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奥泽洛夫与苏联全景式战争片
喜欢前苏联电影和喜欢战争电影的影迷们应该很熟悉尤里奥泽洛夫这个名字,也更应该熟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3部前苏联战争电影的经典。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三部电影的排列应该是上面这个样,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摄时间,就应该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在前苏联拍摄的多部全景式战争片中,以尤里奥泽洛夫任总导演的卫国战争三部曲最为有价值,三部曲的剧情从1940德国策划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5.2.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正式投降结束,对这个三部曲的定义是全景史诗:既完整的记录了苏德战场的全部过程,细致描述了几个关键的重要战役,并再现了这一时期在苏德战场以外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墨索里尼被软禁、希特勒成功营救墨索里尼、美英苏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卫战》既不失全景史诗的壮观,又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战争场面写实,人物刻画真实,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场合说参谋部总长-朱可夫胡说八道,姑且不说谁在胡说,作为最高统帅竟能如此语出惊人,让人感到斯大林这个人物的蛮横性格,有关他的大清洗、独裁等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战争场面写实,《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如实的还原原物,具体拍摄战争场面时,又多采用中、远景,甚至是航拍的长镜头,如果是运用CG技术倒没什么,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论场面之大,《解放》最壮观,最符合全景史诗的定义,但是在细节方面要逊色于《莫斯科保卫战》,不是说《解放》没有细节刻画,而是感觉《解放》的细节还带有一些政治色彩,这也和影片拍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有很大关系,不如《莫斯科保卫战》的真实可信,但是从场面的宏大来看,没有哪部二战电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国华纳参与拍摄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由于受战争规模限制,场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但是,影片拍摄于1988年,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一些传统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缚电影创作的东西也许更少,又有华纳的介入,这一东西混血的作品倒是还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于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鲁晓夫的儿子因醉酒击毙了苏联红军士兵而险些受到军法审判的情节。
卫国战争三部曲自然特点突出,详细记录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是全景式的,并不突出个体的人的感受,这也是电影的背景造就了电影的成功——二战中最宏大的战场是苏德战场;另外和导演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奥泽洛夫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亲历整个二战,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24岁就获得少校军衔,而奥泽洛夫又很好的发挥了前苏联二战电影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换句话说,这样的三部曲也许只有在前苏联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卫国战争三部曲,奥泽洛夫在1977年还拍摄过一部4集6个半小时的电影《自由战士》,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对于《解放》在细节上的一个补充,影片主要讲述在2战后期,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的全过程。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家开展抵抗运动的过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经常在战争电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季米特洛夫、铁托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们率领军队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场面。从影片片头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语录人们就可以推断出影片是铁幕时期的产物,尽管影片描写了东欧国家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壮举,但是影片还是在突出苏联在这些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时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讲述的情况,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了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自由战士》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场面,所以通常都没有把它归类为战争片,也没有几个中国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但是作为奥泽洛夫作品,本片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的。
在苏联解体之后,奥泽洛夫还充分的把剩余价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卫国战争三部曲”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添加了很多文献记录片,重新剪辑成一部名为《世纪的悲剧》的24集电视电影,这部电视电影也在国内许多电视台播映过。
看前苏联二战电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同的战场气氛之外,还能从一个侧面看到苏联由铁幕向解体的演变过程。1949年制作的《攻克柏林》中,对战争的细节、主要的功臣只字带过,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更多的是描写工农兵的成长历程和斯大林的光辉形象,标榜是战争片,实质是没有价值的政治宣传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战争电影,不过前者避开了正面的战场,后者则还有一些被束缚的迹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才看到了基本解脱束缚的创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绝对光辉,倒是不时的显露出独断、专横,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调的白色军礼服出现,形象总是高大丰满,鲜亮,而在《莫》中则是普通的军黄色套装,脸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马去掉了光环。从不同时期电影对斯大林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苏联由铁幕向解体演变过程的痕迹。
㈡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朱可夫收复一座城镇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视频
应该是《斯拉夫女人的告别》,沙俄时期的一首军乐,创作于1912年,创作目的是为了声援巴尔干地区反土耳其的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主题是民族主义,是为了所有“送郎上战场”的巴尔干斯拉夫民族妇女而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3MDQyNjA=.html
㈢ 前苏联拍摄的卫国战争三部曲中的《斯大林格勒血战》为什么百度上搜不到影片信息,谁有能发一下么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Сталинград(1989)
编剧:尤.奥泽洛夫
主演:帕.布特(美国)饰崔可夫/柳.拉乌奇威丘斯(苏联)饰斯大林/谢.尼科年科(苏联)饰叶廖缅科/米,乌里扬诺夫(苏联)饰朱可夫
类型: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 East Germany / 美国 / Czechoslovakia
语言: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1989
片长:Soviet Union: 196 分钟
又名:Stalingrad
㈣ 苏联二战反应朱可夫的电影
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就是描写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指挥的著名战役。
㈤ 至少要看三遍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文戏、场面、装备怎样
如果假期的时候你不想出门的话,笔者推荐给你一个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看电影。
当然,该片也一定少不了当年刚刚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再现了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打坦克的壮观景象。
综上,《莫斯科保卫战》以其宏大的历史画面和精彩的文戏表演,再加上还原度甚高的武器装备,使它成为二战经典电影之一。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对二战历史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忽略这部《莫斯科保卫战》,也一定不要泛泛的看一遍就抛到脑后,好的电影一定是值得你多看几遍的。
㈥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相关电影
相关主要电影有: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8-1949)苏联影片,导演彼得洛夫。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摄制。导演尤.奥泽洛夫。
·《决战斯大林格勒》, 1993年德国影片,导演Joseph Vilsmaier。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年美国影片,描写了传奇狙击手Vasily Zaitsev 的故事。导演Jean-Jacques Annaud。
1993年版《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文名称:斯大林格勒战役
英文名称:Stalingrad
发行时间:1993年
国家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字幕:中文
导演:Joseph Vilsmaier
主演:Ulrike Arnold Martin Benrath Thorsten Bolloff Oliver Broumis Flip Cap Hynek
Cermak Otmar Dvorak Heinz Emigholz
上映:1993年01月21日 (德国)
地区:德国 瑞典 (拍摄地)
对白:德语 俄语
评分:7.5/10 (4,018 votes)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Digital
时长:134 分钟
类型:剧情 战争
分级:瑞典:15;英国:15;德国:12;西班牙:18;芬兰:K-16;阿根廷:16;澳大利亚:MA;挪威:18
剧情简介:
1942年,几个很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见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幻想着回乡的温暖冻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198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片名: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编剧:尤.奥泽洛夫
导演:尤.奥泽洛夫
主演:帕.布特(美国)饰崔可夫,柳.拉乌奇威丘斯(苏联)饰斯大林,谢.尼科年科(苏联)饰叶廖缅科,米·乌里扬诺夫(苏联)饰朱可夫
出品时间:1989年
制片公司: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美国华纳公司联合制作
故事梗概: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部极具历料及欣赏价值的巨作.是导演尤.奥泽洛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1942年夏季,德军大举进攻苏联,苏联红军撒退到斯大林格勒进行顽强地抵抗双动用200多万能兵力,2千多辆坦克、大炮、飞机。最后苏联红军夺得了控制权,拖住了德军主力,11月19日,1万5千门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吼声:苏联红军开始了伟大的反攻这也成了二次大战历史的转折点。浓烈悲壮气氛破真实地记载宏伟辉煌的场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鲁晓夫,叶廖缅科,罗克索夫斯基,希特勒,冯.博克,保卢斯等多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共产党人以及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战役》
片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国家:苏联1949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彼得洛夫
主演:阿.吉基,米哈伊尔.阿思达科夫
内容简介:本片后期剪辑由斯大林亲自参与,珍贵无比。这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1942年11月,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军和顿河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和市内进行的防御战中英勇抵抗,成功阻止了法西斯德第6集团和第4坦克集团进攻。11月中旬,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了22个敌军师(33万人)。12月,苏联红军粉碎了德军突围的企图后全歼该部。1月31日到2月2日,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91000人)投降,斯大林格革会战以苏联红军的巨大胜利而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战略和国际意义,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对民展欧洲敌战区各国的抵抗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兵临城下》
中文片名:兵临城下/大敌当前/决战中的较量/敌对边缘
英文片名:Enemy at the Gates
影片类型:爱情 / 动作 / 惊悚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片长:131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德国 英国 爱尔兰
对白语言:英语 德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演职员表:
导演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编剧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written by) &
Alain Godard …..(written by)
演员
裘德·洛 Jude Law …..Vassili Zaitsev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Maj. Kö;nig
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Tania Chernova
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Commisar Danilov
鲍勃·霍斯金斯 Bob Hoskins …..Nikita Khrushchev
朗·普尔曼 Ron Perlman …..Koulikov
马赛斯·哈贝奇 Matthias Habich …..Gen. Paulus
波热尔·尤内尔 Birol Ü;nel …..Politruk
制作人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procer
Alain Godard …..executive procer
Roland Pellegrino …..executive procer
Jö;rg Reichl …..executive procer
John D. Schofield …..procer
Alisa Tager …..executive procer
剧情介绍
在二次大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互相斯杀、尸横遍野,传奇性的俄国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凭著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无数敌军,他的响亮名号甚至传到敌军阵营,于是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康尼上校和他一决高下,他们就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个人的生死之战。
虽然瓦西里百发百中的枪法令敌人闻之丧胆,但是他却是一个行事低调性格内敛的军人,一名苏联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认为这是宣传苏联军力的大好机会,于是把这名平实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这时苏联红军连连败退,德军即将攻占斯大林格勒,到时候苏联帝国便会瓦解,于是斯大林亲自派赫鲁晓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挥大局。
由于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苏俄全体军民同胞的士气,并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但是后来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更糟的是,他们两人竟然同时爱上一名在战场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军官坦妮娅。
这时候瓦西里的名号越传越响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军阵营中也是人人皆知,于是德军决定派出最顶尖的狙击手康尼上校追杀他,而就在千军万马之中,这两大神枪手展开了一场搏命殊死战。
㈦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莫斯科保卫战》《解放》及其它
——推荐前苏联全景式战争电影系列经典“卫国战争三部曲”
笑独行编评
推荐理由:
A.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完整地再现了1941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和欧洲战争苏联战场的全貌,兼具编年史性质和史诗气质,即使代表官方立场,还原真实亦堪称完美。
B.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中的三部电影都是真正大制作的巨片和大片,最短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也达到了三小时,而《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则更是长达六小时以上,大笔巨制难以复制,绝对可与“西方盟国”二战电影扛鼎大片《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1977)分庭抗礼。
C.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为同一导演即前苏联导演尤里·奥泽洛夫(Yuri Ozerov)作品,其中三部电影的风格和水准均相当统一。
D.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拍摄时间绵延20年,从1969年到1989年,且不谈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投入,能做到有始有终已自不易。
E.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拍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均创世界影坛纪录,也只有前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才有这样的大手笔,所以可能也不会再有了。
1. 《莫斯科保卫战》(Bitva za Moskvu, or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or The Fight for Moscow,大祖国战争,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1985)
难以复制、不会再有的全景式战争电影经典巨片。苏联导演尤里·奥泽洛夫(Yuri Ozerov)卫国战争三部曲其一。影片分两部(侵略、台风),共四集。1941年至1942年,卫国战争前期苏联军民经受巨大苦难和牺牲、为保卫莫斯科付出沉重代价的悲壮事迹:由于始料未及和准备不足,又由于最高统帅部以政治代入军事,苏军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基辅失陷、德军进逼莫斯科才逐渐站稳脚跟……其间,苏军副统帅朱可夫大将的形象和作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包括卓娅在内的众多苏联英雄的形象和牺牲则令人不禁为之动容。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的赞歌。煌煌巨制,精良精工,壮阔恢弘,丰富鲜明。影片插曲《神圣的战争》雄浑激荡、排山倒海,令人顿生凛然浩然之气。全明星阵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笑独行按:该影片系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而拍摄。史载纳粹德国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行动规模浩大,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兵分北、中、南三路闪电入侵苏联,战线长达1800公里。其间德军实际投入兵力计为146个师约350万人、1800多架战机、近3600辆坦克、近7200门火炮(该影片所据为德军计划投入兵力,数字更为惊人)。莫斯科战役实为斯大林格勒战役预演。斯大林比希特勒伟大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吸取教训。战争前期苏军遭遇令人痛心,战争后期德军命运令人扼腕。据说该影片拍摄曾动用约五千名士兵、近万名群众、250名演员、约200名摄影师,该影片经过删节的版本曾在国内公映。在下所见为画质较好的国语配音胶片版D5影碟。IMDb该影片评分为7.1分。
㈧ 俄罗斯电影坦克大战影评
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了解苏联与俄国差别的人评价,也有点儿想写东西了……首先要了解苏联时代的战争片电影与文学,有战壕派,主张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对血肉横飞的场景页游描写,其次,还有一派是类似中国的委婉派,所以苏联战争电影里时常会描写一些很温馨的场景,例如电影敖德萨里经常有士兵与朋友聊天的温馨场景(然后突然一枚炸弹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没有血肉横飞,但整个叙事却比单单描写哨兵被炸死更能触动人心)、还有时不时在废墟里弹起来手风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该算是这一派的文学电影。苏联二战题材的电影与当时的战争文学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苏联电影里比较常见的。这是苏联战争电影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文艺性很强,所以这部White Tiger 2012在叙事方面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气质。俄国人拍的《动乱时代》,描写古代俄罗斯与波兰的血海深仇的那部电影,也是这种拍法,很文艺,很神秘,就是线性叙事看上去都不是线性叙事的样子。
但是到了现在俄国人拍的二战电影里,看不到这种明显区别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导演就是苏联时代培养的,还看得到很多苏联电影的风格,只是他的电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维,还有一个描写一个女记者跟一名苏联女军官一起坚守在列宁格勒忍受饥饿的电影《列宁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维。这些新思维不能简单看做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对苏联文化的排斥。但是随着西方近些年对俄国的压迫,俄国人好像放开了对苏联文化的刻意压制,在电影里比较明显的就是前些年俄国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结尾明确提到了那些他们的先辈不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所以导演安排的旁白是,他们的理想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这个他们就是苏联人,而非俄国人,这是很多不了解俄国与苏联差别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个点。
所以这部《White Tiger》2012,其实原文翻译有错,不是坦克大战,对决,而是白虎,整个对抗狩猎白虎的过程有点儿像西洋文学史上的名作《白鲸》。而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很少提到俄罗斯民族主义,不算是严格的宣传片,应该是一种后叶利钦时代苏联意识的一种微弱浮起,整个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维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是苏联反法西斯者还看到了法西斯的种子还在,所以那个被很多人当成神经病的坦克车长到了电影最后,还在念叨着白色虎式百年后还会出现。
㈨ 谁知道关于朱可夫的电影,要与朱可夫密切相关(二战时期的)
《解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