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电影法国炮击

电影法国炮击

发布时间:2022-10-10 18:08:52

① 詹天佑资料

个人简介
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电影《詹天佑》介绍

一九零四年,清朝政府筹建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同时争夺修筑权,相持不下。清政府对两方均不敢得罪,只得决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为总工程司(今称工程师),外国人嘲笑说:“能修建此路的中国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责任感和顽强毅力,以我国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09年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
随后,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条铁路的邀请外,还怀着热望策划修筑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以构成实现和京汉铁路连成一条的、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干线。然而,1911年,清政府发出一道把全国商办铁路收归国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粤汉铁路,使詹天佑感到极度绝望。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提出“全国铁路网建设”的宏伟规划,同时提出将原计划修建的川汉、粤汉两条铁路合并成立汉粤川铁路公司,并请詹天佑担任会办。
一九一九年,修建铁路大权重又落入官僚政府和列强之手,詹天佑修建汉粤川铁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铁路一事,不能自主,实际上就是列强不愿让中国人控制自己国家的命脉。为改变这样的处境,他团结周围人士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这部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主要演员:詹天佑——冯淳超、谭菊珍——惠娟艳、杨 逊——孔祥玉、郑元直——高 明、孙中山——卢 奇、袁世凯——林连昆。

个人经历

② 炮击英舰紫石英号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扬子江突围记》,一部战争片,讲述英国人眼中的紫石英号事件,该片由米歇尔·安德尔森执导,理查德·托德、威廉·哈特奈尔、阿基姆·坦米罗夫主演,电影于1957年出品。

改编自扬子江事件,二战结束后紫石英号被编入英国远东舰队,驻扎香港。1949年4月,紫石英号奉命开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准备开战时在此接走英国使馆人员和侨民,从而引出的突围故事。


(2)电影法国炮击扩展阅读:

紫石英号是改进型的黑天鹅级护卫舰,该级舰主要用于反潜作战,紫石英号是英国建造的第26艘黑天鹅级护卫舰。紫石英号于1942年3月25日在开始铺设龙骨,1943年5月7日下水,1943年11月2日正式加入英国皇家海军,随即投入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

紫石英号在二战期间主要任务是反潜和为盟国商船队护航。1945年2月20日,紫石英号在爱尔兰邓加文附近海域使用深水炸弹击沉了德国潜艇U-1276,U-1276此前已经击沉了一艘英国花级驱潜快艇,但未能躲过紫石英号的攻击。

③ 炮击长江英国军舰是什么电影唐国强主演

电视剧《毛泽东》中的片段,唐演毛主席,还比较好看。

④ 看1958年炮击金门电影的观后感800字作文。

4月27日上午,我参加了所团支部组织的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参观731罪证陈列馆,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一部关于731的片子《黑太阳731》,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样活生生的人类,不敢想象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地发生过。这一次,当我真正的来到“731部队遗址”,来到这不能被遗忘的罪证前,第一次感觉到心情是如此的沉重。陈列馆四周一片静谧祥和,但作为70年前“731”部队的侵驻地,至今在高楼群中,绿树荫下,仍能寻找到二十几处杀人工厂的残垣断壁。焚尸房、冷冻房、培养细菌老鼠的地窖和放养黄鼠的小石池等等历历在目。走进阴暗的展室,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令人发指的图片,所有人的手和心都在颤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惨不忍堵。曾经的血腥场面在这里一次次上演,那些惨绝人寰的屠戳就像发生在昨天,我们似乎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哀嚎。仅在1939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里,至少有三千人在试验中被残杀。在细菌战过程中,至少有三十万人受到屠杀和残害,中国人在这里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手下!
我们以前只是在书刊、影视上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犯下的暴虐罪行,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对中国人是如何的灭绝人性、惨无人道。“731”的滔天罪行在这里袒露无余!“731”遗址是不能被遗忘的罪证,它不仅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这里我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2007年4月27日,在情报所团支部的组织下,我们一群年轻人来到有“食人魔窟”之称的日本731部队遗址参观。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日军在这里残害无数无辜百姓,仅在试验室内进行的活体试验,就残杀了包括中国人、苏联人和蒙古人在内的至少3000人。731部队遗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是揭露侵华日军战争罪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
在日军战败惊慌逃跑时,他们炸毁了这个充满中国人血泪的人间炼狱,如今的731遗址上,除了保存还算完整的办公大楼外,只剩下了一些断瓦残垣在瑟瑟的风中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历史。原731部队办公大楼,现在已经成为了揭露日军七三一部队血腥罪行的陈列馆,里面开设了15个展厅,陈列着大量图片和实物罪证。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两座深色浮雕。浮雕上被两条粗大铁链紧锁的双臂,仿佛向世人进行着无声的控诉。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当听到讲解员的介绍,看到一件件满是同胞们血泪的罪证时,还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惊和悲愤。被日军折磨得扭曲变形的遗体、怒视刽子手的眼神、日本侵略者滴着鲜血的手术刀……让我们的心阵阵发紧,胸中燃起怒火。看着一张张特设监狱和细菌实验楼的照片,我们仿佛看见无数无辜的中国同胞在这里受尽折磨,最终走向死亡。细菌注射、冻伤试验、活体解剖、梅毒、鼠疫、毒气、枪弹穿透、人肢体互换、人马血互换等种种闻所未闻惨绝人寰的恐怖试验,仅在1939年至1945年,就至少有3000人被当作试验材料惨遭日军杀害。不仅如此,七三一部队还大量繁殖鼠疫、霍乱、伤寒、炭疽和赤痢等传染细菌,应用于研制杀人武器,在侵华日军进行的细菌战中,至少30万人遭到屠杀和残害。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在这个充塞着难以计数的死难灵魂的地方,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我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恸哭。
从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中走出的时候,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大片的乌云掩盖,大家的心情也都格外的沉重。当时间的脚步把那段悲惨的过去慢慢带走,当我们在一片歌舞升平中逐渐淡忘了历史……这次的参观,使我们仿佛又一次的回到了那个噩梦般的年代。落后,就要挨打,就因为我们落后,中华民族才被列强的铁骑践踏;就因为我们落后,无数善良、勤劳、无辜的中国人才成为侵华日军研究细菌战的试验品。 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的人民才能在世界上昂首挺胸的做人,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的人民才能不再受欺负,才能真正的过上当家作主的好日子。
随着车轮的转动,日军731部队遗址已经渐渐落在了我们的身后,可是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仍不断在我脑海中重放。想起那血淋淋的手术刀,想起死在日军刀下的无辜同胞,想起来731遗址前忏悔的原731队员,想起刚才在馆中遇到的前来参观的日本游客。。。。。。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而善良的中国人以其博大的胸襟宽恕了这个在疯狂的年代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民族,宽恕了那些在战争中迷失自我,双手沾满血腥的罪人们。我们只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希望我们的国家不再历经磨难,人民不再经受苦难;希望和平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开花;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⑤ 观看1958年炮击金门电影的观后感800字作文。

4月27日上午,我参加了所团支部组织的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参观731罪证陈列馆,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一部关于731的片子《黑太阳731》,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样活生生的人类,不敢想象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地发生过。这一次,当我真正的来到“731部队遗址”,来到这不能被遗忘的罪证前,第一次感觉到心情是如此的沉重。陈列馆四周一片静谧祥和,但作为70年前“731”部队的侵驻地,至今在高楼群中,绿树荫下,仍能寻找到二十几处杀人工厂的残垣断壁。焚尸房、冷冻房、培养细菌老鼠的地窖和放养黄鼠的小石池等等历历在目。走进阴暗的展室,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令人发指的图片,所有人的手和心都在颤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惨不忍堵。曾经的血腥场面在这里一次次上演,那些惨绝人寰的屠戳就像发生在昨天,我们似乎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哀嚎。仅在1939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里,至少有三千人在试验中被残杀。在细菌战过程中,至少有三十万人受到屠杀和残害,中国人在这里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手下!

⑥ 求一部一战体裁电影名

圣诞快乐 Joyeux Noel

# 导演: 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 编剧: 我来添加
# 主演: 戴安·克鲁格 吉约姆·卡内 本诺·福尔曼 丹尼尔·布鲁赫 丹尼·伯恩
# 上映: 2005年11月24日 德国...
# 电影投资:$22,000,000 (estimated)
# 类型: 爱情片 战争片 剧情片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数以万计士兵的恶梦。有人为了从军而背弃自己的歌唱事业甚至丢下心爱的人;有人放弃神父的职业自愿跟随其年轻助手庄拿芬离开祖家苏格兰上战场;身经百战的法国陆军中尉被迫与远在法国北部家乡,久患重病还怀上孩子的的妻子别离。终于,平安夜来临,德国、法国、苏格兰军营史无前例携手放下武器……本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仍处于胶着状态,参战的欧洲各国在大大小小的战役里争夺自己的利益,各个阶层的人不断的卷入到战争的漩涡之中。不同命运的普通人被各自的国家机器所驱使,聚集到北方战线寒冷的阵地里,徘徊于饥饿,严寒和死亡之前。战场上的流浪猫成了两边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伤的歌声唤起了士兵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圣诞树不仅仅是圣诞树,更是召唤和平的橄榄枝。士兵们爬出壕沟,跨过倒下的战友的尸体,抛下仇视的眼神走在了一起,虽然明天命运安排的依旧是兵戎相见,甚至是残酷的倒在对方枪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个圣诞节的平安夜,不再有敌人,有的只是同在异乡的未亡人。德国战士冻僵的双手里,攥着他们的圣诞礼物巧克力,换来的不仅仅是法国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层士兵和下级军官 ..

此外我多说一点 真实的故事中实际上不是英法联军 是苏格兰部队 这件事是一战中真实存在的一件事

⑦ 潜艇炮击商船的电影

《拉科尼亚号的沉没》 The Sinking of the Laconia (2010)
BBC电视电影,共2集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剧情简介 · · · · · ·

《拉克尼亚号的沉没》是BBC 2台推出的电视电影,由Uwe Janson执导,Alan Bleasdale编剧。该剧标志着《Boys From The Blackstuff》、《GBH》、《Jake’s Progress》、《雾都孤儿》编剧Bleasdale十年后重归电视荧屏。该剧受二战真实故事启发,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
1942年9月12日的晚上,经军事改装后的拉科尼亚号在从埃及驶回英国的途中被德国海军潜艇U-156发射的鱼雷击中并沉没。拉科尼亚号此时距非洲海岸600英里,船上有英国平民、盟军和意大利战俘。这些人命悬一线,直到潜艇指挥官Werner Hartenstein违背了纳粹最高指挥官的命令,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德国潜艇升上水面,Hartenstein长官指挥下属尽可能的营救幸存者。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U-156潜艇救下400人,200名幸存者挤在潜艇里而另200名幸存者则上了救生艇。Hartenstein还发电报给敌军,希望组织大家一起营救受困者。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敌军的感激,而是美军B-24轰炸机的炮火。
《拉科尼亚号的沉没》展示了人类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人性化的一面:萌发的友谊、英雄主义行为、艰难环境下人性的胜利。拉科尼亚号一共载有2725名乘客:其中463名船务人员、286名英军士兵、103名波兰看守、80名平民 – 主要为妇女和孩子,还有1793名意大利战俘。最终1621人不幸遇难,1104人幸存。

⑧ 大家帮忙 我喜欢看偷盗 海盗类的电影 大家推荐几部 越多越好 越经典越好

偷系列有:偷天陷阱 偷天换日 夺宝奇兵1、2、3 最佳拍档 尼罗河宝藏 冒险王
海盗系列:霍克船长 辛巴达历险记 加勒比海盗1,2,3

⑨ 血战卡昂的战役经过

随着盟军将要登陆法国北部这一威胁的不断增长,1944年4月1日第12SS装甲师被部署到诺曼底地区。该师乘火车从比利时运抵位于塞纳河下游与奥恩河下游之间的目的地。该师抵达时,士气高昂、装备精良。随后师指挥官开始研究防区地形并着手准备防御。当时从塞纳河口至贝叶的海岸防线上部署着第716和第352步兵师,负责一线防御。这两个师有着西线步兵师的普遍特征——士气不高而且不满员。而负责支援这两个师的是第21装甲师,这支在非洲身经百战的部队显然不受重视,只装备了IV型坦克,甚至还有不少缴获的“索玛S.35坦克被用来充数。
第12SS装甲师的指挥官是34岁的弗利兹-维特旅队长(相当于国防军少将)和33岁的库尔特-迈尔(即“装甲迈尔”)旗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上校)。他们受第46军的马尔科斯将军指挥。这位将军断定盟军将于6月2日左右登陆。登陆开始后,他可以依靠的力量就只有部署在第二线的部队了,特别是诺曼底地区的第12SS装甲师了。
为了第12SS装甲师下一步展开与防御收集更多的情报,维特和迈尔驾车来到了英吉利海峡沿岸。在这里,他们发现第716步兵师在海岸第一线的防御布置十分松散,并且防御点之间缺乏火力掩护,在海岸炮兵掩体和重机枪阵地后,是数量很少的反坦克武器。大部分掩体仍在建设中,即使那些完工的掩体也不足以抵御重型轰炸机和大口径舰炮的攻击。维特相信,面对这些薄弱的防御工事,盟军在此地的登陆一定会成功。随后在海空联合攻击的掩护下,盟军将很快向内陆发起进攻。在详细研究了海岸地区的道路和桥梁状况之后,维特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古城卡昂的附近地域将对敌人的进攻有特殊的诱惑力!”卡昂周围特别是城市的北方和西北方的地形非常适合坦克作战。在诺曼底海岸登陆成功之后,卡昂将变成主要战场。因此开战时他将第12SS装甲师部署在奥恩河口与塞纳河口之间的地域,并且将大部分作战部队布置在卡昂的西北方与西方。
一切准备就绪,第12SS装甲师等待着这场即将来临的战斗。士兵们一边继续训练,一边加强防御。为了避免空袭造成损失,他们为坦克及各种车辆挖掘了隐蔽部。就在登陆前的一天,该师在卡昂西面完成了战前的准备。第12SS装甲师在诺曼底地区拥有2万名以上的士兵。虽然该师的装甲单位缺编,但是步兵的武器却十分精良(步兵轻武器有:Kar98k步枪、G43半自动步枪、StG-44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MP-40冲锋枪、M24/43木柄手榴弹、“铁拳”30反坦克榴弹抛射器、“坦克杀手”火箭筒等)。经过9个月强化的战斗训练之后,官兵们士气高涨并对即将来临的战斗充满信心。就在盟军发动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前,组长(相当于国防军一等兵)乔肯-雷克夫在日记中记到:“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意料之中的盟军的登陆。我们都意识到决定性的战役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期待着自己的第一次战斗。盟军正在计划着消灭我们师,就是那个他们称作‘奶油小孩师’的部队。但是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他们。有时后一想到即将来临的战斗,我们都会感到热血沸腾。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是我们相信我们身经百战的指挥官,当看到他们与我们一起在泥泞中用火箭筒、机枪射击时,就感到非常有信心。使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在我们头顶上‘嗡嗡’飞过并扔下成吨炸弹的盟军轰炸机。”一名通讯军官沃尔特-克鲁格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相当于国防军少校)也对第12SS装甲师充满信心:“他们不仅经过良好训练,他们还很守纪律而且战斗意志顽强。”像大多数军官一样,他也意识到法国北部的战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包括第12SS装甲师在内的10个装甲师的表现了。 6月5日晚,当电话铃响起时,第12SS装甲师师长弗利兹-维特旅队长和他的参谋部的军官们正坐在泰里勒斯镇的一所房子里的壁炉旁。维特从电话中得知,盟军的伞兵已经出现在诺曼底海岸防线的后方。同时报告还指出:“敌人的空军很活跃,但海面上却一片平静。”大约在6月6日凌晨1时30分,库尔特-迈尔被叫醒了。盟军可能真的开始进攻了。不到一小时后,第12SS装甲师的各单位便收到了警报。第26团的组长奥斯瓦德-贝克描述道:“在6号凌晨克利夫二级小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二级下士)冲进我们的房间喊到:‘跟我来,孩子们,出去,快出去!敌人登陆了。’值班的通讯员从我们面前跑过,边跑边喊,美国人和英国人登陆了,到了3时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但这时来了命令,让我们返回营房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就在盟军登陆的90分钟前,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把第12SS装甲师划给B集团军群指挥。尽管第12SS装甲师的每个单位都在各自的警戒地域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是面对各种混乱矛盾的警报,最高统帅部并没有给第12SS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自由行动的权利。甚至当盟军在6月30分开始登陆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仍然拒绝装甲师采取自由的行动,但是对于他们向战场接近却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
6月6日一整天,第12SS装甲师的坦克纵队不得不在诺曼底地区那拥挤狭窄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他们首先抵达了Lisieux周围地区及卡昂的西南方向。在下午的行军过程中,第12SS装甲师不断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这些攻击打乱了他们的行军纵队,因此使前进的速度大为减慢。第25团13连1排的马丁-贝赛尔三级小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一级下士)说:“我们在前进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盟军的空中攻击在各处带来死亡、恐怖与混乱”。他们的团指挥官“装甲迈尔”在一颗炸弹炸毁他的指挥车前及时地跳了出来。迈尔自己也形容道:“到卡昂的行军简直就是一场死亡之旅。一群‘喷火’从我们纵队的后面开始俯冲攻击。它们的火箭弹和机枪像用镰刀割草一样,打倒了我们许多人。一名士兵躺在路上,子弹打断了他的动脉,血像雾一样从他的喉咙里喷了出来,没过多久他就在我的怀中死去了。同时弹药车也被引爆了,一时间火光冲天、碎片四散。但是空袭过去没几分钟道路就被清理干净了。我们不能停下,必须前进!”该团的海尔默茨-包克二级小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中士)也认为这是一次异常危险的行军:“草地和田野就像被翻犁过一样,几千米之内到处是被炸毁的景象。手榴弹、炮弹及各种军械被炸得到处都是,路的两旁还不时可以看到死伤的弟兄。”
在6月7日的早晨,第12SS装甲师的大部分部队终于抵达了卡昂以北的地区。
一天多的持续行军使士兵们都很疲惫。就在这时经报告证实,登陆的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已经在某些地段上突破了海岸防线,并且已经开始向内陆进攻。迈尔预感到盟军坦克此时正直奔卡昂而来。卡昂以遭受了盟军重型轰炸机的攻击。许多街道被建筑物的残骸所阻塞,使得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第12SS装甲师已经决定不进行城市战。他们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城市外围,进而向北进攻,把盟军推到海里去。 当天早晨,狂热的德军装甲掷弹兵们投入了战斗。迈尔是这样描述装甲掷弹兵营参加战斗前的情景:“第25团1营的指挥官来向我报告。他只是快速而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情况。短暂并有力的握手表达了一切。我们都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这个营的掷弹兵们迅速下车,随后卡车就消失在黑暗中了。没有车辆可以穿行城市。它们必须绕道向南行。掷弹兵们留下来听我指挥。他们平静沉着、抱着坚定的信心。他们就要接受战火的洗礼!”
大约早晨9点钟,迈尔在临时指挥所阿登纳斯修道院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一小时后,第一辆坦克启动。25团的普利兹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上尉)回忆道,大概有50辆坦克组成的突击部队已经整装待发,在早晨温暖阳光的照耀之下坦克开始向集结地运动。坦克前面是身穿绿、黄、褐3色斑点迷彩战斗服的装甲掷弹兵。当以稻草和树枝伪装的IV型坦克开始接近前面的敌人时,从坦克指挥塔上可以辨认出盟军那些圆滚滚的一身橄榄绿的“谢尔曼”坦克正在缓慢地移动着,向卡昂—贝叶公路开来。突然IV型坦克的75毫米炮开火了。一辆“谢尔曼”坦克被击中,冒出一阵烟,随后着起火来,其他盟军坦克也纷纷被IV型和“豹”式的齐射击中,丧失了战斗力。
随后隐蔽在战壕中的年轻德国装甲掷弹兵迅速而疯狂地投入战斗,向英、加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不知不觉中战斗已经持续了一刻钟。那些男孩在机枪和手榴弹掩护下不断冲击盟军的防线。随后而来的轰炸阻止了德国人有可能获胜的攻击,并使第12SS装甲师的步兵遭到不小的损失。在马龙村附近,十几岁的掷弹兵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他们悄悄地跟踪突破防线的盟军坦克,并用致命的火箭筒消灭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在这次战斗中掷弹兵们总共击毁28辆盟军坦克,自己只损失了6辆。许多盟军士兵看到身穿SS军服的十几岁的孩子时都大为震惊,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党卫队“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士兵。战地记者切斯特-维尔莫特后来记述:“守卫着防御阵地的第12SS装甲师战斗得非常顽强,但是在整个战役中他们所表现出的战术素养却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勇猛。”一位英军坦克军官战后说:“他们像一群狼一样追踪并击毁我们的坦克,虽然我们很不愿意,但是这使我们不得不违心的杀死这些孩子。”第17、16炮兵连的鲁道夫-斯彻夫说:“每个青年团师的士兵都相信他们可以达到目标,虽然个个打起战来都很勇敢,但有时却像女孩。年轻的士兵们早晨乘车到前线投入进攻,当晚上疲惫地撤回去的时候,甚至因为不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到达海岸)而流泪哭泣。”
傍晚前,在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后,盟军不得不退回了卡昂北面的桥头堡阵地。而此时第12SS装甲师也没有能力继续向北进攻,来实现他们到达海岸的目标。他们停止进攻并在现有的战线上挖掘战壕准备防御。当晚第5装甲连的士兵们很幸运地在被遗弃的加军坦克中找到了盟军的口粮,随后他们便大吃了一顿有花生、巧克力和腌牛肉的奢侈晚餐。 7日晚至8日凌晨,盟军依然试图占领卡昂,但在德国人的顽强抗击下无功而返。8日晚“装甲迈尔”亲自指挥第12SS装甲师的坦克发动反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血与火交织的战斗。曳光弹的轨迹和燃烧的车辆照亮了整个夜空。第一阶段,德军“豹”式坦克的火力和装甲再度压倒了盟军坦克,22辆坦克突破了加拿大第7装甲旅的防线。但在随后的战斗中加军用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筒击毁了6辆德军坦克,迈尔不情愿地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随后德军坦克返回黑暗之中。在另一方向上,得到了第3炮兵分队和第2装甲分队加强的第25团遭到了卡昂以北的英、加军队的猛攻,盟军在坦克的支援下的进攻遭到德军反坦克炮准确而凶猛的射击,经过短暂的交火,4辆盟军坦克被击毁。汉斯-希盖尔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相当于国防军少校)报告:“敌人很快就退却了,我们没有受到任何射击也毫无损失。我们的坦克退回到出发地时,突然遭到了盟军炮火的攻击。我的战友道伯特正在坦克外被炸死了。”在随后的几天里第25团的士兵们遭到了更强烈的攻击,但这并没有使掷弹兵们退出那些被炸弹摧毁的防御阵地。轰炸与炮击变得越来越猛烈。德军不得不把坦克隐蔽部加强为坦克掩体。代理团长沃尔德麦勒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相当于国防军中校)从自己的指挥掩体跑到每一处德军的阵地上,命令士兵们赶快修筑新的防御工事。他的勤奋以及作为一名战地指挥官的丰富经验拯救了大多数士兵的生命。在6月10日沃尔德麦勒向那些表现勇敢的青年士兵颁发了30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第12SS装甲师毫不动摇地继续着艰苦的防御。位于罗斯附近的村庄被第26装甲掷弹兵团第1连重新夺回来,随后村子便遭到了盟军12小时以上的炮击。在战斗间歇,坦克驾驶员汉克斯-凯斯佩尔三级小队副(相当于国防军二级下士)在罗斯教堂附近停下车,潦草地在日记中写道:“大约15辆(英军的)‘谢尔曼’坦克从我们的正前方发动了进攻。我的战车击毁了其中的4、5辆坦克后,其余的撤退了。作为报复,敌人向我们的阵地倾泻了大量的重磅炮弹,我们的掷弹兵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下午敌人又对村子发动了进攻。我们第3排的坦克与‘谢尔曼’正面交战,掷弹兵们则从背后包抄切断他们的退路。突然我的坦克履带被炸断了。
我跳出坦克找来两个掷弹兵帮我重新上履带。冒着猛烈的炮火,他们帮我装上了履带。这时我听见车长在电台里大喊:‘快启动!离开这里,敌人的飞机马上就要来了。’”
迈尔经常抱怨一些战斗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参战的部队决心不坚定,但没有人去理会他的嘟囔。不管怎么说青年团师在残酷的战斗中始终坚守在卡昂周围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的防御阵地上。为了对付盟军的空中优势,掷弹兵们在夜间向前线运动,在天亮之前就把夜间留下的一切痕迹清除掉。虽然如此,他们在进攻时仍会不断地遭到盟军曲射火炮和反坦克炮的攻击。第12SS装甲师参加的这些战斗被认为是诺曼底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进攻时,第12SS装甲师的坦克在最前面,后面是负责掩护坦克的装甲掷弹兵。
一位英国军官回忆道:“多数情况下,在逐渐前推的迫击炮和曲射炮火弹幕的掩护下,德军部队在满是弹坑的道路上向我们的防线缓缓前进。进攻看起来是无法阻止的。但是当德军坦克遭到一定损失后,他们便开始撤退了。坦克经常是不掉头,直接挂上倒档退回去。那些受伤的年轻士兵有的被自己的坦克轧死了,有的被遗弃在战场上,只有我们的狙击步枪才能使他们脱离痛苦。”一名盟军士兵还清楚的记得一个受伤的德国掷弹兵一边发出可怕的喊叫,一边哭喊着妈妈。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脱离痛苦了——随后而来的炮击把他炸成了碎片。
一位德国工兵连的军医弗里德里希-兹斯特勒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在抢救伤员时自己也受伤了。对医院中的一幕他还记得很清楚:“在一家野战医院的收容室里,我刚被注射了一针吗啡而昏昏睡去。突然伤口的剧痛使我惊醒。就在这时我听见一位伤员在呻吟。紧接着我听见他用高亢的声音说道:‘妈妈!妈妈!对不起......’听着这句话我又回到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我又一次醒来并且听说刚才我所听到的竟成了那个男孩最后的遗言。”不仅仅只有第12SS装甲师的士兵在战斗中死去,盟军同样遭受了可怕的损失。低落的士气已经开始影响到部队,并且德军的持续炮击及随时可能发动的反攻也使盟军坐立不安。战斗在没日没夜地持续着......
在6月9日晚,德军拜尔莱茵将军(非洲军著名指挥官)的装甲教导师终于到达了离前线只有几千米的地方。一路上他们遭到了盟国空军的猛烈攻击,损失了80辆自行火炮、130辆卡车、5辆坦克和很多其他车辆。在承受了盟军的初期打击之后,装甲教导师、第21装甲师、第12SS装甲师及从海岸防线上撤下来的部队一起构成了德军在卡昂周围的主要防御力量。 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登陆已经一个星期了。他们仍然没能占领卡昂。6月14日,在一场恶战之后,英国第7装甲师发动的进攻又一次被第12SS装甲师击退。
对于年轻的德国掷弹兵们来说,这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一天,但不幸的消息传来使第12SS装甲师的所有官兵陷入震惊、恐慌和悲哀之中。设在卡昂附近维诺克斯的德国第12SS装甲师指挥部向上级和下属部属发出通报:“在英国舰队的猛烈炮击中,该师的最高指挥官弗利兹-维特旅队长阵亡了。14日当天,弗利兹-维特和他的大部分参谋军官都在指挥部中,他们突然听到大口径炮弹飞过指挥部的声音。
维特命令大家赶紧去隐蔽所。正当他最后一个跳进隐蔽所的壕沟时,一颗炮弹突然在树顶上爆炸了,致命的弹片象冰雹一样四下飞舞,击中了维特的头部,他当场就死去了,同时参谋部的一些军官也受了致命伤。
师长的死触动了装甲师的每一个人,这当然包括第25装甲掷弹兵团的指挥官库尔特-迈尔旗队长。他深深地感到他们面对的是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斗。没过多久,迈尔接到命令,让他把25装甲掷弹兵团的指挥权转交给该团第3营的指挥官卡尔-海因茨-米利乌斯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第3营由弗里特兹-斯泰格一级突击队中队长指挥,而迈尔自己接替阵亡的维特指挥第12SS装甲师。迈尔向部下们强调,永远不能忘记第12SS装甲师的“第一人”弗里茨-维特。其实在6月14日的炮击中德军损失的高级指挥官不止维特一人,还包括他的上司马尔克斯将军。很多人把这一点看成是不祥之兆,并开始认为德军在诺曼底的作战是没什么指望了。
被士兵们称为“装甲迈尔”的新指挥官库尔特-迈尔是一个有名的坦克指挥官和战术家。迈尔与其前任同样来自第1SS装甲师,他参加过东线的残酷作战并获得了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但是不论装甲师的新指挥官拥有如何才能,眼前这场残酷的战斗没有发生任何对德国人有利的变化。事实上由于完全没有制空权,德军在卡昂周围的防线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在进攻卡昂的第二阶段,盟军开始运用步兵与坦克协同发动猛烈的攻击。经过空军和海军舰炮的密集火力准备后,搭载着步兵的加拿大坦克穿越了战线中间的开阔地带。加拿大人相信通过这次战斗的德国人就要完蛋了。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学会在炮火下求生的德国掷弹兵来说,胜败还未见分晓。他们静静地注视着盟军坦克越来越近......领头的“谢尔曼”落入了德国工兵设下的反坦克陷阱。爆炸的地雷腾起一股黑烟,后面的坦克立即停下,搭载的步兵还没来得及从坦克周围散开,隐蔽的德国反坦克炮开火了,同时MG-42机枪也吼叫起来,“铁拳”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交战的结果是加拿大人损失惨重,而德国人不仅守住了主要的防御阵地,甚至连一些次要的阵地都守住了。
面对德军顽强防御,盟军继续加强对卡昂周围地域的打击火力。在空中上百架的攻击机拼命轰炸扫射德军阵地上每一个活动目标。盟军步兵和坦克努力试图突破城市附近的防御阵地,并在一些地段上成功地打入了几个“楔子”。但是第12SS装甲师与第21装甲师、装甲教导师在没有足够的坦克的情况下,仍然用步兵发动了一次有效的反击,重新稳定了战线。原本计划来增援的部队仍然没有到达,他们不是被其它地方的战斗拖住了,就是被上级扣在手里准备应付并不存在的第二次登陆。第4汽车运输连的指挥官埃米-迈特瑞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在报告中写道:“对战斗部队的补给行动只能在夜间进行已经成为一个原则。由于运输车辆损失严重,那些几乎完全耗尽弹药的步兵和炮兵们在急切地等待着补给。在夜间的行动结束之后,司机们刚刚睡下就被人从床上拖起来了。他们必须赶快行动。但是在白天行动中他们经常是一去不复返......”
到6月24日止,德第12SS装甲师的人员损失总数达到了2 550人。战场报告显示,他们还有58辆IV型坦克、44辆“豹”式坦克和总共233辆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和炮兵观测车,并且还有17门重型反坦克炮。此时该师的重装备损失还不是很严重。在花了几天的时间之后,第12SS装甲师已经准备好了新的防御。第25掷弹兵团第1营的战斗日志记载了一些新的情况:“师里截获了一些对方的无线电通信。这些信息表明盟军力图在24小时内占领卡昂。因英国人计划这次行动代号为‘埃普索姆’,将由奥康诺将军的第8军实施。此次行动计划是从西面突破装甲教导师和第12SS装甲师之间的结合部,然后从侧翼包围卡昂。”如此详细的情报足够两个师做好准备等待英国人的进攻。在短暂的时间里,士兵们老练地建立起了牢固的防御。第25装甲掷弹兵团向迈尔报告:他们已经加强了以前的防御阵地,在村镇的废墟中部署了步兵掩体、机枪掩体和反坦克炮等,被炸毁的房屋里布置着各种轻、重武器,甚至是一辆“豹”式坦克;在成堆的瓦砾或是烧焦的家具中,往往有经过良好伪装的狙击手。防御支撑点的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并已经伪装妥当,在重要街道上布置了地雷和防坦克路障。第26掷弹兵团补充了部分预备队,以加强防守。在第26掷弹兵团后面,第12装甲团第2营的IV号坦克已经进入坦克掩体并伪装起来。在并不宽阔的主要防御战线上,步兵武器、坦克和火炮组成了坚固的防御。 6月26日早晨,英国人终于发动了“埃普索姆”行动。德军第12SS装甲师的一个参谋人员写道:“天已经亮了,但周围依然是一片宁静,我和马克斯-乌斯切仍然在罗雷附近看着最后一辆坦克轰隆隆地驶进集合地域......然后英军的炮兵首先开始了拦截射击。紧接着英军大批‘台风’攻击机呼啸着飞过我们的头顶向罗雷发射火箭弹。一场地狱般的恶战由此展开了。我们的坦克吱嘎嘎地开到了前出阵地上。反冲击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但在英军随后的反攻下陷入了泥潭。
英军投入了配有17磅高速炮的‘谢尔曼’坦克,它的炮弹可以击穿‘豹’式。战斗变成了一场坦克之间的决斗......卡昂附近一些阵地被冲破,城市逐渐被钳形的进攻包围。卡昂就要成为蒙哥马利的战利品了。我周围的所有人都像着了魔一样注视着这可怕的景象。红热的钢铁带着尖锐的呼啸飞过我们头顶。所有人都尽力低匍身体,鼻子紧贴着潮湿的地面......”
在白天的战斗中至少有50辆盟军坦克被德军击毁,但同时一线防御的步兵也承受了沉重的打击。有些阵地上损失惨重的部队不得不撤退了。乔克姆-雷利考菲三级小队长是第25装甲掷弹兵团侦察连的士兵。他在英国人进攻卡昂期间记下了这次绝望的战斗:“支撑点快要守不住了,掷弹兵们坚守着摇摇欲坠的防线,迫击炮的炮弹在树顶上爆炸,重机枪像锯条一样切割着阵地,坦克冲过来了,隆隆地穿过战壕。就在这时战线开始动摇了,并且很快扩散开来。‘铁拳’反坦克火箭用完了,最后有几辆‘谢尔曼’被击中,并冒出了烟,但后面还有更多的坦克。掷弹兵们已经没有重武器了,我们只能紧紧地抓着自己的步枪......”
在随后的几天中,盟军继续考验着第12SS装甲师的防线,德军的防御体系已经遭到了破坏。在狼烟四起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视力所及之处都能看到双方战死的士兵,被摧毁的武器装备也宛如死去的巨兽,死气沉沉地躺在战场上。“埃普索姆”行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残酷的战斗。在1944年7月初这些天里,盟军竭力扩张他们的登陆场,但在卡昂周围的战斗已经拖得太久,付出如此重大的损失却未能取得象样的进展,这使盟军日益感到形势的严重。
第12SS装甲师的防御是如此的顽强,甚至当他们被逐出被摧毁的阵地时,这些“男孩”还在坚持着抵抗,以致盟军要前出到卡昂南部开阔地的意图没有实现,蒙哥马利就草草收场了。不论这次防御是如何的顽强,第12SS装甲师已经用尽了他们的力量,幸存下来的人都非常疲惫。卡昂周围的大部分德军部队都陷入了一种可怕的绝望中。7月5日一条消息到达了德军西线最高指挥部,那就是希特勒已经决定第12SS装甲师可以被替换下来进行休整。但师指挥官迈尔并没有及时收到这道命令,青年团师的士兵们已经抵达了新的战线。在那里他们重新组织好了卡昂最后的防御,以迎接最艰难时刻的到来。 盟军对卡昂的最后进攻开始了。这次行动被命名为“特尔福德”。“特尔福德”行动从7月8日开始实施,然而对卡昂城的火力准备从头一天就开始了。打响第一炮的是著名的“罗德尼”号战列舰,它用406毫米重炮轰击了卡昂的北部,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连续猛烈轰炸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7月8日凌晨,盟军终于发动了对卡昂的猛烈进攻。在密集炮火的伴随下,参加进攻的部队有英国第3、第59步兵师,加拿大第3步兵师,第105炮兵旅,第4和第107重型防空炮团,第6北斯塔福德联队和第2南斯塔福德联队,并伴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面对盟军优势的力量和猛烈进攻,迈尔的掷弹兵仍然坚守着防御的核心,并且在卡昂周围的废墟中继续战斗。随着战斗的延续,德军的防御阵地已经被逐渐分割,作战已经渐渐失去了组织,坦克和反坦克炮因为耗尽弹药而成了废铁。士兵们本着求生的本能继续作战。第12SS装甲师近似自我毁灭的作战再一次拖住了英、加军队凶猛的进攻势头。在长达两天的艰苦战斗中英军损失了近25%的步兵力量,但是卡昂周围所有的战斗仍在继续,炮击和轰炸引起的大火也在四处蔓延肆虐,战场上随处还可以听见德军机枪射击时发出的“哗啦”声。士兵们在废墟中进行着无情的厮杀,战斗演变成德国人所无法承受的消耗战,双方都遭受了沉重的伤亡。在布隆村附近的战斗尤其激烈,在此防守的第25装甲掷弹兵团第3营的剩余部队最后终于被盟军包围了。
迈尔意识到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他的青年团师很快就要被歼灭了。师里已经没有任何的预备队,弹药也将要耗尽,而且得到增援和补给已经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现在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在盟军还没有包围他们之前赶快撤退,在后方建立新的防线。但这时传来了希特勒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卡昂,不许后退一步直到最后一人。迈尔对这个“前下士”的命令感到非常吃惊,他不想看着那些少年为这种毫无意义的作法去送死,准备尽一切可能不执行这道荒唐的命令。
疲惫不堪的第12SS装甲师终于撤退了,放弃了坚守33天的卡昂城。在撤退途中他们仍然没能逃脱盟军强大火力的打击,加拿大部队突破了防线前进到了卡昂的后方,他们用手中每一件可用的武器向德军猛烈开火,把这些顽固的敌人赶出了城市。

⑩ 主旋律电影《龙之战》值得一看吗

正义都是标榜出来的!但凡侵略,其卑劣的德行都是一样的!

《龙之战》作为一部清末战争题材电影,不足之处固然不少,尤其曹云金说话眉头一抬的时候,极易让人出戏。但配上家国情怀,和老戏骨刘佩琦的倾力演出,总体评价尚可,花上两个小时观看也不至于虚度!相对而言,豆瓣的6.4分,有失偏颇!

电影开篇,肆意烧杀,掘坟屠村的法国蛮夷和奢靡无度,事事章法的满清朝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后就要挨打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但民间志士,热血男儿从不缺!电影剧情也就此展开。

写实的结尾,给人留下了几分不适,甚至有种呕吐感,法国佬淡淡的对东方女人的恻隐之心,清政府的初有小胜,便求议和的卑劣拙行!有点不合时宜,却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

阅读全文

与电影法国炮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