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时,为鼓励日本男人积极参战,日本女性究竟是如何做的
去年的时候,我大概连续写了几十篇解读柳云龙导演的电视剧《风筝》,其中宋孝安说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女人当在战争之外 ,人类划分男和女,女人应孝亲相夫教子”!
然而,真正在战争中,女性真的能够置身事外,只是相夫教子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被侵略的国家自然无法幸免,即使是侵略他国国家,该国女性也很难避免。
随着日本开辟战场的增加,日本军队随即开始招募女兵,当然,日本男性的武士刀精神下,还没有到要让女人冲锋的地步,日本女人在军队中主要从事后勤工作,比如卫生员、通讯员等,然而大部分女人最终还是披着“国防妇女”的外衣,以爱国的名义加入到随军风尘女子的行列,在她们看来,这也是她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国家做贡献。
当然,这些女人的下场也是比较凄惨的,在战争结束后,由于日本青壮年男性士兵损失很大,形成了畸形的女多男少的社会形态,对于“养尊处优”的日本男性青年来说,那些参加过战场的女性都是肮脏的,不值得同情的,在战后一直遭受各种歧视。
② 日本有哪些经典的二战影片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们在这里为您推荐以下几部日本二战电影:
《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父辈的旗帜》2006
《野火(日版)》1959
《萤火虫之墓》2008
《男人们的大和》2005
《少年H》2013
《永远的零》2013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2011
可追问
望采纳
③ 我看了多部日系二战电影,其战争大部分是太平洋战争,其信念发动战争都是为了从白人手里解放、
日本人的片子,蛊惑性都很强的,你要小心不要被洗脑了。
我也非常爱看日剧,日本的战争电影古代的、近代的都看了不少,我也喜欢日本的文化,我也非常佩服日本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强敌的差距,这些因素促使日本这个弹丸小国非但没有被淘汰,并最终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可我还是厌恶日本人。
日本人总是把”信念"这个词挂在嘴边,影视剧中尤甚,但他们的心中可曾有过什么坚定的信念吗,NO,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就没有是与非,他们只相信动物的本能,适者生存。无论汉唐,还是荷兰,葡萄牙,包括美国,谁强盛他就依附谁,谁先进他就学习谁,佩里你知道吗,带领美国军队登陆日本,是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直接元凶,但日本人给他树立了一个雕像,因为他把先进文化传播到了日本——认贼作父!这种事在中国根本无法想象。
这就是狼性的日本人,他不如你时,会百般讨好你,学习你,等觉得自己壮了,好,回头干你一下子。
推荐你看看“大国崛起”关于日本的那集,虽然是cctv出品,还是很客观的
真正的历史只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至于这个事件的意义,历史书说了不算,历史老师说的也不算,电影里的就更不可信了,怎么看它理解它是读者自己的事
④ 二战日本电影大全谢谢各位了
美国角度:硫磺岛家书 父辈的旗帜 风语者 珍珠港 中途岛 细细的红线 硫磺岛血战 碧血长天 太平洋海战 大突袭
日本角度:男人们的大和 最后的神风 暴风女神(魔女潜艇) 我想成为贝壳 最后的早庆战 红月亮 烈血军魂 山本五十六 联合舰队 啊,海军 吾为君亡 血战冲绳岛 广岛原爆 望乡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再见萤火虫(动画) 虎虎虎 逝风残梦 动荡的昭和史·军阀 没有出口的海
最新的:永远的0
⑤ 有哪些关于二战时期的日本电影值得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是一段海外扩张的历史。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悲惨的生活使他们久久不能摆脱战争的阴影。二战后,日本的影视行业百废待兴,电影逐步承担起激励民众、谴责战争的重任。
首先,是对日本发动战争的反省。受到战争摧残的日本艺术家开始创作一些重振民心、批判战争的题材。黑泽明导演的作品《我对青春无悔》,成为痛批战争和安抚民众双重作用电影的起点。影片中,讲述的是一名青年的女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控诉,并亲身加入到反抗活动中。虽受到日本政府打压,但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抗争的故事。
影片播出后给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们此时才发现,原来日本许多民众都是反对战争的,人们重新开始对“大东亚战争”的性质进行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反战的悲情戏上映。如金井正导演的《待到重逢日》,剧中讲述的是一段恋人因为战争被迫分开的悲惨故事,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当时《电影旬报》十佳电影的第一名。小津安二郎导演的《风中的牝鸡》,讲述了是一个苦等参军丈夫回国未果,最后被迫走上“慰安妇”的女性悲惨的一生。这种因战争而生的悲情戏在当时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和怜惜,使人们的反战情绪高涨。
⑥ 日本有哪些以二战为背景创作的经典电影
1.《萤火虫之墓》
一部1965年上映的老电影,讲述年轻女孩兼子为生计给老男人当情妇,回乡后受到村民唾弃。后与清作相识相恋,并不顾村民世俗的眼光,二人结为夫妻。但这是一个被战争包围的年代,国家、荣誉、爱情的矛盾一触即发,这三者该如何抉择?这部影片首先应吹爆若尾文子的演技,电影中传递出的极端爱情观也值得我们深思。一部经时光沉淀的佳作,推荐!
⑦ 关于日本的二战电影
《虎!虎!虎!》,《血战冲绳岛》《逝风残梦》《没有出口的海》《男人们的大和》《雾之火》
⑧ 日本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篇》(105分钟)、第4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分钟)、第6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处处受到歧视。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盖不光彩过去的人,乔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寻找妈妈,但妈妈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竟把他杀害了。本片没有描绘到日军的侵略史,但其实作者森村诚一是个正直的作家,他曾写过《魔窟》、《新人性的证明》等作品抨击731部队,日本右翼对他痛恨之极。相比之下导演佐藤纯弥则令人不敢恭维,别忘了他后来跑去执导“招魂片”《大和号》!(PS:主题曲《草帽歌》轰动全球,歌词是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故事批判了美国警察腐败的一面,但美国人——包括纽约市长依然大力地协助拍摄,警方表示批判得对,他们需要改进自己)
⑨ 盘点关于日本二战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关于日本二战的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二十四只眼睛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LrSPyjjy8bIYvjOOpr5D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