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真的有李连杰拍的《龙之吻》电影里那么黑吗
其实,不好单单从电影展现的一个角度来说发过黑不黑,就像一个法国人不可以简单的因为一件小事来判断中国的好坏是一样的。 其他的回答者也说了可能是要求电影的背景渲染,也可能德国的一角是这个样子的。大家都知道的,电影是源于生活儿高于生活。可以说法国是有这样的一角的,但是那并不是整个法国。不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国家,都不可忘记客观。
Ⅱ 法国人会不会歧视我们这些亚洲人
的确法国人挺其实阿拉伯人和黑人,部分本土的法国黑人还好些,他们主要是主观认为很多黑人又穷又爱做非法的生意,例如巴黎有很多黑人向外国人兜售小商品,也相对比较歧视亚洲人,包括中国人,别看他们表面好像很客气,其实骨子里是歧视的,这点从工作来说可以体现出来,例如法国人工作法定工资是9欧/小时,但很多中国留学生或当地长居的中国人找工作却很难找到9欧/小时的工作,基本都是4,5欧/小时,如果一个工作有法国人和中国人同时竞争,那么一般雇主宁可选学历底点的法国人也不要高学历的中国人,甚至他们连面试机会都不给你.
Ⅲ 请问:就目前来说,哪些国家的电影综合水平是比较高的中国的电影排在什么位置谢谢
观点:世界电影市场己为全球性寡头所垄断
作者:李怀亮
目前,国际电影市场已经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一场文化贸易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随着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和地区国际性的政策调整,在整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结构格局迅速重新调整,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国际化-重新调整-主动集中"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几个超大型综合媒体公司的出现。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迪斯尼集团
、威卡姆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美国电讯公司等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全球性垄断寡头。1993年,全球最大的50家影视公司的总营业额是1180亿美元,仅仅4年后,最大的7家综合性媒体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这个数字。全球文化贸易额的绝大部分是在很少几个国家之间进行的。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最大的出口国,占当年全部出口额的55%。进口也高度集中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当年全部进口额的47%。 现在,全世界上映的电影大约有85%是好莱坞制造的。1993年,世界大影视公司有36%在美国,36%在欧盟,26%在日本。1997年,就有超过50%的大公司集中到了美国。欧洲影视贸易的赤字也随之从1993年的35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6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商品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更是越来越少。整个非洲大陆平均每年只生产42部自己的电影,其市场上95%的电影都是进口的。 法国与好莱坞的殊死搏斗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普特南的《不宣而战:好莱坞VS.全世界》和比尔.戈兰色姆(BillGrantham)的《资产阶级大妓院:法国与好莱坞文化战争的由来》(英文版),具体深入地为我们展现了欧美之间--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之间电影贸易战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 这两部著作都回顾了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的欧洲和美国之间--特别是法国和美国电影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刀光剑影。 戈兰色姆在书中透露了美国企图利用关贸总协定向全世界倾销好莱坞电影的一些内幕。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就十分关注电影出口,多年以来,好莱坞在华盛顿一直有代表自己的非常出色的说客。在其出色的游说者杰克瓦伦迪的率领下,好莱坞发起了对欧洲配额制的攻击,并及时地在克林顿政府中找到了知音。于是开始进行反配额斗争的讨论,研究出来的办法是要把关贸总协定的范围扩大到服务领域,包括电影电视节目之类娱乐服务。对于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非常明确:自由贸易决不会容许配额的存在。但在谈判中,法国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则,对美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而普特南的叙述语调却要更加深沉。他的《不宣而战》是以对关贸总协定谈判的回忆开篇的。他生动地记述了谈判达到白热化的最后一夜。普特南作为著名的英国大牌制片人,有曾经在好莱坞工作过的经历,比较能够理解欧美两种电影体制之间的差异。他被指派参加了一个欧洲委员会的小型智囊团。这个智囊团的任务是"研究可以帮助重病缠身的欧洲电影及电视业对付好莱坞挑战的政策提案。"这就决定了普特南的出发点。他是要"为欧洲找一条极富创意又极具商业生机的路子,而无需求助于过去经常实施的那些带有破坏性和负面影响的政策"。因此,我认为普特南的立论更为持重公允。 相比之下,戈兰色姆毫不掩饰自己完全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说话的态度。他认为法国人就为了这么一个无关全球贸易宏旨的影视节目配额,差点毁了一个关贸总协定,是十分非理性的。 美国人说:"不要保护!" 随着文化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而来的是关于要不要进行文化保护,以及要不要对美国的影视产品实行配额的激烈争论。 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国家对文化产品的贸易实行了限制。文化主权是支持贸易壁垒的核心观点,经济和政治问题也常常被提出来支持贸易限制。 美国用来反对加拿大、法国、韩国的文化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由贸易理论。在自由贸易理论看来全球化的主题导致了产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通,每个地方只要有需求存在就可以得到满足。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极为丰富,消费者喜爱全球化为他们所带来的这些选择,无论就质量来说还是就价格来说,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极其广泛,特别是他们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同样的选择。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国际商业与战略管理教授高皮纳(Gopinath)1998年在一篇文章中质问这些国家:"政府在文化产业中所进行的这些干预管用吗?法律和壁垒能挡住迈克.杰克逊的摇滚或麦当娜那张性感的脸吗?……在现在这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上,对其他文化的限制会起作用吗?" 在美国人看来,不但实行关税壁垒和配额不会起作用,就连这些国家政府对自己国内的文化产业进行补贴或投资生产也不会起到促进其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甚至反而会是有害的。与欧洲国家不同,加拿大采取政府补贴或投资生产的方式来促进其国内电影业的发展,而不是以进口壁垒来保护国内文化产业。然而根据美国学者威尔德曼(Wildman)和希维克(Siwek)最近的研究,"认为面对外国竞争,本国文化产业的生存并不需要政府的经济支持。政府补贴会鼓励一些本地公司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仅仅迎合政府的意志而进行影视节目的设计,制作,生产出许多配额快餐。这意味着有能力的生产商花在争取得到政府补贴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在制作精品电影上的时间和精力多。" 贸易配额、关税壁垒以及政府补贴,这些被倾销国家的政府所能采取的办法,在美国学者看来统统不灵。那么,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该怎么办呢?美国学者说:"由于采取了先进的宣传推广方式,发行量巨大,美国在推销其产品,服务和观念时通常都占有极大的优势。如果一个国家感到它的文化具有与美国文化相同的力量,它就应该向美国学习,向国内外的人民普及它的文化,而不是试图把它保护起来。"面对好莱坞的冲击,"需要先把这头野兽喂饱了"。 中国对待好莱坞的方式:利润分成,数量不限 正当世界文化产品--主要是影视节目产品贸易的战争烽烟四起、战火纷纷的时候,中国迈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编纂的中国第一本"文化蓝皮书"《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披露的资料: "我国已经向美国政府就开放中国的版权产业市场做出以下承诺: 音像制品(主要指录音制品,不包括电影等影视作品)。中国确认对音像制品的进出口将不实行配额、进口许可证要求或其他限制,不论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电影作品。……中国政府不对电影的进口保持配额。此外,中国政府将允许中国公司在商业考虑的基础上,以利润分成的方式,进口数量不限的美国电影,这些电影须经内容审查。"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按照自己并不熟悉的规则,加入到受到强手操纵的全球市场竞赛之中。迈入战火纷纷的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中国电影产业面对着枪林弹雨。 那么,面对加入世贸,中国的电影产业准备好了吗?从产业规模上来说,中国电影至今没有形成产业自己的规模。中国现有的上影、北影、长影三大制片厂,16个省办厂以及其他一些制片企业,全部加起来的总和实力也比不上好莱坞8大公司中的任何一家。 关税壁垒和配额是对本国幼稚工业进行保护的两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对电影的进口保持配额"就意味着政府必然采取其他的手段和方式来对中国的民族电影产业进行扶持,否则,以现在的这种状况让中国电影产业去与好莱坞"自由竞争",真可谓让小孩子"与狼共舞"了。 因此,政府应该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对民族电影补贴、投资力度和补贴投资形式。在这方面,英国的经验可资借鉴。 从1950年8月开始,英国政府开始在所售电影票中加征"伊迪税",部分伊迪税所得划入新建立的英国电影制作基金,用于资助想拍摄英国电影的制片人。50年代以后,伊迪税成为英国电影制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伊迪税对制片人的资助是建立在"完全自然和客观的基础之上"的,并且与其前一部影片所获得的票房总收入挂钩。事实证明,伊迪税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毫无疑问,没有伊迪税,英国制片业可能已经全面崩溃,被势不可挡的好莱坞吞没掉"。 法国著名影评人克洛德--卡利说:"一些国家,再也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了,他们的市场九成被并不反映他们生活的美国形象所占领。"文化产业,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还关乎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安全问题,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原创力问题。我们不可不努力。
欧美的浪漫:与敌人共枕? 本土与全球电影市场经济大战新策略: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63468/63472/4357020.html
2005世界电影市场状态_1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d0c6f0100035t.html
全球电影市场十大:
http://www.ourznbbs.com/viewthread.php?tid=146363
Ⅳ 法国人为什么喜欢王家卫
王家卫的旧片《东邪西毒》明天就要在法国上映了,这是此片第一次在大银幕上与欧洲观众见面。王墨镜在法国的票房号召力,发行力度,可以算所有华人导演里最强势的了,连张国师都无法与之相比,只有挟好莱坞之力的李安能够同台竞技。目前为止,华语影片在法国的历史票房前两名,正属于这两位的《花样年华》和《卧虎藏龙》,而杜琪峰有奋起直追的势头。
说来,王墨镜能在世界影坛红火起来,贵为准大师级的人物,靠的正是法国影评界的大力吹捧,法国观众的倾囊相助。李安是留学美国的,红在奥斯卡和威尼斯;王家卫只立足于香港,近年才到美国和日本发展,却最先成了法国戛纳的宠儿。
虽然Luc也很喜欢《东邪西毒》,以为是王作品中最和口味,风格最浓重的一部。但法国人的出发点肯定和我不一样,他们眼中的王家卫,几乎是和‘中国功夫’绝缘的,喜欢《花样年华》的人,几乎与沉迷B级功夫片的影迷不成交集。更别说金庸小说里建构的武侠世界,又有几个西方观众看的如痴如醉。
去年戛纳组委会给王家卫和张曼玉发了一个奖,最有影响的华裔影人(至少是欧洲范围内的),雅克布主席在台上大力吹捧,似乎对华语电影青睐有加。可私底下我们几个朋友都认为,自打他上台后这些年,华语电影在戛纳的表现并不好,基本没拿几个大奖,小贾和李安都走的是威尼斯路线,《24城》这次又成了陪练,并不意外。
对于王的一系列影片,法国影评人多少有些情结,把他的影片作为一种系列来欣赏。 比如这译名吧,东邪西毒成了《Les cendres temps》(时光的灰烬),听上去多像《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 爱的情绪)的姊妹篇。同样有梁朝伟和张曼玉,足够吸引法兰西的小资们了,这种似有若无的浪漫,和了他们骨子里的爱情寄托。再或许,他们要在王身上寻找新浪潮的影子。
王墨镜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能在法国受到追捧,这里成了他在香港之外的第二个基地。泽东公司也因此吸引到了欧洲的电影投资,顺利的打开了院线和DVD市场。 哪怕法国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东邪西毒》里的背景和诉求(‘我们还是看不懂- 《首映》语’),但这不妨碍他们套用《花样年华》里的情调。梁朝伟没有树洞了,张曼玉也无法搬家了,所以这成了一个悲剧,一个提前到中世纪的茱丽叶式的殉情。
很早以前,我读过一篇《东邪西毒》的影评,可能是小白写得吧,记不清了,那种文字很适合阐释王的作品,比看法国影评人的考证舒服多了。这种私人的感触,也是普通法国人对王的最初印象(也是最后的印象)。这一次的版本,王显然是加大了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感。
Ⅳ 为什么法国人不欢迎好莱坞电影而中国人却欢迎
法国人也欢迎好莱坞电影啊。优秀的电影到哪个国家都是受欢迎的。不过,法国人倾向于看法国电影,因为电影就是源自于法国,而且法国的电影业很发达。
Ⅵ 中国电影特效
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确实没法说清楚中国电影特效落后美国多少年,而是经济,就是说谁能投资更多的钱在特效上,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世界电影特效是由法国人乔治·梅里爱首创的,首部14分钟特效短片《月球历险记》在1902年就诞生了,之后特效经过电影人的改进和科技的发展,1933年好莱坞推出了大片(在当时是绝对的大片)《金刚》……
推荐以一下顺序观看影片,就相当于看到好莱坞的特效发展史:《金刚》(1933)、《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1977)、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终结者2》(1991)、《侏罗纪公园》(1993)、《黑客帝国》(1999)、《指环王》系列(2001~03)、《阿凡达》(2009)
Ⅶ 法国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一》是什么意思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部32年前的电影,可以说影片谈不上丑化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毕竟有限,其反映和讽刺了法国被占领后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社会各阶层的反应,选择解放军为占领军只是为增加该片的喜剧效果和一定的政治倾向。这当然是对那场破坏性极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可笑的、严重的误读。
Ⅷ 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首先,法国是个多元化社会,不同的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都不相同,有些人很欣赏中国人,有些很妒忌中国人,有的又搞不懂中国人。。总之评价都是多样的。每个法国人根据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和个人兴趣来评价中国。国人善良纯朴,责任心强,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孝敬老人无疑给法国各界留下印象最深刻,然而,国人过于谦虚谨慎、韬光养晦的品格,也使法国人感到不易接触,缺少必要的透明度。一些法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很欣赏,就像历史上的伏尔泰,戴高乐,德斯坦,希拉克,看好中国未来的观点在老百姓中也很普遍。当然也有一些法国人很是讨厌中国人和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一些法国媒体专门去拍摄中国最肮脏的地方,然后放在电视上大肆渲染!或者中国同胞在法国旅游受到刁难,而且还有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现状大加歪曲,甚至还有出现过辱华言论!(曾经看到这些报导时很气愤!!!)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提高我们国民素质(这一点很重要!很影响国家形象!),要知道在这颗星球上,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我们要团结一心,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不仅让法国人,也要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最真实的一面,让他们看一看什么是礼仪之邦,什么是龙的传人!
Ⅸ 吴京拍摄的《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有怎样的意义
《流浪地球》中,人类通过抽签决定谁进入地下城,人人平等。为中国科幻立起了一个极高的标杆,为“中国科幻价值观”注入了灵魂。
发洪水了,不求神,而是自己治理洪水,太阳多了,自己射下来几个,太阳要毁灭了,就带着所有人,一起走!这就是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有的态度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