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虎口脱险是什么时候的电影
[片名]: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
[导演]:盖拉德·欧利
[主演]:雷诺·勃拉姆 特利·托马斯、路易·德·费内斯
[上映时间]:1966年12月8日
[影片介绍]: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
一支英国轰炸机的先遣队,在执行一次代号叫“鸳鸯茶”的侦察任务时被德军的防空歼击机击中。在飞机即将坠毁的一瞬间,中队长带着飞行员彼特和麦肯被迫跳伞逃生,并相约落地后在一家土耳其浴池会面。落地后,中队长掉在了动物园,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而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要知道,这可都是被德军占领的地盘。
德军发现了彼特和麦肯,并展开了全城搜查。迫于形势的需要,营救彼特的油漆匠奥古斯丹和营救麦肯的乐团指挥斯丹尼只得分别代替被营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池接头。
经过一连串的误会后,奥古斯丹和斯丹尼终于和中队长会面了。面对德军紧锣密鼓的搜捕,彼特、麦肯和中队长在热情的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险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争。最终,油漆匠奥古斯丹和乐团指挥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帮助下,在和飞行员们一起成功的捣毁了德军的指挥部后,乘两架简陋的滑翔机飞往安全的中立国——瑞士。
精彩视点:
这部影片拍摄于7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费内斯的成功表演使该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㈡ 《虎口脱险》是哪年拍的
《虎口脱险》是1966年拍的。
《虎口脱险》是Les Films Corona制作发行的战争喜剧电影。该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等演出,于1966年12月8日在法国上映。
影视评价
该片成为当时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拍摄精益求精,也是法国人最喜爱的影片,一直保持着观影人数最多的法国影片称号。
㈢ 法国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那个老头主演叫什么名字啊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称:Fufu (菲菲)
国 籍:法国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出生地:Courbevoie, Hauts-de-Seine, ?le-de-France, France
星 座:狮子座
职 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妻 子: 戈尔曼·艾洛蒂(1936-1942)
逝世于1983年1月27日
逝世细节:Nantes, Loire-Atlantique, France. (heart attack)
其他名:Louis De Funes / De Funès / de Funès
1946年,《巴比松的诱惑》(La Tentation de Barbizon),菲奈斯的第一部电影。
1956年,《穿越巴黎》(La Traversée de Paris),菲奈斯的成名作,在影片中他与法国老牌影星让·迦本(Jean Gabin)和布尔维尔(Bourvil) 共同合作,使法国观众发现了这个32岁的喜剧天才。
1964年,《芳托马斯》(Fantocircmas),菲奈斯与让·马雷重新演绎芳托马斯电影。
1964年,《圣特罗佩的警察》(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电影,该系列前后共拍摄了6部。
1966年,《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喜剧电影,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喜剧电影。
1967年,《长长的假期》(Les Grandes Vacances),与克劳德·让莎(Claude Gensac)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夫妻,之后他们先后在10部电影中扮演夫妻。
1967年,《奥斯卡》(Oscar),根据菲奈斯主演的同名戏剧改编的讽刺喜剧。
1973年,《雅各布教士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菲奈斯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1980年,《吝啬鬼》(L’Avare),菲奈斯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讽刺喜剧。
1982年,《警察与女警察》(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菲奈斯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㈣ 电影(虎口脱险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虎口脱险》是一部经典的法国战争喜剧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主演。
讲述在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侦查任务中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机上的皇家空军中队长与四名飞行员被迫跳伞逃生的故事。
㈤ 虎口脱险什么时间在中国上映
没有正式在中国上映。
虎口脱险的剧情简介· · · · · ·
二战期间,英国一架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中,几名英国士兵被迫跳伞逃生。他们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并用这次行动的代号“鸳鸯茶”作为接头暗号。
他们分别降落在法国巴黎德军占领区的不同地点。大胡子中队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 (布尔维尔 饰)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费内斯 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地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
链接: https://pan..com/s/1FmcGSTvxKe9320gP4dRYeQ
㈥ 虎口脱险的幕后制作
1966年5月16日,在8个月的前期筹备之后,影片开拍,剧组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人有过拍摄一部如此昂贵的电影的经验,当时的1400万法郎,将通胀率计算在内换算成今天的货币要接近1000万欧元,这在今天的法国影坛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制作,更不用说当年了。此外,在1966年,沦陷题材仍属于喜剧片的禁区,之前从没人敢在大银幕上拿它开玩笑,以至于在拍摄期间,《虎口脱险》的对外宣传打的都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的旗号。
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阳春白雪的大乐队指挥,本来是毫无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阶层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导演乌里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不同的个性发生种种冲撞,产生各种笑料,最终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成为朋友。从这一点来说,《虎口脱险》也是一部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颠沛流离命运的影片。
《虎口脱险》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也是乌里、德·费内斯、布尔维尔三人组合的最后一次合作,当然,在当初拍摄的时候,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点。1969年,乌里又为布尔维尔拍摄了《大脑》,但他的搭档却是让-保罗·贝尔蒙多。1970年9月23日,布尔维尔因多发性髓瘤去世。1971年,乌里为德·费内斯拍摄了《疯狂的贵族》,原本为布尔维尔所准备的仆人一角只得由伊夫·蒙当取代。1973年。在为布尔维尔追颁荣誉勋章的大会上,德菲奈斯发表了一篇满怀深情的致词,追忆自己的好友和工作伙伴。10年之后,德·费内斯也永远的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全球影迷。
1966年,父女俩打造的《虎口脱险》成为法国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经典作品。1700多万观众人次令它占据法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32年。《虎口脱险》的影响超越国界,超越时间。丹尼尔·汤普森在蓉向记者回忆起了那段尘封往事。
一句对话促成经典
丹尼尔·汤普森的父亲热拉尔·乌里,1919年出生在巴黎一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他决心当演员,在法国国家戏剧学院500选5人的新生招考中脱颖而出。毕业后,他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大银幕上。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二战”爆发,有着犹太血统的他为逃脱盖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带着自己的奶奶、母亲和已怀孕的妻子逃到瑞士,在日内瓦偷偷地继续表演事业,这一经历可以在他日后的作品《王中王》中找到影子。“二战”结束后,乌里开始尝试剧本写作,1960 年改行当导演,但他的前三部电影反响平平,年近半百的热拉尔·乌里郁闷彷徨。一天,在与片场一位跑龙套的小配角聊天时的一句话,让他突然顿悟,“你实际上是个喜剧片作者,只有承认这点,你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你自己。”说这句话的是他的朋友路易·德菲奈斯(《虎口脱险》中指挥家扮演者)。乌里继而转攻喜剧片,1964年他自编自导的《暗渡陈仓》大获成功,主演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喜剧名角布尔维尔和“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德菲奈斯,“黄金三角”组合由此形成。
一部经典改变命运
从跑龙套到喜剧之王,路易·德菲奈斯这个小个子、神经质的喜剧大师,因《虎口脱险》永远被中国观众记住,只要说起“指挥家”,观众就会浮现出会心的笑容。鲜为人知的是,在拍该片前,德菲奈斯已50多岁,从影20年参演电影120部,但几乎全是群众演员或跑龙套。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他建议导演乌里拍喜剧片,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德菲奈斯在《暗渡陈仓》里第一次担任重要角色,曾因自己的戏份少于绝对主角布尔维尔而闹过一次罢工,直到导演答应为他专门补一场戏才罢休。《虎口脱险》上映时,他的片酬已达100万法郎,还有票房分红,让老来成名的德菲奈斯感慨良多:“靠这部电影我赚了不少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与一部电影票房分红,1.4%。”
一部艺术电影创造历史
1966年5月,经过8个月筹备,《虎口脱险》正式开机。1400万法郎的投资令该片成为当时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虎口脱险》在宣传上打出“一部艺术实验电影”旗号,影片拍摄精益求精。拍摄油漆桶溅到德国军官身上那场戏时,道剧组用炼乳代替白油漆,这段戏共拍了12条才过关。每条拍完后后,军服还要送去蒸汽熨烫,仅为这个镜头就花了3万法郎!对细节的苛求最终保证了影片的巨大成功。
对导演乌里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的对手戏,他在回忆录中记载:“有的演员是那种上来第一条就发挥很好的,就像布尔维尔,你反复越多,他的感觉反而越差,而德菲奈斯恰恰相反。于是两人一个越演越糟,另一个却越演越好。幸好这种状况没持续很久,在互相了解后,他们各自都作了些调节,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德菲奈斯指挥大乐队的那场戏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学好指挥,他事先接受了专门培训。不过实拍那天,当他真的站在一百多名专业乐师面前时仍感到一丝怯场。当《匈牙利进行曲》乐声响起,他立刻投入角色。乌里在回忆录中写到:“他的动作潇洒自信,丝毫没有落后于乐声,他像真正指挥那样带领乐队演奏。一曲终了,他向乐队鞠躬致意,所有乐师自发地全体起立为他喝彩。这时德菲内斯转过身,我看见了他眼中的泪光,我也一样。”
1966年12月,《虎口脱险》在香榭丽舍高蒙影院举行首映式。电影放毕,剧组上下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无数观众涌过来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从第一排座位走到到放映厅出口的14节台阶,他们足足用了30分钟。随后,法国观众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迎接这部杰作。该片接着在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等连连打破票房纪录,横扫欧洲,风靡全球。
译制片黄金时代 《虎口脱险》来到中国
《虎口脱险》诞生16年后,该片终于来到中国。1982年7月,《虎口脱险》经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在国内放映,反响强烈。
据该片的译制导演苏秀回忆,影片中土耳其浴室接头那场戏哼唱了一段被影迷传唱的小调:“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但原文中歌词 “Teafortwo”最初被译为“情侣茶”,虽然意思不错,但怎么唱怎么别扭,老厂长陈叙一回家想了半天,第二天到厂里把“情侣茶”改成“鸳鸯茶”。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这部译制片在配音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脱险》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配音标杆之作。
㈦ 法国二战电影《虎口脱险》片尾的交响曲名字叫什么
伯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又叫《匈牙利进行曲》——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交响曲
《拉科奇进行曲》, 本曲又名《匈牙利进行曲》,作于1846年,管弦乐曲,为柏辽兹所作戏剧《浮士德的沉沦》(作品24号)第一部分的选曲,首演于巴黎。
㈧ 电影“虎口脱险”中被击落的英国飞机中有5位跳伞,到最后为什么只逃生了3位
开头说了,一架英国轰炸机,夜袭德国,按照开头飞机的画面是双垂尾的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乘员:6~7人(飞行员1人机枪手3~4人投弹手1人装弹手1人)。
但白天飞机画面换成了美国B17,可能找不到能飞的兰开斯特了,这个飞机机组编制8人,包括正副飞行员、投弹手、领航/无线电报员和四个炮手。所以5个人是不够的,为了电影效果,最多出来3个,所以安排2个“被俘”。
(8)法国电影苊口脱险扩展阅读:
《虎口脱险》是Les Films Corona制作发行的战争喜剧电影。该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等演出,于1966年12月8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几位飞行员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的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的逃生故事。
该片不仅是一部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颠沛流离命运的影片,也是首次在大银幕上以沦陷题材拍摄的喜剧片。该片成为当时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拍摄精益求精,也是法国人最喜爱的影片,一直保持着观影人数最多的法国影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