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保护月的弊端有哪些又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弊端就是维持的时间太短!
别的国家都是全年保护,压根都不给中国电影大规模排片,中国弄个保护月就被一帮自以为是的人整天喷。
一帮文艺青年被别人带节奏洗脑了还觉得自己见识不凡。一说到烂片就侃侃而谈的批起国产电影保护月,外国烂片来中国捞钱的时候花式捧臭脚。
B. 如何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
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如下:
首先“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利用行政权力来为本土的电影企业谋取优势的行为,它在一段时间内屏蔽进口大片的引进和上映,为国产片树起了一顶保护伞。其次“国产片保护月”只是一个缓冲期,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简介:
电影这个词有多重意思,现在多用于形容呈现在荧幕之上的根据人的视觉具有瞬间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摄影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影像拍摄成连续性的画面,通过放映机在银幕上再现出来。例如:《盗梦空间》、《催眠》等即叫“电影”。
C. 电影分级问题
1968年由杰克·瓦伦蒂创立的影片评级刚刚出现时,和现在的分类并不一致。最早的电影分级为四级:G级适合普通观众,M级指Mature影片, R级适合成年人或有成人陪伴的青少年,X级则为17岁及17岁以下观众不可观看。但是Mature这个词汇在英文里过于含糊,在这里指儿童进入少年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过于含糊的说法不久被改成GP(普通观众,general public)。这个显然更加不合适的名字不久被换成了现在的PG。
在影片分级制度刚刚出现时,R级和X级统治了电影市场。1969年,Midnight Cowboy成为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Oscar最佳影片的X级电影,为X级影片赢得了不少尊敬。1973年,Marlon Brando出演的Last Tango in Paris也获得X级评级。这些影片都让X级获得不少尊敬。到1976年,有一半的影片被评为R级和X级,只有13%的影片是PG。但同时,大量的色情影片也在票房上获得成功,X级逐渐沦为色情电影的代名词,在1990年被NC-17取代。
在回归保守的80年代,很多影片开始刻意走在PG级和R级的边缘,比如Spielberg的影片Gremlins和E.T.里都出现了让人觉得不适合PG级的语言和画面。MPAA于是推出了PG-13级。现在PG-13因为相对宽松的电检规则在观众和内容上获得最大的平衡,成为评级中比例最高的影片。大量影片努力把自己从R级或者PG级改为PG-13级,比如暴力场面火爆但是却滴血不见,大量有性或脏话指涉的谐音词甚至自创词,适当的加入一两句粗口或者暴力画面,与此同时机械的分级方法也让很多主题沉重严肃的非商业影片也以PG-13乃至PG的形式进入影院。对此MPAA内部甚至出现了进一步分级的呼声。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FAQ)
——电影审查分级管理机构(CARA)
· 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 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 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 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回答者:霜月五日 - 魔法师 四级 2-11 20:34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可见,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而且有时候,色情与非色情,色情与情色,就象东郭至今也没能够弄得很清楚一样,它的界定有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
“艺术无禁忌”,但是艺术的界限又在哪里?引起争议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讲述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的故事。但MPAA给它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PC-13级。可见到敏感的R级和PG-13级的时候,片子本身的艺术性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这个肉欲横流的社会,有认真的为艺术而做的电影和导演,但很多也是纯粹是为了金钱的驱动。
电影分级制度并不能说是100%的精确,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有些秩序的标准和参考。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 “PG”级:家长指导级;
·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5”级:适合1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D. 国外的电影分级制度是怎样的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由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MPAA”)负责组织的由家长们组成的委员会,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长可能给予的观点对电影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提前给家长提供电影的相关信息,帮助父母们判断哪些电影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们观看。评级与电影内容的好坏并无关联。分级委员会(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Administration,“CARA”)由孩子家长们组成,委员会中的家长成员在受雇之前从事的行业必须与电影行业无主要联系,该协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对电影发行商根据特定电影给予的一定比例的要价。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 G级
▪ PG级
▪ PG-13级
▪ R级
▪ NC-17级
▪ NR级
▪ U级
▪ M级
▪ X级
▪ P级
英国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PG"级:家长指导级。
"12A级"和"12"级:适合12岁以上青少年观看。
"15"级:适合15岁以上成熟级观众观看。
"18"级和"R18"级:适合18岁以上成人观看。
法国
法国电影作品分级委员会希望从形式上摆脱任何审查理念的束缚,将宗旨定位在发展经济、保护儿童上。为此,制订了4种等级:禁止不满10岁儿童观看的影片;禁止不满12岁儿童观看的影片;禁止不满16岁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和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观看的影片。此外,还有TP级,即所有人可以观看的影片和TP+avert级,为大众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内容。(注:该制度也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
新加坡
新加坡的电影分成以下6个级别,此制度也适用于电视节目(R21级别除外):
G级别:普通观众级,适合所有人观赏
PG级别:家长指导级,建议在家长指导下观赏
PG13级别: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家长陪伴下观赏
NC16级别:适合十六岁以上人士观赏
M18级别:适合成年人观赏
R21级别[原为R(A)级别]:适合二十一岁以上成年人观赏
E. 其他国家有电影保护月吗
1、韩国:
和中国内地限制好莱坞大片数量、上映档期不同,从1996年开始,为了应对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入侵,韩国政府立法规定全国每家电影院的每一个厅每年必须放映146天以上的韩片。
4、泰国:
1970年代起,泰国电影艰难起步,泰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电影严格限制进口大片,盲目排外让保护月成为了保护年,没有忧患意识的本土电影人个个都成了害群之马,每年仅有个位数电影能拿的出手远销海外,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开放进口片配额。
F. 电影级别疑难
“approved”
恩~我们看过了 看这部片子不会造成人的心理阴影 没有宣传反动言论 没有心理暗示 所以证明一下 这部片子可以上市公映 然后“啪”的一个章 完事…而至于对应年龄层 应该会有不同于这个标志另外的标注…
“美国:PG,美国:PG-13”
具体说一下吧:首先 审查委员会不推荐少年儿童观看 但“不推荐”≠“禁止” 要看也起码得是13岁以上的少年可以看 但就跟香烟上标注着“吸烟有害健康”一样 标不标是个履行义务的责任问题 但至于别人看了会不会继续吸烟那就跟厂商无关了 所以我觉得这种级别划分制度其实就是一个免责声明…
G. 中国是否需要保护自己的电影产业怎么保护
关键字:国产电影保护月 变形金刚
四年“国产电影保护月”,日益呈现随意性、多变性、口号性的状态。
什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来自官方的明确条文,但是“国产电影保护月”已经成为了业界和媒体所认同的一种提法。尽管在去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就曾出面公开澄清,表示“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个说法是媒体总结出来的,国家广电总局只是每年会采取一些支持国产电影的措施而已。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从2004年的《十面埋伏》独占暑期档开始,每年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院线中看不到红火的进口分账大片,放映的几乎都是国产片、合拍片,这个实质上存在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到如今已经进行了四年,被业内人士和媒体广泛认同。
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内部消息则透露,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国家广电总局的确曾经在2004年口头下达过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时间也初步定在每年的暑期档中间。加上每年相对火爆的国产片“贺岁档”,国产片有望每年都有一到两个集中放映抢夺票房的黄金期,用以抵抗日益凶猛的进口分账大片。
发行方面也有着相关的“默契”。国内有权进行进口大片发行的只有两家,分别是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公司,在每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中,两家都不再引进新的分账大片。
“国产电影保护月”设立之初,确实有国产电影因此获利,2004年的《十面埋伏》获得1.6亿元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第一成功,也是广电总局决心继续延续“保护”的原因,2005年《七剑》获得6000万元票房,而2006年低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获得2000万元的惊人回报,《宝贝计划》则是获得8000万元票房。
但是,从2006年开始,“国产电影保护月”的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首先是进口分账大片学会了打“擦边球”,选择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开始前几天上映,实质上依旧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内占据了大部分的屏幕,二是没有过硬的国产大片吸引观众,“国产电影保护月”成了官方的面子工程,众多小国产片拥挤在一个月内走走过场,对于国产片的市场份额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三是除进口分账大片外,买断版权的海外电影是不在限制范围内的,它们也在和本来就不够强大的国产电影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抢食。四是保护的时段的随意和无序,可以一年来两次,也可以一次分开两回,这次是为了纪念抗日胜利,下次就是香港回归,在这种状况下,希望在保护月中受到保护的国产片常常找不到组织。
2007年“分账大片”保护月
2007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奇怪地分为了两个时段:6月20日-7月10日,以及7月20日-8月10日,总共时间延长至40天,看上去比以往的一个月还要“保护”得久一些,但是现实状况却恰恰相反:2007年的第一拨“国产电影保护月”过去后,我们发现,受到保护的却是那些票房无敌的进口分账大片。
进口分账大片狂打擦边球
我们把今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和几部暑期档进口分账大片的档期拿到一起看看,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状况:好像今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分成两段,就是为了让《加勒比海盗3》和《变形金刚》在不违反“国产电影保护月”的规定的前提下,前后接力吞噬“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票房——《加勒比海盗3》6月12日上市,8天后2007年第一拨“国产电影保护”开始,第一拨7月10日一结束,第二天《变形金刚》就上映了,9天后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再度开始——两部进口分账大片的上映都不是保护月中上映的,影响力却完全地覆盖了保护月——甚至在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结束,8月11日,更加烫手的《哈利·波特5》马上上映。
一部电影的黄金放映期在一个月左右,国外的大片,或者口碑好的电影黄金时间则更长,《加勒比海盗3》和《变形金刚》显然就是后者,6月20日至7月10日的第一波“国产电影保护”中,《加勒比海盗3》仍然占据了院线的大部分放映厅,到了6月30日全国票房已经过亿。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可以说几乎就是《变形金刚》的天下,继上映5天便在国内票房过亿后,《变形金刚》已经连续四周占据国内电影票房首位,这其中有3周是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达到的。
看上去是“国产电影保护”在进口分账大片的“虎口”中“拔牙”的措施,最后成为了“保护”进口分账大片上映的手段,2007年的这种分段式的“国产电影保护”还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以称之为“随意式国产电影保护”或者“针对性为分账大片让道”。我们看到的是,明明进入到了“国产电影保护月”,院线里面放的大都依旧是进口分账大片,其次是买断片,最后才是为数不多的国产片,这种“保护”,有何作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只规定不能上映新的进口分账大片,却不限制已经上映进口大片,不过是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的实质作用,只能让那些精明的发行者们大钻特钻空子。
“保护月”国产片疲软
除了进口分账大片的轮流冲击,国产片在2007年中间本身的疲软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着之前“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片的优惠环境以及香港回归10周年的机遇,《跟踪》、《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宝葫芦的秘密》、《夜·上海》、《勇士》等国产片相继挤入今年第一波“国产电影保护”,希望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6月底到7月初,看上去国产片热热闹闹,但其实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像《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成为真正的市场中坚。
其中,《宝葫芦的秘密》算是2007年第一波“国产保护”中表现最出色的合拍片,中影和迪斯尼联合这部真人+三维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的童话故事,由香港先涛负责动画,看得出来它已经从各个角度避免去年《魔比斯环》缺乏底气的致命问题,尽管如此,影片票房2000万元左右,仅与1999年《宝莲灯》旗鼓相当。
港片《跟踪》票房达到了800万元左右,已经算是表现比较好的。而《老港正传》和《每当变幻时》则由于口碑和发行规模等原因,表现比较低迷。与2007年第一季度的《伤城》和《门徒》等影片相比,可以看出观众对中等规模港片的兴趣、并没有因为庆祝回归而有所增加,《明明》、《老港正传》和《夜·上海》勉强在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徘徊,而《夜·上海》的票房和口碑更是平平。其余12部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均低于300万元,而号称在“国产电影保护月”推出十部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大周密案》、《纸相机》等,不过是在北京10家主流影院举行了放映活动而已,像去年《疯狂的石头》那样捍卫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尊严的状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有数据表明,在2007年第二季度共上映19部国产电影,其中最低票房的12部电影全国票房总量仅有1785万元,和2007年第一季度国产片相比,它们相当于《门徒》的28%,《伤城》的24%,《满城尽带黄金甲》的6%——就更不要和惊人的《变形金刚》作比较了。有人把国产片在第二季度看似喧闹的国产片票房表现用“全军覆没”来形容,非常贴切。
“国产电影保护月”为大片过渡
2007年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月”到了一年最关键的8月暑期档,但是就在长达20天的保护期内,因为之前的《变形金刚》和之后的《哈利·波特5》实力太强,所以在7月20日到8月10日上映的国产新片仅《不能说的秘密》、《导火线》两部。虽然只有两部电影享受这还不太够味道的“保护”,但是相比较在2007年第一拨“国产影片保护月”中一堆缺乏竞争力的国产电影互相拥挤的场面要好上一些,其中《导火线》上映3天便获得1500万元票房便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不能说的秘密》上映8天获得2000万元票房。
但是在这两个看上去不错的成绩背后,却是其他6部国产片《天堂口》、《合约情人》等被挤入了8月下旬的尴尬档期,不仅处于“国产电影保护月”之后,同期上映的还有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5》。
8月11日《哈利·波特5》上映之后,从8月16日开始《天堂口》、《合约情人》、《大话股神》、《夜袭》、《第19层空间》五部国产影片开始在陆续上映,这等于是在《哈利·波特5》的压力下挤入半个月的档期。就在这样的强大对手前,我们看到除了《天堂口》、《合约情人》能够有着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之外,另几部国产影片大多处于投资小、缺明星的尴尬局面,实际上,在8月份上映的国产影片真正有些市场潜力的也就勉强有《导火线》、《天堂口》、《合约情人》三部影片而已。难怪有媒体指:“如此稀疏的排片几乎等于把放映时空从《变形金刚》过渡给了《哈利·波特5》。”
历年“国产电影保护月”回顾
2006年两次“保护月”
6月10日-7月10日:无片可保
2006年6月10日,“国产电影保护月”期间第一次面临没有一部重量级的华语电影排期上映的局面,放映的9部国产影片,除港片《左麟右李》和中英合拍片《伯爵夫人》外,《天狗》、《零公里》、《情暖万家》、《别爱陌生人》等都属于低成本、宣传少的电影,因为实际的经营问题,全国各影院的小成本国产电影放映实际很少,“国产电影保护月”面临“无片可保”的尴尬。而2006年“国产电影保护月”中唯一的亮点就是《疯狂的石头》,如果没有了这样一部仅仅凭借口碑创造出2000万票房的国产片,2006年的国产片保护将没有什么实质效果。
而就在2006年6月9日,赶在“保护月”前一天,20世纪福克斯的动画大片《冰河时代2》开始登陆全国影院,而近期计划上映的海外影片还有《决战天空》、《章鱼惊魂》以及《绝色侠盗》,它们可以在“保护月”内上映的理由是被中方买断了拷贝版权,不存在与出品方分账的关系,但实际上,《决战天空》是法国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空战片,并将于近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冲击力”可见一斑。而2006年真正受到“保护月”影响的海外片只有一部美国大片《超人归来》,该片在全球的上映档期是6月30日,在中国推迟到7月11日上映。但不可否认的是,前堵后追的结果是,海外片没给国产片留下多少空间。
9月10日-10月10日:挤作一团
和2006年第一次保护月中“没有国产片可保护”的情况不同,第二次上映的有《宝贝计划》和《夜宴》这样拥有竞争力的国产电影,但是10月档期过于“拥挤”了,共有《圆明园》、《好奇害死猫》、《卧虎》、《喜马拉雅王子》、《我的长征》与《鸡犬不宁》等11部国产新片挤在这个档期内上映,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买断版权的进口片,像《白色星球》、日本动物温情片《狗狗心事》,以及法国喜剧片《囚车驶向圣地》、西班牙悬疑片《世界上最丑陋的女人》等等。
有院线人士表示,过了黄金周的10月本身就是电影淡季,很多影片为了躲11月上映的大片,都挤在这个档期。但在20多天里要上这么多新片,除了观众选不过来了、影院排片都排得头疼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分散票房,这种状况,对于国产片其实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
2005年为抗战胜利保护国产片
原定2005年6月29日和全球同步上映的进口分账影片《世界之战》因为“技术原因”将档期延后至8月5日,但是在电影局出台“国产片保护月”政策之后,这部命运多舛的大片不得不将档期再次延后到8月25日上映,除此之外,好莱坞大片《绝密飞行》也被推迟放映。电影局2005年的“国产片保护月”主要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间在7月20日到8月25日期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太行山上》取代了《世界之战》的档期,这部影片享受进口分账大片的待遇,由中影和华夏联合发行。
另一方面,最受关注的《七剑》和港片《虫不知》、《阿嫂传奇》、《千杯不醉》、韩国电影《哭泣的拳头》、《总统浪漫史》和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等先后在2005年“国产片保护月”中上映。其中《七剑》拷贝数最多,为300多个,其他影片拷贝投入最多的也只有100个左右,大部分则是选择在条件比较好的多厅影院放映。
2004年首次保护成果显著
2004年6月15日至8月5日近两个月的暑期黄金档内,没有上映一部进口分账影片,其他国产片也给《十面埋伏》让路,创造出了1.6亿元的票房奇迹。这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询问为何要给一部电影留出这么久的单独放映时间。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对媒体表示,这是保护国产影片的一种措施,每年都有的,为《十面埋伏》片腾档期的说法不正确。
《十面埋伏》受到的特殊的礼遇和扶植拉开了为了保护国产电影、做强做大暑期档的“官方行为”,这一做法被称做“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并没有条文规定,也没有严格标准,四年下来,日益呈现一种随意性、多变性、口号性的状态。
相关链接
韩国“电影配额制”
Screen Quota,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电影配额制将持续到韩国电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现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
H. 关于电影的级别和版本名称的解释~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可见,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而且有时候,色情与非色情,色情与情色,就象东郭至今也没能够弄得很清楚一样,它的界定有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
“艺术无禁忌”,但是艺术的界限又在哪里?引起争议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讲述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的故事。但MPAA给它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PC-13级。可见到敏感的R级和PG-13级的时候,片子本身的艺术性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这个肉欲横流的社会,有认真的为艺术而做的电影和导演,但很多也是纯粹是为了金钱的驱动。
电影分级制度并不能说是100%的精确,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有些秩序的标准和参考。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 “PG”级:家长指导级;
·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5”级:适合1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加拿大电影分级制度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可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法国电影分级制度
法国电影作品分级委员会希望从形式上摆脱任何审查理念的束缚,将宗旨定位在发展经济、保护儿童上。为此,制订了3种等级:禁止不满12岁儿童观看的影片;禁止不满16岁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和众所周知的X级影片。此外,还有TP级,即所有人可以观看的影片和TP+avert级,为大众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内容。
新加坡电影分级制度
G级为普通级,其中再分为适合所有年龄的电影和需要家长从旁指导的PG级电影。NC16级为16岁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R(A)级为限制级(艺术)电影,只供21岁以上的成人观赏。
伊朗电影分级制度
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附: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附: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普遍级(普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
保护级(护级):未满六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六岁以上未满十二岁之儿童须由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辅导级(辅级):未满十二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之少年须由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
限制级(限级):未满十八岁之儿童及青少年不得观赏。
I. 各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以及制定的标准
1.美国
(1)G级: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
(2)PG级: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画面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
(3)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
(4)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类影片在部分国家上映时,会被评为15岁、16岁以下禁止观赏的影片。
(5)NC-17级:17岁及以下观众禁止观看,不适宜在影院播放。
2.英国
(1)“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
(2)“PG”级:家长指导级。
(3)“12A级”和“12”级:适合12岁以上青少年观看。
(4)“15”级:适合15岁以上成熟级观众观看。
(5)“18”级和“R18”级:适合18岁以上成人观看。
3.中国
中国大陆不实行电影分级制,而采用审查制度。电影经省级广电部门审查通过后,可领取《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片头(即龙标)并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
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第20条规定:“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首部因此规定须加观影提示的电影是《金刚狼3》。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部分国家,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9)法国国产电影保护制度扩展阅读:
中国内地的影片实行审查制度,按照电影检查条例,并禁止载有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不正当性关系,严重违反道德准则,或内容淫秽,具有强烈感官刺激,诱人堕落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
(七)渲染凶杀暴力,唆使人们蔑视法律尊严,诱发犯罪,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
(八)诽谤、侮辱他人的。
(九)有国家规定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J. 为什么国内要保护本土电影
我国对电影产业的保护,除了其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和社会属性。电影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对电影的消费涉及到对其所传递的精神符号和价值观的消费。近现代以来,通过文化宣传是我国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我国较为严苛的审查制度和文化保护政策产生的原因。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在经济政策上需要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政策以刺激市场活力,鼓励内容创新,然而我国对文化产品所内含的文化属性的非常重视,这意味着对文化产业(包括电影产业)的保护在短时间之内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