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困扰我很久的电影名字!俄罗斯二战时一男五女抗战只剩男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热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
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http://ke..com/link?url=JcTnrki2TPB_NE0G__
2. 俄罗斯电影好看吗 无声言证
不知是翻译,还是剪接的问题,个人感觉,看了一些俄罗斯电影,都非常“生硬”,说话硬,情节也生硬,有点像,怎么说呢,有点像一块一块的冰砖,堆在一起。
例子,暗杀游戏,超能游戏者,黑色闪电。
情节衔接之类的,风格非常冷酷,石头一样的感觉。镜头喜欢摇晃,眼花,不舒服。
结论,俄式电影,就像汽车没有减震一样。不愧是战斗民族。
3. 求俄罗斯电影《敢死连》1原声带字幕的资源,最好是俄语的,不要国语配音的
国内引进,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网上大部分都是国语,俄语对白且带字幕的必须到专业网站下载台词,另外制作,俄语论坛上有人做这件事。搞个汉语版本的看看算了,我们总喜欢搜集俄语资源,什么俄语字幕电影了,但真正看的,利用的没多少人。恕我直言。
4. 高分求一些苏联老电影 ,一定是俄语对白,中文字幕的。
大师与玛格丽特,又俄语和汉语双字幕
5. 那位达人知道这个电影,好像是俄罗斯的,几年前中央8台还是6台播过
你说的是《小偷》是俄罗斯导演巴维尔•丘赫莱依的作品。本文通过分析影片的情节、镜头语言和声音手段,提出该片是通过对迷人的父亲形象进行颠覆,寄托了解体后俄罗斯民众对极权统治时代的政治想象和反思精神。
反思电影 极权统治 斯大林政权 父亲形象等。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电影在经历了重重困境之后终于走出低谷,其标志为以1997年的影片《小偷》(The Thief)为首的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出现。影片导演巴维尔•丘赫莱依(Pavel Chukhrai)作品虽少,但《小偷》一片为他赢得国际声誉。影片曾获1997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青年评委会大奖,意大利议会主席会金徽章奖,1998年奥斯卡奖和金球奖最佳外国语片奖提名。然而,由于解体后俄罗斯电影曾一度陷入整体质量下降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大部分电影都未能得到及时推介和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即使是《小偷》这样具有反思精神的优秀影片,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也相当薄弱。事实上这部影片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它表面上讲述一个男孩的成长历程和他弑父的故事,延续的却是五六十年代“解冻时期”审视父辈、审视斯大林极权统治的精神。它作为“反思电影”[1]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是前苏联解体后拍摄的,带有解体后的一代导演对俄罗斯的极权统治的历史重新审视的意味。本文将从影片情节、台词符码、影像语言和声音几个角度考察它如何颠覆父亲形象,在这个父亲形象当中寄托着何种政治想象。
影片采取了孩子的视角,透过孩子那清澈透明的纯洁眼睛,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阴暗与虚伪。《小偷》描写了孩子对“父亲”由崇拜到反叛的过程。
这其中的电影音乐我更是喜欢,传统风情的俄罗斯三角琴和手风琴伤感中透着失落……
完整版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cwNjQ=.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k5NzY=.html
希望能帮助到你,
还有一个: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6535509&cid=22&isRenhe=1
6. 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大审判》中,最后那个投有罪票的那个退休军官,他当时没有说出来的话
“艺术家的尼古拉原先也当过军官——和男孩的俄罗斯继父同样的经历。从军人到艺术家的身份转变,有着枪炮化作玫瑰的美好寓意,而收留车臣遗孤继续俄罗斯养父的未尽职责,也传达了导演对放下历史仇恨、抛弃偏见、心怀仁慈、着眼未来的愿望。 ”这是从网上找来的,我觉得说的不错。正映着片尾那句话:法律是永恒、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
7. 求一部电影 炼狱 这是一部俄罗斯电影没有中文字幕不会采纳
我有,720P高清版本,精制中文字幕
8. 求一部俄罗斯电影
这个电影名字叫《回归》,
“我没有将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个社会性的题材。它不是简单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从一个神话化的角度去看人生。电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
这是一部关于男孩成长的影片。一个失踪十二年的父亲,一个只存在一张褪色照片中的男人,某日突然出现,回家后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去荒岛旅行,三人在旅途中遇上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但父亲都只是袖手旁观,似乎要借着军训时的锻炼加速孩子们的成长。终于,父亲与儿子的冲突加剧,转化成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
整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俯视的海面,然后是一个模拟主观视角的镜头走在海底的沉舟之上——看完全片才知道,原来这叶小舟就是父子三人划向孤岛的那叶小舟,也是带走了父亲死尸的那叶小舟。这样的镜头对于对影片未知的观众是充满神秘的,但对于作为叙述者的导演更像是记忆的始点——一个已经成为男人的人对“成为男人”的全过程的追溯(就想当年划向孤岛)。影片的开始是故事的结局,但是那里只有小舟没有死去父亲的身影——事物是记忆的触煤,真正的父亲已经融入自己的体内与灵魂共生。
第一场戏“星期天”,是男孩关于“是真正的男人”的证明游戏,这是开始有独立意识对社会有了认知后作为男孩子通常乐此不疲的事情。对于勇气的证明就是对自己社会性别的强调也是一种对渴望“成为男人”的十分直接的表现。大海与高台,这两件“道具”在外观尺寸上把男孩们心中的证明欲望推到了极限,也让他们对“成为男人”拥有着如此强烈的欲望。高台上安德烈和伊凡行为处理充满了对故事结局的映射:当其他男孩们跳高台的拍摄视角是习惯性的由下至上仰视视角时,安德烈的跳跃导演突然处理成倒正俯。仰视视角的背景是天空——立体祥和,而正俯视角与海面平行,使画面呈现平面,但当安德烈纵身一跃时,体积快速的由大变小突然刺破了原先的平面感使客观存在的纵深被奇异般的无限拉长,跳高台在观众心中顿时变得震撼。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安德烈跳下高台镜头最后的落幅与影片最后父亲坠死的镜头除了构图上下颠倒之外似乎完全相同。而伊凡在高台上的举动与心理状态与影片结尾处同场景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他走上高台的原因来自于自己对“证明”、“成为”的渴望和同龄人(他世界里的社会)对于自己的被迫。影片中虽然以“伊凡有空高症”来为他不跳高台作逻辑届时,但从更深层次我们看到,伊凡还是婴儿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他,对于他而言父亲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缺席的,他对于父亲的意识是薄弱的——至少不是像其他正常男孩那样极度的渴望去“成为”——现实的缺席就从具体形象上失去了挑战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心中巨大的敬畏感,降低了“挑战”的欲望。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影片之后旅途中伊凡始终敢于抵抗父亲的命令而不像安德烈对父亲充满了崇拜。这里解救伊凡的是母亲,母亲称伊凡为“我的儿子”而伊凡抱在母亲的怀里述说出自己的害怕,伊凡担心自己世界里的社会的嘲笑也为自己不能“证明”而懊丧自责,他依偎着母亲怀抱走下了高台。父亲十二年的缺席使伊凡至此始终把自己和母亲连为一体,就像母亲对其称呼“我的儿子”一样,比起理论上存在现实中缺席的父亲,伊凡在心理上显然仍处于母亲统御阶段。至此我们看到,影片从一开始的人物设定上就把“俄狄浦斯情结”不仅是心理的内在表露还是更为彻底的还原到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中。
“星期一”。父亲以最有威信的方式到来。当安德烈和伊凡为了“证明”之事发生争执时,两人飞奔争着到母亲面前告状,可见至此在两个男孩的世界中母亲是最后的审判者最后的权威,就在此时,父亲以一种最沉默的但却是最震慑的状态出现在了安德烈和伊凡面前,与此同时母亲在两人心中的权威性被忘却——母子连体的概念第一次受到动摇。父亲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模拟了安德烈和伊凡的视角:身上盖着海水蓝的丝质的床毯,右侧窗投入的日光斜射在床前,镜头以一双脚为前景取得纵深——在他们的眼中,这个父亲就像死去的基督主耶稣。这个出场镜头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父亲最后的死亡结局,但同时因为父亲的形象与耶稣重合在了一起使父亲一下子拥有的精神上的权威形象。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父亲的台词就是沉默,他也许在一个远离生活甚至遥不可及的地方,但他存在着就象征一种力量。伊凡立马去寻找证明这个男人就是父亲的证据,而安德烈崇敬的看了父亲后为他轻轻的关上了房门。两个人对于父亲实体出现的接受与认同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要知道安德烈在自己年幼的时候见过父亲,他对父亲存在心理位置;但是伊凡似乎没有见过父亲,父亲的位置在他的心里是第一次被迫出现。两人在阁楼的旧箱子里找到了一本带插图的破旧的圣经,在亚伯拉罕祭献独生子依萨克这段旧约故事的插图间,拿出他们和父亲唯一一张的合影,他们认同照片上的母亲和自己也因此同时接受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这个认同开启了两个男孩的俄狄浦斯阶段,父亲在现实中的回归在心理上使男孩与母亲开始分离联体状态,“父亲的法律”首次介入。这在晚餐时得到了实体上的体现,餐桌上父亲坐在母亲的对立面处在整个餐桌人物关系画面的正中,安德烈和伊凡分坐其两侧,父亲规定着谁喝酒喝多少,父亲分配着一天全家人所能得到的食物,而镜头对父亲的调度也始终采用仰视视角——既是模拟两个儿子的视角也是象征的提示,他就是整个家庭的审判者裁定者、权威的象征,而母亲从原来的地位退去来到了父亲的另一边成为次要和听命者。餐桌上安德烈眼神中充满了崇敬甚至是向往,他主动开口叫了“爸爸”,并主动要求能再多喝点红酒能证明自己是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但伊凡始终都带着客观的审视,并且不会附和父亲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看着这个突然出现被迫要接受的新的权威,他甚至憎恨他的出现和对于母亲的取代,因为这个被称为父亲的男人的到来他必须接受和母亲分离的事实。
从“星期四”出发,安德烈和伊凡也开始了他们同母亲的分离,并且被迫接受父亲。不管是与父亲平排坐在副驾驶位置,还是称呼,眼神,表情,行为,安德烈始终表现出对父亲的崇拜;而同样这些伊凡却一直显示出抵触情绪,这也为之后伊凡一次又一次违抗父命并最终导致父亲的死亡。整个旅途中,父亲以一种看似军训式的教育方式试图教会自己的儿子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虽然过程痛苦,但对于渴望“证明”的安德烈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凡会在最痛苦的时候想起母亲,他总是念念不忘出门时对母亲“两天旅行”的时间承诺,他仍然承认着母亲在心理上的权威性,也仍然留恋着母亲充满保护关爱温暖依靠的怀抱,与此同时他对于父亲的抵触挑战反叛直到出现杀父的念头。俄狄浦斯情结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伊凡的身上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弑父的到来。父子三人的旅行地点是远离城市的孤岛,它割离了安德烈伊凡对于母亲的依靠,带着他们放下了现实社会经历一路风雨走进意识深处的心灵孤岛,在那里完成心理的蜕变。
发生弑父的导火线仍然是对于时间的承诺。当父亲继续着自己关于男人的教授,伊凡对于居高临下的父亲角色充满了仇恨,他带着反叛的勇气突破了自己的恐惧主动的爬上了高台,用自己的强势完成了心理上的弑父。弑父的那一刻突然到来,父亲从高处坠下一其出场的第一个镜头躺在地上。两个儿子对于结局是充满痛苦自责无法接受的,但是父亲的死亡把关于男人的教授推向了高潮,安德烈顿时走向了父亲的角色,他沉着冷静的考虑后事并指挥伊凡一同进行,他为父亲合上了双眼,像父亲曾经做过的那样拉着小船……最后承载着父亲尸体的小船漂向了大海、漂向了小岛的方向,两个儿子不带附和不带被迫的发自内心的喊出了“爸爸”,但是父亲漂走了,因为男孩成为了真正的男人!
影片的最后,当已成为男人的儿子在车上无意间发现了那张全家福时,父亲影像却消失了。回想起影片中的一些场景,比如:母亲始终没有告诉伊凡父亲从哪里来,父亲神秘的电话,那些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的麻袋,还有哪个不知里面是什么也不知为什么要埋在这样一个孤岛上的木匣子。也许真正的父亲根本就不存在,也许这个故事只是一场心理成长旅程的现实再现。旅程的时间一共显示出七天,像是约赫华的创世纪,但却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天。还有父亲形象出场时酷似耶稣的形象,关于父亲唯一一张照片被夹在破旧的圣经中……“父亲”以启示的方式带领男孩实现心灵上男人的诞生和成长的回归。戴锦华曾在《涉渡之舟》的序言中这样解释道:“寻父”的主题,不仅是一个获得个人身份、回答“我是谁”、最终认同于主流/父权文化并获得社会命名的过程,而且被基督教文化中关于"大写"的父亲/上帝的表述,赋予了获得信仰、实践生命的超越性价值的意义。
《回归》虽只是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但在影响风格上对塔可夫斯基的重新演示,比如早晨醒来的母亲穿着长裙静静地逆光方向站在撒满晨光屋子里,尤其是进行到60分钟之后,我们似乎在回顾41年前也拿走金狮奖的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父子三人划着小船驶在幽暗、平静的湖面上,完全模仿《伊万的童年》中最后伊万和科豪林上尉三个人驾着小船在晨色中穿越沼泽的画面。
《回归》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对父子关系的个体情感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作者用了一个罕见的寓言结构给这个话题赋予了重新思考的角度。此片荣登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宝座。而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一部关于爱、失去和成年的难以描述但无法拒绝的电影”。
《疯狂俄语》电影网站
9. 俄罗斯的电影有没有磅礴大气慷慨激昂的台词吗就是军事题材电影有没有
《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
10. 这是啥电影啊!
昆虫总动员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 >>>
高清剧照
高清海报
电影海报
词条
在线观看
目录
1 剧情简介
2 角色介绍
3 动画制作
▪ 角色选择
▪ 制作定位
▪ 故事设定
▪ 职员表
4 获奖记录
5 发行信息
▪ 宣传内容
▪ 上映日期
▪ 票房信息
6 影片评价
基本信息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1]
中文名 昆虫总动员 外文名 Minuscule: Valley of the Lost Ants 其它译名 《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 出品时间 2013年 出品公司 法国Futurikon公司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制片成本 €19,700,000 导 演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编 剧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制片人 Philippe Delarue 类 型 动画/冒险/家庭 片 长 89分钟 上映时间 2014年8月22日(中国) 对白语言 无对白 色 彩 彩色 imdb编码 tt2368672 在线播放平台 PPTV、豆瓣、迅雷看看...
剧情简介编辑
在一片宁静的丛林里,在人类的行迹之下,掩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热闹
电影海报(7张)
非凡的昆虫世界。一只瓢虫遭遇丛林各色虫类追赶,又闯入红黑蚂蚁的战争现场,亲身见证一场昆虫界的“特洛伊攻城”。[2]
角色介绍编辑
新生瓢虫
演员 --
是一只七星瓢虫,年轻的瓢虫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智不成熟,但是确实十分讲义气,乐于助人,可以做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红眼苍蝇
演员 --
森林中的恶霸,成群活动,喜欢以大欺小,经常无所事事在森林中到处散步。
黑蚂蚁
演员 --
辛勤的劳动者,主要采集森林中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外出活动时分为10-20只一组。
红蚂蚁
演员 --
疯狂掠食者,生活在森林外的戈壁滩中,以掠夺其他昆虫的食物为生,通常以10-20只为一组侦查抢夺食物,发现巨大目标时成千上万只一起行动。
黑蜘蛛
演员 --
生活在山洞里,以植物果实为食。热情友好,心地善良,有一只蟾蜍邻居。
(表格资料来源:[3] )
动画制作编辑
角色选择
《昆虫总动员》导演鉴于很多观众并不十分熟悉昆虫的世界,他们特意选择了辨识度最高的瓢虫、黑蚁和红蚁做影片的主角。“瓢虫是动画作品里最常出现的昆虫角色,是因为它的形象比其他昆虫更加可爱;而黑蚁与红蚁在颜色上的巨大反差,也使得两大家族为了争夺一盒方糖而展开激斗的对垒场面十分抢眼。”托马斯·占波说。[4]
制作定位
与将动物角色拟人化做到极致的好莱坞动画不同,托马斯·占波和海伦·格瑞德既不希望《昆虫总动员》中的角色太过写实,也不希望人物过于卡通化。“我们的目标是在两者之间取得精妙的平衡,既有基于纪录片的真实特征,也有设计上的相对简化。”托马斯·占波说。
在视听效果方面,两位导演也希望影片的风格更接近于纪录片而不是典型的动画电影。“真正的昆虫不会讲话,不会微笑、皱眉或者眨眼,我们希望保留这些面部表情的欠缺,避免让它们太过‘人性化' .所以尽管观众会看到我们的角色长着动画人物常见的大眼睛,却看不到它们极度拟人化的动作和表情。”海伦·格瑞德表示。
故事设定
法国的普罗旺斯国家公园是《昆虫总动员》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据海伦·格瑞德介绍,影片的制作采用了将动画人物植入真实场景的手法。“我们首先用胶片拍摄国家公园的真实场景,然后再用电脑动画制作出昆虫角色,这些昆虫形象是在制作后期才通过写实感的图像渲染加入到影片当中的。”海伦·格瑞德说。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国家公园的美妙景色,影片特别强化了3D视效的处理。“片中有些镜头甚至会让观众感觉伸手就能碰到在身边飞翔的昆虫。”海伦·格瑞德自信地表示,“将真实的胶片与电脑动画人物合成在一个3D画面而非平面中,才能更加突显微观世界的宏伟效果。”[5]
职员表
制作人 Philippe Delarue、Sébastien Delloye、Mylène Ollivier
导演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编剧 托马斯·斯扎波、伊莲·吉罗
配乐 Hervé Lavandier
艺术指导 Franck Benezech
展开
(表格资料来源:[6] )
获奖记录编辑
时间 届次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2014年 第27届 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2015年 第40届 法国凯撒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第11届 中国动漫“金猴奖”综合动画电影奖 《昆虫总动员》 获奖[7]
(以上信息来源:[1] )
发行信息编辑
宣传内容
2014年7月31日,欧洲3D动画大片《昆虫总动员》宣布在中国内地正式定档8月22日,同时还发布了一款中文先导海报和新一批的剧照。
《昆虫总动员》片方透露,他们在该片营销费用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宣传全靠口口相传。2014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昆虫总动员》受邀作为“法国电影周”的开幕片参加,当时在上海的3场放映就吸引了不少中国本地的动画导演慕名而来。[8]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China 2014年8月22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2013年12月26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3年11月17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2013年12月26日
匈牙利Hungary 2014年1月2日
越南Vietnam 2014年1月10日
波兰Poland 2014年1月17日
法国France 2014年1月29日
瑞士Switzerland 2014年1月29、30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4年2月21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4年2月21日
比利时Belgium 2014年2月26日
拉脱维亚Latvia 2014年2月28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4年4月10日
土耳其Turkey 2014年4月18日
乌克兰Ukraine 2014年5月1日
俄罗斯Russia 2014年5月1日
(以上信息来源:[9] )
票房信息
2014年8月22该片在中国上映期间总票房获得2909.44万元。[10]
影片评价编辑
这部影片不是没有对白,他有大量对白,然而不是英语法语
电影剧照(27张)
,而是全世界都能懂的语言:昆虫语言。以昆虫的姿态和神情来说话表达,堪称世界语。(中影评)
虽然从中文名和海报风格上来看这像是一部妈妈陪小朋友们暑期消遣的影片,但对电影进行评估后,网易评影员发现其实它更适合成年人观看。(网易新闻评)[11]
《昆虫总动员》是一部很有创意的动画片,全程没有一句人语配音全是象声词,但是理解起来却没什么难度,这点感觉比较好,很适合学龄前儿童观影,画面很漂亮虽然有些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基本表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生活形态,全片的节奏也很紧凑值得一看。(新浪娱乐评)[12]
该片堪称“一只瓢虫的史诗”。它和黑蚂蚁经历艰难困苦,遭遇丛林、海底和空中各种鱼虫追杀,还经历红黑蚂蚁的宏大战争,想象力极富震撼性。(陆芳观影团评)[13]
影片想象力天马行空,不断抛出新的昆虫物种及各色设计感丰富的道具,在银幕上走马观花,笨拙的蜘蛛、卖萌的瓢虫、精明的蚂蚁,轮番登场,叫人目不暇接。整部影片没有对白,以3D形式呈现出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创造与好莱坞动画趣味大有不同的法式动画大片。(四川新闻网评)[2]
电影评价
精彩影评
《昆虫总动员》想象力的奇妙漂流
近日上映的《昆虫总动员》,是部除了名字太糟糕以外,一切都值得追捧的动画佳作。相比“总动员”会让人习惯性的联想起山姆大叔在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喜剧动画片,纳兰个人会更喜欢《微观小世界... 全文 >>
纳兰惊梦 | 影评人、剧评人,专栏作者,影视行业观察者 | 2016-01-18 17:08
逼格有点高,观感有点差
本来想着“无对白”这个卖点逼格很高,观感应该不会差吧,谁知一行三人全部看睡着。特效方面,大镜头做出了不错的宽广去衬托微观世界的渺小,昆虫的细节也算及格,但真景和CG的结合却露馅显假... 全文 >>
流川紫芸 | 感性看电影,理性写影评 | 2016-01-15 23:41
昆虫 自然 人
文/梦里诗书 电影没有话语,但那昆虫之间的声声鸣叫,却是最为生动的台词,微观下的昆虫世界,《昆虫总动员》用CG动画和真实的林间美色,演绎了一场仲夏里关乎昆虫自然与人的生态画卷... 全文 >>
梦里诗书 | 搜狐新闻、电影网特约影评人 | 2015-02-26 15:04
1 2 下一页> 尾页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
电影海报(7)
电影剧照(27)
高清剧照(19)
高清海报(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