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一句话评论法国电影艺术家

一句话评论法国电影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2-08-20 03:39:51

1. 急求电影(艺术家)的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的成功在于它独到的细节处理和故事情节中对人间纯情的赞美。另外加上它的创新,以无声和黑白电影的形式进行,在现在一开始看起来别扭,但是影片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加上它的背景音乐和恰到好处的字幕,还有对画面的处理。看完之后,满是敬佩之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习惯演无声电影的好莱坞巨星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对他的演艺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认为,电影演员就只需要用自己的表情来表演而不需要语言,并且他认为有声电影很不严肃,并一直妄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不需要去顺着这样一个他看起来不正确的发展方向。他的老板告诉他有声电影才是电影的未来,他骄傲的回答他:你去拥抱未来吧。然而,他的未来自然是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但幸运的是电影并没有把他的处境从以前的星光熠熠一下变得一塌糊涂,而是给了他一个喘气的机会,这样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接受,而在中国的电影更喜欢使用天上地下的猛然间的变化来打动人。男主人公是那个过渡时代那些接受不了有声电影的巨星的代表。相信在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艺术家。后来的他,电影中的情节很自然的去讲述,故事情节顺着正常人的思维去发展,而在中国喜欢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没落,他的自杀,影片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是那么自然,却时时都在牵着观众的感情。有很多的电影我看完之后再去想电影的情节就想不出来了,但这部电影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再让我去想的时候我还会想起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细节。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细节。
细节一:芭比——这个一直狂恋瓦伦登的粉丝,一次偶然成为了瓦伦登生命中的神秘女郎。芭比去当群众演员,瓦伦登在后台告诉她要想当演员,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她的右嘴角上点了一个痣。细节设计的很好,自然的大家就会想到在以后的时间里,芭比都会带着这颗痣,相信很多的观众都会有去注意一下芭比是不是还带着那颗痣,影片自然也会这么安排,这让观众有了在观影时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满足感。因为电影是按照观众的想法发展的,很容易让观众去接受。
细节二: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瓦伦登的电影自然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受不到观众的青睐。当他抱着那只一直陪伴着自己的那只狗去观看有声电影的时候,有个女士把他拦下来跟他聊天,并夸他的狗很可爱,瓦伦登说了一句话:要是会说话就好了。这个细节有双重的意思,好像听起来瓦伦登有了一点点的觉悟,潜台词好像是如果当时他能开口说话的话,生活或许不是这样的。
细节三:影片一直在用着一种很独到的方法来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专业方面的术语我说不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法。第一次,在芭比和瓦伦登演完第一场戏的时候,芭比用自己的手伸进瓦伦登挂在衣架的衣服上的袖子里,把自己的手当做是瓦伦登的手来拥抱自己,看到这一点我感到这个画面处理的真的非常巧妙。第二次,瓦伦登在火里逃生身体恢复之后,来到了一家服装店的橱窗前在镜子里比量着那件衣服,一是说明他的落寞,没钱进入那一家服装店,更多的是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吧。
细节四:瓦伦登发现他拍卖会上所卖的东西都是被芭比买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个的去揭开盖在那些物品上的布的时候,我在想第一个揭开的会是一件什么有代表性的东西呢,是他的画像?还是什么?最有可能的是他的画像,但画像却是最后一个被揭开的,而在这时瓦伦登的感情也一下到达了高潮。
细节五:字幕的处理
多一句则多,少一句则少。
每句重要的话都用古老的无声电影的字幕的形式来展现。在最后他们小区保安的话却没有用字幕的形式来展现出来,如果展现出来的话我想可能会很苍白吧。处理的非常高妙,言辞的激烈都让观众去想象吧。
细节六:影片在瓦伦登拿起手枪准备自杀的时候的字幕中出现一个”BANG“看到这里,我想每个观众的心都会揪一下,觉得事情的进程怎么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呢,随后出现的画面是不会开车的芭比将车撞在树上迫使车停下来,发出了一声”BANG“又是一个巧妙的处理,画面结束之后一样的敬佩之情。
细节七:瓦伦登要烧掉自己以前所有的影片,可见情感与一个人的行为结合的是多么的好,一个人要烧掉自己以前所有的骄傲,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惜,同时烧掉的还有他一直放不下的骄傲。在火烧起来的时候,他又竭力去保护一盘胶片,我一直在想他保护的那盘胶片是哪部电影呢,是他没落的时候自编自导自演的被人称为瓦伦登演而优则导的那部影片吗?仔细一想自然又不是,电影没有急着去告诉我们,而是在芭比去医院看望他的时候由芭比打开的,瓦伦登从来没有用语言去表现他对芭比的爱,而是用生命去保护他们的回忆。
在感情表达方面:
如果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明星没落的事情发生,应该会有一种世态炎凉的现象的出现,中国电影中的芭比可能会只顾自己的事业发展,也许早就会遗忘这样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明星,看当今的影视圈和社会,每一个明星出了绯闻,或是有个人没落,人人”敬“而远之,免得惹一身骚,脱不了干系。
瓦伦登失败之后,还有一个芭比能无时无刻关注他,关注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关注他的生活,关注他的内心。还有一条狗能在危难时刻救他的命,还有一个忠实的仆人科顿也在一直关注他的发展,而且赶都赶不走。瓦伦登相比一些中国的明星他是幸福的。
在最后完美的二人踢踏舞表演中,震撼了所有的在场人。他们的默契是深厚的感情积淀下来的。在芭比说出"相信我,我觉得至少有一件事你应该去试一下"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观众在一瞬间肯定又在揣测他们会去做怎样的一个尝试呢?最终的踢踏舞观众看完又会不禁想起以前的情节吧。第一次合作,二人隔着幕布跳踢踏,那一次是瓦伦登在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在努力的去带起芭比的热情,而最后,是在瓦伦登潦倒的时候,芭比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赢回他的自信。
看这部电影,我们要忘记这部电影的成功与五项奥斯卡奖去感受一下内在的感情与电影高超的手法。
影片还有一个成功在于大多场景是无声的,观众不用去找翻译的版本就能看个大概,适合每个国家的观众去看。感情和叙事也是符合各国观众的口味。

2. 雅克德米的电影风格怎么样,如何评价他的风格

在我看来,雅克·德米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

雅克·德米(Jacques Demy),1931年6月5日生于法国南特,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有《卢瓦河谷的木鞋匠》《萝拉》《瑟堡的雨伞》《柳媚花娇》《模型商店》 《怀孕的男人》 《二十六日的三个预定位》 等。

雅克·德米的电影故事性很强。电影中的音乐、画面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力 。雅克·德米的大多数电影作品都充满了街头艺人,仙女,工人,奇怪的双胞胎,充满幻想的艺术家或卖电视机的商贩。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3. 请介绍一下法国电影导演让雷诺阿

让.雷诺阿(Jean Renoir)
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Jean Renoir)有一句话:"许多导演想在每一部影片中说太多的道理,可是他们并不成功,而有一些导演想以自己的一生的所有电影只讲述一个道理,我是属于后者的……"
“我认为这个世界,尤其是电影,为一些假神(false gods)所负累。我的任务就是推翻他们。手持利剑,我本准备为完成这样任务祭奠出我的生命。但这些假神还在那里。我持续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也许帮助瓦解了其中一些。同样这也帮助我发现其中的一些神是真的,也没有必要摧毁它们。”

他的作品充满诗意,题材广泛且具独特风格,却又平易近人,尚·雷诺阿(Jean Renoir)不单是一位具有开闯及实验精神的法国电影大师,他的电影深深影响了多位电影工作者,新浪潮导演如杜鲁福及高达等更是对他赞誉有嘉。
生于巴黎蒙马特,年青时期爱看差利·卓别林的喜剧、格里菲斯的默片,更为法国女演员嘉宝的大特写而神迷。雷诺阿承继了印象派画家父亲的风范,为艺术而忠于自己,不断投入冒险精神,敢于实验新电影文法。他的作品题材围绕反战、阶级、人性、民族精神、俊男美女,但总脱不离爱情,他投资兼当制片完成首作《嘉芙莲》(一九四二),便是为了要替太太留下倩影。美术出身的他,在场面调度及摄影手法上,力于创新,电影往往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虽是隐藏吁值得深思的哲理,却原是看透世情,有著宽宏的看法,作品平易近人。他不单极受新浪潮导演爱戴,多部作品更被其他大师及好莱坞重新拍摄。他的人生,他的电影,活脱脱就是一本由默片时代到开启新浪潮的电影发展史。
电影《大幻影》独特之处,是没有透过战争的惨烈,提出血腥的控诉,而以细致刻划人性的手法,宣扬和平主义的讯息。此片为电影和雷诺阿赢得伟大的名誉,并获得一九三七威尼斯影展最佳艺术贡献奖。

《游戏规则》是雷诺阿人生中一部重大转捩点的电影。透过各阶层彼此间的对话和试探,揭露人性的傲慢、背信、欺诈、猜疑及分化,幽默讽刺悲剧收场。此片曾备受争议,拷贝亦曾被删剪及在战火中受破坏,一九六六年丹麦坡迪尔大奖最佳外语片。是次将放映完整导演版本。影片《高斯福大宅谋杀案》便是向雷诺阿致敬的电影。
史诗格局的《马赛曲》是《大幻影》的兄弟作,高度歌颂了法国历史最伟大的时刻—法国大革命。雷诺阿动用了五百名临时演员,串演人民力量由马赛行军至巴黎,场面之浩大,犹如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重要时刻,杜鲁福指影片犹如新闻片段,为历史涂上新鲜感觉,此片亦同时向导演格里菲斯的《国家的诞生》致敬。
改编自左拉小说的《衣冠禽兽》,是另一暴露了上流社会权力与欲望斗争的影片。悬疑情杀片格局,雷诺阿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尚·嘉宾(Jean Gabin)的演出入木三分,被喻为最佳演出。费立兹·朗于一九五四年在荷李活改编拍成《人性的欲望》。
《在底层》描写贵族男爵为世所迫放弃荣华,迁进贫民窟。尚·嘉宾片中扮演的小偷神采更令人动容。而片中一场蜗牛在男爵手上爬行亦成为经典的一幕。一九五七年日本导演黑泽明再改编拍成《低下层》,与本片互相辉映。
《跳河的人》表面像是滑稽喜剧,背后原来却是贫富阶级转移的悲歌。本是一个平庸的故事,雷诺阿却拍得一点也不平凡,演员化身为戏中人物的角色,动人的演出当然功不可殁。一九八六年荷李活重拍为处境喜剧《荒唐暴发户》。《朗先生有罪》说出另一个阶级悲剧,因上级对下属的压榨而引发的凶案,带出低下层生活的无奈与悲哀。另一部雷诺阿重要之作《汤尼》刻划了工人阶级生活的爱情悲剧,因爱之名,撕开的却是血腥本性。一九三六年荣获纽约影评联盟最佳外语片。
雷诺阿以印象派风格摄制了《乡村一日》,一部改编自莫泊桑爱情小说的电影。故事虽短,但充满诗情画意。《法国肯肯》是雷诺阿重返法国执导的彩色大制作,描写法国红磨坊和肯肯舞创办人邓格拉的事迹,戏味浓厚,缔造法国歌舞文化,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借镜机会。

作为导演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23)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逃兵 Caporal épinglé, Le ------- (1962)
Déjeuner sur l'herbe, Le ------- (1959)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多情公主 Elena et les hommes ------- (1956)
法国肯肯舞/法国康康舞 French Cancan ------- (1954)
黄金马车 Carrosse d'or, Le ------- (1953)
大河 The River ------- (1951)
The Woman on the Beach ------- (1947)
女仆日记 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 (1946)
大地之光 The Southerner ------- (1945)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Swamp Water ------- (1941)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Bête humaine, La ------- (1938)
Marseillaise, La ------- (1938)
大幻影/超级幻想/幻灭/大幻灭 Grande illusion, La ------- (1937)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Bas-fonds, Les ------- (1936)
Toni ------- (1935)
跳河的人 Bou sauvé des eaux ------- (1932)
母狗 Chienne, La ------- (1931)

作为演员 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6) Fantôme d'Henri Langlois, Le ------- (2004)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Bête humaine, La ------- (1938)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作为编剧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21)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逃兵 Caporal épinglé, Le ------- (1962)
Déjeuner sur l'herbe, Le ------- (1959)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多情公主 Elena et les hommes ------- (1956)
法国肯肯舞/法国康康舞 French Cancan ------- (1954)
黄金马车 Carrosse d'or, Le ------- (1953)
大河 The River ------- (1951)
The Woman on the Beach ------- (1947)
大地之光 The Southerner ------- (1945)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Marseillaise, La ------- (1938)
Bête humaine, La ------- (1938)
大幻影/超级幻想/幻灭/大幻灭 Grande illusion, La ------- (1937)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Bas-fonds, Les ------- (1936)
Toni ------- (1935)
跳河的人 Bou sauvé des eaux ------- (1932)
母狗 Chienne, La ------- (1931)

作为制片人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4) 大河 The River ------- (1951)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Marseillaise, La ------- (1938)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4. 《艺术家》是哪一国的电影

最佳影片:《艺术家》(法国)
导演: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编剧: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主演: 让·杜雅尔丹 / 贝热尼丝·贝乔 / 约翰·古德曼 / 詹姆斯·克伦威尔 / 比茜·图诺克 / 佩内洛普·安·米勒 / 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官方网站: weinsteinco.com/sites/the-artist/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10-12(法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大艺术家(台) / 星光梦里人(港)
.
艺术家的剧情简介 · · · · · ·
1927年,乔治·瓦伦丁(让·杜雅尔丹 Jean Dujardin 饰),是默片的最佳男主角。每次他在舞台上,都会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他的爱犬是黄金配角,其他女演员只有靠边站的份。一次,面对媒体采访,他无意中邂逅了一位表现欲超强的女子佩皮·米勒(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 nice Bejo 饰),尽管后者抢镜出风头,但是他还是儒雅以待。不过,这则头条新闻却压过了他的新戏,老板极为不满,老婆也醋性大发。后来,佩皮闯荡好莱坞,恰好与乔治重逢,这令他心神不宁,演戏频频NG。后来,与老板闹僵的乔治,决定自立门户,自编自导自演。与此同时,佩皮却借助有声电影的契机迅速蹿红,成为了首屈一指的明星。最终,他的默片与她的有声片档期撞车,一场在新与旧、情感与票房的争夺战拉开序幕……
本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喜剧片,让·杜雅尔丹获最佳音乐片/喜剧片影帝,及 64届戛纳... (展开全部) 1927年,乔治·瓦伦丁(让·杜雅尔丹 Jean Dujardin 饰),是默片的最佳男主角。每次他在舞台上,都会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他的爱犬是黄金配角,其他女演员只有靠边站的份。一次,面对媒体采访,他无意中邂逅了一位表现欲超强的女子佩皮·米勒(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 nice Bejo 饰),尽管后者抢镜出风头,但是他还是儒雅以待。不过,这则头条新闻却压过了他的新戏,老板极为不满,老婆也醋性大发。后来,佩皮闯荡好莱坞,恰好与乔治重逢,这令他心神不宁,演戏频频NG。后来,与老板闹僵的乔治,决定自立门户,自编自导自演。与此同时,佩皮却借助有声电影的契机迅速蹿红,成为了首屈一指的明星。最终,他的默片与她的有声片档期撞车,一场在新与旧、情感与票房的争夺战拉开序幕……
本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喜剧片,让·杜雅尔丹获最佳音乐片/喜剧片影帝,及 64届戛纳影帝。

5. 《艺术家》是一部什么影片

《艺术家》是一部:

充满诗意而动人的纯音乐剧,尽管没有台词,但它却在无声中讲述了一个永恒的浪漫故事。默片就是无声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这一天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诞生日,此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的。

其实,录音技术在当时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不过电影依然哑了很久。早年的电影观众们最多在无声电影现场,听听乐队演奏的、供烘托气氛用的背景音乐。

相关如下

有声电影迟迟不能出现,是因为做不到“音画同步”。同时用留声机、电影机播放声音和画面,只是折中的做法,效率低且无法适应工业量产。人们需要这样一件电影设备,它可以同时记录下声音、画面,并存储在同一载体上。

一位牛人在关键时刻出手了,1910年8月27日爱迪生宣布发明了有声电影。此后,经过大约10多年的改进,有声电影逐渐进入了电影工业。尽管无声电影大师们对此很抵触,但终究挡不住市场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后期,默片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电影《艺术家》以(几乎)全程无声的形式讲述了在默片衰败之际,一位默片明星经历的种种风波。不 管怎样,作为电影观众来说,这些创造电影艺术的前辈都值得致敬。《艺术家》就是这样带给我们历史的重温,导游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用最大胆的手法,重现 了黑白默片时代的辉煌。

6. 关于奥斯卡获奖电影《艺术家》有什么评价

这是一部聪明的电影,它拿起了“黑白”“默片”的噱头,却也拿起了票房失利的风险。在法国本土,正是因为电影宣传的失利,加上“黑白”“默片”字样给人留下的复古印象,票房未达预期,片方只好决定凭借奥斯卡提名的风头,在奥斯卡颁奖后再入影院重映,试图收回一些散落的票房。而在其他国家,它也很难叩响影院的大门,譬如笔者所在的荷兰,艺术院线的上映也不过寥寥数周,普通院线也仅因为奥斯卡该片的提名,才迟迟跟上了上映的脚步。而在美国,《艺术家》摘得金球奖,虽是目前奥斯卡的第一大热门,但目前美国人似乎尚未买法国人的账,影片在近七百家影院扩大展映,票房却低得让人匪夷所思,根据北美票房统计机构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是一部默片。

7. 23.电影《艺术家》用黑白无声片的形式展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这段历史。()

答案选择是。

电影《艺术家》剧情梗概:

1927年,好莱坞的当红默片巨星George Valentin,才华洋溢,无人不识,偶然机会下邂逅了小影迷Peppy Miller。

Peppy热爱表演,立志要在演艺圈干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机会,直到因缘际会下获得George的提携,终由寂寂无名的小配角摇身一变成为万人新偶像。原本越走越近的两人,却被命运越拉越远。

时移世易,随着有声电影的崛起,默片逐渐被淘汰、遗忘,George纵然坚守信念,仍不敌无情的时代巨轮和喜欢追求新鲜感的观众。后来更适逢经济大萧条,George和Peppy的身份地位大逆转,名望、金钱、自尊顿成他们爱情路上的障碍。

饱受挫折的George变得一蹶不振,但Peppy依然不离不弃,希望能助他东山再起。情义交织的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7)一句话评论法国电影艺术家扩展阅读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8. 哪里有法国电影无法触碰(触不可及)的精彩影评

近年来,除了商业大片喜欢复杂的大框架大场面,那些稍稍表露一丝人文关怀的剧情片,都喜欢可速战速决、无需太费脑筋的小格局电影形式,这或许也是头几年编剧罢工冲击影视娱乐业所造成的双刃剑后果。已无所谓作家导演或非作家导演了,总之尽力成为全能型导演,依赖外界的越少越有安全感,也就越有主动权。不过,因此找原著小说改编,且导演身兼数职,还要算好成本利润的会计账,必然有他的局限性。

当然,这种“局限”可能一点都没影响到各位电影大亨荷包鼓起,名声鹤起。浮躁的大氛围,找不到谁是淡定的了,只能找相对低调浮躁的。小格局,只要拍出一样深入人心的,就是杰作。所以《国王的演讲》《黑天鹅》都被奥斯卡宠幸了,《127小时》装成大片被粉丝供奉成励志宝典,像默片致敬的《艺术家》也成为84届奥斯卡的起搏器之一。而1994年奥斯卡的辉煌——《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燃情岁月》《真实的谎言》《低俗小说》《烈日灼人》《狮子王》恐怕很难再现了,即便那个时候有些导演也力争全能,但他们在剧情上力求的“大气度”,都被现今小家碧玉的“裹脚布”悲哀地裹缠住了。想想花大价钱,盖一个蜗居,这必然是一种遗憾。

可是,这就是现如今整个电影行业的现状,电影大师们要么烧钱买快感,要么把家庭录像拍成电影,反正,尽早投放市场,收回成本就万事OK啦。看电影的人再龟毛挑剔,也只能尽早适应,否则就是自己找别扭了。我就是这样适应的,前一段时间,我鼓足了劲儿为波兰斯基的《杀戮》鼓掌叫好,现在我又发现了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掌声再次响起。

如上所言,去年在东京电影节成为大赢家的《触不可及》便是一部小格局化影片。真人真事改编,剧情极其简单,就是讲述一位全身瘫痪的中年贵族菲利普,与看护他的黑人青年德瑞斯,共同走过的从相识到相帮到相知的友情岁月。这故事多少让人想起大嘴美女茱莉亚.罗伯茨的老电影《留住有情人》,不过,选取了另一种更温暖更快乐更轻松的视角,且用事实讲话,命运之神也不总是留下悲剧让人缅怀。

《触不可及》一开场,就让看客大呼过瘾,这应该是全剧走向成功的开门红。节奏、画面、音乐,无不投观众所好,也许,给人先入为主的“好印象”,有时也是导演得以继续超常发挥的小动力。接下来利用首尾相连的倒叙方式,引出了电影的中心内容,菲利普如何对德瑞斯这位护工“一见钟情”,德瑞斯的生计又是如何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机缘中得到解决的。总之,全剧看下来,很过瘾,小巧而紧凑,精悍又不失柔韧。我以为的不足之处,仅在最后为“锦上添花”而露脸的真实的“菲利普与德瑞斯”身上,虽然只有几秒钟的画面,但俩人过于内敛默然的真实状态,多少干扰了弗朗索瓦.克鲁塞与奥玛.赛成功塑造出的那种平等、信任、愉快的共处氛围。

而回到剧情中,除了两位主角各秀各的演技,分庭抗礼,夺人眼球的还是迎合观众的各种电影技巧与手法。本片导演也不惧“落俗套”的骂名走上了“掉书包”的卖弄之路,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有时,对某一物大爱至无言时,就只有赤裸裸的膜拜了。伍迪艾伦大爱巴黎,在《午夜巴黎》中痴醉般秀他的艺术底蕴,这让他挤进奥斯卡提名中不说,还让他在千万粉丝的心中变得更可爱了,这不就成为美谈了么。

何况,欧洲人本来就有炫耀的资本,肖邦,舒伯特,柏辽兹,贝多芬,巴赫,库尔贝,莫奈,梵高,……各类艺术大师有名或无名,不知要数到何时。而《触不可及》的导演在很自然的人物“个性冲突”中,借助音乐无国界的魔力,很深刻地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让电影赏心悦目了,又赋予了音乐崇高的使命,顺便传达了消除人与人间冷漠距离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有音乐的桥段都是让我特别喜欢的。菲利普生日派对上,德瑞斯对古典音乐直观的表达,幽默之外,实在太现实生动了。德瑞斯的舞技,在华丽滂沱的古典音乐之后,伴随风流倜傥的现代音乐,Earth Wind and Fire的歌曲《Boogie Wonderland》,又为我留下了一个美妙的回忆片段。跳伞那段,插入《Feeling Good》,情景交融,又是段美好的视听享受,这首被无数人翻唱,又在百老汇音乐剧及很多部电影里现身的经典歌曲,成了名副其实的客串专业户。

音乐是能够扫走阴霾的,还能把它的心情传递给人类。《触不及防》的气质便是无尽的欢乐,即便依托在主人公残疾的病痛里,还时不时点缀上嘲讽社会的灰色地带,但电影本身所要传递的则是希望与乐观的精神。这样想来,我就要把《触不及防》归类为励志影片了,这也是它招人待见的真正原因,跟《三傻大闹宝莱坞》《阳光姐妹淘》一个主心骨,让人带着泪感受笑的滋味。

以下完全可以无视。只是想借《触不可及》再胡扯一气!
我个人认为,这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精彩、都疯狂、都物质、都冷漠的俗化世纪,“励志”产品——以慰藉灵魂为目的的励志产品,成为了紧俏的供不应求的畅销品。不过,同为励志产品但在励志效果上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有找乐围观型的,有羡慕嫉妒型的,有偷偷崇拜型的,有真心神话型的,还有心生悲悯型的。

小报会追随“微笑哥”,因为哥说了,别给他找工作,他捡钱就把西藏玩了一圈。很多人听闻便囧了,人这一辈子做牛做马不就是想像“微笑哥”一样随心所欲地活着么。这励志,就是无所谓让人围观型的,您逍遥您的,我们拉我们的磨。

或许,随心所欲的前提一定是要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的,可是赵老师在春晚上对全国人民说的话,听着也挺深刻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人没了,钱没花了。

这也不绝对!钱没花了,看这种情况在哪儿?要是在欧洲,在巴黎,一栋无需担心被拆的祖屋,就能荫蔽子孙后代。即便倒了点霉,也能像电影《触不可及》里的男主人公菲利普一样,比健康的人活得还体面,还有尊严。宅也宅得特有品位,要谈个网络爱情也不会遭遇“见光死”,而且除了拥有传记小说、传记纪录片,还能拍个唯美的励志电影,感动死个仁儿。

显然,微笑哥是我说的第一种。他跟最近狂瘦下来的芙蓉姐姐比,励志的效果还是欠些威猛。芙蓉姐姐示范了第二种,几乎让所有跟她一起成长起来的网络P民学会了“自省”,拯救胖妹、丑妹、无望妹的未来于渺茫之巅,更让那些想借网络杠杆鲤鱼跳龙门的各种奇葩信心暴涨。数落着姐姐,还不得不承认人家有一手,这就是酸溜溜十分生活化的“励志”产品。

偷偷崇拜型,这个就比较小众了,因为它遵循那样一句话,这人最好是草根平民出身,还必须比别人优秀很多,不能是一点点,至少要把别人甩出好几条街,那他这励志效果就出来了。乔布什就是最好的例子,96年以前他还跟果粉们藏猫猫呢,或许那时没人真心捂眼睛在找他,当他推出Ipod随身听后,他终于有了不辩自清的威力,但也不算足够强大,等地产界的“任叔”都能用苹果洗涮他的人民公敌之名后,乔布斯成了真正的“励志帝”。可是“偷偷”二字变成光明正大,这跟他的离世是否有关系,就不好说了,但不能否认他生前并非一帆风顺。

真心神话型,这个多半针对那些作古或虚幻的励志人物。比如梵高、曹雪芹、穆索尔斯基等等,他们的价值,在生前未被认可,那么就在后世予以补偿吧。这种励志人物可以给人精神治疗,抱有艺术梦的人,心里都有一两个这样的标杆,在想要放弃理想时,想到他们,又有了坚持一会儿的勇气。虚幻的,就更好找了,灰姑娘、蝙蝠侠,V怪客,洪七公,乔峰大哥等等哪个不让你真心喜欢呢。

心生悲悯型,多半出现在影视剧中,就像《触不可及》这类从给予“同情”中感知幸福。《阿甘正传》是这类,《我的左脚》《雨人》也是这一类,反正励志英雄们似乎都遭遇了一些身体上的不幸,用这些不可扭转的悲剧换得一种超越大众的禀赋、才华,他们被人们仰望,而心底里隐藏着“优越感”的凡夫俗子,自然能够容忍他们的伟大了,也就心生出了悲悯,视其为心中的励志偶像了。

我胡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励志电影确实深入人心,励志人物也永远是电影故事里的主角,随便拍一个,就能成卖座的摇钱树,只要看出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

9. 对吕克贝松的评价

姓名:吕克·贝松
英文名:Luc Besson
出生地:法国巴黎
生日:1959年3月18日
职业:法国导演,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
吕克·贝松 1959年3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作品节奏快捷、风格奢华,极具商业价值。有人称他的电影实际上是美国片,只不过是在法国拍摄而已。父母亲都是水上运动的高手,母亲还是潜水教练。青少年时,他梦想成为海洋、海豚专家,但是因为一次潜水意外,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愿望,转向电影,17岁高中未毕业便进入高蒙电影公司任助理,19岁那年来到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课程。并开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后,回国后担任副导演。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也正因如此,贝松曾经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一称呼。 《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地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他的摄影机捕捉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更确切的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国有所谓BBC年轻导演之说,即专指Beinex、 Besson、 Carax(贝内克斯、贝松、卡拉克斯)。这三位新锐导演尽管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点却是对蓝色莫名其妙的偏爱。从贝内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开始,蓝色就充满了银慕,卡拉卡斯则拍了《卑贱的血统》;而贝松的《碧海蓝天》更是从片名到内容都蓝色的调子。贝松苦心孤诣营造的对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怀自然是无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摄影恐怕令《钢琴课》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也受益匪浅。
《尼基塔》与《杀手莱昂》是吕克·贝松由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成功过渡。《尼基塔》讲述了一个暴力团女成员是如何被改造为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过程,其特工杀手的身份和她内心深处爱情和人性的萌动构成了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而《杀手莱昂》讲述了一个渴望从善的杀手和一个渴望复仇从恶的女孩之间的故事。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的电影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范例,其中的许多细节诸如莱昂身边的那株绿色植物和“记住永远不要杀妇女和孩子”等精彩对白令人难忘。单凭那株绿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莱坞的编剧所能想到的。《杀手莱昂》夺得了当年凯撒奖最佳影片奖,贝松则荣获最佳导演奖。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电影的繁荣将法国商业电影推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拍艺术电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你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国则不同,如果一个电影艺术家要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则似乎要更大的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时宜”的导演。
80年代中期,贝松拍摄了《地铁》,《碧海蓝天》等艺术电影之后,被法国评论界称为前途无限的年轻导演;90年代贝松在拍摄了《杀手莱昂》、《第五元素》之后,却受到了法国电影理论界的轻视。《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创下了2亿7千万美元的收益,名列当年世界电影的第三名,不管评论界如何评论这部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国电影影坛最受瞩目且争议最大的导演。尽管《第五元素》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高蒙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一翻,但是贝松在国内却常常被说成是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典型。为此,苦闷的贝松常常要飘浮过海去好莱坞寻觅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惊险和打斗于一身,是欧洲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本高达近一亿美元的英语对白影片,显示了法国电影人复兴本国和欧洲电影业的决心和勇气,影片荣获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故事内容本是吕克·贝松在16岁时就开始构思,当时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刚刚问世,显然贝松的想象和构思与之相比还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后,贝松依旧念念不忘少年时代的构想,经过20年的筹划.该剧本具备了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虽然有评论认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国未来主义的滑稽笑剧,认为不过是视觉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届夏纳电影节开幕式上作为开幕影片放映的时候,这部表现人类未来23世纪的科幻片还是引起了轰动。影片中,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驾驶着他的那辆抗地球引力的黄色出租汽车飞越纽约城市上空的镜头,与卢卡斯的星际字宙飞船相比毫不逊色。当年那个看着《星球大战》长大的贝松,20年后终于和卢卡斯站到了一起。
早在《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就显示出他对大制作和宏大场面的迷恋与追求。从《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开始,贝松日渐游离他过去所从属的那种电影形态,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不仅在类型方式上玩尽花招,还在制作成本上不断升级,这也许就是贝松在本国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而此时的好莱坞也开始在世界各国招兵买马,其首选就是吴宇森和吕克·贝松。贝松法国式的浪漫风情以及吴宇森东方味的英雄情结倍受好莱坞的青睬与模仿。贝松最终用《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证明了娱乐大片不是好莱坞的专利,法国人不仅能制造低成本、小制作的艺术电影,还能生产在全球盈利的商业巨片,一个法国人可以在美国的地盘上“与他们相抗衡”。今天的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看作和斯皮尔伯格同一类型的商业片大导演,但殊不知贝松能够走到今天,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作为第一部高成本的欧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时候,开始票房并不令人乐观,看惯了艺术影片的法国观众和受到好莱坞商业大片熏陶的美国观众并不抱有太多的兴趣。影评人的反映也是贬大于褒,影片最为致命之处还在于它高达1亿美元的巨额成本。但是奇迹出现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预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几个主要西方国家广泛放映,影片是大赚了一笔,但是评论界对贝松和这部影片依旧低调处理。
吕克·贝松并不因为这些评价动摇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圣女贞德》选取了历史和现实,民族和国际的恰当交融,拍完之后好评如潮。圣女贞德是法国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传说。有关圣女贞德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他们分别是:德莱叶导演的为电影默片时代划上精彩句号的《圣女贞德受难记》;布莱松导演的极度忠实于宗教情节和原审判材料的《圣女贞德受难》;吕克·贝松耗时三年拍摄的史诗性巨片《圣女贞德》。
布莱松的《圣女贞德受骓》仅仅截取了贞德受审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历史的真实瞬间。而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则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英法百年战争和贞德作为一个少女和法兰西战士的浪漫情怀。和布莱松一样,吕克·贝松也是法国影坛一位孤独的探索者,也许这是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法国导演的唯一相同之处。也许正是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们同样偏爱贞德这个历史人物,只不过他们诠释历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吕克·贝松的导演手记里我们看到贝松对贞德的评价:贞德是我们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纯真之间捕捉到的东西,又在她的时代失去,正像我们在自己的时代所失去的一样。贝松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独到思考:“难道人类的思想必得沿着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吗?”
吕克·贝松这位影坛孤独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业巨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认识,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兰西战士的心路历程。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是《杀手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中贞德,我们都会感到:这就是吕克·贝松。

10. 法国经典电影推荐

法国经典电影推荐

1、天使爱美丽

《芳芳》是最著名的经典法国片之一,这部浪漫爱情电影讲述了即将结婚的见习医生亚历山大邂逅香水专业的学生芳芳后坠入情网,在芳芳与未婚妻间矛盾挣扎,陷入灵与肉的两难境地难以抉择的故事。

法国式的浪漫和苏菲·玛索的美丽在本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片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受欢迎电影,也是当年法国最卖座的影片。

阅读全文

与一句话评论法国电影艺术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