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黑海舰队,陈旧不堪、雄风不在
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名字可能人们还不太熟悉,但是说起克里米亚可能无人不知,因为目前的俄乌争端其中就有关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 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至尊的城市”,但这与该城的 历史 并无关联,有可能是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产生的名字。不过,这里依然保存着古希腊的城市遗址。
自2014年之后, 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2013年,我在乌克兰旅行期间曾经到访过克里米亚;那时,它还属于乌克兰。
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米亚的一个港口城市,它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西南端,面积约770平方公里,人口近38万,其中70%居民为俄罗斯族。作为著名的军港和要塞,塞瓦斯托波尔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它于1783年被并入俄罗斯版图之后,发生的最著名的两次战争分别为1854-1855年俄与土、英、法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和1941-1942年苏军与纳粹德军之间的围城和保城的战争。很不幸的是,这两次战争俄方均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克里米亚重新成为苏联的领土。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命令,将原“克里米亚苏维埃 社会 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建制,降格为克里米亚州。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州划归当时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也因此埋下了此后俄乌间领土纠纷的祸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就半岛归属问题不断产生纠纷,克里米亚要求独立或重返俄罗斯的呼声不断,最终导致2014年俄罗斯出兵将克里米亚收回。
塞瓦斯托波尔的最大看点就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我们乘坐游艇在海港转了一圈,也算是“检阅”了一把这个世界闻名的“黑海舰队”。
俄罗斯共有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其中北方舰队最强大,波罗的海舰队最弱,黑海舰队排名第三位。我们看到的这些军舰老实说都是一些陈糠烂谷子的老掉牙东西,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海军让人看着有些失望。
看到了自由自在的海鸟,说明这里的生态还算不错。
海港里也时不时有游船自由自在地漂荡,让我感慨其实战争与和平是可以转换和把控的。
岸边的堤坝上涂画着俄乌两国国旗及各自的海军军旗,曾经情同手足的同族兄弟如今已经变为不共戴天的敌人,真是世事难料。
上岸后,我们又顺便参观了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的海军博物馆,馆内的很多展览内容及展品都与黑海舰队有关。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年),俄罗斯 历史 上最伟大的君王,世称彼得大帝,是俄国海军的缔造者。
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乌沙科夫(1745-1817年),沙俄海军上将,曾任早期的黑海舰队司令,是俄罗斯帝国第一位世界意义上的名将。有一部著名的苏联电影《海军上将乌沙科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1810-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将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门诊设到战场上的人,并第一个在战地医学史上引入了“女护士”这个名词,他于1854年参加了在塞瓦斯托波尔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巧合的是,世界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小姐(1820-1910)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只不过她是在战争的另一方(英法联军一方)。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953年),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苏联时期执政最长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他在二战时期的重要 历史 作用。
表现参战双方的油画(主要指苏军和德军)有多幅,画面中并没有过分贬低敌对方的成分,说明了主办者的客观态度。
展室中的实物展品不多,但是少而精,起到了很好的辅展作用。
海军博物馆门前广场上竖立着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全身塑像,是她于1783年下令建立了黑海舰队。可以说,彼得大帝缔造了俄国海军,而叶卡捷琳娜大帝缔造了俄国海军的黑海舰队。
还是那句话:衷心希望俄乌两国能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争端,让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
阅读推荐:乌克兰基辅:罗斯众城之母,东正教之心,第聂伯河畔的璀璨明珠
阅读推荐: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访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
㈡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电影
战场上的布谷鸟 战场上的布谷鸟/春天的杜鹃( Кукушка/Cuckoo)是在2002年由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Aleksandr Rogozhkin执导。 主演的演员有:
Анни Кристина Юусо/Anni-Christina Juuso
Вилле Хаапасало/Ville Haapasalo
Виктор Бычков/Viktor Bychkov
电影简介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影片相当有个性,摄影构图色调明暗十分讲究,该年捧回俄罗斯国内及欧洲的众多奖项。
这部片子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
㈢ 有一部电影,讲德国二战时期的女狙击手叫柳德米拉 米哈伊尔洛夫娜 帕夫柳琴科 这是什么电影
这部电影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关于苏联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Людмила Павличенко)的俄乌合拍传记电影,她以二战期间击毙309名敌人闻名。
电影剧情:
由俄乌合拍、乌克兰导演莫克里茨基执导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取材于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
1941年6月,希特勒将战火烧到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俄罗斯族姑娘、基辅大学历史系四年级学生帕夫利琴科中断学业,参军奔赴前线,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书写了二战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1941年11月至1942年7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是二战史上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之一,7万苏军为国捐躯。因在校期间受过专业射击训练,帕夫利琴科在狙击战斗中屡立战功。
参战短短一年,她独自狙杀德军官兵309名,其中包括36名狙击手,创史上女狙击手杀敌数量之最。
结局:
饱受伤病折磨的帕夫利琴科再也没能重返战场。她不久便随苏联军事代表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影片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历史。
访美初期,美国媒体将她称作“死亡夫人”。在芝加哥的一次巡回演讲中,帕夫利琴科面对数千听众,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一番轰动美国,也让美国人汗颜的讲话。
她说:“我25岁,我在前线已经消灭了309个德国侵略者。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听众沉默片刻,旋即回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有历史学家认为,帕夫利琴科此行对美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与她结为好友,称赞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一位杰出的女性”。
1943年10月,帕夫利琴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成为卫国战争期间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也是唯一生前获此殊荣的女性。1974年10月27日,58岁的女狙击手走完短暂而英勇的一生,病逝于莫斯科。
㈣ 二战的克里米亚战役,苏联为什么能大胜德军
曼施坦因是二战中敌我双方都公认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名将。克里米亚战役是他的成名作,也因此战大胜而封帅。整个战役过程中,他指挥的德罗联军始终处于劣势且受两面夹击,形势险恶,但不仅被他化解还打成了歼灭战。难度超大。二联合作战,调度得当。现代战争中联合作战是难度系数极高的操作,战斗力,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不同,罗马尼亚军队在曼帅指挥下,打出了二战中的最佳表现。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就是作战的多样性和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一仗让全世界看到,曼施坦因不仅仅是个战略家,既然纸上谈兵,也能上阵杀敌。既能打机动性有弹性的进攻防御,也会攻坚克城打硬仗苦仗。可惜,投错胎站错位,只能延缓最终的结局,不能避免失败投降的下场。
㈤ 二战期间有三个人在德国后方捣乱那个电影叫什么
“闪电剑” -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工作人员德军A组,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和集团军群司令等职二战期间前首席。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机智,聪明的反应,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是公认的最强的德国军队司令,还被评为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甚至臭名昭著的纳粹n的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华。之所以很多他的将军和整个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脱颖而出,在森林里,因为他既是一个军事天才,又是军事全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帮伦方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华沙的秋天,它的头参谋长的作用。而真正让他传奇的是他的进攻法国提出的作战计划,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德国人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穿过阿登迅速突击部队在法国北部),以“闪电战”动力发挥到了极致 - 德国打败了英法联军六周入侵荷兰,比利时,法国征服了所谓的“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此后,曼施坦因成为最好的一个在欧洲的战争策略的历史,虽然他是侵略战争服务。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亲自带领他在战争中没有比他的作战计划制定了不同的水平更好的军队。作为一个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保持苏联,尤其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使苏联损失惨重。即使在苏德战争德军战败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然抵制苏联的进攻,反击取胜,这是罕见的军事史。曼施坦因比作剑德国闪击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沙漠之狐” - 隆美尔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昔日的“非洲军”的指挥官?在德国的集团军群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等级。
隆美尔是德国最著名的二战将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世界军事史就知道了他那著名的绰号 - “沙漠之狐”的因为他的惊人纪录在一系列北非沙漠战场的疯狂宣传德国媒体和媒体的盟友,当他是谁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偶像活着的德国士兵。
狡猾多变,大胆和勇敢是他的军队的最大的特点。他在法国的入侵战争军事指挥官透露,在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老师,他的部队所有的冲刺方式,进展迅速,击败了法国军队,被称为“分裂的魔鬼。”来到北非,强英的脸后,他迅速机动部队用坦克,突破对方的防线,或欺骗,或猛攻,英打几次措手不及,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他的军队曾一度来到阿拉曼,逼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在没有电源的,由蒙哥马利,英国战败后,他仍然可以组织特退,真的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然比同期的策略,武将稍差,但战术已经达到了极限,即使丘吉尔都大大称赞他的对手,又是军事历史学家他汉尼拔,拿破仑为“尊贵会被打败。”隆美尔对西方军事史学家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铠甲怪人” -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兵司令,坦克兵,导演,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陆军参谋长。
古德里安是一个典型的主理论联系实际,他在现代装甲战,即使在今天,N纳粹德军恨他仍被认为是世界的先驱“装甲之父”。装甲战专家相比同时代朱可夫,巴顿,隆美尔,谁,古德里安的影响对坦克战的大部分历史发展的。 “专注于在狭窄的正面突然一贯执行高速使用了大量坦克”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坦克攻击了震惊世界的战争,所以他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装甲会的。”
当英国军队的法律,人们还在议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被看作是不可能的,当时装甲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最终推动其军事思想和非凡的组织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有机会施展,他第一次率领他的军队的坦克迅速击败波兰后,部队经过法国色当战役席卷,尽可能的达到英吉利海峡。在早期的苏德战争,他指挥的部队在坦克包围苏联基辅等地多次,创造了连续作战坦克突击典型的例子。这是他的盔甲理论和实践,使侵略XTL竟如此震惊。
三将军用自己非凡的艺术军事指挥XTL帮助改写了世界的历史,使德国无敌在二战的早期阶段。无论是曼施坦因的“闪电战”的策略,或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与实践”,所有的二战军事发展进程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推动了现代作战的发展,而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㈥ 表现战争的文学、影视作品
一.有关战争的影视作品
1、《桂河大桥》(1957年)
因为有了这部电影,人们才记住了泰缅边境上那座著名的铁路桥。这部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讲述的不是反抗,而是创造;不是对抗,而是交换。所以有人称它为“战争伦理片”,也有人称它为反战影片。该片1958年获7项奥斯卡大奖。
2、安杰伊•瓦伊达的《战争三部曲》(1995年,1957年,1958年)
波兰导演安杰伊•瓦伊达于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一代人》、《下水道》和《钻石与灰烬》统称《战争三部曲》。考虑到拍摄年代意识形态的限制,影片所展现的新现实主义光辉就更加可贵。2000年,安杰伊•瓦伊达获第7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3、《巴顿将军》(1970年)
本片据说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最喜欢的影片。影片的感人之处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巴顿矛盾分裂的性格特征,既没有把他变成“军神”,也没有把他贬为老兵痞,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剧式的英雄”。该片1971年获奥斯卡7项大奖。
4、《遥远的桥》(1977年)
这部影片演员阵容空前强大,主要演员都当过奥斯卡影帝。影片讲述的盟军“市场花园行动”在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但是由于情报、通信和指挥失误,盟军空降兵未能完成夺桥后挺进德国、结束战争的任务。
5、《莫斯科保卫战》(1985年)
苏联电影导演尤里•奥泽罗夫任总导演,苏联拍摄的最著名的一部二战巨片。说到战争场面写实,该片中的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如实还原,具体拍摄时,又多采用中、远景,甚至是航拍的长镜头,在电脑技术主宰银幕的今天,再也不会有人这样下功夫拍摄战争片了。
6、《希望与荣耀》(1987年)
该片1988年获金球奖最佳影片奖,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5项奥斯卡奖提名,是英国导演约翰•伯尔曼自编自导的自传体传世之作。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片中展现的普通英国人在遭遇苦难不幸时,还能努力维持自己平常的生活—这也许是对纳粹最大的蔑视。
7、《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
这是一部由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黑白巨片。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突然间,我一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每天都会流泪。”
8、《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当《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的时候,几乎所有观众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战争的血腥本质。影片导演用二战时流行的手摇摄影机跟拍方法,再现了诺曼底登陆的场景——不以全景宏大,而以士兵个人情感震撼人心。该片获得当年奥斯卡5项大奖。
9、《兵临城下》(2001年)
这是一部将大场面与个人传奇融为一体的传奇片,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影制作,耗资9500万美元,在影迷眼中它是必看的二战影片。该片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改编,主人公俄罗斯狙击手瓦西里也确有其人。
10、《钢琴师》(2002年)
波兰电影大师罗曼•波兰斯基看完茨皮尔曼回忆录的第一章后,立即决定以此作为蓝本拍摄一部反映二战中犹太人受难的影片。该片2003年获得7项“恺撒奖”大奖和3项奥斯卡奖。(黄恒)
回
有关战争的故事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列夫•托尔斯泰 的《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事件繁杂,结构严重,具有恢弘的气势。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中加以描写,时而是豪华优雅的贵族沙龙,时而又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既有青年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又有惨不忍睹的战斗场面。托尔斯泰注重描写人物的复杂性,并从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所以书中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独具神韵,富有感染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鸿篇巨制,全书共四册,近一百二十万字。现根据原著,并参照同名电影,将原书业华提练出来,浓缩为十万字,供青少年学生阅读。相信广大读者从这浓缩的少年版《战争与和平》中,也能体味到这部伟大作品的些许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一级 8-28 21:09
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长达130 多万字,历经7 年艰辛创作,受到列宁很高称赞。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揭露俄国首都彼得堡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伐西里为代表的贪婪与卑劣。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 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美伦嫁给彼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回答者:信歆十足 - 经理 四级 8-28 21:12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简介)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 根据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名著改编拍摄的美国版,论艺术成就虽不及苏联版,但灿灿巨星和好莱坞式叙事手法则更能让本地观众接受这部通俗剧化的208分钟长片。气质高雅的奥黛丽.赫本饰演娜塔莎和文质彬彬的亨利.方达饰演皮埃尔都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剧情的焦点。但其他有如八国联军的演员组合却难以忠实地重现拿破仑挥军进攻俄国时的大时代动荡故事,导演金.维多显然大幅度简化了原著的情节和内涵,但战争大场面还是拍得相当认真可观
作家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43年,游击队政委杨晓冬化装进入华北某古城,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的配合下,开展瓦解伪治安军的工作。游击队在一次伏击中俘获了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对他进行教育后将其放还。关敬陶被释放后,引起了日军顾问多田和伪军司令高大成的怀疑,他们让被叛徒高自萍出卖被捕的金环与关敬陶对质。为替关卸脱责任,金环英勇就义。此后,又因高自萍的出卖,杨晓冬和母亲也被捕。高大成想利用母子之情软化杨晓冬,从而将城里的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杨母为免除儿子的后顾之忧,完成革命重任,便坠楼而死。这一切给关敬陶以强烈的震动。银环和韩燕来等地下党员在武工队的配合下,冒险从狱中救出杨晓冬。为完成争取关敬陶、瓦解治安军的任务,杨晓冬仍在城里隐蔽下来。他和银环登门拜访关敬陶,申明民族大义,促使关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在高大成下令伪军出城抢粮之时,杨晓冬和关敬陶消灭了前来监视的特务队长,带领起义部队上山。杨晓冬和银环也在斗争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苦菜花》
《苦菜花》是作家冯德英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并红极一时。将近40年之后,导演王冀邢将这部“红色经典”重新改编成了20集的电视剧,王导向记者表示,这次重拍电视剧,重新组织了剧本,让剧情围绕着小说中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寒凝大地,苦菜花开得更绚烂,血雨腥风,母亲胸膛更坚挺。特工的奸猾,日寇的残酷,明枪暗箭,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拔枪相见。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爷王柬芝从北京念大学返乡,发现自己妻子与长工王长锁通奸,并生下了私生女杏莉。王却忍辱负重,默认了“奸夫淫妇”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期存在。 王家使女出身的”母亲“积极投身村里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一位革命母亲,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敌人, 只有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的真理。”母亲”的女儿娟子爱上年轻有为的县季书记姜永泉,却遭妇救会长赵星梅的争夺,壮烈牺牲的兵工厂厂长竟是娟子的亲哥哥,而“情敌”赵星梅竟是娟子的嫂子! 淑花姑娘惨遭日本鬼子轮奸,被救后安排做了小学教师,与校长王柬芝的“女儿”杏莉成了好朋友。右莉无竟中进入王家地道,梦游般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正在地下室向日军秘密发报。他却残忍奸杀了杏莉。这位异常奸狡的特务被捕后,供出了他的顶头上司--竟是人们常常同情的弱女子,原来,她的真名叫“山岛花子”日本特高科高级特务…… 特工的奸猾,日寇的残酷,地下党的智慧与勇敢,人民的不屈,离奇的情节致命的惊险,让你再一次为之动情的红色经典《苦菜花》。
《铁道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南部微山湖矿区以刘洪、王强为首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压和蹂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击队,他们“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上济南”、“下徐州”……活跃在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鼓舞了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战士气,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老百姓称他们“飞虎队”,他们在八路军中的正式番号是“铁道游击队”……
枣庄和《水浒》中108条好汉聚义的梁山相隔不远,鲁汉、林忠、彭亮、小坡等许多铁道游击队队员,从小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性格中既有仗义豪放的英雄气概,也有桀骜不驯的草莽影子,他们开始加入铁道游击队后,不适应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政委李正、队长刘洪之间产生了不同的矛盾,有的最终被开除队伍。在残酷的斗争中,在一次次血的教训面前,经过李正和刘洪耐心的教育和帮助,这些队员逐渐改掉劣习,成长为党的抗日英雄,鲁汉、林忠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铁路工人芳林是刘洪的好朋友,为了给铁道游击队送情报,死在日寇的枪口下。芳林临终前,把妻子托付给刘洪。在生死的战斗中,刘洪和芳林嫂彼此产生了爱恋之情。刘洪碍于芳林的兄弟之情,把感情深深埋藏在心里……
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心腹之患的铁道游击队,在铁道线附近采取了残酷的扫酷的扫荡和绞杀,使用了种种阴谋,组织了专门对付铁道游击队的特务组织,使铁道游击队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险境。铁道游击队在人民的支持下,周旋于铁道和微山湖之间,经受了残酷的考验,发展壮大起来。
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铁道游击队在铁路线上和日本鬼子进行了最后一战,这一战以日本鬼子的失败告终。日军大佐龟田,为了对付铁道游击队,曾经仔细研究过中国的《水浒》,他本想从梁山好汉中寻找铁道游击队的弱点,然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失败了,他把那本《水浒》付之一
㈦ 女狙击手看到墙上的和平鸽和男友是什么电影
《女狙击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unLRqaq_2oGY_7E_PhOLMw
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战争过去,厄运却再次降临……
㈧ 凭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呢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为争夺克里米亚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最终以俄罗斯失败而告终,沙皇尼古拉一世羞愤自杀,引发国内革命斗争。
由于这些诸多的“第一次”,让军事家们都不适应这些技术的进步。这也是军事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战术总是落后于技术。后来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悲剧也都跟这个问题有关,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客观实在决定主观意识,而技术属于客观范畴,战术则是主观上的东西。因此战术落后于技术也是正常的。
㈨ 二战克里米亚战役
1944年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转入进攻,第51集团军从锡瓦什湖南岸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冲击前,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经激烈战斗,这一方向上的德军防御被突破,第51集团军前出到德军彼列科普集团的翼侧,近卫第2集团军解放了阿尔米扬斯克。
1944年4月11日晨,坦克第19军进入突破口,当日攻克德军防御中的大支撑点和重要铁路枢纽占科伊,并开始向辛菲罗波尔发展进攻。第51集团军的顺利进攻,迫使德军将主力由克里木北部向南和从刻赤半岛东部向西后退。而1944年4月10日夜间,独立滨海集团军转入进攻,11日晨解放刻赤。
1944年4月12日,开始在克里木全境追击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的德军。空军第8、第4集团军的航空兵对退却的德军、德军运输工具和公路、铁路枢纽实施密集突击。黑海舰队航空兵和舰艇积极行动,对德军舰艇和运输船实施突击。克里木的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进行了英勇战斗。他们突袭德军,防止德军破坏疗养地、工业和公用建筑物、历史文物、桥梁和住宅。
突击攻城
1944年4月15—16日,苏联红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准备攻城。决定以第51集团军左翼和1944年4月18日编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滨海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近卫第2集团军实施辅助突击,以牵制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德军兵力。在攻城准备时节,所有部队都建立了强击群。优秀军人和党团员受领了光荣的任务——把红旗插上塞瓦斯托波尔各制高点和市内行政机关大楼。在强攻塞瓦斯托波尔开始前6昼夜内,远程航空兵和空军第8集团军进行了预先航空火力准备。
突破防御
1944年5月5日,近卫第2集团军转入进攻。德军以为这里实施的是主要突击,便向此地段增调军队。
1944年5月7日,苏联红军在主要方向上经一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转入进攻。突破德军防御。方面军从北、东和东南三面实施协调一致的突击,粉碎了德军,并于1944年5月9日解放全市。被击溃的第17集团军残部向赫尔松涅斯角退却。为了追击德军,坦克第19军进入交战。苏联红军向屏护赫尔松涅斯角的德军最后防御地区疾进。[1]
战役结果
1944年5月12日,苏联红军粉碎了克里木陆上德军,在赫尔松涅斯角俘德军2.1万人,缴获大量技术装备和武器。
此战,德军第17集团军被彻底击溃,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军技术兵器几乎全部被苏联红军缴获。此外,黑海舰队航空兵和舰艇击沉了大量载有德军和军用物资的船只。
据第17集团军司令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从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万名官兵在海中溺毙。
㈩ 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的背景和由来
乌克兰危机背景和由来:
乌克兰政治危机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便容易发酵成政治动荡。
克里米亚危机的背景和由来: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回归俄罗斯的分立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
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随后爆发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及顿巴斯战争,乌克兰局势岌岌可危。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4月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者宣布“独立拟公投入俄”。4月30日,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
2014年5月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5月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27日,乌政府称夺回顿涅茨克机场。