧。后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东德并入西德,德意志终于完成了统一。柏林墙历经三十载,成为德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创伤之一。如今残存的柏林墙遗址犹如一道刺目的伤疤,提醒着德国人曾经经历的苦难。

德国电影对这段历史多有涉猎,2001年一部《逃出柏林》便是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柏林墙下的逃亡事件。

影片中一帮东德人费劲九个月的时间挖通柏林墙地下一段通道,帮助亲人逃出东德。

电影最大的诟病便是将西德简化为自由乌托邦,将东德形容成极权牢笼,从而抹杀了影片更深层次探讨柏林墙问题的可能性。在这部影片中,一段离奇的逃亡故事在三小时片长被表现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多条线索有条不紊地穿行其间。

只是,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式的成功故事与英雄式高大全的人物塑造,使得这部旨在反思柏林墙历史的电影显得过于通俗平凡。

而逃亡的目的――自由,却未能得到更刻骨、更深化的剖析。最后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消解了影片的真实性,从而使得这部电影看上去犹如冒险故事般虚空。

同样着墨于东德极权体制的罪恶以及对自由的向往,《窃听风暴》Leben der Anderen, Das(2006)更能打动人心。这得益于影片对于人性的深度开挖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影片通过表现一个生活在极权体制中、并为之效力的秘密警察的人性苏醒,以表达极权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同时寄托人性最终将冲破极权牢笼、走向光明的美好愿望。

在一个遍布秘密警察、对国民生活进行严密监控的集权社会中,民众随时面临被拘捕、被窃听的危险。各种丑陋的怪象借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上演:丑陋的文化部长肆意利用手上的权利,霸占美丽的女演员。

影片中这令人作呕的一幕,便是借喻集权制度假以各种冠冕的理由,肆意践踏人性。片中美丽女演员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便是美好人性被暴政摧残至泯灭的活脱脱的范本。女演员最后逃不开负疚的心理,被急速飞驰的汽车撞死在马路上,一朵美丽的鲜花就这样凋零了;

同样死去的还有与世无争的导演、知识分子,他选择了自杀,因为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自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们不能忍受那样活着。

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才是唯一的希望。”导演通过这两个人物不同的死亡,表达个体对极权暴政最沉痛的控诉。本片虽与柏林墙并无直接的联系,

但其内在的精神却与当时的政治势态休戚相关。

再者,东德严肃的政治气氛是促使柏林墙诞生的因素,更是促使大多数东德人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最直接因素。

依照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讲,影片中像维斯勒这样觉醒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都未曾有过,真正的历史,比电影里呈现的要黑暗得多。

如果说《窃听风暴》有着冰锥刺骨的冷硬质地,那么《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2003)则显得更为温情默默。

这部影片聚焦柏林墙倒塌之后一个东德家庭的喜怒哀乐。对柏林墙的反思发人深省,既有对东德极权体制下思想控制的无情揭露,又不时地流露出对旧时代的怀念,曾经经历过的美好和残酷,伴随着每个个体的记忆,成为时代的注脚;

被高度美化的西德却也并非尽如人意,两极不对等的社会一朝融于一体,无尽的矛盾、麻烦便接踵而至。逐日恶化的就业形势、物欲侵袭、价值观面临挑战等等问题,均是柏林墙带给德国人民的创伤后遗症。就像那座被直升机吊起的列宁雕像,

在夕阳余辉中缓缓走下历史舞台,一个时代无可奈何地结束了。有惋惜、有留恋,然而终究要面对新的生活。亚历山大庆幸母亲能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旧世界中死去,而她的骨灰会随着她生活的时代随风而逝。

Ⅷ 跪求哪些关于德国纳粹的二战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哪些关于德国纳粹的二战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大逃亡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fq5r
剧名:胜利大逃亡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8n4i
剧名:帝国的毁灭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eokl
剧名:从海底出击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tqmw
剧名:希特勒的男孩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9gpb
剧名:八月的雾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qgxt
剧名:刺杀盖世太保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wr22
剧名:大偷袭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p6ch
剧名:伯纳德行动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edzh
剧名:兵临城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slb2
剧名:缄默的迷宫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2yal
剧名:德意志零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2z7b


Ⅸ 从德国视角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都有哪些

有很多二战电影,其中不乏优秀的。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以德国视角拍摄的,这里面也同样有很多经典之作。

电影中有着人性的反思,也有战争的残酷。

当然,也不缺乏战争片应有的刺激场面。

这里盘点14部值得一看的。

IMDB评分8.3。

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

IMDB评分7.1

真实讲述刺杀希特勒的一次行动

IMDB评分8.4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U型深海潜水艇,它从最开始的战无不胜,到最后的危机重重??

IMDB评分7.6

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狙击手和苏联狙击手的巅峰对决,非常精彩。

IMDB评分7.7

讲述二战期间,慕尼黑抵抗运动和纳粹的对决,影片获得多项大奖。

IMDB评分7.1

讲述一个德国少女,从崇拜纳粹到最后觉醒,深刻反思的经历,好评度较高。

IMDB评分7.6

德国纳粹图谋制造大量假币,以扰乱同盟国的经济。萨利的造假才能得到发掘,成了这个秘密伪钞制造小组的头目,但良心却促使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IMDB评分7.5

讲述两个纳粹的后代,一个热衷于成为纳粹,一个却热爱文学,两人在二战期间,都参加了纳粹的训练,而最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IMDB评分6.2

一个研究安乐死的教授和纳粹之间的纠葛。

IMDB评分8.5,此片豆瓣评分9.6

讲述五个德国青年男女,在二战前夕享受着青春快乐,后来在纳粹宣传下,纷纷投身“祖国伟大事业”,他们的命运从此无法操控。

IMDB评分7.8,此片豆瓣评分8.9,名列第107位

讲述一个纳粹军官的儿子和一个犹太人的儿子之间的友情。

IMDB评分7.8

讲述二战后,一群德国少年被迫去雷区排除150万颗地雷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IMDB评分6.4

一对德国夫妇,因为儿子参加纳粹军队死亡,开始反抗纳粹的统治,就在柏林,他们和法西斯开始了斗争。

IMDB评分7.8

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参战令希特勒一统世界的狂梦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场秘密会议,全世界人类的生活就此改变。这场会议中的一份文件,隐藏了多少秘密,犹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对话里的发言者知道。

Ⅹ 有没有描写德国士兵角度看待二战的影片

01.《从海底出击》(西德)
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
0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
04.《黑色星期天》(德国、匈牙利)
05.《铁十字勋章》(西德、英国、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07.《欧洲特快车》(德国、丹麦、法国)
08.《过客》(德国)
09.《伪钞制造者》(德国、奥地利)
10.《最后的桥》(西德)
11.《莉莉·玛莲》(西德)
12.《欧洲!欧洲!》(德国、法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围墙》(德国、荷兰)
14.《极地重生》(德国)
15.《希望与反抗》(德国)
16.《悲情火绒草》(德国)
17.《何处是我家》(德国)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奥地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岁》(东德)
20.《善意的谎言》(东德)
21.《大迁徙》(德国)
22.《铁皮鼓》(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
23.《乱世启示录》(德国、法国、英国)
24.《纳粹军校》(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国、奥地利)
27.《死亡终点站》(德国、捷克)
28.《凶手就在我们中间》(东德)
29.《第九日》(德国、卢森堡)
30.《无情的战线》(东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东德)
32.《犹太失乐园》(德国、立陶宛)
33.《母亲的勇气》(德国、英国、奥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国)
35.《拜见希特勒》(德国)
[由德国以外国家拍摄的以德国人为主角的影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单》(美国):黑白电影,少量彩色,改编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说了,公认的经典,在中国大陆本片甚至要远比《拯救大兵瑞恩》来得受欢迎。
37.《沙漠之狐》(美国):黑白电影,又名《隆美尔传》。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并没有正面表现隆美尔的骄人战绩,而是把重点放在隆美尔后期与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现了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过程,以及他最后悲壮的结局。
38.《大独裁者》(美国):黑白电影,卓别林的作品,拍摄于二战期间,影片中的德国称作“托国”,希特勒则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39.《德意志零年》(意大利):影片拍摄于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以德国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个大时代的悲剧。
40.《坦克大决战》(美国):剧情从德军、盟军两个视角,再现令盟军一溃千里的阿登战役。(另外一部美国影片《哥特防线》也是从多个视角去讲述战争)
41.《纽伦堡大审判》(美国):从德国战犯、盟国法官两个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对战败国和战胜国双方都进行了反思。本片并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剧情发生在更早之前,拍摄于1961年的《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在剧情上是续着本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宫》(美国):黑白电影,又名《德国好人》、《善良的德国人》。很具有讽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纳粹科学家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为他们洗刷罪名,称他们为“好人”,使其逃过法律的制裁。实际上日军731部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脱了审判的,我们中国真应该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兹和波连娜》(俄罗斯):又名《青年近卫军》(译名有误,应为“青年党卫军”,这个译名与194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重名),讲述一个党卫军青年与一个俄国女孩的爱情故事。
44.《刺杀希特勒》(美国):汤姆·克鲁斯主演,同时他也是制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为《Valkyrie》,与德国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恶魔的崛起》(美国、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恶魔的复活》。不少人批评本片对希特勒的塑造过于脸谱化,指责本片是好题材却被几个蹩脚的编导搞砸了。(俄罗斯和德国曾合拍过一部《狂魔希特勒》讲述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的“假日生活”)

阅读全文

与关于德国二战反思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