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介绍一下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导 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
编 剧: 克里斯托弗
主 演: 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Jean-PaulBonnaire MarieBunel
上 映: 2003年1月1日
地 区: 法国
语 言: 法语
时 长: 90 分钟
颜 色: 彩色
类 型: 剧情片
放牛班的春天 剧情介绍
在一个封闭严厉的寄宿学校里,缺乏关爱的孩子们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通过音乐得到心灵救赎的故事。该片以其触及心灵最深处的真挚细腻的情感,阳光般温暖的人性光辉和人文关怀,在人口仅7000多万的法国掀起了850多万人的观影狂潮,创下了4000多万欧元的票房记录,并被法国选送参加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奖,它将与《十面埋伏》一决高下。
片中,Coulais与保加利亚交响管弦乐团以和煦动人的钢琴、暖和的交响乐搭配影片中童星如天籁般优雅、圣洁、和谐的唱诗班大合唱,将传统电影音乐的温情感受与来自童真心灵的颂唱,为影片中的师生,还有深受电影感动的影迷留下一个美好的音乐记忆。片中饰演皮耶的童星尚巴堤莫里耶精采的男高音独唱更赢得欧陆传媒的赞赏,推崇为颇有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水准的演唱功力。
B.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些小孩是那个合唱团的
《放牛班的春天》法文原片名Les choristes指的是男生合唱团,但翻译竟然是“放牛班的春天”,一开始觉得中文翻译的挺有趣,是讲乡下放牛孩子成为合唱团员的故事吧,而且放牛的孩子竟然能够组成一个班,也够神奇的了。直到上个礼拜,才知道“放牛班”是台湾的翻译,意指‘合唱团’,但是内地上映就被误解,所以导演调侃:观众都会问牛在哪里啊?不过每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翻译的很‘台湾’,花哨而不贴切,而我却是因为这“不贴切”的名字而走进了它带给我的美妙世界。姑且不论翻译地好坏,它确实值得你去观赏。 今年春节凤凰卫视播放的那个法国儿童合唱团音乐会,那些唱歌的就是演《放牛班的春天》的小孩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皮埃尔 本名:Jean-Baptiste Maunier 小名:JB Jean-Bapt 现身搞: 1.71 m 爱好:打网球(6岁起就开始打),滑雪,骑单车,足球 家庭成员:一个弟弟和父母 爸爸是摄影师,年轻时也在唱诗班唱歌 Maunier在里昂的教堂唱诗班演唱了许多年。被导演选中演放牛班的春天,主要却是因为长得不错。自从出演该片以后,他平均每天收到100多封信。他很喜欢流行音乐,最喜欢的歌星是Marilyn Manson,乐队是linking park,但不喜欢rap。 他现在就读于法国的一所私立天主教学校。曾经跟随合唱团去过日本和加拿大。 他发表过一张单曲cd。喜欢莫扎特和罗西尼的一些音乐。 希望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歌手或者记者。 详细内容见该英文网站:http://www.imdb.com/name/nm1533863/ Vois sur ton chemin http://upload.wangyou.com/okm/2005/2/23/2005110914368 2.mp3 哦,黑夜 刚刚降临于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音乐寄语 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 将一切化成了美梦奇迹! 哦,黑夜 仍然笼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难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 0 1. Les Choristes 0 2. In Memoriam 0 3. L'Arrivée À L”Ecole 0 4. Pépinot 0 5. Vois sur ton chemin 0 6. Les Partitions 0 7. Caresse sur L’Océan 0 8. Lueur d'été 0 9. Cerf-Volant 10. Sous La Pluie 1 1. Compère Guilleri 1 2. La Désillusion 1 3. La Nuit 1 4. L’Incendie 1 5. L’Evocation 1 6. Les Avions En Papier 1 7. Action-Réaction 1 8. Seuls 1 9. Morhange 20. In Memorium A Capella 原声带: http://www.6nian.net/Forum/dispbbs.asp?boardID=10&ID=6877
C. 蜗牛什么什么春天,一部电影 就是讲一个学督,把一群坏学生组成一个合唱团.里面有个人物叫莫朗杰.他唱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是由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 雅克·贝汉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狄迪尔·弗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拉尔·朱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D. 以合唱团为核心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里面的童声合唱很棒~
E. 关于合唱团故事的电影。最好是国外的。把影片名字说一下就OK了,急急急急~~!!!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
《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1985)
《修女也疯狂1、2》(Sister Act)
《生命因你动听》(Mr. Holland's Opus,1995,合奏)
《我的合唱团》(My Chorus,2000)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和声《(하모니,2010)
《独立少年合唱团》(Dokuritsu shonen gasshoudan,2010)
《完美音调》(Pitch Perfect,2012)
《北方的金丝雀》(北のカナリアたち,2012)
《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合唱团》(DIE THOMANER,2012,纪录片)
F. 有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合唱团。
你好,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个是豆瓣最佳影评:
描写老师和孩子们关系的影片很多,感人的也不少,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辅读学校的孩子们被新来的学监兼音乐老师马修先生吸引,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合唱。事后我发现,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个纯私人事件。
我就读的的初级中学曾经非常烂,它座落在市郊结合部。当时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沿大马路走入一个小镇,穿过农田,翻过小桥(不知什么原因人们在小桥上锁住了铁门,只能从铁门上翻过去),过河后沿苗圃走,路边是硕大的建筑工地,四十五分钟后到达新开的学校。
我们是第一届入学生,都是考重点高中的落选生。老师分为三类:外地急待回沪的各色人物,新分配到学校工作的大学生,本市混得不得意的老师们。这样组合效果自然有趣。我们班上曾有一位娘娘腔男生上课练习京戏,被老姑娘班主任阻止,两人互相抓脸对打,一路厮打到教务处长办公室,后者阻止了暴力继续。班上还出过一少年犯,长得很帅,是击剑队的高手,人很善良但爱偷东西,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他为骄傲,还背着老师组织了同学们去少管所探监。可以想像那是一段多么混乱的时光,那所学校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
我们的音乐老师姓顾,原谅我当初年纪小,没有打听他的前世今生。如果很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人,可以参考<放牛班的春天>。
顾老师告诉同学们他在组织一个合唱队,既然大家都闲,不如过去磨磨牙。他有一架钢琴,站在钢琴前咿呀几句就可以站队分组,我被分到女中音组。
电影里马修老师的嘴脸顾老师都给演示过:”腹收紧,胸要挺,头要抬,眉眼要往高里拉,气息顶得牢牢的。“他的右手五指撮成一团,做成撮东西的样子,在自己头顶百汇穴上轻轻一抓,看样子像是通过揪一把头发的手段要把自己提到半空中,然后他说:“让声音向上竖起来,像管子一样通到天上。”这个动作马修老师在电影里也做过,表情和气势都十足一样,可惜没给配上台词。
顾老师那样一抓,我们的声音都变成管子,一路通上去,可惜功力不够,通到半空里突然咣当一声掉下来。顾老师把琴声停下来,跑过去打开大音箱,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大音箱,里面传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声音。顾老师指指丹田说:“如果你们用这里的气把声音顶住,管子就一直通到天上,和他们唱得一样了。”我们就继续顶管子。顶管子是个体力活,可惜电影里简笔带过,观众会误以为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日间就顶起了管子,尤其是那个莫杭治同学,简直惊为天人张嘴就是管子,其实有副好嗓子和顶起直管子之间还不能划等号,且得花点时间才能踩到准点上。
有一次在我努力顶管子时顾老师把同学们一并招集到我跟前,他请大家看我的嘴,他说你们看她的舌头,紧张地顶满口腔。他说声音是纯自然的东西,舌头这么不老实,声音就死在肚子里,管子爬不上去了。我面红耳赤,但同学们没笑,我突然意识到他们舌头都不老实不好意思笑话我。经此一役,只要一竖管子,我的舌头都软瘫在口腔底部,不敢乱摸乱动,给吓出来的。
但声音是不可琢磨的东西,如何自然地发出声音来,这个秘密不是讲课能讲清楚的。有一天我的同学在二楼向着三楼的顾老师喊:“顾老师上班迟到了。”顾老师上课时表扬了这个同学,他说你们可听见她的声音了?像小云雀一样向我抛出来,听得我浑身舒服。“终于有人发对声音了。”他笑着说。听他那么说,我才知道他忙了半天是在教我们如何正确发声。
孩子的懵懂都是相通的,放牛班的孩子唱半天歌也不见得知道自己在钻研音乐或者合唱艺术,他们只是走在马修老师指出的路上。而孩子们的聪明也是相通的,他们知道哪条路能给人带来快乐,一直走下去会通到天堂。从学校到家里的路十分漫长,原本我们是一路打闹,到桥洞底下打几把牌,在路上偷几个玉米才回家。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所以一路走一路哼哼练谱视唱,时间过得快得多。
和放牛班一样,我们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小小的成就,初二时荣获了上海市合唱比赛的第二名,因为这个比赛跨越了各年龄组,而我们学校又是一穷二白的烂学校,这也算是奇迹了。遗憾的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莫杭治那样的音乐天才,否则顾老师的执教生涯会更添浓重一笔。
以我本人来说,五音不是太全,节奏感就更差了。顾老师肯定明白这一点,记得他试图让我在某次合唱排练时承担三角铁的击打工作。显然我的表现一塌糊涂,此后顾老师就不敢再让我做与节奏相关的任何工作。你们看到电影里的小男生完全抓不住音准,马修老师就安排他做谱架子,这一段让我想到了三角铁,微笑ing。
但顾老师的女中音选择并不多,所以我还是被他弄进了三人组去单独排练。我们参加了另一次比赛,在半决赛被刷了下来。顾老师也许有点失望,但他的情绪没让别人看出来,他只说别的学校都选小小孩子,没变过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我们已经够强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孩子懂得唱歌。
顾老师五十多岁,微胖身材,他的声音非常好听,松软可口像新出炉的面包,我想他应该能唱相当美的歌,可惜无此耳福。他的手指粗而柔软,击打钢琴时而有力时而灵巧,这样的手指用来做指控合唱团的工作实在很妥当,不信的话你们可以看看马修老师的手指头。后来还见过一个男人拥有顾老师同样的手,这是我痴迷他的原因之一。
顾老师和马修老师的不同是,他从来没有介入我们的个人生活或者思想教育。现在想来他是一个非常职业的教师,除了音乐之外,他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两年的密切接触下来,我只知道他有一个音乐家的女儿,专攻某种乐器。也正是因为他只问音乐而马修老师还介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我才会更吃惊于他的成功,他仅仅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专注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
我的成长路上没有任何艺术的启蒙教育,我出身于理工科家庭,母亲是个从不看电影不读书不听音乐的工人,初中时代是鬼混的三年,高中时间花在准备高考上,大学在医学院里度过。我不是文学爱好者,按某朋友的推理,我缺乏人文教养。如果今天的我对生活甚至艺术还存在一点欣赏的热情,那就是顾老师留下的礼物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改变了我的生活。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它改变人的方式可以是惊人一致的,比如顾老师与马修老师。
大学时候我去过一次母校,那天顾老师不在。写这篇回忆时去google了一下,找不到他的任何记录,这说明顾老师已经很老了,落后于这个时代了,也说明他日后没有扬名立万。我不知道我的大多数同学散落在哪里,估计没人成为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