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英雄若兰》女性英雄勉励年轻一代,女性题材为何广受关注
电影《英雄若兰》女性英雄勉励年轻一代,女性题材为何广受关注?女性题材比较吸引人们的关注,所以才会如此受到好评。其次女性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微弱的,这档电影也在塑造一个传奇的英雄角色,把女性的形象变得伟岸。再加上现代的新女性跟之前的相夫教子已经不一样了,他们也可以干男人该干的活,所以说女性也已经变得越来越优秀。
女性什么都可以干,所以题材也越来越受欢迎
之前的时候女性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好像什么都干不了的样子,但是现在的女性什么都可以干,即便是男人该干的活,他们也能够去干。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状态,所以说这种女性的题材就越来越受欢迎了。每当提到中国古典女性时,我们总是满满的敬佩从女性角度来展现中国革命,这也是一种写作手法。
⑵ 请列举女性主义的电影
首先要了解女性主义电影的定义: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
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比较有名的几部有: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沉默(Tystnaden)》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时间:1963
出品国:瑞典/美国
《碧波女贼(Bandits)》
导演:卡耶-冯-嘉妮亚(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时间:1997
出品国:德国
片长:107min
《安东尼亚之家(Antonia's Line)》
导演:玛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片长:93min
《人·鬼·情》
导演:黄蜀芹
主演:裴艳玲
出品时间:1987
出品国: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
还有《末路狂花》、《时时刻刻》、 《钢琴课》、《尼基塔 》。
⑶ 赫本经典电影
奥黛丽赫本的十部经典电影
1.《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导演:威廉·惠勒
风情指数★★★★★
看点: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
如果没有奥黛丽·赫本,或许《罗马假日》只会作为一部平庸的二流爱情电影被少数人记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变得不同。23岁的赫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把这个电影变成了一个梦。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想着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画诗情的罗马邂逅这样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给自己谱写了人生童话般的开始。第一次担纲影片主演的她,就凭借该片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谓前无古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赫本和该片的服装设计海德共同设计的服装也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赫本在影片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将赫本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种后来被称为“赫本头”的发型也受到了无数时髦女性的青睐,风靡世界。赫本偏瘦的体型也使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
在摄影棚里观看影片样片的导演威廉·惠勒曾为赫本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一定会使她成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来,他的大胆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证明。
2. 《龙凤配》(Sabrina,1954)
导演:比利·怀尔德
风情指数★★★☆
看点: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上去,这是个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时的奥地利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两位当时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莱·鲍嘉与赫本配戏,使这部电影依然获得不俗反响。
此时的赫本虽然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但她毕竟只是主演了一部电影的新人,因此同两位红透半边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还是十分紧张。
脾气很大的鲍嘉瞧不起奥黛丽·赫本,说她不会演戏。在他看来,赫本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居然与他这位巨星配戏,简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静地默默忍受他对自己的蔑视。
不过赫本却因为饰演这部电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谱写了一段爱的篇章,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龙凤配》终于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的合作。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根据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编的电影。奥黛丽·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及亨利·方达共同主演。
这部电影曾经由于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无法按期拍摄的尴尬。在怀孕息影期间,赫本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越来越被书中的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动,想要塑造这一人物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身体状况又使得她犹豫不决。
导演劳伦梯斯则对赫本显示了足够的耐心,他决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后再让赫本出演这个苗条消瘦的年轻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导演的诚意深深打动,但是后来由于身体虚弱而小产,极度痛苦的她对是否拍这部电影又产生了动摇。
最终赫本强烈的职业责任心战胜了内心的软弱,丈夫菲热也认为扮演娜达莎的这个吃重的角色这件工作,可能会把那占据她全部心思的极度痛苦驱散,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影片得以顺利拍竣。
尽管影片的剧本由于改了又改,最终和原著距离已经相当大,再也谈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甜姐儿》(Funny Face,1957)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精妙绝伦的舞技
“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奥黛丽这样说,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美梦。
《甜姐儿》,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他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本却非常佩服。因为赫本习舞多年,甚至还曾决心献身芭蕾艺术,因此她的舞技让这位舞蹈之王也无法挑剔。阿斯泰尔对和赫本合作,将这出音乐舞台剧在银幕上完美再现也充满期待。他在影片拍摄前曾说,“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当然影片最精彩的并不是他们俩后来发展出来的恋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乐。
《甜姐儿》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由于她那精彩绝伦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尔搭档,影片又获得了成功。由于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儿”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5.《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导演:弗·辛尼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非洲
《修女传》改编自根据真人真事而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影片讲述了一个修女的故事:少女嘉百丽进入一个比利时的女修道院而成为修女路加。然而在比利时刚果医院曾帮助过福隽纳提医生的路加在二次大战爆发后, 却因为一些规条, 让她无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临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为了塑造好人物,奥黛丽专程去见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一位伟大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修女,从中汲取了演好这一角色的必需的精神养分。因此她刻画角色的心灵冲突相当传神,令人信服的诠释了一个虔诚正直的修女何以会愤然还俗。影评家认为本片是她演技发挥最好的影片之一,她因此获得了当年的纽约影评家协会和英国影艺学院的最佳女演员奖,并继《罗马假日》、《龙凤配》之后第三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拍摄外景,剧组来到非洲。赫本开始不习惯这儿的气候,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非洲。她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纯朴最善良的人们。
大导演弗·辛尼曼匠心独运,使该片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修女传》重又把赫本推上万人瞩目的高峰。
6.《蒂芬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妓女形象
奥黛丽在坐月子期间读了电影剧本《蒂芬尼的早餐》,这是乔治·阿克塞尔罗德根据特鲁曼·卡波特的著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故事主要是围绕一个名叫霍莉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年轻的卖笑女子,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派拉蒙公司把拍摄此片列入计划,聘请奥黛丽·赫本担任女主角。请年轻有为的导演布莱克·爱德华执导。开始时,奥黛丽一想到自己要演这部电影就心中紧张,因为这部片子有许多令人厌恶的外观,女主人公那乌七八糟的生活方式也使她反胃。毕竟霍莉这个形象和她以前饰演的清纯无邪的形象有相当距离,赫本也担心观众无法接受。
但是,赫本凭借出色的演技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她在表演时,并没有将她本人的风度,气质强加于霍莉身上,也没有把霍莉演成一个风骚、一无是处的女人。她塑造的霍莉性格饱满可信,鲁莽,稚气而又脆弱,开创了60年代电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并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影片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很多文化人所喜爱。《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有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电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
影片的插曲《月亮河》更是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不久前还入选为“二十世纪最经典歌曲”。
7.《谜中谜》(Charade,1963)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的多面才华
少妇蕾吉(赫本饰)在夫婿被人谋杀后发现自己也开始被三名男子追踪。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来夫婿生前曾经与四个人一同参与一项非法的勾当, 窃取并独吞了一笔巨款。当不明白赃款下落的蕾吉正苦于歹徒的骚扰时, 一个叫做彼得·贾许瓦(加利·格兰特饰)的男子的出现了,并协助她逃离一次次危险。蕾吉感激彼得,对他倾心不已,然而没想到最终真相大白,彼得竟是……
《谜中谜》这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它尝试把纤弱的奥黛丽·赫本陷于恐怖的深渊之中,从而使赫本在这样的情境中流露出独特的女性美。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拍过此类影片的赫本来说,这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赫本依然获得了成功。
赫本通过影片也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才华,比如这部电影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话就是赫本自己加进去的。如在蕾吉邀彼得到家里坐的一场戏中,她很优雅地问:“你为什么不进来,我又不会咬你。”停了一下之后,她接着说:“除非你要求我。”另一幕则是赫本靠在格兰特的肩膀上哭泣,她抬起头看着他时,突然不按剧本即兴地说:“你看!我把你的西装都弄湿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别担心,它自己会干。”赫本非常喜欢两人之间有趣的对手戏。影评则说这部电影是“上乘的轻松喜剧片”。这也是导演杜宁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8.《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导演:乔治·顾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炉火纯青的演技
早在拍《蒂芬尼的早餐》时,奥黛丽就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一角。这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的的内容是:语音学家希金斯用一个贫苦的卖花姑娘伊莉莎做纠正语音、语汇和举止的试验,使她改掉方言土语和种种不文雅的举止,把她训练成一个看上去高贵、阔绰的斯文小姐,而最终希金斯本人也爱上了越来越迷人的伊莉莎。伊莉莎终于由蝶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舞台剧中的伊莉莎一角是由朱莉·安德鲁斯扮演的。当时的朱莉年仅18岁,有一副漂亮的女高音嗓子,因此音乐歌舞剧《窈窕淑女》在百老汇演出大获成功。但是,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决定选择知名度更大的赫本。
然而影片正式拍摄时赫本却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由于这部影片是根据舞台音乐歌舞剧改编的,所以歌曲不少。伊莉莎要唱许多支歌。奥黛丽虽说在《甜姐儿》和《蒂芬尼的早餐》中唱过歌,但在目前这部片子里,奥黛丽的声音却远不能胜任。音乐导演向她摊牌了,告诉她说,她花了数周所录的歌曲统统作废,每支曲子都得找别人唱,重录。为这事,奥黛丽心情沮丧自不必说。
然而除此之外,赫本的表演精彩非凡,无论是朴直而缺乏教育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淑女,她演来游刃有余,恰到好处,这证明赫本的艺术造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遗憾的是,该片虽受到影评家和观众的推崇,成为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金奖,然而成就最大的赫本却未能获奖。
9.《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1967)
导演:梅尔·菲热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奥斯卡影后提名
1967年拍的《等到天黑》(又译为《盲女惊魂记》)是赫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悬念气氛不亚于希区柯克的力作进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渐趋化境的表演技艺。
她饰演一个瘦弱的盲女人,要对付闯入家中的强壮歹徒,并凭借智慧最终取胜。那么,这位盲女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原来她把灯泡打碎,切断电源,使对手陷入黑暗之中。因为这是她的家,她已走过成千上万次。所以原本凶猛的歹徒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成了“盲人”。这样的情节设置,为表演提出了许多难题:比如她拿东西,既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象在陌生地方那样跌跌撞撞。无疑,出演这样一个角色,对赫本来说又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挑战。
为了体验盲人生活,找到真实感觉,赫本到盲人学校请教老师,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对眼睛有害的隐形眼镜。最终在影片中奥黛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动过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0.《直到永远》(Always,1989)
导 演:斯皮尔伯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早已有着“人间天使”美誉的奥黛丽·赫本终于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真真切切地演了一回天使。这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飞行员彼特似乎一心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亲近他的人的感情需要视而不见,并且从不对女友说出自己的爱。而他的女友多琳达则是一个野丫头,她总是一身飞行员装饰,不故作温柔,还喜欢同飞行员们一起喝酒。当彼特最后一次飞行开始的时候,他对多琳达说了那几个字,但却被飞机的引擎声盖住。在行动中,彼特为救最好的朋友阿尔而牺牲了生命,不过,他的魂魄却被一位叫哈普的天使带回这个世界。起初,他为失去心爱的女人而绝望,但最后他促成了女友与别人相爱后,才安心地离去。
赫本在片子饰演的就是那个一身白衫的天使,雍容高贵,令人怀念,并且整部影片在斯皮尔伯格的精细镜头设置下,唯美而华丽,让人赏心悦目。尽管在这部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的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作为她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影,还是值得赫本迷们深深怀念,看着作为银幕上天使的她,也想着同是天幕下的她。
转人家的 我只看过1.2.3.6.8
⑷ 我想知道有什么电影是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谢谢大家了,我只要片名就可以了
钢木兰花
末路狂花
阮玲玉
油炸绿番茄
杨朵 yentl
⑸ 《末路狂花》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
《末路狂花》被称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电影代表作,这部影史留名的经典佳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7分高分,好于94%剧情片,好于97%犯罪片,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片能获得这样的评价呢?
整片几乎全部的剧情都发生在那辆高速奔驰的1966年绿色雷鸟敞篷跑车上,它飞驰着越来越远也带着我们主人公姐妹的心飞的越来越远越来越自由狂野。
综上所述,《末路狂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女性主义经典之作。
⑹ 解放的潘多拉女主角是谁
剧情片《解放的潘多拉》的女主角是Charlotte Alexandra。
Charlotte Alexandra是一名英国演员,1955年5月4日出生于英国,以美貌著称,在70年代中后期拍过几部争议性较大的电影,由于经常在法国电影出演角色和流利的发音经常被误认为法国人。
Charlotte Alexandra代表作品:《不道德的故事》(1974)、《The Acrobat》(1976)《解放的潘多拉》(1976)、《再见艾曼妞》(1977)、《绅士不设防》(1987)等。
(6)法国女性解放电影扩展阅读
《解放的潘多拉》是由凯特琳·布雷亚执导,是凯特琳·布雷亚的处女作,Charlotte Alexandra、Hiram Keller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如何大胆探索她的性欲的故事。
因为其大胆的特写镜头,在保守的70年代被法国著名的《费加罗报》批为“对身体亲密关系的公开展示和玷污,使女性蒙羞"而呼吁禁演。因此在法国被冷冻了24年,直到2000年才得以公开上映。
⑺ 描述女性内心情感,女性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1、《乱世佳人》(1939)(又译:飘)——坚强
文学名著改编,得到很多女性读者的喜爱。而影片则同该书一样出色,曾荣获第12届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
导、最佳剪接等七项大奖,这些奖项得任何一个都足以引起人们观看得欲望。克拉克
•盖博和费雯•丽在片中演对手戏,就算你不在乎这些导演技巧,艺术指导什么的,
光是这两个大明星的表演和耳熟能祥的经典配乐就能够使这近4个小时的影片变的不
那么冗长。片中突出的郝思嘉的坚强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
2、《钢琴课》(the piano 1993)——沟通
获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
剧本奖。影片导演简.坎皮恩(campion jane)也是女性,用女性思维和感受去拍一
部女性题材影片,应该更符合女性观众口味。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演霍利.
亨特(hunter holly)饰演的哑女,只靠动作 和表情就能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最后
艾达在船上把钢琴推入海中,她也由于绳子缠绕被拉入海中,在深蓝的海水中下沉,
下沉……把她的沉寂带入海底,也把痛苦的记忆沉入海中,给人以很强的震撼。
3、《蒂凡尼的早餐》(1961)——虚荣
最初知道这部片子还是源于片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插曲《moon river》( < <
月亮河 > >)这首歌前不久还入选为“二十世纪最经典歌曲”。奥黛丽.赫本塑造
的霍莉性格饱满可信,鲁莽,稚气而又脆弱,开创了60年代电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
河。男人没有不喜欢奥黛丽.赫本的,而该片的摄影师是弗兰茨•普兰纳——这是奥
黛丽最喜欢的摄影师,他把奥黛丽拍得十分漂亮。奥黛丽.赫本在片中边弹边唱《moon
river》的形象被评为是她最令人心动的形象。作为女性观众,是不是更应该看看,
以便使自己更动人呢?而把本片作为必看的影片还并不只因为此,虽然该片不是一部
女性题材影片,但片中突出的主题--反对“虚荣”和“金钱至上”使其绝对应该被
列入女人 必看的影片之中,从1961年至今以及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该片都有着
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4、《简爱》(琼•芳登主演)——尊严
她说:“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
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听到这个声音,并且看到时光流逝当中它在如此众
多的心灵中泛起的回响的波纹。虽然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经典名著并不会因岁
月流逝而变的黯淡,当初该片影响了一大批知识女性,如今,它还是拥有大量喜欢简
爱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爱情,如果她象简•爱一
样,爱情会使她变美。
5、《白领丽人》(又名《上班女郎》)——才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美国又一个女性就业热潮的出现,好莱坞表现职业女性遭遇和
经历的影片也进入了多产期,由迈克•尼科尔斯导演的《打工女郎》就诞生在这一时
期,该片以喜剧 的方式为职业女性制造了一个美妙的梦幻。这是典型的上班题材影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上班一族,而该片正是一部反映职业女性工作生活的影片
。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借以此片激励众多有才华的白领丽人,通过努力,必
将获得成功。
6、《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亲情
孀居的中年妇女奥罗拉•格林威溺爱女儿艾玛,但又有些主观、专横,对女儿的事干
涉过多。女儿渴望过独立生活,与英语教师汤姆斯•霍顿结婚 后,搬到另一个城市居
住。后来,奥罗拉与住在隔壁的退休宇航员加勒特•布列德洛弗产生了感情,身心变
得年轻起来,可以和女儿象姐妹一样互相沟通,但不久女儿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本片
获第56届(1983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男配角奖,并被认为是80年
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看时自备手绢……
7、《紫色》(color purple,the)——苦难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胡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在片中饰西莉,恐怕当初
所有看过该片的人谁也不会想到饰演如此悲剧性人物的胡比.戈德堡日后会出演搞笑
的喜剧电影《修女也疯狂》系列,并以搞笑风格主持奥斯卡颁奖典礼!不过可惜的是
该片获11项奖的提名,最终却一无所获,有评论说该片过于情。不过由此也可以吸取
一些教训,那就是--不要试图包揽奥斯卡所有奖项而兼顾影片的方方面面,还不如
只搞几样突出的,这样更容易获奖。
8、《末路狂花》(thelma &louise 1991)——女权
美国1991年夏季10大卖座片之。
9、《20 30 40》
由香港转飞台北的班机上,三十出头的空姐想想和她的同事,正聊着感情生活,想想夹在两个男友之间难以取舍—一个是成熟的医生,可惜是有妇之夫;一个是年轻单身的录音师,可惜不够成熟。
同时,四十出头的lily也在那一班飞机上,她和丈夫及十七岁的女儿一起出国观光回来。这班飞机上,还有二十岁的小洁,这是小洁第一次单独旅行,她来到台湾,想在台湾实现她当歌手的梦想。
于是这三个女人的感情物语就在这个城市开始蔓延开来……
《钢琴课》强力推荐!
⑻ 值得女生必看电影
一、初恋:《情书》
生活给不了的,电影可以给你。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逐梦想的旅程,在某个时间点上,一个人遇到一个人,他们一起成长,相互鼓励,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长,有遗憾,这就是人生。各自梦想实现之时,发现梦想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假如可以重来,我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吻你,推掉工作来看你的第一次表演,随你搬到巴黎去,巴黎也有好的爵士乐,在把孩子丢给保姆的夜晚,开车带你去吃饭,然后一起走进酒吧,听别人弹奏我曾经做梦都想弹奏的曲子。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但电影和想象里有!
⑼ 女人十大必看经典电影有那些
1《乱世佳人》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
编剧:西德尼·霍华德/Oliver H.P. Garrett/本·赫克特/乔·斯沃林/John Van Druten/玛格丽特·米歇尔
主演:克拉克·盖博/费雯·丽/托马斯·米切尔/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39-12-15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费•雯丽 饰)爱上了另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艾希礼(李斯利•霍华德 饰),遭到了拒绝,为了报复,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艾希礼妻子梅兰(奥莉薇•黛•哈佛兰 饰)的弟弟查尔斯。
战争期间,斯嘉丽成为寡妇,失去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不再是当初的千金小姐;战争结束后,她又两度为人妻,嫁给了爱她多年的投机商人瑞德(克拉克•盖博 饰)。
然而,纵使经历了生活的艰苦,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感情仍然没有改变。艾希礼妻子梅兰的去世,给了斯嘉丽一个机会,一边是深爱自己的丈夫瑞德,一边是心心念念多年的艾希礼?斯嘉丽会给自己怎样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⑽ 关于女性思想解放的作品 书或者电影等
<<让女人自已说话:独立的历程 >>
【内容简介】
“让女人自己说话”,是建构妇女史的基本原则;发出“女性的声音”,在今天社会中兼有政治的和学术的双重使命。找回和重建女人的历史,不仅是史学的需要,更是女人找回自我,确立自主、自信的人生的必要基石。于此,海外女性主义学者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张从女人的立场出发,用女性的视角分析资料,“将妇女置于历史的主体地位来研究,通过重现一向被忽视的妇女的声音和视角,向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史学挑战。” 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上做妇女口述史,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史学中同样存在着如上问题。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被认知、女性的话语权利和能力一向被忽视、女性的声音很少得到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的关注,鉴于此,在我们这里,发掘和记录女性的历史经历和她们的声音,成为建构妇女史的重要部分
电影:女性《茉莉花开》
揭示出男性在影片中缺席的多重涵义,并通过对影片中三代女性命运及家庭的分析,引申出影片的女性独立主题,通过糅合心理学上的缺失和情结等理论,最终说明了片中女性的独立是由男性的缺席造成的。
女性独立电影《紫色》
希丽与南蒂是一对黑人姐妹。两个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但由于姐姐希丽被嫁到野蛮粗鲁的黑人埃尔伯特家中,姐妹俩被迫分离。在离别的时候南蒂对发誓“除了死亡,什么也不能把我们分开”于是南蒂无论到了哪里都会给姐姐写信,可是都被埃尔伯特扣押,直到有一天阿尔伯特的前妻,一个漂亮独立的黑人女歌星的到来,将希丽从几乎已经对残酷的虐待快要麻木的希丽解救出来。希丽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妹妹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