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二战电影作文

二战电影作文

发布时间:2022-08-15 03:15:08

1. 写一篇关于二战主题的电影的读后感

《兵临城下》---- 战争英雄神话的破灭和重生
这是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主创的二战史诗般巨片,看过之后,无法止住对心灵的震憾,战争场面的残酷和生死的瞬间交替令人无法平静。
电影选择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战争期间一名苏联狙击英雄瓦西里和一名德国狙击高手高宁少校之间的对峙决斗,并穿插描述了瓦西里和女战士塔尼娅、政治委员丹尼洛夫之间恋情纠葛。这部电影无论在思想性还是场面制作、艺术

2. 天罚二战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首先,应该是天启吧。貌似没有天罚。
《天启》(又名《二次大战启示录》),是由法国制作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以亲历者的视角重现了二战的真相,从世界不同眼光去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述了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士兵)、受害者(民众)以及制造者(政治、军事领导)的悲惨命运。
观后感:标准答案:如果一个人有着极大的政治野心,有着极好的演讲能力,有着极强的种族歧视,那么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他会爬上高位,进行种族清洗.希特勒具有了所有的条件,在野心和决心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发动了二战.在德国取得政权并建立纳粹系统后,希特勒开始觊觎欧洲.出人意料地,在入侵波兰前,希特勒和斯大林结盟.法国和英国别无选择,只得对德国宣战,而此举并未阻止德国和苏俄鲸吞、蚕食波兰.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迫害也就此展开.对西欧国家,“非实战状态”开始,这是一段充满等待、不确定和却还留有希望的时间.回想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的苦,法国人仍希望能避免开战。结果血腥二战还是开始了。所以要珍惜和平。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记录片说明一个道理:拳头硬才是硬道理,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国家才有资格谈民族尊严。

3. 二战电影观后感,300或400字左右

推荐:狙击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桥》(南斯拉夫)、《虎口脱险》(法国)、《六月六日登陆日》(美国)
《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拯救大兵瑞恩》、《钢琴师》
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2008中
细细的红线/红色警戒/红色警戒线1998
风语者2002
珍珠港2001
很多好电影 初中生可以看 选一部看完写个感受 自己的感受就好
如果都什么不思考 会变得很没有思想

4. 求二战影片观后感

日本二战电影《吾为君亡》观后感
1,首先我是名中国人,我承诺一生忠诚于我的祖国,也愿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家献出生命。 
我不是军人,也不是鼓吹历史充满仇恨的愤青,更不是崇尚战争敬拜战争的右翼倾向分子。 
下面我将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2,毫不夸张的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曾数次流泪。我强制着试图不让我的泪水滑落,但是这些抑制不住的泪水却在顽强地为那些青春年少,刚毅勇猛的战士,为那些温柔善良,和美坚韧的女人毫不吝啬的涌流。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日本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灵魂通过这部电影完整的展现出来,看了之后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能够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脱影而出,并由一片废墟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也懂得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与人格素质及其他们的产品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尊重与好评。 
这些辉煌的成绩体现了一个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们这种坚韧,忘我,百折不饶,视死如归,凝聚团结的民族精神与魂魄才托起了当今世界上一个繁荣强大的大和民族。
3,我们中国人在称呼日本的时候总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着。日本的确小,国土面积小,个头相对也小。但是他们的民族精神与国民信仰却齐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宝贵!但影片中,近乎每个士兵却无畏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惧自己胸膛里的热血,为了国家的荣誉与兴亡毫不犹豫的去战场赴死。 
这种精神信仰比天还要大,这种民族气节比天还要高。伟大的信仰与气节是无边无尽的。那些神风战队的成员,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生命,在他们每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里谁又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面对所有珍贵的情感,却没有人选择逃避。每个人都在义无返顾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将失败的结果,却仍然赴死,这不是愚昧,更不是无知。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国家精神在激励他们要这样做,必须去做。 
生命之大,亲情之大,爱情之大,友情之大,这些看起来最大的意识形态却在国家,民族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甚至无法比拟。 
4,影片逐一为我们展现出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珍贵的情感来揭示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人类永不停息的竞争社会里,国家和平的前提与保障是民族的强大与繁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兴盛,靠安逸封闭与努力创造是远远不够的。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和平的保证靠的是强大坚实的武力基础,甚至靠的是强悍的侵略与扩张。
这种和平保障的侵略与扩张体现在一个国家民族的信仰上与这个国家的精神本质原动力基础上。 
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我们简单回顾下美国的历史就会不难发现,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与扩张的前提下繁荣起来的。 
美国建国2百多年,却有1百多年在战争。现在的美国人都在说要和平要和平,实质上却在骨子里考虑着战争,考虑着如何在战争中繁荣。
5,1776年的美国,从那一年开始注定要与战争结盟。从墨西哥湾到菲律宾海沿线,从一战二战的肆虐到越战伊战的屠杀,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国式的侵略扩张几乎横跨了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无数次的“正义自由”的战争,使美利坚人确立并坚信了他们的民族信仰与民族精神,继而造就出一个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有着丰厚硕果的战略美国与霸主美国。
一位美丽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将开着残旧飞机去舍身赴死的飞行兵脚下,嘶声的求着:“请带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5. 二战电影,战争力量的观后感2200字

战争让人死亡,也让人重生;战争毁灭世界,也改造世界。

6. 求二战的作文

读《二战》有感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原子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法西斯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
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7. 急需一篇看二战电影的英文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对这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可是,又觉得对于这样一直想看却一直不敢看的电影,如果不写点什么,也实在难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挚的感情。

哎,好生纠结。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择。又很庆幸自己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这部电影,小一些时,微薄的耐性一定无法让我对着黑白片花上3个多小时,一定会干出中途睡着、吃零食等挫事来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枪声不断,每一声枪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对这段历史有不算太详实的记忆,看《辛德勒的名单》时,还是一阵阵的揪心。力求还原于真实的一帧帧影像,让我只觉影片持续时间过长,实际上对于那漫长屈辱的屠杀史而言,
三个多小时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还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犹太女人的智慧与果敢实在让我深深震撼。在纳粹军官要进行体检,只留下健康的犹太人以作为工人时,那些瘦弱苍白的女人纷纷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挤出鲜红的血液,姑且充当胭脂,而后抹在每个人的脸上,以便让每一位女人看起来脸色红润一些,制造身体健康的假象。对生的渴望那般强烈,实在让我唏嘘不已。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过又觉得自己甚爱说教,看了这样的镜头,就要上升到生命诚可贵的高度,也实在多余。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选择生还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坏的年代里,每一位犹太人却爆发出无限的勇气以及能摧毁一切的团结,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间里,因为空间的逼仄,而拒绝更多的人的自私与决绝,看起来还是带着一丝丝的果敢。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屠杀,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8. 二战电影解放的读后感1000字到1500字

电影《狂怒》观后感
今天是感恩节,难得天气晴好,上午工作完成后与老婆在万达广场碰头,随便吃点鸡肉汉堡喝点可乐便一头扎入影城。
二战片是我们共同的爱好,老婆最爱《兵临城下》里裘德洛饰演的狙击手瓦西里,经常要我推荐二战大片给她。这次看坦克大战也是预谋很久了。之前看过一些影评,吐槽这部所谓美帝主旋律作品里五个坦克兵大战德军一个营的场面,和我们的手撕鬼子片有一拼。但是也有一些介绍说这部电影采用了现今存世的唯一一辆能开动的德国虎式坦克,作为军迷也甚是期待在大屏幕上看到它的再世。
周四的中午影城里人影寥寥无几,选个中央的皇帝位,有一种包场的感觉。首先就排除了周围人山人海议论纷纷的干扰,得以静下心来慢慢体验。不得不说电影一开始的气氛就营造得很到位,巨大的炮弹轰炸声足以让午餐后昏昏欲睡的我毫无倦意。硝烟弥漫的战场,血肉模糊的尸体,支离破碎的房屋和死气沉沉的战车具有难得的代入感,脑子里飞快的在将这些布景和道具与之前的《拯救大兵雷恩》等大片做对比。
皮特扮演的车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鬼子叫阵,也能将圣经倒背如流,恩威并重博得下属尊重,也能随机应变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尤其是在和虎式坦克交手那一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文武双全高大上的老帅哥英雄自然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被德军狙击手的步枪打中三下也不会立刻挂掉,还有精力说一堆废话并秒杀一个鬼子简直是超人附身。二战后期德军的虎式坦克皮粗肉厚,88毫米炮确实无人能挡,但是片头导演的字幕其实忽略了盟军强大的后勤能力以及绝对的制空权,那个OUTGUNNED和OUTNUMBERED用得有些矫情,无非是为了后面的坦克大战做些铺垫罢了。而且为了凸显狂怒的厉害,另外三辆谢尔曼坦克居然都没有装备口径大点儿的坦克炮,打在老虎的身上就一个疤,纯粹打酱油来凸显主角的。
这样看来,我们的战争片里带上主角光环的英雄们也不寂寞。我突然理解了守着电视不停换频道在神剧间切换的老爸,我们对英雄的期待其实并无差别,只是美国人的电影里道具更真实(不会出现日本人开捷达,游击队用AK47的笑话)罢了,所有正面人物都能中枪不死,所有敌人都是一枪N个,所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都是好人才能体会的专利。没法,老百姓就是爱看,只要别手撕就行。
然后是罗根饰演的诺曼,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打字员成长为杀敌不眨眼的勇士,电影的铺垫虽略嫌生硬,但是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化。当然你要说被扭曲了我也同意。杀掉一个投降的俘虏似乎算不得好汉,但是考虑到那德国兵穿着美军大衣,排除是间谍的可能性(盟军吃了不少冒充美军的德军的苦头,在《圣战士》里有非常精确的描写,此文不赘述),也至少说明此人杀过不少美国大兵。这点和他们美国人打完仗都要搜刮一下德国兵尸体同理。战争中没有情面可讲,所以不能说对错。
其实不管是《拯救大兵》还是《狂怒》,美帝主旋律电影要想展现G.I.JOE大兵的最终胜利,背景都得设置在战争即将结束,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时候。我想是没人愿意去拍摄敦刻尔克大撤退或者麦克阿瑟逃亡菲律宾的故事的,太丢人了是不?这样看来,全是娃娃兵的纳粹面对几个美国老爷们儿被秒杀得丢盔弃甲也是情理之中了。最后电影谢幕时,以狂怒为中心,周围成片的德军尸体实在是让导演和观众都大大的YY了一把,过瘾!
其实走出影城看到外面的好天气,总要为自己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而松一口气。战争如此毁人不倦,是万万不要发生在我的时代才好的。今年已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纪念了,从这个意义上看,《狂怒》或许在军迷眼里有这样那样疏漏,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的反战电影。反战电影以战争形式体现,如同坦克是对付坦克的最好武器一般。

9. 二战时期电影的看后感

(最后的桥)这是一部让人反思的战争电影.当德国父辈们从辉惶走到没落的时候,这七八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了报护祖国而进行的战斗.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装满受伤德国士兵的战车从孩子们身边路过,我们可以想到德国父辈们都不能打赢的战争,这群孩子又能干什摸了. (从海底出击)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德国海军.从一战潜艇到二战潜艇的发展,才知道德国潜艇真是一等货.尽管比不上美国和日本的韩空母舰,但德国人的军事素质却比美国日本英国要高的多.影片反应了德国人极傲慢,自负,外冷内热,勇敢,严肃,勤奋的精神品质. (帝国的毁灭)真实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为,希特勒是人!他并非地狱魔王派到人间来捣乱的使者,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演化而来,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希特勒……现实中的恶魔往往并非面目狰狞、形象猥琐的,相反他们常常是外表漂亮,穿着得体,举止很有教养,周围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好人,但他们正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亲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说“平民的性命无关紧要”、温柔的母亲把毒药塞进孩子们的口中、和蔼的父亲拉开手榴弹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变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权力和武力,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这种例子太多了。禽兽固然可怕,可衣冠禽兽更可怕。希特勒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吗?) (中途岛之战)虽然日本的地位和战绩,人员素质还远远比不上德国,但他门拥有强大的海军,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杀飞机,那种被激起的武士道静神.那些从韩空母舰起飞的一排排日本战斗机.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战术确实敌不过美军.美国的后勤保章强,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韩母. (钢铁师团)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国后期发动的阿登战役,德国后期缺乏石油,连许多战斗车和飞机无法发动.物资跟不上,许多德国军官虽然知道战役的艰难.但还是满怀信心的去接受战斗. 就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10. 求一篇《二战影片观后感》作文400字,我很急呀!

在这个学期的历史选修课上,我们观看了三部有关于二战的历史影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电影《虎口脱险》。

这部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支英国轰炸机的先遣队,在执行一次代号叫“鸳鸯茶”的侦察任务时被德军的防空歼击机击中。在飞机即将坠毁的一瞬间,中队长带着飞行员彼特和麦肯被迫跳伞逃生,并相约落地后在一家土耳其浴池会面。落地后,中队长掉在了动物园,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而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要知道,这可都是被德军占领的地盘。 德军发现了彼特和麦肯,并展开了全城搜查。迫于形势的需要,营救彼特的油漆匠奥古斯丹和营救麦肯的乐团指挥斯丹尼只得分别代替被营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池接头。 经过一连串的误会后,奥古斯丹和斯丹尼终于和中队长会面了。面对德军紧锣密鼓的搜捕,彼特、麦肯和中队长在热情的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险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争。最终,油漆匠奥古斯丹和乐团指挥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帮助下,在和飞行员们一起成功的捣毁了德军的指挥部后,乘两架简陋的滑翔机飞往安全的中立国——瑞士。

影片给我印象是,中队长掉到了动物园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帮他逃脱;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指挥家帮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油漆匠帮他掩护。这些人的职业都是平凡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面对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艰难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惜代价的帮助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士兵脱险。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民族大义的,比如说那个指挥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给德国军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场费,可以衣食无忧,当时他发现了麦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国人手里,可是他还是选择把英国空军藏在衣柜里,这种行为不由得让我佩服。

另外,影片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现了二战时的另一番景象。电影里没有刀光血影,没有枪击暗杀,甚至没有一个人死,完全不同于《钢琴家》和《拯救大兵瑞恩》,如果说他们是二战中血与泪的体现,那么《虎口脱险》则是战争中最搞笑的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人物的诙谐幽默。其中有两个人最突出,一个是路易·德·费内斯饰演的指挥家,一个是布尔维勒饰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蛮不讲理,占尽油漆工便宜,后者憨厚、老实巴交,老是被指挥家“欺负”;两个活宝迫于形势,成功搭救因任务失败而降落在德军统治区的英国空军,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又处处滑稽幽默。

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战的同时,还有那些开怀大笑的场景使我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与二战电影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