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
法国电影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A.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L.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片和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
(1)法国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象征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23~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对白片出现以后,摄制影片的费用大大提高。
法国早期有声电影质量很差,是一些歌剧和游艺节目的纪录。拍摄时,摄影机被固定在隔音的小木板房里,结果使移动摄影完全消失。
1934年摄制的喜剧片《最后的亿万富翁》,由于讽刺独裁,被当时控制托比斯公司的戈培尔禁止上映。维果在1933年根据他对童年的回忆拍了《零分的操行》,因片中有小学生造反的镜头也被禁映了10年。
⑵ 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以下是我整理的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电影百年之后,如今什么是“好莱坞”?怎样才算作商业 文化 的“成功”?好莱坞的“秘密”可以指它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失败,也可以指它令人信服的全球性扩张、垄断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它庞大的文化工业体制的建立、调整与创新,尤其是它领先其他国家和民族电影的全球化策略。自从20世纪末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学界与媒体经常谈论的题目。这个演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信息,以便知己知彼,更全面地了解国际文化格局。
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成功
昂贵的制作成本,尤其是明星的片酬,加上同样昂贵的影片宣传费用,与票房的实际收入往往不成比例。如果单单以票房计算,好莱坞相当部分影片的投资都应该算作失败。
好莱坞在全球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为例,看看这些惊人的数字。1990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电影票房90%的收入为美国影片占有。1992年,欧洲进口的影视产品价值达到37亿美元,而欧洲自己只出口2亿8千8百万美元的影视产品。1993年,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片共占88部,稳稳占据垄断地位。1994年,在美国影视娱乐产品高达18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80亿美元(44.4%)来自出口,同年,美国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的收入第一次超过本土市场。1995年,美国电影占全球票房的60%。毫无疑问,洛杉矶的影视文化(地理位置上的“好莱坞”)和以纽约市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业联手,垄断了全球的娱乐产业,包括电影、电视、音乐、 广告 、卫星、网络、出版甚至体育。然而,好莱坞的成功是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一个现象,因为美国每年生产的影片中,票房亏本的数字经常超出盈利的数字。昂贵的制作成本,尤其是明星的片酬,加上同样昂贵的影片宣传费用,这些巨额的预支与影院票房的实际收入往往不成比例,制片厂和电影院的供求关系与电影产品的定价(票价)也不可能平衡。换言之,如果单单以票房计算,好莱坞相当部分影片的投资都应该算作失败。
那么,好莱坞是如何解决票房的拮据,而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呢?对这个“秘密”当然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第一是好莱坞文化产业的规模与财力,只有大财团支撑的集团公司才能在每年几部大片亏损的情况下依靠其他影片和产品扭亏为盈;第二是好莱坞灵活的管理文化,不时创新金融系统,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使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好莱坞的成功。比如语言因素:20世纪英语逐渐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这为好莱坞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如文化因素:作为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多元文化的特性要求好莱坞采用相对应的文本策略,大批生产能让不同阶级、种族、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影片,这样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比其他国族电影更具世界性的叙事和影像模式。还有艺术因素:“经典好莱坞”风格的创立,既为观众提供令人满意的视觉消费与重复观赏的欲望,又为厂家设定有规律可循的技术生产流程。
显然,纯经济贸易或纯文化艺术角度的解释都不能完全解释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从电影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来看,另一种解释来自资本与国家的共谋。也就是说,对好莱坞而言,与产业运作和观众喜好同样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这一点常常被人忽略,所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好莱坞走向成功的历史
美国政府在支持好莱坞争取海外文化霸权的同时,曾经明文立法禁止类似这种“托拉斯”联营方法在美国国内的形成,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对中、小企业而言)和国外的“文化帝国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很多人忘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并非强国,而美国电影也不曾占世界优势地位。直到1914年,大部分美国上演的影片与使用的电影技术都还是进口的。法国当时每周向美国出口12部片子,每年约600部;拉丁美洲的电影市场也由法国和意大利垄断。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一状况发生根本性扭转。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从3千6百万英尺增加到1亿5千9百万英尺,两年内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一战后,美片进入亚洲和拉丁美洲,美商大量收购巴西电影发行业,控制巴西本土的电影放映,几乎摧毁巴西电影的生产。此外,美片的主要出口地还包括英国、澳洲和阿根廷。
时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有声片时代初期,美国的音乐类型片吸引了非英语国家的观众,好莱坞也开始尝试同步生产外语版的畅销音乐片。音乐的流行促进电影产业的“平行整合”,即电影与非电影产业之间的整合。音乐片的流行歌曲既可以授权由电台播放,又可以生产单张唱片在商店销售,电影开始尝到靠周边副产品增加盈利的甜头。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经典好莱坞电影在海外极受欢迎。迷人的影星、动人的 故事 、撩人的音乐、惊人的外景地———好莱坞塑造的现代银幕形象,向全世界推销美貌、青春、财富和快乐。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此后,历史再次垂 爱好 莱坞。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电影工业元气大伤,德国和意大利的国营电影企业要么破产,要么暂停,美国影片乘虚而入。1945年-1949年,意大利进口美片2000部,平均每年400-500部,与此相类似的是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倾销中国的情况。资本与国家的共谋在冷战初期尤其突出。好莱坞在意识形态上推广美国政府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在文化上向世界出口美国的生活方式。这种共谋如此合拍,以致好莱坞的一个影片出口公司当时自称是美国的“小国务院”。与此同时,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政府也及时支持好莱坞,为其减低税收,优惠外币兑换率,订购影片,甚至充当其海外商业谈判的代表。到了60年代,好莱坞已经在英国及拉美国家占据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支持好莱坞争取海外文化霸权的同时,曾经明文立法禁止类似这种“托拉斯”联营方法在美国国内的形成,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对中、小企业而言)和国外的“文化帝国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70年代初的全球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一度造成美片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但是好莱坞将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及时发展黑人观众群,开发新的动作类型片。非洲市场的开发形成好莱坞另一个长期称霸的领域。如今,不但非洲市场一半以上放映美片,而且非洲生产的影片往往不能在本土放映,而只在欧美市场流通。80年代墨西哥和阿根廷两国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美国政府借助强势经济援助理所当然地又让好莱坞打入这两个非英语语系的电影大国。到了80年代中期,作为传统电影大国的日本也成为好莱坞主要的海外利润来源之一。随后的历史发展仍然有利于好莱坞:原苏东国家的开放,欧洲共同体市场的建立,录像与数码技术的普及,一切似乎都为好莱坞的全球垄断大开绿灯。
好莱坞与文化帝国主义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商界就惊喜地发现,美国影片的放映常常引起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加。据当时的估计,出口1英尺美片即可以促销1美元的美国产品,出口12万个电影拷贝就等于派出12万个“美国大使”。
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森承认:“美国人已经殖民了我们的下意识。”这里的殖民指的是影像的殖民,而影像的殖民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原先指美国文化(“北方”)对拉美国家(“南方”)的影响,这一点有别于我们熟悉的“东方”与“西方”。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治与好莱坞文化的共谋就使美国商界惊喜地发现,美国影片的放映常常引起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加。据当时的估计,出口1英尺美片即可以促销1美元的美国产品,出口12万个电影拷贝就等于派出12万个“美国大使”。
历史上几个事件充分说明好莱坞影像的文化帝国主义威力。其一,早年美片出现新型缝纫机的图像,这曾使美国出产的缝纫机在海外一度脱销。其二,美片营造现代的工作条件,又曾引起巴黎工人罢工,抗议法国工厂的不良环境。其三,美国明星在一部影片中手把手地教当地男孩做汉堡包,曾诱发对地中海饮食文化即将濒临消亡的争论。其四,阿根廷观众发现一部美片中影星不穿内夹衣,又一度造成该产品在市场上的滞销。
好莱坞对美片的影像感染力早有发现,在1927年就列出“不能及不宜拍摄”的敏感内容的条款,这属于美国文化产业的自律。与自律相反,30年代好莱坞为了逼迫日本开放电影市场,就曾以大量拍摄日本黑帮片来要挟日本,电影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功能不言而喻。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力更是无所不在。从影像的角度说,所谓的“斯皮尔伯格现象”也可以视为好莱坞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因为以《侏罗纪公园》(1993)和《泰坦尼克号》(1997)为代表的好莱坞高科技、高质量的影音标准是其他国族电影在缺乏巨额投资的情况下所难以达到的。从消费的角度说,电影周边商品的发展往往使消费者忽视产品的文化来源,典型的例子是迪斯尼。从动画片和游乐园到有线电视与礼品商店,迪斯尼标榜的是全球性、重复性的消费。从迪斯尼到麦当劳再到可口可乐,今日消费者面临的是全球文化的“类同化”压力,虽然还不完全是“同一化”。
在电影界,拉美国家一度兴起“第三电影”以抵制好莱坞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在意识形态和审美概念上“反好莱坞”的作品没有商业基础,只为理论界提供文本,影响甚微。而且近年理论界的研究证明,电影观众对影视产品的接受并非一律是消极的认同,而经常是积极的协商,甚至是主动的抵抗。在大众媒体研究领域,“文化帝国主义”的课题也渐渐让位于“全球化”的理论探索。
好莱坞与全球化生产格局
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
迪斯尼的当家艾斯纳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出版图书、画册,营造游乐园、旅馆、观光游轮,发展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实力。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证明观众更多地在家里甚至汽车内看电影。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难怪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影之前,不仅要关心预计的票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部电影能否产生、如何延伸有利可图的周边产品。
毫无疑问,新的好莱坞,不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概念,早已出现;新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也已经形成。新格局的特点之一是娱乐产业的多国投资与跨国产权。如今好莱坞资产的业主包括由法国、加拿大、日本(如索尼公司)、澳大利亚(如默多克集团)等国的机构。新格局的特点之二是资本的“灵活积累”,不仅限于国内,更分散在海外。著名导演约翰·福特说,如今“你无法在地理上确定好莱坞:我们根本不知道好莱坞在哪里”。当然,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好莱坞不存在,而意味着它“无所不在”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中国的盗版影碟也说明了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无疑,盗版已经在中国造就一批业余的好莱坞影片“专家”。回到资本的灵活积累,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其实,由于美国政府一度反对国内大财团的经济垄断,好莱坞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只有60%的美片完全在美国国内生产。海外劳工低廉是早期海外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1949年,在海外生产的美国电影仅19部,1969年则增至183部,多数在欧洲拍摄。今日的全球化格局更要求以全球预售权的经费来预支基于洛杉矶的拍摄工作。为此,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到了90年代,作为全球发行公司的华纳已在世界各大都市经营多厅的“华纳影城”,在中国也不例外。
类似“华纳中国”这样的子公司表明,全球化的新格局要求各个生产层面的重新分工、组合。与以往好莱坞片厂一统天下的经营不同,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编剧、对话、导演、明星、音乐、歌曲)、金融(集资、预售)、法律(版权)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演员代理、摄影器材、特技制作)联系,产生配套流水作业。签约的投资、发行公司往往拥有连锁录像店、有线电视等娱乐平台,所以万一票房不佳,周边产品还可以保证扭亏为盈。
与过去文化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同,全球化的文化产业允许权力的不连贯性、多边性和多方向性,由此产生市场的灵活性和消费的多样性。参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国际市场 口号 :“要成为多国集团,就必须在各地都成为本土的。”类似的营销概念还有如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的一个新词:“土著化”;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另一个词:glocal,即将“全球”(global)和“本土”(local)两词合二为一。全球与本土因此相辅相成。跨国资本需要世界各地的本土市场,本土的发展也需要跨国资本的投入。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以北美发行权为交换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2001),索尼公司以同样方式加盟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2002),其中的道理就是全球资本与本土文化的互动。资本获取最佳利润的逻辑要求全球化不能、也不可能是全球的同一化,因为不同的本土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李安的《卧虎藏龙》(1999)在欧美和中国迥然不同的票房证明了这个逻辑。
作为好莱坞传统的多元文化策略,在全球化时代又产生新的影响。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好莱坞文化产业的巨大成功反过来也让美国政府的部分官员担忧。90年代,某些国会议员提问:“如果德国购买了福克斯电影公司,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片又将做什么样的修改?”不单政府如此,美国电影协会也为全球性的多元化策略担心:“如果海外市场的比例不断加大,那么美国故事又将变成什么样的呢?”美国政界和文化界的这类担忧,再次说明“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而“好莱坞”也不再代表狭义上的美国“电影”,因为它同时生产电视、音乐、体育等娱乐产品;不再象征纯粹的“美国”文化,因为美国不再是它的价值核心。产业改型后的新好莱坞不再基于洛杉矶市北边如今相当破落的“好莱坞”城:全球化的好莱坞已经无所不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
⑶ 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其地位很不错的,有很多影史经典都是法国拍的,像天使爱美丽 、放牛班的春天、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布拉格之恋都非常好。而且很多好莱坞导演都是从法国走出来的。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是世界艺术电影的百年老字号。法国电影是艺术,浪漫,高端的象征,在好莱坞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国电影已成为民族电影独立与抗争的象征,法国的电影节则成为世界艺术电影寻梦与追梦的天堂。
⑷ 好莱坞电影都非常凸显出自己国家的象征意义
现在还有几个看国产电影的,你就看看每天少儿频道那些国产的动画片,再看看美国的,日本的你就知道差距了,还更不要说国产电影大片和国外的.50年的差距那肯定是有的.
不是因为我们拍的电影严肃就没人看,是拍的不好所以没人看<<非诚勿扰>>是大片吧那还不是要去北海道,要是在北京天安门拍,估计......
根本原因不是我们不看国产的,是国产的没法看,现在都2009年了,要是国产大片都还停在2000年那样的水平那样的题材的话,那是不会有观众去看的.我们都不是白痴了.
说多了,呵呵.
⑸ 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有哪些
下面献上那些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简介,一起来看下吧!
华特迪士尼影业Logo
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 (Walt Disney Pictures)
经典代表作:《复仇者联盟》和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系列,《超人总动员》动画系列,《赛车总动员动》动画系列等等
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包含多方位的制作,发行,以动画电影享誉全球的顶级电影公司,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随后不断的发展壮大,现旗下拥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卢卡斯等知名品牌,尤其是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每当世界遭逢灾难,这些超级英雄们就会肩负拯救人类的重任,最后让世界重归平静。更有享誉世界的迪士尼乐园。
二十世纪福克斯Logo
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经典代表作:《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猩球崛起》系列,《虎胆龙威》系列,《冰河世纪》系列等等
1935年二十世纪电影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宣告合并,这家新公司也是最晚成立的好莱坞大公司,但经受的磨难是最多的,几次经历险些破产。2009年出品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巨片《阿凡达》上映,这为福克斯不仅带来了极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成为福克斯电影史上第一部独资拍摄的票房进入世界前十的影片,2018年7月27日,迪士尼公司以713亿美元收购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资产,感谢二十世纪福克斯带给我们那些优秀的电影!
华纳兄弟Logo
华纳兄弟 (Warner Bros)
经典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国》系列,《蝙蝠侠》系列,DC漫画英雄系列等等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成立于1918年,是美国成立时间第三悠久的电影公司,前两家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和环球影业,均成立于1912年,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票房收入已经超过74亿美元,稳居全球“最赚钱”电影系列,旗下有能和漫威抗衡的DC,虽然DC的英雄没有漫威的那样火爆,但是2018年海王的横空出世或者预示着DC的英雄们开始崛起了,让我们期待更多的DC英雄电影吧!
环球影片Logo
环球影片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经典代表作:《速度与激情》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谍影重重系列》,《星际传奇》系列等等
环球影片公司是全球电影、电视制片厂大型制作商之一。环球影片也是好莱坞 历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作了大批的西部片,恐怖片,音乐片,2001年推出速度与激情系列,成为史上最成功和火爆的赛车电影,2002年推出谍影重重系列成为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新经典,我期待速度与激情最新一部赶紧出来吧!
派拉蒙影业Logo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经典代表作:夺宝奇兵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特种部队系列等等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月,比环球电影公司还要早上一个月,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格最老。派拉蒙是好莱坞大公司中最不擅长开发系列电影的,只有《星际迷航》、《变形金刚》、《碟中谍》和《古墓丽影》寥寥几套系列电影,但确制作了勇敢的心,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这些非常经典的励志的经典影片,期待派拉蒙发挥优势拍出更多励志的传世影片。
哥伦比亚影业Logo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经典代表作:007系列,洛奇系列,黑衣人系列系列等等
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KBK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1月10日改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现属索尼影视 娱乐 公司,2005年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主要的电影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了史上最长寿的007系列。1995年前后公司连续投资拍摄并发行了二十多部华语电影,包括广受好评的卧虎藏龙、功夫、等影片,为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主流市场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努力。
历史 上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
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主要包括:华纳兄弟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已被索尼收购)、派拉蒙影业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已被索尼收购)、环球影片公司、联美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已被迪士尼收购)、迪士尼电影公司。
米高梅
米高梅电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是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之一。
一个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电影史上 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
派拉蒙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总是能制作出 《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阿甘正传》和《变形金刚》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是索尼影视 娱乐 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销售公司,由索尼影视(美国)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三星国际电影发行公司两个子公司组成,负责在美国和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发行和推广spe的电影产品。发行了的 《蜘蛛侠》系列、《精灵鼠小弟》、《霹雳天使》、《功夫》、《达芬奇密码》和 首部007系列电影 《007大战皇家赌场》等等知名影片。
华纳兄弟1923年4月,由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四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华纳兄弟1917年开始在纽约从事电影的发行放映业务,建立华纳公司摄制影片是业务的扩展。 代表作品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哈利波特》、《黑客帝国》、《超人归来》等。
环球电影环球影片公司( 英语:Universal Picture),又称环球影业,是全球电影、电视制片厂大型制作商之一。环球影片也是好莱坞 历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 主要作品包括《美国派》系列,《冒牌天神》,《速度与激情》系列,《拜见岳父大人》系列和《谍影重重》系列。
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1935年通过合并而成立的一家美国电影公司。由戴立欧柴纳克担任重负责人达四十年,现被并购于迪士尼公司之下 [13] ,是好莱坞主流的制片厂之一,代表作为 《铁达尼号》(1997)(〈泰坦尼克号〉)。
迪士尼迪士尼电影公司成立于1923年,创始人华特·迪士尼。迪士尼电影公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主要作品有 《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兽大学》《飞屋环游记》《冰雪奇缘》等。
联美电影1919年,由查理·卓别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资创建。联美公司在纽约成立时只是个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
50年代,美国电影业进入萧条、衰退时期,卓别林和毕克馥先后把他们的股票出售给金融资本家。之后,联美公司又几度易手,终于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里安出资买下,并入米高梅公司,改称米高梅-联美 娱乐 公司。
2006年,汤姆·克鲁斯出资收购联美公司。其主要作品有 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
首先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米高梅电影公司米高梅是美国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米高梅电影公司拍摄了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奥斯卡奖。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获得170项奥斯卡奖,在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中独占鳌头。2010年一度申请破产保护,后完成重组。
成立于1924年的米高梅公司是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电影公司之一,也是美国电影和好莱坞的象征,旗下影星葛丽泰·嘉宝、查尔顿·赫斯顿、克拉克·盖博、凯瑟琳·赫本、加里·格兰特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获得170项奥斯卡奖,在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中独占鳌头。2010年一度申请破产保护。
2012年至2014年期间,米高梅与华纳兄弟、新线电影公司实现合作,三家公司合作制作了《霍比特人》系列。
派拉蒙影业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英文名称:Paramount Pictures, Inc.,中文简称派拉蒙或派拉蒙公司)成立于1912年5月,是美国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
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派拉蒙产出了像《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阿甘正传》和《变形金刚》等叫好又卖座的绝好电影。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实权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影片品质,无论是罗伯特・埃文斯,还是巴里・迪勒,雪莉・兰辛主政,这家公司总能制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华纳兄弟 娱乐 公司(英文名称: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简称华纳兄弟或华纳(Warner Bros.),成立于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 娱乐 制作公司之一。
华纳兄弟包括几大子公司,包括华纳兄弟影业、华纳兄弟制片厂、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华纳兄弟动画制作、华纳家庭录影、华纳兄弟 游戏 、DC 娱乐 公司和CW电视台。该公司是华纳传媒 [1] 旗下子公司,总部分别位于美国伯班克和纽约。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华纳兄弟排名第422。
2019年3月19日,华纳兄弟 娱乐 公司宣布董事长兼CEO凯文·辻原已辞职。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1934年至1985年称为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电视节目发行和制作公司之一,它曾是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总部坐落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比佛利山庄西侧的世纪城。
迪士尼正式宣布与21世纪福克斯的713亿美元收购计划获得了最后的监管批准,收购福克斯部分资产交易的确切完结时间在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3月20日12:02,迪士尼将以713亿美元价格完成对福克斯的收购。
2020年1月,20世纪福克斯影业更名为20世纪影业(20th Century Studios)。
环球电影公司环球影片公司( 英语:Universal Picture),又称环球影业,是全球电影、电视制片厂大型制作商之一。环球影片也是好莱坞 历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只用自有资金经营公司,而且旗下也没有强有力的连锁影院,到20年代公司开始衰落。
七十年代,环球重回好莱坞的顶级公司行列,与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著名导演合作,发行了《大白鲨》、《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后来的《侏罗纪公园》,其他经常与环球合作的导演还有罗伯特·泽米基斯(《回到未来》系列)、朗·霍华德《阿波罗13号》。进入21世纪,环球更成为好莱坞最擅长开发续集电影和喜剧片的大公司。随着《谍影重重》《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大红大紫,环球影片地位稳步上升。2010年,米高梅公司破产重组,环球影片回归好莱坞头把交椅。
2020年4月,AMC院线宣布不再放映环球影片的电影 。
1、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
2、环球影业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莱坞8大公司中资历排行第二,环球电影公司创立于1912年6月8日,创始人卡尔·莱默尔是德裔犹太人,后来才移民到美国。
3、华纳兄弟影业公司(Warner Bros):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
4、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12年的7月14号,一个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轻人,在好莱坞附近租下了一个简陋的马棚,开始电影拍摄工作——这里就是后来的“派拉蒙电影公司”。
5、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6、米高梅影业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世界电影史上的最大奇迹——米高梅(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电影公司宣告成立,并从此开始制造出一系列神话。
7、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译法有不同,见下),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影视,动画,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 游戏 和传媒网络
8、新线影业公司(Newline):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最初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
9、梦工厂电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于1994年10月,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梦工厂的产品包括电影,动画片,电视节目,家庭视频 娱乐 ,唱片,书籍,玩具和消费产品。
10、狮门电影公司(Lions Gate Films ):1997年狮门 娱乐 公司买下加拿大的发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创建狮门电影公司。
11、高蒙电影公司(Gaumont):创建于1895年7月,名为“Le Gaumont et compagnie ”,比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早5个月,创建人为法国人莱昂·高蒙。
12、欧罗巴电影公司(Europa Corp):法国导演吕克·贝松2001年创建的“欧罗巴电影公司”是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
你好!关于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有哪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有好多,我举几个比较有名的。
1、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
2、环球影业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莱坞8大公司中资历排行第二,环球电影公司创立于1912年6月8日,创始人卡尔·莱默尔是德裔犹太人。
3、米高梅影业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
4、梦工厂电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于1994年10月,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梦工厂电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于1994年10月。
5、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译法有不同,见下),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
6、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
7、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
以上这些都是好莱坞很著名的电影公司。希望能帮助你,仅供你参考
梦工厂:月亮之上的小男孩
1994年,导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连同迪士尼影业主席格杰弗里•卡森伯(Jeffrey Katzenberg)和唱片公司老板大卫•格芬(David Geffen)共同创立了梦工厂(DreamWorks SKG),DreamWorks後面的“SKG”就是三个人名字的缩写。
史匹柏希望梦工厂的标识能使人回忆起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此後用电脑绘制出了一个男人站在月亮上钓鱼的图案作为Logo,但是多次参与史匹柏电影制作的工业光魔公司(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的特效总监丹尼斯•慕云(Dennis Muren)建议Logo用手画更好看,於是慕云请来他的设计师朋友罗伯特•亨特画了梦工厂的标志。亨特同时给史匹柏送去另一个可选版本的Logo,该版本则是一个小男孩坐在月牙上钓鱼。没想到史匹柏更喜欢男孩坐月牙上钓鱼的版本,原设想的Logo反而成了历史。至於坐在月牙上的那个男孩是谁?他就是亨特的儿子威廉。
你现在在电影片头看到的梦工厂Logo是在由罗伯特•亨特在几位工业光魔(ILM)公司的编剧、导演和监制的协助下画出来的。
2.米高梅影业公司标识:雄狮利奥
1924年,电影公司宣传人员霍华德•迪斯为塞缪尔•高德温的高德温影业公司设计了“雄狮利奥(Leo The Lion)”标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 体育 队——雄狮队。几年之后,高德温影业公司与米特罗影业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业公司合并,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米高梅,并保留了雄狮利奥这个标识。
自此之后,共有5头狮子扮演“利奥”这个角色:最初的狮子名叫“斯拉特斯(Slats)”,“统领”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无声影片;第2头狮子名叫“杰基(Jackie)”,是米高梅“雄狮军团”中第一个被观众听到怒吼声的成员。由于仍处在默片时代,当雄狮利奥的标识在大银幕上出现时,相关人员会用留声机播放杰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杰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头狮子;第3头狮子名叫“坦纳(Tanner)”,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当时杰基仍然出现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头狮子没有名字,鬃毛非常浓密,但被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第5头狮子就是自1957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利奥。米高梅的座右铭是“为艺术而艺术”。
3. 20世纪福克斯:探照灯Logo
1935年,20世纪影业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 )与福克斯影业(Fox Film)公司(当时主要是一家影院连锁公司)合并成一家新公司——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连字符随后被取消)。
最初的20世纪标识是1933年由著名山水画家小埃米尔·科萨创作的。合并之后,科萨用“Fox”替换“Pictures, Inc.”,便形成现在的标识。除了这个标识外,1968年影片《决战猩球》末尾处出现的坍塌的自由女神像的绘景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福克斯影片的开场序曲《20th Century Fanfare》与标识的知名度也是不分伯仲,这首序曲由阿尔弗雷德·纽曼创作,他后来成为联艺公司(United Artists)的音乐总监。
4. 派拉蒙标识:雄山
1912年,阿多夫·佐科尔与影院巨头丹尼尔·弗罗曼和查尔斯·弗罗曼兄弟联手创建了Famous Players电影公司,也就是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前身。派拉蒙的雄山标识最初不过是W.W.赫德金森与佐科尔会面时的涂鸦之作,雄山的原型是他小时候生活过的犹他州的本·罗蒙德山(后来的实景标识可能是秘鲁的阿特森拉杰峰)。
派拉蒙的雄山是好莱坞电影公司标识中 历史 最为悠久的。最初的标识共有24颗星,象征派拉蒙当时的24名签约明星,现在的星数为22颗,但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减少星数。此外,最初的绘景也被电脑合成的山峰和星星所取代。
5.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标识:WB盾牌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是由波兰移民——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这4个犹太人兄弟创建的。实际上,他们出生时并不叫这些名字:哈里原名叫“赫斯兹”;阿尔伯特原名叫“亚伦”;山姆原名为“斯穆尔”;杰克原名叫“伊特扎克”。在改成“华纳”前,他们最初姓什么现在也已成为一个谜,一些人认为是“温萨尔”、“温斯科拉瑟尔”或者“艾克尔鲍姆”。
最初的时候,华纳兄弟在吸引优秀演艺人才方面陷入困境。1925年,在山姆的力劝下,华纳兄弟拍摄了第一批有声长片。据说,在听到山姆的建议时,哈里曾问到:“有谁愿意听演员们开口说话吗?”现在看来,哈里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有声长片的推出了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大大提升了华纳兄弟的知名度。随着时间的迁移,华纳兄弟的标识WB盾牌曾多次经历修改。
6. 哥伦比亚标识:手持火炬的女人
1919年,哈里·考恩、杰克·考恩两兄弟与乔·布兰迪共同创建了考恩-布兰迪-考恩电影公司,也就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前身。“考恩-布兰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咸牛肉加卷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买下了布兰迪的全部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手持火炬的女人”这个标识是1924年设计的,但这位女模特的真实身份从没有得到证实,虽然有10多名女性声称就是标识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传中,贝蒂·戴维斯称克劳迪娅·戴尔就是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杂志又将哥伦比亚女演员阿米莉娅·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阳时报》则认为在哥伦比亚做群众演员的简·巴塞洛缪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于哥伦比亚的标识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所有3种说法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当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标识是1993年由迈克尔·迪斯设计的,他受索尼影视 娱乐 有限公司的委托,让“火炬女郎”的形象回归经典。虽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贝宁就是当时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却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妇和壁画家詹妮·约瑟夫。迪斯并没有直接采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电脑生成的特征创造了一张“合成脸”。
我是烟轻水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好莱坞做为电影界中最高级别的存在,它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也是百花齐放,出产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今天我就来说一下好莱坞最出名的五大电影公司。
一、迪士尼电影公司
迪士尼电影公司成立于1923年,创始人华特·迪士尼。迪士尼电影公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主要作品有《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兽大学》《飞屋环游记》《冰雪奇缘》等。
二、派拉蒙电影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成立于1912年,创始人阿道夫·朱克和杰西·拉斯基。主要作品有《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星际迷航》《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
三、华纳兄弟 娱乐 公司
华纳兄弟 娱乐 公司成立于1918年,创始人是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四兄弟。主要作品有《哈利波特》《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超人:钢铁之躯》《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等。
四、环球影片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成立于1912年,创始人是卡尔·莱姆尔。主要作品有《寂静岭》《速度与激情》《侏罗纪公园》《憨豆特工》《神偷奶爸》等。
五、米高梅电影公司
米高梅公司成立于1924年,由米特罗公司、高德温公司、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并而成。主要作品有《007》《终结者》《霍比特人》《汉尼拔》《律政俏佳人》等。
⑹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
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
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韦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
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当年下的两个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
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60年,女演员乔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洛杉矶的地铁开通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6)法国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象征扩展阅读:
电影工业——
20世纪初,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开始迁向加州,原因是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当时已经有电灯了,但当时的电灯还不够亮,当时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此外当时托马斯·爱迪生持有电影的专利,而加州离新泽西非常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
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诉讼。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来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来的晚,这样一来这里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
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⑺ 法国电影新浪潮与美国好莱坞的区别
法国新浪潮电影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充满主观性与抒情性,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多变。我觉得它就是反对好莱坞电影的固定模式的。好莱坞电影处于资本主义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体制下,以市场和观影者为导向,影片绝大多数为叙事电影,拥有完整合理的故事情节,编剧的作用非常重要,近年来多使用特技等技术手段;另外,好莱坞电影以明星为卖点的特点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所没有的。
⑻ 关于好莱坞
以下就是相关资料了:
好莱坞
美国有一个同巨大的财富和梦幻联系在一起的地方,这就是好莱坞(Hollywood)。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部,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的中心。
好莱坞最初只是一片村庄,20世纪初,美国电影制作中心由纽约逐渐移向阳光明媚的西海岸。1913年西席·地密尔在好莱坞大规模的拍摄活动和派拉蒙公司建成 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棚,标志着电影城好莱坞的诞生。随后,好莱坞迅速成长为 美国和世界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成为美国电影工业体系的代名词。这一工业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制片厂制和明星制基础上的。大制片厂制作为好莱坞电影独特的制作方式,其特点是:发展大而全的垄断性企业,例如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等八大公司就大多是集制片、发行和放映 于一体的大型垄断企业;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强调集体合作,消解个人作用;实
行制片人专权制;突出演员作用,这便形成了所谓的明星制。明星制是制片厂为保证高额票房收入而创制的,对明星而言则意味着名利双收和长期被固定于某一类型的角色中。
直到40年代好莱坞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电影梦幻基地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开始衰落,电视的兴起和反垄断法的实施导致了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好莱坞在衰退中,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了电视制作。60年代末7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业开始复兴。从8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美国电影业又以其巨额的投资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好莱坞重又恢了世界影业霸主的地位。
影片有;
科幻片
科幻片起源于法国,革新于德国,全盛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科幻片的兴旺发达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幻片的特点全面形成。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科幻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标志是:题材广泛,贴近现实;人类与外星人的关系由紧张渐趋缓和,由对抗变成对话;特技手法跃入数控时代。1977年,《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执导)和《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执导)问世,形成了美国影坛“科幻三杰”的格局,把科幻片的创作再次推向波峰。
音乐片
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乐片是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此片一出,各大公司纷纷仿效,相继推出各自的音乐片。
西部片
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具有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它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的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
就这么多了。资料更多的自己再去找找看,不难找也挺多的。
⑼ 新好莱坞时的电影艺术特征是什么
1、体现对生命的反思。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对民众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骄傲、自由的美国精神,经过越南战争对美国民众内心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社会、人性、生命等问题。
此时新好莱坞电影将战争等题材的影片般上荧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隐喻、象征,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的反思。
2、关注边缘人群。
在美国文化中,妇女、黑人以及瘾君子、同性恋、精神病患者都是边缘化的人群。新好莱坞电影开始关注这些边缘人群。
如女性题材的《末路狂花》讲的是主人公因失手打死一个试图强奸的男子走向逃亡的两名女性形象,影片中两位女性在逃亡中与警察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电影结构
1、沿袭传统的叙事结构。好莱坞电影的叙述结构大多比较简单,电影一般由一条或者两条线索构成,这与美国文化中不被束缚的原则有关,往往复杂的叙述线索得不到较高的认可。
2、后现代的叙事方式。
新好莱坞的导演对电脑电脑特技的应用消弱了影片的叙事,新好莱坞电影大多采用多线索叙事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的产生让观众感觉更新颖,能够从多种角度表现事物本身,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当中
⑽ 印象学派电影特点
1。印象主义电影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2。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存在
二十年代的法国,先锋派的电影导演正统治着整个法国的银幕世界。从1917——1928年的十年中,在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了众多的电影流派,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影文化现象,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而这场电影的先锋运动是从印象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为开始的。这一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印象主义画论主张作品的诗意来源于生活的原态。在这样的美学观念下,印象主义大师坚持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可以说,印象主义画派成为了20世纪最客观的画派。正是基于此点,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提出了所谓的“上镜头性”。这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电影艺术的宣言。印象主义的电影大师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现实中,运用摄影机,这种新兴的艺术抒写体,探索一种偶然呈现的现象——瞬间现象的构成方式,试图捕捉到弥散于空气、阳光,流动的河流以及日常生活场景中正发生瞬间变化的事物的形貌特征。这是一种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印象主义电影工作者所追求的是作为创作者主体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追求瞬间印象或是对客观事物的首要记忆。正是在这种突出个体感悟的情况下,原有的电影全程式的抒写方式被打破了,艺术家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则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印象主义电影学派诞生的法国正是电影的发源地。当卢米埃尔将火车进站的全程记录下来的时候,人们仅仅惊叹他的技术奇观,至多将电影视为“科学的珍品”,而没有注意到影像当中光与影的结合所孕育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可能性。当印象主义电影大师完成了卢米埃尔电影的延伸之后,我们看到了印象主义在现实中的美学观念。正如路易.德吕克所讲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拍电影,电影也应尽可能地拍生活”。毫无疑问,德吕克强调了电影与生活之间的亲缘性,而这种亲缘性的提出有一部分是指向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欧洲“艺术电影”运动,以对抗那脱离生活的戏剧电影体系,并在这种对抗中强调了电影与生活/生命之间的关系,将视觉的运动/节奏转化为生命的本质。在这种转化中,电影的影像成为表现非现实的东西的最现实的手段。
另一方面,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崛起,特别是其有“第一个先锋派”之称的印象主义的崛起,可以说这个电影流派是多种现实因素的集大成。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先驱德吕克提出这个派别的前提是对法国电影工业的坍塌的忧虑。众所周知,电影作为大众传播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而二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叙事形式的成熟,以极大的竞争力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使法国电影工业走向崩溃,曾红极一时的“艺术电影”在戏剧化的死胡同中走向了死亡。印象派先锋电影正是作为反论,同时又具有振兴法国电影工业潜在意图的号召,成为电影艺术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归指,并将电影引向了本体化/个性化/创造性的精英文化圈。正是这种颠覆性的欧洲电影革命中,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印象派导演在接受印象主义美学的同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的经济潜意识和他们自身所受的经济压力,又使他们对电影工商业作出了不可避免的妥协。承如谢尔曼.杜拉克所言,“让电影商破产并不是给电影帮忙”。这样,印象主义电影便与法国“艺术电影”中所形成的类型加以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进程中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纪录影像的视觉美学思想的探索,最终,使电影真正地成为了一门艺术,开始摆脱了名著改编,使电影不再是过去美学的附庸物。印象主义电影大师们从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创作中寻找电影本体的契机,成为他们所提倡的“上镜头性”的有力依脱。因而,让.爱浦斯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影是在最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最非现实的诗情的艺术媒介。在这样的论断下,一种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叙事程式与光/影/运动/节奏/蒙太奇影像诗意的组合而生的影片不断地出现: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德吕克《狂热》……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很明确地看到情节剧与印象主义诗学的相结合。在这类影片中出于对制片商和观众的妥协,时常出现夸张且充满偶合的情节,强烈而陈旧的情感模式和人物关系。当看到爱浦斯坦的《美丽的尼维尔内斯河》时,可以欣喜地发现十年代“艺术电影”所不曾具有的亲自然性,在这里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和情感细致的表现,对大自然中流动的美的捕捉。但是,令人遗憾的却是那个十分突兀且落入俗套的、英雄救美的情节剧的叙事模式。这是一个“上镜头性”导演与左拉式自然主义小说在经历了先锋电影革命探索后的现实主义的出路,这种探索正为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庞杂话语的洪流中,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纷纷登上了电影艺术的舞台。但是,这种现代主义电影艺术的盛世之下,却面临着更大的危机。首先,是自身艺术的生存危机;其次,法国电影的工业出现了更为巨烈的崩溃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先锋电影导演开始正视自身的生存现实/法国社会的状况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危机。他们的创作开始向现实回归,由形式上的美学观转向面向现实的实践创作观。由此,纪录片成为了很多先锋导演的出路,伊文斯/卡瓦尔康帝等纷纷将个体的先锋艺术美学观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先锋电影导演,他们在思想上崇拜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奇迹。他们坚持在先锋电影的剧情片中寻找艺术生存的支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显然是最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艺术话语,这成为了先锋艺术者的最佳选择。弗戴尔/维果/雷内.克莱尔,特别是让.雷诺阿这个印象派画家比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再次开始了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探索,由先锋的电影形式/特技,回归于生活/自然的抒写,电影史名之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承如名称所释,他们再次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叙事范型与影像诗学联系在一起,对“上镜头性”进行新的挖掘,开始了“后印象主义影像”的现实主义探索。
3。印象主义电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象派电影。这是一个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电影学派。创立者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德吕克。
德吕克年轻时是小说家兼剧作家,见法国电影衰落太快才投身到了电影界,他英年早逝,所以印象派电影并没有存活多久并形成影响。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才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 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德吕克的《狂热》、《沉默》等影片,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信尔的《车轮》等。
4。印象主义学派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31日 13:50)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作为这一学派中心人物的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的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抒怀,并从中激发了他振兴法国电影的热情。他曾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杂志首页上以标语形式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时常在论述中运用“印象主义”一词,并于1918年创作了《西班牙的节日》(由谢尔曼,杜拉克拍成影片),成为印象主义学派最初的代表作品。德吕克从电影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他在《上镜头性》(1920年)一文中摄影制作者们要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创作要寻找真正适合电影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必须摆脱戏剧以及文学的桔梗,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七艺术”。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杜拉克的另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外国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