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这部2战题材的电影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
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么呢?
资金重新到位,工厂重新命名为埃马利亚。党卫军规定:雇佣犹太技术工人每天工资7马克,其他工种和女工每天5马克,但必须直接全部付给政府财政部门,犹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佣波兰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于是,犹太人成了辛德勒当然的选择对象。
招工处人头济济,斯泰恩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许多犹太人被送上了火车,辛德勒得知后火速赶往车站,机智地斥责德军军官,并在火车启动时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并把他留了下来,责怪他日后别忘带工作证,以免遭此横祸。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个个如惊弓之鸟。腥风血雨,其状甚惨。和情妇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妇,哽咽着恳求他离去。
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忧心忡忡。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领神会,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会给以令人满意的报答。
辛德勒来到普拉绍夫劳役营,乘机和斯泰恩见了面。斯泰恩告诉他到时别忘了给党卫军军官及家属的生日送礼,还必须按时孝敬财政部和军需局的人,党卫军司令部的费用每个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来换取获准开设集中营金属加工厂的权利。
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庆祝生日时,吹灭了五层高的蛋糕上的蜡烛并亲吻了身边的每个女人。工厂里的犹太姑娘带着一个犹太女孩,也捧着他们的蛋糕,代表全体工人祝他生日快乐,辛德勒也亲吻了她们,但他没料到由此却惹下了祸。
广播里传来了叫所有活着的犹太人立刻到广场集合的命令。刚从匈牙利来到集中营的犹太人不知道在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命运。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听军官说要脱衣检查身体,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台上,呆在闷罐车里的犹太人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口渴难忍。辛德勒给坐在月台上的戈特递上冰镇汽水后建议叫辆消防车来,用水笼头朝那些犹太人喷洒,以此取乐。于是,戈特吩咐士兵执行,犹太人纷纷用嘴去迎接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车顶多喷一点,注视着他的戈特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
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在他生日当晚无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犹太姑娘。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
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
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
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想用用另外300人替换。可是,辛德勒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头目终于松口了。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把假牙融化取出银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斯泰恩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银牙,把它打制成一枚银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质胸章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2. 狂怒真心好看,大伙喜欢看二战片吗
《狂怒》主演是布拉德·皮特。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8分,还值得一看,其中有一个坦克对决的场面,那个片段我反复看了几遍很精刺激过瘾。肮脏、压抑、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让新兵诺曼成长,这一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揣摩的看点。你可以试一下!
豆瓣中的简介:
1945年4月,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落下帷幕,战火正转向德国本土。绰号“战争老爹”的坦克小队队长唐·柯利尔(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刚刚与战友经历了一场殊死之战,疲惫和愤怒早已胜过了对战争的恐惧。休整期间,从没有过战场经验的打字员诺曼(罗根·勒曼 Logan Lerman 饰)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诺曼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无法坦然接受新战友粗鲁暴虐的一面。接到新的任务后,唐带领坦克小队前往下一个城镇作志愿,然而一路上却遭到德军顽强的抵抗。
最残酷的腥风血雨,让诺曼在悲伤、暴怒、惊恐和绝望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他也即将和战友们经历一场最难忘的殊死决战……
3. 一部关于二战期间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沦陷后同德国纳粹巷战的电影,名字叫什么在哪里可以看到谢谢。
《决战斯大林格勒》(德国)
Stalingrad
2006年出品
编剧:约翰内斯•海德
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
主演:托马斯•克莱彻曼、多米尼克·霍维茨
故事梗概:
1942年,德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在利好情势的刺激之下,希特勒不顾劝告,做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对德军命运最有决定意义的一项决定。从5月到7月,德军在获得了一系列胜利后,在南方重获战略主动权,开始向斯大林格勒推进,希特勒实施了他蓄谋已久的“蓝色计划”,从而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宣布,高加索的命运将取决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
时间来到1942年的深秋,几个不久前还在温暖的海滨休整中,尽情地享受着度假乐趣的普通德军士兵,被一阵急促的军乐打破了平静,大家急忙集合,在几个人受勋以后,他们匆匆登上了一列开往苏联的列车,随部队调往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严酷的考验。两名德国士兵汉斯和洛奴还满不在乎地在火车上打赌:谁可以保住生命。
经过多场战斗的摧残,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间,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此外,上校残忍苛刻的要求,几乎让士兵们失去了喘息的空间,他们不但要受到来自死亡和战火的威胁,还有上级的刁难,但是他们必须服从,这就是军人,最终,不堪忍受的士兵们将上校杀死在了雪地中,然后侵占了他的屋子。而此时他们才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他们自身的渺小,他们开始寻求反抗,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的举动。
然而最终德军的溃败仍旧像一场不期而至的大灾难,出于求生的本性,士兵们开始在雪地里跋涉,路上他们遇到了一群苏联难民,战争带给他们的同样是无尽的痛苦,战争摧毁了一切,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当他们最终捡到医生的证明赶到机场的时候,以为终于可以逃离这个人间地狱了。但是他们的磨难并没有结束,一群士兵试图搭上最后一班飞离斯大林格勒的飞机,然而,那些军官们依然凭借特权而早早地登上飞机,离开了这个鬼地方。
绝望的士兵奋力追赶着起飞中的飞机,因为他们知道,对于当时机场大多数未来得及撤离的人来说,他们的末日到了。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架飞机飞向了德国,但是他们的身体还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精彩视点:
这是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二战题材电影。德国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整部影片立意新颖,眼光独到,展示了空前宏大的战争画面,纷飞的炮火挟着腥风血雨,更衬托出了那些年轻士兵的渺小与无奈,同时细腻且不厌其烦地一再刻画人物的心理斗争和外在表现。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与饱满且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相辅相承,遥相呼应,令人震撼!
事实上,导演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战争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战争的残酷、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是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后人对这场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进行深深的思考。大量难得的史实影像资料,从“蓝色计划”的策划开始实施一一突进顿河,再从顿河到伏尔加河,直到苏联取得最终的胜利。
10月17日 15:20 电影频道播出 幸儿
4. 一部开场是宴会跳舞 接着开始下血雨的电影 下面是剧照
低俗怪谈 第二季 Penny Dreadful Season 2 (2015)
又名: 英国恐怖故事 / 潘妮的恐惧 / 恐怖怪谈
5. 10部必看经典二战电影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银幕。从二战打响到二十一世纪,在许多国家里,电影行业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对二战类型影片的拍摄。好看的二战电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10部必看经典二战电影,一起来看看吧!
10 帝国的毁灭
年代:2005年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国籍:德国
战争启迪:所有战争的实相都是人性善恶的对立,而胜利则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帝国的毁灭》是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影片从希特勒身边最后一任速记员的视角出发,以平实、客观的立场展现了这位战争狂人是如何在掩体中度过生命的最后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鲁诺·冈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苍穹下》,《帝国的毁灭》自上映之日起就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争议和非议!许多观众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虽然再怎么客观的重现也无法与真实的历史划上等号;再理性的影视作品也难免夹杂着主创人员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旧愿意相信《帝国的毁灭》里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人性的回归,虽然这种回归貌似迟了些、晚了些。但如果连战争狂魔希特勒都会忏悔,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战胜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战争的实相都是人性善恶的对立,而胜利则毫无疑问的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9 鬼子来了
年代:2001年
导演:姜文
国籍:中国
战争启迪:不懂也不愿参与战争的百姓却要付诸最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战争最为可悲、可叹之处!
二战之火烧遍全球,徳意日轴心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的发动着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战争。在亚洲中国成了主要战场,日军的铁骑已经踏上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实憨厚的平民百姓却全然不知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不懂也不愿参与战争的百姓却要付诸最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战争最为可悲、可叹之处!《鬼子来了》就是这样一部忠于事实、忠于写实、忠于客观反映的一部以二战亚洲战场为背景的优秀影片。
8 虎口脱险
年代:1966年
导演:杰拉尔·乌里
国籍:法国
战争启迪:拂去阴霾,让阳光、快乐和时间带走一切吧!
《虎口脱险》,一部经典的喜剧片,法式喜剧艺术的集大成者,一部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类二战题材电影。换言之,《虎口脱险》简直是一个奇迹!不同于《美丽人生》那般黑色喜剧和浓情**,《虎口脱险》真真正正的被法国人赋予了轻松、诙谐和幽默。杰拉尔·乌里与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费耐斯联袂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远的精神大餐。在校声和欢愉的同时,《虎口脱险》让无数人摆脱了二战因所带来的伤痛和苦难,似乎《虎口脱险》在传达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阴霾终将过去,希望必将到来!向前看,阳光依旧灿烂;鼓起勇气,让快乐充满生活!
7 英国病人
年代:1996年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国籍:英国
战争启迪:硝烟无情,人间有爱!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奥斯卡颁奖晚会上,这部由著名英裔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执导的《英国病人》一举夺下九项大奖!可以说,《英国病人》是上世纪末战争爱情题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亦是继《乱世佳人》、《魂断蓝桥》、《音乐之声》后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难忘的战争爱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国病人”只是一个简单的代称,而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隽永难忘的爱情故事。
爱令辞世的人永远被我们铭记,爱令活着的人更加珍视美好的生活与阳光!爱令我们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与痛苦,使我们不断的相信战火与硝烟终会散去,和平与光明必将到来!《英国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桥
年代:1957年
导演:大卫·里恩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桂河大桥》堪称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反战影片之一,该片在当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诸项提名并最终荣膺了最佳影片奖,从此导演大卫·里恩扬名立万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近代电影大师!
《桂河大桥》是那种可以看上几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时都会像第一次那样震撼人心。大部分战争电影都会在“正义”和“邪恶”问题上纠缠不清,但《桂河大桥》巧妙地回避了大是大非,从战争中的个体人性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升华。从表面上看,《桂河大桥》并无特长且波澜不惊,但在骨子里《桂河大桥》却充满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难怪大卫·里恩会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感慨颇深的说道:沿着这座大桥,没想到我来到了奥斯卡的颁奖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无疑是1998年最为重要的一部战争片。电影奇才斯皮尔伯格再次执导二战类题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更为复杂的营救行动。主角不再是德国商人,被营救者也由犹太人改变为普通士兵,不过我们很难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相对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场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结束时同样是在墓地的场景,似乎斯皮尔伯格在刻意传承着自己对战争、人性和死亡的一种独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导演更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在生命与命令面前,孰轻孰重?这恐怕是一个士兵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似乎是在一场罪恶的战争中始终都无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4 美丽人生
年代:1998年
导演:罗伯特·贝尼尼
国籍:意大利
战争启迪:不论何时,永远笑对人生!
这是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一部拥有着温暖质感、自然清新、生机盎然的经典二战题材影片!与《辛德勒的名单》有所不同,意大利国宝级男星罗伯特·贝尼尼所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全篇不带有一丝一毫的血腥和残酷画面。虽同属不折不扣的二战题材影片,但很明显《美丽人生》与许多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进行,意大利式的浪漫主义完完全全的让我们规避了残酷的战争实相。即便是纳粹集中营的恐怖气息也未能使该片蒙上任何阴影。或许,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来说,《美丽人生》才真是那些曾亲历二战者在心灵上最适当的一次修复、一次理疗、一份慰藉和一份满含人性的祝福和关爱!
3 钢琴师
年代:2002年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国籍:波兰
战争启迪:人性就像琴键,有黑亦有白!
《钢琴师》,迄今为止最为客观真实且最具文艺气息的一部二战题材影片!话说十余年前,斯皮尔伯格曾将《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本递交到波兰斯基的手中,寄希望于这位曾经亲历过二战的犹太艺术家能将《辛德勒的名单》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但罗曼·波兰斯基婉言拒绝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实在不敢回忆、不敢面对那段残忍而恐怖的经历和记忆!而十余年后,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终于鼓起了勇气、提起了摄像机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充满血腥、充满眼泪与嚎叫的华沙故事。
对于战争的描写《钢琴师》做得非常成功,罗曼·波兰斯基对影片的驾驭能力在该片中亦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善恶、坚强与懦弱的交织在波兰斯基游刃有余的掌控下显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钢琴师》在风格上力求写实、力求还原历史真实,而在感情上却真挚饱满、洋洋洒洒、催人泪下。残暴的战争与优雅的钢琴永远是最不和谐的两个音符,但在罗曼·波兰斯基天才般的指挥下,它们却配合出最令人震撼惊愕的奇特效果。或许是因为波兰斯基曾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原因吧,他的《钢琴师》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赎自我、安抚灵魂的一部人性战争电影!
2 辛德勒的名单
年代:1993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
在所有与二战有关的电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单》绝对是最为难忘的一抹黑白色记忆!在第66届奥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单》依据囊获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配乐等七项大奖,可谓二战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盖世经典作品!
在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地方却首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组织进行恐怖的种族灭绝行动的时代却也存在着像奥斯卡·辛德勒这样伟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种复杂人性的矛盾对立和终极冲突。是安逸享受财富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倾其所有尽到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很明显,奥斯卡·辛德勒无畏的选择了后者。在那充满迫害、充满死亡威胁的恐怖时期里,辛德勒散尽家财以工厂为依托保护了1200名犹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证明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岸。在西方世界讲究“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在东方国度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辛德勒的名单》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仅仅属于好莱坞、也不仅仅属于美国和西方社会,而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烧过二战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单》是全人类正视二战、反思二战、崇畅人性、拒绝战争共同的文化瑰宝!
1 最长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导演:拉里·佐纳克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
1944年6月6日,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天!我们**惯性的称之为D日!在65年前的这一天,盟军与德军在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海上登陆战斗。时隔18年,一部全景再现、真实描刻那红色一日的电影展现在了全世界观众的面前。它就是《最长的一日》!
《最长的一日》客观、细腻、真实的从盟军和德军两个角度再现了这对人类历史起着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一天,此片也堪称世界战争纪实类题材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其对战争的理解、反思、以及无与伦比的震撼效应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长的一日》也超乎了电影的范畴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当二战度过了1944年的6月6日后,全世界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一页是经典二战电影推荐
6. 关于二战的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因为那个送子弹的又多死了几个人啊~~~~
中文片名
拯救大兵瑞恩
英文片名
Saving Private Ryan
更多中文片名
抢救雷恩大兵
雷霆救兵
影片类型
动作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片长
170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捷克语 英语 法语 德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评级
Rated R for intense prolonged realistically graphic sequences of war violence, and for language.
级别
Portugal:M/12 Finland:K-16 Germany:16 Iceland:16 Sweden: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Canada:PA Canada:13+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Norway:18 Singapore:NC-16 Chile:14 Canada:14 Australia:R Italy:VM14 Malaysia: Netherlands:16 Singapore:R Argentina:16 Finland:K-14 Ireland:15 Canada:18A Singapore:M18 Denmark:15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Switzerland:16 Mexico:B Brazil:18 New Zealand:R15 Israel:PG
制作成本
$70,000,000 (estimated)
票房成绩
美国本土票房$216,119,491
海外票房$224,700,000
全球总票房$479,300,000
拍摄日期
1997年6月27日
演职员表
导演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
罗伯特·罗达特 Robert Rodat .....(written by)
演员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Captain John H. Miller
汤姆·塞兹摩尔 Tom Sizemore .....Sergeant Mike Horvath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Private James Francis Ryan
爱德华·伯恩斯 Edward Burns .....Pvt. Richard Reiben
亚当·戈德堡 Adam Goldberg .....Pvt. Stanley Mellish
范·迪塞尔 Vin Diesel .....Private Adrian Caparzo
巴里·佩珀 Barry Pepper .....Pvt. Daniel Jackson
吉奥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T-4 Medic Irwin Wade
杰瑞米·戴维斯 Jeremy Davies .....Cpl. Timothy P. Upham
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Sergeant Hill
克里·约翰逊 Corey Johnson .....Radioman
约翰·沙拉恩 John Sharian .....Corporal
哈里逊·杨 Harrison Young .....Ryan as Old Man
特德·丹森 Ted Danson .....Captain Fred Hamill
制作人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procer
Ian Bryce .....procer
Bonnie Curtis .....co-procer
Kevin De La Noy .....associate procer
Mark Gordon .....procer
Mark Huffam .....associate procer
Gary Levinsohn .....procer
Allison Lyon Segan .....co-procer
原创音乐
约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
摄影
Janusz Kaminski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Michael Kahn
选角导演
Denise Chamian
艺术指导
Thomas E. Sanders .....(as Tom Sanders)
美术设计
Tom Brown
Ricky Eyres
Chris Seagers
Alan Tomkins
Mark Tanner .....(uncredited)
布景师
Lisa Dean .....(as Lisa Dean Kavanaugh)
服装设计
Joanna Johnston
视觉特效
斯蒂芬·范米尔 Stefen Fangmeier
副导演/助理导演
Daisy Cummins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Catherine Dunn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Adam Good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Toby Hosking .....assistant director
Martin Krauka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rgio Mimica-Gezz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Barbara Mulcahy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ish unit
Hannah Quin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Karen Richards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ndrew Ward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剧情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海滩时,一小队由约翰·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饰演)率领的美军士兵却深入敌区,冒著生命危险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雷恩(麦特·戴蒙饰演)。詹姆斯·雷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幺,他的三名兄长都在这次战役中相继阵亡。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面对随时降临的各种危险,他们逐渐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雷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尽管他们心存疑惑,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评论
The mission is a man.
In the Last Great Invasion of the Last Great War,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or Eight Men was Saving... One.
The were only one man left in the family, and the mission was to save him
I'll see you on the beach!
The movie that inspired to the world to remember
战争片中的里程碑。
——《洛杉矶时报》
演员们的表演全都无可挑剔。
——《阿波罗导报》
50多年前的惊天动地
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整个海滩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导演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的关系和人性的表现。评论普遍认为此片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
逼真与写实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另一方面,影片探讨了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一个难题,用8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究竟是否应该?从这一点一下提高了影片单纯作为纪实性电影的品格,从而更深层的挖掘了战争中的正义和人道精神。
总结
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幕后制作
【战争+人性】
说到著名编剧罗伯特·罗达特(Robert Rodat)创作本片剧本灵感的来源,与诺曼底登陆战役50周年纪念和罗达特儿子的降生密不可分。罗达特回忆说:“关于诺曼底登陆的书籍不胜枚举,儿子降生时,我恰巧正在读这些书。那时,我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小镇里。每天早上,我都要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出去散步。小镇中心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为国捐躯的小镇英雄们的姓名。从中可以看出,几乎在每次战争中都有同胞兄弟一起血洒疆场。在战争中失去一个儿子已然非常痛苦,而同时失去几个儿子的悲恸更是可想而知。”罗达特将自己对影片的构思告诉给制片人马克·戈登(Mark Gordon),戈登认为这是一个既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可以深刻剖析战争中人性弱点的好故事。1994年,罗达特和戈登连同制片人加里·莱文森(Gary Levinsohn)一起将这个构思发展扩充为剧本。随后他们将剧本分别送给大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他们一直认为最适合担纲主演的汤姆·汉克斯。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汉克斯说:“我一直对二战历史很着迷,而且一直在寻找能够从人性或人类情感经历而不只是从战略行动上来描绘整个二战的书籍与材料,而《拯救大兵瑞恩》的编剧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交情莫逆,两人一直希望能够携手合作,本片终于让他们梦想成真。“能和汉克斯合作我很兴奋,我对他一直十分敬仰,而这次拍片的经历使我对汉克斯的为人和演技都更加钦佩。汉克斯经常能够提出一些重要建议,而当我阐明塑造角色的看法时,他总能虚心聆听,”斯皮尔伯格说。
【魔鬼训练】
为了将这些平素养尊处优的演员们造就成训练有素的军人,剧组可谓煞费苦心。为此他们找到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戴尔·戴伊,戴伊说:“我相信在为国家而战斗的军人们心中都有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热血豪情。演员们必须亲身经历一下军人们的艰苦生活才能充分理解这种感情。”于是演员们被带到了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们每顿饭只吃罐头食品,在泥水中匍匐前进,甚至睡在冰冷、泥泞的地上,戴伊说:“如果有成效的话,演员们在训练结束时就应该对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所做出的牺牲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
从一开始,演员们就进入到影片的环境之中,他们以各自饰演角色的名字相称,每天学习大量军旅常识,在为期10天的训练中,演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战本领、单兵战术和二战时军队的暗语和手语信号,迪塞尔说:“我们对这些作战技能了如指掌,感到进入了角色。我们还掌握了如何熟练使用武器,甚至可以蒙住双眼熟练拆装M-1步枪。”
“从本质上说,我们要以一个士兵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但要真正成为这样的人的确很难,”吉奥瓦尼·瑞比西感慨道,“我们风餐露宿,负重40磅的装备急行军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时,而且你根本无法入睡,因为在帐篷里你会冷得发抖。但经历了这些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汤姆·塞兹摩尔承认他开始并不想参加军训,但通过训练,他终于明白,军旅中仅靠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团队精神是胜利的根本保障。塞兹摩尔说:“如果一名队友有了麻烦,那么你就必须停下来帮助他,这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始拍片时,彼此之间的感情将我们维系成了一个整体。”
汉克斯说:“我们扮演的这些士兵都已心力憔悴,想回家的情感日渐增加。我认为如果没有戴伊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到位。他向我们一直灌输一种概念,那就是当你认为不可能做到时,其实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面临抉择时,人们一定要果断做出决定。”
【重现诺曼底战场】
重现50多年前诺曼底登陆的恢宏场面是斯皮尔伯格和摄制组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最棘手难题就是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奥马哈海滩--这片昔日的战场如今已经成为受到保护的历史遗迹,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己变得面目全非。美工汤姆·桑德斯等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的很多海滩,最终在爱尔兰发现了一处非常完美的狭长海滩。这片海滩沙质很好,海水的颜色是金黄色,而且还背靠险峻的悬崖,一切都与诺曼底颇为相似。桑德斯和他的人马将这片爱尔兰海滩迅速变成了德国人固若金汤的诺曼底海滩。在海滩上,他们设下各种障碍;在海岸上,修建了布满铁丝网的防护墙和位置隐蔽火力强大的地堡。
制片人伊安·布莱斯(Ian Bryce)面临的更困难的任务就是找到二战时使用的登陆艇。布莱斯说:“坦克和其它武器应有尽有,唯独登陆艇奇缺。我们在英国和苏格兰四处寻找,仅发现了几艘。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美国加州的棕榈滩竟发现了大量这种登陆艇,随后这些船被运到英国,然后重新粉刷一新,参加登陆的拍摄。”
拍摄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当然需要很多临时演员,爱尔兰军方派出了750名士兵协助拍摄,其中居然有很多人参加过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的拍摄。
服装设计师乔纳·约翰斯顿重新设计制做了3000套以假乱真的军服,还找到二战时为美军制作军靴的公司,让他们按当年的样式重新生产2000双,然后将所有军服和军靴进行特殊处理,以显得经过无数次战斗的洗礼。道具师西蒙·阿瑟顿花了3个月的时间收集、订制了2000件拍摄使用的武器,阿瑟顿每天都对枪支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查看枪栓是否被沙土或一些废弃物卡住,以确保万无一失。安全间题是剧组最关心的问题,特效总监内尔与斯皮尔伯格密切合作,根据爆炸点的位置来确定演员的移动路线,他们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探测爆炸物的安全性,并且和演员们一起演练了多次,力求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真实镜像】
为了增加真实感,斯皮尔伯格用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片头25分钟的登陆场面。他在拍摄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节,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手提摄影机跟踪登陆的士兵们进行近距离拍摄。斯皮尔伯格说:“这样我就像一个跟随士兵上战场的战地记者,可以真实拍摄整个登陆场面。”
斯皮尔伯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再次合作,斯皮尔伯格称要将影片拍成1944年6月6日当天实地拍摄的彩色战地纪录片。为此卡明斯基从摄影机镜头上取下保护镜,使这台现代摄影机接近于40年代的老式机器。没有了保护镜,光线可以直接进入镜头并反射开来,比原来更加分散和柔和。同时,这位摄影师还将胶片底片进行特殊处理,淡化色彩,最终形成了影片中的效果。
汉克斯说:“以前,我从没体验过那种肾上腺素骤然分泌的感觉,因为一开拍,整个拍摄场地一片混乱。人们不断倒下,炸弹就在你附近接二连三的爆炸,我可以想像到当年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成批倒下的情景,我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我们知道这都不是真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真正恐惧”。伯恩斯补充说:“我们在整部影片拍摄的开始就拍登陆战役的镜头,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在拍摄以后的战斗场面时的态度。没人会预想到登陆的场面有多么恐怖,你会真正感受到当年士兵们需要勇敢面对的生死考验。”巴里·佩珀说:“那天坐在登陆艇上遥望爱尔兰海滩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二战时的士兵,我开始胡思乱想,我能体会到多年前士兵的心中是多么的恐惧,他们疲惫不堪,浑身湿透,然后跳下登陆艇,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密集的子弹。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伙伴死在身边,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爬上海滩。”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权威学者斯坦芬·安布罗思是这部影片的历史顾问。他评论说:“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当年战役的情况,毫无疑问这是我曾经看到过的最真实、最准确反映战争残酷性的战争片,无论是从战斗部署,还是士兵的表情、语言、相互之间的争论与埋怨,以及彼此之间的尊敬与爱,无一不与当年的士兵如出一辙。”
7. 那部电影里面有下血雨的啊
N年前看过一部香港电影《黄大仙》,最后他救助众生的时候就是用自己的血化作了雨。
8. 反应二战经典电影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无疑是1998年最为重要的一部战争片。电影奇才斯皮尔伯格再次执导二战类题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更为复杂的营救行动。主角不再是德国商人,被营救者也由犹太人改变为普通士兵,不过我们很难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相对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场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结束时同样是在墓地的场景,似乎斯皮尔伯格在刻意传承着自己对战争、人性和死亡的一种独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导演更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在生命与命令面前,孰轻孰重?这恐怕是一个士兵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似乎是在一场罪恶的战争中始终都无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4 美丽人生
年代:1998年
导演:罗伯特·贝尼尼
国籍:意大利
战争启迪:不论何时,永远笑对人生!
这是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一部拥有着温暖质感、自然清新、生机盎然的经典二战题材影片!与《辛德勒的名单》有所不同,意大利国宝级男星罗伯特·贝尼尼所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全篇不带有一丝一毫的血腥和残酷画面。虽同属不折不扣的二战题材影片,但很明显《美丽人生》与许多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进行,意大利式的浪漫主义完完全全的让我们规避了残酷的战争实相。即便是纳粹集中营的恐怖气息也未能使该片蒙上任何阴影。或许,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来说,《美丽人生》才真是那些曾亲历二战者在心灵上最适当的一次修复、一次理疗、一份慰藉和一份满含人性的祝福和关爱!
3 钢琴师
年代:2002年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国籍:波兰
战争启迪:人性就像琴键,有黑亦有白!
《钢琴师》,迄今为止最为客观真实且最具文艺气息的一部二战题材影片!话说十余年前,斯皮尔伯格曾将《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本递交到波兰斯基的手中,寄希望于这位曾经亲历过二战的犹太艺术家能将《辛德勒的名单》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但罗曼·波兰斯基婉言拒绝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实在不敢回忆、不敢面对那段残忍而恐怖的经历和记忆!而十余年后,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终于鼓起了勇气、提起了摄像机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充满血腥、充满眼泪与嚎叫的华沙故事。
对于战争的描写《钢琴师》做得非常成功,罗曼·波兰斯基对影片的驾驭能力在该片中亦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善恶、坚强与懦弱的交织在波兰斯基游刃有余的掌控下显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钢琴师》在风格上力求写实、力求还原历史真实,而在感情上却真挚饱满、洋洋洒洒、催人泪下。残暴的战争与优雅的钢琴永远是最不和谐的两个音符,但在罗曼·波兰斯基天才般的指挥下,它们却配合出最令人震撼惊愕的奇特效果。或许是因为波兰斯基曾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原因吧,他的《钢琴师》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赎自我、安抚灵魂的一部人性战争电影!
2 辛德勒的名单
年代:1993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
在所有与二战有关的电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单》绝对是最为难忘的一抹黑白色记忆!在第66届奥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单》依据囊获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配乐等七项大奖,可谓二战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盖世经典作品!
在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地方却首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组织进行恐怖的种族灭绝行动的时代却也存在着像奥斯卡·辛德勒这样伟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种复杂人性的矛盾对立和终极冲突。是安逸享受财富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倾其所有尽到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很明显,奥斯卡·辛德勒无畏的选择了后者。在那充满迫害、充满死亡威胁的恐怖时期里,辛德勒散尽家财以工厂为依托保护了1200名犹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证明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岸。在西方世界讲究“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在东方国度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辛德勒的名单》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仅仅属于好莱坞、也不仅仅属于美国和西方社会,而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烧过二战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单》是全人类正视二战、反思二战、崇畅人性、拒绝战争共同的文化瑰宝!
1 最长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导演:拉里·佐纳克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
1944年6月6日,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天!我们**惯性的称之为D日!在65年前的这一天,盟军与德军在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海上登陆战斗。时隔18年,一部全景再现、真实描刻那红色一日的电影展现在了全世界观众的面前。它就是《最长的一日》!
《最长的一日》客观、细腻、真实的从盟军和德军两个角度再现了这对人类历史起着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一天,此片也堪称世界战争纪实类题材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其对战争的理解、反思、以及无与伦比的震撼效应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长的一日》也超乎了电影的范畴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当二战度过了1944年的6月6日后,全世界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9. 请推荐几部战争题材电影
尽管LZ要的是现代欧美战争片,但我推荐你去看一下1986年国产的《血战台儿庄》,这部片子远比《太行山上》出色一万倍,它是我们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一部拿得出台面的抗战片,票房收入2.7亿,这个记录直到张艺谋的《英雄》出现才被打破,但考虑到1986年的物价的话,《英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超越《血战台儿庄》。
30部顶级的二战电影
01、《莫斯科保卫战》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80年代的鸿篇巨制,冷战末期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苏联电影,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作从德至苏、从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战欧洲战场的首次胜利——莫斯科保卫战,讲述了德国法西斯不败的神话是如何被粉碎的。战争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词也来自该片——苏军连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28名战士同几十辆德军坦克进行了4小时的艰苦战斗,在牺牲前高呼:“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02、《卡萨布兰卡》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又名《北非谍影》。在无数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乱世佳人》或《罗马假日》汗颜不已,作为二战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样毋庸置疑,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设在二战时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镇卡萨布兰卡,以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为导向,采用传统的正叙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别离的回忆,及男主角对女主角诉说愁肠苦衷,讲述了一段动人、美丽、崇高、宛如童话的爱情故事。无论剧本的改编、导演的掌控、演员的表现均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03、《巴顿将军》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人物传记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乔治-斯科特戏里戏外均入木三分地诠释了角色——开篇6分钟的教科书级演说,其表现简直是“暴戾军神”巴顿的附体,而凭此片获奥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领奖,不懈地斥责好莱坞的盛宴不过是“荒唐的声色犬马”。本片据说是尼克松他最喜欢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肯尼迪、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国人对美国政体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而侵越战争的失败更使美国青年纷纷拒服兵役,当众烧毁兵役证。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扬牛仔精神的电影,隐藏的政治动机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仍不能抹杀这部出色的历史巨片的精良品质,而“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剧式英雄”的准确定位,堪称本片成功的关键。
04、《钢琴家》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淫贼巨匠罗曼·波兰斯基根据维拉德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而成,同时,又在其中大量回顾了自身的童年经历——作为一名波兰的犹太人,在德占区内生不如死、暗无天日的生活。阴郁无望的氛围、深沉悲凉的心境,在波兰斯基凄厉决绝的镜头下,愈显狰狞。纳粹令人发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艺术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紧牙关。最震撼的镜头既不是意念的钢琴演奏、也不是德国军官的良心发现;主人公听到脚步声远处的脚步声,急中生智扑倒在地,一队路德国兵嚣张地跑过,根本没在意他——镜头俯瞰:尸横遍野。
05、《拯救大兵瑞恩》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斯皮尔伯格联手汤姆·汉克斯“申奥”的作品,虽然在最佳影片单元匪夷所思地败给了《莎翁情史》(奥斯卡评委涉嫌舞弊的焦点事件,米拉麦克斯不择手段的宣传攻势的巅峰),但老斯在最佳导演奖项成功地梅开二度。本片站在了前辈作品《漫长的一天》的肩膀上,在承认了《漫》是好莱坞传统手法描述“诺曼底登陆”的顶点的同时,巧妙地进行借鉴,在霸王行动的背景下,以拯救瑞恩这一令人不解的军方指令,探讨生命的价值,从而以小见大、感人心脾,尤其是开篇的登陆场面,堪称20世纪末战争电影的点睛之笔。
0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与《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并称苏联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苏联电影史诗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苏联政府的协助下,以几近完美的水准将欧洲战场的伟大转折点真实地还原,为20世纪苏联战争电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07、《细细的红线》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也是绝无仅有的单纯白描太平洋战场残酷的瓜达尔康尔岛战役的作品。以调度大场面的控制力见长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牵手好莱坞叛逆分子西恩-潘,通过梦魇般恐怖血腥杀戮,探讨了“生”与“死”、“理性”与“疯狂”等战争状态下是非莫辨的艰深问题。导演反复利用俏丽的南太平洋风光来反衬战争的惨绝人寰,逃兵发人深省的内心独白、日军幽灵一般的突如其来……令战争的惊悚、无常登峰造极。
08、《逃离索比堡》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如果说《辛德勒名单》是好莱坞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悲恸展示,《逃离索比堡》则可谓欧洲电影界对黑暗往事的恐怖回忆。最撕心裂肺的镜头既不是牧师请求替晕倒的青年受死、也不是俄国军官与犹太姑娘绝爱的生离死别——闲适的田野、旖旎的阳光、清澈的长空,尘世以最纯洁的躯体陪衬焚尸炉的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罪恶,天清气朗,万籁俱寂,甚至无情得不曾流过一滴泪水。
09、《桂河大桥》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1957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第30届),二战电影中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被世人关注甚少的亚洲滇缅泰战场,以被俘的英美士兵为主角,讲述了在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残暴管制之下,囚徒的悲惨生活——他们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成为侵略者以战养战的工具,担负修筑的桂河大桥,实际上是日军补给线的运输要冲。在自身呕心沥血创造的桂河大桥,与配合游击队毁坏敌方交通线的炸毁任务面前,男主角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10、《辛德勒名单》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巨匠斯坦利·库布里克(《辛德勒名单》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良师益友,代表作《漫游太空2001》、《大开眼戒》,《人工智能》系斯皮尔伯格为纪念他的创意而拍)曾讥讽本片彻头彻尾地虚伪。尽管如此,小金人依然毫不犹豫地拥抱了《辛德勒的名单》,并最终圆了此前7次空手而归的斯皮尔伯格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梦。虽然好莱坞商业气息的存在令本片在艺术层面上不够纯粹,但作为一名犹太人,导演斯大叔致敬、祭奠的真挚情怀仍感人至深。特别是当银幕上出现那双小红鞋的时候,在另一位犹太裔艺术家伊萨克-帕尔曼大师用小提琴表述的柔肠百转的无尽哀思里,观众无不声泪俱下。
11、《中途岛海战》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众星云集的商业大片,七十年代的银幕硬汉、当红男星们几乎在本片中大聚首:查尔顿-赫斯登、亨利-方达、格伦-福特、罗伯特-梅彻姆、克里夫-罗布森、詹姆斯-科伯恩、汤姆-塞莱克、三船敏郎……讲述的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6 月初的中途岛海战。拥有如此奢侈的票房号召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映可谓意料之中。虽然电影本身品质平平,仅仅是众多好莱坞商业战争类型片里中规中矩的一分子,但现在看来仍颇具感染力的海战场面,在没有光魔(《星战》系列的特效公司)、维塔(《指环》系列的特效公司)的年代里,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12、《血战台儿庄》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1982年,广西依靠中央统战部30万拨款,加上广西社会各界捐款合计300万,经过4年拍出了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能被世界认可的二战电影,当年全球赢得2.7亿票房,这个票房记录直到20年后才由电影《英雄》打破,影片一改过去中国战争片中士兵英勇无敌的形象,生动反映出普通士兵对战争的恐惧和军事长官在战前的焦虑犹豫,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巨片意识且获得强烈反响的军事题材影片,据说蒋经国就是看了这部片后才决定允许老兵返乡。大量海外华商开始返乡投资其内蕴深刻的银幕造型,开放式的故事结构,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军事题材影片所能达到的高峰。
13、《英国病人》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第69届奥斯卡奖(1996年)最佳影片,堪称描述二战史事的各类影片中,最婉约的一部。大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以如诗如画的镜头,讲述了一段令人怅惘的爱情悲剧。无论开篇飞机俯瞰的沙丘绵延如缕,抑或破败的疗养院内孤独的痴男怨女……隽永的画面、朴素的叙事赋予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别样的崭新的灵魂。而雷夫-范恩斯、克里斯汀-托马斯-斯科特、朱丽叶特-比诺什、威廉-达福四位主角令人心悸的完美表演更将缠绵悱恻的情绪诠释得淋漓尽致。
14、《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经典影片,艺术性与商业性在本作中得以完美结合。在纳粹占领区组织反抗运动,同时又要清除革命队伍内部潜伏的卧底,既不乏《平原游击队》的大智大勇,又充斥《无间道》的暗藏机锋。反映了东南欧解放前夕,伟大的南斯拉夫人民在敌人后方开辟自由的斗争历程。
15、《虎口脱险》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用喜剧的方式调侃二战的佳作,法式浪漫与幽默的二战形象代言片。虽然拿占领区下的不光彩历史大加戏谑的勇气多少有点没心没肺,但法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本片的喜闻乐见却彻彻底底令评论界和史学界闭上了嘴。差点忘了说,本片是法国电影票房史上当之无愧的冠军,坚持至今。
16、《偷袭珍珠港》(虎!虎!虎!)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5周年,美日联手摄制的商业大片,将40年代的 “9·11”——偷袭珍珠港事件搬上银幕。本片导演为日本电影界大师级人物深作欣二,深作先生大胆地将视角锁定在侵略国一方,从日本军国主义虎视眈眈策划阴谋开始,将其锁定目标、部署具体的作战计划、外交上欺骗美国……直至最终偷袭成功的每一步有条不紊地呈现给观众,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通过美国军方的麻痹大意、姑息养奸加以对比,充分警示了和平年代的人们,防范于未然的必要性,比数年前的那部“特效大片”《珍珠港》要经典百倍。
17、《美丽人生》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如果说还有哪部关于二战的喜剧片,能与《虎口脱险》相提并论,那么《美丽人生》定是无二之选。本片仅仅是德军迫害犹太人的无数惨剧中的沧海一粟,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却更显悲情,直指人心。主人公一边继续哄着孩子开心、一边从容地被纳粹士兵押赴行刑,随着孩子视野之外传来一声冷酷的枪击,在观众凄绝而模糊的视线中,最伟大的父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升华——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难怪小金人将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男主角打包送给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本片的缔造者——意大利喜剧之王罗伯特·贝尼尼。
18、《兵临城下》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描述了苏德大战背景下,两位狙击手的单独较量。尽管江湖味道浓重,但导演让-雅克-阿诺并没把影片简单地变成两位宗师不识人间烟火的华山论剑,相反,群像对抗的巷战戏份安排得适时适量,不仅很好地衬托了两大高手过招,更营造出人群中的孤独感——一种独孤求败的情绪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大卖,为英伦帅哥裘德·洛彻底打开了北美市场,从此,他摆脱了《天才瑞普利》中的配角地位,开始稳步担纲男一号。如没有这部《兵临城下》,日后的《冷山》、《偷心》中,真不知妮可姐和大嘴茱会跟谁配戏。
19、《风语者》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吴宇森执导的另类战争史诗,将英雄惜英雄的武侠元素(这种男性之间的友谊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金大侠的《倚天屠龙记》)融于其中,堪称“二战版”《翻译风波》。本片投资过亿,而票房几乎血本无归,不仅使吴导拍《华工血泪史》的愿望落空,也直接导致了派拉蒙的高层改组,更是日渐衰微的米高梅决策失败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月终于被索尼兼并)。对电影界的影响,远比其对二战的纪念意义大得多。
20、《U-571》
写实程度★
纪念意义★★★
经典指数★★
2000年的商业巨制,对潜艇战进行了详实的叙述。在幽闭狭小的船舱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挖掘了情节。既有潜艇战的水下对抗,又有破译密码的高科技斗智,而猎杀U-571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出惊心动魄的深海捉迷藏。
(再补充10部经典二战影片)
21、《战鸽快飞》
影片的主角是一批反纳粹的鸽子,他们的觉悟自然要比只知道逃亡的小鸡们高明许多,强烈的爱国意识注定他们要创造非凡的历史。二战题材过去在动画片里一直比较少见,这次的《战鸽快飞》正好填补了空白。《战鸽快飞》里鸽子的外表、着装以及军事训练、飞行表演都处处模仿了人类。惟妙惟肖的拟人化演出,笑料迭出的故事情节,加上没有血肉模糊的杀戮场面,小兵立大功的《战鸽快飞》也在欧洲电影市场取得了高票房。
22、《最长的一天》
老美投入人力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云集众多一线男巨星,阵容之强实属罕见。《最长的一天》以叙事为主,从盟军、德军和法国抵抗力量多方面、多角度全景式地描述诺曼底登陆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不成功便成仁,众志成城的盟军奋勇抢滩,从水上打到陆上惨烈战况的处理一气呵成。影片的大格局、大气势可圈可点,而对决策将领和登陆士兵等人物的着墨也是生动深刻。
23、《不列颠之战》
又名《空军大战略》。大型空战影片,汇集众多一流英国明星,大量精彩的空战场面堪称经典。虎视眈眈的纳粹德国试图跨越海峡征服英伦三岛,派遣数量庞大的战斗机、轰炸机对英国狂轰滥炸。孤立无援的“伦敦上空的鹰”靠架次有限的战机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同仇敌忾反抗侵略者的空中火力。《不列颠之战》中的飞行和空袭场面拍得壮观逼真,在当时没有电脑特技的辅助下可以做到这么出色真是难能可贵。
24、《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前苏联出产过《攻克柏林》、《解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围困》等大量纪实性的卫国战争影片。和上述影片不用,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根据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战时人性的描写和探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影片传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备受推崇。伟大的苏联人民在二战中蒙受的损失是最为惨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五位女兵和残酷的战争联系在一起。
25、《沙漠之狐》
又名《隆美尔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艾尔温·隆美尔将军,是轴心国在北非战场的陆军元帅,他所率领的北非军团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战胜,令同盟国备感困扰。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亚图卜鲁克战役中,德军以15,000名的弱势俘虏了33,000名英军,令隆美尔声名大噪。英美同意联合进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率领比德军多五倍的坦克车于1943年5月在大沙漠进行摧毁性的决战。此时,隆美尔知道希特勒的气数已尽,个人无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国,在联军保证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杀殉国。詹姆斯·梅森演得出色感人,如今被公认为好莱坞最出色的战争英雄传记片之一。
26、《从海底出击》
又名《潜艇风暴》。沃夫·彼得森导演的海底战争片,在出品本片的德国创下极高卖座纪录。剧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深海潜水艇,在海战中无往不利,后来跟英国海军发生了遭遇战,双方都有重大牺牲。影片制作认真,戏剧张力逼人。导演在潜艇内狭窄的空间内运用行云流水般的镜头将船上的军队生活作出生动逼真的呈现,海战镜头的气氛亦掌握得相当不错。
27、《坦克大决战》
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由罗伯特·肖饰演的希斯将军率领,企图在圣诞前夕对盟军作全面反击,但计划功败垂成,被亨利·方达饰演的凯晨将军发现,因而双方发生殊死战。原来的宽银幕电影颇能表现出这部巨制的战争气势,在小屏幕上欣赏当然会打点折扣。不过,导演肯·安纳金的叙事手法仍算流畅,加上一群老牌演员也演出卖力,使影片维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28、《血战阿拉曼》
这部由斯皮尔伯格操刀监制的影片从一名意大利士兵的视角对二战期间,发生在北非的一场举世闻名的坦克大战——阿拉曼战役做出独到的解构。再现了战场的血腥残酷、双方最高指挥官的战术交锋、以及淹没在黄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种种人性……
29、《决战斯大林格勒》
又名《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整部影片展示了宏大的战争画面,纷飞的炮火伴着腥风血雨,更衬托出了那些年轻士兵的渺小与无奈。导演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战争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战争的残酷、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后人进行深深的思考。
30、《帝国的毁灭》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