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部很经典的黑白片二战潜艇战电影好像叫《海狼》大家有知道的么
重温经典——《血战大西洋》
记得在很久以前,偶看过一部影片,是黑白的,叫《血战大西洋》。是描写盟军援苏商船运输队的,美国“自由轮”船队在往苏联运送军事物资时,遭到德国狼群潜艇围攻,多数被击沉,队形被打散。船队总指挥下令解散队形,各船自由行动。其中的一艘自由轮经历过沿途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轮番打击后。胜利抵达苏联目的港的故事。 装载十万桶汽油的美国自由号不幸被德军潜艇击中,船员们互相帮助集体弃船逃生,重建自由号后,为了不让德军发现共同运送战争物资的其它七十三艘商船,自由号成员全体集中奋战,引开敌人,击落敌机, 撞沉敌潜艇,将战争物资成功送往苏联。
以前也看过专门描写盟军运输队与德军狼群之间战斗的书籍,叫《Black May》(《黑色五月》)。是用一种日记的形式记录的一次运输船队的作战行动。作者通过记录护航运输编队与德军潜艇的较量以及沿途发生的惊险刺激的故事来作为该书的卖点。然而通过比较偶发现,两者还是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以盟军的护航运输编队与德军的狼群周旋作战为题材,只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罢了。然而描写的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运输编队,另一个是德军的狼群。
看这部影片还是很早的时候,作为黑白影片的《血战大西洋》本来是引不起偶的兴趣的,但是他描写的题材却引起了偶的兴趣,于是饶有兴致的观看了这部影片。发觉作为一部黑白影片,还是有可看的东西的。
由于拍摄年代久远,所以影片的质量不是很好,另外由于影片描写的战斗故事大多发生在夜晚,加上是黑白电影,所以画面的质量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盟军援苏运输队的航线要经过德军控制的挪威瑞典等国家,加上北极航线本身恶劣的气候环境,所以当时的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海里有德军潜艇的追踪,天上还有沿岸机场起飞的德军飞机的拦截,所以作战环境比大西洋航线恶劣很多。而且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当时在德军海空军的封锁下,战争初期到达苏联的运输船寥寥无几,那些物资也不过是一种道义上的援助和精神的象征,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影片中的自由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征途。初期运输编队遭到沉重的打击,多数运输船被击沉,剩下的也分散突围,各自寻找航线往港口前进。
与其他影片的题材不同,本片取材于最平凡的一艘运输船,在战争中,即使是几万吨的战列舰也随时有被击沉的危险,更何况是基本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船。当德军发起海空联合攻击或者夜间偷袭的时候,往往让大家促不及防,除了和敌人搏斗以外,还要应付随时出现的危险情况,记得影片中有这么一个细节,一艘波兰的运炸药的船就是在躲避中,差点与另一艘船相撞,而这类的情况还是常常发生的,可见危险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一到晚上就必须加倍小心,因为狼群常常趁着黑夜的掩护,尾随运输队发动可怕的攻击,而且是群起攻之。但是运输队的成员们毫不畏惧,奋勇作战,利用运输船上的防卫武器,与敌人奋勇搏斗。在敌机的扫射下监守炮位,击落许多敌机。面对浮出水面,炮击运输船的德军潜艇,运输船冒着自己沉没的危险,奋勇的撞了上去,将一艘德军潜艇拦腰撞沉。
此类等等的故事不过是整条漫长航线上的众多潜伏的危机之一,面对凶狠的德军潜艇,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飞机,船员们不但没有掉头逃跑,反而是更加坚定的朝着目的地港口艰难的前进着。一次次的挫败敌人的进攻,一次次的化解航行过程中的险情。虽然有几艘运输船被击沉了,但是余下的运输船依旧义无返顾的前进着,就像一个相敌人阵地冲锋的战士一样,一海里一海里的前进着,直到目的地港口。
其实整部影片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也就是一般的战争片,再加上是黑白的,自然关注的人就少,但是偶觉得他的政治意义大于故事的意义。偶已经记不清他是哪国导演拍的了,估计是英美吧。在历史上这条航线具有很特殊的意义,他联系了整个东西部的盟军战线,历史上的北极航线条件之艰苦是出了名的。但是作为盟军阵线里的美英等国,出于道义和义务还是给予了苏联很大的援助,才有了本文中发生的故事,作为同盟国的一条重要的航线,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给处于困境中的苏联带去了大批的装备和生产装备的机器,或许战后的苏联人不这么看,但是对于当时战争条件下的盟军阵线而言,该航线的意义绝对是重大的,他为反法西斯,反纳粹的正义战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那些船员为了反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为了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放弃优越的条件,义无返顾的投入了当时这条公认的死亡航线,从一开始的极高的战损率就可以看出这条航线的艰苦之处了,而且是在当时强大的德国海空军的眼皮底下,冲破封锁,抵达胜利的港口,其精神上的意义远大于物质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紧密的团结了盟军阵线,为反法西斯战胜的最后胜利,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② 炮击英舰紫石英号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扬子江突围记》,一部战争片,讲述英国人眼中的紫石英号事件,该片由米歇尔·安德尔森执导,理查德·托德、威廉·哈特奈尔、阿基姆·坦米罗夫主演,电影于1957年出品。
改编自扬子江事件,二战结束后紫石英号被编入英国远东舰队,驻扎香港。1949年4月,紫石英号奉命开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准备开战时在此接走英国使馆人员和侨民,从而引出的突围故事。
(2)二战护航队的电影扩展阅读:
紫石英号是改进型的黑天鹅级护卫舰,该级舰主要用于反潜作战,紫石英号是英国建造的第26艘黑天鹅级护卫舰。紫石英号于1942年3月25日在开始铺设龙骨,1943年5月7日下水,1943年11月2日正式加入英国皇家海军,随即投入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
紫石英号在二战期间主要任务是反潜和为盟国商船队护航。1945年2月20日,紫石英号在爱尔兰邓加文附近海域使用深水炸弹击沉了德国潜艇U-1276,U-1276此前已经击沉了一艘英国花级驱潜快艇,但未能躲过紫石英号的攻击。
③ 是一部轰炸的电影,讲几架轰炸机去轰炸一个地方,有好几架战斗机护航的,那些战斗机都有好几层的,
你说的是《孟菲斯美女号》。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二战空战题材电影,尽管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但是当我每次看到最后,当飞机起落架无法放下,全靠手摇的时候,机组成员们相拥在一起低声唱着回家的歌曲,这时,我总是热泪盈眶。感人的电影,强烈推荐。
以下是它的部分资料:
孟菲斯美女号
英文名:MemphisBelle
影片类型:动作/剧情/战争
片长:107min
剧情介绍
影片描写了二次大战中的1943年,10名飞行员驾驶B—17轰炸机飞越德军上空轰炸既定目标的壮烈场面。这群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刚刚完成了他们的第24次飞行任务,再飞一次可以返家了,久违的家在等他的,战争结束之后该做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残酷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无法向人表露的紧张和恐惧,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灵保佑。为此,他们视好运胜过一切,一块护身挂牌,甚至是一条幸运皮筋,都可以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寄托。在紧张、无奈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出发的命令,满载弹药的飞行方阵穿过云层,向目标靠近。主机孟菲斯美女号是戴尼斯为了纪念他在孟菲斯相识的女友而命名。在天气恶劣、云层密布,目标无法确认的情况下,戴尼斯为了保护无辜的生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畏死重新飞回,确认了目标。重创之下的飞机终于载着这群伤痕累累却胜利完成使命的英雄的归来。
④ 海战电影圣典——《从海底出击》
在DVD时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热捧的海战片《特种任务》,一时风头无两。我也好奇地查阅资料,哦,原来还有个名字叫《从海底出击》,赶紧买来碟欣赏。看着看着就觉得眼熟,直看到那个嘲笑命运的结局时才猛然想起,原来自己十几年前就在大院的闭路电视里看过。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么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从此我特体谅那些喜欢《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欢《细细的红线》,喜欢《U-571》而不喜欢本片的影(too)迷(young)。
《从海底出击》根据作家洛塔尔·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传体小说改编。二战时期的布赫海姆是随军记者,他于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潜艇生活了数周,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点点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猎杀荷兰商船,也见证了U-96和U-572在暴风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将这次经历整理成报告文学《海洋中的猎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战结束后,他致力于海战研究,积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传体小说《船》(Das Boot),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图集《 潜艇战》(U-Boat Krieg,1976)和几部中短篇小说,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1977年的时候,他想把《船》改编成电影,找了几位美国电影人洽谈都不满意,最后与本土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从海底出击》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为数不多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影片总造价为3200万德国马克(约合1850万美元),由巴伐利亚电影制片厂投拍。预算中的大头都用在了打造潜艇模型。现存唯一一艘IXC型潜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MSI),彼得森参照它制作了两艘VIIC型潜艇的全尺寸模型(长67米),一艘是带有引擎的空壳艇,用于出港返港的的拍摄,后来在片尾空袭戏中被炸毁;另一艘按照原始图纸完全复制了内部管道和机械设备,放在摄影棚内拍摄。
另外还制作了长度分别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长的模型用于海面行驶和下潜时的拍摄,主要拍摄地在黑利戈兰岛(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制片厂后面一个15x13x3.5m的水池中,通过液压平台可倾斜45度,也能大力摇晃,以模拟遭受深水炸弹的攻击,潜水员可以在内部进行一部分操控,不过有位潜水员干了三天就辞职了,因为在他20年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晕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于远景和海战的拍摄。
彼得森对U型艇的结构非常着迷,尽力还原潜艇上的每一处细节。他说“模型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二战U型艇上使用的那种真正的复制品”。布赫海姆的《 潜艇战》图集成为打造潜艇模型内外和重现潜艇兵生活的无价之宝,205张承载着历史之重的珍贵照片被张贴在摄影棚中,替代了拍摄电影常见的故事板,美工依据这些照片布置了艇舱的内部场景。
U-96真正的艇长海因里希·莱曼·威伦布鲁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驾驶汉斯·乔希姆·克鲁格(Hans-Joachim Krug)被请来担任军事顾问,为剧组提供诸多艇内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战的宝贵经验。
为了让演员的外貌尽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们理发剃须晒太阳,影片遵照故事线拍摄,让摄影机记录下演员胡须、头发的生长和他们日渐苍白的脸。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员一样,四十余名演职人员接受了如何在狭窄的艇舱快速移动的强化训练,在潜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数月。本来摄影棚内的模型为了方便拍摄外壁是可以移开的,但彼得森希望让演员真正感受到二战潜艇兵在那种幽闭环境中难以忍受的生活状态,坚持在艇舱的实际范围内拍摄。
这些演员在拍摄期间都熟练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专业技能,比如扮演导航员的演员可以非常专业的使用六分仪测量经纬度。拍摄中也会出现意外:在U-96遭遇暴风雨的一场戏中,演员扬·费德(Jan Fedder,饰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从舰桥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员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摄影机仍在工作,彼得森没有意识到出了状况,他大声回应:好主意,我们再拍一次!不过扬·费德摔成脑震荡还断了几根肋骨,显然不能再拍了。
摄影师乔斯特·瓦卡诺(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摄增强了狭窄空间内的真实感和动感,呈现出极富感染力的画面并放大了整部电影的张力,这种真实感很多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或未经设计的、演员本能的反应来实现的。影片拍摄的时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摄影机稳定器),为了在U型艇上获得稳定的快速跟拍镜头,瓦卡诺专门设计定制了一台阿莱弗莱克斯(Arriflex)摄影机,并和他父亲共同研发了一套陀螺仪系统,使摄影机在穿过艇舱时也可以保持稳定。即便如此,当他不得不使用摄影机的观景窗时,仍然需要戴好头盔,因为会经常碰头。
作曲家克劳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为影片谱写出具有瓦格纳风格的旋律,无论是伴随着U-96在大西洋游弋还是遍体鳞伤地返航,都表现得格外悲壮与激昂,让观众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他特意将“呯”“呯”“呯”的声音融入到配乐中,即使对潜艇战一无所知的人也会知道,“呯”的声音意味着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潜艇被发现!
U型艇的船员大多是渴望冒险的年轻人,他们被纳粹强大的战争宣传所吸引,准备挑战残酷的大自然,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战。一开始他们没有战斗经验,尚未了解战争的恐怖,他们表现得既不寂寞也不绝望,会为击沉敌舰欢呼雀跃。但是,随着暴风雨、飞机轰炸、军舰追逐、深水炸弹的洗礼,他们逐渐意识到在海底战争的炼狱中,选择是严峻的: 要么存活,要么灭亡——在海底,没有伤员 。
穿越英军重兵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是全片的高潮戏,U-96被战斗机、驱逐舰重创后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压使舱壁变形,海水倒灌,设备失灵,动力衰竭,船员们经历16小时的漫长等待,氧气即将耗尽,眼中充满绝望。彼德森说:“我对影片的愿景始终是展示战争的悲惨和可怕,并将精彩的故事和快节奏的动作场面相结合,将观众带入到这些年轻士兵的体验中”。而这个段落,则让观众充分体验到“当猎人沦为猎物时”(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惧。
二战时期U-96的基地其实在法国圣纳泽尔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时发现该港口早已干涸,于是剧组改在拉罗谢尔港(La Rochelle)潜艇基地实地拍摄。有趣的是,当剧组再次抵达拉罗谢尔拍摄最后一场轰炸戏时,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壳模型,原来它被制片厂租给斯皮尔伯格拍摄《夺宝奇兵》去了。几周后,已经破旧不堪的模型还给了剧组,还得剧组自己来修复。
《从海底出击》筹备用了三年,制作耗时两年(1979-1981)。彼得森说:“光拍摄就用了一年时间,后期制作又用了一年,挺烦人的。但是随着花费的时间越长,我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将会收获令人赞叹不已的画面”。最终,经过全体剧组成员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冷峻自省的战争片问世。
不过,制片方对于长达5小时(300分钟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为90分钟(一般电影的标准片长)。彼德森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一致——剪辑为149分钟的剧场版用于公映,并送去参加1982年的洛杉矶电影节;而5小时的原始未删减版于1985年在西德电视台以6集电视剧的形式播出。
洛杉矶电影节放映《从海底出击》前,制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战中的敌对国观众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在洛杉矶这个拥有大批犹太人的城市。随着片头出现文字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服役的四万名军人中,有三万人葬身海底……”,观众席传来一片嘘声和叫好声。不过等到影片放映结束,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全场沉默好一阵才爆发出掌声,观众被片中写实的影像和对战争的反思所震撼,他们起立鼓掌,向这部前所未见的战争影片和德国影人表达敬意。《从海底出击》成为有史以来在美国发行的最成功的外语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随后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等六项奥斯卡奖提名,还获得了联邦德国电影银片带奖。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成为第一个凭借德语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人,好莱坞从此为他敞开大门。
这是时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后任德国海军总司令,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发明的一种以小搏大的战术,组建潜艇群袭击同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同盟国的海上运输线。其作战方式是划分多个作战海域,每个区域布置数艘潜艇(3、4艘到20艘不等)进行巡航侦察,一旦发现盟军大型船只,“狼头”潜艇立即通过无线电呼唤区域内和附近区域的潜艇向目标靠拢,一般是在晚上集体浮出水面进行炮击(U型艇多装有小口径甲板炮,以节省鱼雷)或直接鱼雷攻击,给予目标毁灭性的打击。
“狼群”战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2882艘商船,击沉6艘航母、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等149艘军舰;最高攻击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38艘商船,同盟国船队因此损失巨大。当时英国人谈狼色变,丘吉尔战后谈及潜艇战时仍然心有余悸:“战争中,我唯一感到的担忧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们来说,潜艇的攻击是最具毁灭性的灾难。”
二战初期海上力量占绝对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却在德国潜艇面前颜面尽失,海上四处游弋的U型艇不断收割着猎物,盟军运输线遭受重创。“狼群”战术打造出不少像奥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个月内击沉47艘船,累计274,333吨)、沃尔夫冈·鲁斯(Wolfgang Luth,击沉46艘船,累计225,204吨)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击沉36艘船,累计198.658吨)这样的王牌潜艇指挥官。
潜艇部队的骄人战绩让德国百姓备受鼓舞。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杂志《信号》和《德国海军》经常将潜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来,新闻记录片里也常有报道。另外,德国潜艇部队官兵的工资与其他军种同军阶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一些特殊津贴,所有这些补助加起来基本等同于基本工资的两倍。除了工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质量的特殊训练使得有才能的艇员可以获得快速提升,战时的人员损失也能很快得以补充,而军衔的提升则带来更丰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战争临近结束,还有人愿意加入潜艇部队。
U-96 ,于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执行过11次巡航侦查任务,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莱曼·威伦布鲁克担任艇长。威伦布鲁克指挥U-96共击沉25艘船(累计179,212吨),荣获铁十字勋章和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在十大王牌潜艇指挥官中排名第六。
潜艇内部环境封闭潮湿,动力和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高温会在潜艇内部积聚至50摄氏度,高温加上高湿度,使得船员的衣物经常处于潮乎乎的状态。新鲜食品也很容易腐烂发霉,比如说面包在一、两周后就会长满白毛,被船员戏称为“兔子”。但总的说来,潜艇部队的饮食水平较其他作战部队确实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数周的潜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闷,娱乐活动只有打牌或读书。狭窄密闭的环境中柴油机产生的烟气、腐烂变质的食物、厕所里的臭味和艇员身上的汗臭掺杂在一起令人无法忍受。最恶劣的工作环境莫过于主柴油机舱,U型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柴油机工作时的噪音让人发疯,很多长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43年,随着同盟国护航舰只越来越多,航空部队投入护航,侦查搜索技术不断进步(如雷达和声纳),再加上盟军破解英格玛密码掌握了德军潜艇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到1943年3月后,德国潜艇部队的进攻势头被成功遏制,盟军开始主动寻求战机,U型艇的战果在减少,战损却大幅攀升,曾经的捕猎者沦为猎物。
1943年5月,德国有41艘潜艇沉没,邓尼茨的儿子也在这个月里的一次战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观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潜艇部队,德国的潜艇战完全丧失优势。邓尼茨后来在回忆录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尽管大势已去,但德军潜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却一直苟延残喘到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
真实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结束第11次巡航任务后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间总共击沉27艘舰船(累计181,206吨),击伤4艘(累计33,043吨)。在剩下的战争岁月中它主要承担训练任务,于1945年2月15日在德国威廉港退役,一个半月后,即3月30日当美国第八航空队轰炸威廉港时,U-96在港内沉没,残骸在战后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国海军拥有57艘潜艇。
2 、从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海军新服役的潜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国船厂新造的,10艘是从敌军缴获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国潜艇中,有863艘曾到过前线经历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战斗航行。
4 、在战斗航行中潜艇共损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敌舰击沉,20艘损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损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内因空袭和触电共损失81艘潜艇,另有42艘因事故损失。
6 、在撤离海外基地和战争结束时有215艘潜艇由艇员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国捞起)。战争期间38艘潜艇因无法使用或陈旧而退役。11艘潜艇受伤后移交给外国海军或被囚于外国港口。153艘潜艇在战争结束时被运到英国或同盟国港口。
7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共击沉2882艘商船,累计14,408,422总吨位;击伤264艘商船,累计1,989,703总吨位。
⑤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故事,真实残酷的大西洋潜艇战
2020年7月10日,由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自导自演的战争电影《灰猎犬号》在流媒体平台上映,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发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国潜艇和盟军水面舰艇之间攻防战的电影,是以真实 历史 背景为基础展开的一部战争题材大作。笔者印象中,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舰艇反潜战视角为主线的潜艇战电影。
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并没有收到影评人的好评,原因是"过多的海军专业术语"。不过笔者看完以后觉得,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这个"缺点"正反映了制作方的专业和认真。这部电影对于海军水面舰艇反潜作战的描写是相当精准和到位的,真实反映了早期海军舰艇作战的特点,相当良心!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虚构的美国驱逐舰:DD-548"灰猎犬"Uss Greyhound号的舰长。这艘"弗莱彻"级驱逐舰是一支由4艘舰艇组成的护航编队的指挥舰,负责护送一支由37艘商船组成的船队,横跨大西洋将物资从美国运往英国。期间遭受以 "灰狼"号为首的德国潜艇群攻击,"灰猎犬"号带领护航编队和德国潜艇斗智斗勇,反复搏杀,终于完成了护送任务。91分钟的电影只有片头一段不到7分钟的铺垫,立刻就进入了故事的主线,紧张的海上反潜搏杀一刻不停贯穿全片直至结束,看得紧张刺激,悬念重重!
相信还有很多人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所以笔者今天就不做过多剧透了。不过对于普通不懂军事的观众来说,这本电影里很多情节的设定确实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笔者就从军事的角度结合电影来聊聊当年的那场波澜壮阔而残酷的大西洋潜艇战,也方便大家观影时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潜艇战和"狼群"战术
二战时期有两大战场,太平洋战场是大规模的海空登陆战,主要作战目标是太平洋上各岛屿的争夺,地面战规模较小,主要为海军大型水面舰艇之间的对决。欧洲战场主要为大规模地面战,相比强大的德国陆军和空军,德国海军实力较弱,所以发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战主要为盟军反潜作战兵力和德国潜艇之间的反潜战。
二战初期,德国陆军摧枯拉朽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悬海外的英国。而后德国开始向东攻击苏联,形成了东攻西守的局面。英国作为西线盟军最后的据点,是返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所以大量物资、装备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加两国出发运往英国,这条大西洋运输线是维系英国生存的生命线,德军为了稳固西线防御,一直努力将其切断。在1941年德军损失了最后的大型水面舰艇之后,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德国海军将潜艇这种非对称型的作战方式作为主要作战模式,从而拉开了大西洋潜艇战最激烈,也是最残酷的一幕。
德国潜艇采取的以多艘潜艇在航线附近预设阵地埋伏,一旦发现船队立即召唤附近潜艇集中攻击,从而实现局部兵力优势的战术,被称为"狼群"战术。由于盟军的运兵船多采用高速客轮,且有大量水面舰艇保护,攻击不易,所以德军潜艇的目标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节,只拥有少量护航力量的货船编队。一时间,大西洋上狼烟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战略物资,包括美国生产的坦克、飞机、火炮、弹药,在德国鱼雷的爆炸声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军的潜艇战使得盟军往英国的战略运输受到很大威胁,也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盟军返攻欧洲大陆战役的启动时间。
电影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一支由37艘货轮组成,代号"HX-25"的货船编队横跨大西洋过程中。这样的一支编队自然是德国狼群的绝佳猎物,由于飞机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约50小时的航程没有空中掩护,只能依靠护航舰艇提供护卫。而影片中的狼群数量达到7艘,护航舰只有4艘,兵力处于劣势,要想成功守住编队确实困难重重!
2. 二战时期的潜艇战攻防战术
潜艇是一种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战舰艇,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隐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没的进行攻击。其主要武器为鱼雷,一般一艘二战时期的德国U型艇可以携带24枚鱼雷,通过潜艇头部的四个鱼雷发射管和尾部的两个发射管发射,再装填鱼雷的时间约为10-20分钟一枚,所以德国潜艇每次攻击可以发射的鱼雷数量为6枚。由于鱼雷是在水下击中舰船的,所以一条鱼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击沉一艘没有防护的商船。
二战时期的潜艇都还是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为主动力,水面航行时用于提供动力和给电池充电,水下潜航时使用电池驱动电动机。一般潜艇水面最大航速为17-18节,水下最大航速为8-10节,连续潜航时间在最大航速下约为2小时,2-4节的航速下可以坚持10个小时,然后必须浮出水面进行充电。所以,当时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只有在进行攻击的时候才会下潜进行隐蔽潜航。
二战时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的攻防战,可以说是一种互相看不见对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舰艇首先依靠雷达探测周边海域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在发现潜艇后快速向潜艇逼近,逼迫潜艇紧急下潜。如果潜艇下潜躲避,反潜舰就开始使用被动声呐探测潜艇发出的机械噪音,在确定大概位置后,反潜舰打开主动声呐向目标区域发射声波(就是很多电影中的"咚……咚……"声),并通过计算声波撞击潜艇后反弹回的时间,来精确测得距离、深度等信息。然后反潜舰要做的就是通过快速机动抵达潜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弹对潜艇所在区域进行覆盖,以期其中的一两枚可以成功击中潜艇。整个过程中,双方都无法目视对方,只能依靠声呐数据进行判断,所以并不能确保每次反潜攻击都能成功,甚至无法完全确定攻击是否有效。二战时经常有潜艇被几艘反潜舰连续攻击,上百枚深水炸弹投下却最终无碍的战例发生,又或是水面舰没有看见潜艇被击毁的证据,而潜艇也未能返回基地,无故失踪的情况发生。可以说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反潜战很多时候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猫抓老鼠" 游戏 。
潜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无路可逃了!仅仅依靠一门甲板炮和几门小口径高炮,潜艇分分钟会被反潜舰的各种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潜艇在交火中是不会浮出水面的。
潜艇的生存靠的是隐蔽,所以不会主动招惹水面作战舰艇,在攻击商船队的行动中,潜艇首先需要躲开护航舰的拦截,将鱼雷射向商船,然后借机偷袭护航舰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还是躲为上策。护航舰有时也会采用对可疑潜艇海域进行反复搜索的方式让潜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队开远并转向后再高速追赶编队。而潜艇确认安全后再浮出水面时,编队早已无影无踪,这也是一种摆脱潜艇攻击的办法。但是这一方法在对付多艘潜艇的协同攻击时就无效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威胁会让护航舰顾此失彼,这就是狼群战术的优势。
3. 二战水面舰艇反潜作战主力:驱逐舰
二战时期的反潜战,除了航空反潜,最有效的反潜兵器就是驱逐舰。但早期的驱逐舰出现的目的并不是反潜,而是作为"雷击舰"诞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吨,最早的驱逐舰是用于在战列舰对战过程中,高速冲向对方战列舰队形,向其密集发射鱼雷,以小博大攻击战列舰,最起码能打乱对方阵型,为己方战列舰轰击提供帮助。所以驱逐舰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节以上。
驱逐舰在反潜作战中具有绝佳的优势,除了速度快,它的体型适中,可以安装雷达和反潜声呐等全套设备。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转弯回旋半径小,便于在和潜艇的对战中,快速占领攻击位置发起攻击。对于当时的潜艇来说,驱逐舰就是潜艇的克星,是潜艇最怕遇见的对手!
在电影中,护航编队的4艘舰有3艘是驱逐舰。除了主角美国海军"弗莱彻"级"灰猎犬"号,还有两艘英国海军驱逐舰"鹰"号和"哈里"号,这两艘驱逐舰的特写不多,从其单烟囱和双联封闭式舰炮判断"鹰"号应该是1900吨级的英国K级驱逐舰,而"哈里"号有两个烟囱,应该是一艘"部族"级驱逐舰,还有一艘加拿大护卫舰"迪基"号,从其外形怪异的舰桥判断是一艘英国转让的江河级护卫舰,排水量1200吨,专门用于进行护航任务。这样的护航力量对付一两艘潜艇的威胁是足够的,但遇到电影中这样的狼群就捉襟见肘了。这4艘舰中"灰猎犬"号吨位最大(3000吨),速度最快(37节),是护航编队的机动力量和指挥舰。整部电影中该舰不停在编队前后来回穿梭,左扑右挡,独自或协同瓦解了不少威胁。也难怪德国领头的潜艇"灰狼"号要联合其它潜艇在最后时刻主动对其发动攻击,左右夹攻力图解决这个护航编队最强的保护者!因为一旦解决了"灰猎犬"号,整个编队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潜艇战从1939年开始,到1943达到高峰,于1945年落下帷幕。德国一共击沉了超过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军舰艇,总吨位超过2100万吨,付出了800余艘潜艇被击沉的代价。这场残酷的海上战争造成了交战双方近10万人死亡,上千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沉入海底,各种弹药和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纳粹德国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最后,回到电影上来。这部电影对于反潜作战的描述非常专业,是部不可多得的海军题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后,对理解这部电影中的作战环节会有所帮助。至于这部电影其它一些涉及情节的地方,过些日子等大家都看过电影后笔者再来解读吧!
⑥ 轰炸东京电影叫什么名字
《东京三十秒》是一部 1944 年的美国战争电影,由Metro-Goldwyn-Mayer制作。道尔顿·特朗博的剧本改编自泰德·劳森上尉 1943 年的同名书籍。
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四个月后,劳森是历史性的杜立特空袭的飞行员,这是美国对日本的第一次报复性空袭。这次突袭是由美国陆军空军中校詹姆斯·杜利特尔计划、领导和命名的在突袭后的第二天晋升为准将两级。
Sam Zimbalist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和Mervyn LeRoy导演。
在书中,劳森目击者讲述了他的机组人员和其他在 1942 年 4 月 18 日执行任务的人所经历的强化训练、任务和后果。劳森驾驶的是“破裂的鸭子”,这是 16 年中的第七个B-25s从航母USSHornet上起飞。这部电影准确地描述了这次袭击,并使用了轰炸机的真实战时镜头。
情节:
珍珠港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陆军空军中校詹姆斯·杜利特尔(James Doolittle)命令 24架北美 B-25 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连同志愿人员——向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菲尔德报到,执行为期三个月的秘密任务。
他们于 3 月 1 日抵达。其中包括由 Ted Lawson 驾驶的飞船。
他的机组人员包括副驾驶 Lt. Dean Davenport;Lt. Charles McClure,导航员,Lt. Bob Clever,投弹手,和下士David Thatcher,炮手机械师。
Doolittle 警告他们:这项工作是绝密的。他为他们提供了选择退出的机会,特别是如果他们有妻子和家庭。劳森的妻子艾伦驱车前往埃格林球场与他会合。她怀孕了。他们非常相爱,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强化训练包括学习如何在仅 500 英尺长的跑道上起飞,由附近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的一名海军飞行员教官教授。他们没有被告知原因,猜测者保持沉默。劳森的飞机获得了“破裂的鸭子”的绰号和与之相匹配的鼻子艺术。
一个漆黑的早晨,杜利特尔中校派他们在树篱跳跃的高度越野飞行到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的海军航空站。飞机立即装载在航空母舰USSHornet上。
最后,杜立特揭示了任务:轰炸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名古屋。承运人将在距离日本大陆 400 英里的范围内运送它们。卸下有效载荷后,他们将继续在国民党控制的中国部分地区的指定着陆点,并在重庆重新集结。
第二天,他们了解了起飞程序:如果飞机发生故障,它将被推到一边。尤里卡中尉与每个机组人员一起进行自己的轰炸。在倒数第二场简报会上,杜利特尔警告说,任何无法应对不可避免的平民杀戮的人都应该退出,不要感到羞耻。
战斗站的召唤每天两次,在黎明和黄昏,当敌人的“猪船”(潜艇)出现时。当敌方水面舰艇确实发现护航队时,船员们立即集结起飞——比计划提前 12 小时。
日本上空是白天,到达中国时是黑夜。杜利特尔领导突袭,投下燃烧弹以标记关键目标。破裂的鸭子是第七次飞行。低空飞越海洋进入东京,穿过燃烧目标的烟雾,按计划投下炸弹。高射炮在他们周围爆发,但战士无视他们。
劳森在黑暗和大雨中试图降落在海滩上时,在海浪中坠毁。除了撒切尔,所有人都受了重伤。劳森的左腿暴露在骨头上,麦克卢尔的肩膀也骨折了。
友好的中国人帮助他们,美国人在被护送通过日本控制的领土时面临艰辛和危险。在没有任何医疗用品的情况下,受伤的人忍受着可怕的痛苦,劳森的腿被感染了。他梦见艾伦。
兴明村有一面红十字旗帜。钟医生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他将把他们带到他父亲的医院,大约 19 英里远。坏消息是日本人俘虏了一名美国船员。匆匆进山,回头一看:星明在燃烧。
老钟医生的医院没有外科医生,但史密斯中尉的工作人员正在与自愿担任炮手的怀特中尉一起上路。日本人靠近,身强力壮的美国人离开,除了医生。他使用他们拥有的单剂量脊髓麻醉剂将劳森的腿从膝盖上方取下。它磨损得太快了。劳森昏倒,梦到艾伦。
切到女童子军用普通话唱“星条旗”的合唱,庆祝劳森起床的第一天。他的额头上有一道疤痕。当钟大四博士送给劳森一个传家宝手镯给他的妻子时,劳森很困惑。他不记得谈论过她。当他拄着拐杖踉踉跄跄时,一想到艾伦看到他这样,他就心烦意乱。他们赶到长洲,与一架美国飞机会合,将他们带回家。
杜利特尔将军打电话给艾伦。她高兴地抽泣着告诉母亲泰德为什么拒绝见她:“好像这很重要!”杜立特到医院探望劳森,告诉他他有工作要做。
艾伦进来时,劳森喜出望外,忘记了缺腿,站了起来。他摔倒了,他们在地板上拥抱,都笑了。“当事情最糟糕的时候……我能看到你的脸,你美丽的脸。”他说。“我知道你要回家了,泰德。”
1、范·约翰逊饰Ted W.Lawson船长,The Raptured Duck 的飞行员;
2、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饰演下士大卫·撒切尔(David Thatcher),炮手机械师;
3、蒂姆·默多克 饰 Lt.Dean Davenport, 副驾驶;
4、Don DeFore 饰Lt.Charles McClure, navigator;
5、戈登·麦克唐纳饰 Lt.Bob Clever, 庞巴迪;
6、菲利斯·萨克斯特饰Ellen Lawson;
7、Stephen McNally饰演 Lt.Thomas “Doc” White,史密斯中尉飞机上的炮手;
8、斯宾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饰演中校和准将吉米·杜利特尔(Jimmy Doolittle );
9、John R、Reilly 饰 Lt.Jacob "Shorty" Manch;
10、罗伯特·米彻姆 饰Lt.Bob Gray;
11、斯科特·麦凯饰David M、"Davey" Jones船长;
12、唐纳德·柯蒂斯饰 Lt.Randall;
13、路易斯·简·海德饰NavyLieutenantHenryMiller。
⑦ 海战电影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如下:
1、《从海底出击》
《从海底出击》是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
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击沉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后返回基地。
⑧ 准备10年,战争大片变网上首播,评分8.3!汤姆汉克斯:我心碎了
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战争大片,终于开播。
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的电影院依旧关门,相比之下,网络流媒体平台如火如荼。
7月10日,汤姆·汉克斯主演 的二战海战题材电影《灰猎犬号》, 在苹果的流媒体Apple TV+上首播。
也许,就连汤姆·汉克斯这样两获奥斯卡影帝的顶级演技派男星,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主演的电影会先在网上开播。
该片之前的海外媒体评分不太乐观,7月10日正式上线开播后,口碑有小幅度回升,IMDB7.2分,烂番茄新鲜度78%。
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和敬业,再次得到影迷的广泛认可。
自编自演的战争片,在一波三折后终于得以和观众见面,电影院里的“票房之王”汤姆·汉克斯,有了第一部在流媒体首映的电影。
但是,汤姆·汉克斯却说:我的心彻底碎了。
这半年,对这位名气和人气享誉全球的影帝来说,过得并不平静。
今年3月,汤姆·汉克斯和他的妻子,演员兼制片人的丽塔·威尔逊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丽塔当时陪同汉克斯在澳洲拍摄猫王传记片。
好莱坞明星圈第一例确诊,还是德艺双馨的汉克斯夫妇。消息一出,震惊欧美 娱乐 界,中国影迷也担心不已。
妻子丽塔,失去了味觉和嗅觉,严重恶心,高烧不退。汉克斯后来也说,当时想过自己已经63岁了,难不成就这样挂掉了?
汉克斯和丽塔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汉克斯除了身体剧烈疼痛,精神极度疲劳外没有特别的迹象。他的体温没有飙升,肺部也没肺炎。汉克斯表示,自己不是早上起来担心见不到第二天太阳的那种人,他很冷静。
好在经过隔离和积极治疗,两人已经完全康复,汉克斯夫妇还将自己的血液捐赠给相关机构,以进行疫苗的相关研究。
但对他和其他电影人的影响,才开始慢慢浮现。
汤姆·汉克斯十分看重的二战题材大片《灰猎犬号》,多次延期后,最终改变了命运。
今年5月, 这部迟迟没有上映的电影被苹果以7000万美元的高价,从索尼手里买入了15年的播映权。
如此大手笔,是苹果为Apple TV+付出的最高一笔购片费用,不仅创下纪录,也打破了汤姆·汉克斯的“大银幕”金身。
然而,这部电影并非为流媒体定制,《灰猎犬号》原计划2019年在美上映,后来被推迟14个月至2020年5月,但受到疫情影响,后被索尼公司推迟到今年6月12日上映。
再之后,受疫情持续影响,今年5月,被苹果旗下流媒体Apple TV+以7000万美元买到15年播映权,并定于7月10日在网上首播。
该片目前的评分, IMDB7.2分,烂番茄新鲜度78%,豆瓣8.2的高分。
虽然正式首播前,海外影评人对该片不太看好,但首播后,观众大多觉得该战争片全程刺激不拖沓,让人看得紧张到喘不过气。
但同时,大家也感到遗憾: 只是可惜,为影院而生的电影,只能在电脑上(手机上)和观众见面。
电影的评分虽然跟电影质量直接挂钩,但与影片的放映形式也不能说毫无关系。
尽管片子卖了个好价钱,但前几天,汤姆·汉克斯却对他的新片登陆Apple TV+表示无奈,他说心彻底碎了,因为观众将再也不能进电影院欣赏这部电影的制作和音效。
作为《灰猎犬号》的主演、合作编剧和制片人,汉克斯认为这部准备了十年的电影,更值得在电影院观赏。
他说:“我不是要惹怒苹果高层,但是电影院与网络就画质和音质来看,是非常不同的体验。”
之前,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呼吁不要用手机看电影,尤其是战争片,讲究浸入式的体验,而大部分的家庭环境是无法满足的。
如果你在电影院欣赏了一部“过瘾”的大片激动到想给5星,但环境如果变成自家卧室或者嘈杂的站台,你可能只会给到3星或4星。
战争片在流媒体平台播出,场面、音效,肯定是吃亏的。
不过,面对反复的疫情,汉克斯也理解在家看电影比较安全。
电影《灰猎犬号》改编自C·S·F福里斯特1955年的小说《The Good Shepherd》。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初期,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欧内斯特·克劳斯作为美国首个驱逐舰“灰猎犬号”的舰长。
他率领37艘盟军军舰组成的国际护航队,穿越凶险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面对德国U型潜舰的追击。
也难怪汉克斯用了10年,都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他是如此喜爱这个题材。
目前开播后,影迷们的反馈还不错,也觉得汉克斯的新片颇具意义,以本片 集齐“海、陆、空” ,包括 《灰猎犬号》、《拯救大兵瑞恩》,以及《阿波罗13号》。
不过,如果把《菲利普船长》和《萨利机长》也算进去,那汤姆·汉克斯大概是影坛最“倒霉”的那个,影迷都调侃:千万不要跟汤姆·汉克斯一起乘坐交通工具。
汉克斯本人倒是拍得很过瘾,笑着说整部电影充斥着他的“自我膨胀”。
片中,面对“狼群”的挑衅和包围,他饰演的舰长自始至终沉着冷静。但是作为舰队的中心,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也会果断下达不容置疑的命令:撞,也要把U型潜艇撞沉!
能逃出包围已经很厉害,他们竟然击沉四艘德军潜艇,连上级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危急关头,“自负”就是能沉稳指挥千军万马的魄力。全凭舰队上下一心英勇抵抗,他们最终才冲破敌人的追击,成功护送千人舰队抵达英国。
毕竟是英雄主义战争电影,很难有拍得不爽的。
除了汤姆·汉克斯,本片还有伊丽莎白·苏(《黑袍纠察队》《天使之城》)、斯蒂芬·格拉汉姆(《爱尔兰人》《战马》)等实力派加盟。冲着一众演技派们的表演,《灰猎犬号》绝对值得一看,尤其是在今年这种环境之下。
虽然汉克斯对媒体直说了不能在电影院与观众见面的遗憾,但毕竟是“好莱坞好人”,他和苹果的合作没有留下丝毫不愉快。
本片登陆Apple TV+的前一天,7月9日,刚好是汤姆·汉克斯64岁的生日。对他而言,这次与苹果合作不仅是新的尝试,也是一份意义重大的生日礼物。
在此祝他生日快乐,身体 健康 ,继续出更多好片。
也希望早日回到有电影院的正常生活,因为,好电影值得。
⑨ 关于电影《U571》二战中真的有这次行动吗
没有,这是一个纯虚构的故事.
二战时期德国的U型潜艇以其卓越的水下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在海上了尽了风头。
德国依仗性能先进的U型潜艇,在大西洋海域有效地攻击了盟军的商船队和护航船队。使盟军损失惨重。指挥官是德国潜艇的海军上将卡尔·邓尼兹,他发明了“狼群”战术,用6—12艘潜艇组成水下舰队,白天尾随护航队,黄昏时进入攻击阵位,夜晚钻入护航队中用直航鱼雷实施近程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